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尚宮胡尚宮要涼了。


    這個傳聞和紀綱謀反被炸死的消息幾乎一起傳出來的。


    身為女人, 一旦取得一些成就, 外頭總會幻想她是靠一個、或者好多個男人出頭的。


    知道內情者嗤之以鼻, 但是能有幾人是知情者呢?


    大多數都認為, 紀綱一死, 胡尚宮自然幹不下去了,八成還要流放或者殺頭。


    謠言越滾越大, 見慣風雨的胡善圍並不懼怕, 再大的風浪都親曆過了, 她隻是為紀綱之死悲傷難過。


    每次她看到宮廷獨有的明黃琉璃瓦,恍惚中,有一個身影蹲在屋頂上修瓦片, 屋頂的漏洞被他的“巧手”越修越大了。


    後來, 幹脆從屋頂漏洞裏掉下去, 落在她的床上。


    他說:“……賠什麽都可以,賣身不行,這輩子都不可能賣身的。”


    所有人都可以罵紀綱, 唯獨胡善圍不會。


    她甚至理解紀綱為了給毛驤複仇, 把“朱明皇室”當成最後一個敵人的做法,因為當年範尚宮的屍首從沉船裏抬出來的時候, 胡善圍就立下了為她複仇的誓言。


    哪怕最後查到是大明皇帝,她也不曾畏懼, 宮廷潛伏五年,一把火燒了真凶建文帝。


    她和紀綱唯一的不同,就是她不傷害無辜, 她點了建文帝,卻安排了馬皇後和兩個兒子漂洋過海,放他們自由。


    紀綱為了複仇,幾乎是無差別的攻擊,朱瞻壑那個乖孩子才十四歲啊,是她看著長大的孩子,就這樣一去不還。


    如果我早點覺察紀綱的不對頭,及時勸阻,是否能避免悲劇發生?


    怕是……不能。


    一股無力感襲來,胡善圍心灰意冷,不如歸去。


    永樂帝看著賬冊上的烏紗帽和令牌,“胡尚宮原本和家人在雲南隱居,生活安寧,是朕不打算立繼後,那時候張貴妃又太年輕浮躁,震懾不住後宮。便一道聖旨,召胡尚宮回宮,協助張貴妃料理後宮之事,這十年來,胡尚宮的付出,朕是知道的。紀綱狼子野心,連朕都未覺察,何況是胡尚宮呢?如果胡尚宮有失察之罪,那麽朕就更有罪了。胡尚宮無罪,不必自稱‘罪臣’。”


    “所以……”


    永樂帝站起來,將烏紗帽戴在胡善圍頭上,“朕當年與你約定,遷都之日,就是胡尚宮離開之時。朕一言九鼎,說話算數,不會因莫須有的謠言而讓胡尚宮蒙冤受屈。如果胡尚宮就這樣走了,豈不是坐實了那些不堪的謠言?”


    胡善圍並不在乎謠言,說道:“微臣感謝皇上信任,隻是如今朝廷宮廷皆動蕩不安,微臣若還留在宮中,皇上和張貴妃要承受不少壓力。何況如今張貴妃已能夠獨當一麵,宮廷其他女官也能夠撐起尚宮之職,還有北京都城即將建成,這幾年即可遷都,是時候給新人騰出位置,讓她們提前曆練了。”


    永樂帝不同意,“胡尚宮是朕下旨請來的,靖難之役、朕登基為帝,胡尚宮的功勞朕一直記在心裏,朕當年也答應仁孝皇後善待胡尚宮。”


    “如今胡尚宮受小人牽連,朕豈能讓胡尚宮蒙冤受屈?留在宮廷,就表示朕是相信胡尚宮的,謠言不攻自破,漸漸消失。倘若胡尚宮若就這樣退了,外頭的小人會以為胡尚宮失去聖心,恐怕一堆人要踩你,朕是從藩王過來的,見慣了捧高踩低,朕不想見胡尚宮受委屈。”


    胡善圍心想,我們全家回昆明隱居,想踩我的人門都不著,即便有人找上門,誰踩誰還不一定,遂一拜,“微臣年事已高,請乞骸骨,回鄉養老。”


    永樂帝念及以往情麵,倘若就這樣讓胡尚宮走了,那些靖難的功臣們豈不寒心?故不肯答應,可是胡尚宮執意要走,永樂帝強留恐怕不妥,想了想,找到一個折中的法子,說道:“朕下旨請胡尚宮重新出山,即便要退,也要胡尚宮退的體麵,有始有終,不可能因莫須有的謠言而讓胡尚宮乞骸骨歸鄉。”


    “當初朕與你遷都就走的約定,依然有效。如今北京的大明皇宮已見雛形,皇宮搬遷不能一蹴而就,新皇宮急需召一部分新宮人當差事,就請胡尚宮去北京皇宮主持大局,訓練宮人,待大明正式遷都,朕必定重謝,為胡尚宮設宴擺酒,送胡尚宮乞骸骨歸鄉。”


    胡善圍並不在乎這些虛名,她一刻都不想這裏待著了,因為她心不靜,隻要抬頭看見鋪著明黃琉璃瓦的屋頂,恍惚能見一個熟悉的身影上房揭瓦,她已無法像以前那樣專注的當差。


    去北京皇宮,能夠避風頭,遠離京城紛紛擾擾,胡尚宮將來有個完美轉身。永樂帝還算厚道,他曆經滄桑,深知人們的記憶是有限的,幾年之後,更多的事情衝刷記憶,有幾人記得現在風波?


    胡善圍見永樂帝執意如此,君恩難辭,事到如今……胡善圍又一拜,說道:“去北京皇城當差,微臣隻有一個條件。”


    永樂帝抬了抬手:“胡尚宮請講。”


    胡善圍眼角餘光看著窗外的宮殿的琉璃瓦,說道:“聽聞不少朝臣進言,要將罪臣紀綱挫骨揚灰。紀綱謀反,證據確鑿,微臣無話可說,可是紀綱曾幾次救微臣性命,微臣……欠他的,微臣不忍見紀綱被人挫骨揚灰,求皇上網開一麵,紀綱已死,讓他的骨灰入土。”


    永樂帝大怒,“若不是紀綱謀反,朕的孫子如何會死?胡尚宮你又如何會陷入謠言,名節受損,被人詆毀?這個時候,胡尚宮不和他劃清界限,反而為他求情?胡尚宮莫要癡迷不悟,包庇此逆賊!”


    胡善圍一言不發,再次摘下烏紗帽,已是下定決心,不留退路了。


    連骨灰都保不住,當這些年的尚宮有何用?


    誰都可以對紀綱落井下石,唯有我不能。


    有些事情是不能妥協的。


    對於永樂帝而言,有些事情是需要妥協的。


    永樂帝最終答應了胡善圍。


    看著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胡善圍,永樂帝突然明白為何前麵兩代帝王都會對這個尚宮有著絕對的信任了,並不隻是她辦事的能力,宮廷女官都有本事,而是她無論經曆多少黑暗、經受多少打擊、麵對多少次危機,她都能保持一絲看起來幼稚衝動、不曉得明哲保身、感性執著的性格。


    這種性格不適合當官,尤其在宮廷當官。可正是一直保持人性這一點,讓人覺得她一直堅守著底線,是可以信任的人。


    黃昏,胡善圍把事情交代給了黃惟德——她本來向永樂帝舉薦了黃惟德和沈瓊蓮兩個人選。


    沈瓊蓮出身豪門(土豪),驚才絕豔的女狀元,當過幾年尚宮,有足夠的經驗和震懾力。唯一的缺點是胡善圍回雲南照顧重傷的沐春時,朝鮮女團作妖,害死了權賢妃、永樂帝中了蘑菇之毒,元氣大傷,沈瓊蓮後來發威,亡羊補牢。


    黃惟德官奴出身,從灶下婢開始做起,大器晚成,性格沉穩,幾乎一生都在宮廷,掌管了大明三代帝王的玉璽,無論人品還是能力,黃惟德都令人放心,唯一的缺點,就是太四平八穩,沒甚個性,不曉得她是否能夠擔當統領六局一司的重任。


    如今局麵,穩定為主。永樂帝欽點了黃惟德。


    胡善圍交代完差事,將符牌遞給黃惟德,“從現在開始,忘記你我師徒的往事,你就是黃尚宮了。你在南京,我在北京,你我皆是尚宮,官職平等。你在這個節骨眼上接任,肯定有許多風言風語,什麽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之類的,都不用理會,你隻記住,你坐穩了尚宮的位置,把差事做好,對我有利無害。”


    不想到尚宮的女官不是好女官。


    從最卑賤的灶下婢到尚宮,一路逆襲,最終登頂。


    已經六十多歲的黃惟德本以為這輩子到頭了,那想還有今日?


    黃惟德接過令牌,深深一拜,“我定不辱使命。”


    胡善圍辭別張貴妃。


    張貴妃安慰她,“不用理外頭的謠言,本宮對胡尚宮深信不疑,期待以後在北京紫禁城和胡尚宮相見。”


    張貴妃現在已經是名副其實的“貴妃”體型了,人到中年,本來就容易發胖,張貴妃放飛自我,一心打好貴妃這份工,別的一點想頭都沒有了。


    對張貴妃而言,胡善圍是個好用的幫手,現在換了黃惟德,又得從頭開始磨合。張貴妃舍不得,但,這不是她能選擇的,她不是皇後,她一切都要聽永樂帝的旨意。


    如今的張貴妃就像她的體型一樣,磨平了棱角,完全成了永樂帝的附庸。


    看著不複昨日銳氣的張貴妃,胡善圍反而放心了,其實這樣也好,張貴妃怕是大明宮廷唯一能善終的貴妃了,她應該能逃脫宮裏可怕的“貴妃詛咒”。


    胡善圍出宮,不準六局一司女官們去送行,“今日一別,他日北京紫禁城自會再次相見,諸位不用傷離別。好好在這裏配合黃尚宮,一起襄助張貴妃,離別的宴席,就等大家在北京紫禁城交接的時候一起擺吧,到時我定於諸位開懷暢飲,一醉方休。”


    黃惟德領著眾女官在六局一司蒼震門前拜別胡善圍。


    張貴妃賜了馬車,送胡善圍出大內,到了西安門。


    沐春正在外頭等著她。


    胡善圍一上馬車,立刻三連問:“你這麽快回來了?阿雷如何了?這事瞞住嗎?”


    阿雷的曆險經曆,皇太孫命令平江伯不要告訴春圍夫妻,就當沒發生過,但平江伯陳瑄是沐春的第一“狗腿”,他豈會瞞著沐春?


    陳瑄陽奉陰違,表麵答應皇太孫,回頭就飛鴿傳書給了沐春。


    沐春急壞了,沒想到他為女兒打包太多行李,反而差點害了女兒,沐春連夜趕到雲間縣太倉港,“偷窺”女兒的傷情,還要平江伯配合保密在,早日把女兒“哄走”。


    沐春將京城胡善圍被紀綱連累的困境告訴了陳瑄,“……千萬不能讓阿雷知道,我們夫妻的麻煩,我們自己能解決,她這次本是要跟隨鄭和太監下西洋的,我和鄭和太監打了招呼,阿雷一到瀏家港,就會被送到泉州為遠航做準備,那裏遠離京城,信息閉塞,且有鄭和太監的人配合,定能瞞得了她,等到了秋天,風向洋流一遍,和船隊一起下西洋,兩年後回來,一切塵埃落定,她知道真相都無所謂了。”


    陳瑄當然會滿足老領導的要求,於是佯裝不知道阿雷下西洋之事,要阿雷準備次日出發去瀏家港。


    胡善圍聽了,放下心來,“我和皇上各退一步,皇上答應不將紀綱挫骨揚灰,我答應皇上去北京紫禁城做遷都準備,訓練新宮人,還是按照以前的預定,遷都之日,退休之時。沐春,你我又要搬家了。”


    沐春抱著妻子,“我們在那裏,那裏就是我們的家。去北京幹幾年也好,遠離宮廷紛爭,圖個清靜。我的媳婦就是退,也要退的漂亮,剛好那時候阿雷應該回來了,我們仨一起回雲南老宅,再不淌這渾水。”


    夫妻商議搬家的事情,一直到了深夜方休息。


    到了黎明,大倉港一個香料商隊出發了。


    朱瞻基將戶籍和戶籍文書交給朱瞻壑,“你放心的走,過你想要的生活。我是皇太孫,會繼承皇位,將來漢王從此消停,那就最好,我不會虧待漢王府。如果漢王依然執迷不悟,還要謀反奪位……我發誓,我會想法子留漢王一家性命——為了你。漢王殺我,你卻救了我不止一次,我就當還你人情。”


    朱瞻壑知道,他若不走,將來朱瞻基隻會更為難。他收起戶籍文書,“我隻求大哥留我家人性命,爵位名譽富貴都不要,隻要活著,我當兒子的就滿足了。”


    “一言為定。”


    兄弟擊掌為誓。


    阿雷將沐春送給她的環首小刀轉贈朱瞻壑,“這把刀給了我幸運,若不是它——”


    我都不知道我喜歡的人其實也喜歡我。


    阿雷話題一轉,“我就不會有這段人生最難忘的經曆,從此以後,你獲得新生,希望幸運也會眷顧你。”


    兩人目送商隊離開時,天已經蒙蒙亮了。


    “我——”


    “你——”


    兩人相對,同時說話。朱瞻基笑道:“你先說。”


    阿雷說道:“我今日要去瀏家港,平江伯已經備好馬車和護衛,用過早飯就出發,你忙於軍務,不必去送我。”


    其實我希望你送我,這是你我最後一麵了。


    朱瞻基點點頭,說道:“好。”點頭的時候,腦袋似乎有千斤重,點頭違背內心,成了最難的肢體動作。


    阿雷……


    算了,我就知道那個擁抱沒有結果,在你選擇把詐死的機會讓給朱瞻壑時,我就明白你的選擇了。


    阿雷艱澀一笑,“我和你還真的很像。我們最終都選擇了逃避情感。”


    言罷,阿雷拍馬絕塵而去,再見,再也不見。


    朱瞻基也不回頭的到了營帳,早飯都沒吃,去了傷兵營視察幼軍治療情況,逼自己忘記阿雷即將遠行的現實。


    太監王振勸食兩次,皆是無果,隻得提著食盒出去。


    王振想了想,棄了食盒,向阿雷的房舍走去。


    和朱瞻基不同,阿雷是猛吃,靠著吃東西轉移悲傷,桌上的早飯一掃而空,撐得慌,她泡了一壺普洱消食,“王公公有何貴幹?”


    王振把窗門都關嚴實了,湊近過去,低聲說道:“胡小姐恐怕不知道京城最近的風波吧,胡尚宮她……”


    作者有話要說:  小孩子才做選擇,成年人當然是選擇全部都要。所以恭喜讀者yuki喜提100點大紅包!


    №7 網友:yuki 評論:《胡善圍》 打分:2 發表時間:2019-08-09 22:27:34  所評章節:281


    全部都是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貓爪毛 30瓶;小勺子、ling3810 5瓶;在追書的西西、大少爺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胡善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暮蘭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暮蘭舟並收藏胡善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