原文


    感動而不知其變者,乃且錯其人勿與語,而更[1]問所親,知其所安[2]。夫情變於內者,形見[3]於外。故常必以其見者,而知其隱者。此所謂測深揣情。


    注釋


    [1]更:改變。


    [2]安:安靜。


    [3]見(xiàn):同“現”,出現、顯現。


    譯文


    對那些已經觸動情感仍不見有異常變化的人,就要改變遊說對象,不要再對他說什麽了,而應改向他所親近的人,這樣就可以知道他不為所動的原因。感情從內部發生變化,必然要通過形態顯現於外表。所以我們常常要通過顯露出來的表麵現象,來了解那些隱藏在內部的真情。這就是所說的揣測內心的方法。


    鬼穀錦囊


    為人處世,最重要的本領之一就是讀心。不清楚對方心裏想什麽,就無法把話說到對方的心裏去,做事情當然就無法取得滿意的結果。要想把事情做好,就一定要在洞察人心、揣摩人意上多下功夫,正所謂“進門看臉色,出門觀天色”。一個人的情緒和心理往往會通過麵部表情表現出來。懂得察言觀色的人,往往可以通過對方的一句話、一個眼神就能讀懂對方的心意,從而隨機應變、見機行事,辦起事情來自然也就得心應手、遊刃有餘了。


    不過,倘若對方是個喜怒不形於色、城府很深的人,或者從正麵不方便下手,那麽不妨考慮一下旁敲側擊,通過側麵的敲打來觀察對方的反應,以洞悉對方的心理。


    延伸閱讀


    “故常必以其見者,而知其隱者。此所謂測深揣情。”是說揣情要善於察言觀色,從對方的外在表現探測其內心深藏的思想感情。


    春秋時代,齊相管仲和齊桓公的夫人衛姬便深明此道,因而能摸準齊桓公的脈搏。


    齊桓公召集諸侯,衛國的國君最後一個到,齊桓公退朝後同管仲計劃征伐衛國。齊桓公從朝堂走進內宮,衛姬望見齊桓公從堂上下來,馬上下跪拜了兩拜,為衛國的國君請罪。齊桓公說:“我與衛國沒有什麽事情糾紛啊,你何必為衛君請罪呢?”衛姬說:“我看到您進來時,腳步提得很高,呼吸強烈,有征伐衛國的氣概。看到我時露著不安之狀,這明明是打算征伐衛國啊。”第二天,齊桓公進朝堂時朝著管仲一拱手就進去了。管仲對齊桓公說:“主公您已舍棄伐衛的計劃了嗎?”齊桓公說:“仲父怎麽辨出我已放棄伐衛的計劃呢?”管仲說:“您上朝拱手時比平時恭謹,說話遲緩,看到我時麵孔發紅,從這幾方麵的觀察,我因此得出了您放棄伐衛的結論。”


    管仲通過察言觀色的方法,分析出了齊桓公放棄伐衛的結論,衛姬通過觀察行為舉措,洞悉了齊桓公的心理。齊桓公雖然沒有把心裏的話說出來,但這些心裏的“潛台詞”早已通過他的一舉一動暴露出來了。


    趙高“指鹿為馬”的典故則是一個從側麵揣測人心的典型。


    秦始皇在巡視沙丘途中不幸病逝,當時他身邊隻有小兒子胡亥,太子扶蘇正在北方監視蒙恬的部隊防禦匈奴,未能及時趕到接受遺詔。於是丞相李斯夥同宦官趙高,合謀扣留了秦始皇給長子扶蘇的遺詔,並且偽造兩封詔書:一封是說帝位傳給次子胡亥,另一封是說將扶蘇和蒙恬賜死。


    扶蘇接到遺詔後就自殺了,蒙恬被關進獄中最終被害死。


    胡亥是一個懦弱而沒有經驗的少年,雖做了皇帝,但完全受趙高的控製,自己不能做主。趙高權勢越來越大,但仍懼怕丞相李斯,於是他在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誣陷李斯私通盜匪。秦二世信以為真,竟然將李斯腰斬並誅滅三族。事後,秦二世非但不省悟,反而感激地對趙高說:“如果沒有你,我幾乎被李斯所害了。”趙高見二世如此愚蠢無能,更依仗權勢胡作非為。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趙高升為丞相,更是權傾天下,一方麵將反對他的大臣們處死,一方麵將所有國家大事都歸由他一人掌握。秦二世也樂得不問朝事,整日荒淫無度。即使這樣,趙高仍不滿足,還想進一步篡奪皇位,但因自己出身微賤,恐怕朝中大臣們不聽指揮,反而誤了大事,於是想出一計先試探大家的反應。有一天,他特地帶了一隻鹿到朝廷獻給二世說:“臣獻給皇上一匹馬。”二世雖然昏庸,但還不至於連鹿和馬都分辨不出,於是笑著對趙高說:“丞相,你弄錯了吧,這明明是鹿,你怎麽說是馬呢?”趙高沒有回答,二世就轉向左右的大臣:“你們大家說,這究竟是鹿還是馬?”朝中眾臣大多畏懼趙高的權勢,有的人不作聲,有的人為了討好趙高,便說:“這當然是一匹馬。”


    趙高想知道朝中大臣究竟哪些擁護自己,哪些反對自己,當然不能通過正麵查問得知,所以他選擇了旁敲側擊的方法,通過朝臣們“是鹿是馬”的反應,判斷出了究竟哪些是“敵”,哪些是“友”,從而為自己采取不同的對策提供了依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鬼穀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陸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陸明並收藏鬼穀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