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章 吐蕃王遇刺
大唐:我的徒弟是長樂公主 作者:叢林霸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六百七十七章吐蕃王遇刺
秦陽想,在唐中央政府眼裏,怕是這地方,根本就是個不毛之地,是白給都沒必要留下的真正荒涼之所。
這樣一個地方,根本就不適合人類生存。
又不能種植太多的莊稼,更不適合住人,哪裏就該留著呢?
他若是以邊防的理由來勸說他們在黑水建立城防,那些人未必就支持。
所以,他需要另選個理由。
想到在後世,那一片區域,其實是非常肥沃的適合種植莊稼的地方,各種大米、小米、黃豆等作物,都在那一片區域大片大片的種植。
可以這麽說,那邊在後世,就是一個支撐著小半個國家的糧食產區。
這樣一個地方,在這個時期,卻是無人願意去生活的不毛之地。
“得之,你知道菽吧?”
秦陽本想說玉米,但突然想到,距離玉米傳入中國,還有得等呢,起碼在目前的唐初這個時期,是既沒有玉米,也沒有紅薯,也沒有土豆,也沒有棉花,也沒有甜菜,也沒有西紅柿……總之,後世很多日常會吃到的東西,在這個時期,都是統統都沒有的!要不是秦陽的出現,土豆、紅薯,以及以上一些高產作物,都不可能在唐初就出現。
但菽,卻是中國自己本土一直就有的作物,用菽來說這件事,就再合適不過了。
張允濟愣了下,不懂大王為什麽突然問這個問題,就說道:“大王,這菽,下官自然是知道的。”
怎麽可能不知道呢!
他們幽州的農作物,原本就是以菽為主的,菽可以說是產量最高的作物之一!
當然了,現在菽已經不是了,土豆跟紅薯替代了菽,成為了幽州的支柱農作物。
可菽依舊在幽州大肆種植,各種豆製品如今也是支撐著幽州的菜籃子。
尤其是冬天,若是沒有豆腐吃,固然因為溫室大棚能吃到一些新鮮蔬菜,幽州也有溫室養蘑菇的技術,可還是會菜色單一很多。
他不懂大王為何會突然這麽問。
秦陽見他還沒反應過來,就提醒道:“菽這種作物,在嚴寒地帶也可種植,我們這裏可以,焉知黑水那邊不可以?
我甚至覺得,若在那邊種植菽,或許收成會更多。”
會這樣嗎?
張允濟有點不敢想,但萬一呢?
他想了想,說道:“大王既這樣說,下官也覺得,有這種可能。
不如待戰事結束,讓人在黑水附近試種一些菽,若是菽豐收,就可以這個理由,說服朝廷在黑水設防?”
畢竟,一片肥沃的土地,跟一片不毛之地,意義自然不同!
一片不毛之地,自然沒有什麽可爭的必要。
就算是要在幽州之外設城防,估計也會讓他們建立軍事小鎮一樣,設立一兩個鎮就算了。
但若是意識到那片區域是肥沃的土地,能種植莊稼,能豐收,那麽,不僅是那個區域的地方意義不同了,連如何徹底收服黑水靺鞨這個異族,也有了新的方向。
那就是,讓黑水靺鞨徹底從放牧,變成農耕異族。
隻要習慣了農耕的生活,就能踏踏實實在一個地方紮根下來,而不是在一片區域反複遊蕩,隨時能拔營而走。
能夠隨時拔營而走的民族,是不可能安安心心的生活下去的。
因為他們心無牽掛,對固定的一片區域沒什麽特殊的感情。
不像是農耕社會下的百姓,會對土地有感情,對農田有感情,不願意輕易遠離故土。
秦陽也知道眼下不是著急這些的時候,現在最重要的,還是要先將吐蕃王的事情給搞明白了。
二人說完這件事後的轉過天,果然就再次接到了消息。
這一次,是吐蕃王親自所寫的求和信,上麵說了,若是秦陽願意和談,可以雙方找個機會,坐下來談一談,無論是什麽條件,到時候幽州一方都可以提。
秦陽自然不會親自跑去吐蕃軍的營地了,他直接讓使者帶回了他的話。
“若是有心和談,那就讓他親自來談,本王會帶人在新三區外麵迎接他。”
秦陽的這番話一帶回去,再次引起了吐蕃軍內部的爭論。
“大王!不可!這是讓您自投羅網啊!萬一他的目的就是這個,您過去了,直接將您扣下,這球不是羊入虎口?”
有人立刻反對道。
隻是這句“羊入虎口”讓吐蕃王聽了很有些不舒服,瞪了那人一眼。
那人立刻低下頭去。
但這人所說的話,卻也是個問題。
是啊,萬一他過去了,被秦陽直接扣下呢?
這兩軍陣前,又能講什麽道義?
“但大王若是不去,他們必然不會放開包圍讓我們常去,如今糧草已不足三日的了……”
這還是省吃儉用的結果。
幾萬大軍,之前又是潰敗,丟下了不少東西。
他們所帶的糧草,也就是夠三日的了。
若是再不決斷,三日之後,他們該何去何從?
餓,又能餓幾日?
而三天時間,夠他們等到根本不可能來的援軍嗎?
又夠他們突圍出去嗎?
他們被困已經快二十日了,這二十日時間裏,他們突圍了多少次?
可有一次成功了?
“罷了。
此事容後再議,你們先出去吧。”
沉默了許久之後,吐蕃王揮揮手,讓他們先退下。
但大王的態度,已是表明了一切。
所有人都看出來了,大王這是要妥協了。
但沒有人再說什麽,如果能活,誰會希望自己去死呢?
既然大王都要妥協了,他們還堅持個什麽勁兒?
但也有人回去之後,就有些擔憂了。
“你說,若是大王真的能出去……回去之後,吐蕃那邊的大王,豈不是要被趕下台?
宰相大人那邊,怕是要被放在火上烤了。”
這名文官與他帶的仆從低聲說著。
這名官員其實是宰相的人,他還挺忠心,自然是擔心著他們就這麽回去之後,會讓留在王都的宰相難做人。
就在他思索著該怎麽辦的時候,才過去不到半個時辰,突然聽到外麵響起了一陣喧鬧聲。
“不好了!大王遇刺了!”
有人喊道。
什麽?
大王遇刺了?
聽到這一聲後,不光是這名官員,幾乎所有身在帳篷裏的人,都急急忙忙跑了出去。
秦陽想,在唐中央政府眼裏,怕是這地方,根本就是個不毛之地,是白給都沒必要留下的真正荒涼之所。
這樣一個地方,根本就不適合人類生存。
又不能種植太多的莊稼,更不適合住人,哪裏就該留著呢?
他若是以邊防的理由來勸說他們在黑水建立城防,那些人未必就支持。
所以,他需要另選個理由。
想到在後世,那一片區域,其實是非常肥沃的適合種植莊稼的地方,各種大米、小米、黃豆等作物,都在那一片區域大片大片的種植。
可以這麽說,那邊在後世,就是一個支撐著小半個國家的糧食產區。
這樣一個地方,在這個時期,卻是無人願意去生活的不毛之地。
“得之,你知道菽吧?”
秦陽本想說玉米,但突然想到,距離玉米傳入中國,還有得等呢,起碼在目前的唐初這個時期,是既沒有玉米,也沒有紅薯,也沒有土豆,也沒有棉花,也沒有甜菜,也沒有西紅柿……總之,後世很多日常會吃到的東西,在這個時期,都是統統都沒有的!要不是秦陽的出現,土豆、紅薯,以及以上一些高產作物,都不可能在唐初就出現。
但菽,卻是中國自己本土一直就有的作物,用菽來說這件事,就再合適不過了。
張允濟愣了下,不懂大王為什麽突然問這個問題,就說道:“大王,這菽,下官自然是知道的。”
怎麽可能不知道呢!
他們幽州的農作物,原本就是以菽為主的,菽可以說是產量最高的作物之一!
當然了,現在菽已經不是了,土豆跟紅薯替代了菽,成為了幽州的支柱農作物。
可菽依舊在幽州大肆種植,各種豆製品如今也是支撐著幽州的菜籃子。
尤其是冬天,若是沒有豆腐吃,固然因為溫室大棚能吃到一些新鮮蔬菜,幽州也有溫室養蘑菇的技術,可還是會菜色單一很多。
他不懂大王為何會突然這麽問。
秦陽見他還沒反應過來,就提醒道:“菽這種作物,在嚴寒地帶也可種植,我們這裏可以,焉知黑水那邊不可以?
我甚至覺得,若在那邊種植菽,或許收成會更多。”
會這樣嗎?
張允濟有點不敢想,但萬一呢?
他想了想,說道:“大王既這樣說,下官也覺得,有這種可能。
不如待戰事結束,讓人在黑水附近試種一些菽,若是菽豐收,就可以這個理由,說服朝廷在黑水設防?”
畢竟,一片肥沃的土地,跟一片不毛之地,意義自然不同!
一片不毛之地,自然沒有什麽可爭的必要。
就算是要在幽州之外設城防,估計也會讓他們建立軍事小鎮一樣,設立一兩個鎮就算了。
但若是意識到那片區域是肥沃的土地,能種植莊稼,能豐收,那麽,不僅是那個區域的地方意義不同了,連如何徹底收服黑水靺鞨這個異族,也有了新的方向。
那就是,讓黑水靺鞨徹底從放牧,變成農耕異族。
隻要習慣了農耕的生活,就能踏踏實實在一個地方紮根下來,而不是在一片區域反複遊蕩,隨時能拔營而走。
能夠隨時拔營而走的民族,是不可能安安心心的生活下去的。
因為他們心無牽掛,對固定的一片區域沒什麽特殊的感情。
不像是農耕社會下的百姓,會對土地有感情,對農田有感情,不願意輕易遠離故土。
秦陽也知道眼下不是著急這些的時候,現在最重要的,還是要先將吐蕃王的事情給搞明白了。
二人說完這件事後的轉過天,果然就再次接到了消息。
這一次,是吐蕃王親自所寫的求和信,上麵說了,若是秦陽願意和談,可以雙方找個機會,坐下來談一談,無論是什麽條件,到時候幽州一方都可以提。
秦陽自然不會親自跑去吐蕃軍的營地了,他直接讓使者帶回了他的話。
“若是有心和談,那就讓他親自來談,本王會帶人在新三區外麵迎接他。”
秦陽的這番話一帶回去,再次引起了吐蕃軍內部的爭論。
“大王!不可!這是讓您自投羅網啊!萬一他的目的就是這個,您過去了,直接將您扣下,這球不是羊入虎口?”
有人立刻反對道。
隻是這句“羊入虎口”讓吐蕃王聽了很有些不舒服,瞪了那人一眼。
那人立刻低下頭去。
但這人所說的話,卻也是個問題。
是啊,萬一他過去了,被秦陽直接扣下呢?
這兩軍陣前,又能講什麽道義?
“但大王若是不去,他們必然不會放開包圍讓我們常去,如今糧草已不足三日的了……”
這還是省吃儉用的結果。
幾萬大軍,之前又是潰敗,丟下了不少東西。
他們所帶的糧草,也就是夠三日的了。
若是再不決斷,三日之後,他們該何去何從?
餓,又能餓幾日?
而三天時間,夠他們等到根本不可能來的援軍嗎?
又夠他們突圍出去嗎?
他們被困已經快二十日了,這二十日時間裏,他們突圍了多少次?
可有一次成功了?
“罷了。
此事容後再議,你們先出去吧。”
沉默了許久之後,吐蕃王揮揮手,讓他們先退下。
但大王的態度,已是表明了一切。
所有人都看出來了,大王這是要妥協了。
但沒有人再說什麽,如果能活,誰會希望自己去死呢?
既然大王都要妥協了,他們還堅持個什麽勁兒?
但也有人回去之後,就有些擔憂了。
“你說,若是大王真的能出去……回去之後,吐蕃那邊的大王,豈不是要被趕下台?
宰相大人那邊,怕是要被放在火上烤了。”
這名文官與他帶的仆從低聲說著。
這名官員其實是宰相的人,他還挺忠心,自然是擔心著他們就這麽回去之後,會讓留在王都的宰相難做人。
就在他思索著該怎麽辦的時候,才過去不到半個時辰,突然聽到外麵響起了一陣喧鬧聲。
“不好了!大王遇刺了!”
有人喊道。
什麽?
大王遇刺了?
聽到這一聲後,不光是這名官員,幾乎所有身在帳篷裏的人,都急急忙忙跑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