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首先你要會想。如果不會想,怎能挨過那漫長的孤獨?


    總有些時候,你在默默堅持自己的目標與規劃,在被認可之前,你要忍受小蟲一樣齧咬內心的攀比與疾風暴雨似的質疑。


    做自己,不是遺世獨立,更不是一事無成。


    在這個喧嘩的世界,你要有勇氣靜下來。可以慢一點卻要堅定一點。


    你想要什麽就去追求什麽,不要管人言,不要看得失。不經曆幾次失敗,成功以後你都不知道跟別人聊什麽。


    記住,你是特別的,才是偉大的。


    我隨便結了個婚


    今年我參加了好幾次婚禮,都是意外之喜。有的是一直對男朋友不滿意,大家都覺得分手是早晚的事,某天忽然收到請柬,人家要跟這個男朋友結婚了;有的是口口聲聲要嫁給愛情,忽然調頭嫁給了備胎。


    她們有共同的特點,年齡30+,有房有車收入穩定,之前因為太優秀或者忙於工作,一直單身。


    對於她們的結婚,祝福不少,質疑也挺多的。就在上周的婚禮上,還有人說:“新娘,你不是獨立女性嗎,幹嗎這麽隨隨便便把自己嫁了?”


    有時候覺得做女人真難。二十四五歲無房無車想要真愛的時候,一堆人勸你,早點找個有房有車的人嫁了吧,再不嫁就剩了。婚姻是男人給女人最好的讚美。


    等到三十四五歲有房有車決定嫁人的時候,又有一堆人勸你,你都有房有車獨立女性了,啥也不缺,幹嗎結婚自尋煩惱,那男的根本配不上你,你嫁給他,簡直是給他送福利。


    從結婚是男人給你福利,到你跟男人結婚,是給他福利。我們習慣於以利弊評價一段關係,卻很少去問當事人:你願意嗎?


    有人覺得結婚是為了愛,有人覺得條件更重要,但我覺得結婚這事兒,唯一理由就是“我想結婚了”。


    這個時代,擺在女人麵前的好像隻有兩條路,一是早早把自己嫁了,等同學結婚時你孩子都能當花童了,在時間上做人生贏家。另外一條是所謂的獨立女性之路:賺錢、升職、見世麵、去大城市,然後嫁一個好男人,要麽更年輕,要麽更有錢,要麽更相愛。說來說去,兩條路還是一條路,就是以嫁人論英雄。


    我隔壁王大媽說她女兒:“挑挑揀揀,最後嫁這麽個玩意兒。”


    王大媽的女兒思思是我發小。思思的男友,it白領,長相一般,收入與思思差不多。論硬件,思思10年前可以嫁一個比他更好的男人。關鍵是思思並不十分愛他,可能最多隻愛了六七分。


    思思結婚,在旁人眼裏,就是姑娘挑肥揀瘦,一把年紀湊合著嫁了。但思思不這麽想。她覺得10年前的她與現在的她,最大的不同是,這10年裏,她經曆了真正的愛情,經過了真正的奮鬥,婚姻在她的眼裏,不再是必需品,而是奢侈品。她可以選擇買也可以選擇不買,買了也不覺得一定要用一輩子。再貴的東西,如果不合適,她都扔得起了。


    在思思的婚禮上,聽到她大聲對伴侶說“我愛你”,我的眼淚差點流下來,不是為了她的愛情,而是因為她的自由。


    一個進取的姑娘,成長不易,不僅要承受來自親人的壓力,更需要付出很多的苦,經曆很多的不如意,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慢慢看清現實。終於有一天,她心平氣和地選擇一條平凡之路。


    這個選擇既沒礙著誰,也不是曆史的倒退,為什麽那麽多人不滿意?因為它太喪了,不勵誌。


    有一種流行病,叫“勵誌癌”。在勵誌癌眼裏,如果你決定追逐夢想,30歲以前不結婚,就一定要做人生贏家,40歲娶小鮮肉,或者50歲嫁傳媒大亨。如果不能,單身也好,因為你高貴、能幹、獨立,所以寧缺毋濫;你是榜樣,要像電視劇一樣活著。


    真的很想說髒話。老娘那麽努力,不是被你們當榜樣架在半空的,而是想怎麽過就怎麽過。


    10年前,也許每個女人都想嫁給王子;10年後,我們終於承認,王子太太這個身份,是世襲的。表麵上人家也會給你競爭的機會,實際上,早內定了。沒有嫁給王子,10年努力就白費了?並不。


    10年,你最好的年華,因為沒有嫁給青蛙,所以才有機會與王子戀愛;有機會自由自在、全世界飛來飛去;有機會做夢;有機會為了夢想而打怪升級,從被帶的團隊變成帶團隊的人。


    10年,你沒有在婚戀市場上增值,卻在人生的戰場上積累了更多的經驗與財富。才有了10年後的你,冷靜客觀,像決定一個項目一樣決定結婚。


    “結婚在下定決心之後其實很容易。”很喜歡《東京女子圖鑒》裏女主的這句台詞。


    結婚在下定決心之後其實很容易。婚姻是供你獲取自身價值的,而不是一定要找一個比你條件更好的人結婚。


    結婚不是一輩子的綁架,而是人生的選擇題。當你想選擇它的時候,不應該被任何東西綁架,甚至愛情。你有權利選擇嫁給愛情,也有權利選擇嫁給合適,甚至你嫁給的可能就是自己的願意。


    你結婚的timing到了,至於跟誰結,不重要。


    甚至因為想生孩子而結婚,也是對自己負責。畢竟目前在中國,單身女子生育的大門還沒有打開。


    過了三十歲,想穩定了,想結婚了,想生孩子了,就像吃了火鍋想喝冰水想上廁所一樣,是你的自由,既不丟臉也不打臉。


    你那麽努力,不是為了嫁人,更不是為了不嫁人,而是為了在想做一件事的時候,大膽去做。選對了,有智慧去享受,選錯了,有能力去善後。


    也許10年前,你做夢都想買的包,現在卻懶得看一眼,而當年你瞧不上的平淡幸福,如今卻心心念念。每個人都在不斷調整自己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同時通過不斷得到夢想,而不斷地消滅夢想。


    如果下次有人說,你是獨立女性,條件這麽好,不能隨便將就。請你告訴他,正因為我是獨立女性,才敢隨隨便便把自己嫁了。既不期望婚姻改變人生,也不指望一輩子被當女兒寵。嫁做人婦為人母,隻是一個選擇,一種經曆,想清楚就去做,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


    真正聰明的人,不是隻進不退,而是識進退。與其拚命活成勵誌偶像,不如活成自己心裏想要成為的樣子,這才是女人最大的貪心——不被任何身份與人設綁架,你的一生,要拿得起,更要放得下。


    你最好的年齡,就是你現在的年齡


    早晨看到閨密唐寄奴發了一條朋友圈:“據說以後人類平均壽命將達到90歲。那麽30歲之前盡情學習,30—60歲拚命賺錢,60歲以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應該也不晚,宋美齡50多歲才學畫畫。”


    那天編輯問我人生還有什麽特別想做、卻沒有做的事。我說出繪本。她眼睛一亮,我趕緊補充,這是我60歲以後的計劃。


    在英國書店的繪本區,許多白發蒼蒼的老夫妻手牽手,邊看邊竊竊私語。60歲以後,可以重拾純真與天真,這件事隻要想想就很快樂。


    人生就是一個悖論,當你身強力壯的時候,雖然精力旺盛,卻同時肩負更多的責任。要戀愛、結婚、生孩子;父母日益衰老,需要你照顧;賺錢正當時,二十不努力,三十徒傷悲。在一個要努力為人生賺取更多安全感的年齡,那些無用而有趣的事,那些不能立即產生效益的夢想與愛好,很容易被擱置。


    “眼前的苟且”和“詩與遠方”,是魚與熊掌的關係。


    做好枯燥的工作,與做好一件看上去詩意的工作,精神的愉悅感有所差別,所要付出的努力,承受的壓力卻是同等的。


    人生的某一個階段,隻能做好一件事。但不用悲觀,時光還長,不如分階段執行。


    我遇到過在職業鏈條的關鍵時刻,要辭職去旅行的姑娘。問她為什麽這麽急,旅行這件事,明明在任何年齡都可以做。


    她說,姐姐你太天真了。二十幾歲,我可以在馬爾代夫的海邊穿比基尼照相,我能在旅行的路上被帥哥搭訕,我曬朋友圈的照片堪比白富美,說不定還能遇到自己的mr.right。到了40歲,可能嗎?


    如果旅行是為了這些,的確要趁早。


    許晴在微博裏貼了在巴黎街頭喝咖啡的照片,有一部分留言是罵她老的。罵這些話的人,大約都不想活過40歲。在他們看來,過了40歲的女人,沒資格去巴黎,沒資格美麗,沒資格與小鮮肉做朋友,沒資格在社交網絡曬自拍圖。


    無論多麽有趣的事,都不是為了享受這件事情本身,而是為了炫耀年輕,甚至把任何好玩的事,都轉化為相親現場,這樣的女人,對年齡最焦慮。因為她們是以男性的視角來衡量女性的價值。而中國的男性,對於女性年齡的敏感程度,遠遠超過對自己發際線、啤酒肚的敏感。


    晚清維新誌士康有為,43歲續娶18歲的梁隨覺,50歲續娶17歲的何旃理,56歲續娶17歲的市岡鶴子,58歲續娶17歲的廖定徵,62歲續娶19歲的張光……


    傳奇畫家張大千,48歲時娶了女兒的同學徐雯波。


    伊能靜曬個孕肚,無數人攻擊她惡心,老牛吃嫩草,而吳奇隆娶比自己小16歲的劉詩詩,大家就又開始相信愛情了。


    從生物學角度,雄性動物永遠在尋找最佳育齡異性。即使進化到人類,很多男人依然保留了這種動物屬性。


    另外,男人依靠與年輕女性發生關係,度過中年危機。嚴格意義來說,女孩不是他的愛人,而是他的藥。


    經常有吃錯藥的。比如市岡鶴子與康有為的兒子暗度陳倉;德普大叔的小蘿莉在她媽媽去世第三天提出離婚,並且要求他支付贍養費。


    隨著玩砸了的男人越來越多,男人或許會進化得好一點,明白年齡給女人帶來的不僅是皺紋,更有心智的成熟,行為的優雅。


    不過,男人怎麽想,關我們什麽事?40歲女人豆腐渣?我們從來就不是豆腐,哪有渣。


    年齡的增長,除了在生育市場上,女性的競爭力下降,在其他任何方麵,都可以實現增值,包括愛情。


    在歐美,許多四五十歲的女人,戀愛談得風生水起。普京前妻柳德米拉再婚,丈夫是比自己小21歲的學者;德普的前女友也戀愛了,對象是與她誌同道合的法國香頌歌手。


    所以,中國女性對於年齡的焦慮,深層原因是自我定位問題。以男性的角度定位自己,婚育是個人最重要的價值,當然是一過40歲,人生就塵埃落定。


    還沒結婚的,是loser,還沒生孩子的,是可憐的老女人。即使結婚生子的,也不過是誰的丈夫,誰的媽媽。人生不應該再有夢想,不需要美麗、進取、純真與樂觀,必須含辛茹苦,奉獻犧牲,做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做成功小孩背後的媽媽。


    這樣的定位,不僅讓女人怕老,更讓她們過早放棄了自己。


    胡因夢50歲的時候,前夫李敖送她50朵玫瑰花,“隻是為了提醒她,你再美,也已經50歲了”。李老師還有一段著名的言論是,女人有三大敵人:第一是時間,第二是不追她的男人,第三是比她漂亮的女人。


    這些話充滿了生為男人的沾沾自喜。


    其實胡因夢比李敖小18歲,但李老師現任太太王小屯,則比他小整整30歲,所以他覺得自己有資格嘲笑50歲的胡因夢。


    胡因夢沒理這茬,她給女兒的十條建議之一是:


    女人要在情感上自給自足,沒有誰可以溫暖、慰藉、安放、收藏你的夢想與你的一生。


    翻譯、寫書、講課、環保,不做演員的胡因夢在自己的領域裏成為專家,有眾多追隨者。


    這位前妻60歲的時候,李老師又在微博上寫:10年過去了,多少人非、多少物故。再送60朵嗎?我猶豫說不。花店要收件人地址,我要打聽。輾轉傳來的訊息是:她有遠行、人在大陸。我恍然一笑,欲送還休:沒人看到60朵花謝,豈非禮之大者?驀然回首,眾裏不再尋她,雲深不知處。


    雖然“花謝”這個詞是滿滿的別有用心,卻終於不敢再說,你再美,也60歲了。


    胡因夢做自己喜歡的事,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60歲又怎樣?


    歲月,對於女人來說,從來不是敵人,包括不追求自己的男人,比自己漂亮的女人,都不是。我們最大的敵人,是以男人的眼光來要求自己;是將自己的夢想構建在男人身上;是穿著最時尚的衣服,卻有最傳統的內心。


    我們健身,是為了更優雅地老去,至於是不是60歲的時候擁有20歲的身材,whocares?


    我們拚命地努力賺錢,力求在某個領域做到專家,不是為了去韓國微整,而是某一天,可以氣定神閑地追求自己的詩與遠方,看最好的風景,住最愛的酒店,買“麥克阿丁”油畫顏料時不肉疼。


    有意義的事情,在什麽年齡去做,都有意義。年輕隻是狀態,不是資本,它是積累資本的過程,而享受這些資本,什麽時候都不晚。不要在該奮鬥的時候,想享受;該工作的時候,想輕鬆;該苟且的時候,追求詩與遠方。


    當男人對我說,某女一把年紀了,還折騰什麽。我隻能憐憫地看著他們,都什麽年代了,還覺得年齡可以困住一個女人。如果女人將自己定位為一個獨立個體,一個有能力、有勇氣、有資本的人,就不會懼怕衰老。像楊絳先生那樣優雅地老去,死後連骨灰都不留,不是因為她遇到了錢鍾書,而是因為她就是楊絳。


    記住,無論你是哪個年齡段的女性,你最好的年齡,就是你現在的年齡。


    想再多,不如試一下


    看到微信創始人張小龍的一篇采訪,說到微信的發端,是他某個深夜的一個想法。發送郵件給馬化騰以後,馬化騰正巧也沒有睡,立刻回複郵件,告訴他,做。


    “所以,第二天就組建團隊,開始做了。”


    這麽簡單?


    就是這麽簡單。


    有時候你會發現,越是成事的人,想法越簡單,因為他們懂得在想法與行動之間畫直線。


    經常有人跟我談他們想做什麽。


    有些想做外賣健康沙拉,有些想做一間小小的甜品店,有些想做培訓課程。我通常隻會問他們兩個問題,一是啟動資金從哪兒來,是你的錢還是借的錢;二是如果虧了,能承受嗎?這兩個問題回答完,如果錢是自己的,能承受虧損,那就去做。


    剛開始做一件事,人們通常不會選擇投入過多。但大多數人,還是會翻來覆去跟我討論細枝末節,恨不得問“你覺得成功的概率有多大”。


    其實這一切,如果不開始做,永遠沒有答案。


    談的時間越長,態度越認真的,往往最後還是上著自己的班,抱怨著自己的生活,沒有去做喜歡的事。


    相反,那些三言兩語就談完了的人,時隔一兩個月再見麵,已經開始投入自己的新事業、新生活。


    不是不應該慎重,而是所謂慎重,其實隻有一個意思,控製整體風險。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想再多,不如試一下。


    想得多的人,自戀、害怕失敗、無法容忍小的挫折與難堪。潛意識裏,他們認為隻要想得夠多,就可以避免失敗、挫折,事實卻是,想得太多,容易悲觀;思考太久,易生變數。


    經常有人問,我喜歡一個人,應該向他表白嗎?我的回答也很簡單,隻要對方沒有名花、名草有主,馬上就去表白。


    你那麽猶豫,無非是害怕被拒絕。但其實無論被接受還是被拒絕,隻要表白就是成功——你最需要的是答案,其次才是什麽樣的答案。


    如果說被接受是完美,被拒絕至少是及格,而不表白,就是不及格。你永遠在猜,永遠在付出情感與時間,你自我安慰:如果不表白,就沒有傷害。


    等到對方牽著一個姑娘的手,出現在你麵前,你拍著酸痛的心髒說,幸虧沒表白啊,不然被拒絕多難堪。可是,如果你手裏有一隻月光寶盒,把同一場戲用不同的情節演一遍,也許是如果你表白了,就沒現在這個姑娘什麽事兒了。


    我們經常陷於一個怪圈,因為害怕失敗,所以總在失敗,而失敗的原因,竟然是從來沒有開始。


    這樣的失敗,我們不服。


    羽泉有一首歌叫《不服》。“二十年我們什麽都沒變,除了一點風霜寫上臉”。每次聽到這首歌,記憶都能帶我回到在體製內工作的時候。如果你曾經在一個穩定而沒有生氣的工作崗位做5年甚至10年,就會發現,真正可怕的不是失敗,而是除了你變老了,其他什麽都沒有變。


    你想去戀愛,卻永遠在考慮能不能結婚;想去旅行,卻永遠在考慮會不會太累;想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卻永遠在考慮能做好嗎、會失敗嗎、能賺錢嗎、老媽怎麽想、同學怎麽看……


    你嘴上說,隻要有感覺、自己喜歡就行,內心卻背棄了自己的直覺,用種種世俗的目光與標準綁架自己。


    我說想再多,不如試一下。你說試一下,萬一不行呢。可是如果不試一下,你連行不行都不知道,這才是最可悲的,不是嗎?


    昨天去一間名叫諸葛烤魚的店吃飯。一年前就看到過它的招牌,每次經過都好奇,這麽奇怪的名字,一定不怎麽好吃吧。來來回回經過,來來回回地惦記,偶爾還上網搜一下,看看大家的評價。昨天終於去吃了,真的不怎麽好呢,但並不後悔,因為試過以後,就不惦記了。


    所以,試或者不試,不在於會不會失敗,而在於失敗的結果,你能否承受。


    如果承受不了,覺得把握再大也不要去試,因為智者千慮終有一失;如果能承受,成功的概率不太大,也要試一試,因為即使不大的概率,落到你身上,也是百分百的成功。


    生活很糟糕,但你很偉大


    她問我,如果不為老年擔憂,沒有意願留下後代,婚姻還有什麽意義。


    “我不想要孩子,我也不確定自己能活到老年。”她的聲音好聽,銀鈴似的,但她為自己的身高而感到自卑,155厘米,雖然在我看來並不矮。


    “如果你能找到一個人,無論你多麽平凡,他都覺得你了不起,你一定想結婚。”


    她想了想,說:“可是,我見到的夫妻都在彼此攻擊。”


    事實並非如此,絕大多數男女,之所以可以走進婚姻,正是因為在關鍵時刻,他們覺得自己是被對方認可的。


    上周,公號發了一篇文章,叫《你總打壓我,我憑什麽還愛你》,很多讀者表示感同身受。有些因此與男朋友、女朋友分手,有些已經結婚,因為總被打壓,產生離婚的衝動。


    兩個人在一起久了,難免有互相調侃、譏諷的時刻。伴侶之間的彼此攻擊,在某種程度上是親密關係活力的體現,有時候我們說親密是吵出來的,還願意吵架的夫妻往往比連架都懶得吵的夫妻,在親密關係中更加有所作為。


    然而,打擊或者攻擊是正麵還是負麵的,取決於它的頻率與事後解決方式。


    無論是打壓對方還是吵架,頻率都要控製在一周一兩次以內。更重要的是善後。有些伴侶吵架以後,會敞開心扉訴說藏在心裏的想法,或者彼此說很多動人的情話,這樣的後戲,能夠讓雙方感覺到幸福,吵架激發了激情,讓你們在彼此身上,體會到很深的信任與需要。


    親密關係本身,容易滋生攻擊。


    趨利避害、欺軟怕硬是人的本性,這種本性驅使我們認為,越是親密的關係,越方便於實現攻擊,暴露自己暴戾的一麵,因為雖然有人會受傷,但沒有人會離開。


    真正的善良需要略微的不安全感滋養,百分百的安全就會讓人類變得頑劣。不願意再費心勞力地消化自己的負麵情緒,當出現負麵情緒時,不假思索地傾倒給對方就是他們的解決方式。


    什麽時候,傾倒壞情緒的人願意承認這樣做會傷害對方?


    當他強烈感覺到要失去對方的時候。


    當對方強勢地理論,讓他覺得無言以對的時候。


    當對方對他施以更尖利的傷害,讓他感覺疼痛的時候。


    伴侶關係,也是一種權力遊戲。當你第一次發現對方喜歡打壓或者攻擊你的時候,你就需要為自己攻下第一座城池。


    那些一再被打壓的人,往往是因為最初的軟弱,覺得對方說的還挺有道理或者懶得計較、不想吵架,等等原因,讓對方感覺在你麵前表現挑剔的一麵,既爽快,又安全,甚至有趣。


    我們在茫茫人海中尋找自己的愛人與伴侶,並不是希望對方指出我們的不是,多加改正,變得越來越優秀。


    因為也許終其一生,你與他,都隻能做平凡的人,賺不多不少的錢,做不好不壞的工作,在不上不下的職位上,有複雜的辦公室關係,暴躁的老板。有時候想想,人生真的有點差勁,可似乎也隻能如此了,這樣的生活,有什麽幸福可言?


    幸福就是某一天,無論是剛吵完架,還是結婚某年的紀念日,說起這無趣的人生,差勁的自己,你聽到了世界上最美妙的情話:無論怎樣,你這個努力做一件事的人,真的很不錯呢。


    沒錯,你就是那個努力做一件事的人,你會修馬桶,炒魚香肉絲,你會裝電腦係統,在陽台上種西紅柿,無論你在別人眼裏多麽平凡,你的伴侶都覺得你了不起。


    這就是結婚的意義。


    我們必須找到這樣一個人,同時也努力成為這樣一個人。


    無論你們是細心體貼還是粗心大意,是浪漫多情還是平淡如水,是歡喜冤家型還是互補搭檔型,世界上的幸福是多樣的,每一種相處模式都能磨合得如魚得水;世界上的幸福又是單一的,不同的幸福有一個相同的原則,就是不在彼此的傷口上撒鹽。


    當平凡的人委屈地回到家裏,請無論如何端上一碗“雞湯”;為這差勁而操蛋的生活,蓋上一個“合格”的印章。


    世上隻有一種失敗,就是總想活成別人


    我們有多渴望成功,就有多害怕失敗。與人聊天的時候,我最怕聊到最後,對方忽然問一句,我是不是很失敗。我總是不知道怎麽回答。


    究竟什麽樣的人生算是失敗?錯過了不該錯過的人,賣掉了接連漲停的股票,年過30尚未婚配等,聽上去好像都與失敗有關,但肯定用不上失敗這麽嚴重的詞,頂多算是暫時的不如意。


    這樣說來,真正能擔得起失敗這個詞的人,其實並不多。是的,不多,但有時候,也許就是你我他。


    作為一名恐飛症患者,有一段時間,我特別羨慕那些在路上的人,看台灣演員張震的采訪,印象最深的不是說他怎麽演好一個角色,而是他喜歡去歐美尚未開發旅遊的偏遠小鎮,小鎮上的人也許一輩子都沒有見過東方麵孔。


    做第一個踏上某片土地的中國人,感覺一定很好,我也想成為這樣的人。


    所以我努力克服自己的恐飛,還在微博裏關注了一個南航機長,經常向他詢問飛機安全知識。但這些其實都沒什麽用,坐一次飛機像經曆了一個世紀的痛苦,隻有恐飛的人才明白。馬航事故以後,我徹底放棄了世界那麽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


    別人做起來無比輕鬆的事,到你頭上就比登天還難,這是一件無處講理的事。


    我們經常說要努力啊,但顯然不是所有的事都值得去努力,尤其當我們的出發點僅僅是別人有,而我們無。


    一個朋友最近在糾結要不要生二胎。她身體比較弱,生第一個孩子的時候大出血,下了病危通知書,加上孩子身體不好,家裏經濟條件一般,好不容易把孩子磨到三歲,實實在在想鬆口氣。不幸的是,她發現辦公室裏的適齡辣媽們都開始生二胎了。


    她說她其實不想生,但覺得別人都生了,她不生,顯得不夠成功。“現在成功的標準不就是有兩個孩子嗎,最好還一兒一女。”


    我不知道這個成功的標準是誰定的,但我可以肯定,如果一個人,因為別人都有,所以她也要有,她對於成功的評判標準一定是可疑的,她不知道自己是誰,需要什麽,才會想要跟別人一樣。


    跟別人一樣,就是一種攀比心,它是現代人焦慮感的主要來源。


    我們很容易了解到自己的痛、弱、苦等不夠光彩的一麵,卻很難全麵地了解別人,所以經常會覺得別人所擁有的,正是我們所沒有的。一個職場辣媽,出得廳堂入得廚房,有a4腰,馬甲線,每天都是美美的。在廚房忙得灰頭土臉的我們,看到她的狀態,立刻忘了做飯其實也能修身養性,炒菜的時候扭動腰肢同樣可以鍛煉自己身上那些聰明的肌肉,而是跑去惡狠狠地辦了包一年的美容卡,包兩年的健身卡,結果根本沒時間去,怒氣很容易又被轉移到了工作與家人身上,甚至家庭出身——瞧,我就是這麽不幸,所以不能像別人那麽完美。


    可是,這樣一個循環下來,我們並沒有成為更好的自己,更不會變成別人,而是成了一個焦慮、敏感、抱怨的自己。


    別人身上的優點,當然應該學習。一個總是把自己打扮得漂亮的職場女性,我們可以學習她的穿衣之道,看看有什麽辦法在五分鍾之內化一個上班妝。


    然而,她的a4腰可能是天生的,她所謂的輕輕鬆鬆搞定一切,背後可能有一個無比強大的親友團的支持,她穿西裝氣場強大,因為身高足有168厘米,甚至她可能就是比我們的運氣更好,後麵這些,是她的,而不是你的,是你沒必要去努力、也肯定努力不來的。


    我們每天忙忙碌碌,有多少事情是自己真正想要、喜歡或者應該做的;我們對自己的不滿意,有多少是真正有必要改變與提升,有多少僅僅因為別人都在改變或者別人似乎比我們更好?


    當我們期待改變自己的時候,是從每一件小事踏踏實實做起,一步步變成更好的自己,還是每天刷著那些比自己優秀的朋友的微信朋友圈,心裏一萬個聲音在問,憑什麽是他?


    不要把成功想得太偉大,也不要把失敗想得太可怕。絕大多數的我們,其實都可以幸運地過著不怎麽成功,卻絕不失敗的人生。有自己的小出路、小幸福、小快樂,沒有大富大貴,卻有平平安安,沒有驚心動魄,卻是有驚無險。


    我們沒有成為畫家、音樂家、作家,卻也可以沉下心來畫幾筆,唱幾首,寫幾句;我們不是偉大的父親母親,可是在自己的孩子心目中,就是最好的爸爸媽媽。


    在我眼裏,世界上有千萬種成功,卻隻有一種失敗,那就是總想活成別人那樣。一個人如果要做自己,首先要認清自己。


    認清自己的種種局限與不足,懶惰與無能。其實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時刻,隻是別人的,你看不到罷了。


    創業以後,我再也不羨慕成功人士了


    我開始創業的時候,還是文人心態,天真爛漫,覺得隻要不虧就行。創業以後才知道,商業帝國是一架大機器,你要麽趕上它,要麽被拋棄,沒有第三條路。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所謂的不虧就行,結果一定是虧得跳樓。


    不僅僅是創業,其他的成功也是一樣。


    《奇葩說》第三季總決賽裏,邱晨說總算要結束了,有種周五終於要下班的興奮。


    周五下班,雙休兩天,對於成功人士而言,絕對是奢侈品——普通人擁有的很多東西,對他們而言都是奢侈品。


    有一次談項目,董事長從成都飛來武漢,另外一個合作夥伴從北京飛來武漢,兩人到酒店的時候已經是晚上12點,我、合夥人與他們坐在酒店大堂裏頭腦風暴,寒風呼呼地從旋轉門裏吹進來,大家卻不願意換個地方,心疼路上那點時間,一直談到淩晨三點,睡意全無,感覺馬上可以洗個澡去晨跑。


    但這種身體的透支,過一兩天或者一兩年就會暴露出來。


    最近大熱的《歡樂頌》,我身邊很多人特別羨慕安迪。以安迪為偶像的朋友,追了一晚上劇,早晨遲到被行政罵,下午犯錯被主管罵,她說,我要是安迪就好了,誰敢罵我。明知道第二天上班,還不睡覺追電視劇,怎麽可能成為安迪?


    現實中,像安迪那樣的女孩必須把時間算計到分與秒,生活規律得像瑞士鍾表,別說追劇不在日程之中,連跟閨密聊天都是在趕飛機的路上。


    我身邊最有可能成為現實版安迪的女生,是個90後,本科做交換生去了加拿大,研究生在我國台灣讀。


    她淩晨跟我說選題,我早晨不到七點回複的時候,又第一時間收到了她的回應。


    她跟朋友去香港玩,朋友們去逛名店,她去谘詢職業規劃師,並且是付費谘詢。與同齡人豐富多彩的生活相比,她的生活特別枯燥單調。


    但我知道,總有一天,她會成為一個讓同齡人羨慕的人,而羨慕她的人,也隻會羨慕她的聲名、財富、好運,早就忘記,你們在逛名店的時候,人家在幹什麽。


    成功者之所以能成功,因為他們樂觀向上,不抱怨,但這不意味著,他們的生活沒有值得抱怨之處。


    我還認識一位年過40的台灣女性,雖然不喝依雲水,但絕對是眾人眼裏安迪式的成功人士。說到愛情婚姻家庭,她直言:“我很笨,沒有平衡家庭與事業的能力,所以在選定了這份事業的時候,就決定舍棄家庭了。不過,我一直在談戀愛哦。”


    我很敬佩她,知道自己要什麽,並且果斷割舍人生第二需求。據說為了一個目標而暫時或者永遠舍棄第二需求,是成功人士成功的秘訣之一。


    十幾年前,閨蜜勸我做電商。她說寫作太辛苦了,像種地一樣,寫就有錢,不寫沒錢,整個一碼字農民,做電商就不一樣,你把企業做大了,不幹活也有錢,可以去環遊世界。


    後來,她真的做了電商,並且很快做到行業前十,然而直到現在,她一出門旅遊,銷售額就下滑,更別說環遊世界了。當年的行業前十,她是碩果僅存的一個,有些已經把店賣給別人,有些真的環遊世界去了,店裏的生意就變得很差。


    在創業過程中,她患了神經性皮炎,有一段時間,因為工作壓力太大,還斑禿了,但我們每次見麵,她都神采奕奕,所以很多人羨慕她的生活,她也樂於讓大家看到她輕鬆愉快的一麵。


    後來,她的一個員工兼粉絲,也自己去開店,開了不到兩年,又回到她這兒打工,回來跟她說,姐姐,我雖然還是很喜歡你、崇拜你,但我再也不羨慕你了。


    成功者的擁有是從他的失去中獲得的,當你知道他為成功而失去了什麽的時候,也許你就不在乎他擁有什麽了。


    一個愛旅遊的朋友,去大理開了客棧。開始的時候,半年在路上,半年在店裏,各種媒體報道,都說他是神人,的確有各路粉絲慕名而去,客棧一時人滿為患。但很快,大家開始吐槽他家的衛生狀況、服務態度、管理水平,更多人說,我們千裏迢迢是為了見偶像,而你告訴我偶像去尼泊爾了。


    現在,他每年隻有春節一個假期,平時老老實實蹲在店裏,接受各路粉絲的朝拜。


    年初,他開了分店,開玩笑說可能以後連春節的假期都沒有了。他已經開始接受並且享受當下的忙碌、進取、冒險,然而他的崇拜者們,還在羨慕他邊玩邊開店,羨慕他睡到自然醒,他也樂於扮演那樣的人,隻有那樣,他才更受歡迎。


    很多人想要成功,但他們對於成功的渴望,是建立在成功可能不需要付出什麽,也不會失去什麽的基礎上的。其實這樣的成功根本不存在,無論多少人因為形象需要,為你塑造了這樣的成功,這種成功本質上,跟你都沒什麽關係。


    伍迪·艾倫說,欣賞和喜歡你擁有的東西,而不是你沒有的東西,你才能快樂。


    如果你沒有賺到很多錢,閑散與安穩就是你的成功,如果你想賺很多錢,就必須把每一分鍾列入人生計劃。


    每一個成功人士,都是從孤獨失意、默默無聞開始的,羨慕別人的成功,先要問問自己,是否能在孤獨失意、默默無聞中,依然堅定地朝著目標前進。


    隻有輸得起,才等得起


    在武大做活動,被一個男生問,父母隻有一筆錢,他可以拿這筆錢付房子的首付,也可以出國留學,他怎樣應該選擇,如果出國留學,回來以後是不是意味著擁有更好的工作,更輕鬆地賺得房子的首付?


    我告訴他不一定。


    付首付,在大城市供一套房子,是一個已知項,意味著暫時走上平凡卻安全的人生;拿著這筆錢出國留學,則是未知項,有兩種可能,要麽這項對於自己的投資,收獲頗大;要麽雞飛蛋打,回到原點,重新賺取房子的首付。


    什麽樣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冒險?確定自己輸得起的時候。


    不要打雞血地告訴自己,行萬裏路如讀萬卷書,回來一定能有好工作或者創業成功,如果這樣,不如買了房子,先在家裏讀萬卷書,反正跟行萬裏路差不多。


    多想想輸了怎麽辦,如果輸了,自己是不是能夠淡定回應:人生貴在過程,我就想要詩與遠方的田野。


    在愛情裏,很多人也有這樣的糾結。


    眼前這個即刻能夠到手的人,不怎麽相愛,也不怎麽滿意,唯一好處是,他對你死心塌地,願意與你立刻結婚。


    繼續等待,一定有良人出現?不一定。錯過了眼前這個80分的男人,也許之後會有100分的出現,也許出現的是70分的。


    怎麽辦?


    問自己,輸得起嗎。如果之後隻能嫁一個70分的,甚至不嫁,你是否能夠雲淡風輕地說,無論如何,我堅持過,努力過,我的青春不迷惘。


    隻有輸得起的人,才等得起,如果輸不起,眼下能夠得到的,就是你最好的選擇。


    我們當然都想做輸得起的人,讓人生變得更加無怨無悔,不必早早地苟且於生活。然而,輸得起既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資本,純講心態,很容易讓一個人變成心態的奴隸,每天喝15隻老母雞熬的十全大補湯,生活過的是苟且中的苟且,嘴裏唱的卻是詩與遠方的田野,最後人見人躲,沒人願意與一個天天跟我講夢想,逢年過節就衝我借錢,還有借無還的人做朋友。


    如果,如果決定等,除了心裏有一種輸了也沒關係的淡定,更重要的是,積累等待的資本。


    我一個朋友投資了一處偏遠地方的門麵房,那兒是市政規劃的新區,規劃圖上,市民之家、領事館都要建在那兒。她當時手頭並不寬裕,還是咬牙投了,如今5年過去,門麵一直租不出去,而市民之家、領事館卻分別落戶在另外兩個地方。


    我經常安慰她,別急,那兒早晚能發展起來,但我們都知道,也許那兒永遠發展不起來。


    如果她指望靠房租過日子,估計早喝西北風了。


    好在,她沒有。她從買了門麵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告訴自己,你好歹是個有“鋪頭”的人了,要更加努力,對得起你的身份。我們笑言,門麵房產權證簡直就是她背在身上的lv包。


    她開始與朋友一起創業,先是做水果直銷,然後做健身房營養餐配送,每當創業遇到困難,她都這樣鼓勵自己的搭檔:“別擔心,我自己買了門麵,實在不行,咱們把公司搬那兒去,房租一分錢不收,成本一定能降,利潤一定能上。”


    5年後的今天,創業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搭檔也終於看到了她那個“高大上”門麵的產權證,“鳥不拉屎的地方,虧你想得出來。”


    她嘿嘿地笑,沒關係,反正想想也挺開心的。


    她基本不指望那個門麵房給她帶來多大收益了,那兒成了她一個夢想的發源地,一個錯誤的決定,卻誕生了一個正確的結果。


    “沒關係,反正我等得起。”對於這項失敗的投資,如今的她的確有資本這樣說。


    周末與一個35歲的女孩聊天,她半個月前剛結束了一段戀情,決定再去考個級,打發失戀時光。


    “大家都說,你還考什麽級,趕緊找對象結婚,可怎麽趕緊找啊?我二十八九歲的時候,一周相親六七次,不也單到現在了。”她抿嘴笑,皮膚白白,嘴唇紅紅,特別可愛。


    有些事情,急不來,隻有等,或者急了隻能將就。


    好在,她沒有隻是等待命運的派發,而是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不錯,精心布置了自己的小家,舒適安靜;不斷考級,在辦公室成為不可替代的人;學了拉丁舞,考了潛水證,當有人說你把自己安排得這麽好,感覺已經不需要男人了,她笑眯眯地說:“等車的時候,總要找點事做吧。”


    也許她自己都沒意識到,她慢慢變成了一個輸得起的人,即使最後的最後,她也沒有等到想等的人,至少她的人生沒有浪費在虛妄的等待與抱怨中。


    當她告訴我,準備去冷凍卵子,以備不時之需,我心裏不由歎一聲,姑娘好樣的。


    她越來越清楚等待的風險,卻也不急著半途而廢,而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主動出擊,抵抗風險。


    在積累等待的資本的過程中,當初心心念念的那個結果,往往漸漸褪色,變成“有更好,沒有也行”,等著等著,你成了另外一個人,有了另外一個目標,即使輸了最初的那個目標,也沒什麽了不起。


    我願你所有的堅持,都是為了自己


    六月的一天,我與父親沿著江漢平原的一個小山包向前走,母親的長眠之地離我們越來越遠。談了許多瑣碎的家長裏短之後,父親忽然說:“今天是我跟你媽的結婚紀念日。”我“哦”了一聲,“50年了。”父親輕聲歎道。


    “金婚嗎?”


    “不知道。50年,大日子!”父親不滿地嘀咕道。


    年長的中國人對於整數的日子總是記得很牢。一對夫妻在一起,最重要的大日子就是50年。


    我的父母沒能一起走過50年。他們相識得太晚,怨恨又那麽深。母親生前從沒忘記將父親與自己過早離世的前任對比。在她的眼裏,父親是一個簡單粗暴的人,自私自利,不懂感情。


    母親曾被一個騎自行車的少年撞斷脛骨。斷裂之處需要用鋼釘固定。前去幫忙的鄰居阿姨告訴我,父親在手術室門外哭了,當時,我的內心相當震撼,無法想象雄獅般的父親流淚的模樣。


    然而,我沒有將這件事告訴母親。隻怪當時年紀小,父母的事情於我而言似乎隻是一場局外人的故事。年紀漸長,我開始明白父母之間的問題。父親的愛太過深沉,他認為男人對一個女人好,應該體現在大事上,比如將子女的工作安排妥當,比如把自己的事業搞好,比如對母親的家人負責;而母親迷戀的永遠是幾句貼心的話,一個溫暖的手勢,共同行路時耐心的等待與攙扶。對感情理解的不同,使母親至死都沒有認為父親愛過自己。


    這不能全怪母親。的確,在我的印象中,父親與母親沒有過過結婚紀念日。母親左手無名指上的那枚金戒指是父親出差時在中英街上買的,回來就隨便甩給了母親。


    我曾問過母親,她與父親哪一天結婚,母親說忘了。沒想到父親卻一直記得。可是,為什麽一定要等到50年,10年或者20年難道不值得紀念?


    “50年是個大日子。”父親固執地說。


    “可你有沒有想過母親等不到這一天?”我不禁帶了幾分埋怨。


    “那老太太,身體那麽好……”父親說不下去了。


    我們回來的時候,夜幕已經降臨。經過母親的長眠之地,父親執意要我先走。走過一片高大健碩的柿子樹,我回頭張望,父親站在母親對麵,低著頭,像一個犯錯誤的小學生。風吹過,送來樹葉的沙沙聲與晚歸的麻雀嘰嘰喳喳的歌唱。我在心裏默默道了一聲:“媽,金婚快樂!”


    母親離這場盛大的成功僅一步之遙。


    我也不是一個看重儀式感的人,對於天長地久並沒有過多期待,認為當下便是永恒。


    然而,與父親的那場散步之後,我開始意識到人生的世事滄桑,有目標的人與沒有目標的人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收獲不一樣的結果。


    倘若母親知道父親對於他們金婚的期許,倘若她知道父親一直記著她已經忘記的結婚紀念日,她還會執念於父親對她的愛不夠多嗎?如果他們之間能多一些溝通,就會多一些寬容與理解,母親或許能夠等到金婚這一天。她的撒手先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從未期待過這樣的一天吧。


    50年,足夠一株梧桐樹從小苗長到參天,一條安靜的小巷在喧囂裏失了清麗的容顏,一個偏僻的小漁村變成高樓林立的大都會,一條河由清變濁又由濁返清。50年中世界將會發生什麽,誰也不知道,能夠確定的是我們將由青春變成老年。


    廣東梅州蕉嶺縣是我國著名的長壽鄉。在僅有1800人的石湖村中,有74對老人攜手走過了金婚,這個村子裏的年輕人離婚率特別低,因為身邊有太多不知不覺走了一生的夫妻,他們的故事訴說的是婚姻的水到渠成。


    石湖村不是旅遊區,一對對白發蒼蒼的老人相扶相攜地從桉樹下走過,卻成了美麗的風景。


    佛說,人生終究虛無,然而,普羅眾生卻必然要將虛無的人生落在日日夜夜,柴米油鹽的實處。50年的相伴,愛太深反倒成了習慣,皮膚的每一條紋理裏都有對方的目光,身邊的每一處物件上都有兩個人的指紋。


    風風雨雨,厭倦、猜疑、誤解……說難也是難的,如果說容易,隻需要一句話,那就是一起共度、永不分離的決心。


    年青人的照片,是一個人的好看,些微的孤獨稀釋了濃墨重彩的青春,是恰恰好的少年,剛剛好的溫度,是未來無窮無盡更好的可能。老年人的照片,是兩個人的好看,一雙夕陽西下時相攜的手,兩張流年之中越來越相似的笑臉,為風燭殘年的灰與白增加了日曬不褪的亮色,那是對愛的隱忍與寬容,是對瑣碎煩惱的清醒與輕視,是人到終點勝利的微笑。


    我喜歡伊麗莎白二世與菲利普親王金婚時的那張照片。女人慈祥、優雅,男人平靜、淡泊。


    他們的故事始於1939年,兩人於1947年完婚,菲利普為此放棄了希臘王位繼承權。在結婚的那天早晨,他問堂姐帕特麗夏:“我這麽做,是勇敢還是愚蠢?”


    並非沒有忐忑,隻是最終,他依然決定與她共度一生,一輩子走在她的後麵,做他的影子。在伊麗莎白的加冕儀式上,他單膝跪在她的麵前,說:“我願意終生成為你的臣民並且尊敬你,一輩子效忠你。”他履行了諾言。


    一個人最大的成功,不是他曾經擁有過什麽,而是他曾經堅持了什麽。激情隻能帶來驚喜,而因為堅持得到的結果,更像是一場修行的結束,因為來得艱難,而讓人格外珍惜。


    父親在痛心於母親沒有等到他們金婚的同時,也責怪我結婚太晚。


    宋丹丹說,為了金婚,她必須活到87歲。為了金婚,你必須活到多少歲?或許這也是一種激勵,你在之前浪費了一點時間,就必須以活得更長來補償自己。


    如果說婚姻的確是一場忍耐,沒有目標的忍耐是煎熬,有目標的忍耐則是勵誌,你不是為別人活著,而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某個人生理想,頭頂光環、懷揣夢想負重前行,每一天都接近目標一點點。


    我希望那些為了金錢而選擇不離婚的人,是為了金婚而決定堅持;那些為了孩子而不離婚的人,是為了金婚而決定堅持;那些為了害怕孤獨而選擇不離婚的人,是為了金婚而決定堅持。什麽樣的堅持都不如為了自己而堅持。當霜花滿鬢,我們雖然沒有成為某個著名的人物,做過什麽著名的事跡,但至少為某一件事而堅持了50年,這也是行走世間一場,所交的一份不錯的答卷。


    所謂三觀一致,就是能玩到一塊


    看到鍾楚紅參加時尚活動的照片,比年輕時胖,皺紋也有一點點,笑容卻明麗得像命運的寵兒。


    一轉眼,鍾楚紅已經喪夫近十年了。她與朱家鼎在一起,用一句話概括是“他帶著她玩”。


    他們自願選擇丁克,每年出國旅行,朱家鼎教她攝影、品紅酒、看美景,一個懂格調的男人與一個會生活的女人開開心心地玩了16年。


    在朱家鼎患病前,他們甚至開始在巴厘島建自己的小屋,取名夢幻花園。


    16年後,世間隻剩鍾楚紅。然而一段好的愛情,不會隨著愛人的離去而離去。鍾楚紅繼續打理花園、遊山玩水、開影展,成了半個職業攝影師。


    會玩的人,一個人生活也不嫌孤單,命運帶走了她的愛人,卻留下了愛人教會她的那些好玩的技能,和她的臉上少女般的笑容。


    所謂伉儷情深,最理想的狀態,是一起去玩。


    夫妻是玩到一起去的,如果戀愛談了大半年,除了吃飯、逛街,兩人待在一起越來越無聊,幾乎可以預見你將來的生活,如果分開,那是各生歡喜;如果在一起,隻剩忍耐。


    一個人是不是理想的伴侶,首先要看你們能不能玩到一起。


    有些人,最大的愛好就是喝酒聊天玩手機。他們不喜歡動腦筋去玩,固守在自己熟悉的地方、熟悉的娛樂,而這些娛樂,又是很難與伴侶互動的。


    談戀愛就是各自玩手機,這詭異的畫麵,你能想象嗎?


    情感導師經常教育我們,要找人生觀世界觀相似的人,然而什麽才算三觀相似?最基本的要求是能玩到一起。


    薩特與波伏娃算是三觀相似的情侶,但如果他們不能一起喝咖啡,一起參加各種文學藝術青年的聚會,而是一個喜歡泡咖啡館,一個喜歡旅行,一個喜歡聚會,一個專注購物,他們就無法成為如今我們所看到的花神咖啡館情人。


    會玩代表兩個方麵的能力:


    一是保持激情的能力,二是學習的能力。


    很多情侶戀愛半年以後,就不知道玩什麽了。周圍的公園都踏平了,電影院的門檻也磨得差不多了,天天出去吃飯錢包跟腸胃都受不了。在家吃泡麵,點外賣,一人守著一台電腦打遊戲,或者你看手機,我看ipad。


    我們常說激情是短暫的,愛的激情的確短暫,對於生活的激情卻可以很長,所以我們要找一個有趣的人,由生活的激情去延續愛情的激情。


    我認識一對結婚十年,還經常徒步的夫妻。問他們徒步的樂趣是什麽,難道就為了鍛煉身體,那跟在健身房跑步有什麽區別?女孩笑著說:“如果那樣,就太枯燥了。”


    原來,他們從相識開始,就喜歡一起散步,起初,跟其他情侶一樣,邊散步邊聊天。很快該聊的聊完了,男生買了許多關於植物的書,他們開始辨識路邊的植物,有時候為一株小草的名字打賭。之後,發展到昆蟲、鳥類、雲。


    十年過去了,他們還能在徒步的路上,興致勃勃地蹲在地上研究一隻“獨角仙”。


    他們很相愛,卻不是女人追著男人問,你到底愛不愛我,男人哄著女人說,你是我的唯一。


    時間的風沙吹走了情話,卻吹不走在一起的記憶,人生最開心、最好玩、最奇妙的事情,都是與某人一起經曆,這是經得起歲月磨損的浪漫,是可以長久的激情。


    也許你要說,誰不會玩呢?當然有很多人都不會玩。他們對新鮮事物沒有興趣,學習一項興趣愛好於他們而言,比生個孩子還難。


    真正有趣的事情,都有一定的技術含量,並且在掌握了這些技術之後,才會越玩越迷戀,越玩越高興。


    與蔡瀾一起下館子,即使是路邊的蒼蠅館子,女孩也覺得有趣,因為他所聊的美食故事,比吃食本身更誘人。這種知識的積累,不學習的人隻能望塵莫及。


    一個挑剔的女孩,嫁為人婦。問她為什麽終於肯嫁,原來因為男生願意與她一起練瑜伽。


    女孩喜歡瑜伽,練了七年;她還喜歡潛水,前年考了潛水證;也玩烘焙,大家都喜歡請她來家裏做客,因為她會帶自己做的美味小點心;旅行更不必說,她從不跟團,有了旅行計劃,會提前半年做功課,功課細致到每個景點的日落時間。


    她曾經以為自己根本找不到伴侶了,因為中國男人都在忙著賺錢,沒人願意陪她玩,雖然她其實這麽多年玩玩樂樂,也並沒耽誤賺錢養活自己。


    直到她遇到了他。他們是相親認識的,由旅行聊到一起,然後她驚訝地發現,他興趣廣泛,對未知領域充滿探索的激情,知道她為了約會,少上一節瑜伽課後,竟然說,不如我們去上雙人瑜伽課。


    我覺得,如果一個男人願意跟你一起零基礎學瑜伽,基本就是什麽都願意與你一起玩了。所以看到鍾麗緹與小男友默契的瑜伽動作,我就明白他們為什麽可以跨越年齡、背景、名氣差異,走到一起。


    會玩,不是貪玩。玩,是一種格調。有趣的人都會玩,但貪玩的人不一定有趣。


    貪玩,是迷戀簡單卻又刺激的遊戲,比如電玩、麻將、ktv、與朋友一起喝酒,而會玩,至少包含兩個意思。


    一是你們有共同學習與進步的能力。像兩個小白,不斷打怪升級,發現新的興趣、新的挑戰。


    玩伴即是戰友,想想戰友的感情有多深,那可是我看著你從王寶強變成許三多,從眼鏡妹變成林誌玲。


    二是你們不怕麻煩,精力充沛。身邊有朋友每年帶著孩子自駕,生二胎以後,也沒能擋住全家上路的決心。


    他們愛玩、會玩、不怕麻煩,有一套家庭自駕遊的秘籍,購買了很多方便孩子在車上吃喝拉撒的裝備。


    別人會在生育以後,因為覺得辛苦而放棄之前的愛好,或者至少休息幾年,他們卻認為,一家人在路上,是最好的感情升值期。就像一個作戰小團隊,哪怕有爭吵、不快,都擋不住一家人在黃昏的沙漠上雀躍的歡樂。


    人不應該因為戀愛了,就變得無趣;人生更不應該因為結婚,就變得麵目全非、老氣橫秋。愛的責任包括一起去發現好玩的事,婚姻的義務也包含彼此照顧對方的愛好。


    相愛,不是肋骨與人的關係,也不是桌子與桌子角的關係,而是兩個圓的交集。我們要努力尋找與自己交集更大的那個人,在一起之後,也要努力地擴大這些交集,交集越大,婚姻質量越高。


    經常聽到有些姑娘,得意地說我們興趣完全不一樣,各玩各的,仿佛這是獨立、平等的標誌。


    我不解,為什麽不能找一個可以一起玩的人,難道隻是因為對方的經濟條件更為適宜,或者到了結婚的年齡,就可以與玩不到一起的人將就?


    跟玩不到一起的人生活,就是將就。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顯示,人們在解決溫飽以後,必然會追求更高層次的滿足,即精神的滿足。會玩,能玩到一起,就是一種精神的滿足。


    也許你會說,中國哪有那麽多有趣的男人,大多數中國男人根本不會玩。


    這樣說並不公平,很多中國女性,感情生活一旦安定,也不琢磨著怎麽去玩了,好像單身時學習那些玩樂的技能,就是為了遇到一個相愛的人,然後過無趣的生活。


    玩是一件需要堅持的事,它的敵人是惰性,稍不小心,它就會像好身材一樣,從你的身邊溜走。


    結婚三五年後,就抱怨生活無趣,然而是誰把你從愛玩的女孩,變成了老媽子,其實是你自己。無論工作多累,總要留一點時間,拉上伴侶,走,我們登山去。


    能一直在一起玩的人,一定不是懶人。這個世界所有的可以經得起歲月磨損的美好,都是勤奮換來的,是與自己惰性抗爭的結果。


    你平凡,你不美,但你獨一無二


    我是麥色皮膚,這種皮膚在陽光下很健康,在沒有陽光的時候,容易顯得暗沉,黑黃。尤其在以白為美的東方文化背景下,我從小視之為缺點。


    買衣服的時候,我問的第一句話通常是顯黑嗎,我沒有穿過大紅、粉色,盡管很喜歡,就是因為它們“顯黑”。


    “不行,我太黑了。”


    “哪有……”


    這樣的對話,無論是出現在我與朋友之間,還是我與導購小姐之間,我都覺得她們在安慰我,不夠客觀。


    4月的時候,我去武大做講座,說到這件讓自己自卑的事。講座結束後,一個坐在第一排的女孩拿我的新書來簽名,要求寫“越黑越美”。她說第一遍,我沒聽明白,說第二遍的時候,她特意解釋:“我皮膚很黑,希望自己自信一點。”我抬頭認真看了一眼,皮膚確實不白,然而,在剛才長達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裏,她坐在第一排,我數次看到她,頭發黑亮,眼睛黑亮,臉型小巧,像angbaby,我被她的優點吸引,完全沒有注意到她的膚色。


    一個朋友,肩膀寬且平,是我這樣的溜肩膀羨慕死的衣架子,她卻總是抱怨自己肩膀太寬,不好買衣服,就像我總抱怨自己的肩膀太窄,穿不好t恤、針織衫。


    我們總是過度關注自己外型的缺點,包括我們的父母,也會拿這些缺點開玩笑,它讓我們陷入這樣一種思維:不管我有多少優點,人們還是能看到我的缺點。


    沒人承認自己是完美主義者,然而當我們因為自己的外形缺點而不自信,其實就是一個完美主義者。


    當我們穿一件衣服,看重的是它是否藏拙,所以有時候,我們會買回一件自己並不喜歡,也並不特別好看的衣服,隻是因為它顯皮膚白、顯肩膀窄、顯瘦等。


    你是一個整體,無論是穿衣服,還是梳頭發,無論是坐著,還是說話,你發光的那一麵要先於自己的缺點表露出來。


    那些願意跟你說話,跟你交往的人,他們一定願意盯著你的優點,而不是缺點,既然世界上沒有人是完美的,一個人也就無所謂缺點,你的缺點就是你的特點。


    你往往比你所想象的更美麗,你往往沒有你所想象的那樣自信。


    你不一定非要漂亮,因為你並不欠著誰。


    如果在路上遇到他,我不敢認。一年前的他,體重160斤,如今的他隻有115斤。他曾經是朋友圈裏快樂的死胖子,作為美食活地圖,跟他走,必能吃好玩好樂好。我約他一起吃晚飯,他說他自減肥後便過午不食,“以後吃飯約在中午”,說完他就急匆匆地去健身房了。


    從此果真隻能一起吃午飯了,並且他對於吃什麽十分挑剔,自帶卡路裏對照表,每當我們將糖醋小排或者油燜大蝦送至口邊,都能聽到一個冷冰冰的畫外音:3000大卡,要跳繩80次才可以消耗完畢,為了配合他,我們把聚餐地點選在素菜館,“廚師永遠不會告訴你,素菜館的大部分素菜都是加豬油炒出來的”,大家的表情由興致勃勃迅速切換至意興闌珊,自動配音:請把那個有趣的死胖子還給我。


    與成功一樣,減肥正在被過度關注,甚至是否減肥,也代表了一個人成功與否。放言“要麽瘦,要麽死”的小s公然表示,體重三位數的女人沒有前途。當原本可能正確的事情成為一種偏執,對於營陣之外的人而言,就會形成歧視與壓力。我們痛恨歧視有色人種、殘疾人、女性、農村人,卻將歧視胖子看作理所當然,甚至這種歧視裏麵也不露聲色地摻雜了性別歧視——體重略微超標的女性承受的壓力與體重超標嚴重的男性相當,甚至當一男一女兩個胖子站在一起,男胖子會優越感十足地對女胖子說,我是男的,胖就胖了,你一女的,這麽胖怎麽嫁得出去。


    我們歧視胖子,響當當的理由是因為胖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卻忽略了個體的差異,對於有些人,比如小s,保持體重固然也需要付出努力,然而與肥肥(沈殿霞)的女兒鄭欣宜的辛苦相比,是九牛一毛,雲淡風輕。有一種體質叫易胖體質,有一種女性常見問題叫內分泌失調,當人體內儲存能量的胰島素多於負責新陳代謝的腎上腺素與甲狀腺素,想要瘦,就要拚命,別人付出一分努力達到的體重秤數字,你需要付出十二分的努力。


    既然人與人的差別如此之大,為什麽當我們看到一個胖子,總會不假思索地就認為人家是對生活沒要求,對自己太放縱?


    鄭欣宜千辛萬苦,不惜借助減肥藥也沒瘦成一道閃電,更悲摧的是,她隻要正常地吃幾天米飯,體重秤的指針就不穩定,米飯對於她這種體質,功效跟別人喝油差不多。


    “一個人外表身材不影響自我價值,女生應該容許自己自私一點,為自己而活”。話雖如此,從她的體重升了降,降了又升,可見她內心的糾結,在如今的中國,要做一個快樂的胖子所需要的勇氣,絕不比做一個快樂的單身少。


    許多年前,哲學家羅素說“參差多態,方為幸福本源”,許多年後,當我們自認為文明在發展,卻變得無法容忍一個快樂的胖子。如果說瘦是一個人的選擇,難道胖就不是?文明的進步並不是讓我們的世界變得像經過美圖秀秀的自拍照一樣,割韭菜似的一刀齊,而是在不需要劃分正確與錯誤邊際的領域,保持足夠的寬容,尊重每一種不同的選擇,尤其那些少數人的選擇,他們的存在,使這個世界恢複參差多態。


    如果說,瘦讓我們得到了一些尊重,其實也讓我們失去了許多樂趣。


    至於健康,如果允許有一種快樂是遵守健康生活規則活到100歲,也應該允許另外一種快樂,就是隨心所欲地活到60歲。


    如果一個人生存於這個社會,連選擇隨心所欲地胖的權利都沒有,所謂的自由與成功,其實是經過加工與美化的專製與強加。


    如果你討厭被鄰居大媽質問為什麽還不結婚,如果你討厭被晚期直男癌患者質問你怎麽不像個女人,如果你討厭被父母期待成為別人家的孩子,如果你討厭被家長群裏那些用自己的夢想綁架孩子的父母們綁架,你其實就應該向依然堅守在胖子陣營的人致敬,她們所堅持的,與你所堅持的一樣,她們所反對的,也與你反對的一樣。


    鄭欣宜最近在臉譜上露麵,坦承自己已經停止減肥“不會再強逼自己”,她與外籍男友戀愛,很開心對方不介意她的胖瘦。與正常吃一頓晚飯,就要暴走8000米以防止長肉的女明星相比,哪一個更有正能量?你可以選擇後者,我卻願意選擇前者。


    曾經看到鄭秀文的訪談,記者問她如果有一天隱退,最想做什麽,她悠悠然回答,如果不做這一行,最開心的是終於能吃一頓飽飯了。她們這樣心酸努力是工作需要,你如此拚命,將瘦作為自己的信仰又是為了什麽?


    你有什麽信仰,我信“瘦”,其實你隻是害怕與別人不一樣。


    健康生活狀態並不是一味要瘦,健美教練的身材在很多人看來,其實偏於敦實,女性甚至顯得壯碩。我們並不能責怪執著於瘦的人,然而,正如時尚編輯戴安娜·弗裏蘭所說:“你不一定非要漂亮,因為你並不欠著誰。”


    如果漂亮並不是一筆債務,瘦也不是。那些對於體重秤上的數字如履薄冰般度日的人,隻是害怕被這個崇尚瘦的時代拋棄。


    看出來了吧,其實每一位胖子包括那些微胖界人士,都是特立獨行、值得尊重的人,至少他們為世界提供了另外一種風景與可能性。


    微笑是一把槍


    不知道多少人跟我一樣,有一個不愛笑的媽媽。


    小時候我怕她,所以總討好她,對媽媽的要求有求必應。到了青春期,這種壓抑卻開始反彈,我懟她,氣她,她不高興我就高興。


    我媽是個嚴肅認真的處女座,在單位表現好,回家家務做得好。把飯菜全都端上桌了,她還在忙著收拾廚房。


    從我媽身上,我明白了一個真理:家務是做不完的。所以我現在做家務經常偷懶,反正做不完,隨心就好。


    我大學之前,沒住過校,一直跟父母在一起,但對於媽媽卻始終生疏。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麽會有這種感覺。直到已經工作了,有一次我被外派半年,回家的時候,我媽給我開門。我那半年過得不太好,很想家。我媽看著我,想笑但又不好意思的樣子,一頭鑽進廚房。


    我默默放下行李去洗澡。當溫水從頭上衝下來,我忽然想,如果剛才她對我笑一下,我一定會緊緊抱住她。


    即使母女,也沒辦法跟不笑的人產生親密感。


    我媽不愛笑,當然是因為覺得生活不順心,男人不貼心。但處於同一段婚姻裏的我爸,卻整天笑嗬嗬的。如果還有機會,我可能會對我媽說:“你老公不貼心,但你女兒很可愛啊。”


    身邊有朋友跟我同樣經曆,在青春期的某一天,哭著跑去醫院查血型,懷疑自己根本不是媽媽的親生女兒。


    經常有人探討什麽是合格的父母,怎樣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我總覺得,愛笑的媽媽就是合格的,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讓他在很小的時候就明白,媽媽無條件地愛我。


    愛,不會讓我們奧數得金牌,年級考第一,但會讓一個女孩變得自信堅強。她確信哪怕被全世界拋棄,依然有一個人會對她微笑。她小時候不需要通過討好媽媽,獲得媽媽的微笑,成年以後,也不會通過討好任何人,去獲得愛與認可。


    生活不容易,因此命運贈予我們一個無堅不摧的武器:微笑。


    昨天,我陪女兒彈鋼琴。她說起鋼琴老師,“笑的時候特別漂亮。”


    她的老師,是一個樣貌普通的女生,臉上還有蓬勃的青春痘,上班穿深藍工作服。對我女兒要求很嚴,女兒卻喜歡她,因為她愛笑。我問女兒,媽媽什麽時候最漂亮,女兒回答:“你也是笑的時候最漂亮。”


    每個人都是笑的時候最漂亮,媽媽尤其如此。我很遺憾媽媽給我留下的漂亮太少,她走以後,我不夠回憶。所以對自己的子女,盡量笑臉相迎。


    期末考試結束,兒子說數學答題卡忘填了。我笑著對他說,幸虧不是高考。在看到我笑臉的那一瞬間,他僵硬的肩膀軟下來。他本來準備扛住一場疾風暴雨的。我心裏想的卻是,你已經那麽倒黴、那麽難過了,我必須給你一個微笑。


    父母最好的支持是永遠站在孩子身邊,看命運之神,如何眷顧又拋棄他;拋棄他,又重新眷顧他。起起伏伏是生命的神奇之處。人就像平原上的樹,承受四季的變幻,風霜雪雨,是我們的命運。父母是站在孩子身邊的另一棵樹,而不是帳篷,帳篷遮擋風雨,同時也會擋住陽光。


    我堅信世界上,沒有媽媽不愛孩子。隻是愛的方式不同。有些媽媽愛孩子的方式特別辛苦。她很早就把自己對於生活的不滿、世界的惡意傳遞給了孩子:你隻有學習好,老師才會喜歡你;你隻有成功,世界才會對你微笑,包括你的父母。


    雖然成功的人一定能收獲更多的愛與尊重。但為人父母,總要做好最壞的打算。萬一你的孩子,無論多麽努力都當不了冠軍呢?或者成功以後又失敗了,這時候,他應該懷疑一切,還是相信,終究有一些美好的感情,永遠都在?


    我曾經聽到一夜暴富的朋友說,小時候父母一直嫌棄她,從沒好好跟她說過話。暴富以後,父母天天跟在她身後笑,像哈巴狗一樣。所以她拚命賺錢,根本停不下來,因為她太害怕回到過去了,連親情都這麽現實,還能指望什麽?


    “愛是假的,錢才是一切。”


    我聽了心裏特別難過。


    媽媽的笑最美,卻不僅僅是孩子成功時的禮花,更應該是失敗時的慰藉。


    在勢利而冰冷的世界上,如果有一種愛,是無條件的,它必須是父母之愛。不是因為你成功,正確,我才愛你,而是就算你失敗、被嫌棄,我也愛你。


    願你在大城市生活、奮鬥、愛過、變過


    一帆在北京讀書,經常跟我抱怨北京不好。“真不喜歡大城市。”她說。我問她去過哪些地方,她說主要待在昌平,偶爾去王府井逛逛街。


    “去美術館看過畫展嗎,人藝的話劇看過幾部,國圖的講座呢?後海聽過搖滾沒有,知道朝陽使館區有一條長滿柿子樹的幽靜而寬廣的馬路嗎?”


    “沒興趣。就昌平人少點兒,市區空氣更差,交通更堵。”


    “那你怎麽知道自己不喜歡大城市呢,你連大城市是什麽都不知道。”


    我發現總有人把在大城市生活與在大城市待著混為一談。


    這個現象,在我家鄉那個三線城市格外明顯。年輕人像一帆一樣,去大城市讀了幾年大學,或者被派去北京、上海等地公幹幾年。回家悲天憫人地說,北京空氣不好,上海人冷漠,廣州吃得差,深圳房租高……總之,大城市一點意思都沒有,我們家鄉這個三線小城才是宇宙中心。


    但當你試圖勾畫他在大城市的生活軌跡,會吃驚地發現,他們去過人流最密集的地方是火車站,最熟悉的路線是從火車站、飛機場到自己的住處,評價一個城市餐飲水準的標尺是學校或者小區門口老王家的小館子。


    他們其實從沒離開過家鄉,隻是換了一個地理坐標去過家鄉的生活。


    他們吸足了大城市的霧霾,擠夠了大城市的地鐵,卻沒有享受過大城市迷人的人文氣息、便捷的公共服務係統以及開放的人際交往氛圍。


    他們以小城市更好作為借口,縱容自己即使待在大城市多年,也不肯融入那裏的四季與光陰,一邊抱怨一邊活著,他鄉沒有變成故鄉,故鄉卻已成他鄉。


    我18歲來武漢讀書,至少有三年,覺得這個城市特別爛。從武漢的天氣到武漢人的脾氣,抱怨起這個城市,我能神清氣爽地說上三天三夜。


    我一高中同學在武漢另一所高校讀書,自己組了個樂隊。樂隊經常去各個高校、商業區演出。他卻總說武漢好,這個根本性分歧甚至妨礙了我們關係的進一步發展。


    大三的時候,他去演唱會做兼職,開個小後門讓我混進去。我看了平生第一場演唱會。年輕的心跟隨鼓點一起激蕩的時候,地域、身份、相貌、身材都不重要了,每個人都捧著一腔熱忱,與這個火熱的城市一起律動。


    演唱會結束,我第一次看到珞喻路夜晚10點的模樣。


    我試著與這座城市熱戀。去圖書館聽講座,探尋趣味小店,認識旅行達人、街舞明星、作家、戲曲藝術家……這個城市每天的清晨與夜晚,更新與送別,不再與我無關。


    我漸漸明白,在越大的城市,越要用開放的心態去成長與改變。不是城市敞開懷抱迎接你,而是你滿腔熱情擁抱它。


    後來,我在深圳生活了一段時間。這裏的物價很高,人情冷漠,但這裏的市民最愛排隊,同事關係最簡單,有全中國最好的公立圖書館。在設計雙年展、文博會上,你可以看到全球人文藝術頂尖的工藝與產品。


    我在深圳幾年,去的最多的地方,一是書城,二是展會。


    我周圍同樣有這樣一種異鄉人,當我告訴他們,展會上,有一個機器人會種胡蘿卜,他們連眼珠都不轉,說:“那跟我有什麽關係?”他們用這句話,在自己與城市之間築了一道厚牆。


    是啊,有什麽關係呢?它不能讓你升職加薪,也不能讓你買房,可它會讓你覺得生而為人是幸福的。


    你每天醒來,隻看到小房間的四壁與老王餐館的外賣,與你每天醒來,興致勃勃地去找一個會種胡蘿卜的機器人,看一幅美妙的畫,聽一場高級的講座,生活質量有本質不同。


    而這種不同,與你從哪裏來,收入如何、長得美醜全部無關。大城市公共建設所帶來的生活品質的提高,原本是屬於你的人權,而你卻並不珍惜。


    當你的生命裏,隻有停步與退縮的時候,大城市與小城市沒有區別。然而,當你想要踏步向前,城市的大小,決定了你能走多遠,找到多少朋友與導師,你的周圍將出現多少鼓掌的人。


    大城市的魅力,不僅僅在於有更多新潮的思維與奮鬥的機會,更因為它最先捕捉到科技的脈搏、藝術的風尚、創意的美學。在這裏聚集著最勇敢、最有創造力的年輕人與見多識廣,智慧充盈的中年人。


    如果命運的巨浪已經將你送進一座大城市,或者你正在糾結要不要趁年輕去大城市奮鬥,我給你的建議是——


    1.年輕人永遠是對的,大城市永遠是好的。因為頭部聚集效應,大城市一定集中了最好的資源,匯聚了最優秀的人才,你要努力站在這個巨人的肩上,不要因為它放了個屁而嫌棄它。


    2.與本地人做朋友。在大城市,不要隻混在外地人圈裏;出國,不要待在華人圈裏。你走的每一步,都是為了看世界,來不及了,快上船。


    3.喂養自己的好奇心。大城市的可貴之處,是可以滿足你無限的好奇心,而我所見到的成功人士,創業的初衷往往不是強烈的財富欲望,而是強烈的好奇心。


    4.放下無用的自尊心。你對大城市的憤怒與嫌棄,本質上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你在大城市被傷了自尊,就想到小城市的好,但建立在低能基礎上的自尊,隻會讓你越來越封閉。


    5.大城市裏的每一個年輕人,希望你們在這裏生活、奮鬥、愛過、變過。最終,你有權利選擇回到小城。但希望你能自豪地說,我在大城市生活過,我知道那裏的好,而不是,我在大城市待過,那裏什麽都不好。前者叫歸隱,後者是無知。


    投資自己的10種方式


    1.與一個有見識的人做朋友。


    在很年輕的時候,你就要找到一個有見識的人,不惜在他身上花費時間與精力,與他做朋友。真誠地告訴他,我崇拜你,想成為你這樣的人,帶我一起玩吧。你越真誠,越不容易被拒絕。這樣的朋友會成為你人生最好的一本教科書。


    2.持續健身,保持體重。


    為健康投資永遠不會後悔。持續健身不僅讓你的身體更健康,同時永遠比同齡人年輕5歲,能夠讓你收獲更多的讚美與尊重。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自信,所有的自信都必須有一個牢靠的抓手,保持身材的美好,是絕不虧本也不容易帶來焦慮與不穩定感的抓手。


    3.每年與家人長途旅行一次。


    如果決定結婚,婚姻就是你人生最重要的一筆投資。無論多忙,是不是七年之癢,你要像管理團隊一樣經營婚姻,適當讚美,適時團建,用克服工作厭倦的方法去克服婚姻的倦怠。


    4.自己用的東西,一定要買喜歡的,貴一點就少買一點。


    給父母買好的,自己用差的;給孩子買好的,自己用差的;給男朋友買好的,自己用差的……你到底是誰,你在哪裏?過度的付出,會讓你失去魅力,因為我們最快樂的時候,一定是對自己好的時候,你對別人好,無非是想要回報,單純的享受就會變成複雜的社會關係。


    5.保持持續學習的能力,舍得為知識付費。


    人生變得迷惘、失去活力是從你放棄持續學習開始的。持續學習,不是你今天聽幾堂情緒管理微課,明天聽40分鍾美妝達人談美妝,這是碎片化學習,即娛樂化學習。持續學習至少要以年為單位去學一項技能,不斷升級打怪,克服厭倦,培養出超強的專注力與永恒的挑戰能力,你會成為一個眼神有光的人。


    6.從上班第一個月開始儲蓄。


    隻有自律才能有自由。上班賺錢第一個月,即使隻儲蓄100塊錢,你就比一分錢都不儲蓄的人富有。不是富有在錢上,而是富有在對人生的規劃上。你不在乎錢,錢也不在乎你,雖然儲蓄是最笨的理財,但它代表一種態度:無論當下如何,我都在努力掌控自己的人生。


    7.每年至少在vip區看一場演唱會。


    藝術一定要親臨現場,演唱會對於年輕人的意義,是一本藝術啟蒙兼指南,還能順手發發朋友圈,健康地秀曬炫一下。


    8.有一筆基金,用在心情特別差的時候。


    迅速從壞情緒裏走出來,有時候需要吃點好的,有時候需要去喜歡的小酒館喝幾杯。你應該有一個專門的小金庫,裏麵裝著為好情緒買單的錢。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它存儲的是吃一頓日料、電一次頭發的錢,慢慢地,開始有旅行一次的錢,工作十年後,裏麵的錢應該夠你炒掉老板,也不覺得天塌下來。


    9.維護一段長久的友誼,做養老備胎。


    朋友不需要多,終生的朋友三五個就好。你們十幾二十歲相識,無論是不是在一座城市生活,無論多久沒有見麵,再見永遠是朋友。每年520,給她發個520元的大紅包,生日別忘了給她送禮物。在送禮物方麵,朋友肯定比男朋友貼心,一則男女有別,第二在情侶關係中,禮物永遠單調枯燥缺乏想象力。這樣一段長久的友誼,是可以以防萬一、組團養老的。


    10.為勇氣投資,幫自己戰勝恐懼。


    你要不斷品嚐戰勝恐懼的滋味,才能習慣於不把恐懼放在眼裏。過山車、露營、潛水、滑翔傘……這些嚐試就是為你的勇氣投資。所謂見識,不僅僅是走走停停地看,更要見識到自己如何由慌亂到淡定,由恐懼到享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活成自己就好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艾小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艾小羊並收藏活成自己就好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