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必先謀慮計定[1],而後行之以忤合之術[2]。古之善背向者,乃協四海、包諸侯,忤合天地而化轉之,然後以之求合。故伊尹[3]五就湯[4]、五就桀[5],而不能有所明,然後合[6]於湯。呂尚[7]三就文王、三入殷朝,而不能有所明,然後合於文王。此知天命之鉗[8],故歸之不疑也。
注釋
[1]計定:確定計謀。
[2]忤合之術:即反合之術。
[3]伊尹:古代傳說人物,輔弼商湯消滅夏桀,是商朝開國名相。
[4]湯:商朝的開國之君。重用伊尹消滅夏桀,開創商王朝,推行善政。
[5]桀:夏朝最後一個暴君,被商湯王消滅。
[6]合:在這裏指歸服。
[7]呂尚:太公望,即薑尚,輔佐周文王,周武王,對周朝建國貢獻極大,是齊國的始封主。
[8]天命之鉗:天命的製約。
譯文
一定要先進行謀劃、分析,計算準確了以後再實行“忤合”之術。古代那些善於通過背離一方、趨向一方而橫行天下的人,常常是掌握四海之內的各種力量,控製了各路諸侯,促成“忤合”轉化的趨勢,然後達成“合”於聖賢君主的目的。過去伊尹五次臣服商湯,五次臣服夏桀,其行動目的還未被世人所知,就決定一心臣服商湯王。呂尚三次臣服周文王,三次臣服殷紂王,其行動目的還未顯露於世人,就最後歸服了周文王。這就是懂得天命的製約,所以才能歸順一主而毫不猶豫。
鬼穀錦囊
“先謀慮計定,而後行之以忤合之術。”是說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要進行周密的謀劃、分析,計算準確了以後再實行“忤合”之術。
在中國曆史上,魏征先隨李建成,後投李世民;楊業棄北漢投大宋,等等。這些人不是以忠誠於某個君主為從政標準,而是以大勢所趨、民心所向作為標準主動地挑選明主,所以能夠做到棄暗投明。後來,人們常說,“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便是這個道理。
延伸閱讀
審時度勢、棄暗投明便是“先謀慮計定,而後行之以忤合之術”的典型。
棄暗投明原意是指拋棄昏庸懦弱的主公,投靠賢明仁德的主公,一般是勸服敵方投向己方的勸降用語。後來“棄暗投明”的詞義有了發展,用來指斷絕跟黑暗勢力的關係,走向光明大道,也喻指在政治上脫離反動陣營,投向進步的方麵。
馬超是東川張魯的手下,張魯受被劉備逼得正緊的劉璋之請,讓他帶兵攻打劉備入川以後占領的葭萌關。諸葛亮讓張飛出戰,兩人大戰二百多回合,不分勝敗;接著夜戰,還是難決高下。諸葛亮就給劉備出主意,要用計謀招降馬超。
劉備收買了張魯的謀士楊鬆。楊鬆就散布謠言說馬超想造反,勸說張魯,限令馬超一個月內攻取西川,打退劉備。馬超心裏明白這是不可能完成的。進,不能攻取西川;退,又不能通過重兵把守的關隘。馬超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這時,劉備派遣跟馬超有交往的李恢去勸降。李恢來到馬超營寨。馬超對部下說:“我知道李恢能說會道,他今天一定是來遊說的。”就在營帳外麵埋伏刀斧手,叮囑說:“隻要我一聲令下,你們就把他砍成肉醬!”不一會兒,李恢進來了,馬超威嚴地坐在軍帳裏,嗬斥說:“你來幹什麽?”李恢說:“特意來做說客。”
馬超說:“我的劍可是新磨的,你說說看,話不在理,就試試我的劍!”李恢笑著說:“將軍的災禍不遠啦!”馬超說:“我有什麽禍?”李恢說:“您跟曹操有殺父之仇。向前走不能幫著劉璋打敗劉備,往後退又沒法製服楊鬆跟張魯見麵。四海沒法容身,沒有主公可以依靠。如果再失敗了,有什麽臉見天下人?”
馬超聽了叩頭拜謝,說:“您說得太對了,隻是我走投無路。”李恢說:“劉皇叔重視結交人才,他必成大業。您的父親跟劉備共同聲討過曹操,您為什麽不棄暗投明?這樣既可以報父仇,也可以建功業。”馬超非常高興,便跟隨李恢到葭萌關投靠劉備。
後來,馬超成為五虎上將之一,官職升到驃騎將軍,進封漦(chi)鄉侯。這正是他棄暗投明的結果,也是諸葛亮“忤合之術”的成功運用。
在當今這個時代,棄暗投明仍有其現實意義。倘若你是一個想靠邪門歪道、投機取巧發跡的“江湖混混”“黑道中人”,那麽浪子回頭、棄暗投明,轉向陽光大道是你最聰明和最明智的選擇,也是最符合道德標準和法度的正確做法。倘若為了一己之私,貪圖安逸和不勞而獲,置國家法紀與社會公德於不顧,結果隻能玩火自焚、悔之晚矣。
必先謀慮計定[1],而後行之以忤合之術[2]。古之善背向者,乃協四海、包諸侯,忤合天地而化轉之,然後以之求合。故伊尹[3]五就湯[4]、五就桀[5],而不能有所明,然後合[6]於湯。呂尚[7]三就文王、三入殷朝,而不能有所明,然後合於文王。此知天命之鉗[8],故歸之不疑也。
注釋
[1]計定:確定計謀。
[2]忤合之術:即反合之術。
[3]伊尹:古代傳說人物,輔弼商湯消滅夏桀,是商朝開國名相。
[4]湯:商朝的開國之君。重用伊尹消滅夏桀,開創商王朝,推行善政。
[5]桀:夏朝最後一個暴君,被商湯王消滅。
[6]合:在這裏指歸服。
[7]呂尚:太公望,即薑尚,輔佐周文王,周武王,對周朝建國貢獻極大,是齊國的始封主。
[8]天命之鉗:天命的製約。
譯文
一定要先進行謀劃、分析,計算準確了以後再實行“忤合”之術。古代那些善於通過背離一方、趨向一方而橫行天下的人,常常是掌握四海之內的各種力量,控製了各路諸侯,促成“忤合”轉化的趨勢,然後達成“合”於聖賢君主的目的。過去伊尹五次臣服商湯,五次臣服夏桀,其行動目的還未被世人所知,就決定一心臣服商湯王。呂尚三次臣服周文王,三次臣服殷紂王,其行動目的還未顯露於世人,就最後歸服了周文王。這就是懂得天命的製約,所以才能歸順一主而毫不猶豫。
鬼穀錦囊
“先謀慮計定,而後行之以忤合之術。”是說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要進行周密的謀劃、分析,計算準確了以後再實行“忤合”之術。
在中國曆史上,魏征先隨李建成,後投李世民;楊業棄北漢投大宋,等等。這些人不是以忠誠於某個君主為從政標準,而是以大勢所趨、民心所向作為標準主動地挑選明主,所以能夠做到棄暗投明。後來,人們常說,“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便是這個道理。
延伸閱讀
審時度勢、棄暗投明便是“先謀慮計定,而後行之以忤合之術”的典型。
棄暗投明原意是指拋棄昏庸懦弱的主公,投靠賢明仁德的主公,一般是勸服敵方投向己方的勸降用語。後來“棄暗投明”的詞義有了發展,用來指斷絕跟黑暗勢力的關係,走向光明大道,也喻指在政治上脫離反動陣營,投向進步的方麵。
馬超是東川張魯的手下,張魯受被劉備逼得正緊的劉璋之請,讓他帶兵攻打劉備入川以後占領的葭萌關。諸葛亮讓張飛出戰,兩人大戰二百多回合,不分勝敗;接著夜戰,還是難決高下。諸葛亮就給劉備出主意,要用計謀招降馬超。
劉備收買了張魯的謀士楊鬆。楊鬆就散布謠言說馬超想造反,勸說張魯,限令馬超一個月內攻取西川,打退劉備。馬超心裏明白這是不可能完成的。進,不能攻取西川;退,又不能通過重兵把守的關隘。馬超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這時,劉備派遣跟馬超有交往的李恢去勸降。李恢來到馬超營寨。馬超對部下說:“我知道李恢能說會道,他今天一定是來遊說的。”就在營帳外麵埋伏刀斧手,叮囑說:“隻要我一聲令下,你們就把他砍成肉醬!”不一會兒,李恢進來了,馬超威嚴地坐在軍帳裏,嗬斥說:“你來幹什麽?”李恢說:“特意來做說客。”
馬超說:“我的劍可是新磨的,你說說看,話不在理,就試試我的劍!”李恢笑著說:“將軍的災禍不遠啦!”馬超說:“我有什麽禍?”李恢說:“您跟曹操有殺父之仇。向前走不能幫著劉璋打敗劉備,往後退又沒法製服楊鬆跟張魯見麵。四海沒法容身,沒有主公可以依靠。如果再失敗了,有什麽臉見天下人?”
馬超聽了叩頭拜謝,說:“您說得太對了,隻是我走投無路。”李恢說:“劉皇叔重視結交人才,他必成大業。您的父親跟劉備共同聲討過曹操,您為什麽不棄暗投明?這樣既可以報父仇,也可以建功業。”馬超非常高興,便跟隨李恢到葭萌關投靠劉備。
後來,馬超成為五虎上將之一,官職升到驃騎將軍,進封漦(chi)鄉侯。這正是他棄暗投明的結果,也是諸葛亮“忤合之術”的成功運用。
在當今這個時代,棄暗投明仍有其現實意義。倘若你是一個想靠邪門歪道、投機取巧發跡的“江湖混混”“黑道中人”,那麽浪子回頭、棄暗投明,轉向陽光大道是你最聰明和最明智的選擇,也是最符合道德標準和法度的正確做法。倘若為了一己之私,貪圖安逸和不勞而獲,置國家法紀與社會公德於不顧,結果隻能玩火自焚、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