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遂平縣嵖岈山衛星農業社的小麥“高產衛星”是怎樣製造的呢?後來,作家康健通過采訪當事人,探知了其中的奧秘:甘肅某公社放了一顆“土豆衛星”:畝產土豆1萬7千多斤。[.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嵖岈山衛星農業社黨委書記陳某對此將信將疑:不信吧,是黨中央的《人民日報》登的;信吧,這1萬7千多斤土豆在1畝地裏平鋪起來,也有半尺厚。咋種的呢?
這些日子,縣委也在催促各個農業社“放衛星”。嵖岈山衛星農業社,是全國最先合並起來的大社,是河南省委第一書記抓的試點,全國知名,不放顆大衛星,怎麽說得過去呢?可是,當時嵖岈山的小麥畝產最高也不過300來斤,這衛星可咋放呢?他坐不住了。
這時,新華社女記者和省新聞電影製片廠的幾個人都來到嵖岈山衛星社采訪。
吃飯時,女記者問:“你們是全國第一個建立的大社,有沒有高產衛星?”
陳書記說:“不敢說有高產衛星,但是今年的小麥產量確實不低。有的地塊小麥長得特別好。”
女記者說:“我這次下來采訪,就是來找高產衛星的。”
陳書記笑問道:“這高產衛星多高算高呢?”
女記者說:“一兩千斤不能算高。”
陳書記笑道:“這麽高?那得幾畝地合到一塊差不多。”
鍾社長在一旁說:“陳書記,你不是說有兩快地的麥子長得好嗎?咱們打打試試,說不準能放衛星呢。”
於是,大社黨委研究決定:由鍾社長負責收割監打韓樓大隊那塊地;由團委書記曹某負責另一塊地。
鍾社長來到韓樓大隊,召集大隊長、副大隊長、婦女隊長和大隊技術員開會。他開門見山,說:“上級讓咱們弄一顆高產衛星放放,咱是全國第一個大社哩,不放衛星不行。黨委研究決定,在你們大隊那塊試驗田裏放。”
大隊長問:“畝產多少算高產衛星呢?”
鍾社長說:“少說也得畝產3000斤。”
“哎呀!我的媽喲!要放這麽大的衛星?”婦女隊長嚇的一吐舌頭,“我們大隊的試驗田差遠哩!。”
“我們試驗田的麥子,再多也就是七、八百斤。”大隊長說。
“也就這樣。”副大隊長、技術員都附和著說。
“黨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大家想想辦法嘛。總不能辜負黨的期望呀!”社長說。
大夥都苦苦思索起來。
“要想放這麽大的衛星,除非把那10畝地的麥子弄到一塊打。”大隊長打破了沉默。
“對呀!好主意!”社長一拍巴掌,“‘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這話一點不假。”
“這不是騙人嗎?能行?”婦女隊長有些疑惑。
社長看了一眼婦女隊長,說:“玉娥,你這思想跟不上趟呀,沒看如今啥形勢?是大躍進!是一天等於二十年!要破除那個那個迷信,敢想敢說敢幹嘛!我們敢放衛星,就是擁護總路線、大躍進,就是聽**的話,就是跟黨走。吹一點,那算不了啥。北京來了大記者,正等著咱們放大衛星哩,咱們要考慮政治影響呀。”
“那,那,”副大隊長吞吞吐吐地說,“那,要是傳出去咋辦呢?”
社長嚴肅地說:“你們分頭開個會,告訴群眾誰也不能說實話,任何人在三天之內不得走親戚串朋友。誰傳出去是假,就是給黨臉上抹黑,就是敗壞咱們社的名聲,開群眾大會辯論他!”
6月3日下午,大社陳書記在辦公室正想打電話催問兩處放衛星的事,忽然接到鍾社長的電話說。
“喂!陳書記嗎?,韓樓放了高產衛星啦!”聲音很激動。
“多少斤?”陳書記從椅子上站起來,急忙問。
“第一遍打了3200多點,現在正打第二遍呢。”
“別瞎吹了,小心把天吹出個窟窿。”
“真的,一點都錯不了。北京來的那個女記者和省裏來的人一直在這裏,看著我們收割、打場、過的秤。你快過來看看吧。”
“我就來!”陳書記放下電話,急忙奔韓樓。老遠就看見麥場裏很多人,走到一看,幾個記者都在,副社長也在。麥垛很大,像小山一樣,場中間的麥堆確實不小。
鍾社長興衝衝地走過來匯報說:“陳書記,剛過完秤,2畝9分地的麥子,共打了11178斤6兩,平均畝產3853斤。”
陳書記心裏不信:“2畝9分地能打這麽多?糊弄洋鬼子去吧!”
但是,他沒敢表示出來。如果對“衛星”表示懷疑,那就是“右傾”、“小腳女人”、“觀潮派”,他這個書記就甭想當了。他顯露出非常高興的樣子,大大方方地說:“咱再刨去幾百斤麥餘籽吧,讓數量寧缺勿冒,實實在在的。”幾個社幹部都同意,最後就把畝產降為3530斤。
新華社女記者向陳書記祝賀:“陳書記,祝賀你們放了個大衛星!迄今為止,這是全國小麥最大的衛星。這是人民群眾的偉大創造啊!不相信群眾不行。你放了衛星,我也可以交差了。”
團委書記小曹打來電話,向黨委匯報:放了個1000斤的大衛星。陳書記笑了,說道:“小曹,你那1000斤就別提了吧,人家韓樓放了顆3530斤的大衛星。”
6月12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報道:河南省遂平縣碴岈山衛星農業社,畝產小麥3530斤。〈人民日報〉就此專門發表社論說:“我們今天所處的這個時代就這樣富於浪漫主義色彩,多少世紀以來一直被當作美麗和神話的東西,於今一樁樁地變成了現實。全國小麥高產的最高紀錄出現在河南省遂平縣衛星農業社那裏,有2畝9分小麥畝產達到這好像隻是一個理想,但是不然,這是現實,這是已經拿到手的實物。”
湖北麻城的“天下第一田”的秘密在哪裏?20多年後,發射這顆衛星的領導人王乾成說出了事實真相:1958年初,麻城縣白果區委宣傳委員王乾成,受組織委派,來到麻溪河鄉建國一社任書記兼社主任。8月3日,**麻城縣委書記到白果區主持召開早稻生產現場報喜表彰會。會上表彰了燎原四社的早稻畝產斤的成績。當場授給獎旗一麵,獎金300元。縣委書記看見了王乾成,說:“乾成同誌,人家早稻畝產搞到了一萬多斤,你還是區委下放幹部,能不能放個大衛星呀?”王乾成一愣,隻好鼓起勇氣回答說:“我們正在準備,過幾天向領導匯報。”
當時建國一社早稻畝產不過600來斤,怎麽才能放出畝產萬斤的衛星呢?王乾成冥思苦想也想不出個辦法。於是,就把會計羅文存找來商量。
羅文存問:“燎原四社早稻畝產1萬斤是怎麽搞的?你去現場參觀過,沒看出來麽?”
王乾成說:“他們那是弄虛作假吹牛皮,可是誰也不敢說。我看他們是把別處的稻子搬到一塊田裏來了,密挨密地堆在一起。”
羅會計笑了,說:“他們會搬,咱們也會搬。娘的!咱們搞他一萬五。”
王乾成有點猶豫,說:“弄虛作假,這,這,良心上總覺得過不去。”
羅會計一拍大腿,說:“哎呀!我的王書記,你沒看見,弄虛作假的掛獎旗、得獎金!你不弄虛作假,就放不了衛星,放不了衛星你就是‘小腳女人’、‘蝸牛爬行’。現在是‘左’比右好,你就別考慮什麽良心不良心的啦!”
王乾成點點頭,下了決心說:“說的是!就這麽辦!馬上召開社委會研究這件事。你快下通知!”
社委會一致同意搬稻子並田放衛星,並決定在第二生產隊搞。第二生產隊長羅紅軍拍著胸脯說:“娘的!放一萬也是放,放兩萬也是放,咱們就放一顆兩萬的大衛星!”大家都說:“好!”
王乾成最後拍板,說:“就這樣辦!回去後各隊馬上把壯勞力組織好,都來幫助二隊搬稻子並田,連夜幹。告訴社員,一定要保密,誰要是走漏風聲就辯論誰!”
當夜,全社出動幾百人,把二隊十幾畝稻田已經成熟的稻穀連篼拔起,移到約1畝的一塊水田裏,密匝匝地排得非常整齊。然後,放了一次水。水沉下以後,移栽的痕跡全沒了,就像一直在那塊地裏生長的一樣。
8月4日一早,王乾成便向區委和縣委匯報。8月5日,縣委書記和區委書記帶著一群縣區幹部趕來檢查,還跟來幾個新聞記者。縣委書記一看這快稻子密密匝匝的稻田,滿意的笑了,說:“好家夥!是一顆大衛星!”一位記者建議::“找幾個小孩來,讓他們坐在稻穗上,照幾張像。”縣委書記說:“好!”王乾成就吩咐人找來四個五、六歲的小孩,並把小孩放在稻穗上。記者擺弄小孩或坐或立,照了幾張像。王乾成請示:“是否現在就收割打場?”縣委書記說:“不忙,我先向地委匯報,聽地委的意見。”縣委向地委匯報,地委又向省委匯報。省委非常重視,決定8月11日收割驗收。
8月11日,省委主管農業的書記率領著由省地縣幹部組成的驗收團來到麻溪河鄉建國一社,還跟來一大群記者,其中有新華社記者、《人民日報》記者。吃過午飯,在驗收團和記者們的監視下,一大群社員割的割、運的運、脫粒的脫粒,一直忙到天黑,才把稻穀粒全部脫完。吃過晚飯就開始由驗收團過秤入庫,這時天已經完全黑了,就掛起了馬燈。驗收團又累又困,就由社員把稻穀裝入籮筐,再抬著籮筐來過秤,由驗收團的人看秤和記數。一直忙活到後半夜,才過完秤。這期間,驗收團的人已經困得不行,社員們伺機就把已經過了秤的稻穀,再抬過來重新過秤。過秤結果是:37547斤。地塊的麵積早就由驗收團測量完畢畝。折合畝產稻穀36956斤!
王乾成、建國一社乃至整個麻城縣,一夜之間名揚全國,名揚世界。國內外來此參觀取經者絡繹不絕,蘇聯的《真理報》還轉載了4個小孩在穀穗上跳躍的照片。
當時,有很多人不相信這些“衛星”是真的。但是,有的人不願說,有的人不便說,更多的人不敢說。特別是農村基層幹部和廣大農民,一眼就看出這些衛星都是假的,都是吹牛皮。但是,他們隻能把真話憋在肚子裏。
如果誰膽敢說真話揭穿“假衛星”,誰就要大禍臨頭,就要挨批判辯論。如果是黨員幹部,就要被扣上“反對總路線、大躍進”、“小腳女人”、“蝸牛爬行”、“穩妥派”、“觀潮派”、“秋後算賬派”、甚至是“右傾機會主義分子”等帽子,就有被開除黨籍、撤職罷官的危險,甚至被打成右派;如果是農民,就會被加上“反對總路線”、“反對大躍進”、“反對社會主義”等罪名,除挨批判辯論外,還有可能戴上“四類分子”的帽子。於是,中國幾億人口,從高級幹部到平民百姓,都成了丹麥作家安徒生寫的童話《皇帝的新裝》裏的人物,明明知道是假的,卻沒有人揭穿它,反倒一疊連聲地讚美它。
這些日子,縣委也在催促各個農業社“放衛星”。嵖岈山衛星農業社,是全國最先合並起來的大社,是河南省委第一書記抓的試點,全國知名,不放顆大衛星,怎麽說得過去呢?可是,當時嵖岈山的小麥畝產最高也不過300來斤,這衛星可咋放呢?他坐不住了。
這時,新華社女記者和省新聞電影製片廠的幾個人都來到嵖岈山衛星社采訪。
吃飯時,女記者問:“你們是全國第一個建立的大社,有沒有高產衛星?”
陳書記說:“不敢說有高產衛星,但是今年的小麥產量確實不低。有的地塊小麥長得特別好。”
女記者說:“我這次下來采訪,就是來找高產衛星的。”
陳書記笑問道:“這高產衛星多高算高呢?”
女記者說:“一兩千斤不能算高。”
陳書記笑道:“這麽高?那得幾畝地合到一塊差不多。”
鍾社長在一旁說:“陳書記,你不是說有兩快地的麥子長得好嗎?咱們打打試試,說不準能放衛星呢。”
於是,大社黨委研究決定:由鍾社長負責收割監打韓樓大隊那塊地;由團委書記曹某負責另一塊地。
鍾社長來到韓樓大隊,召集大隊長、副大隊長、婦女隊長和大隊技術員開會。他開門見山,說:“上級讓咱們弄一顆高產衛星放放,咱是全國第一個大社哩,不放衛星不行。黨委研究決定,在你們大隊那塊試驗田裏放。”
大隊長問:“畝產多少算高產衛星呢?”
鍾社長說:“少說也得畝產3000斤。”
“哎呀!我的媽喲!要放這麽大的衛星?”婦女隊長嚇的一吐舌頭,“我們大隊的試驗田差遠哩!。”
“我們試驗田的麥子,再多也就是七、八百斤。”大隊長說。
“也就這樣。”副大隊長、技術員都附和著說。
“黨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大家想想辦法嘛。總不能辜負黨的期望呀!”社長說。
大夥都苦苦思索起來。
“要想放這麽大的衛星,除非把那10畝地的麥子弄到一塊打。”大隊長打破了沉默。
“對呀!好主意!”社長一拍巴掌,“‘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這話一點不假。”
“這不是騙人嗎?能行?”婦女隊長有些疑惑。
社長看了一眼婦女隊長,說:“玉娥,你這思想跟不上趟呀,沒看如今啥形勢?是大躍進!是一天等於二十年!要破除那個那個迷信,敢想敢說敢幹嘛!我們敢放衛星,就是擁護總路線、大躍進,就是聽**的話,就是跟黨走。吹一點,那算不了啥。北京來了大記者,正等著咱們放大衛星哩,咱們要考慮政治影響呀。”
“那,那,”副大隊長吞吞吐吐地說,“那,要是傳出去咋辦呢?”
社長嚴肅地說:“你們分頭開個會,告訴群眾誰也不能說實話,任何人在三天之內不得走親戚串朋友。誰傳出去是假,就是給黨臉上抹黑,就是敗壞咱們社的名聲,開群眾大會辯論他!”
6月3日下午,大社陳書記在辦公室正想打電話催問兩處放衛星的事,忽然接到鍾社長的電話說。
“喂!陳書記嗎?,韓樓放了高產衛星啦!”聲音很激動。
“多少斤?”陳書記從椅子上站起來,急忙問。
“第一遍打了3200多點,現在正打第二遍呢。”
“別瞎吹了,小心把天吹出個窟窿。”
“真的,一點都錯不了。北京來的那個女記者和省裏來的人一直在這裏,看著我們收割、打場、過的秤。你快過來看看吧。”
“我就來!”陳書記放下電話,急忙奔韓樓。老遠就看見麥場裏很多人,走到一看,幾個記者都在,副社長也在。麥垛很大,像小山一樣,場中間的麥堆確實不小。
鍾社長興衝衝地走過來匯報說:“陳書記,剛過完秤,2畝9分地的麥子,共打了11178斤6兩,平均畝產3853斤。”
陳書記心裏不信:“2畝9分地能打這麽多?糊弄洋鬼子去吧!”
但是,他沒敢表示出來。如果對“衛星”表示懷疑,那就是“右傾”、“小腳女人”、“觀潮派”,他這個書記就甭想當了。他顯露出非常高興的樣子,大大方方地說:“咱再刨去幾百斤麥餘籽吧,讓數量寧缺勿冒,實實在在的。”幾個社幹部都同意,最後就把畝產降為3530斤。
新華社女記者向陳書記祝賀:“陳書記,祝賀你們放了個大衛星!迄今為止,這是全國小麥最大的衛星。這是人民群眾的偉大創造啊!不相信群眾不行。你放了衛星,我也可以交差了。”
團委書記小曹打來電話,向黨委匯報:放了個1000斤的大衛星。陳書記笑了,說道:“小曹,你那1000斤就別提了吧,人家韓樓放了顆3530斤的大衛星。”
6月12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報道:河南省遂平縣碴岈山衛星農業社,畝產小麥3530斤。〈人民日報〉就此專門發表社論說:“我們今天所處的這個時代就這樣富於浪漫主義色彩,多少世紀以來一直被當作美麗和神話的東西,於今一樁樁地變成了現實。全國小麥高產的最高紀錄出現在河南省遂平縣衛星農業社那裏,有2畝9分小麥畝產達到這好像隻是一個理想,但是不然,這是現實,這是已經拿到手的實物。”
湖北麻城的“天下第一田”的秘密在哪裏?20多年後,發射這顆衛星的領導人王乾成說出了事實真相:1958年初,麻城縣白果區委宣傳委員王乾成,受組織委派,來到麻溪河鄉建國一社任書記兼社主任。8月3日,**麻城縣委書記到白果區主持召開早稻生產現場報喜表彰會。會上表彰了燎原四社的早稻畝產斤的成績。當場授給獎旗一麵,獎金300元。縣委書記看見了王乾成,說:“乾成同誌,人家早稻畝產搞到了一萬多斤,你還是區委下放幹部,能不能放個大衛星呀?”王乾成一愣,隻好鼓起勇氣回答說:“我們正在準備,過幾天向領導匯報。”
當時建國一社早稻畝產不過600來斤,怎麽才能放出畝產萬斤的衛星呢?王乾成冥思苦想也想不出個辦法。於是,就把會計羅文存找來商量。
羅文存問:“燎原四社早稻畝產1萬斤是怎麽搞的?你去現場參觀過,沒看出來麽?”
王乾成說:“他們那是弄虛作假吹牛皮,可是誰也不敢說。我看他們是把別處的稻子搬到一塊田裏來了,密挨密地堆在一起。”
羅會計笑了,說:“他們會搬,咱們也會搬。娘的!咱們搞他一萬五。”
王乾成有點猶豫,說:“弄虛作假,這,這,良心上總覺得過不去。”
羅會計一拍大腿,說:“哎呀!我的王書記,你沒看見,弄虛作假的掛獎旗、得獎金!你不弄虛作假,就放不了衛星,放不了衛星你就是‘小腳女人’、‘蝸牛爬行’。現在是‘左’比右好,你就別考慮什麽良心不良心的啦!”
王乾成點點頭,下了決心說:“說的是!就這麽辦!馬上召開社委會研究這件事。你快下通知!”
社委會一致同意搬稻子並田放衛星,並決定在第二生產隊搞。第二生產隊長羅紅軍拍著胸脯說:“娘的!放一萬也是放,放兩萬也是放,咱們就放一顆兩萬的大衛星!”大家都說:“好!”
王乾成最後拍板,說:“就這樣辦!回去後各隊馬上把壯勞力組織好,都來幫助二隊搬稻子並田,連夜幹。告訴社員,一定要保密,誰要是走漏風聲就辯論誰!”
當夜,全社出動幾百人,把二隊十幾畝稻田已經成熟的稻穀連篼拔起,移到約1畝的一塊水田裏,密匝匝地排得非常整齊。然後,放了一次水。水沉下以後,移栽的痕跡全沒了,就像一直在那塊地裏生長的一樣。
8月4日一早,王乾成便向區委和縣委匯報。8月5日,縣委書記和區委書記帶著一群縣區幹部趕來檢查,還跟來幾個新聞記者。縣委書記一看這快稻子密密匝匝的稻田,滿意的笑了,說:“好家夥!是一顆大衛星!”一位記者建議::“找幾個小孩來,讓他們坐在稻穗上,照幾張像。”縣委書記說:“好!”王乾成就吩咐人找來四個五、六歲的小孩,並把小孩放在稻穗上。記者擺弄小孩或坐或立,照了幾張像。王乾成請示:“是否現在就收割打場?”縣委書記說:“不忙,我先向地委匯報,聽地委的意見。”縣委向地委匯報,地委又向省委匯報。省委非常重視,決定8月11日收割驗收。
8月11日,省委主管農業的書記率領著由省地縣幹部組成的驗收團來到麻溪河鄉建國一社,還跟來一大群記者,其中有新華社記者、《人民日報》記者。吃過午飯,在驗收團和記者們的監視下,一大群社員割的割、運的運、脫粒的脫粒,一直忙到天黑,才把稻穀粒全部脫完。吃過晚飯就開始由驗收團過秤入庫,這時天已經完全黑了,就掛起了馬燈。驗收團又累又困,就由社員把稻穀裝入籮筐,再抬著籮筐來過秤,由驗收團的人看秤和記數。一直忙活到後半夜,才過完秤。這期間,驗收團的人已經困得不行,社員們伺機就把已經過了秤的稻穀,再抬過來重新過秤。過秤結果是:37547斤。地塊的麵積早就由驗收團測量完畢畝。折合畝產稻穀36956斤!
王乾成、建國一社乃至整個麻城縣,一夜之間名揚全國,名揚世界。國內外來此參觀取經者絡繹不絕,蘇聯的《真理報》還轉載了4個小孩在穀穗上跳躍的照片。
當時,有很多人不相信這些“衛星”是真的。但是,有的人不願說,有的人不便說,更多的人不敢說。特別是農村基層幹部和廣大農民,一眼就看出這些衛星都是假的,都是吹牛皮。但是,他們隻能把真話憋在肚子裏。
如果誰膽敢說真話揭穿“假衛星”,誰就要大禍臨頭,就要挨批判辯論。如果是黨員幹部,就要被扣上“反對總路線、大躍進”、“小腳女人”、“蝸牛爬行”、“穩妥派”、“觀潮派”、“秋後算賬派”、甚至是“右傾機會主義分子”等帽子,就有被開除黨籍、撤職罷官的危險,甚至被打成右派;如果是農民,就會被加上“反對總路線”、“反對大躍進”、“反對社會主義”等罪名,除挨批判辯論外,還有可能戴上“四類分子”的帽子。於是,中國幾億人口,從高級幹部到平民百姓,都成了丹麥作家安徒生寫的童話《皇帝的新裝》裏的人物,明明知道是假的,卻沒有人揭穿它,反倒一疊連聲地讚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