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嬛回去後, 便直奔道觀找季文鴛。
好在梁章雖頑劣,卻也機靈,尋個由頭將季文鴛留在道觀, 見玉嬛安然歸來, 便讓出位子, 自往別處逛去了。
玉嬛懸著的心落回腹中, 忙問方才為何獨自在山道上吹風。
季文鴛神情黯淡, 垂眸道:“玉嬛,我怕是要離開魏州了。”
“離開?”玉嬛蹙眉, “怎麽回事?”
“父親一直想回京城,隻因我……”她頓了下, 沒有細說,隻將衣袖揪緊,低聲道:“先前一直在等沈家, 可方才在道觀碰見沈姑娘, 她說……”她攥著玉嬛的手不自覺地捏緊, 似是極力克製情緒, “她說,沈夫人托長公主在京城尋摸了中意的人, 沈公子可能年底就要成親。”
“從京城另娶?”玉嬛愕然看著她。
季文鴛點了點頭,那張時常含笑的臉上盡是失落。
怎麽會這樣?
季文鴛和沈令君彼此有意,親近的人都能察覺得出來, 雖說季家門第比沈家低一些, 但先前兩家往來還算勤快, 看沈夫人那樣子,也挺喜歡季文鴛。原本兩情相悅,怎會突然變卦?
她握緊好朋友,一隻手撫她肩膀,低聲道:“沒有轉圜的餘地了?”
“她們都尋好了媒人。”季文鴛搖著頭,淚珠忽然滾落下來,她眨了眨眼睛,趕緊擦幹淨,而後深吸了口氣,道:“是我癡心妄想了。沈家想結門好親事,長公主尋摸的人,我哪裏比得上?祖父如今獨自在京城,身邊沒人照料,到了這地步,父親必定會設法回京城去的。”
而她既與沈令君無緣,回京後必定會另覓親事。
一番話說得兩人都有些低落。
玉嬛跟沈令君交往過幾回,知道他少年翩然,性情溫雅和氣——也不知那副良善麵孔是出自真心,還是跟沈柔華一樣暗藏毒刺。不過這婚事既然摻雜了利益權衡,沈家淫威之下,沈令君怕是難以抗拒,季文鴛強求無益。
她瞧著好友泛紅的眼圈,心疼極了,便陪著季文鴛循山路慢慢說話散心。
心底裏,關乎沈柔華的猜測也終於理出了明晰的線——
梁靖回來前,眾人都將沈柔華當成梁家的準媳婦看待,而今驟然斷了親事,沈柔華豈能不恨?沈家關乎沈令君婚事的打算,沈柔華最是清楚,今日狀若無意地透露給季文鴛,便是摸透了她的性情,篤定文鴛會因心緒失落去尋清靜。
而後埋伏人手,指使秦春羅……
倘若不是梁章恰好經過,倘若不是梁靖走前安排了人暗中護著她,以秦春羅那不管不顧的恨意,今日或是文鴛遭災,或是她落入對方手裏,總歸要脫層皮,甚至傷及性命。
如此環環相扣的安排,各處人手埋伏得周全,豈會是一時起意?
玉嬛想著這重重打算,隻覺滿身都起了雞皮疙瘩。
沈柔華這人,從前還真是看錯了她!
兩人沿著山路慢行,天高雲淡,山勢起伏連綿,滿坡的綠樹轉了顏色,而山腳河水波光粼粼,遠處城郭巍峨,桑陌縱橫。天高地廣、山水疏朗,登臨高處時令人胸襟開闊,哪怕有再多鬱結難解的心思,也能暫且紓解。
從山頂回來,沈夫人和馮氏都還在道觀外納涼等她們。
周遭亂哄哄的,卻在傳同一道消息——
秦春羅死了。
被人用勁弩透背射穿,倒在山坳半人高的茅草裏,被人瞧見時,早已氣絕。
……
意料之外的死訊,讓玉嬛初聞之下膽戰心驚。
秦驍雖因謀殺致傷而判了絞刑,還關在獄中待處決,秦春羅的伯父卻仍是魏州地界的富商巨賈,得知消息後當即將案情報到衙署,隨即封了山,細查凶手。
梁家重陽的賞花宴上,眾人七嘴八舌,都在議論此事。
節慶的熱鬧氛圍都被這命案所驚,不出意料的,許多人的目光都有意無意地投向玉嬛——先前秦驍刺殺謝鴻的事,幾乎鬧得人盡皆知,今日有人遠遠瞧見玉嬛和秦春羅單獨去僻靜處,消息傳開後便如瘟疫般迅速蔓延。
就連季文鴛都憂心忡忡,將那點少女心思拋在腦後,“你當真跟秦春羅單獨過去了?”
“是啊。”玉嬛頷首,秀眉微蹙,“不過那時她還沒事。”
“這可怎麽辦?這種事沾上就是麻煩,要不我跟爹爹……”
“不用。”玉嬛趕緊打斷她。
季文鴛的父親是魏州司法參軍的副手,尋常刑獄的事都須從他手底下走,季文鴛固然是好心,若被人察覺,反倒不妙。
玉嬛心中坦蕩,倒不心虛,就隻覺得麻煩。
——梁靖留給她的護衛藏得隱秘,她暫時不欲旁人知曉,且沈柔華參與此事不過是她的推測,秦春羅死後便沒法對證,若照實說出,隻會將自身卷進去,惹來是是非非,沒準正合沈柔華下懷。但她跟秦春羅素有舊怨,要解釋清楚那一來一回,還需想個由頭。
玉嬛也沒了賞菊的心思,回城的路上閉眼躺在馬車,琢磨對策。
馮氏本欲關懷,見她麵帶疲色,怕是被秦春羅的死嚇著了,也沒打攪。
進了城,還沒到府門前,果然衙署派了人過來,攔路行禮。
那人態度倒很和氣,朝謝鴻行了禮,說秦春羅的案子已有了眉目,因怕疏漏,想請玉嬛過去一趟,問幾樣事情。
玉嬛隨他過去,果然是問她當時為何跟秦春羅單獨去山坳,可曾看到異常。
因她是官家千金,加之嬌滴滴的沒能耐殺人犯事,問話的態度也頗溫和。
她按想好的由頭答了,沒受半點刁難,安然回府。
過幾日,案子便有了交代——據查是秦家得罪了人,從前礙著秦驍的威勢不敢動手,如今秦驍入獄,便尋機刺殺報仇。那刺客將罪行供認得清楚,用的兵器手法都對得上,簽字畫押後,便結了案。
玉嬛托謝鴻打探到消息,靠窗細細琢磨,隻覺這事兒著實蹊蹺得很。
不過秦驍身在囹圄,秦夫人能耐有限,剩下個富商大伯,府裏妻妾成群兒女無數,如今正被秦驍連累得如履薄冰,哪會為小姑娘跟官府抬杠得罪人?見揪出凶手,便沒深究。
倒是有旁人惦記著此事——譬如沈柔華。
……
重陽過後沒幾天,是梁家二夫人薛氏的生辰,玉嬛跟馮氏過去道賀,席間不知是誰提起了秦春羅,沈柔華恰坐在玉嬛身側,神色戚然地道:“秦妹妹真是可憐,原本還說要一道做些菊花糕,誰知……唉,算來倒是謝姑娘能見她最後一麵。”
她說話時仍是端莊溫婉的姿態,神色間盡是遺憾,覷著玉嬛神色。
旁人也都聽說秦春羅曾跟玉嬛去山坳的事,雖說秦驍罪有應得,畢竟秦春羅是條鮮活的人命,叫人歎息,目光瞥向玉嬛時,便不乏揣測曖昧。
甚至連薛氏都有些動容,看向玉嬛時,那目光中添了幾分不喜。
玉嬛視若無睹,隻跟著道:“是可惜了。沈姑娘素日跟她交好,想來這陣子是很痛心的。”
“唉。”沈柔華沒從她臉上瞧出端倪,歎息著睇向薛氏。
玉嬛則低頭喝茶,修長的眼睫闔上,遮住諸般情緒。
那日的事沈柔華摻和了多少,她捏不準,更尋不到鐵證,但秦春羅背後是沈柔華指使,這一點卻能確信。之後秦春羅遇害,玉嬛曾猜測沈柔華跟此事有關,卻不敢相信,畢竟她倆是自幼相交的情分,拿來當刀子使便罷了,哪會殃及性命?
然而此刻……
玉嬛琢磨著沈柔華挑起這話頭的深意,隻覺脊背微微發寒。
薛氏素來趨利避害,極看重旁人的目光,常會吃齋念佛,博個菩薩名聲。她本就中意沈柔華,對半路殺出的玉嬛存有芥蒂,如今玉嬛卷進人命案子,牽扯不清,心裏定會存疙瘩。而沈柔華想做的,恐怕是將這疙瘩越掐越大,直到薛氏受不住慫恿蠱惑,退了這親事。
屆時不管誰跟梁靖結親,沈柔華出了惡氣,自然能痛快些。
若沈柔華果真跟秦春羅姐妹親熱,秦春羅如今屍骨未寒,她雖露悲色,卻拿人家的死做文章,這居心豈不惡毒可惡?
想得更惡毒些,沈柔華此舉,焉知不是那日事敗的後招?
玉嬛瞧著沈柔華那佛口蛇心的端方模樣,想起從前還以為這是個良善人,叫過她幾聲“姐姐”,心裏便覺得膈應,索性借著出恭的由頭出去。
因秋老虎的緣故,外頭還算和暖,樹葉半凋,府邸軒昂,倒是好景致。
站了會兒,那邊梁老夫人興許是累了,在仆婦的攙扶下進了暖閣。
玉嬛稍加思索,喚來石榴,將那備好的錦袋要到手裏,孤身過去求見——
沈柔華那點心思看破後防著便罷,她既有了頭緒,回頭叫人循著認罪的凶手去查,總能查出真相。不戳破不表露,讓沈柔華自以為天衣無縫,還更能落些把柄在她手裏。
至於薛氏,她自有想做的事,往後為韓太師的案子奔波,利害牽扯之下,得罪薛氏的地方恐怕會更多。薛氏耳根軟,沈柔華盯著梁靖,又嫉恨臉麵丟盡的事,招數層出不窮,難道還要她跟著費唇舌?
麵具總有撕下來的時候,屆時鐵證擺到跟前,能比言語管用千百倍。
唯有梁老夫人對她是真心疼愛,那日事出倉促,玉嬛拿不準,便先瞞著。到如今塵埃落定,該跟老人家說清楚的,免得她被蒙在鼓裏,被那沈柔華欺瞞。
到得暖閣外,仆婦認得玉嬛,進屋稟報後便請她進去。
繞過門口紫檀木雕仙鶴雲紋的屏風,裏頭仆婦丫鬟多被屏退,梁老夫人歪在羅漢床上,正跟一枚核桃較勁兒。
這顯然是不耐煩外頭的喧鬧,躲清靜來了。
玉嬛忍俊不禁,幫著她夾開核桃,剔出裏頭的核桃仁,放在水仙瓷盤裏。
自打玉嬛點了頭,梁老夫人便拿她當孫媳婦來疼,愈發投緣。祖孫倆抽空慢慢說話,玉嬛將那日的前因後果和盤托出,說到沈柔華的時候,特地捏著分寸,將裏頭彎繞說明白,免得叫老人家覺得她挑撥是非。
誰知梁老夫人卻沒半點意外,隻嚼著核桃慢慢道:“那孩子心術不正,我知道。”
玉嬛反覺詫然,剝核桃的手頓住,“老夫人知道?”
好在梁章雖頑劣,卻也機靈,尋個由頭將季文鴛留在道觀, 見玉嬛安然歸來, 便讓出位子, 自往別處逛去了。
玉嬛懸著的心落回腹中, 忙問方才為何獨自在山道上吹風。
季文鴛神情黯淡, 垂眸道:“玉嬛,我怕是要離開魏州了。”
“離開?”玉嬛蹙眉, “怎麽回事?”
“父親一直想回京城,隻因我……”她頓了下, 沒有細說,隻將衣袖揪緊,低聲道:“先前一直在等沈家, 可方才在道觀碰見沈姑娘, 她說……”她攥著玉嬛的手不自覺地捏緊, 似是極力克製情緒, “她說,沈夫人托長公主在京城尋摸了中意的人, 沈公子可能年底就要成親。”
“從京城另娶?”玉嬛愕然看著她。
季文鴛點了點頭,那張時常含笑的臉上盡是失落。
怎麽會這樣?
季文鴛和沈令君彼此有意,親近的人都能察覺得出來, 雖說季家門第比沈家低一些, 但先前兩家往來還算勤快, 看沈夫人那樣子,也挺喜歡季文鴛。原本兩情相悅,怎會突然變卦?
她握緊好朋友,一隻手撫她肩膀,低聲道:“沒有轉圜的餘地了?”
“她們都尋好了媒人。”季文鴛搖著頭,淚珠忽然滾落下來,她眨了眨眼睛,趕緊擦幹淨,而後深吸了口氣,道:“是我癡心妄想了。沈家想結門好親事,長公主尋摸的人,我哪裏比得上?祖父如今獨自在京城,身邊沒人照料,到了這地步,父親必定會設法回京城去的。”
而她既與沈令君無緣,回京後必定會另覓親事。
一番話說得兩人都有些低落。
玉嬛跟沈令君交往過幾回,知道他少年翩然,性情溫雅和氣——也不知那副良善麵孔是出自真心,還是跟沈柔華一樣暗藏毒刺。不過這婚事既然摻雜了利益權衡,沈家淫威之下,沈令君怕是難以抗拒,季文鴛強求無益。
她瞧著好友泛紅的眼圈,心疼極了,便陪著季文鴛循山路慢慢說話散心。
心底裏,關乎沈柔華的猜測也終於理出了明晰的線——
梁靖回來前,眾人都將沈柔華當成梁家的準媳婦看待,而今驟然斷了親事,沈柔華豈能不恨?沈家關乎沈令君婚事的打算,沈柔華最是清楚,今日狀若無意地透露給季文鴛,便是摸透了她的性情,篤定文鴛會因心緒失落去尋清靜。
而後埋伏人手,指使秦春羅……
倘若不是梁章恰好經過,倘若不是梁靖走前安排了人暗中護著她,以秦春羅那不管不顧的恨意,今日或是文鴛遭災,或是她落入對方手裏,總歸要脫層皮,甚至傷及性命。
如此環環相扣的安排,各處人手埋伏得周全,豈會是一時起意?
玉嬛想著這重重打算,隻覺滿身都起了雞皮疙瘩。
沈柔華這人,從前還真是看錯了她!
兩人沿著山路慢行,天高雲淡,山勢起伏連綿,滿坡的綠樹轉了顏色,而山腳河水波光粼粼,遠處城郭巍峨,桑陌縱橫。天高地廣、山水疏朗,登臨高處時令人胸襟開闊,哪怕有再多鬱結難解的心思,也能暫且紓解。
從山頂回來,沈夫人和馮氏都還在道觀外納涼等她們。
周遭亂哄哄的,卻在傳同一道消息——
秦春羅死了。
被人用勁弩透背射穿,倒在山坳半人高的茅草裏,被人瞧見時,早已氣絕。
……
意料之外的死訊,讓玉嬛初聞之下膽戰心驚。
秦驍雖因謀殺致傷而判了絞刑,還關在獄中待處決,秦春羅的伯父卻仍是魏州地界的富商巨賈,得知消息後當即將案情報到衙署,隨即封了山,細查凶手。
梁家重陽的賞花宴上,眾人七嘴八舌,都在議論此事。
節慶的熱鬧氛圍都被這命案所驚,不出意料的,許多人的目光都有意無意地投向玉嬛——先前秦驍刺殺謝鴻的事,幾乎鬧得人盡皆知,今日有人遠遠瞧見玉嬛和秦春羅單獨去僻靜處,消息傳開後便如瘟疫般迅速蔓延。
就連季文鴛都憂心忡忡,將那點少女心思拋在腦後,“你當真跟秦春羅單獨過去了?”
“是啊。”玉嬛頷首,秀眉微蹙,“不過那時她還沒事。”
“這可怎麽辦?這種事沾上就是麻煩,要不我跟爹爹……”
“不用。”玉嬛趕緊打斷她。
季文鴛的父親是魏州司法參軍的副手,尋常刑獄的事都須從他手底下走,季文鴛固然是好心,若被人察覺,反倒不妙。
玉嬛心中坦蕩,倒不心虛,就隻覺得麻煩。
——梁靖留給她的護衛藏得隱秘,她暫時不欲旁人知曉,且沈柔華參與此事不過是她的推測,秦春羅死後便沒法對證,若照實說出,隻會將自身卷進去,惹來是是非非,沒準正合沈柔華下懷。但她跟秦春羅素有舊怨,要解釋清楚那一來一回,還需想個由頭。
玉嬛也沒了賞菊的心思,回城的路上閉眼躺在馬車,琢磨對策。
馮氏本欲關懷,見她麵帶疲色,怕是被秦春羅的死嚇著了,也沒打攪。
進了城,還沒到府門前,果然衙署派了人過來,攔路行禮。
那人態度倒很和氣,朝謝鴻行了禮,說秦春羅的案子已有了眉目,因怕疏漏,想請玉嬛過去一趟,問幾樣事情。
玉嬛隨他過去,果然是問她當時為何跟秦春羅單獨去山坳,可曾看到異常。
因她是官家千金,加之嬌滴滴的沒能耐殺人犯事,問話的態度也頗溫和。
她按想好的由頭答了,沒受半點刁難,安然回府。
過幾日,案子便有了交代——據查是秦家得罪了人,從前礙著秦驍的威勢不敢動手,如今秦驍入獄,便尋機刺殺報仇。那刺客將罪行供認得清楚,用的兵器手法都對得上,簽字畫押後,便結了案。
玉嬛托謝鴻打探到消息,靠窗細細琢磨,隻覺這事兒著實蹊蹺得很。
不過秦驍身在囹圄,秦夫人能耐有限,剩下個富商大伯,府裏妻妾成群兒女無數,如今正被秦驍連累得如履薄冰,哪會為小姑娘跟官府抬杠得罪人?見揪出凶手,便沒深究。
倒是有旁人惦記著此事——譬如沈柔華。
……
重陽過後沒幾天,是梁家二夫人薛氏的生辰,玉嬛跟馮氏過去道賀,席間不知是誰提起了秦春羅,沈柔華恰坐在玉嬛身側,神色戚然地道:“秦妹妹真是可憐,原本還說要一道做些菊花糕,誰知……唉,算來倒是謝姑娘能見她最後一麵。”
她說話時仍是端莊溫婉的姿態,神色間盡是遺憾,覷著玉嬛神色。
旁人也都聽說秦春羅曾跟玉嬛去山坳的事,雖說秦驍罪有應得,畢竟秦春羅是條鮮活的人命,叫人歎息,目光瞥向玉嬛時,便不乏揣測曖昧。
甚至連薛氏都有些動容,看向玉嬛時,那目光中添了幾分不喜。
玉嬛視若無睹,隻跟著道:“是可惜了。沈姑娘素日跟她交好,想來這陣子是很痛心的。”
“唉。”沈柔華沒從她臉上瞧出端倪,歎息著睇向薛氏。
玉嬛則低頭喝茶,修長的眼睫闔上,遮住諸般情緒。
那日的事沈柔華摻和了多少,她捏不準,更尋不到鐵證,但秦春羅背後是沈柔華指使,這一點卻能確信。之後秦春羅遇害,玉嬛曾猜測沈柔華跟此事有關,卻不敢相信,畢竟她倆是自幼相交的情分,拿來當刀子使便罷了,哪會殃及性命?
然而此刻……
玉嬛琢磨著沈柔華挑起這話頭的深意,隻覺脊背微微發寒。
薛氏素來趨利避害,極看重旁人的目光,常會吃齋念佛,博個菩薩名聲。她本就中意沈柔華,對半路殺出的玉嬛存有芥蒂,如今玉嬛卷進人命案子,牽扯不清,心裏定會存疙瘩。而沈柔華想做的,恐怕是將這疙瘩越掐越大,直到薛氏受不住慫恿蠱惑,退了這親事。
屆時不管誰跟梁靖結親,沈柔華出了惡氣,自然能痛快些。
若沈柔華果真跟秦春羅姐妹親熱,秦春羅如今屍骨未寒,她雖露悲色,卻拿人家的死做文章,這居心豈不惡毒可惡?
想得更惡毒些,沈柔華此舉,焉知不是那日事敗的後招?
玉嬛瞧著沈柔華那佛口蛇心的端方模樣,想起從前還以為這是個良善人,叫過她幾聲“姐姐”,心裏便覺得膈應,索性借著出恭的由頭出去。
因秋老虎的緣故,外頭還算和暖,樹葉半凋,府邸軒昂,倒是好景致。
站了會兒,那邊梁老夫人興許是累了,在仆婦的攙扶下進了暖閣。
玉嬛稍加思索,喚來石榴,將那備好的錦袋要到手裏,孤身過去求見——
沈柔華那點心思看破後防著便罷,她既有了頭緒,回頭叫人循著認罪的凶手去查,總能查出真相。不戳破不表露,讓沈柔華自以為天衣無縫,還更能落些把柄在她手裏。
至於薛氏,她自有想做的事,往後為韓太師的案子奔波,利害牽扯之下,得罪薛氏的地方恐怕會更多。薛氏耳根軟,沈柔華盯著梁靖,又嫉恨臉麵丟盡的事,招數層出不窮,難道還要她跟著費唇舌?
麵具總有撕下來的時候,屆時鐵證擺到跟前,能比言語管用千百倍。
唯有梁老夫人對她是真心疼愛,那日事出倉促,玉嬛拿不準,便先瞞著。到如今塵埃落定,該跟老人家說清楚的,免得她被蒙在鼓裏,被那沈柔華欺瞞。
到得暖閣外,仆婦認得玉嬛,進屋稟報後便請她進去。
繞過門口紫檀木雕仙鶴雲紋的屏風,裏頭仆婦丫鬟多被屏退,梁老夫人歪在羅漢床上,正跟一枚核桃較勁兒。
這顯然是不耐煩外頭的喧鬧,躲清靜來了。
玉嬛忍俊不禁,幫著她夾開核桃,剔出裏頭的核桃仁,放在水仙瓷盤裏。
自打玉嬛點了頭,梁老夫人便拿她當孫媳婦來疼,愈發投緣。祖孫倆抽空慢慢說話,玉嬛將那日的前因後果和盤托出,說到沈柔華的時候,特地捏著分寸,將裏頭彎繞說明白,免得叫老人家覺得她挑撥是非。
誰知梁老夫人卻沒半點意外,隻嚼著核桃慢慢道:“那孩子心術不正,我知道。”
玉嬛反覺詫然,剝核桃的手頓住,“老夫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