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雷一聽, 第一反應就是:“啊?太早了吧?”


    胡善圍說道:“皇上在皇太孫這個年齡的時候就已經和仁孝皇後成親了, 次年就生下當今太子, 當了父親。”


    朱瞻基十六, 朱瞻壑十四, 都正當婚齡。甚至阿雷今年十六歲,論理也該嫁人了。


    隻是春圍夫婦吃盡了婚姻不自由的苦頭, 胡善圍不惜與父親反目, 偷了家中戶貼考女官來避世;沐春用刀割自己、不惜自毀明誌, 來反抗父親為了他包辦婚姻。


    兩人便把婚姻自由給了女兒阿雷,從來不催促她嫁人,一切順其自然, 且阿雷潛心機械, 欣賞齒輪之間的轉換契合, 人已經成熟了,但在思想上從未想過情愛婚姻。


    畢竟情愛又不能幫她做鍾表,不在她考慮之列。


    現在突然得知一起長大的小雞哥和水坑弟弟都要結婚了, 阿雷一時心裏和腦子都突然像是被某種東西給掏空了, 人失去了重心,覺得腳下如踩著一捆棉花, 晃晃悠悠。


    成長給她帶來了很多東西,但也同時會從她手裏拿去很多東西。阿雷明白, 她的婚姻自由,可是小雞哥和水坑弟弟的婚姻是由皇權決定的,他們做不了主。


    這兩人一旦成親, 有了小家庭,她就必須遠離他們了。


    阿雷一時無法接受這個事實,但是又不能不言不語,便隨口問道:“皇太孫和漢王世子也知道是為了他們選秀的吧?”


    胡善圍說道:“應該知道,他們兩個的婚事都等著皇上做主,東宮和漢王府都插不上手。何止京城這兩個已到了婚齡的皇孫?各地藩王府加起來也有二十來個皇孫到了婚齡,都等著選秀,皇上指婚呢,還有公主們的兒子鎮國將軍什麽的,有些也想借著選秀給兒子們討個好媳婦,有皇上賜婚,豈不體麵。”


    阿雷不曉得心裏是何種滋味,反正不好受,她也不曉得為何突如其來的難過,借口回去畫圖紙,匆匆走了。


    她表麵很平靜,但是步伐很快,近乎小跑了,好像隻要走的足夠快,就能夠把不快甩開。


    胡善圍覺察到阿雷情緒突然低落,她正欲追過去摸一摸女兒的心事,沈瓊蓮來了,一臉看好戲的樣子,說張貴妃有急事找她。


    “安王和安王妃夫妻兩個打起來了,互相指責對方的不是,如今皇上召見安王,張貴妃在安撫安王妃,要胡尚宮過去幫幫忙。”


    安王是高祖皇帝第二十二個兒子,至今才三十來歲。


    安王妃徐氏,是安王結發夫妻,她是仁孝皇後同父異母的親妹妹,中山王徐達之女,仁孝皇後是正室謝氏所生。永樂帝正兒八經的小姨子。當年高祖皇帝信任徐達,一舉把徐家三個女兒都指婚給了自己的三個兒子,徐家一門三王妃。


    安王妃出身高貴,輩分大,脾氣大,郭貴妃一個人有些搞不定。


    胡善圍隻得放棄追女兒,跟著沈瓊蓮去了延禧宮,一路上連連追問:


    “是真打還是鬥嘴?”


    “真打,安王妃出身將門,會武功,安王是男子,力氣大,不過不敢使出全力還手,兩人都有些皮外傷。”


    “怎麽打起來的?”


    “安王妃一直沒有生育,也不準安王納妾,安王在外頭養了外室,偷偷生了兩個兒子。安王覺得安王妃這個年紀不可能有孕了,但安王府要是沒有子嗣,就要絕嗣,將來要收回爵位,就把兩個私生子的事情說了,要安王妃把外室和私生子接到王府,承認身份,寫入玉碟,將來好冊封世子,繼承爵位……”


    胡善圍一聽,頓時覺得不好,“安王妃和姐姐仁孝皇後一個脾氣,豈能容安王不告而娶?難怪打起來了。”


    延禧宮,醫女正在用一個雞蛋給安王妃滾臉消腫,王妃的臉上有清晰的指印,應是夫妻互毆時被安王扇了一巴掌。


    張貴妃現在體型越來越像唐朝貴妃楊玉環了,如今是徹底想開了,心寬體胖,安王妃沒有生育,她也曾經因執著於子嗣而被打入冷宮,她很理解安王妃。


    張貴妃安慰安王妃,“王妃今日受委屈了,子嗣固然重要,也不能棄了皇家的體麵,安王不該對王妃動手,皇上定會罰安王。”


    安王堂堂男兒,居然毆打妻子,真是可惡。張貴妃在立場上要保持中立,主持公道,不過心裏是站在安王妃這邊的。


    但是安王妃瞧不上張貴妃啊,張貴妃是公侯女,她們徐家三姐妹也是公侯女。憑你執掌六宮,冠寵後宮,你也就是個妾。我姐姐才是正宮皇後,太子都要叫我一聲姨母,皇室一半留著我們徐家的血脈,我家還有兩個國公。


    以安王妃的身份,是不想和張貴妃說話的,這也難怪,憑誰也不會喜歡大姐夫的寵妾。


    安王妃對張貴妃淡淡的,並不接話。張貴妃有些尷尬,幸好胡善圍來了,親手剝了一個荔枝,“安王妃消消氣,氣壞了身子,是自己受著,一點都轉移不到別人身上。”


    胡善圍是個熟麵孔,安王妃吃了個荔枝,越是上火,雙目都紅了,一股腦的倒苦水:


    “我和安王成親時,是胡尚宮捧著王妃的寶冊,親眼見我出嫁的。想當年,我們夫妻新婚燕爾,著實好過一陣。靖難之役時,因仁孝皇後是我大姐,安王受盡建文帝猜忌,也沒有因富貴而休妻,我們夫妻熬過了最艱難的時候,自從皇上登基,我們日子好過了,卻越來越離心。”


    安王妃哽咽說道:“我生不出孩子來,但是他在外頭無媒無聘生兩個野種出來,我就要認?我是王妃,可不能因急於要子嗣而混淆了皇室血脈,失了王妃的責任。我們雖無子,但皇室旁支有那麽多皇孫,按照規矩過繼一個嗣子繼承安王一脈的爵位,我又不沒真的斷了香火,他憑什麽罵我不賢?都說少年夫妻老來伴,這都是哄女人的瞎話,有幾個一輩子和睦,白頭到頭,多的是紅顏未老恩先斷!”


    在胡善圍這裏,安王妃一下子打開話匣子,哭自己遇人不淑,還順便把二姐代王妃徐氏一起哭一哭:


    “我們女人一輩子,無論娘家多麽顯赫,閨中品行才華多麽卓越,這一出嫁,下半生的幸福隻能由丈夫掌控,半點不由自己。我是生不出孩子,我二姐生了嫡長子,那又如何呢?代王納了一堆侍妾,還慫恿侍妾欺負我二姐,我們徐家的女兒,豈是好欺負的?”


    “我二姐稍微還以顏色,代王就受不了了,要休了我姐姐,還要廢了我侄兒的世子之位,幸虧皇上是個明理的,為二姐做主,駁回代王上書,斥責了代王。我這次進宮,就是來求皇上像支持二姐一樣為我做主的。”


    其實代王妃“還以顏色”的真相是命人煮了一鍋油漆,兜頭潑向兩個搞事情的侍妾,名副其實的硬核還以顏色,兩個侍妾當場毀容,傷愈後全身上下都是癩子,從此失寵。就連想要英雄救美的代王身上也濺上熱油漆,就像刺青似的,留下永遠的彩色疤痕。


    代王憤而要休妻,並恨屋及烏要廢了代王妃所生世子。但是永樂帝念在仁孝皇後的麵子上,不準代王休妻廢世子,擔心這對夫妻再打架鬧出人命來,另外修了一座宅院,代王妃徐氏和世子搬出代王府,夫妻兩地分居,已形同陌路人。


    安王妃站了起來,對著坤寧宮方向一拜,“倘若我大姐仁孝皇後還在,安王和代王豈敢如此放肆!”


    徐家一門三妃,性格皆烈,不能容忍丈夫花心,可惜仁孝皇後有幸遇到了永樂帝,夫妻情深。兩個妹妹嫁給了代王和安王,兩對曾經愛過的夫妻已經反目成仇,誓必要狠狠羞辱對方。


    安王妃發泄著怨氣,心碎傷神,胡善圍默默在一旁當一個傾聽者,婚姻,尤其是皇室婚姻就是一場輸多贏少的豪賭,曾經驕傲無比的豪門千金熬成了別人眼中的潑婦,幸虧安王妃和代王妃有個好姐姐罩著,否則這兩個王妃下場堪憂。


    乾清宮,太醫給安王止血包紮,安王妃赤手空拳打不過丈夫,順手拿起牆上的寶劍刺過去,徐家的女兒們或多或少會武藝,安王打不過王妃,身上好幾處劍傷,隻是安王妃雖怒,但理智尚在,不曾傷及安王要害。


    安王控訴王妃罪行:“……她要謀害親夫啊,四哥,這日子沒法過了,臣弟要休妻!”


    永樂帝氣得夠嗆,“你如今出息了,都會打女人了!”


    安王:“是那個悍婦先動的手!臣弟若不還手,恐怕要死在這悍婦劍下。四哥要為臣弟作主啊。”


    永樂帝冷冷道:“我們兄弟三人,娶徐家三個女兒,皆是高祖賜婚,休妻就是抗旨、就是不孝。”


    安王看著永樂帝的眼神,不禁打個冷顫,“枕邊有這種這種狠毒婦人,不曉得什麽時候被她砍了腦袋。既然不能休妻,那就像代王妃一樣,把她安置到別處居住,臣弟一刻都不想見到她。”


    永樂帝早就從紀綱那裏得到了安王府狗血事件的情報,“安王妃搬出去,難道你打算把王府中饋交給那個不告而娶、無媒無聘的婦人?明目張膽把私生子養在堂堂王府?”


    安王聽了,跪下求道:“皇上,這兩個兒子都是臣弟的親骨肉。安王妃善妒,她又不能生育,又不準臣弟納妾,臣弟擔心斷了香火,就在外頭擇一賢良女子,顏色一般,重在品行好,臣弟並非好色之徒。此女子不計較名分,跟了臣弟,很快就有了身孕,臣弟擔心王妃這個母老虎像她姐姐一樣心狠手辣,一桶熱油漆澆了孕婦,一屍兩命。”


    “所以一直養在外頭,如今長子都八歲了,幼子也有四歲,總要認祖歸宗的,可是王妃不肯讓他們母子三人進王府半步,一口一句賤人野種,簡直是市井潑婦,毫無半點侯府千金的樣子,還毆打臣弟,臣弟一時怒火攻心,就扇了她一巴掌。誰知這個毒婦居然對臣弟拔劍相向,要和臣弟拚命,求皇上給臣弟做主啊。”


    永樂帝聽了,心生不悅,覺得那句“像她姐姐一樣心狠手辣”聽起來很刺耳,他曉得安王說的是代王妃徐氏,但是仁孝皇後也是安王妃的親姐姐啊。


    仁孝皇後死的太早,是永樂帝心中永遠的白月光,如今葬在北京長陵,也是取“長相思,摧心肝”之故。


    永樂帝到了暮年,本就多疑,覺得安王指桑罵槐,話裏有話。他一生隻愛仁孝皇後,也隻要仁孝皇後生的孩子。庶出的孩子,嫡庶相爭,家門禍起蕭牆,這種禍根,不要也罷。


    何況,安王是上一輩的親王,但到了這一代,無論東宮還是漢王等親王,全都是仁孝徐皇後所生,從血脈上就更親小姨安王妃,而非安王。


    所以,沒有人同情安王,都站在安王妃這邊。


    永樂帝把安王訓了一頓,還要他去奉先殿跪祖宗。至於那女子和兩個私生子,被以混淆皇室血統、挑唆安王和王妃夫妻不和的罪名抓進了宗人府,遠遠打發到遼東圈禁起來,終身不得踏入京城半步。


    安王被王妃打了一頓,跪了一天一夜祖宗,傷口感染,腦子都燒糊塗了,回到王府,發現小妾兒子都不見了,傷心欲絕,發了瘋似的逼安王妃把他的妻兒交出來,兩夫妻又開始打架,被錦衣衛拉開了。


    生病的安王被隔離,當晚就不太好,後來纏綿病榻半年,就這麽薨了。


    安王妃哭了一場,又笑了一場,又大哭一場,就此放下。永樂帝和她商量在宗室裏選一子過繼的事情,安王妃冷冷道:“人都死了,何必在意一個香火的虛名。更何況,少一個親王,大明就少一份養親王的開支,這些銀子留著修運河或者變成軍糧多好,安王這爵位,從此……除了吧。”


    永樂帝一聽,確實是這個理,少養一個親王,子子孫孫算起來,至少能省下半條修大運河的錢呐,遂除安王之爵,安王妃成了太妃,在安王府痛痛快快過日子,頤養天年,過世之後,宗人府才收回王府。


    因兩個弟弟的悲劇婚姻,永樂帝越發覺得親爹高祖皇帝真是高瞻遠矚,創立了“選秀畎畝,聯姻民間”的選秀基本規則,將來能省多少心啊!在皇家,媳婦的母族太過強大,便容易生事,不太平。


    永樂帝遂要胡善圍照葫蘆畫瓢,按照當年的規矩來選秀,嚴格控製秀女的出身。


    這是大明第二次大型民間選秀,時隔二十年了,如今東宮的太子妃張氏還有郭良娣都是從第一次選秀中脫穎而出的,東宮風雨搖擺卻總是屹立不倒,這兩位賢內助功不可沒。


    從目前的東宮和睦的狀況,還有聰明的大孫子朱瞻基來看,胡尚宮主持的是成功的選秀、是勝利的選秀,是團結的選秀。


    除了最重視的皇太孫之外,還要解決藩王府皇孫們的婚姻大事。


    藩王府,尤其是要繼承爵位的嫡長孫,從出身選名字、入皇室玉碟,到結婚生子等等,都需要主管皇室成員的宗人府決定,藩王府沒有資格給自己挑選兒媳婦和孫媳婦,永樂帝本身就是藩王出身,上位後削減藩王權力,對於未來的藩王妃們,他當然希望地位越低越好,越老實越好,不能助長藩王府的實力。


    永樂帝很重視這次選秀,特意囑咐胡善圍從嚴把關,選出好女子,出身低,但智商品行不能低。


    胡善圍頓時覺得任務艱巨,顏值和智商可以在層層選秀裏看出來,可是品行這種東西,十年二十年都未必能看透,何況人是會變的,從出身平民的青蔥少女到身居高位的王妃,地位的變化,權力的誘惑,最最考驗人的品行。


    所以品行基本無法考量。就像六百年後的選秀節目一樣,“秀女”們最初靠顏值和智慧層層過關,誰都想呈現給觀眾好的一麵,為此各自立了各種人設,有的人設很快會崩塌,有的能夠堅持十年八年,甚至一輩子。


    胡善圍緊鑼密鼓的忙選秀。真正的兩個當事人聽到消息後卻無一人表現出驚喜或羞澀等等即將成為新郎的標準表情。


    首先知道消息的是皇太孫朱瞻基。他母親皇太孫妃張氏就是選秀出身,自然對選秀格外關注,她雖沒有權力親自挑選兒媳婦,但是她可以按照兒子的喜好,剔除兒子不喜歡的,把喜歡的類型盡量留下來啊。


    那麽現在問題來了,兒子喜歡什麽樣的女孩子?


    太子妃想了半天,發現自己親生的三子一女中,她唯獨對大兒子一無所知。


    是的,真的一無所知,別說喜歡的姑娘了,就連兒子喜歡吃什麽她都不知道。


    長子從來不在她麵前露出真性情,總是盡力去扮演一個完美的兒子,去照顧她的情緒。


    因瘸子丈夫地位總是岌岌可危,張氏也跟著當縮頭烏龜,她的手從來不敢伸出東宮以外的地方,瘸子太子還暗戳戳的收買了小太監王振當耳目,安插在皇太孫宮(雖然已經被朱瞻基看穿並策反)。


    太子妃想了想,決定親自問問長子,他們畢竟是親母子,有些話說開了反而比互相試探的要好——何況長子的真實想法她沒有沒有那個能力試探出來。


    乘著傍晚皇太子來東宮給父母例行晨昏定省,太子妃開門見山的說道:“你今年十六歲,到了成婚的年紀,要為皇室開枝散葉了,皇上已經下令胡尚宮主持選秀,效仿當年高祖皇帝‘選秀民間,聯姻畎畝’,選民女嫁入皇室,胡尚宮已經派女官去各地藩王府協助選秀,各地秀女過兩個月就能陸續進城了,宮中六局正在收拾儲秀宮,預備安置各地秀女……”


    十五歲時,永樂帝為最愛的大孫子舉行了盛大的冠禮,表示他已成人。男人當成家立業,要結婚才能得到主流社會的認同,所以冠禮之後他一定會結婚。


    朱瞻基冷靜的知道這一天始終會來,他每天都在給自己做準備,迎接這一天的到來,但是真正到來的時候,他發現自己所做的準備遠遠不夠,就像一個漏洞百出的籬笆去迎接排山倒海的巨浪。


    不堪一擊。


    聽到選秀的那一刻,他立刻耳鳴,滿腦子野蜂飛舞,嗡嗡作響,太子妃餘下的話說的是什麽,他根本不知道。


    我要成親了,我要永遠的失去心中唯一的微光了。


    人生短暫的十六年,我一直被安排,被操控,一切事情都是我應該做的,去當一個完美的兒子、孫子、皇太孫。從記事起就從來不去遷就自己的心意。


    想要當好完美兒子孫子皇太孫,首先要做的的事情就是忘我。把自我閹割掉。


    隻有麵對阿雷,他才記得他也有自我這種東西,他心中唯一的光,會在他孝期禁吃肉的時候,把自己那份讓出一半,傻傻的為他分擔一半的“殺生”;會為了他學孫悟空翻跟鬥,逗他笑……


    一起長大的情分了,混雜了親情友情愛情,連他自己也分不清到底那種情感更多一些,但是他很確定,阿雷會勾起他所有暗藏起來的七情六欲,他閹割的自我,讓他感覺自己其實也是肉體凡胎。


    他總是在阿雷麵前失態、出糗、口不擇言、做些傻事、說些瞎話,他能照顧好所有人的情緒,甚至在太子和皇上複雜關係之間斡旋,遊刃有餘,但是他就是和阿雷“相處不來”,不是他自動降低智商和情商,他隻是把唯一的一點真留給了她。


    此時朱瞻基腦子裏毫無喜意,充滿了傷感和憤怒,唯一的一點光也要失去,未來的路那麽漫長,充滿荊棘,他要一個人走下去了。


    朱瞻基靈魂飛走了,隻剩下一副淡定從容的軀殼,太子妃連問了兩次,“你,喜歡什麽樣的女人?娘雖無能,但可以為你把把關。”


    朱瞻基毫無反應。


    待太子妃問了第三遍,他如夢初醒,給出了標準答案,“當然是能夠孝順父母的女人。”


    封建社會,忠孝最吃香,女人很少有機會在“忠”字上有所作為,隻能專攻“孝”,孝女比孝子多多了。


    秀女都是孝女,朱瞻基說了和沒說一個樣。


    太子妃沒有辦法,隻得把目標細化,“女官在各地甄選的秀女,自然是好的,隻是人有百種模樣,千種性格,比如高矮胖瘦,瓜子臉,鵝蛋臉,圓臉,有溫柔的、嫻靜的、愛熱鬧的、愛清靜的、活潑的、愛說笑的、開朗的、內向的,如此種種,你身在皇家,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無論是正妃還是侍妾,都是將來過一輩子的人,可不能湊合了。你和我說說,喜歡什麽品貌性格的?”


    太子妃都說道這個程度了,把秀女進行分類,朱瞻基勾選即可,反正都是民女,皇家可以隨意挑選。


    可是無論太子妃給出什麽種類,朱瞻基腦子裏隻有一個人。


    除了她,和所有女人都是湊合過。


    而這個是他無法啟齒的。


    論理,她也是出身低微的民女,有資格參選秀女,哪怕沒有胡尚宮這個大後台,她的品貌也足以入住儲秀宮,可是全天下那麽多民女,唯有她不會參與選秀。


    她本人在皇宮做鍾表,她卻不可能入宮,她不是任人挑選的女子。


    我沒有任何機會,她隻能陪我到十六歲了。從此以後,分道揚鑣。


    朱瞻基猶如一具行屍走肉,他仿佛聽到另一個人說道:“兒子從未想過這個問題,女子以品德為重,身為皇家兒媳,手段可以有,心思不可以歪。何況兒子日理萬機,將來後宮裏,她們與母親相處的時光要更多一些,母親也要為自己挑選對脾氣的兒媳。”


    朱瞻基給出的標準答案依然滴水不漏,有理有據,不像是敷衍之詞。


    太子妃心裏有了譜,便不再追問。


    朱瞻基沒有回皇太孫宮,他的心境已經崩塌了,就像一窩被洪水衝散的螞蟻,漫無目的的亂走,也不知去了那裏。


    “殿下,此殿已經落了鎖,做鍾表的師傅們裏已經回去休息了。”


    “殿下?”


    朱瞻基定睛一瞧,正是阿雷為永樂帝定製鍾表的宮殿,此時已經人去樓空。


    胡善圍答應女兒進宮幹活,唯一的條件是必須和她一起進出宮廷,不能加夜班,因為阿雷的眼睛不容許。


    “殿下,該回去用晚飯了。”


    朱瞻基不想回皇太孫宮,遂轉身,“去幼軍營”。


    城北幼軍營。


    堂弟朱瞻壑正帶著一群年紀比他大許多的“幼軍”們做頗有特色的晚課,這是沐春當教頭時形成了傳統:擂台互毆,隻要戰敗,就要掃廁所,無論你是千戶還是小卒,勝者為王,敗者發糞塗牆。


    有人向朱瞻壑提出挑戰,朱瞻壑隻有十四周歲,長的著急,有二十四歲的相貌和體能,一舉將對方打趴。


    看著朱瞻壑興奮的揮拳,大笑大叫,心情壞道極點的朱瞻基心想不能我一個人難受啊,也要給你添添堵,誰叫你笑的那麽開心。


    朱瞻基又又欺負弟弟了。


    浴房裏,朱瞻壑提著一通冷水澆身洗澡,冷不防屏風後麵的大堂哥說了一句,“皇爺爺宣布選秀,你我大概半年後要娶妻了。”


    咕咚——啊!


    朱瞻壑措手不及,高高舉起的一桶冷水就這麽砸下來,大腳趾被桶沿砸到,痛的跳腳。


    聽到堂弟慘叫,朱瞻基頓時覺得心裏稍微好受了些,還假裝當好人,拿著藥酒給堂弟親手擦腳趾,乘機又對兄弟插刀,“你喜歡什麽樣的女孩子?現在說還來得及,我可以要母親把你喜歡的類型留下來。”


    是兄弟,兩肋各插一刀,我不容許隻有自己一人痛下去,一定要和好堂弟分享。


    “你輕點。”朱瞻壑倒吸一口涼氣,說道:“我都不喜歡,我隻喜歡阿雷姐姐。”


    轟隆!


    好像有人把他深埋在心底三千裏的心思挖出來公開處刑,朱瞻基隻覺得兩道炸雷在腦子裏爆開了,“你說什麽?”


    “啊好疼!你放手,我自己來。”朱瞻壑搶過藥酒,“我喜歡阿雷姐姐。”


    “你想娶她?”朱瞻基眼神迅速冰冷。


    朱瞻壑邊擦藥酒邊搖頭,“不娶,再說阿雷姐姐這種人也不會嫁入皇家。”


    朱瞻基:“那你還說喜歡她。”


    朱瞻壑難得正經的說道:“正因我喜歡她,才不會娶她。皇家就是個名利編製的華麗牢籠,你我出身在此,沒得選,兩人都是無期徒刑,是名利的囚徒,我曾經已經以為自己不理會名利,不參與爭鬥,置身事外就可以了——可是天策衛演習炸膛事件,讓我覺得這一切不過是我的一腔情願。”


    朱瞻壑躺在床上,負手為枕,伸出腫脹的腳趾頭對著朱瞻基的臉畫圈,“其實我覺得這是一件大好事,我爹終於死心去青州就藩了。但未來的事情誰能說清楚?嫁給我的女人其實挺慘的,富貴絕路都有可能發生,到時候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我空有匹夫之勇,也護不了妻子,我不能讓阿雷姐姐受苦。”


    朱瞻基覺得自己一直以來都小瞧了這個傻堂弟,他用帕子包裹冰塊,敷在朱瞻壑腳趾頭上消腫,“我發誓,無論將來如何,我都會保護你,你不信我?”


    “我信大哥。”朱瞻壑笑道:“我隻是不相信皇權而已,皇權之下,大哥很多事情也無能為力。喜歡阿雷姐姐是我一個人的事情,看她自由自在做喜歡的事情,比娶了她、讓她擔驚受怕更讓我開心,做人嘛,最重要的是開心。大哥你說是不是?你也放手吧。”


    朱瞻基拿著冰塊的手一頓,“你莫要胡說八道。”


    朱瞻壑卻無比認真的抓著朱瞻基的手,“大哥,長這麽大我都沒有求你什麽,這一次求你莫要打阿雷姐姐的主意,不要拖著她和我們兄弟一起當囚徒。阿雷姐姐潛心機械,沒有想過婚姻,可是胡尚宮的意思還不夠明顯嗎?她和沐大人一直防著我們兄弟,他們夫妻絕對不會點頭的,他們一家三口,是雲南自由飛翔的鷹,大明遷都北京之日,就是他們回家之時。我也覺得這是阿雷最好的歸宿。”


    朱瞻基試圖甩開朱瞻壑,可是傻弟弟抓的太緊,根本甩不脫,掌心的冰塊在兩兄弟的手裏迅速融化。


    朱瞻壑懂的事情,心眼如馬蜂窩的朱瞻壑何嚐不明白。


    到底是心有不甘,舍不得罷了!


    朱瞻壑曉得大哥的手段和皇權的威力,如果他真的要得到,他就能夠得到,一定要大哥徹底死心,喜歡她就不要娶她。


    朱瞻壑舉了個反麵例子,“嫁入皇家,就身不由己了。咱們不說遠的,大哥知道謝再興嗎?”


    朱瞻基:“咱們曾曾外祖父的名諱,也是你能說的?此話莫要對他人講。”


    謝再興,曾經的大明開國功臣。他是開國第一功臣徐達的嶽父、仁孝皇後徐妙儀的外祖父。


    朱瞻壑說道:“曾曾外祖父沒有兒子,隻有兩個女兒,秀外慧中,在那個年代,號稱吳中雙璧,大謝氏嫁給我們的堂叔、南昌王朱文正,小謝氏嫁給我們的外祖父徐達,當時都說這對姐妹好姻緣,可是後來呢?謝家下場如何?這對姐妹下場如何?”


    朱瞻基頓時語塞。


    倒不是他答不上來,而是謝家和謝氏姐妹下場都太殘酷了。


    謝家滿門抄斬,大謝氏自殺殉夫,小謝氏生下女兒仁孝皇後不久後鬱鬱而終。


    朱文正是高祖皇帝朱元璋的親侄兒,當年朱文正的父親把口糧留給弟弟朱元璋,自己餓死了,朱元璋從此對孤兒朱文正視為己出,培養他文韜武略,無所不能,尤其是洪都保衛戰,朱文正僅僅靠著五萬守軍就扛住了漢王陳友諒六十萬大軍的圍攻,守了三個月,創造奇跡,名聲大噪。


    朱文正風頭遠遠高過當時的吳王世子朱標,嶽父大人還是謝再興這個掌握兵權的大將軍,朱元璋忌憚侄兒朱文正,“恰好”有人告朱文正和謝再興翁婿謀反,朱元璋遂雷霆手段滅了謝氏全家,囚禁逼死了朱文正。


    曾經風光無比的謝氏姐妹,絕望的大謝氏自殺殉夫,小謝氏縱有夫婿徐達保護,有仁孝皇後這樣可愛的女兒養在膝下,可眼睜睜看著娘家滅門、親姐姐自盡,她還是抑鬱而終。


    謝家繁華落盡,曾經的亭台樓閣,都做了土。


    曾經的吳中雙璧,比鮮花還嬌豔的大小謝氏,也迅速凋零。


    仁孝皇後是朱瞻基和朱瞻壑的祖母,這兩人身上留著謝家的血脈,自然明白祖先的來龍去脈和各種秘聞。


    曾曾外祖父謝再興和堂叔朱文正其實沒有謀反,他們死於高祖皇帝的猜忌。


    血淋淋裏的教訓啊。


    朱瞻基沉默許久,直到手裏的冰塊都化成水,掌心凍得麻木,才說道:“不是每個人嫁入皇室的女人都這般淒涼下場。皇爺爺不就是愛了祖母一生一世嗎?”


    仁孝皇後是永樂帝心中永遠的白月光。


    朱瞻壑反問道:“我們的祖母仁孝皇後為了保護北京,以女子之身披上戎裝戰鬥,傷了根本,從此傷病纏身,壽止四十六歲,隻當了五年皇後,你覺得這個結局很好嗎?”


    向來伶牙俐齒的朱瞻基再次被傻堂弟說到語塞。


    朱瞻壑心思單純,有些問題反而比他看得更通透。


    朱瞻壑見大哥被說服了,遂放手,朱瞻基的手重獲自由,卻一動不動,哀莫大於心死,從此以後,心中唯一的一道光也要消失了,他要在黑暗裏度過餘生——他才十六歲啊!


    朱瞻壑像是看穿大哥的心思,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還有我陪著你呢,我們兄弟兩個一起把牢底坐穿,都不要去禍害阿雷姐姐。”


    朱瞻基陰暗的心理嚴重懷疑堂弟是故意插他兩刀。


    朱瞻壑可以做到喜歡一個人喜歡到放手,朱瞻基覺得自己很難做到,因為朱瞻壑至少從小有父母疼愛,漢王夫妻都遷就這個長子,嘴上罵他不爭氣,心裏是很疼愛的,朱瞻壑從小就不缺安全感,他能夠做到光明磊落,拿得起,放得下。


    但是朱瞻基不能,他太早的懂事,去當一個好兒子好孫子好儲君,他一直壓抑著自己,看起來清心寡欲,其實早已經烈火焚心。失去阿雷,他就真的一無所有了。


    他沒有安全感,阿雷是他最後的救命稻草,他如何說放就放?


    可是曾曾外祖父家的大小謝氏悲劇在前,皇權碾壓一切,地位如朱瞻基也不敢拍著胸脯說“我保護你呀”。


    別說他一個皇太孫了,就連皇爺爺永樂帝不也早早失去了此生摯愛仁孝皇後嗎?


    朱瞻基左右搖擺,無數個心眼頓時變成無數個心結,死活解不開了。


    入夜,練了一天兵的朱瞻壑挨著枕頭就開始打呼嚕,玩了一天心眼的朱瞻基輾轉難眠,他仿佛靈魂出竅,靈魂漂浮在床帳上冷冷的看著自己的軀殼。


    靈魂朱瞻基諷刺說道:“其實有一個娶到阿雷,且胡尚宮和幹爹都會點頭容許的方法,隻是你不敢,或者,你並不想為阿雷做到那一步。”


    軀殼朱瞻基:“那一步?”


    靈魂朱瞻基:“放棄皇太孫的位置,你不是一直夾在太子和皇上之間左右受氣嗎?你不是還有兩個親弟弟八個庶出的弟弟嗎?沒有你,大明還是大明,大明從來不缺儲君。”


    “隻要你脫離皇家,你就可以掌控自己的婚姻,娶到阿雷,這是你唯一的選擇。”


    軀殼朱瞻基:“脫離皇族,談何容易。”


    軀殼朱瞻基:“正因不容易,這種愛情就格外珍貴。幹爹為了娶胡尚宮,密謀數年,幾經波折,終於脫離家族掌控,和胡尚宮隱婚,歸隱昆明。你想要愛情,又不想有所犧牲,這樣的你,如何能得到阿雷的芳心。是鍾表不好玩,還是自由自在的日子不好過啊。”


    大半夜的,朱瞻基生生把倒黴堂弟搖醒了。


    朱瞻壑人小起床氣大,一把將大哥推開,“別以為你是皇太孫我就不敢揍你啊!”


    朱瞻基說道:“我和你談正事。幹爹不是說沒有真正戰鬥過的軍隊是沒有靈魂的麽?我們需要一場大戰給幼軍注入靈魂,否則永遠是紙上談兵。”


    聽說打仗,朱瞻壑立刻清醒了,“打誰?”


    “倭寇。”朱瞻基指著沿海的地圖,“江浙一帶鬧倭寇,倭寇凶猛,正好用來給幼軍試刀。”


    朱瞻壑恨不得現在就去,“可是皇爺爺那邊——”


    “我去說服皇上。”朱瞻基慎重其事的按著堂弟的肩膀,“不過,平倭寇隻是我的目標之一,我還有另外一個目的……”


    朱瞻基對著朱瞻壑耳語幾句。


    朱瞻壑就像一隻受驚的野貓,顧不住腳趾頭疼,一下子從床上蹦起來了,“你知不知道這樣做的後果?你真的要為了阿雷姐姐放棄一切?”


    “你一定要幫我,我也隻信任你。”朱瞻基冷靜如常,“我長到十六歲,一直為了別人而活,第一次想要為自己做些什麽,順從自己的心意,為自己?


    ?活一次。幹爹為胡尚宮做到的事情,我也可以為阿雷做到。”


    作者有話要說:  時隔十五天,善圍和春春攜手回歸,敲敲,大家還在嗎?在的話留個評,舟要發出500個紅包,慶祝回歸,並順便慶祝舟的另一本小說《了不起的唐伯爵》已經出版上市啦,希望大家支持,暮蘭舟微/博上也有轉發抽新書的活動,大家也可以去碰碰運氣,謝謝大家還等著我,明天繼續肥更獻上喲,晚安,寶貝們。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竹林有人家、衢縉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晉江純情一姐、晴空朗朗 30瓶;任時光匆匆流去、大米 20瓶;粽子哥 19瓶;chelsea、無尾熊、小旋風、橘喵不想減肥、這樣啊、白大人 10瓶;全幼兒園最可愛 9瓶;阿玖、遊樂園、提米 5瓶;愛洛斯、晴天魚、酒窩 4瓶;錦瑟明明 3瓶;墨墨、小喵三千、莫瀾、江湖 2瓶;芊芊雨薇、20487360、青玄朱白粥19、llllna、雲起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胡善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暮蘭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暮蘭舟並收藏胡善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