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嬛宿在客棧, 連著等了三天, 終於看到期待已久的身影。
官道修得寬敞平整, 冬日裏百草盡凋, 枯黃的路麵上,兩列軍士騎馬開道, 後麵則是三十餘輛裝得滿滿當當的大車,各有盔甲齊整的軍士輪流守著。隊伍裏打頭的是一位小將, 身上穿著兵部官服, 腰間卻懸了寶劍,英姿颯爽。
此人名叫韓春, 是靈州司馬韓林的兒子。
靈州都督李輔性情耿直,從最底下的無名士兵摸爬滾打, 憑著血肉換來的戰功擢拔到如今的地位, 對先帝和景明帝都極為忠心。他盛年喪妻後並未另娶, 膝下又無子嗣, 在軍中這麽些年, 凡事隻為朝廷考慮,極少謀私。他身邊最倚重的兩位, 卻沒這等純粹剛直的心思——
長史徐德明是蕭相的表親,這幾年苦心鑽營,謀的便是這一方軍權,不止為蕭家添底氣, 更能給永王添副羽翼。司馬韓林曾跟隨李輔數年的, 也是出身寒門, 早年曾跟太子的舅家有過交情,見太子有意打壓囂張跋扈的世家,便心向東宮。
永王和太子在靈州角逐,多半是借這兩人之手。
韓春這回奉命往靈州,不止是送這些開春要用的東西,想必也是借機親自幫太子遞話,為開春後的那場角逐早做打算。
玉嬛若能與他同行,不止省些路上的麻煩,到靈州後,還能早些見到韓林。
不過兩人素不相識,貿然湊上去著實突兀,她也不著急,慢吞吞地下了樓梯,待那一隊車馬過去,便騎了那匹棗紅的母馬,晃晃悠悠地跟在後麵。到了晚間,便多花些銀錢,住在官驛附近的客棧,次日仍緊跟著趕路。
官道上人來人往,軍士們起初隻當他是趕路的學子,不曾留意。
誰知走了兩天,那一身青衣的瘦弱少年還慢悠悠地跟著。這事兒古怪,末尾壓陣的小頭領留了意,特地跟韓春稟報一聲。韓春聽聞,對那少年倒有些印象,遂留意看了兩趟,果然見玉嬛緊盯著隊伍,半點都沒落下。
這意圖就很明顯了。
這日傍晚隊伍投宿驛站,韓春見玉嬛也跟著住了進來,便留意記下了位置。
待用飯後軍士們安頓完畢,便往玉嬛住處去。
……
客房裏,玉嬛才吃完飯,正閑坐著慢慢喝茶。
聽見扣門聲,她立時猜得身份,卻還是隔著門問道:“誰?”
“韓春。”
玉嬛裝作不認識,“韓春是誰?”
“……”這話若認真回答,委實奇怪,韓春隻好屈指扣了扣門扇,“你這兩日跟著我們,究竟是何用意?”直白問完,等了片刻,就聽屋裏腳步輕響,旋即反鎖的門被打開,裏頭眉清目秀的少年孑然站著,麵露歉然,“原來是韓大人,失敬了。”
她方才還粗聲啞氣,這一下卻沒掩飾,女兒家的聲音便展露無疑。
韓春反倒有些怔住了。
先前留意時,他隻覺得此人身量瘦弱,麵貌太過秀氣,卻也沒多想。如今聽見這聲音,再一瞧那秀氣的眉目臉頰,心裏登時雪亮——難怪,難怪!他將玉嬛上下打量了兩遍,忽而笑了笑,“原來你是個姑娘。”
“叫大人見笑,請裏麵說話。”玉嬛讓開路,請他進門後倒了杯茶遞過去。
韓春也不客氣,在椅中坐穩,瞧著玉嬛,隻覺此女容貌姝麗,滿頭青絲被玉冠束在頂心,臉上沒了厚沉冬帽和披風豎領的遮擋,格外秀致。不過他性子還算正直,打量兩眼後邊挪開目光,免得叫人誤會有輕浮邪念。
玉嬛便自笑了笑,坦白道:“既然大人瞧出來了,我也不隱瞞,確實是有意跟著的。”
“哦?”韓春眉梢抬起來,“借便同行?”
“對。家兄在靈州失了音信,我心裏實在擔心,怕他出了岔子,隻能北上去尋。不過我孤身一人,趕路實在不便,見大人的隊伍也往北邊走,趁著這幾日同路,便先跟在後麵,也能免些麻煩。大人恕罪,我這裏並無惡意。”
她說得言辭懇切,且這幾日確實乖覺,不像藏奸的樣子,韓春便信了五分。
“令兄在靈州?”他隨口詢問,帶點審視的味道。
玉嬛笑著搖頭,“興許在靈州,興許不是。隻是他先前寄來家書,說身在靈州,我也隻能先去那裏打探。”說著,垂眸頓了一下,喃喃道:“但願他在那裏一切安好。”
這話說出來,自己先覺心裏一酸。
——他的親兄長早已死了,前世查得明明白白,雖早已接受事實不存奢望,想起來,心裏仍難受得很。
韓春瞧她麵露淒然,反倒有點歉疚,“是我唐突了。”
“大人客氣。”
“既是如此……”韓春遲疑了下,瞧著玉嬛並無惡意,這一路又沒有旁的動靜,便先打消戒心,道:“我也要往北邊去,你若怕孤身不便,往後便跟在隊伍後麵。隻是須注意分寸。”
“我明白,多謝大人!”
韓春點了點頭,不好在她屋裏多逗留,便先出去了。
往後數日,玉嬛便格外安分地跟著隊伍朝行夜宿,半點都不打攪。
倒是韓春見她孤身可憐,每回下榻官驛時,都會幫她要一間客房,頗為照拂。
十數日後,趕在除夕的前夜,一行人便抵達靈州城內。北地幹燥,其後比京城寒冷許多,臘月的風刀子般刮過來,凍得人直哆嗦。韓林早已派了人來迎接,韓春怕玉嬛姑娘家獨自做事不便,便吩咐人先帶她去韓家安頓,等他將手頭的事交割清楚,再做打算。
玉嬛也順水推舟,道謝過後,先住到韓家的客院裏去。
除夕之夜,便在韓家吃了頓團圓飯,而後獨自對月沉思。
這一路北上,她已經寄了兩封家書,都是寫好後托人存在客棧,等她走遠了再寄出去。算來此時謝鴻還沒收到後麵的家書,這闔家團圓的節慶裏,夫妻倆隻能跟和謝懷遠對坐飲酒,細想起來,心裏還是有些不好受。
玉嬛哪怕死過一次,想起那情形,仍舊悄悄擦了兩回淚。
不過軟弱貪戀並無用處,節慶裏各處團聚喝酒,正是暗中謀事的好時候。離記憶裏的角逐隻剩五個月,她若想幫太子取勝,更須及早謀劃,搶在永王動手之前,便將他的打算掐滅。
她住在韓家,白日裏推拒了韓春的好意,獨自上街尋覓早已不在人世的兄長。若碰上筆墨鋪子,便借方書桌來使,寫密信封好,而後遞往韓林手裏。韓林在靈州地界地位頗高,玉嬛又隱姓埋名,除了容貌出眾外,也不算起眼,幾日下來,都相安無事。
相較之下,韓林那邊,這幾日卻是心緒難安。
太子跟永王在靈州的角逐隻有身在局中的人知曉,他平日裏行事也頗謹慎,不曾張揚。誰知這幾日連著收到數封信,瞧著平淡無奇,裏頭寫的卻都是關乎徐德明的機密事宜。其中有些是他費了不少力氣查探到的,有些事連他也不知情。
這種事委實怪異,韓林一麵暗中查證,一麵派人查探密信來源。
不幾日,兩件事都有了結果——
密信中所說的事,無一例外,都是徐德明在密謀的。而那封信的來源就更蹊蹺了,竟是來自兒子千裏迢迢帶來的那位少女!
韓林覺得甚為蹊蹺,便尋機去了趟玉嬛的住處。
兩人打開天窗說亮話,玉嬛的言辭半真半假,隻說她曾跟蕭家有舊,對那位徐德明甚為了解,隻是如今反目成仇,便想借這些內情,將他徹底踩到泥地裏。
韓林半信半疑,卻知道事關緊要,將近日所獲消息悉數報往東宮。
信件寄出去時,已是元夕。
玉嬛在抵達靈州的第三日便搬出了韓家,住在近處的客棧,一則行事方便,不必引人注目,二則有韓家庇護,也能住得安生。元夕之夜街上魚龍混雜,她也懶得出去湊熱鬧,便隻在窗邊看了會兒花燈,待夜深漏靜時,悄悄放了盞孔明燈。
北風冷冽,卷著孔明燈一路向南。
她站在窗邊,看著那一點紅色的光亮沒入漆黑的夜空,心裏有點低落。
初上京城的時候,梁靖曾帶著她在京城街巷間遊玩過,嚐了許多美食,在碰見一處花燈鋪子的時候,還說元夕之夜能一起賞燈。誰知真到了這時候,卻是兩地相隔。
也不知梁靖此時在做什麽?
……
京城裏,梁靖這些時日也正在斟酌靈州的事。
靈州銜接京城和北塞兩處要緊地方,裏頭軍事布防自然也格外重要,哪怕東宮沒打算拿武力逼宮,能籠絡住邊地將領,便能添些籌碼。
前世兩處角逐,梁元輔以闔府性命和前途說事,迫得梁靖進退兩難,退出奪嫡之爭後遠赴邊塞保疆衛國。如今梁靖既定了主意輔佐太子,這事兒自然不願輕慢。
去歲瑣事太多,如今年節得空,梁靖便與太子對坐謀劃,當如何在靈州安排人手。
誰知這邊商議未定,韓林那兩封信便先後送到了跟前。
那些事一半玉嬛前世聽永王親口說過,一半則是她憑著在永王身邊做事多年的經驗,推測出來的,經韓林查證後,便有幾分確信。東宮先前對那些事毫不知情,如今陡然聽聞,如同憑空捏到了永王的短處,太子看罷,自是十分欣喜。
而梁靖則在欣喜過後,看向信末最後那行不起眼的陳述——
韓林這人性情頗為耿直,查出這些密事後也不攬功,很老實地在信裏說,這些事能浮出水麵,須多謝那位姓俞的姑娘。他偏居靈州,手眼伸不到太遠的地方,本事也有限,便在一封信裏大致說了此人的年紀、形貌和家世,提議說,若太子得空,可派人手查證。
梁靖細細看罷那些描述,深邃的眼睛裏,目光驟然收緊。
——他有種直覺,玉嬛恐怕就在靈州!
官道修得寬敞平整, 冬日裏百草盡凋, 枯黃的路麵上,兩列軍士騎馬開道, 後麵則是三十餘輛裝得滿滿當當的大車,各有盔甲齊整的軍士輪流守著。隊伍裏打頭的是一位小將, 身上穿著兵部官服, 腰間卻懸了寶劍,英姿颯爽。
此人名叫韓春, 是靈州司馬韓林的兒子。
靈州都督李輔性情耿直,從最底下的無名士兵摸爬滾打, 憑著血肉換來的戰功擢拔到如今的地位, 對先帝和景明帝都極為忠心。他盛年喪妻後並未另娶, 膝下又無子嗣, 在軍中這麽些年, 凡事隻為朝廷考慮,極少謀私。他身邊最倚重的兩位, 卻沒這等純粹剛直的心思——
長史徐德明是蕭相的表親,這幾年苦心鑽營,謀的便是這一方軍權,不止為蕭家添底氣, 更能給永王添副羽翼。司馬韓林曾跟隨李輔數年的, 也是出身寒門, 早年曾跟太子的舅家有過交情,見太子有意打壓囂張跋扈的世家,便心向東宮。
永王和太子在靈州角逐,多半是借這兩人之手。
韓春這回奉命往靈州,不止是送這些開春要用的東西,想必也是借機親自幫太子遞話,為開春後的那場角逐早做打算。
玉嬛若能與他同行,不止省些路上的麻煩,到靈州後,還能早些見到韓林。
不過兩人素不相識,貿然湊上去著實突兀,她也不著急,慢吞吞地下了樓梯,待那一隊車馬過去,便騎了那匹棗紅的母馬,晃晃悠悠地跟在後麵。到了晚間,便多花些銀錢,住在官驛附近的客棧,次日仍緊跟著趕路。
官道上人來人往,軍士們起初隻當他是趕路的學子,不曾留意。
誰知走了兩天,那一身青衣的瘦弱少年還慢悠悠地跟著。這事兒古怪,末尾壓陣的小頭領留了意,特地跟韓春稟報一聲。韓春聽聞,對那少年倒有些印象,遂留意看了兩趟,果然見玉嬛緊盯著隊伍,半點都沒落下。
這意圖就很明顯了。
這日傍晚隊伍投宿驛站,韓春見玉嬛也跟著住了進來,便留意記下了位置。
待用飯後軍士們安頓完畢,便往玉嬛住處去。
……
客房裏,玉嬛才吃完飯,正閑坐著慢慢喝茶。
聽見扣門聲,她立時猜得身份,卻還是隔著門問道:“誰?”
“韓春。”
玉嬛裝作不認識,“韓春是誰?”
“……”這話若認真回答,委實奇怪,韓春隻好屈指扣了扣門扇,“你這兩日跟著我們,究竟是何用意?”直白問完,等了片刻,就聽屋裏腳步輕響,旋即反鎖的門被打開,裏頭眉清目秀的少年孑然站著,麵露歉然,“原來是韓大人,失敬了。”
她方才還粗聲啞氣,這一下卻沒掩飾,女兒家的聲音便展露無疑。
韓春反倒有些怔住了。
先前留意時,他隻覺得此人身量瘦弱,麵貌太過秀氣,卻也沒多想。如今聽見這聲音,再一瞧那秀氣的眉目臉頰,心裏登時雪亮——難怪,難怪!他將玉嬛上下打量了兩遍,忽而笑了笑,“原來你是個姑娘。”
“叫大人見笑,請裏麵說話。”玉嬛讓開路,請他進門後倒了杯茶遞過去。
韓春也不客氣,在椅中坐穩,瞧著玉嬛,隻覺此女容貌姝麗,滿頭青絲被玉冠束在頂心,臉上沒了厚沉冬帽和披風豎領的遮擋,格外秀致。不過他性子還算正直,打量兩眼後邊挪開目光,免得叫人誤會有輕浮邪念。
玉嬛便自笑了笑,坦白道:“既然大人瞧出來了,我也不隱瞞,確實是有意跟著的。”
“哦?”韓春眉梢抬起來,“借便同行?”
“對。家兄在靈州失了音信,我心裏實在擔心,怕他出了岔子,隻能北上去尋。不過我孤身一人,趕路實在不便,見大人的隊伍也往北邊走,趁著這幾日同路,便先跟在後麵,也能免些麻煩。大人恕罪,我這裏並無惡意。”
她說得言辭懇切,且這幾日確實乖覺,不像藏奸的樣子,韓春便信了五分。
“令兄在靈州?”他隨口詢問,帶點審視的味道。
玉嬛笑著搖頭,“興許在靈州,興許不是。隻是他先前寄來家書,說身在靈州,我也隻能先去那裏打探。”說著,垂眸頓了一下,喃喃道:“但願他在那裏一切安好。”
這話說出來,自己先覺心裏一酸。
——他的親兄長早已死了,前世查得明明白白,雖早已接受事實不存奢望,想起來,心裏仍難受得很。
韓春瞧她麵露淒然,反倒有點歉疚,“是我唐突了。”
“大人客氣。”
“既是如此……”韓春遲疑了下,瞧著玉嬛並無惡意,這一路又沒有旁的動靜,便先打消戒心,道:“我也要往北邊去,你若怕孤身不便,往後便跟在隊伍後麵。隻是須注意分寸。”
“我明白,多謝大人!”
韓春點了點頭,不好在她屋裏多逗留,便先出去了。
往後數日,玉嬛便格外安分地跟著隊伍朝行夜宿,半點都不打攪。
倒是韓春見她孤身可憐,每回下榻官驛時,都會幫她要一間客房,頗為照拂。
十數日後,趕在除夕的前夜,一行人便抵達靈州城內。北地幹燥,其後比京城寒冷許多,臘月的風刀子般刮過來,凍得人直哆嗦。韓林早已派了人來迎接,韓春怕玉嬛姑娘家獨自做事不便,便吩咐人先帶她去韓家安頓,等他將手頭的事交割清楚,再做打算。
玉嬛也順水推舟,道謝過後,先住到韓家的客院裏去。
除夕之夜,便在韓家吃了頓團圓飯,而後獨自對月沉思。
這一路北上,她已經寄了兩封家書,都是寫好後托人存在客棧,等她走遠了再寄出去。算來此時謝鴻還沒收到後麵的家書,這闔家團圓的節慶裏,夫妻倆隻能跟和謝懷遠對坐飲酒,細想起來,心裏還是有些不好受。
玉嬛哪怕死過一次,想起那情形,仍舊悄悄擦了兩回淚。
不過軟弱貪戀並無用處,節慶裏各處團聚喝酒,正是暗中謀事的好時候。離記憶裏的角逐隻剩五個月,她若想幫太子取勝,更須及早謀劃,搶在永王動手之前,便將他的打算掐滅。
她住在韓家,白日裏推拒了韓春的好意,獨自上街尋覓早已不在人世的兄長。若碰上筆墨鋪子,便借方書桌來使,寫密信封好,而後遞往韓林手裏。韓林在靈州地界地位頗高,玉嬛又隱姓埋名,除了容貌出眾外,也不算起眼,幾日下來,都相安無事。
相較之下,韓林那邊,這幾日卻是心緒難安。
太子跟永王在靈州的角逐隻有身在局中的人知曉,他平日裏行事也頗謹慎,不曾張揚。誰知這幾日連著收到數封信,瞧著平淡無奇,裏頭寫的卻都是關乎徐德明的機密事宜。其中有些是他費了不少力氣查探到的,有些事連他也不知情。
這種事委實怪異,韓林一麵暗中查證,一麵派人查探密信來源。
不幾日,兩件事都有了結果——
密信中所說的事,無一例外,都是徐德明在密謀的。而那封信的來源就更蹊蹺了,竟是來自兒子千裏迢迢帶來的那位少女!
韓林覺得甚為蹊蹺,便尋機去了趟玉嬛的住處。
兩人打開天窗說亮話,玉嬛的言辭半真半假,隻說她曾跟蕭家有舊,對那位徐德明甚為了解,隻是如今反目成仇,便想借這些內情,將他徹底踩到泥地裏。
韓林半信半疑,卻知道事關緊要,將近日所獲消息悉數報往東宮。
信件寄出去時,已是元夕。
玉嬛在抵達靈州的第三日便搬出了韓家,住在近處的客棧,一則行事方便,不必引人注目,二則有韓家庇護,也能住得安生。元夕之夜街上魚龍混雜,她也懶得出去湊熱鬧,便隻在窗邊看了會兒花燈,待夜深漏靜時,悄悄放了盞孔明燈。
北風冷冽,卷著孔明燈一路向南。
她站在窗邊,看著那一點紅色的光亮沒入漆黑的夜空,心裏有點低落。
初上京城的時候,梁靖曾帶著她在京城街巷間遊玩過,嚐了許多美食,在碰見一處花燈鋪子的時候,還說元夕之夜能一起賞燈。誰知真到了這時候,卻是兩地相隔。
也不知梁靖此時在做什麽?
……
京城裏,梁靖這些時日也正在斟酌靈州的事。
靈州銜接京城和北塞兩處要緊地方,裏頭軍事布防自然也格外重要,哪怕東宮沒打算拿武力逼宮,能籠絡住邊地將領,便能添些籌碼。
前世兩處角逐,梁元輔以闔府性命和前途說事,迫得梁靖進退兩難,退出奪嫡之爭後遠赴邊塞保疆衛國。如今梁靖既定了主意輔佐太子,這事兒自然不願輕慢。
去歲瑣事太多,如今年節得空,梁靖便與太子對坐謀劃,當如何在靈州安排人手。
誰知這邊商議未定,韓林那兩封信便先後送到了跟前。
那些事一半玉嬛前世聽永王親口說過,一半則是她憑著在永王身邊做事多年的經驗,推測出來的,經韓林查證後,便有幾分確信。東宮先前對那些事毫不知情,如今陡然聽聞,如同憑空捏到了永王的短處,太子看罷,自是十分欣喜。
而梁靖則在欣喜過後,看向信末最後那行不起眼的陳述——
韓林這人性情頗為耿直,查出這些密事後也不攬功,很老實地在信裏說,這些事能浮出水麵,須多謝那位姓俞的姑娘。他偏居靈州,手眼伸不到太遠的地方,本事也有限,便在一封信裏大致說了此人的年紀、形貌和家世,提議說,若太子得空,可派人手查證。
梁靖細細看罷那些描述,深邃的眼睛裏,目光驟然收緊。
——他有種直覺,玉嬛恐怕就在靈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