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幹嘛都看我啊?”江一白納悶地摸了摸後腦勺。
許清嘉:“大夥兒都記得兩年前你掉水裏的英勇身姿。”
兩年前江一白是坐著小轎車來的, 他們這兒一年到頭都見不到汽車的影子, 尤其是江一白還掉水裏了。哪能不影響深刻,時隔兩年再見到他,還是跟他們一塊兒回來的, 心裏肯定好奇。
江一白的臉綠了, 他都快忘了這一茬,當年他可是成了落湯雞, 還是帶冰渣的那種。
正當時就有跟他們熟悉的人上來問了, 寒暄兩句之後,眼神就往江一白身上跑,唉了兩聲:“這是不是前兩年來過的, 住在牛棚裏的那個……”趕緊把到嘴的牛鬼蛇神的兒子給咽了回去,這兩年形勢日新月異, 當年倒了黴的牛鬼蛇神, 都恢複了原來的身份:“那個人的兒子。”
許家康大大方方道:“大海叔,你記性真好,就是他。”許家康哥倆好的箍著江一白的肩膀:“那麽巧, 搬到餘市之後, 我跟他居然是一個學校的。”至於其他關係,就完全沒必要說了。
“那可真是有緣分啊。”來人笑嗬嗬的說了一句,當年許家康把快凍死的人, 帶回家了, 關係好也正常。
這麽寒暄了一路, 他們才算是回到了老屋, 從村口到這邊短短一截路走了小半個小時。
江一白由衷道:“你們人緣可真好。”這一路遇到的村民都會熱情地招呼兩聲。
許家康笑了笑,他們家在村裏人緣本來就好。後來帶著大家一塊養兔子,他和許清嘉還專門回來教過大夥兒,養兔子這方麵他們倆可是專家,自學成才的那種。
現在村裏幾乎家家戶戶都養著幾十隻兔子,即使規模沒他們那麽大,顆也時不時能吃口葷腥。這兔子就是繁殖精,隻吃草就能長大,是個好東西。
因為這一茬,許向華在村裏的威望比大隊長都要高。
這次能順利包下那片山,一來是沒幾個人有這個魄力一口氣吞下一座荒山,二來一看許向華要,也就沒人跟他爭了。
“奶奶,我們回來了。”許清嘉歡歡喜喜的叫了起來,快步走向屋子。
滿臉笑容的孫秀花從屋裏走出來:“這一路坐車累了吧。”
“許奶奶好,我叫江一白。”江一白熱情洋溢的打招呼。
孫秀花定睛看他,笑起來:“真俊的小夥子。”白白淨淨高高瘦瘦,這城裏人就是和他們村裏人不一樣。
孫秀花這是第一次見江一白,當初江一白過來的時候,她老人家扭著了腰躺在床上。
不過許向華之前跟她提過一嘴,這小夥子就是早年牛棚裏那中年男人的兒子。許向華又說他爸媽幫了他們不少忙,現在住的那房子就是人家幫忙找的。
孫秀花自然熱情招待。
江一白是個嘴甜的,一會兒說奶奶煮的糖水雞蛋真香,過一會兒又說西瓜真甜,把老太太哄得合不攏嘴。
哄完老太太,江一白就迫不及待的要去巡山。
不得了了,他許叔現在是大地主了。當然這話他隻敢在肚子裏講一講。這時候地主什麽的還是很犯忌諱的。
許家康比他更急迫,這一座山呢,能掙多少錢?
看著這兩個猴急的,許向華好笑:“急什麽,山在那又跑不了,先把行禮放房間。”
許家康應了一聲,趕緊拉著江一白去放行禮。
許清嘉他們也去房間略作收拾。
這一次回來,他們暫住進了老屋。之前租出去的四間廂房都空了出來,許向華重新粉刷了一遍,當做暫時的落腳地。
租房的知青都選擇了回城,一個不拉,包括那對小夫妻。據孫秀花講,夫妻兩沒有離婚,約好回城之後想辦法團聚。
再過兩年形勢就能好轉,兩人想團聚一點都不難,許清嘉由衷希望有情人能夠終成眷屬。
放眼整個三家村,隻有三個知青沒走,都是在當地成家立業有兒有女的,其中兩個在學校當老師,生活尚算穩定。
另一個是滬市來的男知青,家裏來信跟他說,沒他落腳的地方,這個男人當場燒了家信。
這次包幹到戶,他便說服了嶽父嶽母還有妻子,承包了村裏那片池塘準備養魚。
進了自己原來的房間,許清嘉便把短袖換成了長袖,待會兒得在山上跑,日頭毒,曬黑是其次,曬脫皮那就慘了。
“小清嘉,你用得著這麽誇張嘛!”江一白對許清嘉的全副武裝表達了嘲諷,長袖、草帽、水壺、蒲扇,她當郊遊啊。
許清嘉翻了個白眼兒:“我可不像你這麽皮糙肉厚,怎麽曬都沒關係。”
“嬌氣。”江一白言簡意賅的評價。
許清嘉反唇相譏:“我嬌氣,我驕傲。”
江一白還能說什麽,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說說笑笑間就到了荒山,這座山以前就是大夥兒的柴房,沒柴火了就上來砍,種新樹這一茬卻沒人記得,以至於越來越荒。
眼下不隻荒,還坑坑窪窪,那是開溝田挖水渠造成的。
許向華托著江平業的關係,找了個林業專家幫他規劃了一下整座山。
向陽的一麵,種上他們這的特產枇杷樹,這種樹易活,種下去到結果,三五年便夠,長成後能結四十年的果子。再搭配一些楊梅樹,也是四五年能結果。
背陰麵也要種一些果樹,主要是為了固土。那一片他規劃用作養殖場。他不隻要擴大豬和兔子的養殖規模,還想引進山羊,羊比豬和兔子更省心,畫個圈放養就成。
剩下的空地,他會拿來種一些經濟作物。再在裸。露地表上種牧草,一麵防止水土流失、調節地溫,一麵提供草料。
許清嘉聽得兩眼放光,等弄好了,這就是一隻源源不斷下金蛋的雞啊。再過些年等大家有錢了講究生活品質之後,還能做農家樂,采摘園。
許向華還指了指山腳下那塊亂石地:“那塊地沒人要,我就要來做了你們奶奶的宅基地。等這邊山上忙完了,咱們就造個小樓房,以後回來也有個落腳的地。還能建個作坊,做熏兔肉和香腸。”
熏兔肉靈感來源於許家康,這小子為了方便運輸和保存,也是為了賣個更高的價格,很是費功夫琢磨怎麽熏出來的兔肉更香,還專門跑去找人請教。
香腸則是因為許清嘉,這丫頭愛吃,可外麵買的不合她的口味,她就自己做。他閨女做吃的向來有天賦,做出來的香腸味道相當不錯。做多了拿去集市上買,多是回頭客。不過這個活計太費時間,做了幾次後,兩個小的就放棄了。
他們沒時間沒精力,許向華有的是時間和精力。初級產品和加工產品的利潤不可同日而語。就像賣黃豆有利潤,同樣份量的黃豆做成豆漿豆腐之後,利潤卻能翻一倍不止。放在眼前的利潤,幹嘛不伸手拿。
許家康兩隻眼睛隻剩下錢了,鋥亮鋥亮的:“四叔,你缺幫手不?”他鼓了鼓手臂上的肌肉:“會幹活的那種。”
瞧他這財迷樣,許向華他頭上敲了下:“就這麽點出息,現在你除了當苦力還能幹嘛。好好讀書考個好大學,學好本事才能幫我大忙。要不是林專家幫忙,這一座山我有的頭疼。種植間隔,哪些作物經濟效益更好,更適合這裏的水土,比老農都懂。還給我推薦了一種生長快的牧草,這文化人就是不一樣,人可是浙大畢業的。” 等手上的事情少一點,他也得買點書看看,書到用時方恨少。
許家康張了張嘴,可見這人心不足蛇吞象是真理。之前都是考大學,也不知什麽時候起,變成了考個好大學。
“爸爸,”許清嘉猶豫了下,問道:“這麽多事,你打算請多少人?”
許向華便給他們算了起來:“養殖這塊還是跟以前一樣,跟你三伯還有再春叔家一塊兒做。”當年多虧了兩家人,養殖場才能做起來。不能進入正規了,他自己有了時間打理,就把人一腳踹開,太寒人心。
況且他自己不可能一直在村裏看著,等形勢好了,他肯定會離開。那麽這個大攤子就需要可靠的人看著。許向黨和許再春挺合適,一個是親哥哥,另一個是一起長大的哥們,都是踏實厚道人。把利益綁在一塊,才能讓他們全心全意的幫他。
“不過規模擴大後,他們兩家人肯定忙不過來。再加上果林,農作物和作坊那邊。怎麽著也得再請個十個人。怎麽了?”許向華發現許清嘉眉頭擰了起來。
“雇人太多的話,會不會有人說咱們在剝削,是資本家。” 許清嘉撓了撓腦袋,彷佛在努力回想著什麽:“我之前聽我們政治老師和語文老師閑聊過,說是《資本論》有個說法,大概意思就是,請八個幫手以下,算個體戶。請八個人以上,就產生了剩餘價值,就算剝削,就是資本家。他們說八個人以下叫做請幫手,八個人以上就叫雇工,是資本主義。”
政治語文老師當然是編的,但是那話不是她編的。是她一個愛扯題外話的選修課教授課堂上講的。
他還戲稱七上八下政策,過了八就得下來。
開放初期,雇工這塊是空白。因為都是小本生意,一家人就忙得過來,不需要請幫手,就算請,一兩個也就夠了,頂多三五個,掀不起浪花。
過兩年,一部分人規模擴大,雇的人也越來越多,然後就捅了一些人的肺管子。八十年代初為了雇工人數的問題,一群經濟學家吵得臉紅脖子粗。最後搬出了《資本論》,七個工人還是八個工人一度成為個體戶和私營業主的唯一標準。
後來打破雇工上限的個體戶越來越多,可爭議一直沒斷過,直到八十年代後半段才消失。
槍打出頭鳥,這會兒可是七十年代末。錢少掙點沒關係,人最重要。
許清嘉仰頭看著斂起笑容的許向華。
許向華擰了擰眉頭,揉揉許清嘉的腦袋,看一眼江一白:“晚上打個電話給你們江叔問問看。” 生產隊剛剛裝了電話,凡是被選作試點的公社,每個生產隊都裝了電話,以便上頭及時了解情況。
許清嘉:“大夥兒都記得兩年前你掉水裏的英勇身姿。”
兩年前江一白是坐著小轎車來的, 他們這兒一年到頭都見不到汽車的影子, 尤其是江一白還掉水裏了。哪能不影響深刻,時隔兩年再見到他,還是跟他們一塊兒回來的, 心裏肯定好奇。
江一白的臉綠了, 他都快忘了這一茬,當年他可是成了落湯雞, 還是帶冰渣的那種。
正當時就有跟他們熟悉的人上來問了, 寒暄兩句之後,眼神就往江一白身上跑,唉了兩聲:“這是不是前兩年來過的, 住在牛棚裏的那個……”趕緊把到嘴的牛鬼蛇神的兒子給咽了回去,這兩年形勢日新月異, 當年倒了黴的牛鬼蛇神, 都恢複了原來的身份:“那個人的兒子。”
許家康大大方方道:“大海叔,你記性真好,就是他。”許家康哥倆好的箍著江一白的肩膀:“那麽巧, 搬到餘市之後, 我跟他居然是一個學校的。”至於其他關係,就完全沒必要說了。
“那可真是有緣分啊。”來人笑嗬嗬的說了一句,當年許家康把快凍死的人, 帶回家了, 關係好也正常。
這麽寒暄了一路, 他們才算是回到了老屋, 從村口到這邊短短一截路走了小半個小時。
江一白由衷道:“你們人緣可真好。”這一路遇到的村民都會熱情地招呼兩聲。
許家康笑了笑,他們家在村裏人緣本來就好。後來帶著大家一塊養兔子,他和許清嘉還專門回來教過大夥兒,養兔子這方麵他們倆可是專家,自學成才的那種。
現在村裏幾乎家家戶戶都養著幾十隻兔子,即使規模沒他們那麽大,顆也時不時能吃口葷腥。這兔子就是繁殖精,隻吃草就能長大,是個好東西。
因為這一茬,許向華在村裏的威望比大隊長都要高。
這次能順利包下那片山,一來是沒幾個人有這個魄力一口氣吞下一座荒山,二來一看許向華要,也就沒人跟他爭了。
“奶奶,我們回來了。”許清嘉歡歡喜喜的叫了起來,快步走向屋子。
滿臉笑容的孫秀花從屋裏走出來:“這一路坐車累了吧。”
“許奶奶好,我叫江一白。”江一白熱情洋溢的打招呼。
孫秀花定睛看他,笑起來:“真俊的小夥子。”白白淨淨高高瘦瘦,這城裏人就是和他們村裏人不一樣。
孫秀花這是第一次見江一白,當初江一白過來的時候,她老人家扭著了腰躺在床上。
不過許向華之前跟她提過一嘴,這小夥子就是早年牛棚裏那中年男人的兒子。許向華又說他爸媽幫了他們不少忙,現在住的那房子就是人家幫忙找的。
孫秀花自然熱情招待。
江一白是個嘴甜的,一會兒說奶奶煮的糖水雞蛋真香,過一會兒又說西瓜真甜,把老太太哄得合不攏嘴。
哄完老太太,江一白就迫不及待的要去巡山。
不得了了,他許叔現在是大地主了。當然這話他隻敢在肚子裏講一講。這時候地主什麽的還是很犯忌諱的。
許家康比他更急迫,這一座山呢,能掙多少錢?
看著這兩個猴急的,許向華好笑:“急什麽,山在那又跑不了,先把行禮放房間。”
許家康應了一聲,趕緊拉著江一白去放行禮。
許清嘉他們也去房間略作收拾。
這一次回來,他們暫住進了老屋。之前租出去的四間廂房都空了出來,許向華重新粉刷了一遍,當做暫時的落腳地。
租房的知青都選擇了回城,一個不拉,包括那對小夫妻。據孫秀花講,夫妻兩沒有離婚,約好回城之後想辦法團聚。
再過兩年形勢就能好轉,兩人想團聚一點都不難,許清嘉由衷希望有情人能夠終成眷屬。
放眼整個三家村,隻有三個知青沒走,都是在當地成家立業有兒有女的,其中兩個在學校當老師,生活尚算穩定。
另一個是滬市來的男知青,家裏來信跟他說,沒他落腳的地方,這個男人當場燒了家信。
這次包幹到戶,他便說服了嶽父嶽母還有妻子,承包了村裏那片池塘準備養魚。
進了自己原來的房間,許清嘉便把短袖換成了長袖,待會兒得在山上跑,日頭毒,曬黑是其次,曬脫皮那就慘了。
“小清嘉,你用得著這麽誇張嘛!”江一白對許清嘉的全副武裝表達了嘲諷,長袖、草帽、水壺、蒲扇,她當郊遊啊。
許清嘉翻了個白眼兒:“我可不像你這麽皮糙肉厚,怎麽曬都沒關係。”
“嬌氣。”江一白言簡意賅的評價。
許清嘉反唇相譏:“我嬌氣,我驕傲。”
江一白還能說什麽,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說說笑笑間就到了荒山,這座山以前就是大夥兒的柴房,沒柴火了就上來砍,種新樹這一茬卻沒人記得,以至於越來越荒。
眼下不隻荒,還坑坑窪窪,那是開溝田挖水渠造成的。
許向華托著江平業的關係,找了個林業專家幫他規劃了一下整座山。
向陽的一麵,種上他們這的特產枇杷樹,這種樹易活,種下去到結果,三五年便夠,長成後能結四十年的果子。再搭配一些楊梅樹,也是四五年能結果。
背陰麵也要種一些果樹,主要是為了固土。那一片他規劃用作養殖場。他不隻要擴大豬和兔子的養殖規模,還想引進山羊,羊比豬和兔子更省心,畫個圈放養就成。
剩下的空地,他會拿來種一些經濟作物。再在裸。露地表上種牧草,一麵防止水土流失、調節地溫,一麵提供草料。
許清嘉聽得兩眼放光,等弄好了,這就是一隻源源不斷下金蛋的雞啊。再過些年等大家有錢了講究生活品質之後,還能做農家樂,采摘園。
許向華還指了指山腳下那塊亂石地:“那塊地沒人要,我就要來做了你們奶奶的宅基地。等這邊山上忙完了,咱們就造個小樓房,以後回來也有個落腳的地。還能建個作坊,做熏兔肉和香腸。”
熏兔肉靈感來源於許家康,這小子為了方便運輸和保存,也是為了賣個更高的價格,很是費功夫琢磨怎麽熏出來的兔肉更香,還專門跑去找人請教。
香腸則是因為許清嘉,這丫頭愛吃,可外麵買的不合她的口味,她就自己做。他閨女做吃的向來有天賦,做出來的香腸味道相當不錯。做多了拿去集市上買,多是回頭客。不過這個活計太費時間,做了幾次後,兩個小的就放棄了。
他們沒時間沒精力,許向華有的是時間和精力。初級產品和加工產品的利潤不可同日而語。就像賣黃豆有利潤,同樣份量的黃豆做成豆漿豆腐之後,利潤卻能翻一倍不止。放在眼前的利潤,幹嘛不伸手拿。
許家康兩隻眼睛隻剩下錢了,鋥亮鋥亮的:“四叔,你缺幫手不?”他鼓了鼓手臂上的肌肉:“會幹活的那種。”
瞧他這財迷樣,許向華他頭上敲了下:“就這麽點出息,現在你除了當苦力還能幹嘛。好好讀書考個好大學,學好本事才能幫我大忙。要不是林專家幫忙,這一座山我有的頭疼。種植間隔,哪些作物經濟效益更好,更適合這裏的水土,比老農都懂。還給我推薦了一種生長快的牧草,這文化人就是不一樣,人可是浙大畢業的。” 等手上的事情少一點,他也得買點書看看,書到用時方恨少。
許家康張了張嘴,可見這人心不足蛇吞象是真理。之前都是考大學,也不知什麽時候起,變成了考個好大學。
“爸爸,”許清嘉猶豫了下,問道:“這麽多事,你打算請多少人?”
許向華便給他們算了起來:“養殖這塊還是跟以前一樣,跟你三伯還有再春叔家一塊兒做。”當年多虧了兩家人,養殖場才能做起來。不能進入正規了,他自己有了時間打理,就把人一腳踹開,太寒人心。
況且他自己不可能一直在村裏看著,等形勢好了,他肯定會離開。那麽這個大攤子就需要可靠的人看著。許向黨和許再春挺合適,一個是親哥哥,另一個是一起長大的哥們,都是踏實厚道人。把利益綁在一塊,才能讓他們全心全意的幫他。
“不過規模擴大後,他們兩家人肯定忙不過來。再加上果林,農作物和作坊那邊。怎麽著也得再請個十個人。怎麽了?”許向華發現許清嘉眉頭擰了起來。
“雇人太多的話,會不會有人說咱們在剝削,是資本家。” 許清嘉撓了撓腦袋,彷佛在努力回想著什麽:“我之前聽我們政治老師和語文老師閑聊過,說是《資本論》有個說法,大概意思就是,請八個幫手以下,算個體戶。請八個人以上,就產生了剩餘價值,就算剝削,就是資本家。他們說八個人以下叫做請幫手,八個人以上就叫雇工,是資本主義。”
政治語文老師當然是編的,但是那話不是她編的。是她一個愛扯題外話的選修課教授課堂上講的。
他還戲稱七上八下政策,過了八就得下來。
開放初期,雇工這塊是空白。因為都是小本生意,一家人就忙得過來,不需要請幫手,就算請,一兩個也就夠了,頂多三五個,掀不起浪花。
過兩年,一部分人規模擴大,雇的人也越來越多,然後就捅了一些人的肺管子。八十年代初為了雇工人數的問題,一群經濟學家吵得臉紅脖子粗。最後搬出了《資本論》,七個工人還是八個工人一度成為個體戶和私營業主的唯一標準。
後來打破雇工上限的個體戶越來越多,可爭議一直沒斷過,直到八十年代後半段才消失。
槍打出頭鳥,這會兒可是七十年代末。錢少掙點沒關係,人最重要。
許清嘉仰頭看著斂起笑容的許向華。
許向華擰了擰眉頭,揉揉許清嘉的腦袋,看一眼江一白:“晚上打個電話給你們江叔問問看。” 生產隊剛剛裝了電話,凡是被選作試點的公社,每個生產隊都裝了電話,以便上頭及時了解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