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說:“各處都在‘大躍進’。(.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出現了許多的新鮮事,都是咱們聞所未聞的!”
白娘子說“你快說說我聽!”
小青說:“‘大躍進’的新鮮事之一,就是‘深翻土地’。在一些地方,幹部――就是官員,現在稱作幹部――認為翻得越深越好,就逼迫農民深翻到3尺、5尺,甚至深到1丈(10尺),把許多良田翻成了荒地。有的平原地區深翻土地,就像戰場上挖戰壕一個樣。”
接著,小青就講幾個深翻土地的故事:其一:某公社第六大隊團總支組織了650多人的青年翻地大軍,和火箭連展開了翻地比賽,勝者插紅旗,敗者插白旗。火箭連在第一天插了紅旗。他們編了一首民歌:“黨掛帥,團當先,深翻地,火箭連,翻地一丈二,增產糧食千千萬,明年元帥大升帳,群群衛星天上轉。”青年隊隊長夜裏偷偷去火箭連的地裏看,見火箭連在地邊上翻了一丈多,地中間隻翻了不到半尺。“***,原來是作了假!”隊長心裏罵。
第二天,青年隊奪了紅旗。火箭連長就找青年隊長“取經”。隊長說:“找我取個俅經!我還是從你那裏學來的哩。”
其二:某大隊深翻地的經驗。他們成立了18個翻地專業大軍,翻地行動是“五到田”,即:吃飯到田,睡覺到田,休息到田,幹部到田,開會到田。他們提出的口號是:一股幹勁衝上空,人人變成翻地兵,支書掛上元帥印,青年團員打先鋒。
參加這次翻地的一位農民親自對我說:“幹部非要社員夜戰,睡在地裏。天氣已經冷了,社員幹著幹著就打瞌睡,扶著鍬把就睡著了。地是山坡地,盡石頭,根本就挖不了一丈深,可是公社幹部非讓挖一丈深不可。咋辦哩?大夥就在地頭挖了個大坑,一丈多深。檢查翻地的幹部來了,就指給他看。”
其三:某生產隊的一個農民對我說:“那時候,上頭天天催報翻地進度,我是大隊統計員,負責報表。隊長讓我編著報,翻10畝,就報30畝或50畝。深翻地剛開始時還像個樣子,後來就瞎糊弄了。有的光把村頭、地頭挖一點,中間就是破破地皮,也說翻了一丈深。白天完不成翻地任務,不讓回家,要挑燈夜戰。人哪有那麽大精神哩?幹著幹著就困了,就躺在地裏睡覺。怕幹部來檢查,燈還挑者,讓小孩子站崗。看見幹部檢查來了,小孩就喊:‘狼來了!狼來了!’睡覺的人就爬起來,揉揉眼睛繼續幹。”
白娘子覺得新鮮,歎道:“想不到現在是這樣種地。真是新鮮事!”
“種田不僅要深翻土地,還必須密植!”小青接著講下去:朝廷裏一位大官發現,南方某些高產地區水稻每畝植3萬篼,就號召密植。他親自給下屬們算了一筆細賬:3萬篼共有多少棵秧,共發多少根苗,共長多少穀穗,共結多少粒穀子。最後,折合成畝產多少斤。他認為,北方的穀子、高粱、麥子、玉米、白薯等也可以這樣算。於是,全國各地的幹部們,都強迫農民搞密植。有的幹部不顧農民反對,硬是說越密越好。1畝地下種幾百斤,給插紅旗;按農民自己經驗下種少的,插白旗。
白娘子歎道:“現在當官也真夠操心的,連怎樣種地都要管起來。哪朝哪代也沒有過。”
小青說:“不隻是種地,什麽事情都管。一些地方的官員指揮農民搞起了所謂‘車子化運動’、‘滾珠軸承化運動’和‘繩索牽引機運動’,說這是技術革命。”
小青說:有個大隊60名強壯勞動力,在大隊長帶領下來到公社“砸滾珠”。他們和其他大隊來“砸滾珠”的社員都吃住在一溜大席棚裏,在一個大院裏勞動。具體砸法是:先把鋼筋先剁成豆粒大小的圓柱體,再把它放在兩個勺狀的鋼模具之間,而後用鐵錘砸模具。一邊砸還須一邊轉動,直到把那個小圓柱體砸成表麵光滑的圓球才算完事。各大隊先從鐵匠爐那裏領來小圓柱體,砸好後再交上去。收成品的地方掛個競賽牌,牌上分別畫著火箭、火車、老黃牛和蝸牛,底下掛著寫著各個大隊名字的小紅旗、小黃旗和小白旗。交滾珠多的插紅旗,掛在火箭下麵;最少的插白旗,掛在蝸牛下麵。除了社員外,還有一群不參加競賽的砸滾珠的人,他們是右派分子和犯了右傾錯誤的幹部。砸滾珠的人,手被鐵錘震得又麻又疼,耳朵被“叮叮當當”的鋼鐵撞擊聲震得難受。後來,由於來了更重要的任務――大煉鋼鐵,就停止了砸滾珠,已經砸好的也堆在那裏沒有人管了。
各省、地、縣、鄉、社都舉辦工具創造發明展覽會,展出了各種希奇古怪的“發明創造”。向上級黨委報過喜或展覽完後,就扔在一邊,任其毀壞。
小青說:山西有個和尚同農民合夥,在山上挖魚鱗坑蓄水,這個辦法合乎當地的實際,對山坡土地防旱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報紙一宣傳,在平原地區也強行推廣起來,搞所謂的“葡萄串”、“滿天星”,把平展的大片農田挖得滿目瘡痍。
白娘子說:“這些事真新鮮。”
小青說:“還有比這新鮮的呢!”她接著了講幾個更新鮮的事情:廣東新會縣農民周漢華創造出水稻和高粱雜交。據說,稻穗能長得像高粱穗那樣大。
陝西西安農民趙丙紅把棉花嫁接到椿樹上。據說,棉花可以變成多年生的大樹。
陝西薄城縣農民試驗公雞孵小雞成功。方法是割掉公雞的生殖器,並用酒把公雞灌醉。其價值是母雞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下蛋。
西北農學院學生創造出“無耳無尾豬”,即割掉豬的耳朵和尾巴,據說就能“一天長膘19斤”。
山西洪洞縣農民研究出一個小麥增產的“妙方”:把小麥和穀子嫁接,讓麥穗長的像穀穗那樣大。再把麥子改良成一株多穗,麥粒像石榴籽那麽大。用這樣的麥種搞密植,畝產能達到十幾萬斤,甚至幾十萬斤。
遂平縣委副書記搞了一塊試驗田,搞了幾項試驗:(1)把水稻嫁接到槐草上。這樣,水稻可以像槐草那樣,今年割了,明年春天可以自動長出來,既不用放水插秧,也無須耕地播種。(2)紅薯秧上嫁接南瓜。這樣,地裏長紅薯,秧上結南瓜,一舉兩得。(3)槐樹上嫁接大豆。這樣,不用每年下豆種,就可以在樹上摘豆角,一棵樹能收幾百斤。(4)把小麥嫁接到蘆葦上。這樣,水裏也能種小麥,今年割一茬,明年又自動長出一茬。
河南碴岈山公社的“青年農民科學研究員們”,發明了“玉米紮針法”,不僅消滅了玉米空杆現象,還能使一棵玉米結4―5個包(玉米棒子),最多的結9個包。怎樣給玉米紮針?就是用削尖的竹簽紮玉米莖。這一重大發明是怎樣想到的呢?原來大隊在開發明創造的諸葛亮會時,青年農民王狗毛忽然想到過去的一件事:某年臘八那天,他用刀在一棵不結果實的核桃樹幹上砍個大口子,喂以豬肉和米飯,第二年結的核桃又多又大。於是,他就想到了給玉米紮針來增產。
遂平縣委在碴岈山公社召開了芝麻杆榨油現場會。
河南省楮市公社楊樓大隊在一次愛國衛生運動評比中,創造了“奇跡”:給牛戴上了雪白的口罩,給驢刷牙。牲畜都如此講衛生,何況人乎!因此受到公社黨委的表揚,在全公社推廣。
白娘子聽得目瞪口呆,歎口氣說:“唉!我咋就越聽越糊塗了!這簡直是荒唐胡鬧啊!”
小青說:“姐姐,你再往下聽吧!”
有個人民公社各大隊都辦起了“農業大學”,社員都成了“大學生”。“大學教授”由村支書任命。王資莊農業大學“教授”吳套是大隊會計,念過幾天私塾,隻會加減乘除;楊裏環大隊的“農業大學”隻有一個班,一個“教授”,“教授”會什麽就教什麽,教的很雜,就叫農雜係。“教授”學問很大,會讀《三字經》、《千字文》,會寫對聯。
這個公社有3萬多人,絕大部分是文盲、半文盲。1958年卻出現了“十二家”3000多人,占總人口的10%。什麽是“十二家”?就是:作家、文學家、發明家、科學家、醫學學術家、歌唱家、音樂家、戲劇家、畫家、體育家、民間說唱家、民間舞蹈家。“作家”和“文學家”有不少文盲,隻會“口頭創作”;“舞蹈家”大多是巫婆神漢,會“跳大神”;“發明家”會搞“滾珠軸承化”;“科學家”會把南瓜嫁接在紅薯秧子上;“畫家”畫出了火箭、烏龜和蝸牛……。《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讚揚碴岈山公社的“十二家”,“創造發明,吟詩作畫,著書立說,載歌載舞……”“這不是最新最美的圖畫嗎?”
白娘子說:“這是笑話吧?”
“這可不是什麽笑話,這可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小青說,“這種荒唐事情還多著呢。你聽我向下講。”
白娘子說“你快說說我聽!”
小青說:“‘大躍進’的新鮮事之一,就是‘深翻土地’。在一些地方,幹部――就是官員,現在稱作幹部――認為翻得越深越好,就逼迫農民深翻到3尺、5尺,甚至深到1丈(10尺),把許多良田翻成了荒地。有的平原地區深翻土地,就像戰場上挖戰壕一個樣。”
接著,小青就講幾個深翻土地的故事:其一:某公社第六大隊團總支組織了650多人的青年翻地大軍,和火箭連展開了翻地比賽,勝者插紅旗,敗者插白旗。火箭連在第一天插了紅旗。他們編了一首民歌:“黨掛帥,團當先,深翻地,火箭連,翻地一丈二,增產糧食千千萬,明年元帥大升帳,群群衛星天上轉。”青年隊隊長夜裏偷偷去火箭連的地裏看,見火箭連在地邊上翻了一丈多,地中間隻翻了不到半尺。“***,原來是作了假!”隊長心裏罵。
第二天,青年隊奪了紅旗。火箭連長就找青年隊長“取經”。隊長說:“找我取個俅經!我還是從你那裏學來的哩。”
其二:某大隊深翻地的經驗。他們成立了18個翻地專業大軍,翻地行動是“五到田”,即:吃飯到田,睡覺到田,休息到田,幹部到田,開會到田。他們提出的口號是:一股幹勁衝上空,人人變成翻地兵,支書掛上元帥印,青年團員打先鋒。
參加這次翻地的一位農民親自對我說:“幹部非要社員夜戰,睡在地裏。天氣已經冷了,社員幹著幹著就打瞌睡,扶著鍬把就睡著了。地是山坡地,盡石頭,根本就挖不了一丈深,可是公社幹部非讓挖一丈深不可。咋辦哩?大夥就在地頭挖了個大坑,一丈多深。檢查翻地的幹部來了,就指給他看。”
其三:某生產隊的一個農民對我說:“那時候,上頭天天催報翻地進度,我是大隊統計員,負責報表。隊長讓我編著報,翻10畝,就報30畝或50畝。深翻地剛開始時還像個樣子,後來就瞎糊弄了。有的光把村頭、地頭挖一點,中間就是破破地皮,也說翻了一丈深。白天完不成翻地任務,不讓回家,要挑燈夜戰。人哪有那麽大精神哩?幹著幹著就困了,就躺在地裏睡覺。怕幹部來檢查,燈還挑者,讓小孩子站崗。看見幹部檢查來了,小孩就喊:‘狼來了!狼來了!’睡覺的人就爬起來,揉揉眼睛繼續幹。”
白娘子覺得新鮮,歎道:“想不到現在是這樣種地。真是新鮮事!”
“種田不僅要深翻土地,還必須密植!”小青接著講下去:朝廷裏一位大官發現,南方某些高產地區水稻每畝植3萬篼,就號召密植。他親自給下屬們算了一筆細賬:3萬篼共有多少棵秧,共發多少根苗,共長多少穀穗,共結多少粒穀子。最後,折合成畝產多少斤。他認為,北方的穀子、高粱、麥子、玉米、白薯等也可以這樣算。於是,全國各地的幹部們,都強迫農民搞密植。有的幹部不顧農民反對,硬是說越密越好。1畝地下種幾百斤,給插紅旗;按農民自己經驗下種少的,插白旗。
白娘子歎道:“現在當官也真夠操心的,連怎樣種地都要管起來。哪朝哪代也沒有過。”
小青說:“不隻是種地,什麽事情都管。一些地方的官員指揮農民搞起了所謂‘車子化運動’、‘滾珠軸承化運動’和‘繩索牽引機運動’,說這是技術革命。”
小青說:有個大隊60名強壯勞動力,在大隊長帶領下來到公社“砸滾珠”。他們和其他大隊來“砸滾珠”的社員都吃住在一溜大席棚裏,在一個大院裏勞動。具體砸法是:先把鋼筋先剁成豆粒大小的圓柱體,再把它放在兩個勺狀的鋼模具之間,而後用鐵錘砸模具。一邊砸還須一邊轉動,直到把那個小圓柱體砸成表麵光滑的圓球才算完事。各大隊先從鐵匠爐那裏領來小圓柱體,砸好後再交上去。收成品的地方掛個競賽牌,牌上分別畫著火箭、火車、老黃牛和蝸牛,底下掛著寫著各個大隊名字的小紅旗、小黃旗和小白旗。交滾珠多的插紅旗,掛在火箭下麵;最少的插白旗,掛在蝸牛下麵。除了社員外,還有一群不參加競賽的砸滾珠的人,他們是右派分子和犯了右傾錯誤的幹部。砸滾珠的人,手被鐵錘震得又麻又疼,耳朵被“叮叮當當”的鋼鐵撞擊聲震得難受。後來,由於來了更重要的任務――大煉鋼鐵,就停止了砸滾珠,已經砸好的也堆在那裏沒有人管了。
各省、地、縣、鄉、社都舉辦工具創造發明展覽會,展出了各種希奇古怪的“發明創造”。向上級黨委報過喜或展覽完後,就扔在一邊,任其毀壞。
小青說:山西有個和尚同農民合夥,在山上挖魚鱗坑蓄水,這個辦法合乎當地的實際,對山坡土地防旱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報紙一宣傳,在平原地區也強行推廣起來,搞所謂的“葡萄串”、“滿天星”,把平展的大片農田挖得滿目瘡痍。
白娘子說:“這些事真新鮮。”
小青說:“還有比這新鮮的呢!”她接著了講幾個更新鮮的事情:廣東新會縣農民周漢華創造出水稻和高粱雜交。據說,稻穗能長得像高粱穗那樣大。
陝西西安農民趙丙紅把棉花嫁接到椿樹上。據說,棉花可以變成多年生的大樹。
陝西薄城縣農民試驗公雞孵小雞成功。方法是割掉公雞的生殖器,並用酒把公雞灌醉。其價值是母雞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下蛋。
西北農學院學生創造出“無耳無尾豬”,即割掉豬的耳朵和尾巴,據說就能“一天長膘19斤”。
山西洪洞縣農民研究出一個小麥增產的“妙方”:把小麥和穀子嫁接,讓麥穗長的像穀穗那樣大。再把麥子改良成一株多穗,麥粒像石榴籽那麽大。用這樣的麥種搞密植,畝產能達到十幾萬斤,甚至幾十萬斤。
遂平縣委副書記搞了一塊試驗田,搞了幾項試驗:(1)把水稻嫁接到槐草上。這樣,水稻可以像槐草那樣,今年割了,明年春天可以自動長出來,既不用放水插秧,也無須耕地播種。(2)紅薯秧上嫁接南瓜。這樣,地裏長紅薯,秧上結南瓜,一舉兩得。(3)槐樹上嫁接大豆。這樣,不用每年下豆種,就可以在樹上摘豆角,一棵樹能收幾百斤。(4)把小麥嫁接到蘆葦上。這樣,水裏也能種小麥,今年割一茬,明年又自動長出一茬。
河南碴岈山公社的“青年農民科學研究員們”,發明了“玉米紮針法”,不僅消滅了玉米空杆現象,還能使一棵玉米結4―5個包(玉米棒子),最多的結9個包。怎樣給玉米紮針?就是用削尖的竹簽紮玉米莖。這一重大發明是怎樣想到的呢?原來大隊在開發明創造的諸葛亮會時,青年農民王狗毛忽然想到過去的一件事:某年臘八那天,他用刀在一棵不結果實的核桃樹幹上砍個大口子,喂以豬肉和米飯,第二年結的核桃又多又大。於是,他就想到了給玉米紮針來增產。
遂平縣委在碴岈山公社召開了芝麻杆榨油現場會。
河南省楮市公社楊樓大隊在一次愛國衛生運動評比中,創造了“奇跡”:給牛戴上了雪白的口罩,給驢刷牙。牲畜都如此講衛生,何況人乎!因此受到公社黨委的表揚,在全公社推廣。
白娘子聽得目瞪口呆,歎口氣說:“唉!我咋就越聽越糊塗了!這簡直是荒唐胡鬧啊!”
小青說:“姐姐,你再往下聽吧!”
有個人民公社各大隊都辦起了“農業大學”,社員都成了“大學生”。“大學教授”由村支書任命。王資莊農業大學“教授”吳套是大隊會計,念過幾天私塾,隻會加減乘除;楊裏環大隊的“農業大學”隻有一個班,一個“教授”,“教授”會什麽就教什麽,教的很雜,就叫農雜係。“教授”學問很大,會讀《三字經》、《千字文》,會寫對聯。
這個公社有3萬多人,絕大部分是文盲、半文盲。1958年卻出現了“十二家”3000多人,占總人口的10%。什麽是“十二家”?就是:作家、文學家、發明家、科學家、醫學學術家、歌唱家、音樂家、戲劇家、畫家、體育家、民間說唱家、民間舞蹈家。“作家”和“文學家”有不少文盲,隻會“口頭創作”;“舞蹈家”大多是巫婆神漢,會“跳大神”;“發明家”會搞“滾珠軸承化”;“科學家”會把南瓜嫁接在紅薯秧子上;“畫家”畫出了火箭、烏龜和蝸牛……。《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讚揚碴岈山公社的“十二家”,“創造發明,吟詩作畫,著書立說,載歌載舞……”“這不是最新最美的圖畫嗎?”
白娘子說:“這是笑話吧?”
“這可不是什麽笑話,這可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小青說,“這種荒唐事情還多著呢。你聽我向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