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王今夜仍是無眠。
自打蕭家問罪傾塌, 他已有許久未能安心好眠, 哪怕請教了許多高僧指點, 心底裏仍是焦灼躁動, 或憂或怖。即便尋了美人美酒,仍不見半點效用——仿佛是從雲端跌進荊棘,他在外裝作仿若無事的平和模樣, 到了寢居關上門扇,諸般情緒便排山倒海般卷過來, 令他心中如背負萬鈞般沉重。
這股沉重, 在決意除掉太子後, 稍稍緩解。
仿佛隻要那個人死了, 他所有的擔憂都能煙消雲散。
而今日太子出巡,永王籌謀半年的事都係於這一場搏鬥, 焉能安心?
在太子出京後,他仍如往常般回宮陪伴景明帝片刻, 月朗風清,心平氣和,隻字不提政事, 隻拿些文章詩賦來說。過後為避嫌疑, 也沒去兩位蕭貴妃那裏,徑直回府,從後晌到深夜, 便如熱鍋螞蟻, 焦躁不安。
到此刻夜深人靜, 他也沒去美人帳中尋歡,隻管站在窗邊,瞧著深沉夜色。
夜風侵入衣領,冰雪般寒冷,他仿佛渾然不覺,兩隻手扣緊了窗沿,眸色深濃。
目光望向遠處,蒼穹如幕,入眼漆黑,但他知道那個方向有皇宮的金鑾玉闕,至尊權位。而今日過後……永王冷沉的眼底逐漸浮起笑意,直到看見牆頭那道黑影——不知是何時出現的,仿佛是眨眼間冒出來,又仿佛站了很久,而他滿府侍衛如雲,卻沒半個人察覺這不速之客。
永王眼底的笑意霎時僵住,定了定神,再瞧過去,便見那人仍負手而立,衣衫翻飛。
——梁靖!他是何時來的,來做什麽!
不是說前兩日太子已遣他出京,去別處辦差了麽!
諸多驚懼疑惑襲來,永王瞧著梁靖那堂而皇之的樣子,驚出半身冷汗。
他費盡心思,自以為良機難尋,派了人去伏擊刺殺太子,而此刻太子的人手悄然潛入府邸,他卻無知無覺。倘若此刻梁靖驟然行刺,他如何躲得掉?
滿心驚懼令永王麵色微變,旋即強自鎮定,屏退左右。
——梁靖既不是為刺殺而來,鬧出動靜顯然有害無益。
殿外仆從侍衛皆退出去,梁靖臉色冷沉,一躍而至門前,沉聲道:“殿下倒不驚訝?”
“不速之客也是客,何必驚訝。”永王倒是那副雲淡風輕的樣子,甚至回身斟茶來喝,“夜闖王府可是重罪,算起來你也是我的小舅子,仗著我每回都不計較,竟這樣無法無天了?”
“小舅子?”梁靖咀嚼這個稱呼,眼底盡是冷嘲。
墨色的夜行衣微動,他藏在背後的左手伸出,將一枚帶雨的鬥笠仍在地上,“殿下未必認得這東西,卻應該知道它來自何處——懷德驛的眼線連夜趕過來,腳程倒快,隻是人太蠢,自投羅網。”
懷德驛三個字吐出來,永王心裏已是咯噔一聲。
尚未緩過神,梁靖下一句話便如五雷轟在他頭上,讓他幾乎沒能站穩。
“懷德驛那邊遞來的消息是,太子已經遇刺,回天乏力。”
輕描淡寫的語調,甚至帶著詭異的笑意,仿佛太子被刺的事無關輕重似的。甚至有那麽一瞬,永王懷疑梁靖會不會是梁家安插進東宮的臥底,處心積慮,隻為今日一役,而後借便來向他傳遞消息。
但他很快否決,亦從中覺察出不同尋常的味道,壓低聲音道:“再說一遍?”
“太子遇刺,回天乏力。”
簡短而清晰,字字撞進永王心裏。
永王驚愕莫名,卻聽梁靖續道:“我還以為,殿下會很高興。”
永王一時啞然。倘若此事當真,他當然高興,但此刻……他眉目冷凝,沉聲道:“太子視你為摯友,一向器重提拔。”
“無需提醒。我隻是轉述那人的話。”梁靖扯了扯嘴角,享受過將對方心緒玩弄於股掌的樂趣,退後半步,“那人已進了東宮,連同刺客同謀,也都會押回來。這些人裏總會有骨頭不夠硬的,太子叫我提醒殿下,若亡羊補牢,他或許還存一念之仁留下性命。若執迷不悟,這些證據送到禦前,刺殺儲君的罪名,沒人擔得起。殿下,好生掂量吧。”
說罷,轉身出了殿門沒入夜色,如同來時無聲無息。
隻留永王愣在當場,臉色青白交雜。
焦躁不安了整個後晌,他想過會傳來刺殺失敗的消息,甚至做好了撇清幹係的準備,卻沒想到峰回路轉,等待他的會是這般結果——梁靖既對東宮忠心耿耿,如今雲淡風輕地來他跟前耀武揚威,顯然是太子安然無恙。
那麽這一回,不是他陰謀刺殺,而是太子設計誘他入觳。
梁靖不會無緣無故上門,話說到這份上,顯然是有恃無恐。倘若對方真的是有備而來,那他的諸般籌劃安排都會落入對方掌中,先前謀劃好的退路便也蕩然無存。
這念頭騰起來,永王身上又驚出了滿身冷汗。
他心中猶豫不定,當即派人去刺探消息。
因太子出巡的隊伍車駕走得慢,心腹快馬疾馳來去,在翌日天明時分,終是將消息帶了回來——說昨晚太子遇刺,正在客棧休息調養,隨行的官員心驚膽戰,將士們也都嚴陣以待,守衛格外嚴密。
永王聽罷,當即追問道:“死了麽?”
“沒有。”心腹老實回答,“據說隻是受傷。”
這話說出來,永王立時麵色灰敗。幾乎無需再費力查證,這一場較量,於他是殊死一搏,於太子而言,卻是觀望已久,隻等他自投羅網。做過的事總能留下痕跡,太子既然早有安排,他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撇清的。
倘若坐以待斃,甚至如梁靖所說的,去向太子服軟,這行刺儲君的罪名便是鐵板釘釘。
屆時,若太子心狠按律論處,他便須把闔府性命搭進去。即便太子顧忌景明帝,留一絲餘地,他往後幾十年的光陰,都須在幽禁中度過,生不如死。
往前是絕路,退縮是深淵,而唯一能轉圜的可能是……
永王麵色慘白地躊躇半天,終是陰沉著眉目退入內室。
……
太子出巡遇刺的事並未張揚,隨行的官員將士都被下令封口不提,隻飛馬報於景明帝。
景明帝聞訊大驚,生怕太子再出事動搖國本,當即遣人飛馬傳旨,以有要事商議為由召太子回京城,餘下官員仍往梁州。他居於地位十餘年,兩個兒子各自是何心思,自是一清二楚,先前倆人暗裏較勁,如今出了這般大事,自是頭一個想起了永王,遂命人召他入宮。
誰知內監出去跑了一趟,帶回的消息卻令他驚詫——
永王近來向高僧大德請教佛理,昨晚獨宿於靜室,誰知今早仆從去扣門時卻無人應答。仆從等了半晌都沒動靜,實在擔憂,便去請王妃,哪料王妃進屋後卻不見永王蹤影,尋遍整個王府,也沒半點蹤跡。
王府侍衛各處找尋,沒見到永王本人,卻隻尋到昨晚有人夜闖王府留下的蛛絲馬跡。
如今永王府上下亂成了一鍋粥,王妃哭了好幾回,也不知是永王有事外出,還是有賊人大膽闖入王府。幾個侍衛頭領膽戰心驚,王妃也不敢跟皇上奏稟,隻各處忙著尋人。
這消息全然出乎景明帝所料,不過太子性命攸關,便也未深問。
待太子回京後,立刻趕赴東宮,這才得知賊人猖獗,在途中設伏,利箭幾乎射穿那輛堅不可摧的車駕。太子縱有侍衛守護,也被箭支擦傷,哪怕那麽點皮肉之上,因箭有劇毒,瞧著也是觸目驚心。
景明帝大怒,當即責令刑部和大理寺壓著風聲嚴查。
太子既是等永王上鉤,自是將對方底細摸了七八成,加上刑部和大理寺不敢懈怠,短短數日之間,便將諸般證據搜羅出來。
所有的證據皆指向永王,而那位卻石沉大海一般,不見蹤影。
蕭貴妃後知後覺地明白過來,在瞧出太子有鐵證在手後,立即收了從前殺儲奪嫡的狠厲姿態,每日裏往景明帝跟前跑,詢問兒子去向,哭濕了手帕無數。而於外麵遮遮掩掩的太子遇刺之事,她也不曾深問,隻在景明帝試探時,哭著說永王這是遭人陷害。
自先前蕭家的事上受了責備,永王早已聽從教誨,息了爭執之心,哪會對親兄弟操戈?
如今永王生死不明,就是千萬個罪名壓下來,如何能辯白?
不過任人宰割而已。
案子的事她已顧不上,隻求景明帝能多派些人手,將兒子尋回來,活要見人死要見屍,縱有萬般罪名,她也願去背負。
一通胡攪蠻纏和哭鬧,愈發攪得景明帝左右為難,又是氣怒又是擔心,愁白了頭發。
他並非薄情寡恩之人,當年迫於無奈舍了韓太師,便在心頭藏了十多年,至今耿耿於懷。而今上了年紀,更是貪戀天倫,添了點優柔寡斷、疑心甚重的毛病。他膝下荒蕪,兩個兒子各有所長,手心手背都是肉,自問不曾過分偏袒,如今太子險些喪命,永王卻下落不明,外麵還擺著懸案,哪能不頭疼?
倘若永王在場,他還有心追查深問,如今兒子失蹤,蕭貴妃和永王妃輪著來哭,反倒激起他些許慈父之心。最初的盛怒過去後,也不似從前焦灼。
案子推了數日,始終沒能定論。
梁靖看在眼中,不動聲色,待最初幾日的風聲過去,便仍如先前般奉命外出辦差。
不過這回他卻不曾立時出城,而是在辭別東宮後,孤身回家,去尋玉嬛。
自打蕭家問罪傾塌, 他已有許久未能安心好眠, 哪怕請教了許多高僧指點, 心底裏仍是焦灼躁動, 或憂或怖。即便尋了美人美酒,仍不見半點效用——仿佛是從雲端跌進荊棘,他在外裝作仿若無事的平和模樣, 到了寢居關上門扇,諸般情緒便排山倒海般卷過來, 令他心中如背負萬鈞般沉重。
這股沉重, 在決意除掉太子後, 稍稍緩解。
仿佛隻要那個人死了, 他所有的擔憂都能煙消雲散。
而今日太子出巡,永王籌謀半年的事都係於這一場搏鬥, 焉能安心?
在太子出京後,他仍如往常般回宮陪伴景明帝片刻, 月朗風清,心平氣和,隻字不提政事, 隻拿些文章詩賦來說。過後為避嫌疑, 也沒去兩位蕭貴妃那裏,徑直回府,從後晌到深夜, 便如熱鍋螞蟻, 焦躁不安。
到此刻夜深人靜, 他也沒去美人帳中尋歡,隻管站在窗邊,瞧著深沉夜色。
夜風侵入衣領,冰雪般寒冷,他仿佛渾然不覺,兩隻手扣緊了窗沿,眸色深濃。
目光望向遠處,蒼穹如幕,入眼漆黑,但他知道那個方向有皇宮的金鑾玉闕,至尊權位。而今日過後……永王冷沉的眼底逐漸浮起笑意,直到看見牆頭那道黑影——不知是何時出現的,仿佛是眨眼間冒出來,又仿佛站了很久,而他滿府侍衛如雲,卻沒半個人察覺這不速之客。
永王眼底的笑意霎時僵住,定了定神,再瞧過去,便見那人仍負手而立,衣衫翻飛。
——梁靖!他是何時來的,來做什麽!
不是說前兩日太子已遣他出京,去別處辦差了麽!
諸多驚懼疑惑襲來,永王瞧著梁靖那堂而皇之的樣子,驚出半身冷汗。
他費盡心思,自以為良機難尋,派了人去伏擊刺殺太子,而此刻太子的人手悄然潛入府邸,他卻無知無覺。倘若此刻梁靖驟然行刺,他如何躲得掉?
滿心驚懼令永王麵色微變,旋即強自鎮定,屏退左右。
——梁靖既不是為刺殺而來,鬧出動靜顯然有害無益。
殿外仆從侍衛皆退出去,梁靖臉色冷沉,一躍而至門前,沉聲道:“殿下倒不驚訝?”
“不速之客也是客,何必驚訝。”永王倒是那副雲淡風輕的樣子,甚至回身斟茶來喝,“夜闖王府可是重罪,算起來你也是我的小舅子,仗著我每回都不計較,竟這樣無法無天了?”
“小舅子?”梁靖咀嚼這個稱呼,眼底盡是冷嘲。
墨色的夜行衣微動,他藏在背後的左手伸出,將一枚帶雨的鬥笠仍在地上,“殿下未必認得這東西,卻應該知道它來自何處——懷德驛的眼線連夜趕過來,腳程倒快,隻是人太蠢,自投羅網。”
懷德驛三個字吐出來,永王心裏已是咯噔一聲。
尚未緩過神,梁靖下一句話便如五雷轟在他頭上,讓他幾乎沒能站穩。
“懷德驛那邊遞來的消息是,太子已經遇刺,回天乏力。”
輕描淡寫的語調,甚至帶著詭異的笑意,仿佛太子被刺的事無關輕重似的。甚至有那麽一瞬,永王懷疑梁靖會不會是梁家安插進東宮的臥底,處心積慮,隻為今日一役,而後借便來向他傳遞消息。
但他很快否決,亦從中覺察出不同尋常的味道,壓低聲音道:“再說一遍?”
“太子遇刺,回天乏力。”
簡短而清晰,字字撞進永王心裏。
永王驚愕莫名,卻聽梁靖續道:“我還以為,殿下會很高興。”
永王一時啞然。倘若此事當真,他當然高興,但此刻……他眉目冷凝,沉聲道:“太子視你為摯友,一向器重提拔。”
“無需提醒。我隻是轉述那人的話。”梁靖扯了扯嘴角,享受過將對方心緒玩弄於股掌的樂趣,退後半步,“那人已進了東宮,連同刺客同謀,也都會押回來。這些人裏總會有骨頭不夠硬的,太子叫我提醒殿下,若亡羊補牢,他或許還存一念之仁留下性命。若執迷不悟,這些證據送到禦前,刺殺儲君的罪名,沒人擔得起。殿下,好生掂量吧。”
說罷,轉身出了殿門沒入夜色,如同來時無聲無息。
隻留永王愣在當場,臉色青白交雜。
焦躁不安了整個後晌,他想過會傳來刺殺失敗的消息,甚至做好了撇清幹係的準備,卻沒想到峰回路轉,等待他的會是這般結果——梁靖既對東宮忠心耿耿,如今雲淡風輕地來他跟前耀武揚威,顯然是太子安然無恙。
那麽這一回,不是他陰謀刺殺,而是太子設計誘他入觳。
梁靖不會無緣無故上門,話說到這份上,顯然是有恃無恐。倘若對方真的是有備而來,那他的諸般籌劃安排都會落入對方掌中,先前謀劃好的退路便也蕩然無存。
這念頭騰起來,永王身上又驚出了滿身冷汗。
他心中猶豫不定,當即派人去刺探消息。
因太子出巡的隊伍車駕走得慢,心腹快馬疾馳來去,在翌日天明時分,終是將消息帶了回來——說昨晚太子遇刺,正在客棧休息調養,隨行的官員心驚膽戰,將士們也都嚴陣以待,守衛格外嚴密。
永王聽罷,當即追問道:“死了麽?”
“沒有。”心腹老實回答,“據說隻是受傷。”
這話說出來,永王立時麵色灰敗。幾乎無需再費力查證,這一場較量,於他是殊死一搏,於太子而言,卻是觀望已久,隻等他自投羅網。做過的事總能留下痕跡,太子既然早有安排,他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撇清的。
倘若坐以待斃,甚至如梁靖所說的,去向太子服軟,這行刺儲君的罪名便是鐵板釘釘。
屆時,若太子心狠按律論處,他便須把闔府性命搭進去。即便太子顧忌景明帝,留一絲餘地,他往後幾十年的光陰,都須在幽禁中度過,生不如死。
往前是絕路,退縮是深淵,而唯一能轉圜的可能是……
永王麵色慘白地躊躇半天,終是陰沉著眉目退入內室。
……
太子出巡遇刺的事並未張揚,隨行的官員將士都被下令封口不提,隻飛馬報於景明帝。
景明帝聞訊大驚,生怕太子再出事動搖國本,當即遣人飛馬傳旨,以有要事商議為由召太子回京城,餘下官員仍往梁州。他居於地位十餘年,兩個兒子各自是何心思,自是一清二楚,先前倆人暗裏較勁,如今出了這般大事,自是頭一個想起了永王,遂命人召他入宮。
誰知內監出去跑了一趟,帶回的消息卻令他驚詫——
永王近來向高僧大德請教佛理,昨晚獨宿於靜室,誰知今早仆從去扣門時卻無人應答。仆從等了半晌都沒動靜,實在擔憂,便去請王妃,哪料王妃進屋後卻不見永王蹤影,尋遍整個王府,也沒半點蹤跡。
王府侍衛各處找尋,沒見到永王本人,卻隻尋到昨晚有人夜闖王府留下的蛛絲馬跡。
如今永王府上下亂成了一鍋粥,王妃哭了好幾回,也不知是永王有事外出,還是有賊人大膽闖入王府。幾個侍衛頭領膽戰心驚,王妃也不敢跟皇上奏稟,隻各處忙著尋人。
這消息全然出乎景明帝所料,不過太子性命攸關,便也未深問。
待太子回京後,立刻趕赴東宮,這才得知賊人猖獗,在途中設伏,利箭幾乎射穿那輛堅不可摧的車駕。太子縱有侍衛守護,也被箭支擦傷,哪怕那麽點皮肉之上,因箭有劇毒,瞧著也是觸目驚心。
景明帝大怒,當即責令刑部和大理寺壓著風聲嚴查。
太子既是等永王上鉤,自是將對方底細摸了七八成,加上刑部和大理寺不敢懈怠,短短數日之間,便將諸般證據搜羅出來。
所有的證據皆指向永王,而那位卻石沉大海一般,不見蹤影。
蕭貴妃後知後覺地明白過來,在瞧出太子有鐵證在手後,立即收了從前殺儲奪嫡的狠厲姿態,每日裏往景明帝跟前跑,詢問兒子去向,哭濕了手帕無數。而於外麵遮遮掩掩的太子遇刺之事,她也不曾深問,隻在景明帝試探時,哭著說永王這是遭人陷害。
自先前蕭家的事上受了責備,永王早已聽從教誨,息了爭執之心,哪會對親兄弟操戈?
如今永王生死不明,就是千萬個罪名壓下來,如何能辯白?
不過任人宰割而已。
案子的事她已顧不上,隻求景明帝能多派些人手,將兒子尋回來,活要見人死要見屍,縱有萬般罪名,她也願去背負。
一通胡攪蠻纏和哭鬧,愈發攪得景明帝左右為難,又是氣怒又是擔心,愁白了頭發。
他並非薄情寡恩之人,當年迫於無奈舍了韓太師,便在心頭藏了十多年,至今耿耿於懷。而今上了年紀,更是貪戀天倫,添了點優柔寡斷、疑心甚重的毛病。他膝下荒蕪,兩個兒子各有所長,手心手背都是肉,自問不曾過分偏袒,如今太子險些喪命,永王卻下落不明,外麵還擺著懸案,哪能不頭疼?
倘若永王在場,他還有心追查深問,如今兒子失蹤,蕭貴妃和永王妃輪著來哭,反倒激起他些許慈父之心。最初的盛怒過去後,也不似從前焦灼。
案子推了數日,始終沒能定論。
梁靖看在眼中,不動聲色,待最初幾日的風聲過去,便仍如先前般奉命外出辦差。
不過這回他卻不曾立時出城,而是在辭別東宮後,孤身回家,去尋玉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