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輯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中華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作者:雅瑟 編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開國大典歡樂頌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在中南海勤政殿舉行了第一次會議。會議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等副主席和56名委員宣布就職;選舉林伯渠為秘書長,任命周恩來為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毛澤東兼中央人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兼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沈鈞儒為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羅榮桓為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針。會議結束,全體委員即乘車前往天安門城樓,準備參加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
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地點前高高矗立的旗杆上,那麵巨大的、鮮豔的五星紅旗在萬眾仰望中伴著雄壯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冉冉升起。這時,在背倚天安門、炮口向南一字排開的54門禮炮前,禮炮兵們熟練地打響了第一聲禮炮,隨之禮炮轟鳴28響。它象征著參加人民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的54個單位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英勇鬥爭28年。這是慶祝新中國成立的禮炮,這是向全世界莊嚴宣告的禮炮。
毛主席用宏亮的聲音向全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這一時代的強音,劃破了天宇,震撼著三山五嶽,傳向了全世界。群眾沸騰了,會場上響起狂風暴雨般的掌聲。
接著,毛澤東在麥克風前,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自蔣介石國民黨反動政府背叛祖國,勾結帝國主義,發動反革命戰爭以來,全國人民處於水深火熱的情況之中。幸賴我人民解放軍在全國人民援助之下,為保衛祖國的領土主權,為保衛人民的生命財產,為解除人民的痛苦和爭取人民的權利,奮不顧身、英勇作戰,得以消滅反動軍隊,推翻國民政府的反動統治。現在,人民解放戰爭業已取得基本的勝利,全國大多數人民業已獲得解放。在此基礎之上,由全國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人民解放軍、各地區、各民族、國外華僑及其他愛國民主分子的代表們所組成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業已集會,代表全國人民的意誌,製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同時決議,向各國政府宣布,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願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願與之建立外交關係。
這一公告的宣布,標誌著前程無限光輝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誕生,四萬萬七千五百萬中國人民開始自己當權管理國家,我們這個古老的東方民族揭開了曆史的新的史冊。新中國誕生了!黃皮膚黑頭發黑眼睛的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毛主席宣讀公告之後,開國大典閱兵開始。
在檢閱時間裏,高潮一個接著個。廣場上的群眾不斷地歡呼,不斷地鼓掌,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啞了,把手掌都拍麻了,還覺得不能夠表達自己內心的激動。開國慶典的閱兵式前後共用了兩個多小時。這兩個多小時濃縮了人民軍隊建軍以來那漫長的戰鬥曆程,也預示了未來的征途。壯觀的閱兵場麵讓國人大大加強了自信心和自豪感。
開國大典上的大閱兵以其濃墨重彩的一筆永久地載入了共和國史冊,將解放軍的光榮與夢想留在了壯闊的天安門廣場。
●誌願軍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戰爭開始時,朝鮮人民軍一直把南朝鮮軍隊逼到朝鮮半島南端的大邱、釜山一線,整個朝鮮即將獲得解放。但是,由於美國糾集了15個國家的軍隊,突然在仁川登陸,使朝鮮人民軍前後受敵,遭受很大損失。
為了保家衛國,1950年10月8日,毛主席下令將東北邊防軍改組為中國人民誌願軍,準備入朝作戰。10月19日晚,由彭德懷任司令員,率領中國人民誌願軍大部隊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正式開進朝鮮境內。
麵對武器占有絕對優勢的敵軍,誌願軍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敢打敢拚,先後進行了五次戰役,將敵軍打回到“三八線”附近。
1951年7月,美國被迫坐到談判桌前。在隨後的兩年時間裏,由於美國無和談誠意,形成了邊談邊打的局麵,戰鬥一直在“三八線”附近展開。1953年7月27日,談判雙方在板門店簽訂《關於朝鮮軍事停戰的協定》,金日成、彭德懷發布停戰命令。至此,曆時三年多的朝鮮戰爭宣告結束。
●總理提萬隆精神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周總理率領中國代表團出席在印度尼西亞萬隆舉行的有29個國家參加的亞非會議。針對與會各國對新中國缺乏了解和各國之間存在的分歧,周總理在會上提出了“求同存異”的著名方針。
周總理說: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的,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求同的基礎就是亞非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自近代以來都曾經受過,並且現在仍受著殖民主義所造成的苦難和痛苦。從解除殖民主義痛苦和災難中找共同基礎,我們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慮和恐懼、互相排斥和對立。我們的會議應該求同而存異。同時,會議應將這些共同願望和要求肯定下來。這是我們中間的主要問題。
在中國代表團和與會各國代表團的共同努力下,會議終於對議程中的各項問題達成了一項協議,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製定了著名的萬隆會議十項原則。這次會議所體現的亞非國家團結合作、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發展各國人民友好往來以及保衛亞非和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稱為“萬隆精神”。
●長江第一橋通車
長江是我國的第一大河,水又深又寬,就像一條天塹,阻隔著我國南北的交通。新中國成立以前,長江上沒有一座橋,江南江北的人民隻能靠船擺渡過往,十分不方便。
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二年,有關部門就開始了橫跨長江的武漢長江大橋的勘察設計工作。1955年9月1日,武漢大橋正式動工。1957年10月,離正式施工僅僅兩年零一個月的時間,大橋全部竣工通車了。武漢長江大橋全長1670米,下層為鐵路橋,可以同時對開兩列火車,上層為公路橋,可以並列行駛4輛汽車。從此,一列列南來北往的列車從大橋上飛馳而過,祖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變得暢通無阻。
接著,我國的橋梁工人繼續奮戰在長江上,相繼建成了南京長江大橋、重慶長江大橋等長江大橋,而南京長江大橋更是新中國自力更生建造的第一座特大型橋梁。
●第一次核爆成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西方列強不願承認新中國,更不想看到一個強大的中國在東方崛起。1950年,美國把侵略戰火燒到鴨綠江邊,美軍第七艦隊開進台灣海峽。美軍上將麥克阿瑟揚言,要在中朝邊境建立“核輻射帶”。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總統杜魯門宣稱:美國一直在積極考慮使用原子彈。中國人民時刻受到戰爭甚至核戰爭的威脅。中國不怕原子彈,中國反對原子彈,可嚴峻的現實卻迫使中國領導人不得不考慮研製自己的原子彈,盡管那時共和國百廢待興、一窮二白。
1955年初,中國開始創建核工業。當時,毛主席說:“我們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大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在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下,1956年,在周恩來、陳毅、李富春、聶榮臻主持下,中國製定了《1956至195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把發展以原子彈、氫彈為代表的尖端技術放在突出位置。一大批優秀科技工作者,包括許多在國外已有傑出成就的科學家(如中國著名物理學家、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中國著名核物理學家、“兩彈元勳”鄧稼先,等等)紛紛聚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這一神聖而偉大的事業中來。
開始時,在核技術的研究和發展上,蘇聯曾答應向中國提供原子彈模型,並簽訂了有關協定。可赫魯曉夫以“老子黨”自居,反對中國擁有自己的核武器,美、英等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更是對中國嚴加防範,拒絕對中國透露半點技術信息。1959年6月,蘇聯單方麵撕毀了協議,撤走了專家,中國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廣大解放軍指戰員戰勝了戈壁沙漠的酷暑狂風,經過三年的努力和奮鬥,突破了原子彈研製的關鍵技術,完成了核試驗區的第一期工程建設,鈾濃縮廠於1964年初獲得了合格的高濃鈾,19碼年4月澆鑄出鈾和鈈毛坯,隨即加工出第一套原子彈核部件。原子彈的模型和實彈先後被製造出來了。很快,國防科工委和研製原子彈的科學家製定了第一次核爆炸的整體方案。中央把第一顆原子彈裝置試驗的起爆時間定在1964年10月16日零時。
15日深夜,有關操作人員完成了原子彈裝置的核部件裝配、上塔、插雷管幾個工序後,現場所有人員便撤離靶區,等待“零時”的到來。隨著距試驗裝置23公裏主控站計數器的“零時”報出,一股強烈的閃光之後,便是驚天動地的巨響。接著,巨大火球轉為蘑菇雲衝天而起,中國自行研究、設計、製造的第一顆原子彈裝置爆炸成功了。試驗結果證明,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結構設計,各種零部件、組件和引爆控製係統的設計和製造以及各種測試方法和設備,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這是中國人民在加強國防力量,反對美帝國主義核訛詐和核威脅政策的鬥爭中取得的重大成就。
●中國第一條地鐵
1965年,中國第一條地下鐵道——北京地鐵1號線開始修建。經過廣大建設者的努力奮鬥,1969年10月,北京地鐵1號線第一期工程投入試運營,客運量日平均125萬人次,滿載率和單車運行均居世界第一。天津地鐵是中國大陸城市中建成的第二條地鐵,始建於1970年6月,全長7.4公裏,設8個車站。香港地鐵開通於1979年,共有3條線路,總長43.2公裏。此後,上海和廣州也先後建設了地鐵線路。
目前,中國已建成地鐵的城市有北京、天津、香港、上海、廣州、南京、深圳等多個城市。此外,多個城市都在上馬或準備上馬軌道交通。
●第一顆氫彈爆炸
1964年10月,原子彈爆炸成功以後,核科技工作者就馬不停蹄地轉入下一個目標——研製氫彈。1965年1月,毛主席在聽取長遠計劃匯報時堅定地指出:敵人有的,我們要有;敵人沒有的,我們也要有;原子彈要有,氫彈要快。1965年12月,周總理主持召開中央有關專門會議,提出要爭取在1968年進行氫彈爆炸試驗。鄧稼先等一批核科技工作者接受了這個尖端的任務。他們通過自己的摸索,在19砧年底終於有了重大突破。這時傳聞法國也要爆炸氫彈,中國科技工作者暗下決心,要與法國賽跑,搶在法國前頭!他們日夜奮戰,終於在1967年6月17日提前實現了自己的目標,為中國人爭了光。
1967年6月17日淩晨,由中國科技工作者自行設計、自行製造的第一顆氫彈在新疆羅布泊上空爆炸成功!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氫彈爆炸,美國用了7年多時間,蘇聯用了4年多,英國用了4年7個月,而中國僅用了2年8個月。
中國科技人員依靠自己的力量以最快的速度先後試製成功了原子彈、核導彈及氫彈,而氫彈的爆炸成功更是中國核武器發展史上的飛躍,中國跨入了核大國的行列。氫彈爆炸成功連同1964年的原子彈爆炸成功,是中國在國防建設和科學技術方麵取得的重大成就,它標誌著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南京大橋的通車
南京長江大橋與紅旗渠被周總理並稱為“新中國兩大奇跡!”1968年12月29日,6年前開工興建的南京長江大橋提前建成通車。南京長江大橋鐵路橋全長6772多米,公路橋全長4589多米。這是當時我國自行設計和施工建造的最大的鐵路公路兩用橋。
南京地處長江下遊,河床地質十分複雜。解放前,國民黨政府曾重金聘請一個美國橋梁專家勘測了一陣子,結果束手無策。抗日戰爭時,日本侵略者出於侵略中國的需要也想修大橋,經過一番測量,最終還是無計可施。他們望江興歎,下了“在南京造橋不可能”的論斷。
修建南京長江大橋最困難、最複雜的是橋墩的水下基礎工程,橋墩必須穿過深水和泥沙層,紮根在堅硬的岩石上。新中國的大橋建設者們根據每個橋墩所在地的水文、地質特征和現有的設備條件,設計了四種不同類型的深水橋墩基礎,其中薄壁自浮鋼筋混凝土沉井基礎在我國是第一次使用,也是一個創舉。為了把沉井基礎牢牢地紮根在江底的岩石上,潛水員們憑著堅強的毅力和熟練的技術,用雙手代替眼睛,一絲不苟地摸遍了比籃球場還大的沉井底部,保證了橋墩的施工質量。在科技人員和建橋工人的緊密配合下,大橋終於提前建成。
南京長江大橋曾經作為世界上最長的公路鐵路兩用橋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東方紅一號升空
人造地球衛星是現代尖端科學技術的重要標誌。1957年,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標誌著人類航天活動的開始。1965年8月,中央專門委員會原則批準了中國科學院《關於發展我國人造衛星工作規劃方案建議》,確定中國發展人造地球衛星,將采取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從低級到高級、循序漸進、逐步發展的方針,並確定整個衛星工程由國家科委負責組織協調,衛星本體和地麵測控係統由中國科學院負責,運載火箭由七機部負責,衛星發射場由國防科工委試驗基地負責建設。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進入工程研製階段。1965年9月,中國科學院開始組建衛星設計院。1965年10月,召開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方案論證會議,即代號為“651”會議,初步確定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總體方案。1967年12月,國防科工委正式命名這顆衛星為“東方紅一號”。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場,一枚長征一號火箭在震耳的隆隆聲中離開了發射架,火箭頂端攜帶著一顆173千克重的鋁合金球體,那就是著名的“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火箭越飛越快,直衝雲霄。21時48分,從現場指揮所的廣播裏傳來了“星箭分離、衛星入軌,全過程僅用13分鍾”的喜訊。21時50分,國家廣播事業局報告:收到了中國第一顆衛星播送的《東方紅》樂曲,聲音清晰洪亮。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東方紅一號”與蘇、美、法、日等國的第一顆衛星相比,技術方案和設計指標更先進。它的重量比蘇、美、法、日的第一顆衛星重量之和還要多24千克。由於能源係統的保證,“東方紅一號”上各種儀器實際工作的時間遠遠超過了設計要求:設計壽命15天,實際工作24天。“東方紅一號”取得了大量的工程遙測係數,為後來的衛星設計和研製工作提供了依據和經驗。
“東方紅一號”的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第五個能夠獨立研製發射衛星的國家。從此,中國正式進入世界“太空俱樂部”!
●恢複聯合國席位
中國是聯合國的創始國和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1943年10月30日,美、蘇、中、英四大國發表莫斯科宣言,共同達成在戰後建立普遍性的國際安全組織的原則協議。1944年11月,四大國經過協商提出創立聯合國組織的建議案。1945年4月,在美國舊金山召開的聯合國全體會議上,以四大國建議案為基礎,起草了《聯合國憲章》,《憲章》於6月26日通過,10月24日生效並宣告聯合國成立。1945年,聯合國在美國舊金山成立時,中國政府就派出包括中共代表董必武參加的10人代表團,是聯合國的重要創始國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於受到美國政府的阻撓,台灣當局繼續非法占據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1950年9月,在美國操縱下,第五屆聯大否決了恢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的提案,決定由大會組成七人特別委員會,審議中國代表權問題,在未作出決議以前仍允許“中華民國”的代表占據聯合國席位。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曾發表聲明,指出聯大的決定違反了《聯合國憲章》,是無禮的、非法的,美國應對此負主要責任。從1951年到1960年的10年間,美國賊喊捉賊,以所謂“中國侵略朝鮮”為借口,整整10年不讓聯合國大會討論中國代表權問題。
因美國的阻撓,我國在聯合國的席位長期被剝奪,從1961年十六屆聯大以後,許多國家為恢複中國的合法權利作了不懈的努力。
1961年,第十六屆聯大總務委員會通過了討論中國在聯合國席位問題的議題。這無疑是對美國為阻止中國恢複其席位設置的重重障礙敲響了第一聲警鍾。但美國仍頑固堅持其錯誤做法,它另出花招,強行把恢複中國代表權作為必須由聯大以三分之二多數票讚成才算通過的“重要問題”。這就是說在美國處於少數情形時,仍能阻撓中國恢複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
又過了10年,在1970年第二十五屆聯大上,支持恢複我國席位並驅逐國民黨集團“代表”的表決結果是51票讚成,47票反對,讚成票第一次超過了反對票。當時聯大圓屋頂的會議廳裏,掌聲四起,持續時間之長和氣氛之熱烈是少有的。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的不斷提高,以及第三世界國家不斷加入聯合國,美國阻撓恢複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的陰謀徹底破產。1971年10月25日,在這具有曆史意義的一天,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第1976次會議上,隨著大會執行主席馬立克手中的木槌有力地落在主席台前的桌上,他宣布:“恢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就意味著台灣已喪失聯合國席位,無需對台灣席位問題再進行表決”聯合國大會以76票讚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通過了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23國要求恢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一切合法權和立即把台灣當局代表從聯合國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的議案,即聯大第2758號決議。26日,聯合國秘書長正式通知我國,聯大決定恢複中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並接納中國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成員。
11月11日,中國代表團成員身穿嶄新的中山服到達紐約。巧日,中國出席聯合國大會,馬立克致歡迎詞:“這是具有曆史意義的時刻。”中國代表團團長喬冠華瀟灑豪放的笑聲,被西方媒體形容為“震碎了會議大廳的玻璃”,喬冠華的手被祝賀的人群握得竟有些腫脹。
毛主席在這一年的冬天說過,今年我們有兩大喜事:一是林彪垮台;二是聯大恢複我國席位。由此可見,毛主席對我國恢複聯合國席位這一具有戰略意義的外交勝利,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中國恢複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它揭開了新中國外交史上的新篇章,開始了中國外交事業的新格局。
●尼克鬆訪問中國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鬆訪問中國。1972年2月21日上午11時半,“76精神號”專機從大洋彼岸的美國抵達北京機場。機上乘坐的是幾位特殊的客人——第一次來中國訪問的美國總統尼克鬆夫婦及美國國務卿羅傑斯、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中國領導人周總理等到機場歡迎。雖然歡迎儀式沒有像歡迎其他國家元首那樣熱鬧的群眾歡迎場麵,也沒有邀請外國駐華使節,隻檢閱儀仗隊,不鳴禮炮,顯得有些簡單冷清,然而,這卻是一次令全世界矚目,具有偉大曆史意義的訪問。
機艙門打開了,美國總統尼克鬆第一個走下舷梯,急忙伸出手主動同前來迎接他的周總理長時間地握手。這是一次曆史性的握手,凍結了22年之久的中美關係,隨著第一次美國總統的到訪解凍了。十幾年之後,尼克鬆在回憶錄中記述了這次訪問。他寫道:“當我們的手相握時,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
當天下午,毛主席會見了尼克鬆總統。中美雙方多次舉行會談後,在上海發表了聯合公報。在聯合公報中,中國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早已歸還祖國;解放台灣是中國的內政,別國無權幹涉。
中美兩國在這次曆史性的握手之後,兩國之間的關係開始解凍。1973年5月,中美兩國互設聯絡處。1978年,中美建交。美國在建交公報中再次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隻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美兩國建交不僅符合中美兩國人民的利益,而且對亞洲與世界的和平有深遠的意義。
●中國第五大發明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研究雜交水稻的創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第一人。
1964年,袁隆平開始從事雜交水稻研究。1970年冬在海南島發現雄花不育的野生稻,為我國育成雜交水稻打開了突破口。1973年實現了三係配套,並選育了第一個在生產上大麵積應用的強優高產雜交水稻“南優二號”,優勢很強,一般比水稻良種增產20%左右。為此,袁隆平於1987年榮獲我國第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被國際上譽為“雜交水稻之父”。西方世界稱雜交稻是“東方魔稻”。袁隆平先後獲得了聯合國知識產權組織“傑出發明家”金質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英國讓克基金會“讓克獎”、美國費因斯特基金會“拯救世界饑餓獎”、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安全保障獎”等八項國際獎。
袁隆平的成果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而且也被認為是解決21世紀世界性饑餓問題的法寶。國際上甚至把雜交稻當作中國繼四大發明之後的第五大發明,被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
●毛主席北京逝世
1976年9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全國政協名譽主席毛澤東在北京逝世,全國人民極為悲痛。這一天是他領導秋收起義49周年紀念日。
1976年9月18日,毛主席的追悼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華國鋒致悼詞。
●粉碎“四人幫”集團
“四人幫”集團是在1965年批《海瑞罷官》過程中出現的,“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江青當上了中央文革小組副組長,張春橋、姚文元依靠江青的力量也進入中央文革小組,形成江青集團的核心力量。以後,王洪文就和江青、張春橋、姚文元勾結在一起。
江青一夥的陰謀活動,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對他們提出了嚴厲批評。毛主席在政治局會議上明確批評江青:“不要設兩個工廠,一個叫鋼鐵工廠,一個叫帽子工廠,動不動就給人家戴帽子。”還告誡他們不要搞“四人幫”。“你們要注意呢,你們不要搞成四人小宗派呢。”這就是“四人幫”名稱的來曆。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與世長辭,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再次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1976年8月,毛主席病危期間,王震去看望葉劍英,閑聊中談起了“四人幫”。王震說:“我看,幹脆把他們幾個抓起來,問題不就解決了!”葉劍英正有此意。9月10日,毛主席去世的第二天,葉劍英首次登門拜訪華國鋒。葉劍英向華國鋒暗示:“人家可是抓得緊”,“該拿主意的要拿主意”。華國鋒明白葉劍英的意思,卻不願深談,把話題扯到了保護毛主席遺體的問題上。
9月12日,聶榮臻托楊成武轉告葉劍英:“四人幫夥是反革命,是什麽壞事都幹得出來的,要有所警惕,防止他們先下手……隻要我們先下手,采取斷然措施,才能防止意外。”隨後的幾天,葉劍英又連續找華國鋒三次,跟他講起了斯大林去世,馬林科夫接班,後來被赫魯曉夫奪權的事例。華國鋒在最後一次談話中終於鬆了口,表示:“隻要老同誌支持我,我就幹。”最後,華國鋒、葉劍英等決定於1976年10月6日以開會為由召集“四人幫”到中南海懷仁堂,分別實施逮捕。
10月6日晚7時,葉劍英的車駛進了中南海懷仁堂。懷仁堂正廳內由一扇屏風一分為二,華國鋒和葉劍英分別坐在沙發上,汪東興和警衛則在屏風背後。
最先到的是張春橋,他夾著文件包興衝衝地來了,進門,隨身警衛被留在門外,這才覺得有點不對。進得屋來,葉劍英正襟落坐,目光嚴峻,華國鋒立起身來,嚴肅向他宣布:你犯下不可饒恕的罪行,中央決定對你隔離審查,立即執行。張春橋雙腿打顫,隻用手摸了摸眼鏡,沒作任何反抗,就由監護人員帶走了。
接著是王洪文,王洪文趾高氣揚地跨進門來,行動組的一位負責人帶著幾個衛士走進來,王洪文一看勢頭不對,厲聲叫道:“我是來開會的,你們要幹什麽?”接著就使出渾身解數,拳打腳踢,可很快就被扭住雙手帶到正廳。他看到坐在那裏的華國鋒、葉劍英,預感到末日來臨,被帶走時,無奈地發出歎息:“沒想到這樣快!”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姚文元姍姍來遲,8時15分才到。對他的處置降了格,沒讓他進正廳,隻在東廊的大休息室裏待命。華國鋒也沒有親自出麵,而由中央警衛局一位副科長宣布。等姚文元弄清楚怎麽回事後,姚文元雙腿發軟,被幾名衛士拉起來,踉踉蹌蹌地被帶走了。
就在懷仁堂緊張進行時,另一個小組來到了中南海萬字廊201號,執行這一任務的是中央警衛團團長張耀祠,當他宣布完命令,江青一言不發,仍坐在沙發上,雙目怒視。她在沙發上又坐了一會兒,才慢慢站起來,從腰間摘下鑰匙,密封進一個牛皮紙信封,上麵用鉛筆寫了“華國鋒同誌親啟”7個字,交給了張耀祠。之後,被人押上了她平時乘坐的專用轎車。
以華國鋒、葉劍英為首的黨中央,沒費一槍一彈,沒流一滴血,就打垮了“四人幫”。第二天開始,“四人幫”在各地的爪牙也相繼被隔離審查。“四人幫”集團就在這一天走向了覆滅,“四人幫”集團的覆滅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結束。
●十一屆三中全會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出席會議的中央委員169人,候補中央委員112人,各地方和中央各有關部門負責人列席了會議。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定了黨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體係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果斷地決定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口號。
全會作出了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全會提出了要注意解決好國民經濟重大比例嚴重失調的要求,製訂了關於加快農業發展的決定,同意將《中共中央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幹問題的決定(草案)》和《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試行草案)》發到各地討論試行。全會討論和原則同意1979—1980年的國民經濟計劃安排,建議修改後提交五屆人大二次會議討論通過。全會指出,經濟管理體製存在權力過於集中的嚴重缺點,必須加以改革。應堅決按經濟規律辦事,重視價值規律的作用。全會還提出了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加強社會主義法製的任務。
全會重新確立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體係的組織路線,認真討論了“文革”中發生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和曆史遺留下來的某些問題,決定撤銷中央發出的有關“反擊右傾翻案風”和“天安門事件”的錯誤文件,糾正過去對彭德懷、陶鑄、薄一波、楊尚昆等所作的錯誤結論,為“61人叛徒集團”平反。
全會增選陳雲為中共中央副主席,增選鄧穎超、胡耀邦、王震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會考慮到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黨的生活的實際變化和目前黨的工作的迫切需要,決定采取臨時措施,增補黃克誠、宋任窮、胡喬木、習仲勳、王任重、黃火青、陳再道、韓光、周惠為中央委員,將來提請黨的十二大予以追認。全會還選舉產生了以陳雲為第一書記的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南極科考站建立
南極洲的麵積約1400萬平方千米,約占世界陸地麵積的9.4%,大於歐洲、大洋洲,在各大洲中居第五位,它也是地理緯度最高的一個洲。南極洲的平均海拔是2350米,是世界各大洲中平均高度最高的一洲。整個大陸幾乎全被很厚的冰層覆蓋,冰層平均厚度超過1700米,有些地方甚至厚達4000米以上,估計總冰量達3000萬立方千米。世界上冰量的90%和淡水的90%都集中在這裏。據估算,若把南極的冰全融化,全世界的海麵將上升50米~70米。因此,它享有“冰雪大陸”的美譽。南極洲絕大部分在南極圈以內,它被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組成的遼闊洋麵圍繞,離其他大洲相當遙遠,離它最近的南美洲也相距近1000千米。
南極洲冰層下的地形分成兩部分,羅斯海與威德爾海之間有一條低於海平麵的低地,它的東麵是隆起的高原,西麵是一係列摺皺山脈。由於地處高緯,地勢又高,加上巨大的冰原像鏡子一樣把陽光幾乎全反射回去。因此,南極洲的氣候酷寒。冬季(11月至次年3月)的平均氣溫在。c以下,夏季(4月至10月)低至-50c~-60c以下,最低氣溫曾低至-88c。有“世界寒極”之稱。酷寒的氣候使南極大陸成為強大的高氣壓區,從而經常產生由大陸中心向邊緣地帶逆時針方向的強大極地東風(也叫離陸風),最大風速每秒超過100米。是世界上風力最大和最多風的地區。南極洲和北極一樣,也有極晝和極夜的變化,但時間正好相反。極晝期是對南極進行科學考察的最好季節。
南極洲的氣候雖然惡劣,但自然資源卻很豐富,那裏蘊藏著大量的礦藏,已發現的就有煤、石油、天然氣、鉑、鈾、鐵、錳、銅、鎳、鑽、鉛、鉻、鋅、金、鋁、石墨、銀和金剛石等。其中以煤、鐵的資源最豐富。南極大陸周圍海洋中盛產鯨類、海豹、企鵝等,是世界上產鯨最多的地區。南極大陸周圍海洋中還盛產磷蝦,磷蝦是人類已發現的蛋白質含量最高的生物,繁殖極決。南極洲的植物稀少,僅有苔蘚、地衣等低等植物。
1984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支科學考察隊出發,前往南極。1984年12月31日,中國南極長城科學考察站奠基典禮在喬治島的菲爾德斯半島上舉行,從祖國帶來的奠基石豎立在那裏,喬治島上升起了第一麵五星紅旗。
●戈爾巴喬夫訪華
1989年5月15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來華訪問。訪問期間,國家主席楊尚昆等國家領導人同戈爾巴喬夫舉行了會晤,雙方宜布中蘇關係實現正常化。會晤時,鄧小平說,這次會晤可以概括為八個字“結束過去,開辟未來”,並提出中蘇兩黨關係以獨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幹涉內部事務四項原則為基礎。國務院總理李鵬同戈爾巴喬夫舉行了會談。
5月18日,中蘇聯合公報在北京發表。中蘇兩國領導人一致認為,中蘇兩國高級會晤符合中蘇兩國人民的利益和願望,有助於維護世界的和平和穩定。中蘇關係正常化不針對第三國,不損害第三閑的利益。雙方同意采取措施將中蘇兩國邊境地區的軍事力量裁到與兩國正常睦鄰關係相適應的最低水平。雙方主張公正合理地解決曆史遺留下來的邊境問題。中國方麵重申了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不同任何國家結盟的立場。雙方同意,中國共產黨和蘇聯共產黨將根據獨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幹涉內部事務的四項原則進行接觸與交往。5月18日,戈爾巴喬夫結束訪華,離開北京,返回蘇聯。
●三峽工程跨世紀
長久以來,長江流域時常洪水泛濫,給周邊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災難。如果能在三峽地區修建一座大壩,就可以控製90%以上的洪水,由此帶來的防洪、發電、航運等社會、經濟等綜合效益也將直接惠及長江中下遊地區的百姓。早在20世紀初,孫中山先生就提出了建設三峽工程以強國富民的設想。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周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始終重視對三峽問題的研究,親自到三峽地區進行考察。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們建設三峽工程的呼聲越來越高。
1994年12月14日,相關部門經過對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簡稱三峽工程)長達十餘年的論證研究,三峽工程正式開工。1997年11月8日,舉世矚目的長江三峽工程順利實現大江截流。2加3年,實現了蓄水135米、船閘試通航、首批機組發電三大目標。2005年,左岸電站提前一年全麵投產。2008年,右岸電站提前一年全麵投產,三峽水庫試驗性蓄水172米,三峽工程的主體工程基本完成。
三峽工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它突破了世界水利工程建設的多項紀錄:水電站總裝機1820萬千瓦,年發電量846.8億千瓦小時,是世界最大的電站;泄洪閘最大泄洪能力10.25萬立方米每秒,是世界泄洪能力最大的泄洪閘;水庫動態移民最終可達110多萬人,是世界水庫移民最多的建設工程。
三峽工程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上有物產豐富的西南經濟區,下有經濟繁榮的華中、華東經濟區。三峽工程對整個長江流域的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可以控製長江上遊洪水,減少或免除長江中下遊廣大地區的洪水災害;它的輸電範圍達1000公裏,北至石家莊,東至上海,南至廣州,西至成都,可為這些地區提供大量的電力,促進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三峽工程還使宜昌到重慶間的航道條件得到顯著改善,萬噸級船隊可以直達重慶。如今,三峽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長江黃金水道”。
三峽工程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環保等多項綜合效益,對長江流域乃至全國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都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香港特區的成立
1997年7月1日零時,中、英雙方在香港會展中心如期舉行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儀式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莊重宣告:“中國對香港恢複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鮮豔的中國國旗五星紅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紫荊花旗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冉冉升起,五洲四海舉世矚目,神州大地一片歡騰。曆經百年滄桑,香港終於回到祖國懷抱,國恥終得洗雪。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成立,標誌著偉大祖國的統一大業更進了一步。
●澳門特區的成立
1999年12月19日子夜23時42分,澳門政權交接儀式在新落成的澳門文化中心花園館隆重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發表重要講話。1999年12月20日零時,在雄壯的國歌聲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在澳門莊嚴升起。在雷鳴般的掌聲中,江澤民宣布:中國政府對澳門恢複行使主權。從此,澳門回到祖國懷抱,偉大的中國人民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中又邁出重要的一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早日解決台灣問題,實現中國的完全統一。
當天淩晨,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暨特區政府宣誓就職儀式在澳門綜藝館隆重舉行。以此為標誌,“一國兩製”“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針在澳門正式實施,澳門進入發展的新紀元。當天上午,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慶祝大會在澳門舉行,江澤民發表重要講話。當天下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慶祝澳門回歸祖國盛大招待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朱榕基發表重要講話。當晚,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在首都體育館隆重舉行“首都各界慶祝澳門回歸祖國大會”,江澤民發表重要講話。
●西部大開發啟動
新世紀的第一道曙光在2000年1月1日6時46分首先照耀到浙江古鎮石塘,但新世紀的焦點卻是西部大開發。2000年,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正式啟動,這一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難度最大的開發戰略從此拉開了序幕。
實施西部大開發,加決中西部地區發展的戰略,是黨中央對我國跨世紀發展作出的重大決策。西部大開發的範圍包括雲南、貴州、四川、陝西、甘肅、青海、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重慶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土地麵積685萬平方公裏,占全國陸地麵積的71.4%;總人口約3.56億人,占全國總人口的28.6%。西部地區資源豐富,市場潛力大,戰略位置重要。但由於自然、曆史、社會等原因,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60%,不到東部地區平均水平的40%,尚未實現溫飽的3000多萬貧困人口大部分分布於這一地區。與此同時,西部地區生態環境十分脆弱,水土流失麵積占全國的80%以上,每年新增荒漠化麵積占全國的90%以上。
從2000年起,西部大開發邁出實質性步伐,開工了“十大工程”:寧西鐵路,渝懷鐵路,西部公路建設,西部機場建設,重慶輕軌,澀北—西寧—蘭州輸氣管道工程,青海30萬噸鉀肥工程,西部退耕還林還草工程,西部高校基礎設施建設,四川紫坪鋪水利樞紐。
2001年6月,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標誌性工程——青藏鐵路全線開工。青藏鐵路縱貫青海、西藏兩省區而成為溝通西藏、青海與內地聯係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大通道,也是西部腹地路網骨架的重要部分。
西氣東輸也是西部大開發的標誌性工程。它以新疆塔裏木為主氣源地,以長江三角洲為目標市場,管道途經新疆、甘肅、寧夏、陝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蘇、浙江、上海10個省(區)市,全長4000千米,最大供氣量200億立方米/年。西氣東輸工程於2002年7月4日正式開工。2004年12月1日,我國最大的整裝氣田克拉2氣田向西氣東輸管道供氣,12月30日,西氣東輸全線建成並正式運營。2005年8月3日,塔裏木油田的天然氣在供應東部沿海地區的同時,通過陝京二線向北京供氣。
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國家不斷加大投入力度,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水利樞紐等一批標誌性工程相繼建成並開始發揮效益。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的聯係加強了,西部地區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提升了,廣大西部地區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中國的入世之路
世界貿易組織(worldtradeorganization,簡稱wto)是一個獨立於聯合國的永久性國際組織,該組織的基本原則和宗旨是通過實施市場開放、非歧視和公平貿易等原則,來達到推動實現世界貿易自由化的目標,它的前身為1947年創立的“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energreementontariffsandtrade,簡稱gatt)。1947年,中國簽署了聯合國貿易與就業大會的最後文件,該會議創建了gatt。中國是gatt的締約國,也是gatt的創始成員。1948年4月21日,中國簽訂了gatt臨時性適用議定書。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由於美國的阻撓,新中國一直遊離於gatt之外。從1982年起,中國開始了漫長的重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簡稱入世)之路。
1982年9月,中國申請在gatt中的觀察員地位。1986年7月11日,中國正式照會gatt秘書長,要求恢複其gatt成員國席位。1988年2月,中國工作組舉行首次會議。1995年1月1日,wto正式成立,有134個成員,它取代gatt負責管理烏拉圭回合一攬子協議的實施,負責管理世界經濟和貿易秩序。wto總部設在日內瓦菜蒙湖畔的原gatt總部大樓內。1996年1月1日,wto正式取代gatt臨時機構。
1997年12月5日,wto中的發展中國家成員在日內瓦發表聲明:一致支持中國盡早加入wto。1998年4月8日,wto中國工作組第七次會議在日內瓦結束,工作組主席發表聲明:中國提出的一攬子降低關稅的方案得到工作組成員的普遍歡迎,它標誌談判取得了有意義的進展。1999年4月10日,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部長石廣生和美國貿易代表巴爾舍夫斯基在華盛頓分別代表兩國政府簽署了《中美農業合作協議》,此舉被認為是中國加入wto的前奏。2001年7月3日,外經貿部副部長、中國入世談判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表示,中國入世的所有重大問題都已解決。
2001年11月11日19時35分,中國外經貿部部長石廣生宣布: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朱鉻基的委托,石廣生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就中國加入wto議定書的簽字已完成。隨即,石廣生將向wto秘書處遞交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江澤民簽署的對中國加入wto的批準書。至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wto的法律程序已完全履行完畢。中國代表團在“入世”所有法律文件上的簽字標誌著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世界貿易體係中獲得了“正席”。一個月後,根據wto的規定,中國正式成為wto的正式成員。
●萬眾一心戰非典
2003年的春天,肆虐的非典型肺炎(簡稱非典)病魔向中華民族、向世界人民發起了挑戰。全球共有8464人曾被非典病毒感染,有812人死亡。
這場突如其來的災害考驗著中國人民,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錘煉著民族精神。在以胡錦濤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舉國上下抗擊非典,奏響了一曲眾誌成城、團結互助、和衷共濟,迎難而上、敢於勝利的壯歌。這是偉大的民族精神在抗擊非典鬥爭中的集中體現,也是奪取抗擊非典鬥爭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全國上下,萬眾一心,偉大的中國人民終於戰勝了非典!
●神五的發射成功
2003年10月15日9時,中國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簡稱神五)在甘肅酒泉發射成功。經過21小時23分鍾,飛船圍繞地球飛行4圈、飛行了60萬千米之後,於10月16日淩晨6時多安全降落在內蒙古預定主著陸區,返回艙在降落時順利打開降落傘。6時38分,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凱旋歸來。神五返回艙著陸後,其軌道艙仍然留在太空中繼續運作,通過將多個軌道艙銜接,就有可能建成太空站,開展太空科學實驗和應用技術研究。
此次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第三個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家,顯示出中國的航天科技已達到國際尖端水平,中國躍身成為世界第硯航天大國。中國人數千年來的飛天夢想終於得以實現,中國的國際聲望大為提高。2004年,中國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錢學森格外看重,如今已年過七旬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王永誌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手中接過200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位被譽為“中國實現千年飛天夢想第一人”的科學家說:“這是全體航天人的榮譽,我是代表他們來領這個獎的。”
●青藏鐵路的通車
1973年12月29日,晚年的毛主席在會見尼泊爾國王時,對這位隔著青藏高原的鄰國國王說:“中國將修建青藏鐵路,不僅要修到拉薩,而且還要與尼泊爾接軌,通到加德滿都去。”
1984年,建成了青藏鐵路的西寧至格爾木段。位於青藏高原腹地的格爾木被視為連接西藏和新疆同甘肅的戰略要地,它是西部幾條公路線的交匯處,但是從格爾木鋪設鐵路到日光之城拉薩,仍然是一項浩大的工程。當時的鐵逆部部長傅誌寰在陳述修建青藏鐵路中的難題和解決之道時說:橫在我們麵前的是三道世界難題,多年凍土、高山缺氧和環保間題。世界級的高原凍土難題,我們基本解決了:對於青藏高原上脆弱的環境問題,我們有了全新的認識……修建青藏鐵路萬事俱備,於是,黨中央一聲令下,這項耗資330億元的工程終於在2001年的6月29日動工了。
在建造青藏鐵路的過程中,隻大世界性難題的破解始終是人們關注的熱點。首先是高原缺氧。青藏鐵路橫跨可可西裏和唐古拉山無人區,大部分地區氧氣含量僅為海平麵的50%左右,極端氣溫可達-40c。青藏鐵路沿線設立了醫療機構115個,上場的醫務人員600多名,職工生病能在半小時之內得到有效治療。沿線還建立了17座高壓氧艙。由於安全措施有力,建造鐵路過程中未發生一例高原死亡事故。
第二是凍土難題。凍土是指溫度在0c以下含有冰的各種岩土和土壤。凍土會在冬天體積膨脹,夏天融化時體積縮小,建立在凍土之上的路基就會破裂甚至塌陷。青藏鐵路的修建需要穿越550公裏的多年凍土。很多凍土專家在西北研究數十年,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
第三是環境難題。青藏鐵路建設中用於環保的投資大約為11億元,全線建設了33個野生動物通道,並且盡量避免破壞原有的植被。
青藏鐵路由青海省西寧市至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全長1956公裏。其中,西寧至格爾木段長814公裏,1979年建成鋪通,1984年投入運營。格爾木至拉薩段、自青海省格爾木市起,沿青藏鐵路南行至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全長1142公裏,其中新建1110公裏。
2006年7月1日,曆經5年艱辛,青藏鐵路全線開通。一代偉人的宏偉計劃實現了!上萬名居民擁入拉薩火車站,從北京到拉薩、從上海到拉薩的火車票甚至一票難求。在青藏鐵路開通的慶祝大會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稱青藏鐵路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又一個偉大成就”。
據統計,截至2008年6月30日,青藏鐵路已迎送旅客282萬人次,運送進出藏物資超過160萬噸,為青海和西藏兩省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全麵取消農業稅
2005年12月29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今天高票通過決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廢止《農業稅條例》,這意味著在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農業稅正式走入曆史。
農業稅作為一種在農村征收、來源於農業並由農民直接承擔的稅賦,在中國延續了2600年之久,其間共經曆了五次大的調整和變化:第一次是由夏商周時期的勞役地租,改變為春秋戰國時期以畝計征的實物地租;第二次是由秦漢時期按土地產量分成的比例地租,改變為魏晉至唐前期按土地數量繳納的定額地租;第三次是由魏晉隋唐時期的租調製調整為唐中後期的“兩稅法”;第四次是由唐後期的“兩稅法”改變為明代計畝征銀的“一條鞭法”;第五次是由明代的“一條鞭法”改變為清代的“攤丁入畝”,完成了賦役合並。
新中國成立後,農業稅在相當時期內,直是國家財政的重要來源。195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統一了全國農業稅製度,並一直延續。近50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狀況已發生了重大變化。在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係的同時,農業與工業、農村與城市差距逐步擴大、“三農”問題依然製約著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
自2004年以來,中國已有28個省份免征農業稅。據統計,免征農業稅、取消除煙葉稅外的農業特產稅可減輕農民負擔500億元左右,今年已有約8億農民受益。另一方麵,中國財政也具備了取消農業稅的財力條件。去年農業稅占各項稅收的比例僅為1%,今年全國剩下的農業稅及附加僅約15億元,取消農業稅對財政減收的影響不大。
不過,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廢止《農業稅條例》、取消農業稅後,並不意味著農民不再交稅。“如果農民經商、開辦企業,還是需要繳納相應的稅種。”“這有利於城鄉稅製的統一。”
廢止《農業稅條例》後,國家己經對有關財政作出相應安排:按照現行體製和政策,農業稅為地方稅,取消農業稅後減少的地方財政收入,沿海發達地區原則上由自己負擔,糧食主產區和中西部地區由中央財政通過轉移支付補助。專家表示,中國目前的財政收入狀況已完全能夠全麵取消農業稅提供財力保證。
●“嫦娥一號”探月宮
中國人的太空時代始於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的成功發射!此後,中國又多次成功發射了返回式衛星,實現了載人飛行。2007年,中國又把目光投向了遙遠的月球。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發射成功,實現了從地球到月球的星際飛行。“嫦娥一號”的發射是中國第一次對地外星體進行探測。“嫦娥一號”明確提出了4項科學目標:獲取月球表麵一維影像;分析月球表麵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特性;探測地球至月球的空間環境。為了完成4項科學目標,“嫦娥一號”上搭載了6套24件科學探測儀器(也稱有效載荷),包d立體相機、激光高度計、成像光譜儀、伽馬/x射線譜儀、微波探測儀、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和低能離子探測器等d立體相機是拍攝月球表麵三維影像的專用相機,在中國屬首次使用;伽馬/x射線譜儀用於探測月球表麵元素;微波探測儀除用於獲取月壤厚度信息外,還能給出月球背麵的亮度溫度圖和月球兩極地麵的信息。
與20世紀六七十年代蘇聯和美國的探月相比,“嫦娥一號”探月除了一些必要的重複性、確認性的探測內容外,將是人類第一次對月球表麵進行全麵三維立體照相。
●世界最長跨海橋
2008年5月1日,北起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南至寧波慈溪市,全長36公裏的杭州灣跨海大橋通車。
杭州灣跨海大橋建設過程中,我國科技人員依托科技創新,創造了世界橋梁史上的諸多奇跡。據統計,在大橋建設3年多的時間裏共創造出250多項技術革新,取得以9大核心技術為代表的自主創新成果,6項關鍵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中國橋梁史乃至世界橋梁史積累了一筆極其寶貴的財富。
在杭州灣建大橋,因受到自然條件的限製,海上施工作業年有效天數不足180天。除了惡劣的自然環境之外,大橋建設還麵臨著世界造橋技術史上許多無法預知的難題。為了破解這些難題,大橋建設人員赴美國考察,美國專家卻扔下一句話:“這些問題我們沒有遇到過,不過,如果交給我們去做,相信會有解決的方法。”但建橋指揮部經過慎重考慮,最後選擇了另一條路:靠中國創造、中國智慧,走科技創新之路最終,一座鋼材用量80萬噸(相當於再造7個“鳥巢”)、混凝土用量240多萬立方米(相當於再造8個國家大劇院)的龐然大物穩穩地轟立在杭州灣兩岸,杭州灣跨海橋成功建成!
杭州灣跨海大橋是目前世界上已建和在建的最長的跨海大橋。
●北京奧運會開幕
2008年8月8日晚8點,全世界的目光共同聚集中國北京!
2001年7月13日,北京贏得了2008年第29屆奧運會的舉辦權,在中國曆史上留下了難忘的一頁。7年多來,籌辦奧運會逐步形成、積累了巨大的精神財富,可以將其歸結成“奧運精神”:為國爭光的愛國精神、艱苦奮鬥的奉獻精神、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第29屆奧運會是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與曆史悠久的奧林匹克的一次偉大握手,是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一次雄偉交會。中國的奧運精神正是順應時代的潮流應運而生,它是以往精神的繼承和發揚,是融入進億萬人心血的新力作。
北京奧運,同樣是一次對中華民族精神的檢閱。從汶川大地震發生的那一刻起,奧運聖火的境內傳遞也被賦予了“眾誌成城,抗震救災”新的含義,肅立默哀,捐款捐物,縮短路線,節省開支……參與傳遞的人們用各種方式表達對死者的敬重、對生者的關切。
北京奧運會注定會是一次特殊的奧運會。由於汶川大地震,世界和中國走得更近,全世界的人們更加關注中國。擦幹眼淚,綻開笑顏,中國人民以真誠和負責任的態度履行對世界的莊嚴承諾,讓來自全世界各地的人們感受和平、增進友誼、同享歡樂。風雨過後,彩虹更美,經過大災洗禮,中國人民的微笑更加動人。
2008年8月8日晚8點,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中國首都北京開幕。此次奧運會設置了三大理念: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舉行了28個大項,38個分項的比賽,產生302枚金牌;共有兩萬多名運動員、教練員和官員參加北京奧運會;除大部分比賽在北京舉行外,帆船比賽在青島舉行,馬術比賽在香港舉行,部分足球預賽在天津、上海、沈陽和秦皇島舉行。
奧運會是展現中華民族豐厚文化的大舞台,北京奧運會主題口號“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吉祥物“福娃”、奧運徽章“中國印·舞動的北京”、火炬“祥雲”以及奧運會開閉幕的設計,都體現出豐富而悠久的中國傳統文化獨特的魅力,傳達著勤勞自強的中華民族邁向世界的豪情和自信。
16天的奧運會比賽中,五星紅旗一次又一次升起,國歌一遍又一遍奏響。在本屆奧運會金牌榜上,中國代表團第一次名列第一,以51枚金牌、21枚銀牌、28枚銅牌的成績獨占鼇頭。
2008年8月24日,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中國首都北京落下帷幕。
●“神七”的成功降落
2008年9月25日,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簡稱神七)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2008年9月27日,中國航天員翟誌剛打開神七軌道艙艙門,首度實施空間出艙活動,茫茫太空中第一次留下中國人的足跡。
2008年9月28日,神七返回艙成功降落在內蒙古中部預定風域。
●六十周年大閱兵
200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了六十周年華誕。這一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新世紀首次國慶盛大閱兵,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14次國慶閱兵。
10月1日9時許,由人民解放軍、武裝警察部隊、民兵和預備役部隊組成的14個徒步方隊和30個裝備方隊整齊列陣東長安街北側,靜候檢閱。此時,陸、海、空三軍航空兵151架戰鷹編成的12個空中梯隊在華北各地的數個軍用機場集結完畢。
上午10時整,北京天安門廣場,六十響禮炮如雷聲驟起,拉開新中國建國六十周年隆重慶典的大幕。在舉行了莊嚴的升國旗、奏國歌的儀式後,10時9分,盛大的閱兵開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身著深色中山裝,首次登乘中國國產的黑色特製紅旗敞篷轎車,出天安門,越金水橋,沿著裝點一新的長安街東向而行,檢閱三軍。“同誌們好!”“首長好!”“同誌們辛苦了!”“為人民服務!”熟悉的對話在嘹亮的軍歌聲中此起彼伏。檢閱後、胡錦濤重上天安門城樓,發表重要講話。
胡錦濤講話完畢,由8000多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部隊和預備役部隊言兵、中國人民武裝警察和民兵組成的14個徒步方隊、30個裝備方隊和12個空中梯隊開始進行盛大的閱兵分列式。
第一個走過天安門是護衛著軍旗的陸海空三軍儀仗隊。緊隨其後,威武的陸軍學員方隊、步兵方隊、特種兵方隊、海軍學員方隊、水兵方隊、海軍陸戰隊方隊、空軍飛行學員方隊、空降兵方隊、第二炮兵學員方隊、三軍女兵方隊、武警方隊、預備役方隊和首都女民兵方隊依次踏著正步,以昂揚的氣勢通過檢閱區。其中,神秘的特種兵方隊是首次在國慶閱兵中亮相。而被稱為“最年輕受閱方隊”的水兵方隊,平均年齡隻有18歲。在徒步方隊行進時,廣場上組字少年陸續翻出“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等口號。在方隊前進方向的左側,國旗台下,一支千人軍樂團不間斷地演奏。
10時48分許,在節奏鮮明的樂曲聲中,傳來隆隆轟鳴,18輛威風凜凜的九九式主戰坦克率30個裝備方隊正如鐵流滾滾向西駛來。這是建國六十年來,中國軍隊裝備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全景展示。各型坦克方隊、各式突擊車和步戰車方隊、各種炮兵裝備方隊、無人機方隊、三大海軍導彈方隊,首次亮相的武警“雪豹突擊隊”裝甲車方隊、機動雷達方隊和後勤裝備方隊,以及第二炮兵五個導彈方隊……52型、500多台受閱裝備全部由中國自主研製和生產,90%的裝備是首次亮相,信息化程度達到最新水平。
當最具威懾力的五個導彈方隊徐徐駛過觀禮台時,廣場上的電子標語牌先後顯示出:“獻身使命”“崇尚榮譽”。與此同時,氣勢磅礴的12個空中梯隊、151架飛機低空呼嘯而至:預警機梯隊、加受油機梯隊、轟炸機梯隊、殲擊機梯隊、直升機梯隊,仿佛一座中國空中鋼鐵長城的縮影。11時20分,由15架教-8組成的教練機梯隊最後一個飛過天安門,教練機梯隊全部由女戰鬥機飛行員駕駛。當教練機梯隊在天安門上空拉出了一道道黃紅藍三色彩煙時,宛若彩虹,久久未散。盛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周年大閱兵結束了。
11時27分,由10萬各界群眾、60輛彩車組成的36個方陣以及6節行進式文藝表演的國慶群眾遊行隊伍依次通過天安門廣場中心區,與廣場上8萬青少年呈現的背景圖案相呼應,在長安街上展現中華人民共和國流動的曆史進程。這一刻,所有的中國人都沸騰了!全球所有的華人都沸騰了!這一刻,所有的炎黃子孫、華夏兒女的心頭隻有一句話:我的祖國,生日快樂!
●上海世界博覽會
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expo2010)是第41屆世界博覽會。於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共184天,在中國上海市舉行。此次世博會也是由中國舉辦的首屆世界博覽會。上海世博會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bettercity,betterlife)為主題,總投資達450億人民幣,創造了世界博覽會史上最大規模記錄。
展會名稱: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
舉辦地點:上海市中心黃浦江兩岸,南浦大僑和盧浦大橋之間的濱江地區
吉祥物:海寶
展會類別:綜合類
參展方數量:240個國家地區組織
會場麵積:5.28平方公裏
參觀人數:預計7000萬人次
形象大使:成龍、郎朗、姚明
世界博覽會是人們靈感和思想的展示區。自從1851年在倫敦舉辦的所有國家的工業盛展,世界博覽會已達到日益突出,作為盛大活動,為經濟、科技和文化的交流,作為一個重要平台,展示曆史經驗,交流創新的意念,發揚團隊精神,展望未來。
中國有著悠久的文明,促進國際交流並熱愛世界和平。中國贏得2010年世界博覽會,靠的是國際社會的支持和信心,對中國改革開放。博覽會將會是第一個注冊的在發展中國家舉辦的世博會,這也寄予了全球人民對中國未來發展的美好期待。
所以2010的中國上海世博會將會向世界呈現什麽呢?毫無疑問中國人民將會呈現出一個成功,壯觀而難忘的展覽會。
2010年世博會是將21世紀的城市生活的潛力完全開發以及城市進展重要階段的一項盛事。預計在2010年將有50%的世界人口會居住在城市。未來的城市生活,是全球關注的話題,與世界各國,開發或欠發達國家和人民。城市在作為第一個世界博覽會的主題,在2010博覽會將吸引政府和人民,世界各國的關注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其184天,參加各國將全力顯示其在新世紀的城市文明程度,充分交流城市發展的經驗、傳播先進城市發展概念和城市人居環境探索新思路、生活和工作條件。他們將會學習如何創造一個生態社會和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計劃。
2010世博會的核心是創新和互動。創新是靈魂,而文化交流也是世博會的一項重要任務。在新紀元,2010世博會將致力於以人為本的發展,科技創新,文化差異以及雙贏的未來合作,因此在新世紀高度的創新和互動將會是組成這一主旋律的重要音符。
2010年世博會也是一個宏偉的國際集會。一方麵,我們要努力吸引大約20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和7千萬國內外的參觀者來參加世博會,以確保是史上最盛大的世博會。另一方麵,我們要以全球視野來看世博會,盡力讓更多的人參與,獲得各國人民的支持和理解;為了使2010世博會成為全球各地人民的歡樂地大聚會。
此外,2010世博會使跨文化的對話成為可能。在對世博會總結之前,“上海宣言”會先發行。
這份宣言,有希望成為世博會曆史上的裏程碑,會摘錄參展國的見解也包含人們對於未來合作發展的想法以及廣泛共同的願望,因此給全球人們留下了一份寶貴的關於城市發展的精神遺產。
中國政府竭力使2010世博會成為一項盛世可延續的傳統,替未來打開了新的展望。我們的口號是“在牢記接下來60餘年的發展而準備六個月的博覽會”我們會將寄希望於繼續關注,支持,參與的熱愛世界和平的國家。
【世博會申辦曆程】
1999年12月,在國際展覽局第126次全體大會上,中國政府正式宣布申辦2010年世博會。
2000年3月17日,中國政府成立2010年上海世博會申辦委員會,時任國務委員吳儀擔任主任委員。
2001年5月,中國政府通過外交途徑向國際展覽局遞交舉辦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申請函。
2002年1月30日,中國政府向國際展覽局遞交舉辦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申辦報告。
2002年11月29日至12月5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率中國代表團參加國際展覽局第132次全體大會並作申辦陳述。
2002年12月4日,經國際展覽局大會投票表決,中國獲得2010年世博會舉辦權。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在中南海勤政殿舉行了第一次會議。會議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等副主席和56名委員宣布就職;選舉林伯渠為秘書長,任命周恩來為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毛澤東兼中央人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兼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沈鈞儒為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羅榮桓為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針。會議結束,全體委員即乘車前往天安門城樓,準備參加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
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地點前高高矗立的旗杆上,那麵巨大的、鮮豔的五星紅旗在萬眾仰望中伴著雄壯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冉冉升起。這時,在背倚天安門、炮口向南一字排開的54門禮炮前,禮炮兵們熟練地打響了第一聲禮炮,隨之禮炮轟鳴28響。它象征著參加人民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的54個單位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英勇鬥爭28年。這是慶祝新中國成立的禮炮,這是向全世界莊嚴宣告的禮炮。
毛主席用宏亮的聲音向全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這一時代的強音,劃破了天宇,震撼著三山五嶽,傳向了全世界。群眾沸騰了,會場上響起狂風暴雨般的掌聲。
接著,毛澤東在麥克風前,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自蔣介石國民黨反動政府背叛祖國,勾結帝國主義,發動反革命戰爭以來,全國人民處於水深火熱的情況之中。幸賴我人民解放軍在全國人民援助之下,為保衛祖國的領土主權,為保衛人民的生命財產,為解除人民的痛苦和爭取人民的權利,奮不顧身、英勇作戰,得以消滅反動軍隊,推翻國民政府的反動統治。現在,人民解放戰爭業已取得基本的勝利,全國大多數人民業已獲得解放。在此基礎之上,由全國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人民解放軍、各地區、各民族、國外華僑及其他愛國民主分子的代表們所組成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業已集會,代表全國人民的意誌,製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同時決議,向各國政府宣布,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願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願與之建立外交關係。
這一公告的宣布,標誌著前程無限光輝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誕生,四萬萬七千五百萬中國人民開始自己當權管理國家,我們這個古老的東方民族揭開了曆史的新的史冊。新中國誕生了!黃皮膚黑頭發黑眼睛的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毛主席宣讀公告之後,開國大典閱兵開始。
在檢閱時間裏,高潮一個接著個。廣場上的群眾不斷地歡呼,不斷地鼓掌,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啞了,把手掌都拍麻了,還覺得不能夠表達自己內心的激動。開國慶典的閱兵式前後共用了兩個多小時。這兩個多小時濃縮了人民軍隊建軍以來那漫長的戰鬥曆程,也預示了未來的征途。壯觀的閱兵場麵讓國人大大加強了自信心和自豪感。
開國大典上的大閱兵以其濃墨重彩的一筆永久地載入了共和國史冊,將解放軍的光榮與夢想留在了壯闊的天安門廣場。
●誌願軍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戰爭開始時,朝鮮人民軍一直把南朝鮮軍隊逼到朝鮮半島南端的大邱、釜山一線,整個朝鮮即將獲得解放。但是,由於美國糾集了15個國家的軍隊,突然在仁川登陸,使朝鮮人民軍前後受敵,遭受很大損失。
為了保家衛國,1950年10月8日,毛主席下令將東北邊防軍改組為中國人民誌願軍,準備入朝作戰。10月19日晚,由彭德懷任司令員,率領中國人民誌願軍大部隊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正式開進朝鮮境內。
麵對武器占有絕對優勢的敵軍,誌願軍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敢打敢拚,先後進行了五次戰役,將敵軍打回到“三八線”附近。
1951年7月,美國被迫坐到談判桌前。在隨後的兩年時間裏,由於美國無和談誠意,形成了邊談邊打的局麵,戰鬥一直在“三八線”附近展開。1953年7月27日,談判雙方在板門店簽訂《關於朝鮮軍事停戰的協定》,金日成、彭德懷發布停戰命令。至此,曆時三年多的朝鮮戰爭宣告結束。
●總理提萬隆精神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周總理率領中國代表團出席在印度尼西亞萬隆舉行的有29個國家參加的亞非會議。針對與會各國對新中國缺乏了解和各國之間存在的分歧,周總理在會上提出了“求同存異”的著名方針。
周總理說: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的,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求同的基礎就是亞非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自近代以來都曾經受過,並且現在仍受著殖民主義所造成的苦難和痛苦。從解除殖民主義痛苦和災難中找共同基礎,我們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慮和恐懼、互相排斥和對立。我們的會議應該求同而存異。同時,會議應將這些共同願望和要求肯定下來。這是我們中間的主要問題。
在中國代表團和與會各國代表團的共同努力下,會議終於對議程中的各項問題達成了一項協議,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製定了著名的萬隆會議十項原則。這次會議所體現的亞非國家團結合作、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發展各國人民友好往來以及保衛亞非和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稱為“萬隆精神”。
●長江第一橋通車
長江是我國的第一大河,水又深又寬,就像一條天塹,阻隔著我國南北的交通。新中國成立以前,長江上沒有一座橋,江南江北的人民隻能靠船擺渡過往,十分不方便。
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二年,有關部門就開始了橫跨長江的武漢長江大橋的勘察設計工作。1955年9月1日,武漢大橋正式動工。1957年10月,離正式施工僅僅兩年零一個月的時間,大橋全部竣工通車了。武漢長江大橋全長1670米,下層為鐵路橋,可以同時對開兩列火車,上層為公路橋,可以並列行駛4輛汽車。從此,一列列南來北往的列車從大橋上飛馳而過,祖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變得暢通無阻。
接著,我國的橋梁工人繼續奮戰在長江上,相繼建成了南京長江大橋、重慶長江大橋等長江大橋,而南京長江大橋更是新中國自力更生建造的第一座特大型橋梁。
●第一次核爆成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西方列強不願承認新中國,更不想看到一個強大的中國在東方崛起。1950年,美國把侵略戰火燒到鴨綠江邊,美軍第七艦隊開進台灣海峽。美軍上將麥克阿瑟揚言,要在中朝邊境建立“核輻射帶”。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總統杜魯門宣稱:美國一直在積極考慮使用原子彈。中國人民時刻受到戰爭甚至核戰爭的威脅。中國不怕原子彈,中國反對原子彈,可嚴峻的現實卻迫使中國領導人不得不考慮研製自己的原子彈,盡管那時共和國百廢待興、一窮二白。
1955年初,中國開始創建核工業。當時,毛主席說:“我們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大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在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下,1956年,在周恩來、陳毅、李富春、聶榮臻主持下,中國製定了《1956至195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把發展以原子彈、氫彈為代表的尖端技術放在突出位置。一大批優秀科技工作者,包括許多在國外已有傑出成就的科學家(如中國著名物理學家、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中國著名核物理學家、“兩彈元勳”鄧稼先,等等)紛紛聚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這一神聖而偉大的事業中來。
開始時,在核技術的研究和發展上,蘇聯曾答應向中國提供原子彈模型,並簽訂了有關協定。可赫魯曉夫以“老子黨”自居,反對中國擁有自己的核武器,美、英等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更是對中國嚴加防範,拒絕對中國透露半點技術信息。1959年6月,蘇聯單方麵撕毀了協議,撤走了專家,中國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廣大解放軍指戰員戰勝了戈壁沙漠的酷暑狂風,經過三年的努力和奮鬥,突破了原子彈研製的關鍵技術,完成了核試驗區的第一期工程建設,鈾濃縮廠於1964年初獲得了合格的高濃鈾,19碼年4月澆鑄出鈾和鈈毛坯,隨即加工出第一套原子彈核部件。原子彈的模型和實彈先後被製造出來了。很快,國防科工委和研製原子彈的科學家製定了第一次核爆炸的整體方案。中央把第一顆原子彈裝置試驗的起爆時間定在1964年10月16日零時。
15日深夜,有關操作人員完成了原子彈裝置的核部件裝配、上塔、插雷管幾個工序後,現場所有人員便撤離靶區,等待“零時”的到來。隨著距試驗裝置23公裏主控站計數器的“零時”報出,一股強烈的閃光之後,便是驚天動地的巨響。接著,巨大火球轉為蘑菇雲衝天而起,中國自行研究、設計、製造的第一顆原子彈裝置爆炸成功了。試驗結果證明,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結構設計,各種零部件、組件和引爆控製係統的設計和製造以及各種測試方法和設備,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這是中國人民在加強國防力量,反對美帝國主義核訛詐和核威脅政策的鬥爭中取得的重大成就。
●中國第一條地鐵
1965年,中國第一條地下鐵道——北京地鐵1號線開始修建。經過廣大建設者的努力奮鬥,1969年10月,北京地鐵1號線第一期工程投入試運營,客運量日平均125萬人次,滿載率和單車運行均居世界第一。天津地鐵是中國大陸城市中建成的第二條地鐵,始建於1970年6月,全長7.4公裏,設8個車站。香港地鐵開通於1979年,共有3條線路,總長43.2公裏。此後,上海和廣州也先後建設了地鐵線路。
目前,中國已建成地鐵的城市有北京、天津、香港、上海、廣州、南京、深圳等多個城市。此外,多個城市都在上馬或準備上馬軌道交通。
●第一顆氫彈爆炸
1964年10月,原子彈爆炸成功以後,核科技工作者就馬不停蹄地轉入下一個目標——研製氫彈。1965年1月,毛主席在聽取長遠計劃匯報時堅定地指出:敵人有的,我們要有;敵人沒有的,我們也要有;原子彈要有,氫彈要快。1965年12月,周總理主持召開中央有關專門會議,提出要爭取在1968年進行氫彈爆炸試驗。鄧稼先等一批核科技工作者接受了這個尖端的任務。他們通過自己的摸索,在19砧年底終於有了重大突破。這時傳聞法國也要爆炸氫彈,中國科技工作者暗下決心,要與法國賽跑,搶在法國前頭!他們日夜奮戰,終於在1967年6月17日提前實現了自己的目標,為中國人爭了光。
1967年6月17日淩晨,由中國科技工作者自行設計、自行製造的第一顆氫彈在新疆羅布泊上空爆炸成功!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氫彈爆炸,美國用了7年多時間,蘇聯用了4年多,英國用了4年7個月,而中國僅用了2年8個月。
中國科技人員依靠自己的力量以最快的速度先後試製成功了原子彈、核導彈及氫彈,而氫彈的爆炸成功更是中國核武器發展史上的飛躍,中國跨入了核大國的行列。氫彈爆炸成功連同1964年的原子彈爆炸成功,是中國在國防建設和科學技術方麵取得的重大成就,它標誌著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南京大橋的通車
南京長江大橋與紅旗渠被周總理並稱為“新中國兩大奇跡!”1968年12月29日,6年前開工興建的南京長江大橋提前建成通車。南京長江大橋鐵路橋全長6772多米,公路橋全長4589多米。這是當時我國自行設計和施工建造的最大的鐵路公路兩用橋。
南京地處長江下遊,河床地質十分複雜。解放前,國民黨政府曾重金聘請一個美國橋梁專家勘測了一陣子,結果束手無策。抗日戰爭時,日本侵略者出於侵略中國的需要也想修大橋,經過一番測量,最終還是無計可施。他們望江興歎,下了“在南京造橋不可能”的論斷。
修建南京長江大橋最困難、最複雜的是橋墩的水下基礎工程,橋墩必須穿過深水和泥沙層,紮根在堅硬的岩石上。新中國的大橋建設者們根據每個橋墩所在地的水文、地質特征和現有的設備條件,設計了四種不同類型的深水橋墩基礎,其中薄壁自浮鋼筋混凝土沉井基礎在我國是第一次使用,也是一個創舉。為了把沉井基礎牢牢地紮根在江底的岩石上,潛水員們憑著堅強的毅力和熟練的技術,用雙手代替眼睛,一絲不苟地摸遍了比籃球場還大的沉井底部,保證了橋墩的施工質量。在科技人員和建橋工人的緊密配合下,大橋終於提前建成。
南京長江大橋曾經作為世界上最長的公路鐵路兩用橋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東方紅一號升空
人造地球衛星是現代尖端科學技術的重要標誌。1957年,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標誌著人類航天活動的開始。1965年8月,中央專門委員會原則批準了中國科學院《關於發展我國人造衛星工作規劃方案建議》,確定中國發展人造地球衛星,將采取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從低級到高級、循序漸進、逐步發展的方針,並確定整個衛星工程由國家科委負責組織協調,衛星本體和地麵測控係統由中國科學院負責,運載火箭由七機部負責,衛星發射場由國防科工委試驗基地負責建設。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進入工程研製階段。1965年9月,中國科學院開始組建衛星設計院。1965年10月,召開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方案論證會議,即代號為“651”會議,初步確定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總體方案。1967年12月,國防科工委正式命名這顆衛星為“東方紅一號”。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場,一枚長征一號火箭在震耳的隆隆聲中離開了發射架,火箭頂端攜帶著一顆173千克重的鋁合金球體,那就是著名的“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火箭越飛越快,直衝雲霄。21時48分,從現場指揮所的廣播裏傳來了“星箭分離、衛星入軌,全過程僅用13分鍾”的喜訊。21時50分,國家廣播事業局報告:收到了中國第一顆衛星播送的《東方紅》樂曲,聲音清晰洪亮。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東方紅一號”與蘇、美、法、日等國的第一顆衛星相比,技術方案和設計指標更先進。它的重量比蘇、美、法、日的第一顆衛星重量之和還要多24千克。由於能源係統的保證,“東方紅一號”上各種儀器實際工作的時間遠遠超過了設計要求:設計壽命15天,實際工作24天。“東方紅一號”取得了大量的工程遙測係數,為後來的衛星設計和研製工作提供了依據和經驗。
“東方紅一號”的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第五個能夠獨立研製發射衛星的國家。從此,中國正式進入世界“太空俱樂部”!
●恢複聯合國席位
中國是聯合國的創始國和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1943年10月30日,美、蘇、中、英四大國發表莫斯科宣言,共同達成在戰後建立普遍性的國際安全組織的原則協議。1944年11月,四大國經過協商提出創立聯合國組織的建議案。1945年4月,在美國舊金山召開的聯合國全體會議上,以四大國建議案為基礎,起草了《聯合國憲章》,《憲章》於6月26日通過,10月24日生效並宣告聯合國成立。1945年,聯合國在美國舊金山成立時,中國政府就派出包括中共代表董必武參加的10人代表團,是聯合國的重要創始國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於受到美國政府的阻撓,台灣當局繼續非法占據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1950年9月,在美國操縱下,第五屆聯大否決了恢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的提案,決定由大會組成七人特別委員會,審議中國代表權問題,在未作出決議以前仍允許“中華民國”的代表占據聯合國席位。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曾發表聲明,指出聯大的決定違反了《聯合國憲章》,是無禮的、非法的,美國應對此負主要責任。從1951年到1960年的10年間,美國賊喊捉賊,以所謂“中國侵略朝鮮”為借口,整整10年不讓聯合國大會討論中國代表權問題。
因美國的阻撓,我國在聯合國的席位長期被剝奪,從1961年十六屆聯大以後,許多國家為恢複中國的合法權利作了不懈的努力。
1961年,第十六屆聯大總務委員會通過了討論中國在聯合國席位問題的議題。這無疑是對美國為阻止中國恢複其席位設置的重重障礙敲響了第一聲警鍾。但美國仍頑固堅持其錯誤做法,它另出花招,強行把恢複中國代表權作為必須由聯大以三分之二多數票讚成才算通過的“重要問題”。這就是說在美國處於少數情形時,仍能阻撓中國恢複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
又過了10年,在1970年第二十五屆聯大上,支持恢複我國席位並驅逐國民黨集團“代表”的表決結果是51票讚成,47票反對,讚成票第一次超過了反對票。當時聯大圓屋頂的會議廳裏,掌聲四起,持續時間之長和氣氛之熱烈是少有的。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的不斷提高,以及第三世界國家不斷加入聯合國,美國阻撓恢複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的陰謀徹底破產。1971年10月25日,在這具有曆史意義的一天,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第1976次會議上,隨著大會執行主席馬立克手中的木槌有力地落在主席台前的桌上,他宣布:“恢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就意味著台灣已喪失聯合國席位,無需對台灣席位問題再進行表決”聯合國大會以76票讚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通過了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23國要求恢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一切合法權和立即把台灣當局代表從聯合國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的議案,即聯大第2758號決議。26日,聯合國秘書長正式通知我國,聯大決定恢複中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並接納中國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成員。
11月11日,中國代表團成員身穿嶄新的中山服到達紐約。巧日,中國出席聯合國大會,馬立克致歡迎詞:“這是具有曆史意義的時刻。”中國代表團團長喬冠華瀟灑豪放的笑聲,被西方媒體形容為“震碎了會議大廳的玻璃”,喬冠華的手被祝賀的人群握得竟有些腫脹。
毛主席在這一年的冬天說過,今年我們有兩大喜事:一是林彪垮台;二是聯大恢複我國席位。由此可見,毛主席對我國恢複聯合國席位這一具有戰略意義的外交勝利,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中國恢複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它揭開了新中國外交史上的新篇章,開始了中國外交事業的新格局。
●尼克鬆訪問中國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鬆訪問中國。1972年2月21日上午11時半,“76精神號”專機從大洋彼岸的美國抵達北京機場。機上乘坐的是幾位特殊的客人——第一次來中國訪問的美國總統尼克鬆夫婦及美國國務卿羅傑斯、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中國領導人周總理等到機場歡迎。雖然歡迎儀式沒有像歡迎其他國家元首那樣熱鬧的群眾歡迎場麵,也沒有邀請外國駐華使節,隻檢閱儀仗隊,不鳴禮炮,顯得有些簡單冷清,然而,這卻是一次令全世界矚目,具有偉大曆史意義的訪問。
機艙門打開了,美國總統尼克鬆第一個走下舷梯,急忙伸出手主動同前來迎接他的周總理長時間地握手。這是一次曆史性的握手,凍結了22年之久的中美關係,隨著第一次美國總統的到訪解凍了。十幾年之後,尼克鬆在回憶錄中記述了這次訪問。他寫道:“當我們的手相握時,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
當天下午,毛主席會見了尼克鬆總統。中美雙方多次舉行會談後,在上海發表了聯合公報。在聯合公報中,中國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早已歸還祖國;解放台灣是中國的內政,別國無權幹涉。
中美兩國在這次曆史性的握手之後,兩國之間的關係開始解凍。1973年5月,中美兩國互設聯絡處。1978年,中美建交。美國在建交公報中再次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隻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美兩國建交不僅符合中美兩國人民的利益,而且對亞洲與世界的和平有深遠的意義。
●中國第五大發明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研究雜交水稻的創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第一人。
1964年,袁隆平開始從事雜交水稻研究。1970年冬在海南島發現雄花不育的野生稻,為我國育成雜交水稻打開了突破口。1973年實現了三係配套,並選育了第一個在生產上大麵積應用的強優高產雜交水稻“南優二號”,優勢很強,一般比水稻良種增產20%左右。為此,袁隆平於1987年榮獲我國第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被國際上譽為“雜交水稻之父”。西方世界稱雜交稻是“東方魔稻”。袁隆平先後獲得了聯合國知識產權組織“傑出發明家”金質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英國讓克基金會“讓克獎”、美國費因斯特基金會“拯救世界饑餓獎”、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安全保障獎”等八項國際獎。
袁隆平的成果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而且也被認為是解決21世紀世界性饑餓問題的法寶。國際上甚至把雜交稻當作中國繼四大發明之後的第五大發明,被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
●毛主席北京逝世
1976年9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全國政協名譽主席毛澤東在北京逝世,全國人民極為悲痛。這一天是他領導秋收起義49周年紀念日。
1976年9月18日,毛主席的追悼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華國鋒致悼詞。
●粉碎“四人幫”集團
“四人幫”集團是在1965年批《海瑞罷官》過程中出現的,“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江青當上了中央文革小組副組長,張春橋、姚文元依靠江青的力量也進入中央文革小組,形成江青集團的核心力量。以後,王洪文就和江青、張春橋、姚文元勾結在一起。
江青一夥的陰謀活動,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對他們提出了嚴厲批評。毛主席在政治局會議上明確批評江青:“不要設兩個工廠,一個叫鋼鐵工廠,一個叫帽子工廠,動不動就給人家戴帽子。”還告誡他們不要搞“四人幫”。“你們要注意呢,你們不要搞成四人小宗派呢。”這就是“四人幫”名稱的來曆。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與世長辭,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再次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1976年8月,毛主席病危期間,王震去看望葉劍英,閑聊中談起了“四人幫”。王震說:“我看,幹脆把他們幾個抓起來,問題不就解決了!”葉劍英正有此意。9月10日,毛主席去世的第二天,葉劍英首次登門拜訪華國鋒。葉劍英向華國鋒暗示:“人家可是抓得緊”,“該拿主意的要拿主意”。華國鋒明白葉劍英的意思,卻不願深談,把話題扯到了保護毛主席遺體的問題上。
9月12日,聶榮臻托楊成武轉告葉劍英:“四人幫夥是反革命,是什麽壞事都幹得出來的,要有所警惕,防止他們先下手……隻要我們先下手,采取斷然措施,才能防止意外。”隨後的幾天,葉劍英又連續找華國鋒三次,跟他講起了斯大林去世,馬林科夫接班,後來被赫魯曉夫奪權的事例。華國鋒在最後一次談話中終於鬆了口,表示:“隻要老同誌支持我,我就幹。”最後,華國鋒、葉劍英等決定於1976年10月6日以開會為由召集“四人幫”到中南海懷仁堂,分別實施逮捕。
10月6日晚7時,葉劍英的車駛進了中南海懷仁堂。懷仁堂正廳內由一扇屏風一分為二,華國鋒和葉劍英分別坐在沙發上,汪東興和警衛則在屏風背後。
最先到的是張春橋,他夾著文件包興衝衝地來了,進門,隨身警衛被留在門外,這才覺得有點不對。進得屋來,葉劍英正襟落坐,目光嚴峻,華國鋒立起身來,嚴肅向他宣布:你犯下不可饒恕的罪行,中央決定對你隔離審查,立即執行。張春橋雙腿打顫,隻用手摸了摸眼鏡,沒作任何反抗,就由監護人員帶走了。
接著是王洪文,王洪文趾高氣揚地跨進門來,行動組的一位負責人帶著幾個衛士走進來,王洪文一看勢頭不對,厲聲叫道:“我是來開會的,你們要幹什麽?”接著就使出渾身解數,拳打腳踢,可很快就被扭住雙手帶到正廳。他看到坐在那裏的華國鋒、葉劍英,預感到末日來臨,被帶走時,無奈地發出歎息:“沒想到這樣快!”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姚文元姍姍來遲,8時15分才到。對他的處置降了格,沒讓他進正廳,隻在東廊的大休息室裏待命。華國鋒也沒有親自出麵,而由中央警衛局一位副科長宣布。等姚文元弄清楚怎麽回事後,姚文元雙腿發軟,被幾名衛士拉起來,踉踉蹌蹌地被帶走了。
就在懷仁堂緊張進行時,另一個小組來到了中南海萬字廊201號,執行這一任務的是中央警衛團團長張耀祠,當他宣布完命令,江青一言不發,仍坐在沙發上,雙目怒視。她在沙發上又坐了一會兒,才慢慢站起來,從腰間摘下鑰匙,密封進一個牛皮紙信封,上麵用鉛筆寫了“華國鋒同誌親啟”7個字,交給了張耀祠。之後,被人押上了她平時乘坐的專用轎車。
以華國鋒、葉劍英為首的黨中央,沒費一槍一彈,沒流一滴血,就打垮了“四人幫”。第二天開始,“四人幫”在各地的爪牙也相繼被隔離審查。“四人幫”集團就在這一天走向了覆滅,“四人幫”集團的覆滅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結束。
●十一屆三中全會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出席會議的中央委員169人,候補中央委員112人,各地方和中央各有關部門負責人列席了會議。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定了黨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體係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果斷地決定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口號。
全會作出了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全會提出了要注意解決好國民經濟重大比例嚴重失調的要求,製訂了關於加快農業發展的決定,同意將《中共中央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幹問題的決定(草案)》和《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試行草案)》發到各地討論試行。全會討論和原則同意1979—1980年的國民經濟計劃安排,建議修改後提交五屆人大二次會議討論通過。全會指出,經濟管理體製存在權力過於集中的嚴重缺點,必須加以改革。應堅決按經濟規律辦事,重視價值規律的作用。全會還提出了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加強社會主義法製的任務。
全會重新確立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體係的組織路線,認真討論了“文革”中發生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和曆史遺留下來的某些問題,決定撤銷中央發出的有關“反擊右傾翻案風”和“天安門事件”的錯誤文件,糾正過去對彭德懷、陶鑄、薄一波、楊尚昆等所作的錯誤結論,為“61人叛徒集團”平反。
全會增選陳雲為中共中央副主席,增選鄧穎超、胡耀邦、王震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會考慮到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黨的生活的實際變化和目前黨的工作的迫切需要,決定采取臨時措施,增補黃克誠、宋任窮、胡喬木、習仲勳、王任重、黃火青、陳再道、韓光、周惠為中央委員,將來提請黨的十二大予以追認。全會還選舉產生了以陳雲為第一書記的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南極科考站建立
南極洲的麵積約1400萬平方千米,約占世界陸地麵積的9.4%,大於歐洲、大洋洲,在各大洲中居第五位,它也是地理緯度最高的一個洲。南極洲的平均海拔是2350米,是世界各大洲中平均高度最高的一洲。整個大陸幾乎全被很厚的冰層覆蓋,冰層平均厚度超過1700米,有些地方甚至厚達4000米以上,估計總冰量達3000萬立方千米。世界上冰量的90%和淡水的90%都集中在這裏。據估算,若把南極的冰全融化,全世界的海麵將上升50米~70米。因此,它享有“冰雪大陸”的美譽。南極洲絕大部分在南極圈以內,它被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組成的遼闊洋麵圍繞,離其他大洲相當遙遠,離它最近的南美洲也相距近1000千米。
南極洲冰層下的地形分成兩部分,羅斯海與威德爾海之間有一條低於海平麵的低地,它的東麵是隆起的高原,西麵是一係列摺皺山脈。由於地處高緯,地勢又高,加上巨大的冰原像鏡子一樣把陽光幾乎全反射回去。因此,南極洲的氣候酷寒。冬季(11月至次年3月)的平均氣溫在。c以下,夏季(4月至10月)低至-50c~-60c以下,最低氣溫曾低至-88c。有“世界寒極”之稱。酷寒的氣候使南極大陸成為強大的高氣壓區,從而經常產生由大陸中心向邊緣地帶逆時針方向的強大極地東風(也叫離陸風),最大風速每秒超過100米。是世界上風力最大和最多風的地區。南極洲和北極一樣,也有極晝和極夜的變化,但時間正好相反。極晝期是對南極進行科學考察的最好季節。
南極洲的氣候雖然惡劣,但自然資源卻很豐富,那裏蘊藏著大量的礦藏,已發現的就有煤、石油、天然氣、鉑、鈾、鐵、錳、銅、鎳、鑽、鉛、鉻、鋅、金、鋁、石墨、銀和金剛石等。其中以煤、鐵的資源最豐富。南極大陸周圍海洋中盛產鯨類、海豹、企鵝等,是世界上產鯨最多的地區。南極大陸周圍海洋中還盛產磷蝦,磷蝦是人類已發現的蛋白質含量最高的生物,繁殖極決。南極洲的植物稀少,僅有苔蘚、地衣等低等植物。
1984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支科學考察隊出發,前往南極。1984年12月31日,中國南極長城科學考察站奠基典禮在喬治島的菲爾德斯半島上舉行,從祖國帶來的奠基石豎立在那裏,喬治島上升起了第一麵五星紅旗。
●戈爾巴喬夫訪華
1989年5月15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來華訪問。訪問期間,國家主席楊尚昆等國家領導人同戈爾巴喬夫舉行了會晤,雙方宜布中蘇關係實現正常化。會晤時,鄧小平說,這次會晤可以概括為八個字“結束過去,開辟未來”,並提出中蘇兩黨關係以獨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幹涉內部事務四項原則為基礎。國務院總理李鵬同戈爾巴喬夫舉行了會談。
5月18日,中蘇聯合公報在北京發表。中蘇兩國領導人一致認為,中蘇兩國高級會晤符合中蘇兩國人民的利益和願望,有助於維護世界的和平和穩定。中蘇關係正常化不針對第三國,不損害第三閑的利益。雙方同意采取措施將中蘇兩國邊境地區的軍事力量裁到與兩國正常睦鄰關係相適應的最低水平。雙方主張公正合理地解決曆史遺留下來的邊境問題。中國方麵重申了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不同任何國家結盟的立場。雙方同意,中國共產黨和蘇聯共產黨將根據獨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幹涉內部事務的四項原則進行接觸與交往。5月18日,戈爾巴喬夫結束訪華,離開北京,返回蘇聯。
●三峽工程跨世紀
長久以來,長江流域時常洪水泛濫,給周邊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災難。如果能在三峽地區修建一座大壩,就可以控製90%以上的洪水,由此帶來的防洪、發電、航運等社會、經濟等綜合效益也將直接惠及長江中下遊地區的百姓。早在20世紀初,孫中山先生就提出了建設三峽工程以強國富民的設想。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周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始終重視對三峽問題的研究,親自到三峽地區進行考察。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們建設三峽工程的呼聲越來越高。
1994年12月14日,相關部門經過對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簡稱三峽工程)長達十餘年的論證研究,三峽工程正式開工。1997年11月8日,舉世矚目的長江三峽工程順利實現大江截流。2加3年,實現了蓄水135米、船閘試通航、首批機組發電三大目標。2005年,左岸電站提前一年全麵投產。2008年,右岸電站提前一年全麵投產,三峽水庫試驗性蓄水172米,三峽工程的主體工程基本完成。
三峽工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它突破了世界水利工程建設的多項紀錄:水電站總裝機1820萬千瓦,年發電量846.8億千瓦小時,是世界最大的電站;泄洪閘最大泄洪能力10.25萬立方米每秒,是世界泄洪能力最大的泄洪閘;水庫動態移民最終可達110多萬人,是世界水庫移民最多的建設工程。
三峽工程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上有物產豐富的西南經濟區,下有經濟繁榮的華中、華東經濟區。三峽工程對整個長江流域的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可以控製長江上遊洪水,減少或免除長江中下遊廣大地區的洪水災害;它的輸電範圍達1000公裏,北至石家莊,東至上海,南至廣州,西至成都,可為這些地區提供大量的電力,促進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三峽工程還使宜昌到重慶間的航道條件得到顯著改善,萬噸級船隊可以直達重慶。如今,三峽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長江黃金水道”。
三峽工程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環保等多項綜合效益,對長江流域乃至全國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都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香港特區的成立
1997年7月1日零時,中、英雙方在香港會展中心如期舉行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儀式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莊重宣告:“中國對香港恢複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鮮豔的中國國旗五星紅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紫荊花旗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冉冉升起,五洲四海舉世矚目,神州大地一片歡騰。曆經百年滄桑,香港終於回到祖國懷抱,國恥終得洗雪。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成立,標誌著偉大祖國的統一大業更進了一步。
●澳門特區的成立
1999年12月19日子夜23時42分,澳門政權交接儀式在新落成的澳門文化中心花園館隆重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發表重要講話。1999年12月20日零時,在雄壯的國歌聲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在澳門莊嚴升起。在雷鳴般的掌聲中,江澤民宣布:中國政府對澳門恢複行使主權。從此,澳門回到祖國懷抱,偉大的中國人民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中又邁出重要的一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早日解決台灣問題,實現中國的完全統一。
當天淩晨,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暨特區政府宣誓就職儀式在澳門綜藝館隆重舉行。以此為標誌,“一國兩製”“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針在澳門正式實施,澳門進入發展的新紀元。當天上午,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慶祝大會在澳門舉行,江澤民發表重要講話。當天下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慶祝澳門回歸祖國盛大招待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朱榕基發表重要講話。當晚,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在首都體育館隆重舉行“首都各界慶祝澳門回歸祖國大會”,江澤民發表重要講話。
●西部大開發啟動
新世紀的第一道曙光在2000年1月1日6時46分首先照耀到浙江古鎮石塘,但新世紀的焦點卻是西部大開發。2000年,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正式啟動,這一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難度最大的開發戰略從此拉開了序幕。
實施西部大開發,加決中西部地區發展的戰略,是黨中央對我國跨世紀發展作出的重大決策。西部大開發的範圍包括雲南、貴州、四川、陝西、甘肅、青海、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重慶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土地麵積685萬平方公裏,占全國陸地麵積的71.4%;總人口約3.56億人,占全國總人口的28.6%。西部地區資源豐富,市場潛力大,戰略位置重要。但由於自然、曆史、社會等原因,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60%,不到東部地區平均水平的40%,尚未實現溫飽的3000多萬貧困人口大部分分布於這一地區。與此同時,西部地區生態環境十分脆弱,水土流失麵積占全國的80%以上,每年新增荒漠化麵積占全國的90%以上。
從2000年起,西部大開發邁出實質性步伐,開工了“十大工程”:寧西鐵路,渝懷鐵路,西部公路建設,西部機場建設,重慶輕軌,澀北—西寧—蘭州輸氣管道工程,青海30萬噸鉀肥工程,西部退耕還林還草工程,西部高校基礎設施建設,四川紫坪鋪水利樞紐。
2001年6月,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標誌性工程——青藏鐵路全線開工。青藏鐵路縱貫青海、西藏兩省區而成為溝通西藏、青海與內地聯係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大通道,也是西部腹地路網骨架的重要部分。
西氣東輸也是西部大開發的標誌性工程。它以新疆塔裏木為主氣源地,以長江三角洲為目標市場,管道途經新疆、甘肅、寧夏、陝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蘇、浙江、上海10個省(區)市,全長4000千米,最大供氣量200億立方米/年。西氣東輸工程於2002年7月4日正式開工。2004年12月1日,我國最大的整裝氣田克拉2氣田向西氣東輸管道供氣,12月30日,西氣東輸全線建成並正式運營。2005年8月3日,塔裏木油田的天然氣在供應東部沿海地區的同時,通過陝京二線向北京供氣。
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國家不斷加大投入力度,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水利樞紐等一批標誌性工程相繼建成並開始發揮效益。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的聯係加強了,西部地區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提升了,廣大西部地區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中國的入世之路
世界貿易組織(worldtradeorganization,簡稱wto)是一個獨立於聯合國的永久性國際組織,該組織的基本原則和宗旨是通過實施市場開放、非歧視和公平貿易等原則,來達到推動實現世界貿易自由化的目標,它的前身為1947年創立的“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energreementontariffsandtrade,簡稱gatt)。1947年,中國簽署了聯合國貿易與就業大會的最後文件,該會議創建了gatt。中國是gatt的締約國,也是gatt的創始成員。1948年4月21日,中國簽訂了gatt臨時性適用議定書。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由於美國的阻撓,新中國一直遊離於gatt之外。從1982年起,中國開始了漫長的重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簡稱入世)之路。
1982年9月,中國申請在gatt中的觀察員地位。1986年7月11日,中國正式照會gatt秘書長,要求恢複其gatt成員國席位。1988年2月,中國工作組舉行首次會議。1995年1月1日,wto正式成立,有134個成員,它取代gatt負責管理烏拉圭回合一攬子協議的實施,負責管理世界經濟和貿易秩序。wto總部設在日內瓦菜蒙湖畔的原gatt總部大樓內。1996年1月1日,wto正式取代gatt臨時機構。
1997年12月5日,wto中的發展中國家成員在日內瓦發表聲明:一致支持中國盡早加入wto。1998年4月8日,wto中國工作組第七次會議在日內瓦結束,工作組主席發表聲明:中國提出的一攬子降低關稅的方案得到工作組成員的普遍歡迎,它標誌談判取得了有意義的進展。1999年4月10日,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部長石廣生和美國貿易代表巴爾舍夫斯基在華盛頓分別代表兩國政府簽署了《中美農業合作協議》,此舉被認為是中國加入wto的前奏。2001年7月3日,外經貿部副部長、中國入世談判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表示,中國入世的所有重大問題都已解決。
2001年11月11日19時35分,中國外經貿部部長石廣生宣布: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朱鉻基的委托,石廣生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就中國加入wto議定書的簽字已完成。隨即,石廣生將向wto秘書處遞交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江澤民簽署的對中國加入wto的批準書。至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wto的法律程序已完全履行完畢。中國代表團在“入世”所有法律文件上的簽字標誌著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世界貿易體係中獲得了“正席”。一個月後,根據wto的規定,中國正式成為wto的正式成員。
●萬眾一心戰非典
2003年的春天,肆虐的非典型肺炎(簡稱非典)病魔向中華民族、向世界人民發起了挑戰。全球共有8464人曾被非典病毒感染,有812人死亡。
這場突如其來的災害考驗著中國人民,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錘煉著民族精神。在以胡錦濤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舉國上下抗擊非典,奏響了一曲眾誌成城、團結互助、和衷共濟,迎難而上、敢於勝利的壯歌。這是偉大的民族精神在抗擊非典鬥爭中的集中體現,也是奪取抗擊非典鬥爭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全國上下,萬眾一心,偉大的中國人民終於戰勝了非典!
●神五的發射成功
2003年10月15日9時,中國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簡稱神五)在甘肅酒泉發射成功。經過21小時23分鍾,飛船圍繞地球飛行4圈、飛行了60萬千米之後,於10月16日淩晨6時多安全降落在內蒙古預定主著陸區,返回艙在降落時順利打開降落傘。6時38分,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凱旋歸來。神五返回艙著陸後,其軌道艙仍然留在太空中繼續運作,通過將多個軌道艙銜接,就有可能建成太空站,開展太空科學實驗和應用技術研究。
此次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第三個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家,顯示出中國的航天科技已達到國際尖端水平,中國躍身成為世界第硯航天大國。中國人數千年來的飛天夢想終於得以實現,中國的國際聲望大為提高。2004年,中國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錢學森格外看重,如今已年過七旬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王永誌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手中接過200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位被譽為“中國實現千年飛天夢想第一人”的科學家說:“這是全體航天人的榮譽,我是代表他們來領這個獎的。”
●青藏鐵路的通車
1973年12月29日,晚年的毛主席在會見尼泊爾國王時,對這位隔著青藏高原的鄰國國王說:“中國將修建青藏鐵路,不僅要修到拉薩,而且還要與尼泊爾接軌,通到加德滿都去。”
1984年,建成了青藏鐵路的西寧至格爾木段。位於青藏高原腹地的格爾木被視為連接西藏和新疆同甘肅的戰略要地,它是西部幾條公路線的交匯處,但是從格爾木鋪設鐵路到日光之城拉薩,仍然是一項浩大的工程。當時的鐵逆部部長傅誌寰在陳述修建青藏鐵路中的難題和解決之道時說:橫在我們麵前的是三道世界難題,多年凍土、高山缺氧和環保間題。世界級的高原凍土難題,我們基本解決了:對於青藏高原上脆弱的環境問題,我們有了全新的認識……修建青藏鐵路萬事俱備,於是,黨中央一聲令下,這項耗資330億元的工程終於在2001年的6月29日動工了。
在建造青藏鐵路的過程中,隻大世界性難題的破解始終是人們關注的熱點。首先是高原缺氧。青藏鐵路橫跨可可西裏和唐古拉山無人區,大部分地區氧氣含量僅為海平麵的50%左右,極端氣溫可達-40c。青藏鐵路沿線設立了醫療機構115個,上場的醫務人員600多名,職工生病能在半小時之內得到有效治療。沿線還建立了17座高壓氧艙。由於安全措施有力,建造鐵路過程中未發生一例高原死亡事故。
第二是凍土難題。凍土是指溫度在0c以下含有冰的各種岩土和土壤。凍土會在冬天體積膨脹,夏天融化時體積縮小,建立在凍土之上的路基就會破裂甚至塌陷。青藏鐵路的修建需要穿越550公裏的多年凍土。很多凍土專家在西北研究數十年,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
第三是環境難題。青藏鐵路建設中用於環保的投資大約為11億元,全線建設了33個野生動物通道,並且盡量避免破壞原有的植被。
青藏鐵路由青海省西寧市至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全長1956公裏。其中,西寧至格爾木段長814公裏,1979年建成鋪通,1984年投入運營。格爾木至拉薩段、自青海省格爾木市起,沿青藏鐵路南行至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全長1142公裏,其中新建1110公裏。
2006年7月1日,曆經5年艱辛,青藏鐵路全線開通。一代偉人的宏偉計劃實現了!上萬名居民擁入拉薩火車站,從北京到拉薩、從上海到拉薩的火車票甚至一票難求。在青藏鐵路開通的慶祝大會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稱青藏鐵路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又一個偉大成就”。
據統計,截至2008年6月30日,青藏鐵路已迎送旅客282萬人次,運送進出藏物資超過160萬噸,為青海和西藏兩省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全麵取消農業稅
2005年12月29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今天高票通過決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廢止《農業稅條例》,這意味著在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農業稅正式走入曆史。
農業稅作為一種在農村征收、來源於農業並由農民直接承擔的稅賦,在中國延續了2600年之久,其間共經曆了五次大的調整和變化:第一次是由夏商周時期的勞役地租,改變為春秋戰國時期以畝計征的實物地租;第二次是由秦漢時期按土地產量分成的比例地租,改變為魏晉至唐前期按土地數量繳納的定額地租;第三次是由魏晉隋唐時期的租調製調整為唐中後期的“兩稅法”;第四次是由唐後期的“兩稅法”改變為明代計畝征銀的“一條鞭法”;第五次是由明代的“一條鞭法”改變為清代的“攤丁入畝”,完成了賦役合並。
新中國成立後,農業稅在相當時期內,直是國家財政的重要來源。195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統一了全國農業稅製度,並一直延續。近50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狀況已發生了重大變化。在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係的同時,農業與工業、農村與城市差距逐步擴大、“三農”問題依然製約著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
自2004年以來,中國已有28個省份免征農業稅。據統計,免征農業稅、取消除煙葉稅外的農業特產稅可減輕農民負擔500億元左右,今年已有約8億農民受益。另一方麵,中國財政也具備了取消農業稅的財力條件。去年農業稅占各項稅收的比例僅為1%,今年全國剩下的農業稅及附加僅約15億元,取消農業稅對財政減收的影響不大。
不過,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廢止《農業稅條例》、取消農業稅後,並不意味著農民不再交稅。“如果農民經商、開辦企業,還是需要繳納相應的稅種。”“這有利於城鄉稅製的統一。”
廢止《農業稅條例》後,國家己經對有關財政作出相應安排:按照現行體製和政策,農業稅為地方稅,取消農業稅後減少的地方財政收入,沿海發達地區原則上由自己負擔,糧食主產區和中西部地區由中央財政通過轉移支付補助。專家表示,中國目前的財政收入狀況已完全能夠全麵取消農業稅提供財力保證。
●“嫦娥一號”探月宮
中國人的太空時代始於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的成功發射!此後,中國又多次成功發射了返回式衛星,實現了載人飛行。2007年,中國又把目光投向了遙遠的月球。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發射成功,實現了從地球到月球的星際飛行。“嫦娥一號”的發射是中國第一次對地外星體進行探測。“嫦娥一號”明確提出了4項科學目標:獲取月球表麵一維影像;分析月球表麵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特性;探測地球至月球的空間環境。為了完成4項科學目標,“嫦娥一號”上搭載了6套24件科學探測儀器(也稱有效載荷),包d立體相機、激光高度計、成像光譜儀、伽馬/x射線譜儀、微波探測儀、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和低能離子探測器等d立體相機是拍攝月球表麵三維影像的專用相機,在中國屬首次使用;伽馬/x射線譜儀用於探測月球表麵元素;微波探測儀除用於獲取月壤厚度信息外,還能給出月球背麵的亮度溫度圖和月球兩極地麵的信息。
與20世紀六七十年代蘇聯和美國的探月相比,“嫦娥一號”探月除了一些必要的重複性、確認性的探測內容外,將是人類第一次對月球表麵進行全麵三維立體照相。
●世界最長跨海橋
2008年5月1日,北起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南至寧波慈溪市,全長36公裏的杭州灣跨海大橋通車。
杭州灣跨海大橋建設過程中,我國科技人員依托科技創新,創造了世界橋梁史上的諸多奇跡。據統計,在大橋建設3年多的時間裏共創造出250多項技術革新,取得以9大核心技術為代表的自主創新成果,6項關鍵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中國橋梁史乃至世界橋梁史積累了一筆極其寶貴的財富。
在杭州灣建大橋,因受到自然條件的限製,海上施工作業年有效天數不足180天。除了惡劣的自然環境之外,大橋建設還麵臨著世界造橋技術史上許多無法預知的難題。為了破解這些難題,大橋建設人員赴美國考察,美國專家卻扔下一句話:“這些問題我們沒有遇到過,不過,如果交給我們去做,相信會有解決的方法。”但建橋指揮部經過慎重考慮,最後選擇了另一條路:靠中國創造、中國智慧,走科技創新之路最終,一座鋼材用量80萬噸(相當於再造7個“鳥巢”)、混凝土用量240多萬立方米(相當於再造8個國家大劇院)的龐然大物穩穩地轟立在杭州灣兩岸,杭州灣跨海橋成功建成!
杭州灣跨海大橋是目前世界上已建和在建的最長的跨海大橋。
●北京奧運會開幕
2008年8月8日晚8點,全世界的目光共同聚集中國北京!
2001年7月13日,北京贏得了2008年第29屆奧運會的舉辦權,在中國曆史上留下了難忘的一頁。7年多來,籌辦奧運會逐步形成、積累了巨大的精神財富,可以將其歸結成“奧運精神”:為國爭光的愛國精神、艱苦奮鬥的奉獻精神、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第29屆奧運會是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與曆史悠久的奧林匹克的一次偉大握手,是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一次雄偉交會。中國的奧運精神正是順應時代的潮流應運而生,它是以往精神的繼承和發揚,是融入進億萬人心血的新力作。
北京奧運,同樣是一次對中華民族精神的檢閱。從汶川大地震發生的那一刻起,奧運聖火的境內傳遞也被賦予了“眾誌成城,抗震救災”新的含義,肅立默哀,捐款捐物,縮短路線,節省開支……參與傳遞的人們用各種方式表達對死者的敬重、對生者的關切。
北京奧運會注定會是一次特殊的奧運會。由於汶川大地震,世界和中國走得更近,全世界的人們更加關注中國。擦幹眼淚,綻開笑顏,中國人民以真誠和負責任的態度履行對世界的莊嚴承諾,讓來自全世界各地的人們感受和平、增進友誼、同享歡樂。風雨過後,彩虹更美,經過大災洗禮,中國人民的微笑更加動人。
2008年8月8日晚8點,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中國首都北京開幕。此次奧運會設置了三大理念: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舉行了28個大項,38個分項的比賽,產生302枚金牌;共有兩萬多名運動員、教練員和官員參加北京奧運會;除大部分比賽在北京舉行外,帆船比賽在青島舉行,馬術比賽在香港舉行,部分足球預賽在天津、上海、沈陽和秦皇島舉行。
奧運會是展現中華民族豐厚文化的大舞台,北京奧運會主題口號“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吉祥物“福娃”、奧運徽章“中國印·舞動的北京”、火炬“祥雲”以及奧運會開閉幕的設計,都體現出豐富而悠久的中國傳統文化獨特的魅力,傳達著勤勞自強的中華民族邁向世界的豪情和自信。
16天的奧運會比賽中,五星紅旗一次又一次升起,國歌一遍又一遍奏響。在本屆奧運會金牌榜上,中國代表團第一次名列第一,以51枚金牌、21枚銀牌、28枚銅牌的成績獨占鼇頭。
2008年8月24日,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中國首都北京落下帷幕。
●“神七”的成功降落
2008年9月25日,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簡稱神七)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2008年9月27日,中國航天員翟誌剛打開神七軌道艙艙門,首度實施空間出艙活動,茫茫太空中第一次留下中國人的足跡。
2008年9月28日,神七返回艙成功降落在內蒙古中部預定風域。
●六十周年大閱兵
200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了六十周年華誕。這一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新世紀首次國慶盛大閱兵,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14次國慶閱兵。
10月1日9時許,由人民解放軍、武裝警察部隊、民兵和預備役部隊組成的14個徒步方隊和30個裝備方隊整齊列陣東長安街北側,靜候檢閱。此時,陸、海、空三軍航空兵151架戰鷹編成的12個空中梯隊在華北各地的數個軍用機場集結完畢。
上午10時整,北京天安門廣場,六十響禮炮如雷聲驟起,拉開新中國建國六十周年隆重慶典的大幕。在舉行了莊嚴的升國旗、奏國歌的儀式後,10時9分,盛大的閱兵開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身著深色中山裝,首次登乘中國國產的黑色特製紅旗敞篷轎車,出天安門,越金水橋,沿著裝點一新的長安街東向而行,檢閱三軍。“同誌們好!”“首長好!”“同誌們辛苦了!”“為人民服務!”熟悉的對話在嘹亮的軍歌聲中此起彼伏。檢閱後、胡錦濤重上天安門城樓,發表重要講話。
胡錦濤講話完畢,由8000多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部隊和預備役部隊言兵、中國人民武裝警察和民兵組成的14個徒步方隊、30個裝備方隊和12個空中梯隊開始進行盛大的閱兵分列式。
第一個走過天安門是護衛著軍旗的陸海空三軍儀仗隊。緊隨其後,威武的陸軍學員方隊、步兵方隊、特種兵方隊、海軍學員方隊、水兵方隊、海軍陸戰隊方隊、空軍飛行學員方隊、空降兵方隊、第二炮兵學員方隊、三軍女兵方隊、武警方隊、預備役方隊和首都女民兵方隊依次踏著正步,以昂揚的氣勢通過檢閱區。其中,神秘的特種兵方隊是首次在國慶閱兵中亮相。而被稱為“最年輕受閱方隊”的水兵方隊,平均年齡隻有18歲。在徒步方隊行進時,廣場上組字少年陸續翻出“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等口號。在方隊前進方向的左側,國旗台下,一支千人軍樂團不間斷地演奏。
10時48分許,在節奏鮮明的樂曲聲中,傳來隆隆轟鳴,18輛威風凜凜的九九式主戰坦克率30個裝備方隊正如鐵流滾滾向西駛來。這是建國六十年來,中國軍隊裝備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全景展示。各型坦克方隊、各式突擊車和步戰車方隊、各種炮兵裝備方隊、無人機方隊、三大海軍導彈方隊,首次亮相的武警“雪豹突擊隊”裝甲車方隊、機動雷達方隊和後勤裝備方隊,以及第二炮兵五個導彈方隊……52型、500多台受閱裝備全部由中國自主研製和生產,90%的裝備是首次亮相,信息化程度達到最新水平。
當最具威懾力的五個導彈方隊徐徐駛過觀禮台時,廣場上的電子標語牌先後顯示出:“獻身使命”“崇尚榮譽”。與此同時,氣勢磅礴的12個空中梯隊、151架飛機低空呼嘯而至:預警機梯隊、加受油機梯隊、轟炸機梯隊、殲擊機梯隊、直升機梯隊,仿佛一座中國空中鋼鐵長城的縮影。11時20分,由15架教-8組成的教練機梯隊最後一個飛過天安門,教練機梯隊全部由女戰鬥機飛行員駕駛。當教練機梯隊在天安門上空拉出了一道道黃紅藍三色彩煙時,宛若彩虹,久久未散。盛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周年大閱兵結束了。
11時27分,由10萬各界群眾、60輛彩車組成的36個方陣以及6節行進式文藝表演的國慶群眾遊行隊伍依次通過天安門廣場中心區,與廣場上8萬青少年呈現的背景圖案相呼應,在長安街上展現中華人民共和國流動的曆史進程。這一刻,所有的中國人都沸騰了!全球所有的華人都沸騰了!這一刻,所有的炎黃子孫、華夏兒女的心頭隻有一句話:我的祖國,生日快樂!
●上海世界博覽會
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expo2010)是第41屆世界博覽會。於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共184天,在中國上海市舉行。此次世博會也是由中國舉辦的首屆世界博覽會。上海世博會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bettercity,betterlife)為主題,總投資達450億人民幣,創造了世界博覽會史上最大規模記錄。
展會名稱: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
舉辦地點:上海市中心黃浦江兩岸,南浦大僑和盧浦大橋之間的濱江地區
吉祥物:海寶
展會類別:綜合類
參展方數量:240個國家地區組織
會場麵積:5.28平方公裏
參觀人數:預計7000萬人次
形象大使:成龍、郎朗、姚明
世界博覽會是人們靈感和思想的展示區。自從1851年在倫敦舉辦的所有國家的工業盛展,世界博覽會已達到日益突出,作為盛大活動,為經濟、科技和文化的交流,作為一個重要平台,展示曆史經驗,交流創新的意念,發揚團隊精神,展望未來。
中國有著悠久的文明,促進國際交流並熱愛世界和平。中國贏得2010年世界博覽會,靠的是國際社會的支持和信心,對中國改革開放。博覽會將會是第一個注冊的在發展中國家舉辦的世博會,這也寄予了全球人民對中國未來發展的美好期待。
所以2010的中國上海世博會將會向世界呈現什麽呢?毫無疑問中國人民將會呈現出一個成功,壯觀而難忘的展覽會。
2010年世博會是將21世紀的城市生活的潛力完全開發以及城市進展重要階段的一項盛事。預計在2010年將有50%的世界人口會居住在城市。未來的城市生活,是全球關注的話題,與世界各國,開發或欠發達國家和人民。城市在作為第一個世界博覽會的主題,在2010博覽會將吸引政府和人民,世界各國的關注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其184天,參加各國將全力顯示其在新世紀的城市文明程度,充分交流城市發展的經驗、傳播先進城市發展概念和城市人居環境探索新思路、生活和工作條件。他們將會學習如何創造一個生態社會和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計劃。
2010世博會的核心是創新和互動。創新是靈魂,而文化交流也是世博會的一項重要任務。在新紀元,2010世博會將致力於以人為本的發展,科技創新,文化差異以及雙贏的未來合作,因此在新世紀高度的創新和互動將會是組成這一主旋律的重要音符。
2010年世博會也是一個宏偉的國際集會。一方麵,我們要努力吸引大約20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和7千萬國內外的參觀者來參加世博會,以確保是史上最盛大的世博會。另一方麵,我們要以全球視野來看世博會,盡力讓更多的人參與,獲得各國人民的支持和理解;為了使2010世博會成為全球各地人民的歡樂地大聚會。
此外,2010世博會使跨文化的對話成為可能。在對世博會總結之前,“上海宣言”會先發行。
這份宣言,有希望成為世博會曆史上的裏程碑,會摘錄參展國的見解也包含人們對於未來合作發展的想法以及廣泛共同的願望,因此給全球人們留下了一份寶貴的關於城市發展的精神遺產。
中國政府竭力使2010世博會成為一項盛世可延續的傳統,替未來打開了新的展望。我們的口號是“在牢記接下來60餘年的發展而準備六個月的博覽會”我們會將寄希望於繼續關注,支持,參與的熱愛世界和平的國家。
【世博會申辦曆程】
1999年12月,在國際展覽局第126次全體大會上,中國政府正式宣布申辦2010年世博會。
2000年3月17日,中國政府成立2010年上海世博會申辦委員會,時任國務委員吳儀擔任主任委員。
2001年5月,中國政府通過外交途徑向國際展覽局遞交舉辦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申請函。
2002年1月30日,中國政府向國際展覽局遞交舉辦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申辦報告。
2002年11月29日至12月5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率中國代表團參加國際展覽局第132次全體大會並作申辦陳述。
2002年12月4日,經國際展覽局大會投票表決,中國獲得2010年世博會舉辦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