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揣著這些疑問,李秋君既是忐忑又是期待,她托著腮望著窗外的建築物,感覺比老家那個小山村壯觀了許多,可又不如想象中的應有的樣子,這就是今後自己的歸宿嗎?
恍然間,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幾天前的自己還坐在教室裏上課,心裏想著如何應付新發下來的幾張卷子,可是現在居然要參加工作了?!
火車從奔騰蜿蜒的金沙江邊駛過,路過了無數橋梁與樓房,終於緩緩進了站,大家拖拽著自己的包往門口擠,七嘴八舌地嚷嚷著:
“我剛剛看到有個穿工作服的人,好像是我爸。”
“別說瞎話了,怎麽可能呢,這是站台,接的人是進不來的。”
“喂,你們東西帶齊了嗎?座位上那個黑色的包是誰的?”
……
一片嘈雜聲中,帶隊老師一頭大汗地吼著:“別擠在門口,排隊一個一個下去,下去我們還要點名呐!”
車門一開,大家激動地衝下了火車,耐著性子排成隊點名,有幾個性子急的已經踮著腳支棱著脖子往玻璃門裏望了,有一種迫不及待見到親人的感覺。
李秋君也是如此,她揣了一肚子的話想跟父親說,說家裏的事情,自己的事情……她已經在心裏組織了很久的語言,這會兒它們都如同那奔流的金沙江,堵在胸口,馬上就能溢出嘴邊。
火車站台正播放著一首流行歌曲,那歡快的女聲在車站上方飄蕩:搖來搖去,搖著溫暖的陽光,輕輕托起一件夢的衣裳。古老的都市,每天都改變模樣,年輕和我們奔放……
李秋君莫名地覺得調子和心情一樣歡快,她跟著人群往外走,雀躍的快樂持續上升,在見到父親的那一瞬達到了頂端。
父親李榮光穿著一件灰撲撲的襯衣,就站在柵欄外。此前為了節約路費,他已經兩年沒回過老家了,乍然再見,李秋君忽然感覺他老了許多。
父親才四十多歲,怎麽頭發都白了好些?額頭上的皺紋也很明顯,整張臉黝黑而粗糙,在陽光下泛著微微的油光。他佝僂著腰,也在往這邊望,不過卻像是看岔了方向,兩人的視線始終沒有交匯上。
李秋君按捺不住,喊了起來:“爸,爸!”
李榮光終於看了過來,可是他的表情卻很奇怪,沒有驚喜,也沒有坦然,而是像見了鬼似的,純粹的震驚。他盯著李秋君看了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扒拉開人群朝這邊擠來。
李秋君一臉笑,也拎著包往那邊跑去,還沒跑到就說了起來:“爸,我媽讓我帶了鹹蛋和皮蛋過來,還有兩塊臘肉,她說你喜歡吃這個……”
李榮光皺著眉,一把拽住了二女兒:“秋君,你咋來了?你大姐呢?”
李秋君愣住了:“爸,大姐在學校複習,準備參加高考了。寄到市裏的資料就是填的我的。”
“不是,她參加啥高考?這次的招工名額,就她合適,她考什麽!”李榮光冒火了:“你一個小丫頭片子過來做啥!”
李榮光的聲音很大,李秋君嚇了一跳,她生怕被帶隊的老師聽見,馬上將父親拉到一旁,小小聲地說:“爸,大姐她不來,還在家裏鬧了一場。媽和叔公商量了,讓我來頂班,還去派出所改了年齡呢。”
李榮光更怒了:“這是胡鬧!”
李秋君後怕地往旁側瞅一眼,生怕別人發現這邊的動靜。好在大家都在忙著找家人,帶隊老師也在分發著通知,沒人注意到這邊的情況。
李秋君掙紮著,仰起頭認真說起來:“爸,大姐成績好,她來接班可惜了。我就無所謂了,反正我都考不上高中。”
李秋君苦苦哀求著,說急了眼眶都紅了起來。她很怕被父親送回去,如果回去了,那大姐可咋辦?她就得被迫來接班,連考大學也黃了!
這一幕讓李榮光心裏糾結得要死,本以為的好事變成了如今這場局麵,資料也填了,名單也確定了,再想改回來已經天大的難事了。一番思量之後,他也沉默了。
父女兩人拖著如同灌了鉛的腿,上了通往父親單位的公共汽車,其間李父沉默得一句話也沒說,貌似一塊積滿了青苔的石頭。
這讓原本充滿期待的李秋君低沉了許多,她一路上都在悄悄瞥著前方的身影,那些懷揣在肚子裏想說的話早就變成了空氣。
李父工作的單位是渡口市的礦業公司。渡口市分為三區兩縣,除了市中心東區之外,其他的兩個區以及兩縣均在很偏僻的地方。而礦業公司就在東區的一座山上,遠遠地能望見奔騰不息的金沙江。
那裏滿是灰撲撲的礦石,據說從六五年到現在,已經開采了三十年了。而父親來這裏的曆史也有二十多年了,從一開始的修路再到搬運,直至現在的檢修鉗工。說起來也是一長篇奮鬥史。
李家一直靠著李父這份固定收入,才能讓三個女兒讀書,才能供養體弱多病的奶奶。也能讓一直瞧不起他們的村裏人,能多少顧忌一些。
為什麽瞧不起?原因很簡單:李老太太早年守寡,拉扯著獨子一兒一女長大。偏偏獨子李榮光隻生了三個女兒,沒有傳宗接代的兒子,所以李家一直被人說成是絕戶。
李家的老太太在村裏抬不起頭來,也沒少給兒媳氣受,所以李母那沉默寡言的性子也是這麽多年磨出來的。
李榮光早年在家的時候,多少能護著媳婦。招工出去之後,李母的生活就更艱難了。家裏那些地、院裏那些家務全都得做,還得侍候婆婆、照看三個女兒,天天都是忙得腳不沾地。
唯一的好處就是家裏的經濟情況好了一些,李榮光的工資每月都寄回來,村裏人也在嘲諷之餘,多少也有羨慕他們的地方。
李秋君正想著,李榮光問了起來:“婆婆咋樣了?吃沒吃我寄過去的藥?”
“不知道哩,婆婆前幾天去了大姑家,藥都是媽托人送過去的。”李秋君實話實說:“大姐鬧的時候她沒回來,我走的時候,她也沒回來。婆婆就是不喜歡我們!”
恍然間,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幾天前的自己還坐在教室裏上課,心裏想著如何應付新發下來的幾張卷子,可是現在居然要參加工作了?!
火車從奔騰蜿蜒的金沙江邊駛過,路過了無數橋梁與樓房,終於緩緩進了站,大家拖拽著自己的包往門口擠,七嘴八舌地嚷嚷著:
“我剛剛看到有個穿工作服的人,好像是我爸。”
“別說瞎話了,怎麽可能呢,這是站台,接的人是進不來的。”
“喂,你們東西帶齊了嗎?座位上那個黑色的包是誰的?”
……
一片嘈雜聲中,帶隊老師一頭大汗地吼著:“別擠在門口,排隊一個一個下去,下去我們還要點名呐!”
車門一開,大家激動地衝下了火車,耐著性子排成隊點名,有幾個性子急的已經踮著腳支棱著脖子往玻璃門裏望了,有一種迫不及待見到親人的感覺。
李秋君也是如此,她揣了一肚子的話想跟父親說,說家裏的事情,自己的事情……她已經在心裏組織了很久的語言,這會兒它們都如同那奔流的金沙江,堵在胸口,馬上就能溢出嘴邊。
火車站台正播放著一首流行歌曲,那歡快的女聲在車站上方飄蕩:搖來搖去,搖著溫暖的陽光,輕輕托起一件夢的衣裳。古老的都市,每天都改變模樣,年輕和我們奔放……
李秋君莫名地覺得調子和心情一樣歡快,她跟著人群往外走,雀躍的快樂持續上升,在見到父親的那一瞬達到了頂端。
父親李榮光穿著一件灰撲撲的襯衣,就站在柵欄外。此前為了節約路費,他已經兩年沒回過老家了,乍然再見,李秋君忽然感覺他老了許多。
父親才四十多歲,怎麽頭發都白了好些?額頭上的皺紋也很明顯,整張臉黝黑而粗糙,在陽光下泛著微微的油光。他佝僂著腰,也在往這邊望,不過卻像是看岔了方向,兩人的視線始終沒有交匯上。
李秋君按捺不住,喊了起來:“爸,爸!”
李榮光終於看了過來,可是他的表情卻很奇怪,沒有驚喜,也沒有坦然,而是像見了鬼似的,純粹的震驚。他盯著李秋君看了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扒拉開人群朝這邊擠來。
李秋君一臉笑,也拎著包往那邊跑去,還沒跑到就說了起來:“爸,我媽讓我帶了鹹蛋和皮蛋過來,還有兩塊臘肉,她說你喜歡吃這個……”
李榮光皺著眉,一把拽住了二女兒:“秋君,你咋來了?你大姐呢?”
李秋君愣住了:“爸,大姐在學校複習,準備參加高考了。寄到市裏的資料就是填的我的。”
“不是,她參加啥高考?這次的招工名額,就她合適,她考什麽!”李榮光冒火了:“你一個小丫頭片子過來做啥!”
李榮光的聲音很大,李秋君嚇了一跳,她生怕被帶隊的老師聽見,馬上將父親拉到一旁,小小聲地說:“爸,大姐她不來,還在家裏鬧了一場。媽和叔公商量了,讓我來頂班,還去派出所改了年齡呢。”
李榮光更怒了:“這是胡鬧!”
李秋君後怕地往旁側瞅一眼,生怕別人發現這邊的動靜。好在大家都在忙著找家人,帶隊老師也在分發著通知,沒人注意到這邊的情況。
李秋君掙紮著,仰起頭認真說起來:“爸,大姐成績好,她來接班可惜了。我就無所謂了,反正我都考不上高中。”
李秋君苦苦哀求著,說急了眼眶都紅了起來。她很怕被父親送回去,如果回去了,那大姐可咋辦?她就得被迫來接班,連考大學也黃了!
這一幕讓李榮光心裏糾結得要死,本以為的好事變成了如今這場局麵,資料也填了,名單也確定了,再想改回來已經天大的難事了。一番思量之後,他也沉默了。
父女兩人拖著如同灌了鉛的腿,上了通往父親單位的公共汽車,其間李父沉默得一句話也沒說,貌似一塊積滿了青苔的石頭。
這讓原本充滿期待的李秋君低沉了許多,她一路上都在悄悄瞥著前方的身影,那些懷揣在肚子裏想說的話早就變成了空氣。
李父工作的單位是渡口市的礦業公司。渡口市分為三區兩縣,除了市中心東區之外,其他的兩個區以及兩縣均在很偏僻的地方。而礦業公司就在東區的一座山上,遠遠地能望見奔騰不息的金沙江。
那裏滿是灰撲撲的礦石,據說從六五年到現在,已經開采了三十年了。而父親來這裏的曆史也有二十多年了,從一開始的修路再到搬運,直至現在的檢修鉗工。說起來也是一長篇奮鬥史。
李家一直靠著李父這份固定收入,才能讓三個女兒讀書,才能供養體弱多病的奶奶。也能讓一直瞧不起他們的村裏人,能多少顧忌一些。
為什麽瞧不起?原因很簡單:李老太太早年守寡,拉扯著獨子一兒一女長大。偏偏獨子李榮光隻生了三個女兒,沒有傳宗接代的兒子,所以李家一直被人說成是絕戶。
李家的老太太在村裏抬不起頭來,也沒少給兒媳氣受,所以李母那沉默寡言的性子也是這麽多年磨出來的。
李榮光早年在家的時候,多少能護著媳婦。招工出去之後,李母的生活就更艱難了。家裏那些地、院裏那些家務全都得做,還得侍候婆婆、照看三個女兒,天天都是忙得腳不沾地。
唯一的好處就是家裏的經濟情況好了一些,李榮光的工資每月都寄回來,村裏人也在嘲諷之餘,多少也有羨慕他們的地方。
李秋君正想著,李榮光問了起來:“婆婆咋樣了?吃沒吃我寄過去的藥?”
“不知道哩,婆婆前幾天去了大姑家,藥都是媽托人送過去的。”李秋君實話實說:“大姐鬧的時候她沒回來,我走的時候,她也沒回來。婆婆就是不喜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