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前言:本帖為鄙人首發於《前線軍事社區》,為響應2008年12月的論壇征文活動所創,由於在下在《前線軍事社區》的id叫做“小胡子”,故該論壇其餘會員皆稱在下為“胡子”,所以鄙人在文中對自己的自稱均為“胡子”二字。
海岸炮的概念,不需要胡子再來掃盲吧?此外,胡子本篇所涉及到的火炮,僅限於二戰之前(含二戰)的型號,現代化的火炮不納入本篇。
就海岸炮與水麵艦艇對抗這個話題,由於涉及到各類海岸炮的炮型與布局,不能一概而論,所以胡子考慮將形形色色的海岸炮按照胡子的理解進行分類,再一一說明。
【一】客串型海岸炮
顧名思義,這類炮其設計初衷並非作為海岸炮的,但其特點加以利用的話,也能友情客串海岸炮的角色,有些甚至相當稱職!
(一)甲————野戰地炮客串海岸炮
大部分牽引式野戰火炮都能對海射擊,但由於這類火炮的炮架形式,其身管隻能在法線方向左右極小角度微調,所以並不具備實際的對艦射擊能力,畢竟海麵上的敵艦是移動目標,己方炮位的身管需便於隨敵艦的移動而做左右方向調整。
但仍然有一些型號的野戰地炮,卻由於其炮架設計上的得天獨厚,而具備了廣角度環向射擊的能力,這類地炮,部署在瀕海地區,也能很好的履行一下海岸炮的職責。
下圖是日軍96式150mm重加農炮
胡子估計大部分軍迷都會對二戰中日軍所使用的地麵武器嗤之以鼻,認為其設計低劣,水平與質量都不高,難以與西方列強的同期裝備相提並論。但胡子不得不說,這款1936年定型的日軍重型野戰地炮卻是個不折不扣的例外........這種炮,堪稱二戰時候,列強國家中6吋口徑地炮中,實力最強的!!!連法國“施耐德”m1935式與美國m-59“長腳湯姆”兩款出名的遠射155mm口徑加農炮都比之不及.........即使是把6吋口徑的艦炮算進去,也還是隻有曰本海軍裝備的98式155mm艦炮(“大和”級戰列艦的副炮、“最上”級輕巡洋艦版的主炮)性能超過該炮!96式150mm重加農炮實際口徑149mm,身管長徑比52,最大射程26公裏,彈丸重量50公斤。提到6吋口徑等級的彈丸,眾軍迷肯定稱其彈重在50公斤上下,但胡子還是要多句嘴,這個“50公斤上下”,向來是隻有下沒有上的........也就是說,6吋口徑等級的彈丸,實際重量都隻有40—50公斤之間(現代技術的155mm口徑彈丸亦如此),胡子記得德軍艦上的150mml-50艦炮的彈重是45公斤,150mml-47艦炮的彈重是43公斤(懶得去學院派某學究的帖子上查數據了)。如此一來,96式150mm重加農的彈重,堪稱二戰時6吋口徑地炮之最了!而其最大26公裏的射程,也絕不是射程23公裏的m-59“長腳湯姆”等能夠相比的。
96式150mm重加農,在設計的時候,就兼顧到野戰部署與海岸部署兩者結合的因素。所以該炮備有環射底盤,將96式150mm重加農安置其上後,具備了360度環射的能力!全炮加上環射底盤總重24噸,在6吋口徑的地炮中算是最重了,對機動較為不便,但考慮到其兼顧海岸炮職能的因素,且除去環射底盤後能夠整炮牽引,其機動能力倒也差強人意。
96式150mm重加農野戰發射時的場麵
116e98ac.jpg(14.6kb)
2009-1-806:02pm
96式150mm重加農安置在環射底座上的場麵
116e98a07a9.jpg(25.13kb)
2009-1-806:02pm
96式150mm重加農,是屬於野戰地炮中能夠整體牽引的類型。而野戰地炮中,還有一些口徑更大的級別,由於全炮係統重量太大,已經無法整體式牽引機動,而不得不憑借拆解牽引的方式進行戰場機動。
如圖,下圖的兩尊重量級地炮,身管較長的為蘇聯br-17型210mm重型加農炮,身管較短但口徑更大的為蘇聯br-18型305mm重型榴彈炮。
br-171939210.jpg(71.41kb)
2009-1-806:06pm
br-18305.jpg(78.3kb)
2009-1-806:06pm
這兩款炮,都是二戰時蘇軍裝備的重型地炮,由於重量太大(br-18的戰鬥全重為35噸,行軍重量則達到54噸!),完全喪失了整炮牽引的能力,而不得不采用分塊拆解運輸的設計。這兩款炮均由炮管、炮架、炮座三大部分組成,機動轉場時拆解成這三大塊,分別牽引。這類炮抵達指定地點後,炮兵挖掘基坑,將炮座安放到基坑內,然後將炮架安置到炮座上,最後再將身管套到炮架裏。從行軍狀態轉換成戰鬥狀態需3個小時。由於這兩款重型地炮其初衷主要是作為野戰攻堅火炮用的,用以打擊敵加強型野戰或永備工事。所以較長的準備時間對於攻堅這種陣地戰來說,倒還真算不上什麽,總比德軍800mm大“多拉”那長達一周的準備時間要短多了。由於這類攻堅野戰重炮采用箱形炮座,使得炮架可以做360度射角調節,就這點而言,非常適合去客串海岸炮!br-17型210mm重加農彈丸重133公斤,射程高達29公裏,彈道低平,對敵戰列艦以下級別的水麵艦艇構成絕對威脅!而射程16公裏的br-18型305mm重榴彈炮,彈丸更是重達330公斤,其曲射彈道將此等大級別彈丸以大俯衝角砸在敵艦水平甲板上的話,就是戰列艦也吃不消啊.........
這類臨時性的海岸炮,多為露天部署,即使搭設防護,也多半是在炮位周圍堆積沙包形成環形的胸牆。不過,和動輒百十來米的敵水麵主戰艦艇比起來,這類海岸炮的目標特征要小的太多了!不易被敵艦發現。敵艦要想精確辨別出這些海岸炮在茫茫陸地背景掩護下的炮位,則必須盡量靠近海岸才行。而水麵主戰艦艇(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炮艦)長度大,高度高,高聳的桅杆正好作為海岸炮觀察所極好的目標識別途徑。所以,這些海岸炮,胡子倒是建議盡量在靠近海岸的低窪處布設炮位。雖然這樣本炮的炮位觀測不到敵艦,但可以通過靠前布置的海岸炮兵觀察點進行目標指示。海岸炮兵觀察點隻需配有測距儀、水平測向儀,並與炮位通上電話線即可。射擊時,由前沿的炮兵觀察點對敵艦進行實時測距讀數,並將水平測向儀對準炮位後歸零,實時讀出測向儀讀數,即“炮位——觀測點——敵艦”三點構成的三角形中觀測點為頂點的那個夾角。由於觀測點到炮位之間的距離是定值已提前測出,如此隻需將觀測點讀出的測距儀與水平測向儀的讀數通過電話線語音通報給炮位後,由炮位的炮術軍官在刻度圖板上作業,直接量出三角形的第三條邊即炮位與敵艦間的距離,而炮位的火炮身管指向,則由圖板上根據三角形中“炮位”這個點為頂點直接量出,炮位的水平方向角度對準觀測點歸零後,可根據圖板作業量出來的角度進行火炮身管指向調節進行對艦射擊。
這類海岸炮隱蔽部署的話,對途經其火力控製區域的敵艦將是極大的威脅!胡子套用星爺版《鹿鼎記》裏的一句經典台詞“隻準我打你的臉,不準你打我的臉!”。此類海岸炮在前沿炮兵觀察點的目標指引下,在隱蔽處以曲射彈道對敵艦進行炮擊,而此時的敵艦恐怕挨了炮彈也難以在茫茫海岸背景下識別出海岸炮的炮位來,充其量來個“聽聲辨位”,憑借來襲射彈劃空時的聲音來判斷對本艦冷炮射擊的敵海岸炮位的大致方向,然後以艦炮對著那個方向胡亂轟擊。即使此類海岸炮布置在相對較高的地方,炮位與敵艦間無遮蔽,視野通透,由炮位點直接觀測敵艦,對敵艦實施直瞄射擊的話,敵艦也隻能是通過炮口的火光特征來分辨炮位之所在。敵艦即使對海岸炮位進行還擊,兩者對射的話,相比較之下,也是海岸炮要略微占點優勢。由於敵艦的艦體是其艦炮的載體,海岸炮隻需將彈丸射在敵艦的艦體上,將敵艦擊沉,就可解決敵艦對本炮位的威脅,而不必一一摧毀敵艦的各艦炮炮塔;對於敵艦而言,要解決海岸炮對其的威脅,則須直接命中海岸炮炮位,至少要保證近失彈落點與海岸炮位的距離小於其彈丸的有效爆破半徑。可以這麽說,對於敵艦來說,其艦炮需要射擊的目標就是以海岸炮炮位為圓心,艦炮彈丸有效爆破半徑為半徑的一個圓形區域,艦炮射彈隻有落在這個範圍裏,才能保證摧毀海岸炮炮位。敵艦的艦炮口徑越大,這個目標區域就越大,射擊命中率則顯得更容易些。艦炮口徑越小,這個目標區域就越小,艦炮對其射擊的話,則更要講究命中率。但無疑,這個目標區域對比起敵艦自身來說,還是要小的多了!即使是彈丸爆破半徑達20——30米的戰列艦,其所劃定的目標區域與自身200上下的艦體長度、數層樓的高度而言,也還是很小的。這樣一來,海岸炮與敵艦對射的話,海岸炮要顯得更容易命中敵艦。並且根據麵積率,由於海岸炮所要射擊的目標區域(整個敵艦)是敵艦所要射擊的目標區域麵積的數倍,假定海岸炮的射速與敵艦艦炮的射速相同且炮手的炮術相等的話,理論上敵艦需要多門艦炮才能壓製這一門海岸炮。另外,胡子認為,雙方火炮射擊平台的穩定性也是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此類海岸炮架設在地麵,底盤穩定,而艦炮的載體艦艇由於海浪的影響存在一定的顛簸現象、同時艦艇動力機械所產生的振顫也對艦炮的穩定存在一定的影響。並且,胡子始終認為,炮位固定去瞄準移動的目標比運動狀態中的炮位去瞄準固定目標要容易........對於這點,胡子說不出理由,但直覺上是這樣,因為胡子認為前者其火炮身管指向隨目標移動而進行的水平調節速率,要小於運動中的火炮身管指向固定目標隨炮位載體的移動而進行的水平調節的速率。胡子沒認真計算過,隻是個人的感覺,倒是很希望有能人對此認真的計算一下是不是這個道理。
從雙方的射速上來比較的話,這類海岸炮由於都是地炮,其供彈方式為水平供彈。而對於水麵主戰艦艇而言,封閉化的炮塔采用垂直供彈方式(炮塔座圈下為彈藥庫,彈丸與發射藥通過揚彈機提升到炮塔內,並且炮塔內有一定的空間臨時存放待發彈)、非封閉化的炮塔或炮架采用水平供彈,彈丸與發射藥(其實這類炮由於口徑有限,大部分發射的是整裝彈)從鄰近炮位的艙室中由炮手手工搬運至炮位。水平供彈由於大多是由人工來完成,作戰時間久了,供彈頻率勢必因炮手體能的消耗及戰鬥減員或負傷而呈下降趨勢。而全封閉化的艦炮炮塔,由於其垂直供彈方式可以由艦艇提供電力進行機械輔助,故而供彈效率基本不隨作戰時間的拖延而下降。此外,對於無法直接人工搬送裝填的大口徑彈丸,地炮類客串的海岸炮是由純人力無外源的滑輪組吊來搬送入膛;而相同口徑的艦炮的話,則是靠電力驅動的一係列輔助機械來完成搬送彈丸入膛的動作。所以,在射速上進行比較的話,地炮客串來的海岸炮持續射速是遠不如艦炮的.......這點非常的不利!炮擊命中目標講究的是概率,在概率相等的條件下,誰發射的彈丸多,誰就能更多命中對手。由於這類海岸炮缺乏有效的防護,皆為露天布置,頂多構築一圈沙土堆積的胸牆,在惡劣的戰場條件下,敵彈破片對暴露在外的炮手的威脅將造成炮位人手的不足(敵艦射來的近失彈即使爆衝後效對炮位構不成威脅,但其彈片卻能對血肉之軀的炮手形成傷害)。而艦炮多數安置在封閉化的炮塔內,至少炮架上設有防盾,對炮手的保護力度無疑大大高於這些野戰地炮類海岸炮。
(一)乙————鐵道炮客串海岸炮
海岸炮追求大口徑,而陸上的鐵道炮正是列入大口徑地炮範疇,所以將鐵道炮部署到瀕海地區去執行對艦射擊的任務,不是沒有人考慮過.........
問題來了,大口徑的鐵道炮都是采用箱體結構,狹長的炮車車廂上“夾”著一根細長的身管,其射界隻能在法線方向左右微調。而敵艦是活動目標,對艦射擊要求火炮擁有較大的水平射界。因此,鐵道炮不想點轍,是無法有效進行對艦射擊的,畢竟敵艦不可能永遠處在鐵道炮那極小的射界裏等著挨炮擊........鐵道炮傳統的大範圍射界調節,是通過鋪設弧形軌道來實現的。但毫無疑問,這種辦法調節炮管的指向費時費力,還不精確,且不實時,隻能用於炮擊陸上區域性目標或大型固定點目標,根本不能做到對艦射擊所要求的實時調節火炮身管指向........
鐵路場站裏,在鐵軌上對車廂進行轉向,是通過鐵路轉台來實現的。二戰時,德國人正是受此啟發,搞了個“福格勒”轉台。這是一種加長型的大型軌道轉台,裝配在軌道上,上麵帶有馬達,頂著個一段可以360度旋轉的敷設了軌道的轉台。將鐵道炮的炮車車廂拖上這個轉台,與前後車廂脫鉤後,“福格勒”轉台就可在馬達的驅動下,讓安置其上的炮車廂做360度射界調整。由於馬達是電驅動的,滿足了對艦射擊時身管指向調整的實時性要求,所以,安置在“福格勒”轉台上的大口徑鐵道炮車廂,理論上具備對艦射擊的能力。
至於這個“福格勒”轉台.........胡子多年前曾在一期《兵器》雜誌上看到過,但這種冷門的設備,當真是可遇而不可求,胡子匆忙之下,根本找不到“福格勒”轉台的清晰圖片來........不過下圖這台德軍240mm“特奧多爾.布魯諾”鐵道炮的圖,倒是存在一定的蹊蹺.......注意到沒有?圖上這台炮車廂,底盤明顯是墊高了的,車輪並不是直接架在軌道上,似乎是墊在一個箱盤上,再注意一下站在地麵的那四個德國兵,左起第四個和第五個德國兵腳底下的東西,像是一塊圓盤形的東西。胡子竊以為,這應該正是“福格勒”轉台!
90ef5ed4e0f63f0eacf85033937d3fd9.jpg(20.76kb)
2009-1-806:06pm
皇天不負有心人啊!胡子終於找到“福格勒”轉台的圖了!
untitled3.jpg(39.09kb)
2009-1-806:06pm
untitled19.jpg(39.25kb)
2009-1-806:06pm
圖上托著的,是280mm“庫爾茨-布魯諾”列車炮的炮車廂
不過,“福格勒”轉台長度有限,對於240mm“特奧多爾.布魯諾”和280mm“庫爾茨-布魯諾”這些炮車廂體較短的鐵道炮型還堪用,但對於280mm的“重-布魯諾”、“長-布魯諾”、“新-布魯諾”甚至更新式的k5e這類炮車廂前後架設在軌道車上的鐵道炮型,則顯得長度不夠了........不得不另辟蹊徑。
看一下這張圖:
b2d35e078e1b2b256c98b4e52d704f37.jpg(31.27kb)
2009-1-806:09pm
這張圖是胡子在本社區找到的,見到這張圖後,胡子才恍然大悟!感情280mmk5e是通過鉸接式廂體設計來實現射角調節的啊!由於280mmk5e是從280mm“布魯諾”係列一步步發展而來的,所以胡子估計280mm“布魯諾”係列也是采用這個辦法來進行射角調節的。
不過,胡子認為,靠蒸汽機車來推拉t字橫頭的軌道車廂可能難以滿足對艦射擊對身管指向調整的實時性要求,畢竟蒸汽機車功率大,且啟動製動費時費力。胡子倒是認為,應該在t字橫頭的軌道上,用一台“斯太爾”鐵道車廂與炮車的軌道車廂相連接。
“斯太爾”軌道車廂如圖:
4c44f093g575718ebd645.jpg(12.87kb)
2009-1-806:09pm
4c44f093g57572969b6d0.jpg(13.98kb)
2009-1-806:09pm
4c44f093g57572ab5173c.jpg(11.76kb)
2009-1-806:09pm
這種裝甲鐵道機動車廂,是在奧地利境內的斯太爾工廠建造的,裝一台70千瓦風冷柴油機,電傳動,主要是作為鐵道巡邏車來使用。這種車廂,自身重量小,且功率較低,並且是電傳動的,所以慣性小且啟動製動較為便捷,滿足了推拉t字橫頭的軌道車廂的要求。由於頂推或牽引速率緩而勻,理論上滿足對艦射擊時身管指向調節的實時性要求。所以,胡子認為,鐵道炮這樣的設計,理論上是可以用於對艦射擊的。
此外,有一些口徑相對較小的鐵道炮,其炮架本身在軌道車上就可以完成360度環向調節,所以這類鐵道炮位於瀕海地區的鐵道線上時,無需其他的車廂轉向輔助設備就能實現廣角射擊。
如圖,蘇軍二戰時的tm-1-180型180mm鐵道炮,該炮身管與同期“基洛夫”級巡洋艦的艦炮身管同型,最大射程高達34公裏,居然超過了列強同期的8吋(203mm)艦炮的射程,胡子竊以為蘇聯人很可能仗著這點才寧願接受其彈丸重量不如列強203mm艦炮的事實。這種180mm的身管被套在半封閉的炮塔上,安置在鐵道平板車的正中,具有完全的360度環射能力,不過射擊時須將鐵道平板車上的助鋤放下支撐在鐵道兩盤以利於射擊平台的穩定。
博物館中的tm-1-180鐵道炮,鐵道平板車兩側的助鋤呈收起狀態
100.jpg(44.71kb)
2009-1-806:15pm
射擊狀態下的tm-1-180鐵道炮,注意其助鋤已放下支起
tm-1-180.jpg(103.25kb)
2009-1-806:15pm
鐵道炮大多體積龐大,目標明顯,且炮兵也實難為這麽大的東西去構築環形胸牆類掩體,所以其隱蔽性較差。相對於野戰地炮類客串來的海岸炮,鐵道炮更容易被敵艦所發現從而精確確定炮位而加以炮擊。所以胡子還是認為,鐵道炮部署在瀕海地區的鐵路線上時,盡量不讓炮車車廂部署在與海岸無遮蔽地形的鐵道線上,而是應選擇停放在鐵道線與海岸線之間有諸如高地、土山或成片的建築的區域內,這樣有利於不被海麵上的敵水麵主戰艦艇的視線直接觀察到(敵艦放飛偵察機進行航空偵察與校射那就沒轍了........)雖然此時鐵道炮也無法在本炮位以直接視線觀測到海麵上的敵艦,但胡子還是提倡在前沿布置的炮兵觀測點的指引下對敵艦進行間瞄曲射!原理胡子在上文已述,此處不再累述。
同理,敵艦若是確定了鐵道炮的大致方位,對其進行艦炮射擊的話,理論上敵艦射彈破壞了鐵道炮的炮車車廂就算在此時間段內剝奪了該炮的戰鬥能力了,或者是彈片什麽的將轉台機構卡死也能造成鐵道炮失去有效對海射擊能力。由於大口徑的鐵道炮其炮車車廂體積很大,這倒是降低了其對手的射彈命中率的要求........雙方對射麵積命中率的原理同上文,胡子不再累述。此外,鐵道炮的炮手們還是以露天操作為主,敵艦射彈即使近失,掀不掉鐵道炮本體,但其彈片也還是能殺傷外露的鐵道炮炮手,造成戰鬥減員從而影響全炮的正常操作。
就雙方的射速進行比較的話,鐵道炮一方則較為不利........鐵道炮也是采用水平供彈方式,雖然炮車車廂上有一定的待發彈存量,但由於存彈空間有限且鐵道炮口徑大彈丸體積大,故而待發彈存量不會大。
以280mm“庫爾茨-布魯諾”為例,炮車廂上有頂棚遮蔽的部分為炮車為280mm炮彈的待發彈存放區,很明顯,這個區域放不了多少成套的280mm彈藥(彈丸與全裝藥藥包)
untitled3.jpg(39.09kb)
2009-1-806:16pm
而同級別口徑的艦炮,由於采用了炮塔下垂直供彈,且彈藥存量大,無疑就射擊持久性而言,艦炮要占到上風。一旦炮車廂上的待發存彈射完,鐵道炮不得不停止開火,並將炮車廂拖回主軌道與彈藥車廂對接進行彈藥補給........而此時的艦炮則因彈藥從炮塔下方源源不斷的供應而繼續開火!
就雙方的射速對比來看,鐵道炮的射速依然慢於艦炮,因為鐵道炮的彈藥裝填依然費時費力(搬送大口徑彈丸還是依靠人力操作的“神仙葫蘆”吊),不似艦炮彈藥裝填那般因機械助力而節省時間。所以單位時間上,鐵道炮射出的彈丸數量比不上對手,可能在持續的對射中壓製不住對方(此時敵艦肯定已基本確定鐵道炮炮位之所在,哪怕是“聽聲辨位”也能判斷出來了,從而艦炮劈頭蓋臉的朝鐵道炮炮位射來)
【二】堡壘化海岸炮
顧名思義,這類海岸炮,是安置在固定的炮堡內的,極大的提高了炮位的防護力度!
但炮堡由於其射口不可能360度全向設置,多數為不足90度角的一個範圍,所以炮堡內的海岸炮,射界有一定的死角。不過,胡子認為,對於海岸炮而言,刻意追求360度全向射擊能力並無多大意義,除非這門海岸炮的炮位是布設在海中的一隅小島上.........
炮堡內的海岸炮,多數為專業的海岸炮,即固定式海岸炮,炮位一旦布設後,是長年不動的。
如下圖,現存廈門的胡裏山炮台的德製克虜伯m-1891式280mm海岸炮,就是一種專業的後膛裝填線膛式海岸炮
胡裏山炮台近景
02671102img214276418.jpg(21.95kb)
2009-1-806:18pm
胡裏山炮台炮堡內的克虜伯m1891式280mm海岸炮
1697572006531201129713.jpg(49.47kb)
2009-1-806:18pm
當然,也有將非專業的地炮改進炮架後安置到炮堡內用作海岸炮的,比如下圖的海峽對岸的一座炮堡,安置有一門去掉輪式炮架的m-59“長腳湯姆”155mm加農炮,由於炮架已固定在混凝土基座上,所以具備了廣角射擊能力。(8輪炮架時肯定不行)
炮堡內固定在混凝土基座上的m-59“長腳湯姆”
266149271_56b2d49808.jpg(28.45kb)
2009-1-806:23pm
8輪炮架的m-59“長腳湯姆”模型
m-591.jpg(22.88kb)
2009-1-806:23pm
由於炮堡往往修築的非常堅固,能夠很大程度上抗住大部分敵艦射彈的直接命中,且炮手是處在炮堡內操炮,所以也減少了敵艦射彈破片對炮手的殺傷造成的戰鬥減員,故而炮堡化的海岸炮生存能力較強!炮堡內的海岸炮,還是水平供彈,不過由於炮堡的防護性在起作用,可以將大量待發彈存放在炮堡內,這樣可保證持久炮戰對射時彈藥的供應速度。另外,由於炮堡作為掩體工事,有了電力供應,所以在大口徑炮的彈丸裝填方麵,具備采用電動機械助力的可能,若采用這種措施,則可保證這些大口徑海岸炮的射速基本與封閉炮塔化的大口徑艦炮看齊!在對目標的觀瞄方麵,由於炮堡具有較強的防護性,所以炮堡化的海岸炮倒是可以布置成直接無遮蔽的麵向海岸線,以炮堡自身的觀瞄設備來觀測敵艦從而進行射擊,如此炮堡化海岸炮便可以低平直射火力來射擊敵艦的垂直裝甲部分,一般認為,直射火力在命中率上是要高於間瞄曲射火力的。所以炮堡化的海岸炮以直瞄火力射擊敵艦的話,命中率將大大增強。
【三】露天固定式海岸炮
顧名思義,這類海岸炮為露天布置炮位,頂部無遮蔽,且為固定化的專業海岸炮。
應該說,海岸炮家族中,此類的比例是最大的。早期海岸炮幾乎全為露天布置,隻是到了後來,才為其構築了炮堡等加固掩體。
如圖,此為挪威奧斯陸峽灣中的小島上部署的德製克虜伯280mm海岸炮,其身管與廈門胡裏山炮台的克虜伯m1891式同型,但顯然炮架經過了改進,還增設了一麵巨大的防盾。1940年的“威賽演習”行動中,德國海軍傾巢出動,兵分五路,搭載登陸官兵撲向挪威的五處重要目標,其中第一戰術群的目標正是奧斯陸,德軍的“布呂歇爾”號重巡洋艦正是毀於該炮之手!當時挪威岸防部隊在奧斯陸峽灣航道中線處的小島上部署了三門該型海岸炮,挪威岸防炮兵多發命中“布呂歇爾”號,同時岸防布置的460mm魚雷應聲入水,一舉擊沉“布呂歇爾”號。
1476414733_14267845.jpg(53.28kb)
2009-1-806:23pm
從圖上看,該炮還是采用重力式製退的設計:身管連同附帶高低機的炮架與炮座是滑動連接,諸位請注意炮座上兩條向後略微上揚的軌道。火炮發射後,後座效應推著炮架沿著兩條炮架滑動軌道往後運動,由於炮架滑動軌道是前低後高,炮架其實是將動能轉化成勢能,由此起到製退作用。接著炮架又在重力作用下滑下複位,重新裝填。這種製退效率是不高的,可能正是受火炮製退複位的影響,某期《兵器知識》上曾報導克虜伯m1891式280mm海岸炮的射速其實為三分鍾一發........考慮到笨拙的製退方式以及280mm彈丸須以炮座上的“神仙葫蘆”吊杆進行搬送裝填,胡子認為這個射速應該還是可信的。圖上可以見到炮座上的吊杆(缺了葫蘆滑輪組)
海岸炮露天布置,可充分發揮其廣角水平射角調節的優勢,具有開闊的射界。不過,由於露天布置,對炮位的防護是個難題。由於此類露天布置的海岸炮,後來其炮位布置,引入了“炮坑”的設計理念!
“炮坑”,即海岸炮的基座低於周圍地麵,形成相對地表呈下陷狀態的一個坑。
如圖,旅順電岩炮台的沙俄奧普霍夫m1895式254mm海岸炮,可見其炮位是安置在一處低於周邊地表的坑內的。
5089760_973317.jpg(15.8kb)
2009-1-806:23pm
炮坑的設計,使得海岸炮的輪廓大部分隱蔽在地表之下,起到遮蔽敵艦視線的作用。此外,炮坑對於露天操炮的炮手來說,也是一層防護手段!這個道理就好比陸戰上的壕溝,步兵躲在壕溝裏,敵方炮彈射來,砸在地表,其爆衝效應和彈片都是在地表起作用,而伏於壕溝之中的步兵則免受敵方炮彈的傷害。用在海岸炮上也是同理,敵艦射彈襲來,砸在炮坑外的地表上,彈片都是在炮手的頭頂上飛過,除非敵艦將炮彈射在炮坑中,方能對外露的炮手構成威脅。當然,炮坑深度,不可能過高,畢竟設計者還是考慮到海岸炮低平彈道直瞄射擊時炮口不至受炮坑深度所影響。
露天布置的固定式海岸炮裏,還有一些是帶有半封閉的炮塔的,但由於其供彈方式依然是水平供彈的路線,其炮塔並非大型水麵主戰艦艇所采用的垂直供彈路線的全封閉炮塔,所以胡子這裏以讓將這類炮歸入為露天布置的海岸炮範疇。
如圖,當年蘇軍遺留在東北境內的180mm海岸炮
untitled1.jpg(146.83kb)
2009-1-806:40pm
此炮的身管與tm-1-180型鐵道炮的身管同型,也與“基洛夫”級巡洋艦的主炮身管同型。圖上可見,此海岸炮帶有一個不大的炮塔,但其直徑不大的炮塔座圈表明其並非在炮塔下設計有彈藥庫而采用垂直供彈路線的那類炮塔,而且這不大的炮塔容積也揭示了其內部不可能大量存放待發彈。這種海岸炮的供彈,依然是靠水平路線傳遞,以彈藥推車(180mm彈丸重量近100公斤,人力搬運及其費力,應該是推車搬運彈丸,而且胡子也見過蘇軍彈藥推車搬運大口徑彈丸的圖,不過二戰時日軍普遍以四名炮手用兩根木棍抬著203mm彈丸進行裝填,可苦了身材瘦小的東瀛民族啊........)從炮塔附近的彈藥存放區向炮塔內送彈。所以其射擊火力持久性與射速,均難以與垂直供彈方式的艦炮相比(二戰時180mm及以上等級口徑的艦炮,均為炮塔下垂直供彈)。不過其緊湊化的裝甲炮塔的存在,倒是在既保證海岸炮射界又要保證海岸炮的防護這兩者之間求得一個不大不小的平衡。露天的這類海岸炮塔,擁有炮堡內的海岸炮所沒有的全向環射能力,而緊湊的炮塔設計又保證了其內操炮的炮手的安全,並且對火炮的高低機、炮閂等薄弱部分提供了防護,這點要比裸露在炮坑內的那些炮架式的海岸炮要好的多。
當然,將海岸炮炮塔化設計與炮坑設計的理念結合在一起,將兩者的優點相結合,則能對海岸炮提供更好的防護力度!
如圖,依然是蘇軍180mm海岸炮,圖上這尊炮,也是緊湊化的炮塔式設計,並且其炮塔是設在炮坑內的。
mo_1_180pic1.jpg(154.5kb)
2009-1-806:26pm
露天炮坑式布置的海岸炮,其中有一類比較特殊的分支————地井炮!
這種炮的起源原本是一種後座製退方式,此類火炮采用的是一種較為獨特的搖擺炮架後座製退方式,胡子簡單說一下吧:該類火炮的身管所連接的炮架與炮座是鉸接式布置,火炮擊發後,後座效應推著火炮身管往後運動,由於炮架與炮座是鉸接的可以轉動,且在炮架與炮座之間還設有阻尼機構,所以炮架帶著身管便會順著與炮座的鉸鏈往下運動,同時壓縮阻尼機構,起到後座製退效果。由於這樣的炮架設計高度較高,故而設計者為其設計了一個深度較大的炮坑,由於“井”比“坑”深,故而得名“地井炮”。
早期前裝地井炮
djp_ht9.jpg(24.84kb)
2009-1-806:26pm
早期後裝地井炮,其炮口處有炮箍,應為阿姆斯特朗式
djp.gif(43.35kb)
2009-1-806:26pm
地井炮每次擊發後,後座效應會推著炮架降下來,此時正好進行再裝填作業,然後再用機械力將炮架升上去,重新擊發。地井炮的這種特點,正好符合了海岸炮的隱蔽性要求,其隻有在擊發時才露出地井,平時都是伏於地井之下的,敵艦視線不易觀察到。而且由於地井炮在降下去後,敵艦對其缺乏有效的辨識特征,故而敵艦艦炮的目標指向也存在非連續性(假定此時敵艦也處於運動中,所以艦炮炮塔須不時調整射向)。而且深深的地井也對炮手和海岸炮炮架提供了有利的防護,敵艦預摧毀地井炮,須將炮彈射在地井之中方可。這對於敵艦來說,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不過,由於地井炮的此種後座製退方式,直接限製了其射速,尤其是炮架降下來後,預升上去,須借助齒輪傳動等機械力,費時費力。不過,後期的地井炮,其阻尼方式采用了液壓技術,炮架下降時壓縮液壓阻尼筒,炮架下降平穩後炮手將液壓阻尼筒進行製動,待完成彈藥裝填後再鬆開,蓄力的液壓阻尼筒則反作用將炮架再推上去完成複位。下為圖示:
(**那邊的某大大曾向胡子介紹此炮為法國“巴提格利裏斯”305mm海岸炮,采用地井炮架設計)
djp_ht12.jpg(25.59kb)
2009-1-806:26pm
1476414733_7323450.jpg(32.58kb)
2009-1-806:26pm
此類露天布置的海岸炮,總體來說其目標相對較小,不易被敵艦視線觀測到。當然,由於這些海岸炮所處的炮台都是固定的,不排除敵方先期已掌握這些炮台在海岸附近的準確方位........此類海岸炮陷入與敵艦的對射狀態後,各自的命中率與概率理論依然按照胡子在闡述【一】類海岸炮的那樣,胡子不再累述。
【四】垂直供彈化裝甲炮塔類海岸炮
此類海岸炮,是胡子心目中最強最強最強的海岸炮類,對其的感情隻有一個字:讚!
此類範疇的海岸炮,都采用大型裝甲炮塔的設計,並且同大型水麵艦艇的艦炮炮塔一個類型,都是其炮塔座圈下設有彈藥庫,通過機械動力的揚彈機將下層彈庫內的彈藥源源不斷的以垂直路線輸送到炮塔內來,而且由於炮塔內部容積大,其內還可存放一定數量的待發彈,而且由於這類炮塔的水平與垂直方向的射角調節都是機械助力來完成,故而火力反應性強,也便於短時間將火力轉移至其他目標。並且,其彈丸裝填也是由機械助力來完成,從而保證了與艦炮相同的射速!
事實上,胡子發現,此類海岸炮大部分就是由大型水麵主戰艦艇的裝甲炮塔移植來的!
下圖為蘇聯遠東弗拉迪沃斯托克部署的裝甲炮塔,其上安置的是三聯裝奧普霍夫m1912型305mml-50艦炮,該炮塔其實就是1935年退役的“伏龍芝”號戰列艦(原“甘古特”級“波爾塔瓦”號)上的主炮塔,據說有兩座該艦的主炮塔被安置到了弗拉迪沃斯托克。
p3_bqizk6skvpen.jpg(72.61kb)
2009-1-806:30pm
p4_pwyjegxzhhtz.jpg(51.44kb)
2009-1-806:30pm
p5_puyfi4irdsot.jpg(57.03kb)
2009-1-806:30pm
而名氣更大的則是部署在黑海塞瓦斯托波爾海防要塞的“高爾基”一號、二號炮台!這其實是兩座安裝有雙聯裝奧普霍夫m1912型305mml-50艦炮的大型裝甲炮塔,記得某期《兵器》雜誌在刊登曼帥對塞瓦斯托波爾的攻堅戰時,曾特地提到這兩座炮台,稱該裝甲炮塔前裝甲厚350mm,側裝甲厚250mm。德軍最後是動用了600mm大“卡爾”抵近射擊才摧毀了這兩座炮台........同樣是**那邊的朋友,稱這兩座炮台其實正是“伏龍芝”號的另外兩座主炮塔,胡子也認為這頗有根據!但為何兩座炮塔都少了中間的那根炮管,胡子就不得而知了,很可能是挪作他用,要知道,蘇軍陸上的tm-2-12鐵道炮,所采用的也正是奧普霍夫m1912型305mm艦炮!保不準蘇聯人30年代從這兩座炮塔上拆了中間那根炮管去改建305mmtm-2-12鐵道炮了.......
上圖為炮擊狀態的“高爾基”炮台,下圖為被德軍600m大“卡爾”臼炮摧毀的“高爾基”炮台
高爾基二號.jpg(16.58kb)
2009-1-806:33pm
naval-gun-tulon.gif(121.86kb)
2009-1-806:33pm
蘇軍tm-2-12型305mm鐵道炮,正是采用奧普霍夫m1912型305mm艦炮的身管
060822151364982.jpg(52.91kb)
2009-1-806:33pm
同樣名聲在外的此類炮台還有德軍“格奈森諾”號戰列巡洋艦上卸下來的三聯裝280mm主炮塔,被移植到陸上作為固定海岸炮台,部署於挪威海岸。
28b_0x1qecwkrl9h.jpg(50.23kb)
2009-1-806:35pm
c%20turret2_dzdphsl2bfkt.jpg(31.46kb)
2009-1-806:35pm
此類大型裝甲炮塔類海岸炮,擁有完全與大型水麵艦艇裝甲炮塔相媲美的防護性能(事實上不少就是艦炮炮塔下艦上岸的),所以完全可直接無遮蔽麵向海岸部署,從而發揮其廣角射擊優勢,並且這樣便可以低平直瞄彈道去射擊敵艦,相對間瞄曲射彈道命中率更高。同時因供彈方式與裝填方式的相同,所以在射速與射擊持久性上也堪比大型水麵艦艇!該類海岸炮陷入與敵艦(比如戰列艦)的對射狀態後,本炮位對敵艦構成極大的威脅性,由於敵艦艦體為其艦炮的載體,海岸炮即使不直接命中艦炮的炮塔而是擊在艦體上將敵艦弄沉,即可解決敵艦對本炮位的威脅。而敵艦卻須將大口徑炮彈直接射中此類大型裝甲炮塔方可摧毀該炮台。這對敵艦炮手的射術是個考驗........依然如胡子在【一】類海岸炮中所述的那樣,海岸炮位於穩定的陸地基座上,其射擊平台平穩,利於瞄準。而艦炮的炮塔所在的承載平台——水麵艦艇,則受海浪的影響而產生顛簸,而動力機械的運轉則造成艦體頻率化的振顫,不利於艦炮取準........
好了,胡子已按照海岸炮的分類,一一闡述了海岸炮與水麵主戰艦艇對抗的各自特點,正是由於海岸炮的多樣化,所以胡子末尾不可能提出什麽總述類的觀點來........
附二戰時兩例海岸炮與戰列艦對抗的戰例:
(1)海岸炮勝
1940年9月,英國海軍坎寧安海軍上將率包括“巴勒姆”號與“決心”號兩艘戰列艦,航空母艦“皇家方舟”號,以及三艘“郡”係列條約類重巡洋艦“坎伯蘭”、“澳大利亞”、“德文郡”號在內的一支艦隊,前往法屬西非殖民地首府今塞內加爾首府達喀爾,對當地維係法國當局勸降,遭到法屬西非總督布瓦鬆的言辭拒絕後,惱怒之下對達喀爾港內的維係法國艦隊發起攻擊。達喀爾港區周圍部署有9門240mm海岸炮與6門140mm海岸炮,激戰中,240mm海岸炮至少命中英國“巴勒姆”號戰列艦4發(戰後統計),同時法方的紅衣大主教也用其7門380mm主炮(主炮布局為前半球兩座四聯裝380mm炮塔,但二號炮位的一根炮管在第二次齊射時居然炸膛)的凶狠火力罩住了“巴勒姆”號,“巴勒姆”號受到重創,不得不退出戰鬥。並且,法方“貝韋其爾”號潛艇潛航接近英艦,對“決心”號戰列艦魚雷偷襲得手。英國人兩艘戰列艦均受重創,坎寧安恐戰列艦遭受更大損失,不得不率艦隊退出戰鬥,铩羽而歸........
下圖為激戰結束後進行損管的紅衣大主教,注意其二號炮位一根炮管在炸膛後已經斷裂
20071114_ad76aca36a5f0e236cec9ra78khdanqk.jpg(89.1kb)
2009-1-806:37pm
胡子點評:此戰中維係法國軍隊岸防守備部隊所使用的240mm海岸炮,胡子竊以為是法國前無畏艦上的240mml-45艦炮移植而來!cqs曾為胡子找到外刊資料稱其240mm彈重200公斤。不難看出,此炮雖對戰列艦的重要部位厚重裝甲威脅較小,但對於包括艦橋在內的艦體大部還是構成一定的威脅性的!故而在炮戰中對“巴勒姆”號造成實質性傷害。此外,9門240mm海岸炮的布置並非“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而是在港區各處設置多個炮台,分散配置,每座炮台設2—3門240mm海岸炮。如此配置,使得英艦預壓製法方海岸炮台須多點炮擊,避免了海岸炮集中布置後被英艦炮火覆蓋的後果。
(2)戰列艦勝
1942年12月,北非“火炬行動”,巴頓將軍率35000大軍在法屬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登陸,其間遭到當地維係法國守軍的抵抗。駐泊於此尚未完工的“黎塞留”級戰列艦的二號艦“讓.巴爾”號用僅有的一座四聯裝380mm主炮塔對美軍艦艇發起炮擊,同時位於港區2公裏外高地上的“艾爾.漢克”炮台的4門194mm海岸炮也對美艦發炮射擊。美軍“馬薩諸塞”號戰列艦(“南達科他”級)前出,以前半球的兩座三聯裝406mm主炮壓製“讓.巴爾”號的那座四聯裝380mm主炮,以後半球的那座三聯裝406mm主炮壓製“艾爾.漢克”炮台的4門194mm海岸炮。經過一陣炮擊,打啞了“讓.巴爾”號與“艾爾.漢克”炮台。
胡子點評:194mm海岸炮,應為法國一戰時的裝甲巡洋艦上的主炮,其彈丸重量當與203mm炮的彈重在伯仲之間,為100公斤上下。此炮在較遠距離上對“南達科他”級這樣的條約艦中的鐵烏龜根本夠不上啥實質性威脅!而且此戰中法方炮台上海岸炮數量不僅少,僅為4門,而且還集中布置,於是“馬薩諸撒”號僅用一座主炮塔就騰出手來就將其壓製住了。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mianhuatang.info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前言:本帖為鄙人首發於《前線軍事社區》,為響應2008年12月的論壇征文活動所創,由於在下在《前線軍事社區》的id叫做“小胡子”,故該論壇其餘會員皆稱在下為“胡子”,所以鄙人在文中對自己的自稱均為“胡子”二字。
海岸炮的概念,不需要胡子再來掃盲吧?此外,胡子本篇所涉及到的火炮,僅限於二戰之前(含二戰)的型號,現代化的火炮不納入本篇。
就海岸炮與水麵艦艇對抗這個話題,由於涉及到各類海岸炮的炮型與布局,不能一概而論,所以胡子考慮將形形色色的海岸炮按照胡子的理解進行分類,再一一說明。
【一】客串型海岸炮
顧名思義,這類炮其設計初衷並非作為海岸炮的,但其特點加以利用的話,也能友情客串海岸炮的角色,有些甚至相當稱職!
(一)甲————野戰地炮客串海岸炮
大部分牽引式野戰火炮都能對海射擊,但由於這類火炮的炮架形式,其身管隻能在法線方向左右極小角度微調,所以並不具備實際的對艦射擊能力,畢竟海麵上的敵艦是移動目標,己方炮位的身管需便於隨敵艦的移動而做左右方向調整。
但仍然有一些型號的野戰地炮,卻由於其炮架設計上的得天獨厚,而具備了廣角度環向射擊的能力,這類地炮,部署在瀕海地區,也能很好的履行一下海岸炮的職責。
下圖是日軍96式150mm重加農炮
胡子估計大部分軍迷都會對二戰中日軍所使用的地麵武器嗤之以鼻,認為其設計低劣,水平與質量都不高,難以與西方列強的同期裝備相提並論。但胡子不得不說,這款1936年定型的日軍重型野戰地炮卻是個不折不扣的例外........這種炮,堪稱二戰時候,列強國家中6吋口徑地炮中,實力最強的!!!連法國“施耐德”m1935式與美國m-59“長腳湯姆”兩款出名的遠射155mm口徑加農炮都比之不及.........即使是把6吋口徑的艦炮算進去,也還是隻有曰本海軍裝備的98式155mm艦炮(“大和”級戰列艦的副炮、“最上”級輕巡洋艦版的主炮)性能超過該炮!96式150mm重加農炮實際口徑149mm,身管長徑比52,最大射程26公裏,彈丸重量50公斤。提到6吋口徑等級的彈丸,眾軍迷肯定稱其彈重在50公斤上下,但胡子還是要多句嘴,這個“50公斤上下”,向來是隻有下沒有上的........也就是說,6吋口徑等級的彈丸,實際重量都隻有40—50公斤之間(現代技術的155mm口徑彈丸亦如此),胡子記得德軍艦上的150mml-50艦炮的彈重是45公斤,150mml-47艦炮的彈重是43公斤(懶得去學院派某學究的帖子上查數據了)。如此一來,96式150mm重加農的彈重,堪稱二戰時6吋口徑地炮之最了!而其最大26公裏的射程,也絕不是射程23公裏的m-59“長腳湯姆”等能夠相比的。
96式150mm重加農,在設計的時候,就兼顧到野戰部署與海岸部署兩者結合的因素。所以該炮備有環射底盤,將96式150mm重加農安置其上後,具備了360度環射的能力!全炮加上環射底盤總重24噸,在6吋口徑的地炮中算是最重了,對機動較為不便,但考慮到其兼顧海岸炮職能的因素,且除去環射底盤後能夠整炮牽引,其機動能力倒也差強人意。
96式150mm重加農野戰發射時的場麵
116e98ac.jpg(14.6kb)
2009-1-806:02pm
96式150mm重加農安置在環射底座上的場麵
116e98a07a9.jpg(25.13kb)
2009-1-806:02pm
96式150mm重加農,是屬於野戰地炮中能夠整體牽引的類型。而野戰地炮中,還有一些口徑更大的級別,由於全炮係統重量太大,已經無法整體式牽引機動,而不得不憑借拆解牽引的方式進行戰場機動。
如圖,下圖的兩尊重量級地炮,身管較長的為蘇聯br-17型210mm重型加農炮,身管較短但口徑更大的為蘇聯br-18型305mm重型榴彈炮。
br-171939210.jpg(71.41kb)
2009-1-806:06pm
br-18305.jpg(78.3kb)
2009-1-806:06pm
這兩款炮,都是二戰時蘇軍裝備的重型地炮,由於重量太大(br-18的戰鬥全重為35噸,行軍重量則達到54噸!),完全喪失了整炮牽引的能力,而不得不采用分塊拆解運輸的設計。這兩款炮均由炮管、炮架、炮座三大部分組成,機動轉場時拆解成這三大塊,分別牽引。這類炮抵達指定地點後,炮兵挖掘基坑,將炮座安放到基坑內,然後將炮架安置到炮座上,最後再將身管套到炮架裏。從行軍狀態轉換成戰鬥狀態需3個小時。由於這兩款重型地炮其初衷主要是作為野戰攻堅火炮用的,用以打擊敵加強型野戰或永備工事。所以較長的準備時間對於攻堅這種陣地戰來說,倒還真算不上什麽,總比德軍800mm大“多拉”那長達一周的準備時間要短多了。由於這類攻堅野戰重炮采用箱形炮座,使得炮架可以做360度射角調節,就這點而言,非常適合去客串海岸炮!br-17型210mm重加農彈丸重133公斤,射程高達29公裏,彈道低平,對敵戰列艦以下級別的水麵艦艇構成絕對威脅!而射程16公裏的br-18型305mm重榴彈炮,彈丸更是重達330公斤,其曲射彈道將此等大級別彈丸以大俯衝角砸在敵艦水平甲板上的話,就是戰列艦也吃不消啊.........
這類臨時性的海岸炮,多為露天部署,即使搭設防護,也多半是在炮位周圍堆積沙包形成環形的胸牆。不過,和動輒百十來米的敵水麵主戰艦艇比起來,這類海岸炮的目標特征要小的太多了!不易被敵艦發現。敵艦要想精確辨別出這些海岸炮在茫茫陸地背景掩護下的炮位,則必須盡量靠近海岸才行。而水麵主戰艦艇(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炮艦)長度大,高度高,高聳的桅杆正好作為海岸炮觀察所極好的目標識別途徑。所以,這些海岸炮,胡子倒是建議盡量在靠近海岸的低窪處布設炮位。雖然這樣本炮的炮位觀測不到敵艦,但可以通過靠前布置的海岸炮兵觀察點進行目標指示。海岸炮兵觀察點隻需配有測距儀、水平測向儀,並與炮位通上電話線即可。射擊時,由前沿的炮兵觀察點對敵艦進行實時測距讀數,並將水平測向儀對準炮位後歸零,實時讀出測向儀讀數,即“炮位——觀測點——敵艦”三點構成的三角形中觀測點為頂點的那個夾角。由於觀測點到炮位之間的距離是定值已提前測出,如此隻需將觀測點讀出的測距儀與水平測向儀的讀數通過電話線語音通報給炮位後,由炮位的炮術軍官在刻度圖板上作業,直接量出三角形的第三條邊即炮位與敵艦間的距離,而炮位的火炮身管指向,則由圖板上根據三角形中“炮位”這個點為頂點直接量出,炮位的水平方向角度對準觀測點歸零後,可根據圖板作業量出來的角度進行火炮身管指向調節進行對艦射擊。
這類海岸炮隱蔽部署的話,對途經其火力控製區域的敵艦將是極大的威脅!胡子套用星爺版《鹿鼎記》裏的一句經典台詞“隻準我打你的臉,不準你打我的臉!”。此類海岸炮在前沿炮兵觀察點的目標指引下,在隱蔽處以曲射彈道對敵艦進行炮擊,而此時的敵艦恐怕挨了炮彈也難以在茫茫海岸背景下識別出海岸炮的炮位來,充其量來個“聽聲辨位”,憑借來襲射彈劃空時的聲音來判斷對本艦冷炮射擊的敵海岸炮位的大致方向,然後以艦炮對著那個方向胡亂轟擊。即使此類海岸炮布置在相對較高的地方,炮位與敵艦間無遮蔽,視野通透,由炮位點直接觀測敵艦,對敵艦實施直瞄射擊的話,敵艦也隻能是通過炮口的火光特征來分辨炮位之所在。敵艦即使對海岸炮位進行還擊,兩者對射的話,相比較之下,也是海岸炮要略微占點優勢。由於敵艦的艦體是其艦炮的載體,海岸炮隻需將彈丸射在敵艦的艦體上,將敵艦擊沉,就可解決敵艦對本炮位的威脅,而不必一一摧毀敵艦的各艦炮炮塔;對於敵艦而言,要解決海岸炮對其的威脅,則須直接命中海岸炮炮位,至少要保證近失彈落點與海岸炮位的距離小於其彈丸的有效爆破半徑。可以這麽說,對於敵艦來說,其艦炮需要射擊的目標就是以海岸炮炮位為圓心,艦炮彈丸有效爆破半徑為半徑的一個圓形區域,艦炮射彈隻有落在這個範圍裏,才能保證摧毀海岸炮炮位。敵艦的艦炮口徑越大,這個目標區域就越大,射擊命中率則顯得更容易些。艦炮口徑越小,這個目標區域就越小,艦炮對其射擊的話,則更要講究命中率。但無疑,這個目標區域對比起敵艦自身來說,還是要小的多了!即使是彈丸爆破半徑達20——30米的戰列艦,其所劃定的目標區域與自身200上下的艦體長度、數層樓的高度而言,也還是很小的。這樣一來,海岸炮與敵艦對射的話,海岸炮要顯得更容易命中敵艦。並且根據麵積率,由於海岸炮所要射擊的目標區域(整個敵艦)是敵艦所要射擊的目標區域麵積的數倍,假定海岸炮的射速與敵艦艦炮的射速相同且炮手的炮術相等的話,理論上敵艦需要多門艦炮才能壓製這一門海岸炮。另外,胡子認為,雙方火炮射擊平台的穩定性也是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此類海岸炮架設在地麵,底盤穩定,而艦炮的載體艦艇由於海浪的影響存在一定的顛簸現象、同時艦艇動力機械所產生的振顫也對艦炮的穩定存在一定的影響。並且,胡子始終認為,炮位固定去瞄準移動的目標比運動狀態中的炮位去瞄準固定目標要容易........對於這點,胡子說不出理由,但直覺上是這樣,因為胡子認為前者其火炮身管指向隨目標移動而進行的水平調節速率,要小於運動中的火炮身管指向固定目標隨炮位載體的移動而進行的水平調節的速率。胡子沒認真計算過,隻是個人的感覺,倒是很希望有能人對此認真的計算一下是不是這個道理。
從雙方的射速上來比較的話,這類海岸炮由於都是地炮,其供彈方式為水平供彈。而對於水麵主戰艦艇而言,封閉化的炮塔采用垂直供彈方式(炮塔座圈下為彈藥庫,彈丸與發射藥通過揚彈機提升到炮塔內,並且炮塔內有一定的空間臨時存放待發彈)、非封閉化的炮塔或炮架采用水平供彈,彈丸與發射藥(其實這類炮由於口徑有限,大部分發射的是整裝彈)從鄰近炮位的艙室中由炮手手工搬運至炮位。水平供彈由於大多是由人工來完成,作戰時間久了,供彈頻率勢必因炮手體能的消耗及戰鬥減員或負傷而呈下降趨勢。而全封閉化的艦炮炮塔,由於其垂直供彈方式可以由艦艇提供電力進行機械輔助,故而供彈效率基本不隨作戰時間的拖延而下降。此外,對於無法直接人工搬送裝填的大口徑彈丸,地炮類客串的海岸炮是由純人力無外源的滑輪組吊來搬送入膛;而相同口徑的艦炮的話,則是靠電力驅動的一係列輔助機械來完成搬送彈丸入膛的動作。所以,在射速上進行比較的話,地炮客串來的海岸炮持續射速是遠不如艦炮的.......這點非常的不利!炮擊命中目標講究的是概率,在概率相等的條件下,誰發射的彈丸多,誰就能更多命中對手。由於這類海岸炮缺乏有效的防護,皆為露天布置,頂多構築一圈沙土堆積的胸牆,在惡劣的戰場條件下,敵彈破片對暴露在外的炮手的威脅將造成炮位人手的不足(敵艦射來的近失彈即使爆衝後效對炮位構不成威脅,但其彈片卻能對血肉之軀的炮手形成傷害)。而艦炮多數安置在封閉化的炮塔內,至少炮架上設有防盾,對炮手的保護力度無疑大大高於這些野戰地炮類海岸炮。
(一)乙————鐵道炮客串海岸炮
海岸炮追求大口徑,而陸上的鐵道炮正是列入大口徑地炮範疇,所以將鐵道炮部署到瀕海地區去執行對艦射擊的任務,不是沒有人考慮過.........
問題來了,大口徑的鐵道炮都是采用箱體結構,狹長的炮車車廂上“夾”著一根細長的身管,其射界隻能在法線方向左右微調。而敵艦是活動目標,對艦射擊要求火炮擁有較大的水平射界。因此,鐵道炮不想點轍,是無法有效進行對艦射擊的,畢竟敵艦不可能永遠處在鐵道炮那極小的射界裏等著挨炮擊........鐵道炮傳統的大範圍射界調節,是通過鋪設弧形軌道來實現的。但毫無疑問,這種辦法調節炮管的指向費時費力,還不精確,且不實時,隻能用於炮擊陸上區域性目標或大型固定點目標,根本不能做到對艦射擊所要求的實時調節火炮身管指向........
鐵路場站裏,在鐵軌上對車廂進行轉向,是通過鐵路轉台來實現的。二戰時,德國人正是受此啟發,搞了個“福格勒”轉台。這是一種加長型的大型軌道轉台,裝配在軌道上,上麵帶有馬達,頂著個一段可以360度旋轉的敷設了軌道的轉台。將鐵道炮的炮車車廂拖上這個轉台,與前後車廂脫鉤後,“福格勒”轉台就可在馬達的驅動下,讓安置其上的炮車廂做360度射界調整。由於馬達是電驅動的,滿足了對艦射擊時身管指向調整的實時性要求,所以,安置在“福格勒”轉台上的大口徑鐵道炮車廂,理論上具備對艦射擊的能力。
至於這個“福格勒”轉台.........胡子多年前曾在一期《兵器》雜誌上看到過,但這種冷門的設備,當真是可遇而不可求,胡子匆忙之下,根本找不到“福格勒”轉台的清晰圖片來........不過下圖這台德軍240mm“特奧多爾.布魯諾”鐵道炮的圖,倒是存在一定的蹊蹺.......注意到沒有?圖上這台炮車廂,底盤明顯是墊高了的,車輪並不是直接架在軌道上,似乎是墊在一個箱盤上,再注意一下站在地麵的那四個德國兵,左起第四個和第五個德國兵腳底下的東西,像是一塊圓盤形的東西。胡子竊以為,這應該正是“福格勒”轉台!
90ef5ed4e0f63f0eacf85033937d3fd9.jpg(20.76kb)
2009-1-806:06pm
皇天不負有心人啊!胡子終於找到“福格勒”轉台的圖了!
untitled3.jpg(39.09kb)
2009-1-806:06pm
untitled19.jpg(39.25kb)
2009-1-806:06pm
圖上托著的,是280mm“庫爾茨-布魯諾”列車炮的炮車廂
不過,“福格勒”轉台長度有限,對於240mm“特奧多爾.布魯諾”和280mm“庫爾茨-布魯諾”這些炮車廂體較短的鐵道炮型還堪用,但對於280mm的“重-布魯諾”、“長-布魯諾”、“新-布魯諾”甚至更新式的k5e這類炮車廂前後架設在軌道車上的鐵道炮型,則顯得長度不夠了........不得不另辟蹊徑。
看一下這張圖:
b2d35e078e1b2b256c98b4e52d704f37.jpg(31.27kb)
2009-1-806:09pm
這張圖是胡子在本社區找到的,見到這張圖後,胡子才恍然大悟!感情280mmk5e是通過鉸接式廂體設計來實現射角調節的啊!由於280mmk5e是從280mm“布魯諾”係列一步步發展而來的,所以胡子估計280mm“布魯諾”係列也是采用這個辦法來進行射角調節的。
不過,胡子認為,靠蒸汽機車來推拉t字橫頭的軌道車廂可能難以滿足對艦射擊對身管指向調整的實時性要求,畢竟蒸汽機車功率大,且啟動製動費時費力。胡子倒是認為,應該在t字橫頭的軌道上,用一台“斯太爾”鐵道車廂與炮車的軌道車廂相連接。
“斯太爾”軌道車廂如圖:
4c44f093g575718ebd645.jpg(12.87kb)
2009-1-806:09pm
4c44f093g57572969b6d0.jpg(13.98kb)
2009-1-806:09pm
4c44f093g57572ab5173c.jpg(11.76kb)
2009-1-806:09pm
這種裝甲鐵道機動車廂,是在奧地利境內的斯太爾工廠建造的,裝一台70千瓦風冷柴油機,電傳動,主要是作為鐵道巡邏車來使用。這種車廂,自身重量小,且功率較低,並且是電傳動的,所以慣性小且啟動製動較為便捷,滿足了推拉t字橫頭的軌道車廂的要求。由於頂推或牽引速率緩而勻,理論上滿足對艦射擊時身管指向調節的實時性要求。所以,胡子認為,鐵道炮這樣的設計,理論上是可以用於對艦射擊的。
此外,有一些口徑相對較小的鐵道炮,其炮架本身在軌道車上就可以完成360度環向調節,所以這類鐵道炮位於瀕海地區的鐵道線上時,無需其他的車廂轉向輔助設備就能實現廣角射擊。
如圖,蘇軍二戰時的tm-1-180型180mm鐵道炮,該炮身管與同期“基洛夫”級巡洋艦的艦炮身管同型,最大射程高達34公裏,居然超過了列強同期的8吋(203mm)艦炮的射程,胡子竊以為蘇聯人很可能仗著這點才寧願接受其彈丸重量不如列強203mm艦炮的事實。這種180mm的身管被套在半封閉的炮塔上,安置在鐵道平板車的正中,具有完全的360度環射能力,不過射擊時須將鐵道平板車上的助鋤放下支撐在鐵道兩盤以利於射擊平台的穩定。
博物館中的tm-1-180鐵道炮,鐵道平板車兩側的助鋤呈收起狀態
100.jpg(44.71kb)
2009-1-806:15pm
射擊狀態下的tm-1-180鐵道炮,注意其助鋤已放下支起
tm-1-180.jpg(103.25kb)
2009-1-806:15pm
鐵道炮大多體積龐大,目標明顯,且炮兵也實難為這麽大的東西去構築環形胸牆類掩體,所以其隱蔽性較差。相對於野戰地炮類客串來的海岸炮,鐵道炮更容易被敵艦所發現從而精確確定炮位而加以炮擊。所以胡子還是認為,鐵道炮部署在瀕海地區的鐵路線上時,盡量不讓炮車車廂部署在與海岸無遮蔽地形的鐵道線上,而是應選擇停放在鐵道線與海岸線之間有諸如高地、土山或成片的建築的區域內,這樣有利於不被海麵上的敵水麵主戰艦艇的視線直接觀察到(敵艦放飛偵察機進行航空偵察與校射那就沒轍了........)雖然此時鐵道炮也無法在本炮位以直接視線觀測到海麵上的敵艦,但胡子還是提倡在前沿布置的炮兵觀測點的指引下對敵艦進行間瞄曲射!原理胡子在上文已述,此處不再累述。
同理,敵艦若是確定了鐵道炮的大致方位,對其進行艦炮射擊的話,理論上敵艦射彈破壞了鐵道炮的炮車車廂就算在此時間段內剝奪了該炮的戰鬥能力了,或者是彈片什麽的將轉台機構卡死也能造成鐵道炮失去有效對海射擊能力。由於大口徑的鐵道炮其炮車車廂體積很大,這倒是降低了其對手的射彈命中率的要求........雙方對射麵積命中率的原理同上文,胡子不再累述。此外,鐵道炮的炮手們還是以露天操作為主,敵艦射彈即使近失,掀不掉鐵道炮本體,但其彈片也還是能殺傷外露的鐵道炮炮手,造成戰鬥減員從而影響全炮的正常操作。
就雙方的射速進行比較的話,鐵道炮一方則較為不利........鐵道炮也是采用水平供彈方式,雖然炮車車廂上有一定的待發彈存量,但由於存彈空間有限且鐵道炮口徑大彈丸體積大,故而待發彈存量不會大。
以280mm“庫爾茨-布魯諾”為例,炮車廂上有頂棚遮蔽的部分為炮車為280mm炮彈的待發彈存放區,很明顯,這個區域放不了多少成套的280mm彈藥(彈丸與全裝藥藥包)
untitled3.jpg(39.09kb)
2009-1-806:16pm
而同級別口徑的艦炮,由於采用了炮塔下垂直供彈,且彈藥存量大,無疑就射擊持久性而言,艦炮要占到上風。一旦炮車廂上的待發存彈射完,鐵道炮不得不停止開火,並將炮車廂拖回主軌道與彈藥車廂對接進行彈藥補給........而此時的艦炮則因彈藥從炮塔下方源源不斷的供應而繼續開火!
就雙方的射速對比來看,鐵道炮的射速依然慢於艦炮,因為鐵道炮的彈藥裝填依然費時費力(搬送大口徑彈丸還是依靠人力操作的“神仙葫蘆”吊),不似艦炮彈藥裝填那般因機械助力而節省時間。所以單位時間上,鐵道炮射出的彈丸數量比不上對手,可能在持續的對射中壓製不住對方(此時敵艦肯定已基本確定鐵道炮炮位之所在,哪怕是“聽聲辨位”也能判斷出來了,從而艦炮劈頭蓋臉的朝鐵道炮炮位射來)
【二】堡壘化海岸炮
顧名思義,這類海岸炮,是安置在固定的炮堡內的,極大的提高了炮位的防護力度!
但炮堡由於其射口不可能360度全向設置,多數為不足90度角的一個範圍,所以炮堡內的海岸炮,射界有一定的死角。不過,胡子認為,對於海岸炮而言,刻意追求360度全向射擊能力並無多大意義,除非這門海岸炮的炮位是布設在海中的一隅小島上.........
炮堡內的海岸炮,多數為專業的海岸炮,即固定式海岸炮,炮位一旦布設後,是長年不動的。
如下圖,現存廈門的胡裏山炮台的德製克虜伯m-1891式280mm海岸炮,就是一種專業的後膛裝填線膛式海岸炮
胡裏山炮台近景
02671102img214276418.jpg(21.95kb)
2009-1-806:18pm
胡裏山炮台炮堡內的克虜伯m1891式280mm海岸炮
1697572006531201129713.jpg(49.47kb)
2009-1-806:18pm
當然,也有將非專業的地炮改進炮架後安置到炮堡內用作海岸炮的,比如下圖的海峽對岸的一座炮堡,安置有一門去掉輪式炮架的m-59“長腳湯姆”155mm加農炮,由於炮架已固定在混凝土基座上,所以具備了廣角射擊能力。(8輪炮架時肯定不行)
炮堡內固定在混凝土基座上的m-59“長腳湯姆”
266149271_56b2d49808.jpg(28.45kb)
2009-1-806:23pm
8輪炮架的m-59“長腳湯姆”模型
m-591.jpg(22.88kb)
2009-1-806:23pm
由於炮堡往往修築的非常堅固,能夠很大程度上抗住大部分敵艦射彈的直接命中,且炮手是處在炮堡內操炮,所以也減少了敵艦射彈破片對炮手的殺傷造成的戰鬥減員,故而炮堡化的海岸炮生存能力較強!炮堡內的海岸炮,還是水平供彈,不過由於炮堡的防護性在起作用,可以將大量待發彈存放在炮堡內,這樣可保證持久炮戰對射時彈藥的供應速度。另外,由於炮堡作為掩體工事,有了電力供應,所以在大口徑炮的彈丸裝填方麵,具備采用電動機械助力的可能,若采用這種措施,則可保證這些大口徑海岸炮的射速基本與封閉炮塔化的大口徑艦炮看齊!在對目標的觀瞄方麵,由於炮堡具有較強的防護性,所以炮堡化的海岸炮倒是可以布置成直接無遮蔽的麵向海岸線,以炮堡自身的觀瞄設備來觀測敵艦從而進行射擊,如此炮堡化海岸炮便可以低平直射火力來射擊敵艦的垂直裝甲部分,一般認為,直射火力在命中率上是要高於間瞄曲射火力的。所以炮堡化的海岸炮以直瞄火力射擊敵艦的話,命中率將大大增強。
【三】露天固定式海岸炮
顧名思義,這類海岸炮為露天布置炮位,頂部無遮蔽,且為固定化的專業海岸炮。
應該說,海岸炮家族中,此類的比例是最大的。早期海岸炮幾乎全為露天布置,隻是到了後來,才為其構築了炮堡等加固掩體。
如圖,此為挪威奧斯陸峽灣中的小島上部署的德製克虜伯280mm海岸炮,其身管與廈門胡裏山炮台的克虜伯m1891式同型,但顯然炮架經過了改進,還增設了一麵巨大的防盾。1940年的“威賽演習”行動中,德國海軍傾巢出動,兵分五路,搭載登陸官兵撲向挪威的五處重要目標,其中第一戰術群的目標正是奧斯陸,德軍的“布呂歇爾”號重巡洋艦正是毀於該炮之手!當時挪威岸防部隊在奧斯陸峽灣航道中線處的小島上部署了三門該型海岸炮,挪威岸防炮兵多發命中“布呂歇爾”號,同時岸防布置的460mm魚雷應聲入水,一舉擊沉“布呂歇爾”號。
1476414733_14267845.jpg(53.28kb)
2009-1-806:23pm
從圖上看,該炮還是采用重力式製退的設計:身管連同附帶高低機的炮架與炮座是滑動連接,諸位請注意炮座上兩條向後略微上揚的軌道。火炮發射後,後座效應推著炮架沿著兩條炮架滑動軌道往後運動,由於炮架滑動軌道是前低後高,炮架其實是將動能轉化成勢能,由此起到製退作用。接著炮架又在重力作用下滑下複位,重新裝填。這種製退效率是不高的,可能正是受火炮製退複位的影響,某期《兵器知識》上曾報導克虜伯m1891式280mm海岸炮的射速其實為三分鍾一發........考慮到笨拙的製退方式以及280mm彈丸須以炮座上的“神仙葫蘆”吊杆進行搬送裝填,胡子認為這個射速應該還是可信的。圖上可以見到炮座上的吊杆(缺了葫蘆滑輪組)
海岸炮露天布置,可充分發揮其廣角水平射角調節的優勢,具有開闊的射界。不過,由於露天布置,對炮位的防護是個難題。由於此類露天布置的海岸炮,後來其炮位布置,引入了“炮坑”的設計理念!
“炮坑”,即海岸炮的基座低於周圍地麵,形成相對地表呈下陷狀態的一個坑。
如圖,旅順電岩炮台的沙俄奧普霍夫m1895式254mm海岸炮,可見其炮位是安置在一處低於周邊地表的坑內的。
5089760_973317.jpg(15.8kb)
2009-1-806:23pm
炮坑的設計,使得海岸炮的輪廓大部分隱蔽在地表之下,起到遮蔽敵艦視線的作用。此外,炮坑對於露天操炮的炮手來說,也是一層防護手段!這個道理就好比陸戰上的壕溝,步兵躲在壕溝裏,敵方炮彈射來,砸在地表,其爆衝效應和彈片都是在地表起作用,而伏於壕溝之中的步兵則免受敵方炮彈的傷害。用在海岸炮上也是同理,敵艦射彈襲來,砸在炮坑外的地表上,彈片都是在炮手的頭頂上飛過,除非敵艦將炮彈射在炮坑中,方能對外露的炮手構成威脅。當然,炮坑深度,不可能過高,畢竟設計者還是考慮到海岸炮低平彈道直瞄射擊時炮口不至受炮坑深度所影響。
露天布置的固定式海岸炮裏,還有一些是帶有半封閉的炮塔的,但由於其供彈方式依然是水平供彈的路線,其炮塔並非大型水麵主戰艦艇所采用的垂直供彈路線的全封閉炮塔,所以胡子這裏以讓將這類炮歸入為露天布置的海岸炮範疇。
如圖,當年蘇軍遺留在東北境內的180mm海岸炮
untitled1.jpg(146.83kb)
2009-1-806:40pm
此炮的身管與tm-1-180型鐵道炮的身管同型,也與“基洛夫”級巡洋艦的主炮身管同型。圖上可見,此海岸炮帶有一個不大的炮塔,但其直徑不大的炮塔座圈表明其並非在炮塔下設計有彈藥庫而采用垂直供彈路線的那類炮塔,而且這不大的炮塔容積也揭示了其內部不可能大量存放待發彈。這種海岸炮的供彈,依然是靠水平路線傳遞,以彈藥推車(180mm彈丸重量近100公斤,人力搬運及其費力,應該是推車搬運彈丸,而且胡子也見過蘇軍彈藥推車搬運大口徑彈丸的圖,不過二戰時日軍普遍以四名炮手用兩根木棍抬著203mm彈丸進行裝填,可苦了身材瘦小的東瀛民族啊........)從炮塔附近的彈藥存放區向炮塔內送彈。所以其射擊火力持久性與射速,均難以與垂直供彈方式的艦炮相比(二戰時180mm及以上等級口徑的艦炮,均為炮塔下垂直供彈)。不過其緊湊化的裝甲炮塔的存在,倒是在既保證海岸炮射界又要保證海岸炮的防護這兩者之間求得一個不大不小的平衡。露天的這類海岸炮塔,擁有炮堡內的海岸炮所沒有的全向環射能力,而緊湊的炮塔設計又保證了其內操炮的炮手的安全,並且對火炮的高低機、炮閂等薄弱部分提供了防護,這點要比裸露在炮坑內的那些炮架式的海岸炮要好的多。
當然,將海岸炮炮塔化設計與炮坑設計的理念結合在一起,將兩者的優點相結合,則能對海岸炮提供更好的防護力度!
如圖,依然是蘇軍180mm海岸炮,圖上這尊炮,也是緊湊化的炮塔式設計,並且其炮塔是設在炮坑內的。
mo_1_180pic1.jpg(154.5kb)
2009-1-806:26pm
露天炮坑式布置的海岸炮,其中有一類比較特殊的分支————地井炮!
這種炮的起源原本是一種後座製退方式,此類火炮采用的是一種較為獨特的搖擺炮架後座製退方式,胡子簡單說一下吧:該類火炮的身管所連接的炮架與炮座是鉸接式布置,火炮擊發後,後座效應推著火炮身管往後運動,由於炮架與炮座是鉸接的可以轉動,且在炮架與炮座之間還設有阻尼機構,所以炮架帶著身管便會順著與炮座的鉸鏈往下運動,同時壓縮阻尼機構,起到後座製退效果。由於這樣的炮架設計高度較高,故而設計者為其設計了一個深度較大的炮坑,由於“井”比“坑”深,故而得名“地井炮”。
早期前裝地井炮
djp_ht9.jpg(24.84kb)
2009-1-806:26pm
早期後裝地井炮,其炮口處有炮箍,應為阿姆斯特朗式
djp.gif(43.35kb)
2009-1-806:26pm
地井炮每次擊發後,後座效應會推著炮架降下來,此時正好進行再裝填作業,然後再用機械力將炮架升上去,重新擊發。地井炮的這種特點,正好符合了海岸炮的隱蔽性要求,其隻有在擊發時才露出地井,平時都是伏於地井之下的,敵艦視線不易觀察到。而且由於地井炮在降下去後,敵艦對其缺乏有效的辨識特征,故而敵艦艦炮的目標指向也存在非連續性(假定此時敵艦也處於運動中,所以艦炮炮塔須不時調整射向)。而且深深的地井也對炮手和海岸炮炮架提供了有利的防護,敵艦預摧毀地井炮,須將炮彈射在地井之中方可。這對於敵艦來說,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不過,由於地井炮的此種後座製退方式,直接限製了其射速,尤其是炮架降下來後,預升上去,須借助齒輪傳動等機械力,費時費力。不過,後期的地井炮,其阻尼方式采用了液壓技術,炮架下降時壓縮液壓阻尼筒,炮架下降平穩後炮手將液壓阻尼筒進行製動,待完成彈藥裝填後再鬆開,蓄力的液壓阻尼筒則反作用將炮架再推上去完成複位。下為圖示:
(**那邊的某大大曾向胡子介紹此炮為法國“巴提格利裏斯”305mm海岸炮,采用地井炮架設計)
djp_ht12.jpg(25.59kb)
2009-1-806:26pm
1476414733_7323450.jpg(32.58kb)
2009-1-806:26pm
此類露天布置的海岸炮,總體來說其目標相對較小,不易被敵艦視線觀測到。當然,由於這些海岸炮所處的炮台都是固定的,不排除敵方先期已掌握這些炮台在海岸附近的準確方位........此類海岸炮陷入與敵艦的對射狀態後,各自的命中率與概率理論依然按照胡子在闡述【一】類海岸炮的那樣,胡子不再累述。
【四】垂直供彈化裝甲炮塔類海岸炮
此類海岸炮,是胡子心目中最強最強最強的海岸炮類,對其的感情隻有一個字:讚!
此類範疇的海岸炮,都采用大型裝甲炮塔的設計,並且同大型水麵艦艇的艦炮炮塔一個類型,都是其炮塔座圈下設有彈藥庫,通過機械動力的揚彈機將下層彈庫內的彈藥源源不斷的以垂直路線輸送到炮塔內來,而且由於炮塔內部容積大,其內還可存放一定數量的待發彈,而且由於這類炮塔的水平與垂直方向的射角調節都是機械助力來完成,故而火力反應性強,也便於短時間將火力轉移至其他目標。並且,其彈丸裝填也是由機械助力來完成,從而保證了與艦炮相同的射速!
事實上,胡子發現,此類海岸炮大部分就是由大型水麵主戰艦艇的裝甲炮塔移植來的!
下圖為蘇聯遠東弗拉迪沃斯托克部署的裝甲炮塔,其上安置的是三聯裝奧普霍夫m1912型305mml-50艦炮,該炮塔其實就是1935年退役的“伏龍芝”號戰列艦(原“甘古特”級“波爾塔瓦”號)上的主炮塔,據說有兩座該艦的主炮塔被安置到了弗拉迪沃斯托克。
p3_bqizk6skvpen.jpg(72.61kb)
2009-1-806:30pm
p4_pwyjegxzhhtz.jpg(51.44kb)
2009-1-806:30pm
p5_puyfi4irdsot.jpg(57.03kb)
2009-1-806:30pm
而名氣更大的則是部署在黑海塞瓦斯托波爾海防要塞的“高爾基”一號、二號炮台!這其實是兩座安裝有雙聯裝奧普霍夫m1912型305mml-50艦炮的大型裝甲炮塔,記得某期《兵器》雜誌在刊登曼帥對塞瓦斯托波爾的攻堅戰時,曾特地提到這兩座炮台,稱該裝甲炮塔前裝甲厚350mm,側裝甲厚250mm。德軍最後是動用了600mm大“卡爾”抵近射擊才摧毀了這兩座炮台........同樣是**那邊的朋友,稱這兩座炮台其實正是“伏龍芝”號的另外兩座主炮塔,胡子也認為這頗有根據!但為何兩座炮塔都少了中間的那根炮管,胡子就不得而知了,很可能是挪作他用,要知道,蘇軍陸上的tm-2-12鐵道炮,所采用的也正是奧普霍夫m1912型305mm艦炮!保不準蘇聯人30年代從這兩座炮塔上拆了中間那根炮管去改建305mmtm-2-12鐵道炮了.......
上圖為炮擊狀態的“高爾基”炮台,下圖為被德軍600m大“卡爾”臼炮摧毀的“高爾基”炮台
高爾基二號.jpg(16.58kb)
2009-1-806:33pm
naval-gun-tulon.gif(121.86kb)
2009-1-806:33pm
蘇軍tm-2-12型305mm鐵道炮,正是采用奧普霍夫m1912型305mm艦炮的身管
060822151364982.jpg(52.91kb)
2009-1-806:33pm
同樣名聲在外的此類炮台還有德軍“格奈森諾”號戰列巡洋艦上卸下來的三聯裝280mm主炮塔,被移植到陸上作為固定海岸炮台,部署於挪威海岸。
28b_0x1qecwkrl9h.jpg(50.23kb)
2009-1-806:35pm
c%20turret2_dzdphsl2bfkt.jpg(31.46kb)
2009-1-806:35pm
此類大型裝甲炮塔類海岸炮,擁有完全與大型水麵艦艇裝甲炮塔相媲美的防護性能(事實上不少就是艦炮炮塔下艦上岸的),所以完全可直接無遮蔽麵向海岸部署,從而發揮其廣角射擊優勢,並且這樣便可以低平直瞄彈道去射擊敵艦,相對間瞄曲射彈道命中率更高。同時因供彈方式與裝填方式的相同,所以在射速與射擊持久性上也堪比大型水麵艦艇!該類海岸炮陷入與敵艦(比如戰列艦)的對射狀態後,本炮位對敵艦構成極大的威脅性,由於敵艦艦體為其艦炮的載體,海岸炮即使不直接命中艦炮的炮塔而是擊在艦體上將敵艦弄沉,即可解決敵艦對本炮位的威脅。而敵艦卻須將大口徑炮彈直接射中此類大型裝甲炮塔方可摧毀該炮台。這對敵艦炮手的射術是個考驗........依然如胡子在【一】類海岸炮中所述的那樣,海岸炮位於穩定的陸地基座上,其射擊平台平穩,利於瞄準。而艦炮的炮塔所在的承載平台——水麵艦艇,則受海浪的影響而產生顛簸,而動力機械的運轉則造成艦體頻率化的振顫,不利於艦炮取準........
好了,胡子已按照海岸炮的分類,一一闡述了海岸炮與水麵主戰艦艇對抗的各自特點,正是由於海岸炮的多樣化,所以胡子末尾不可能提出什麽總述類的觀點來........
附二戰時兩例海岸炮與戰列艦對抗的戰例:
(1)海岸炮勝
1940年9月,英國海軍坎寧安海軍上將率包括“巴勒姆”號與“決心”號兩艘戰列艦,航空母艦“皇家方舟”號,以及三艘“郡”係列條約類重巡洋艦“坎伯蘭”、“澳大利亞”、“德文郡”號在內的一支艦隊,前往法屬西非殖民地首府今塞內加爾首府達喀爾,對當地維係法國當局勸降,遭到法屬西非總督布瓦鬆的言辭拒絕後,惱怒之下對達喀爾港內的維係法國艦隊發起攻擊。達喀爾港區周圍部署有9門240mm海岸炮與6門140mm海岸炮,激戰中,240mm海岸炮至少命中英國“巴勒姆”號戰列艦4發(戰後統計),同時法方的紅衣大主教也用其7門380mm主炮(主炮布局為前半球兩座四聯裝380mm炮塔,但二號炮位的一根炮管在第二次齊射時居然炸膛)的凶狠火力罩住了“巴勒姆”號,“巴勒姆”號受到重創,不得不退出戰鬥。並且,法方“貝韋其爾”號潛艇潛航接近英艦,對“決心”號戰列艦魚雷偷襲得手。英國人兩艘戰列艦均受重創,坎寧安恐戰列艦遭受更大損失,不得不率艦隊退出戰鬥,铩羽而歸........
下圖為激戰結束後進行損管的紅衣大主教,注意其二號炮位一根炮管在炸膛後已經斷裂
20071114_ad76aca36a5f0e236cec9ra78khdanqk.jpg(89.1kb)
2009-1-806:37pm
胡子點評:此戰中維係法國軍隊岸防守備部隊所使用的240mm海岸炮,胡子竊以為是法國前無畏艦上的240mml-45艦炮移植而來!cqs曾為胡子找到外刊資料稱其240mm彈重200公斤。不難看出,此炮雖對戰列艦的重要部位厚重裝甲威脅較小,但對於包括艦橋在內的艦體大部還是構成一定的威脅性的!故而在炮戰中對“巴勒姆”號造成實質性傷害。此外,9門240mm海岸炮的布置並非“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而是在港區各處設置多個炮台,分散配置,每座炮台設2—3門240mm海岸炮。如此配置,使得英艦預壓製法方海岸炮台須多點炮擊,避免了海岸炮集中布置後被英艦炮火覆蓋的後果。
(2)戰列艦勝
1942年12月,北非“火炬行動”,巴頓將軍率35000大軍在法屬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登陸,其間遭到當地維係法國守軍的抵抗。駐泊於此尚未完工的“黎塞留”級戰列艦的二號艦“讓.巴爾”號用僅有的一座四聯裝380mm主炮塔對美軍艦艇發起炮擊,同時位於港區2公裏外高地上的“艾爾.漢克”炮台的4門194mm海岸炮也對美艦發炮射擊。美軍“馬薩諸塞”號戰列艦(“南達科他”級)前出,以前半球的兩座三聯裝406mm主炮壓製“讓.巴爾”號的那座四聯裝380mm主炮,以後半球的那座三聯裝406mm主炮壓製“艾爾.漢克”炮台的4門194mm海岸炮。經過一陣炮擊,打啞了“讓.巴爾”號與“艾爾.漢克”炮台。
胡子點評:194mm海岸炮,應為法國一戰時的裝甲巡洋艦上的主炮,其彈丸重量當與203mm炮的彈重在伯仲之間,為100公斤上下。此炮在較遠距離上對“南達科他”級這樣的條約艦中的鐵烏龜根本夠不上啥實質性威脅!而且此戰中法方炮台上海岸炮數量不僅少,僅為4門,而且還集中布置,於是“馬薩諸撒”號僅用一座主炮塔就騰出手來就將其壓製住了。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mianhuatang.info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