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咱們回去,把荒穀給看好了,讓你們阿父瞧瞧你們的本事。”沈家河領著孩子們慢悠悠朝家走去,隨行的還有其他送親之人。
因著去年沈家到荒穀不是時候,糧食收穫極少,大部分開墾出來的田地,都要到今年初夏才能收穫第一茬糧食。其中收穫最多的便是苜蓿,人吃餵牲口都行,還能肥田,直到冬播時分,才把多餘的苜蓿收割。空出來的田地全部種上過冬作物,一部分苜蓿用來漚肥,另一部分則撒進那些來不及開墾的田地,任它們自由生長,作為畜牧飼料。
荒穀土質不錯,開墾出來的田地大多中等以上,下等田極少。白管事每每望著長勢良好的莊稼,都要感嘆一番,東家不但眼光好,運氣也不差,魄力更是遠非一般人所能比。
這裏山清水秀,山珍河鮮都不缺,要不是荒穀位於深山老林中,怕是早就被人看上買走。別人認為美中不足的地方,卻成了沈家崛起的基礎。
白管事擅長農事,別的都不精通,這點眼力見卻是有的。沈家底蘊很深啊,不是那種錢財上的儲備,而是來自他們祖輩傳下來的技藝。這可真正是厚積薄發,也不知道沈家祖先怎麽耐得住寂寞,好東西藏到現在,眼看機會來了,才一下子拿出來。
沈家恐怕圖謀不小,有這些超前的技術在,就算他們想低調也不可能,端看沈家能隱藏到什麽時候。
怪不得沈家不遠萬裏來到荒穀這個山溝溝裏,沈家掌握的這些技術,無論哪一樣拿到外麵,就沈家的勢力,怕是都很難保住。能跟人合作發展都還算好的,更大可能是因為手中的好東西,沈家人連命都可能不保。
荒穀這邊就不會,將近五百人在這裏生活,有出穀權的都是從雲州城跟著沈家過來的人。當地人自打進入荒穀之後,就沒幾個人頭走出過荒穀的機會。
一是沈家定的規矩嚴實,盡可能杜絕逃離沈家這種事發生,二則是沈家給的待遇好,當地僱工哪裏捨得放棄現下安逸舒適的生活?
在外麵,那可是與天掙命,能填飽肚子就不錯了,更不用說還能讓孩子們進學。
現在恐怕趕他們走,他們都未必肯走。這樣的好事哪裏找去?過了這村沒有這店,別以為農人愚昧不堪,就小瞧他們。平民百姓是容易被糊弄、煽動,他們或許目光短淺,但絕不缺生活的智慧,好處都已經到手了,再讓他們放棄,這怎麽可能?
“白管事,又在巡視田地了?”唐管事拉著一馬車半大牲畜,看見站在地頭上的白管事,高聲打了個招呼。
“唐管事,怎麽又去放苗?附近田地都快成為你的地盤了。”白管事見到負責養殖場的唐管事,麵色變了幾變,最終定格在一臉無奈上。
荒穀範圍很大,總麵積有近三千畝,到現在為止,也隻開墾出來近千畝田地,種上莊稼的就更少了,隻有五百畝,剩下那半要春耕時分才開播,現在都被苜蓿占領。
這就便宜了唐管事,養殖場規模一再擴大,那邊養不下的,都拉到田間,以雞跟羊為主。這兩種家養動物繁殖能力都很強,如今穀中肉類已經出現富餘,東家正在想法子處理,要是不拉出去賣,那他們這些人就沾光了。
能便宜買到上好的家禽家畜,這樣的好事放眼整個靖朝,恐怕也找不出一件來。
這可都是業績!唐管事一係人能獲得最大的好處,好在農場這邊也能分潤到一部分利益,不然唐管事鐵定成為白管事的拒絕往來戶。苜蓿可都是白管事手底下的人種植的,沒得大頭都進了唐管事他們的荷包,白管事這邊反倒什麽收穫也沒有。
“沈東家說了,目前養殖場規模不夠大,要劃撥一部分空置田地再建一個大型牧場,規模少說也在百畝以上,我隻好多多培育種苗。”說起這個,唐管事眼中笑意掩都掩不住。
“那就先恭喜你了!”白管事麵上不顯,心裏頭同樣也很高興。目前穀中肉類就已經出現過剩,想要內部消耗,勢必要降低價格,都這樣了,還要擴大規模,那意味著荒穀人口數量會繼續增長,再不然也是有了外銷渠道,否則東家不會做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無論是哪一種,荒穀都隻會越來越好。那他們這些依附沈家為生的人,自也是水漲船高,生活越來越好。
荒穀算是山林地,不用交田稅,穀中一切出產都歸沈家,要是按照之前收上來的少數糧食畝產來算,隻兩千畝地,就足夠養活五千人以上,這還是在大家敞開肚皮吃喝,往少了算的情況下,要是日子過得緊巴一點,養上萬人都不在話下。
不想不知道,一想嚇一跳。白管事趕緊收懾心神,主家秘密可真多,這樣好的種子,不知道他們是從哪弄來的。要是將這些良種推廣開,靖朝百姓怕都能受益匪淺。
書院開辦已經有段日子,方天林急需大量人才,不可能光一個小學課程就讓學生學個五六年,即便是剛到入學年齡的五歲孩童,學習量也明顯大於現代小學生。
書院學生都很珍惜學習機會,不用先生們說,他們就自發竭力跟上進度。
方天林倒也沒打算過於拔苗助長,語文不求他們能記得所有字詞的解釋,隻要他們能基本看懂書本,就算過關。這是基礎中的基礎,不識字一切都是空談,其他可以學不好,識字這一關必須盡快跨過去。等到所有學生都學會常用字,之後就要簡單許多,各夫子會盡力培養他們自學的能力。
這一點是必須的,沒有自學能力,全靠先生教導,這得教到猴年馬月?
第142章
書院第一批學生中,年齡最大的那些,過了年已經十七歲。考試很殘酷,不以任何人意誌為轉移,他們中隻有部分人能繼續學習理論知識,其餘都將轉入各匠人師傅名下修習技藝。
不是他們不夠努力,而是有些東西確實需要天分,硬逼自己未必能如願以償。
這種篩選過於粗陋,方天林怕漏過人才,雖然剝奪了超齡學生學習的權力,但允許他們自學後參加考試,要是能過關,還有繼續學習的機會。
少年都這般,那些大人更是已經篩下去大半,還在接受夜課的人數不足五十。
民智未開的時候,雖然大家智商上差別不大,但新事物接受能力,跟現代人相比,靖朝百姓恐怕拍馬都趕不及。
方天林書寫的教材已經夠簡單,就算這樣,也遇到了重重障礙。小孩子還好,大人真是十足別扭,觀念衝突過大,學習效果自然不會好到哪去。這就像學外語,除非成為日常用語,否則就要多一道程序,得先將外語轉為母語,才能理解,而不是一看到一聽到,便直接明白其意思。
人成年之後,思維差不多已經定型,很多事情都有自己一套看法,原本認為該這樣,偏偏書上說應該那樣,學習起來自然是事倍功半。
貪多嚼不爛,既然有這樣的弊端,那索性就專精一門。方天林還就不信了,死磕一項技藝,大家還是脫不出原先觀念。
方天林帶著一隊人馬離開荒穀之後,荒穀防衛力度不但沒下降,反而有所上升。穀內留守護衛,全都輪流警戒巡邏,進山狩獵這類活動一律禁止,連前往林山縣採買物資也暫停,倒是眾護衛訓練強度在增加。
軍校目前還沒收學生,那裏是護衛隊的天下,眾多不當值的護衛,白天太半時間都消耗在校場上。
護衛們體力消耗大,膳食是穀中眾人中最好的,每天肉食不斷,一個個身形不是精悍就是健碩,列隊出巡時,那精神風貌更是出眾,絕非其他人所能比。
每每護衛隊路經村子時,都有姑娘小夥駐足,甚至連大伯大娘都嘖嘖讚嘆。
方天林倒是沒有沾沾自喜,他把護衛們當軍人在操練,又花費大價錢精心培養,要是連這都做不到,那他那幾年兵算是白當了。
沈家河:“都準備好了?”
“好了,爹爹。”尚且稚嫩的三重奏如期響起。
“那走,今天爹爹帶你們去軍校。”沈家河整了整身上的軍服,回頭看著自家三個娃穿上特製的小號軍裝後,呈現出三種迥異的風格,嘴角不由微微勾起。
靖朝明麵上雖然沒有重文抑武,但實質上最近這幾任帝王,已經有削兵權的趨向,各地將領日子不是那麽好過,糧餉一直受製於戶部,這自然加大了文臣武將間的矛盾。
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沒有當今聖上在背後支持,戶部哪敢這麽做?君臣間的角力無時無處不在,端看誰更勢大。
沈家河也是近些年才鬧明白,誰掌控最強兵力,誰話語權就高。即便是當今也逃不開這條,若皇帝手中半點軍權都沒有,估計皇位都坐不穩。
沈家想自保,偏安一隅,沒有足夠的武力可不行。
從雲州城跟過來的這一百五十多人,除了各個管事之外,其餘但凡身體條件允許的,都入了護衛隊。這些是沈家的核心力量,沈家能否在林山縣這邊站穩腳跟,全靠他們進行威懾。錢財武力雙管齊下,效果才能達到最佳。
目前護衛隊完全由方天林掌控,一旦他出事,沈家最終怎樣,他也料不到。既然這麽做不確定性太高,他便打算改變目前的狀態。
離穀之前,方天林給留守的護衛隊下了命令,他不在期間,一切聽從沈家河的指令,還留了一部兵書給自家媳婦和孩子們,至於具體怎麽做,全由他們自主。
沈家河同兒子們商量過,四人一致認為先來個下馬威,效果最佳。
護衛隊雖然不全是靠拳頭說話,但武力征服最容易收服人心。
三胞胎年紀太幼,不可能勝任這一任務,沈家河便成了當仁不讓之選書院設在內穀村子中,軍校離村有些距離,沈家河帶著孩子們,駕著馬車直奔目的地而去,親衛則隨行兩側。
沈家河身體常年受空間水滋養,再加上三不五時吸收來自方天林的精華,體質已經遠超常人。護衛隊是去年才開始訓練,瞧著體魄強健,跟沈家河一比,卻是高下立見。
若非沈家河身體有個小缺陷,恐怕方天林早就讓他參與到護衛隊日常訓練中,也不用現在才來臨時抱佛腳。
沈家河跟那些部隊中空降的將領不同,即便他從不參與護衛隊事務,護衛對他的敬重本能仍在,但要說有多服氣,那不可能。
沈家河此行目地便是在此。
“東家,今天過來是?”見到沈家馬車在校場邊停下,護衛隊隊長立即上前詢問來意。
“石隊長,天林把護衛隊交給我管理,今天我過來看看。”沈家河聽著校場中響亮的號子,戰意升騰,也想下場去體驗一番,稍加思索,問道,“場中誰武力最強?”
</br>
因著去年沈家到荒穀不是時候,糧食收穫極少,大部分開墾出來的田地,都要到今年初夏才能收穫第一茬糧食。其中收穫最多的便是苜蓿,人吃餵牲口都行,還能肥田,直到冬播時分,才把多餘的苜蓿收割。空出來的田地全部種上過冬作物,一部分苜蓿用來漚肥,另一部分則撒進那些來不及開墾的田地,任它們自由生長,作為畜牧飼料。
荒穀土質不錯,開墾出來的田地大多中等以上,下等田極少。白管事每每望著長勢良好的莊稼,都要感嘆一番,東家不但眼光好,運氣也不差,魄力更是遠非一般人所能比。
這裏山清水秀,山珍河鮮都不缺,要不是荒穀位於深山老林中,怕是早就被人看上買走。別人認為美中不足的地方,卻成了沈家崛起的基礎。
白管事擅長農事,別的都不精通,這點眼力見卻是有的。沈家底蘊很深啊,不是那種錢財上的儲備,而是來自他們祖輩傳下來的技藝。這可真正是厚積薄發,也不知道沈家祖先怎麽耐得住寂寞,好東西藏到現在,眼看機會來了,才一下子拿出來。
沈家恐怕圖謀不小,有這些超前的技術在,就算他們想低調也不可能,端看沈家能隱藏到什麽時候。
怪不得沈家不遠萬裏來到荒穀這個山溝溝裏,沈家掌握的這些技術,無論哪一樣拿到外麵,就沈家的勢力,怕是都很難保住。能跟人合作發展都還算好的,更大可能是因為手中的好東西,沈家人連命都可能不保。
荒穀這邊就不會,將近五百人在這裏生活,有出穀權的都是從雲州城跟著沈家過來的人。當地人自打進入荒穀之後,就沒幾個人頭走出過荒穀的機會。
一是沈家定的規矩嚴實,盡可能杜絕逃離沈家這種事發生,二則是沈家給的待遇好,當地僱工哪裏捨得放棄現下安逸舒適的生活?
在外麵,那可是與天掙命,能填飽肚子就不錯了,更不用說還能讓孩子們進學。
現在恐怕趕他們走,他們都未必肯走。這樣的好事哪裏找去?過了這村沒有這店,別以為農人愚昧不堪,就小瞧他們。平民百姓是容易被糊弄、煽動,他們或許目光短淺,但絕不缺生活的智慧,好處都已經到手了,再讓他們放棄,這怎麽可能?
“白管事,又在巡視田地了?”唐管事拉著一馬車半大牲畜,看見站在地頭上的白管事,高聲打了個招呼。
“唐管事,怎麽又去放苗?附近田地都快成為你的地盤了。”白管事見到負責養殖場的唐管事,麵色變了幾變,最終定格在一臉無奈上。
荒穀範圍很大,總麵積有近三千畝,到現在為止,也隻開墾出來近千畝田地,種上莊稼的就更少了,隻有五百畝,剩下那半要春耕時分才開播,現在都被苜蓿占領。
這就便宜了唐管事,養殖場規模一再擴大,那邊養不下的,都拉到田間,以雞跟羊為主。這兩種家養動物繁殖能力都很強,如今穀中肉類已經出現富餘,東家正在想法子處理,要是不拉出去賣,那他們這些人就沾光了。
能便宜買到上好的家禽家畜,這樣的好事放眼整個靖朝,恐怕也找不出一件來。
這可都是業績!唐管事一係人能獲得最大的好處,好在農場這邊也能分潤到一部分利益,不然唐管事鐵定成為白管事的拒絕往來戶。苜蓿可都是白管事手底下的人種植的,沒得大頭都進了唐管事他們的荷包,白管事這邊反倒什麽收穫也沒有。
“沈東家說了,目前養殖場規模不夠大,要劃撥一部分空置田地再建一個大型牧場,規模少說也在百畝以上,我隻好多多培育種苗。”說起這個,唐管事眼中笑意掩都掩不住。
“那就先恭喜你了!”白管事麵上不顯,心裏頭同樣也很高興。目前穀中肉類就已經出現過剩,想要內部消耗,勢必要降低價格,都這樣了,還要擴大規模,那意味著荒穀人口數量會繼續增長,再不然也是有了外銷渠道,否則東家不會做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無論是哪一種,荒穀都隻會越來越好。那他們這些依附沈家為生的人,自也是水漲船高,生活越來越好。
荒穀算是山林地,不用交田稅,穀中一切出產都歸沈家,要是按照之前收上來的少數糧食畝產來算,隻兩千畝地,就足夠養活五千人以上,這還是在大家敞開肚皮吃喝,往少了算的情況下,要是日子過得緊巴一點,養上萬人都不在話下。
不想不知道,一想嚇一跳。白管事趕緊收懾心神,主家秘密可真多,這樣好的種子,不知道他們是從哪弄來的。要是將這些良種推廣開,靖朝百姓怕都能受益匪淺。
書院開辦已經有段日子,方天林急需大量人才,不可能光一個小學課程就讓學生學個五六年,即便是剛到入學年齡的五歲孩童,學習量也明顯大於現代小學生。
書院學生都很珍惜學習機會,不用先生們說,他們就自發竭力跟上進度。
方天林倒也沒打算過於拔苗助長,語文不求他們能記得所有字詞的解釋,隻要他們能基本看懂書本,就算過關。這是基礎中的基礎,不識字一切都是空談,其他可以學不好,識字這一關必須盡快跨過去。等到所有學生都學會常用字,之後就要簡單許多,各夫子會盡力培養他們自學的能力。
這一點是必須的,沒有自學能力,全靠先生教導,這得教到猴年馬月?
第142章
書院第一批學生中,年齡最大的那些,過了年已經十七歲。考試很殘酷,不以任何人意誌為轉移,他們中隻有部分人能繼續學習理論知識,其餘都將轉入各匠人師傅名下修習技藝。
不是他們不夠努力,而是有些東西確實需要天分,硬逼自己未必能如願以償。
這種篩選過於粗陋,方天林怕漏過人才,雖然剝奪了超齡學生學習的權力,但允許他們自學後參加考試,要是能過關,還有繼續學習的機會。
少年都這般,那些大人更是已經篩下去大半,還在接受夜課的人數不足五十。
民智未開的時候,雖然大家智商上差別不大,但新事物接受能力,跟現代人相比,靖朝百姓恐怕拍馬都趕不及。
方天林書寫的教材已經夠簡單,就算這樣,也遇到了重重障礙。小孩子還好,大人真是十足別扭,觀念衝突過大,學習效果自然不會好到哪去。這就像學外語,除非成為日常用語,否則就要多一道程序,得先將外語轉為母語,才能理解,而不是一看到一聽到,便直接明白其意思。
人成年之後,思維差不多已經定型,很多事情都有自己一套看法,原本認為該這樣,偏偏書上說應該那樣,學習起來自然是事倍功半。
貪多嚼不爛,既然有這樣的弊端,那索性就專精一門。方天林還就不信了,死磕一項技藝,大家還是脫不出原先觀念。
方天林帶著一隊人馬離開荒穀之後,荒穀防衛力度不但沒下降,反而有所上升。穀內留守護衛,全都輪流警戒巡邏,進山狩獵這類活動一律禁止,連前往林山縣採買物資也暫停,倒是眾護衛訓練強度在增加。
軍校目前還沒收學生,那裏是護衛隊的天下,眾多不當值的護衛,白天太半時間都消耗在校場上。
護衛們體力消耗大,膳食是穀中眾人中最好的,每天肉食不斷,一個個身形不是精悍就是健碩,列隊出巡時,那精神風貌更是出眾,絕非其他人所能比。
每每護衛隊路經村子時,都有姑娘小夥駐足,甚至連大伯大娘都嘖嘖讚嘆。
方天林倒是沒有沾沾自喜,他把護衛們當軍人在操練,又花費大價錢精心培養,要是連這都做不到,那他那幾年兵算是白當了。
沈家河:“都準備好了?”
“好了,爹爹。”尚且稚嫩的三重奏如期響起。
“那走,今天爹爹帶你們去軍校。”沈家河整了整身上的軍服,回頭看著自家三個娃穿上特製的小號軍裝後,呈現出三種迥異的風格,嘴角不由微微勾起。
靖朝明麵上雖然沒有重文抑武,但實質上最近這幾任帝王,已經有削兵權的趨向,各地將領日子不是那麽好過,糧餉一直受製於戶部,這自然加大了文臣武將間的矛盾。
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沒有當今聖上在背後支持,戶部哪敢這麽做?君臣間的角力無時無處不在,端看誰更勢大。
沈家河也是近些年才鬧明白,誰掌控最強兵力,誰話語權就高。即便是當今也逃不開這條,若皇帝手中半點軍權都沒有,估計皇位都坐不穩。
沈家想自保,偏安一隅,沒有足夠的武力可不行。
從雲州城跟過來的這一百五十多人,除了各個管事之外,其餘但凡身體條件允許的,都入了護衛隊。這些是沈家的核心力量,沈家能否在林山縣這邊站穩腳跟,全靠他們進行威懾。錢財武力雙管齊下,效果才能達到最佳。
目前護衛隊完全由方天林掌控,一旦他出事,沈家最終怎樣,他也料不到。既然這麽做不確定性太高,他便打算改變目前的狀態。
離穀之前,方天林給留守的護衛隊下了命令,他不在期間,一切聽從沈家河的指令,還留了一部兵書給自家媳婦和孩子們,至於具體怎麽做,全由他們自主。
沈家河同兒子們商量過,四人一致認為先來個下馬威,效果最佳。
護衛隊雖然不全是靠拳頭說話,但武力征服最容易收服人心。
三胞胎年紀太幼,不可能勝任這一任務,沈家河便成了當仁不讓之選書院設在內穀村子中,軍校離村有些距離,沈家河帶著孩子們,駕著馬車直奔目的地而去,親衛則隨行兩側。
沈家河身體常年受空間水滋養,再加上三不五時吸收來自方天林的精華,體質已經遠超常人。護衛隊是去年才開始訓練,瞧著體魄強健,跟沈家河一比,卻是高下立見。
若非沈家河身體有個小缺陷,恐怕方天林早就讓他參與到護衛隊日常訓練中,也不用現在才來臨時抱佛腳。
沈家河跟那些部隊中空降的將領不同,即便他從不參與護衛隊事務,護衛對他的敬重本能仍在,但要說有多服氣,那不可能。
沈家河此行目地便是在此。
“東家,今天過來是?”見到沈家馬車在校場邊停下,護衛隊隊長立即上前詢問來意。
“石隊長,天林把護衛隊交給我管理,今天我過來看看。”沈家河聽著校場中響亮的號子,戰意升騰,也想下場去體驗一番,稍加思索,問道,“場中誰武力最強?”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