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從騎馬到射箭的姿態, 一看就是名師指點過的, 並非普通的騎射師傅所教, 永樂帝等人心知肚明, 並不十分驚訝, 倒是漢王趙王等人皆是驚豔:


    他們隻曉得大侄子在北平動蕩時期當做火種送出去單獨保護起來,心想避世的窮鄉僻壤之地, 能見過什麽世麵?。


    再看他瘦成一把骨頭、弱得跟小雞仔似的, 一張素白的臉, 臉上藍色血管都能看得清楚,心想這病秧子的模樣,估摸比他肥胖多病的爹身體還差, 唉, 也不知能不能養活大。


    可是朱瞻基七年不鳴, 一鳴驚人,誰能想到他弱不禁風的模樣,居然會三株連發這等高超的武藝?


    朱瞻基是故意的, 他回宮之後, 觀察著親人和親戚們之間微妙關係,曉得父親處境不妙, 二叔漢王對東宮虎視眈眈,身為東宮皇長孫, 他沒得選,所謂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朱瞻基才七歲, 就曉得自己要撐起岌岌可危的東宮了。


    故,之前在永樂帝麵前表演的時候,他故意有所保留,射中箭靶就可以了,就是準備在端午射柳之日上一鳴驚人,好教他人知道,父親身體不行,他可以彌補父親的缺點。


    皇長孫驚豔亮相,自然得到滿堂彩,永樂帝把大孫子叫到身邊,感歎老朱家後繼有人。


    本以為東宮出醜,卻意外逆轉成了皇太孫的驚豔首秀,漢王大失所望,皇長孫這五年到底養在那裏?到了什麽神仙人物調/教?難道大明還有什麽不為人所知的神秘勢力?這些勢力都屬於皇太孫?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漢王覺得自己需要重新評估東宮的實力了,那麽該找誰打聽呢?


    父皇是派三保太監和錦衣衛指揮使紀綱去接人的,三保太監是父皇心腹,口風嚴實,找他估摸問不出個所以然,還要被父皇猜忌。紀綱在官場混了那麽多年,比較有說話的餘地。


    於是漢王和紀綱約了個飯局,打聽消息。


    紀綱到底是混過洪武、建文、永樂的三朝元老級人物了,漢王請他,是給他麵子,不能拒絕,欣然赴約。


    席間,紀綱好話聽著、好酒喝著、美人賞著、禮物拿著,接受著漢王糖衣炮彈的洗禮,隻是糖衣吃下去,炮彈全都還給漢王。


    紀綱喝得醉了,一張嘴猶如蚌殼,硬是撬不住什麽話來。


    漢王有著永樂帝的執著,尤不死心,要手下把自己五歲的嫡長子朱瞻壑叫過來。


    朱瞻壑是漢王妃韋氏所生,小小年紀,就封為漢王世子,相貌身材和父親漢王神似、都是圓臉大頭、人高馬大,生得威風凜凜,端午射柳那日,他也三發全中,然而東宮大堂哥朱瞻基因一手三株連發的技藝最先出場,已經搶走所有的風頭,他盡力表現了,依然反響平平。


    世子身份尊貴,紀綱連忙站起來行禮,朱瞻壑小大人似的扶著紀綱起來,“紀大人免禮。今日我想請紀大人幫個忙。”


    紀綱瞧著這孩子坐在椅子上,腳都達不到地麵,晃晃悠悠的,卻一副慎重其事的樣子,覺得甚是好笑,“世子有何吩咐?盡管說,臣盡力而為。”


    朱瞻壑說道:“端午射柳那日,大堂哥表現出色,三株連發,其騎射功夫連父王都歎為觀止,我雖也射中三箭,但是遠不如大堂哥,知恥而後勇,我這幾日在漢王府勤加練習,卻一直不得要領,手都磨破了,依然毫無進益。“


    朱瞻壑一邊說,一邊把傷手給紀綱看,小小的手掌有幾個挑破的血泡,說道:“名師出高徒,大堂哥又不是天生就會射箭,我想請教紀大人,教授大堂哥騎射之術的高人是誰?我很是仰慕,哪怕三顧茅廬,也要請他指教一二。”


    一般皇家傳到了第三個皇帝,熱血已盡,皇族弟子早就放下祖先馬背得天下的武藝,轉為在文學和藝術方向發展,類似元朝黃金家族這種彪悍的血統也避免不了這個規律。可是由於永樂帝作為曆史上唯一藩王造反得到帝位的特例,這讓老朱家崇尚武藝的熱血感染到了第四代,武藝兵法依然是他們學習的重點。


    朱瞻壑小小年紀,謙虛有禮,禮賢下士,迅速得到了紀綱的好感。


    須知紀綱去接皇長孫朱瞻基時,朱瞻基非要麵辭幹娘胡善圍,當場駁了紀綱的麵子,這臉打的,至今都有些疼啊。當然,紀綱不至於和七歲的孩子計較什麽,他隻是覺得朱瞻基太能裝了,對人客氣中帶著冷淡疏離,傲氣的很,好像生怕別人不曉得他出身尊貴似的。


    朱瞻壑如此誠懇,自曝其短的拉近關係,看著他手掌的血泡,紀綱覺得這孩子挺有意思,話說的讓人聽起來舒服。


    但沐春詐死,和胡善圍隱婚,這是國家機密,除了帝後東宮,誰都不能告訴。


    紀綱大言不慚拍著胸脯說道:“是臣教的。”


    漢王聽了,一口茶嗆在咽喉,咳嗽不止。紀綱搞情報工作還行,武藝和兵法實在稀鬆平常,遠不如他。就這樣的老師,能教出朱瞻基這種學生來?


    何況時間也對不上啊,分明是謊言。靖難之役四年,紀綱東奔西跑搞情報,他怎麽有空教朱瞻基。


    朱瞻壑聽到父親咳嗽,曉得紀綱敷衍自己,到底還是個孩子,聞言鼓著腮幫子氣道:“紀大人騙小孩子,說話不算數,我生氣了。”


    紀綱神秘的降低音調,說道:“有些事情臣不能直說。三株連發的騎射絕技,當年漢王殿下的外公、中山王徐達是會的。此外,當時朝中還有一位出色的將領、昭靖王沐英也是弓馬嫻熟,家學淵源嘛……漢王殿下博聞廣記,應該曉得臣的意思吧。”


    漢王頓時懂了,“這五年朱瞻基一直藏在雲南黔國公的沐府?妙哉,難怪黃子澄去雲南募兵,黔國公沐晟以西南防務為由,一直沒有出兵,原來父皇早就將西南沐府收入囊中。這麽說,黔國公沐晟就是朱瞻基的騎射師傅。”


    眾所周知,第二代黔國公沐英和高祖皇帝前後腳去世,故,漢王隻能猜到是第三代黔國公沐晟。


    紀綱笑道,“臣可什麽都沒說,全是漢王殿下自己猜的,殿下千萬不要把臣的話說出去了。”


    看紀綱如此反應,漢王更加確認了自己的猜測,“是我太笨,之前早就應該猜到是雲南沐府。靖難之役四年,放眼整個大明,唯有雲南一直保持穩定,那地方都是新移民,誰也不認識誰,縱是見到一批陌生的外地人,也見慣不慣,最容易藏人,也最安全。”


    朱瞻壑抱著父親的胳膊撒嬌,“父王,我也要黔國公教騎射,下一次騎射,我不能再輸給大堂哥。”


    大堂哥瘦的像一隻螳螂,朱瞻壑本沒有放在眼裏,在堂哥回家之前,他一直都是皇族的焦點、皇上最喜歡的孫子,可是堂哥一回來,皇上的目光幾乎隻在堂哥一人身上,這種落差讓朱瞻壑心中很是不爽。


    輸給一隻螳螂,要他如何服氣?


    紀綱暗道:皇族子弟,明裏暗裏都在較勁,榮華富貴不好好享受,大人也就罷了,五歲七歲的小屁孩不是正好玩泥巴、偷鳥窩的年紀嗎?怎麽一個個比我活得還累?


    紀綱覺得,皇室的小孩子上輩子投胎的時候都忘記喝孟婆湯了,出生就是大人,他小時候多麽天真活潑啊。


    漢王說道:“黔國公遠在雲南,如何教你?我為你另尋良師吧。”


    朱瞻壑倔脾氣上來了,“我不要!我隻要黔國公!”


    朱瞻壑從小備受寵愛,想要什麽幾乎沒有被拒絕過,漢王甚是惋惜,沒有生氣,和兒子耐心解釋道,“盡說些孩子話——黔國公沐家世鎮雲南,是高祖皇帝定下來的基本國策,這是祖製。前頭那個無能的皇帝一而再、再而三的改變祖製,最後下場如何?何況,黔國公這種邊關大將,無詔不得入京,不得出雲南一步,你以為是普通大將,召之即來揮之即去?早早收心了吧。”


    朱瞻壑頭一回當著外人的麵被父親教訓,淚水在眼眶裏打轉,他要麵子的,不想當麵哭泣,氣得跳下椅子,跑了。


    漢王向紀綱道歉,“孩子莽撞,不告而別,讓紀大人看笑話了。”


    紀綱倒覺得漢王世子可愛起來,這才有個孩子樣嘛,忙說道:“世子天真可愛,臣一個大人,怎能與孩子計較。”


    不得不說,漢王在一年時間收服朝中一大波臣子是有原因的,除了一表人才、文韜武略,還慣會做人,誰不願意被尊重、聽好話呢。


    一場飯局過後,賓主皆有收獲,酒足飯飽而散。


    次日,紀綱秘密向永樂帝回稟昨日漢王的飯局,“……微臣每一句話都不算是欺騙,反正都是漢王自己領會的。不過,微臣覺得,皇長孫消失這五年,肯定不止漢王一人好奇,不好一直瞞下去。”


    紀綱早就不是過去的無腦花瓶了,放著永樂帝這麽粗的大腿不好好抱著,琵琶別抱,改投向漢王懷抱,簡直白日做夢。他的忠心隻能給永樂帝,和漢王不過是逢場作戲罷了。


    紀綱觀察著永樂帝的神色,不置可否的樣子,繼續說道:“何況,從兩歲到七歲,皇長孫相貌多有變化,萬一有人從中做文章,會傷害皇長孫,微臣覺得,不如順手推舟,默認此事,這樣對皇長孫的教育教養都有個交代,別人不敢再質疑皇長孫來曆不明。”


    說的也對,黔國公沐英為皇長孫啟蒙老師,這事對皇長孫有利,也避免了風言風語。


    永樂帝正是最愛這個大孫子的時候,聽紀綱說的有道理,便同意了,“傳朕的密旨,要黔國公沐英配合,把皇長孫的來曆圓下去。”


    要沐英來兜底,是穩妥的法子。總不能暴露了沐春和胡善圍的關係,尤其是胡善圍,她身上牽扯著太多驚天大秘密,要不是她在背後傳遞消息,挑撥建文母子自相殘殺,建文朝怎麽可能敗的那麽快。


    這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還是藏起來比較妥當,不得輕易出山。


    紀綱領命而去,回到錦衣衛衙門,屁股還沒坐熱呢,漢王府的人匆匆跑來請他去王府看看,“紀大人,我們家世子跑了!王妃急暈過去,王爺已經帶人去追了,要小的來請紀大人幫忙尋人!”


    涉及皇孫安全,已經不是私人交情了,紀綱忙命人進宮報給永樂帝,自己先帶人去漢王府了解情況。


    此時漢王妃已經醒了,哭紅了眼睛,拿著世子朱瞻壑留下的書信給紀綱看。


    五歲的孩子,字體比大人還規整,紀綱一看,用盡了畢生涵養,才勉強克製住笑容:


    朱瞻壑這個熊孩子威逼利誘奶娘的家一個成年奶兄弟和幾個小廝,帶著他跑去雲南,找黔國公“拜師學藝”去了。


    “我竟不知他平日偷看這種上不得台麵的小說。”漢王妃把幾本封麵是四書五經等聖賢之書,裏麵卻是學武修道等市井幻想小說扔到案幾上,“小人一味討好世子,用這些粗淺的小說引誘他,好端端的孩子被拐帶壞了。”


    紀綱暗道:難怪一路上來報案的漢王府管家支支吾吾,不肯直說世子離家出走的原因,原來是這等“醜事”。


    這算什麽醜聞?等過個十年,封麵還是這個封麵,內容就要換成更低俗的“風俗”類小說了。


    當年胡善圍當司言的時候抄檢皇子們居住的乾清宮東西五所,就抄出許多這種玩意兒出來……哎,怎麽又想起了她。


    紀綱猛地一拍腦袋,把胡善圍拍出了腦海。


    皇族的孩子長得快,一般人還是懵懂頑童的時候,漢王世子就到了中二時期,喜歡幻想,看來幾本市井遊俠小說,主人公墜崖、落水、流浪時各種奇遇,什麽世外高人、神仙洞府、武功秘笈等等。


    堂兄朱瞻基離家五年、行蹤成謎,歸來之後三株連發,大放異彩,這簡直就是這些小說裏頭主人公的人生啊。


    朱瞻壑看了進去,很是羨慕,想要效仿堂兄。


    此時,漢王世子朱瞻壑的船隻已經開到了江西九江,為了掩人耳目,他穿著大紅襖裙,頭上綁著兩個蝴蝶結,做女童打扮,卻站在甲板欄杆處,雙手在背後交叉,一副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慷慨激昂之態:


    既然黔國公不能來京城當我的騎射老師,我就去雲南拜訪黔國公,練成三株連發之技藝,學成歸來,讓所有人對我刮目相看!


    想到這裏,朱瞻壑從負手的站姿改為左手叉腰,右手高高揚起,緊握成拳。


    作者有話要說:  朱瞻壑,壑,就是水坑的意思,坑人和坑己,正好暗示了朱瞻壑的命運……所以取名有風險,名字取不好,親人兩行淚啊。


    胡善圍:雖然兩章沒出場,但是無論哪裏都有我的傳說,存在感無處不在,這就是大女主的優勢了。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夏~桃源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洋蔥brave 30瓶;豔陽、西洋果子、晨曦和煦 10瓶;恬逸幽蘭 6瓶;樂寶、小幽的主人、關關、亭亭淨植 5瓶;龍寶、玲子 2瓶;17438403、綠茶喝普洱、在追書的西西、19765600、llllna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胡善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暮蘭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暮蘭舟並收藏胡善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