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第037章柳暗花明(二)


    彌衡端起茶盞抿了一口,借機觀察一下巴王與兩位大臣的神色,見他們反應不甚激烈,心裏也不以為意,他畢竟是成竹在胸有備而來,於是繼續侃侃說道:“中原戰國亂像,忙於合縱連衡,但無論那方取得最終的勝利,於我巴國都是極為不利。@本章節孤獨手打.@因此,巴國既不能盲目大出天下,北進中原,也不能閉關鎖國,滿足於眼下所取得一點成就。而是應該立足主動,利用自己的實力,巧妙的維持這種平衡局勢,這樣才能為自己徹底變革贏得更多的時間與空間!”


    這番話,寥寥數語,龍鋒等三人都是神色一喜。


    此時,彌衡相信他的開場說辭已經深深吸引了巴國君臣。作為一個深諳論辯之術的他當然知道,此刻的開場說辭隻是一個導入正題的引子,尚不足以讓聽者提問反詰,便做了極為短暫的一個停頓,立即迎著他們的目光侃侃而論:“王霸新途,必出於戰國,此乃時也勢也。蘇秦以為,戰國之王霸大業,既不在吊民伐罪,也不在合同諸侯,而在於統一華夏。此等統一,既不同於夏商周三代的王權諸侯製,更不同於春秋的諸侯盟約製,而必當是大爭滅國,強力統一,使天下庶民土地,如同在一國治理之下。能成此大業者,必定千古不朽!因此,如此重任,巴王理應當仁不讓的肩負起來!”


    說到這裏,彌衡猛然停了下來。他拋出《縱橫論》與《一統論》。乃是一個嶄新的話題,更是他經過多年深思地一個全新理念,他要看看巴國君臣有沒有起碼的反應。如果他們不具備相應的判斷與見識,那麽自己再呆在著巴國就毫無意義了。


    龍鋒與巫山尚在沉吟思忖,但鄭長老已經忍不住拍案讚歎道:“中原亂像千絲萬縷,先生竟然刀劈斧剁,三言兩語便料理得清清楚楚!願聞應對之策。”


    彌衡看了看巴王。見他與大祭師都是點頭示意,於是繼續往下說道:“其實還是昨晚那八個字:吏治、縱橫、稱王、爭霸!”


    龍鋒一聽便笑了起來。打趣的說道:“今天先生可否為我詳加闡述了?”


    “在下有眼不識泰山,讓大王見笑了!”彌衡一聽,麵色不禁微微一紅。


    “願聞其詳,請先生繼續。”龍鋒隨即斂了笑容,神情鄭重的拱手請教。


    “先說其二;六國為南北,是為合縱。秦與六國為東西,是為連橫。連橫之意。便是秦國東出函穀關,與中原六國展開邦交斡旋,分化合縱,而後各個擊破。連橫之要:在於秦將六國看成一個可變同盟,不斷選擇其中之薄弱環節滲透,瓦解其盟約鏈條,與一國或兩三國結成那怕暫時的盟友,孤立或攻擊他們最為仇視的秦國。”


    闡述完合縱與連衡之後。彌衡頓了一下,這才將自己地縱橫新論拋出:“當今天下,秦國最強,似乎已經是天下共識,而他們大約不知,巴國之強。也絕不弱於中原諸侯的任何一個國家。以在下入巴這近一年地觀察,得知巴乃新興之國,無論是軍製民政還是新法與中原諸侯全然不同,假以時日,大出之時,定然將無敵於天下,但巴國還需要時間。現在中原諸侯實施連橫與合縱,勾心鬥角各種手段無所不用其極,都在以求最大限度的分化敵國。而我們巴國呢?則應該利用自身實力巧妙的維係這種平衡,縱強則打縱;橫強則擊橫。讓他們疲於奔命。同時為我們爭取更多的時間,等我們巴國自己元氣養成。大出天下之時,合縱也好,連橫也罷,我們便可將他們一鍋燴了!”


    座中的龍鋒等人聽得大是興奮。鄭長老搓著雙手嘿嘿嘿直笑,巫山感慨的說道:“妙哉縱橫!先生一出,張儀與蘇秦可謂是有對手了,中原諸侯合縱,秦國連橫,而我巴國則縱橫天下!”


    龍鋒起身親自給彌衡斟滿茶水,一邊示意道:“請先生接著講下文。”


    見自己的一番話收到了預期地成效,彌衡精神大振,頓時侃侃說道:“眼下中原雖是暫無動靜,但合縱連橫既立,列國之間必有大戰惡戰。說到根本,戰場乃國力的較量,綜觀天下,唯有秦國之國力能支持較長時間戰爭,但秦國也不能同時兩線作戰。在下聞得巴國隻有十萬左右的精銳新軍,區區之數不足以大出天下,但作為一支鉗製與製約雙方平衡的力量,以巴軍之戰力卻是綽綽有餘。當此之時,巴國擴軍時機已到。列國忙於連橫、合縱,我們居中製約,大約可保巴國本土三、五年之內無戰事。這幾年之內,巴國若能練成精銳三十萬,而中原經過混戰,此消彼長,北進中原的時機就到了。”


    “先生所言大是!”鄭長老對軍事上的是不甚了解,但覺得彌衡所言大快人心,五年後便可北進中原……能崛起於西南,不再受氣於秦楚,這已經使他們這些氏族長老們非常滿意了,居然能在自己有生之年見到巴人揚眉吐氣於天下,這是以前他做夢也不敢想的,頓時拍案叫道:“老夫立即在民眾院號召,分派各族部落招募兵員,大王隻管練兵就是!”


    一向沉穩的巫山大祭師也慨然拱手說道:“大王!先生之言深合兵國之道。臣當在五年之內,盡心竭力為大王準備五十萬士卒所需地軍械器具!”


    龍鋒倒是冷靜了下來,略一思忖,說道:“請先生說完,再做統一部署!”


    彌衡說道:“其次便是吏治。國政清明,方能使民以國為家,願效死力保家衛國。此乃千古常理。斷無二致。目下巴國已經變革多年,大王忙於開疆拓土,疏於整肅內政,朝野已有積弊之患。加之大王寬厚,下麵官員執法有所懈怠,庶民守法已不甚嚴謹,官場中已隱隱然有怠惰荒疏阿諛逢迎之風。奮發惕厲、法製嚴明之氣象已經有所浸蝕。彌衡在列國遊曆多年。深知吏治積弊乃國家大危禍根。千裏長堤,潰於蟻穴。一國為治。絕無一勞永逸之先例,須得代有清明,方可累積強大國力。完成一統大業。中原亂戰,巴國暫取觀望之勢,若能借此良機大力掃除積弊,刷新吏治,振奮民心。則可以使巴國實力更上層樓。”


    一席話畢,座中盡皆肅然。準確的說,是由驚訝而沉默。巴王治下,政通人和,這已經是盡人皆知,但這彌衡竟然見微知著,而且直言不諱說出了隱患。一時間,局麵沉默下來。


    戰國時代。吏治本是天下為政革新地主題。所謂變法,一大半國家實際上就是在整肅吏治。韓國的申不害變法、齊國的齊威王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都是在吏治上下工夫。就連魏文侯地李悝變法,除了部分廢除耕地貴族化、推行土地平民私有、土地可自由買賣的“盡地力之教”外,也是將整肅吏治作為變法最主要的大事。其所以如此,一則是徹底變法太難。阻力太大,所需要地內外情勢條件未必每個國家都能遇到;二則是整肅吏治是亙古不朽的為政大道,隻要君主振作,輔助得力,推行起來阻力小、見效快、最容易直接爭取民心。正因為這種“吏治變法”成為一種時尚。


    法家名士申不害還創立了“申術”,將“法”與“術”並列,使這種以駕馭臣下、防止奸佞地權術學說成為法家的一部分。到了後來,韓非將權術論更加係統,將法家學說變成了“法、術、勢”的三位一體,使商鞅堅持力行的以法為本、唯法是從、法製至上的正宗法家發生了極大地變異。這是後話。在這種“術變”潮流中。商君在秦國地變法最徹底。開創了真正地變法時代,被戰國之世稱為“千古大變”。商鞅變法與同時代其他變法地根本不同。在於他將根本放在“立法立製”與“執法守法”兩個立足點上,從權力體製到土地分配乃至庶民生活,都頒發了係統的法令。


    巴國在實行變革之後,早已經成為一個新興的國家,吏治在大變法中便隻是一個環節,隻是**推行的一種必然結果。所以,在巴國君臣心目中,隻要在巴王的法製之下,國家便會自然清明,從來沒有想過將吏治作為一個專門大事來對待。今日,彌衡卻鮮明的將吏治作為治內大策提了出來,座中君臣確實一時愕然。巴國現在一片繁榮景象,吏治有那麽令人擔憂麽?若象中原列國那樣轟轟烈烈的當作變法來推行,巴國還能有精力去應付其他事務嗎?另一層更深地疑慮便是:整頓吏治會不會改變巴國現狀?巴國改革之後,寬厚之法威力昭彰,已經成為巴人鼎定西南立足天下的基石。


    事關政事,主持國政的鄭長老便特別上心,他嘿嘿一笑,問道:“果如先生所言,這整頓吏治當如何著手?”言外之意,你得先說清辦法,從你的辦法便可以看出是否可行?


    “巴國目前政通人和,上下齊心,全仗大王威名所至,可保一時,卻不能保長久,若想長治久安,隻能從法製吏治下手。”見到如此局麵,彌衡頓時便明白了其中奧妙,肅容說道:“辦法嗎?隻有十六個字:懲治法蠱,震懾荒疏,查究違法,清正流俗!”


    “好!”鄭長老與巫山同時幾掌叫好。


    龍鋒沉吟一會,說道:“先生所言,此時稱王,是否有些操之過急了?”


    “不遲不早,正當其時。”彌衡站了起來,慨然說道:“巴國早當是名副其實的王國了。大王未稱王,有韜光養晦養精蓄銳之意,是不想因一名號而招致列國敵意,時也勢也。今日時勢大變,連宋、魯、中山這等二流諸侯都已經稱王,我們巴國實力大增,也就再無示弱之必要;其二:稱王可大大激勵巴國朝野士氣,使巴人之耕戰精神得以弘揚。國君名號,原本便不是國君一己之事,諸位以為然否?”


    “大是!”除了龍鋒,其餘人竟是拍案叫好,連侍立一旁的巴岩與老侍衛長羅忠都是格外地興奮。


    一向老持沉重的羅忠情緒激動的老淚縱橫:“稱王!先生說到我們巴人心坎裏了。我們巴人被欺負了多少年了?先前的楚人、蜀人,還有後來的秦人。稱王爭霸大出天下,我們要和他們好好清算了!”


    “臣亦讚同稱王!向天下昭示巴國的決心!”鄭長老與巫山異口同聲。


    先前龍鋒主張緩稱王,是因為還拿捏不準天下大勢,現在聽彌衡分析的這般透徹,他也同樣也很興奮,拍案道:“好!叫內侍們將酒菜端上來,我們邊吃邊說了!”


    “正該如此!”這個提議,彌衡與巫山他們竟然是異口同聲。


    不多時,侍女、內侍們便將大盆小盤的菜肴流水般的擺了上來,美酒佳肴、觥籌交錯,幾人高談闊論,在席間,龍鋒對彌衡所言,又進行了多方細致的探討,隨後便在酒席之上一一做了相應地安排,尤其是對招募兵員地事情,龍鋒提出了一個口號叫:保家衛國!


    這個口號一提出,巫山與鄭長老對大王的奇思妙論見慣不驚,但彌衡卻是第一次見識,頓時驚為天人,他從座中起身,鄭重地一躬到地,說道:“名正則言順,保家衛國這個說法,足以驅使萬千虎賁之士赴湯蹈火了,大王英明!”


    巫山與鄭長老兩人見狀,頓時哈哈大笑,龍鋒自然又是謙虛一番,一通酒直飲到雄雞高唱,這才各自離去,做準備去了。


    眾人走了之後,龍鋒又理了理自己的思路,這才準備就寢,剛躺下,就聽見門外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隨即老羅忠的聲音便在門外響起:“稟報大王!田太守的回書到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千秋英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逍遙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逍遙馬並收藏千秋英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