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節目來說,嘉賓也是有台本的。央視沒有,隻有流程提示,問答環節都是臨場發揮,這就是考驗他們專業性的時刻了。第一集 是古琴的講述,對於江顏來說是比較輕鬆的,對柳姐姐來說還是需要大量的翻閱資料,不過這並不是什麽吃虧的地方,因為後麵也會有琵琶的專集講解,都是需要自己下功夫的。


    柳姐姐人很好相處,之前彩排的時候就和江顏加了微信。身為青年“老”藝術家之一,兩個人誌趣十分相投,湊在一起研究曲譜什麽的,相當之合得來了。錄節目期間柳姐姐也留在帝都,沒事兒就找江顏,還一道兒梨園聽戲。沒事湊在一起做個點心,關係也就非常近了。


    因為是節目第一次亮相,第一季第一集 ,不容閃失,大家提前忙活起來。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開場的時候王剛老師照著主持人的詞自然而然的開始,“那麽到底何謂華夏呢?今天就帶大家走進這上下五千年未曾停斷的樂章!《禮樂華夏》——”


    王老師說完,台下掌聲雷動,“我華夏自古而來就是禮儀之邦,衣必精美,物必豐盛,人必禮學,國必利益,君臣必稱吾國吾民!自古而來我們就是禮樂之邦,禮樂不分家,那麽大家一定很好奇,這禮從何來,而這樂從何來呢?不要著急,且聽我慢慢道來——”


    禮樂之章一起,央視背後的舞美效果流動起來,大屏幕環繞舞台,從我們生——盤古開天,女媧造人開始,又從教——三聖立教,周公製禮來說,於是我們從的信仰從神到人。我們的樂,也從帝王,到百姓。這就非常熱鬧了,從大雅的古琴箏琶,到喜喪紅白事大俗的嗩呐銅鑼,禮也好,樂也罷,幾千年融入了華夏人的血液。即使我們發展的再迅速,甚至開始禁止燒紙放煙火,但是我們仍舊記得中秋賞月,上元節看花燈,除夕團員,清明掃墓,中元祭祖...這其實就是禮。


    “我們第一件出場的樂器,想必大家都能猜到,對,它就是古琴。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咱們華夏的傳統樂器,往上頭數一數,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曆史。了不起啊!傳說它是三皇之一的伏羲所製。說到伏羲,很有趣的一件事,我最近在查古琴,就看到咱們的伏羲殿下的簡介。一查這個三皇,說法不盡相同,但是有一點,不論三皇怎麽變,怎麽個說法,伏羲一定在其中。不信你們也可以查一查啊~”王剛老師逗了個趣兒,然後挑進了正題,“咱們先來聽一段兒——”


    燈光暗下來,江顏抱著琴跪坐與台前,一束光打下來,大家發現,她一襲曲裾深衣,白色素服,還用絹綢蒙著眼睛。頭發披散著,及腰的長發很柔順,不淩亂反而如墨色,趁得她膚色勝雪。開始的時候聽,她彈奏的是《梁祝》,而後再聽,她演奏的是《化蝶》,曲要終了,琴聲突然高亢起來,又漸漸縹緲,《動人心弦》中的《生生結》。名字有點怪異,意為生生世世都纏繞在一起,係成死結,不結,不解。


    琴聲終了,琴音不止,這就是傳說的繞連三日。她輕輕抱起琴,躬身一行禮,燈,亮了。“我們的第一位常駐嘉賓,江顏。有認識她的,這個小姑娘年紀輕輕,了不得!來,江顏,跟大家打個招呼。”王老師簡單的介紹了一下江顏。她便一手抱琴,一手摘下絹綢,“大家好,王老師好,我是江顏。”說著,她便抱琴深深鞠了一躬。


    “還請了另外一位,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大師,柳卿音。不過這位演奏的是琵琶,後麵有一期節目,我們可以看到,大家不必著急哈!”柳姐姐也走上來,然後開始簡單的說一說古琴的由來,一個人講了一個小故事。“俞伯牙絕弦,摔的是一把好琴,江顏你這把得好好拿著,這可是國寶!”然後上來一位製琴大師,為大家講解了古琴的基礎知識和製作的流程。鏡頭拉近,近距離觀察了一些扶搖古琴。


    有梅花斷,落霞式。琴色明亮,琴音通透,基礎判斷,這把琴有1300餘歲了。可不是國寶麽!一千年往上的古董啊這是!琴養護的這麽好,製琴大師都有點詫異的,一千餘年的木頭啊!沒有一絲絲腐朽,反而仍舊彈起來音色這樣通透!江顏沒法說自己的琴也就是日常保養,它看起來這麽好是因為琴師和器靈都在。


    還好大家也沒有太過糾結於琴,接下來就把高老爺子請上來為大家演奏,順便科普教授古琴的一些基礎彈奏方式。高老爺子的孫女這次是一起到過巴黎的,所以江顏相當於他們家救命恩人。加上小姑娘人也一直不驕不躁的,琴技十分了得,很得老爺子歡心,所以老爺子科普之餘,不著痕跡的把江顏誇上一誇。不露痕跡的賣安利,後果就是這一期結束之後江顏微博又多了三十多萬粉絲。


    其實不止江顏,華夏古琴協會官博粉絲也都均有所長進。其實華夏人不是不愛自己的國家,不是不愛自己的民族樂器。隻是時代發展太快蒙住了眼睛,走的太快來不及回頭。現在因為《禮樂華夏》,又有人把我們祖先留下的,我們遺忘的,再次撿了起來。於是掀起了一股古琴熱,不說大家都去學,但是更多的人願意去了解。聽不進去太高雅的,就買張《動人心弦》聽一聽,不會彈也會哼哼。


    家長們也開始把目光放在了我們民族樂器上,不再單一的勸說孩子學鋼琴學小提琴,而是會考慮要不要學個古琴,學個琵琶,學箏或者二胡。


    ......這些影響慢慢的開始滲透,一大波宣傳《匠心非凡》,於是我們古老的手藝活兒再次興起,街頭巷尾開始出現了布老虎、草編的蜻蜓。年輕人不單單迷戀手遊,沒事兒自己也買卷兒線玩刺繡。到不一定說這些人真的會下苦工或者真的做得多好,但是全民熱就會讓更多人眼光聚焦到這裏,總有那麽一兩個能發現自己是打心眼裏麵對這個喜歡,願意從事這個行業。


    我們祖先留下的手藝,就不至於失傳,不至於斷流。而且大家都開始喜歡,意味著更多的人願意做,意味著市場,意味著發展!社會是怎樣進步的呢?靠人啊!喜歡的人多了,大家可能會有各式各樣的想法,各式各樣的創意,把這些傳統的東西帶動起來,玩出花樣來,於是就精進了,貼合大家的生活了。


    一部分留下完整的傳承,一部分我們創新改革,我們總要會些什麽,記些什麽,這樣以後和我們的後輩才有交代,而非迷失在進步和水泥森林中。我們都要知道自己是誰,讓子孫後代知道,我們也有,把祖先留給我們的,再完整的留給他們。


    禮樂華夏開始,課堂撿起了《三字經》,孩子們啟蒙的故事,除了《安徒生童話》,《山海經》占了一席之地。古詩古文不再是死記硬背,更多的年輕人開始從網絡上購買漢服,於是八月重陽,還能看到帝都的街上,更多人穿著曲裾直裾,更多人去茶樓品個茶,讀讀詩。


    現在的人生活節奏快,《禮樂華夏》就讓大家慢下來。兩周一集,一集一個小時,兩集一樣樂器,滿滿都是幹料,其中普及到某樣樂器的發源地,還附帶地理風情和當地的好吃的!什麽地方適合讀書,什麽地方適合彈琴,什麽地方適合遊山玩水,你看《禮樂華夏》準能知道。為人父母讀什麽書,為人子女怎麽盡孝,為人師表怎麽授業,為官做宰什麽最重要,你看《禮樂華夏》也能知道。


    老祖宗的智慧並不止這一點點,滿月抓周是禮,結婚嫁娶是禮,喪葬出殯也是禮,從降生到死亡,禮樂中國會告訴你我們需要遵守什麽,我們忘記了什麽。甚至吃個飯拿筷子我們都有不同的講究,不然怎麽叫上邦大國呢!


    在魏晉時期開始,不守禮節的都是野蠻人,包括哪些不會用筷子的人。衣食住行,婚葬嫁娶皆有講究。偏偏這個節目講的並不枯燥,他還會給你對比古今的差別。包括我們的陋習,也會一一剖析,我們比祖先進步的地方,我們不如前人的地方。還會展示一些古董國寶,當然,關於樂器遺留的不會很多。


    從弦樂開始,半年有餘才將將講完吹奏樂器。打擊樂器就要登場,伴隨而來的正是更熱鬧的行業——戲曲。戲曲還有另一檔節目《曲藝中華》,是接檔《禮樂》的,這個還在籌備中。打擊樂器熱鬧的地方多了,用的地方更多,比如婚假,比如喪葬,比如京劇,比如相聲。沒錯,這就是響銅和響木——快板和大鑼小鑼呢。板請了兩位,一位是她的師父言喻,一位是德雲社的二爺,一位京劇,一位太平歌詞。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下班太晚了。節目差不多明天就能寫完,然後我們江·弓箭手·顏就要去環遊世界偶遇莊羽去了。節目是用來刷信仰之力的,猜一猜下麵一位出場的大神~猜對有紅包哦!


    謝謝大家的收藏和評論麽麽~沒有收藏的記得收藏一下哈~愛你們哦!


    然後非常感謝大家的營養液~麽麽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琴韻悠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九少愛狐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九少愛狐狸並收藏重生之琴韻悠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