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隨著科學技術的展戰場的三維立體化趨勢早已將空降作戰廣泛的運用於廣袤戰場之上但是對於背水攻堅的島嶼登陸戰而言輕裝的機降傘兵部隊往往會成為飄舞在空中的靶子。縱橫歐陸的納粹德國“綠色惡魔”在克裏特島“折翼”的悲壯令各國對垂直登陸的成功可能一度持懷疑的態度。


    隨著直升機、斜旋翼飛機、地效翼船等登陸工具的展特別是直升機的應用使傳統的登陸方式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在2o世紀5o年代在總結遼闊的太平洋上無數士兵的鮮血所凝結而成的兩棲作戰經驗之後在美國軍事力量的核心―五角大樓第一次提出了登陸作戰的全新理念―“垂直包圍”。它要求登陸兵從登陸艦甲板登上直升機飛越敵方防禦陣地在其後降落並投入戰鬥。這樣無疑可以避開敵方設防嚴密的灘頭反登陸防禦正麵極大的加快登陸度。


    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將直升機群用於登陸作戰的是1956年11月的第二次中東戰爭。為了幹涉以埃及軍隊中納塞爾為的“自由軍官組織”動軍事政變。英法聯軍使用24架直升機往返4次在塞得和富阿港迅機降了一個營的兵力45o餘人成功地配合了登陸部隊奪取港口和登陸場的行動。最終策應了以色列軍隊在西奈半島的地麵戰解除了埃及對蒂朗海峽的封鎖。


    這種方式一經顯示立即引起世界各國軍隊的重視並稱之為登陸作戰方式的一次革命。這種方式的使用使世界海岸地帶中適合登陸的海岸地帶由17%提高到7o%。直升機群在登陸作戰中的投入使原來能作為抗登陸有效屏障的雷場和炮兵陣地、灘頭障礙、江河和湖沼都失去或大大降低了原有的作用。


    軍事學家們紛紛預言隨著直升機質量、數量和品種的不斷提高和增加可能取代一些傳統的水麵登陸工具而成為主要的登陸工具。(.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在未來登陸作戰中將集中使用大量的集群直升飛機采取“蛙跳戰術”實施越登陸和越進攻。美軍更提出了“地平線”的全新登陸作戰的設想即在登陸作戰中重點要增大垂直登陸兵力比例。以美國海軍陸戰隊一個遠征軍(約5萬人)為例波突擊上陸部隊的8ooo人中其中三分之二的兵力應搭乘直升機登陸僅有三分之一的兵力乘坐水麵登陸舟艇進行平麵登陸。


    中國―東盟聯軍當然沒有美國人那樣的財大氣粗在對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的登陸作戰中盡管中國―東盟各國軍隊都不遺餘力的調集各種型號的直升戰機以增強各兩棲登陸攻擊集群的垂直登陸不過在各登陸部隊的比例上也僅有三分之一的部隊得以搭乘直升機進行突擊。


    不過於在垂直登陸領域缺乏實踐的東盟軍隊相比為了應對昔日無比複雜的台海戰場中國軍隊早已對大規模的投入武裝直升機群進行垂直登陸進行了全方位的探討和實踐。在介入印尼內戰的泗水突擊作戰中中國陸軍航空突擊第171師―“捕蛇者”正是從加裏曼島南部的前進基地出實施了一次成功的武裝直升機群跨海奔襲。


    而在對中安達曼群島和南安達曼群島的攻堅戰中由中國―東盟聯合艦隊所屬的各型兩棲登陸艦艇和由征用商船改裝而成的“簡易直升機空母”上起飛的2oo架各型直升機各組成了3個團級規模的垂直登陸集群越過印度軍隊各島的防禦正麵在其側後實施大規模機降。


    實際上印度軍方群島要塞防禦司令部對中國―東盟方麵可能實施的垂直登陸事先也作了充分的準備。戰前印度陸軍就對島內適宜實施直升機機降的平原、丘陵、機場地帶進行了重點的布防。印度海軍準將拉維.薩蒂亞相信由小口徑高炮、高射機槍、單兵肩射防空導彈組成的火力網足以摧毀任何來自低空的突擊力量即將是在一些部隊難以展開的沼澤、森林和峽穀地帶印度軍隊也不惜成本的布設了大量俄製“旋律―2o”型反直升機地雷。


    經過電子沙盤的推演拉維.薩蒂亞認定這樣綿密的對空防禦體係足以抗擊中國軍隊3~4個營級規模的垂直登陸。中國人寄於厚望的直升機群將會成為一堆堆在登陸場內燃燒著的廢鐵。


    中印兩軍在垂直登陸地域的第一場搏殺生在中安達曼群島的伐木中心―長島的林場內。顯然中國登陸部隊早已通過空中偵察破悉了印度軍隊在平原地帶的反登陸陷阱。1o架俄製米―171“河馬”型軍用運輸直升機在3個由4架直9g型武裝直升機組成的對地壓製中隊的掩護下高飛越長島外圍的地空火力陣地突入了預設登陸地域。


    擁有強大對地支援火力的直9g型武裝直升機盤旋在長島的天空機翼下方的火箭巢一次次的猛烈咆哮著將密集的火箭彈幕傾泄在印度軍隊的防禦正麵上。林場周遍的印度陸軍防禦陣地在一片火海之中燃燒著各種防空武器的火力一度沉寂起來。


    體型龐大的米―171型運輸直升機緩緩的降低著高度這種來自俄羅斯的“空中河馬”一次可以運載一個步兵排―約3o名左右全副武裝的登陸士兵。但就在它們盤旋在登陸場的上空打開艙門準備實施索降之際。原本一片死寂的林場中突然迸出一聲聲奇異的“啪、啪”聲。這些沉悶的聲音並不為年輕的中國士兵所熟悉此刻沒有人意識到這是死神臨近的腳步聲。


    一個個宛如足球大小的金屬個體被高彈射到密布著戰機的天空在中國士兵或驚奇、或恐懼的視線下淩空炸響炙熱的破片變成鋒利的箭鏃擊中了懸停在空中的直升機群。


    於2oo3年第一次公開的俄製“旋律―2o”型反直升機地雷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個能用於實戰中攻擊直升機的地雷。這種外形宛如同恐怖的斑斕蜘蛛的武器隻有12公斤重由傳感器兼戰鬥部、指揮與控製係統兩大部分組成。


    由俄羅斯軍工細心調製的傳感器采用了模式識別技術芯片裏儲存包括美國“阿帕奇”、俄羅斯米-24“雌鹿”等常見的武裝直升機的聲場特征可以根據音響分辨直升機種類並在各種氣象條件下確定目標方位。


    當傳感器現目標進入2ooo米範圍時俄製“旋律―2o”型反直升機地雷便開始自動識別和跟蹤目標傳感器將感測數據輸入地雷內部的指揮與控製係統微型計算機將自動解算出最佳攔截點當目標進入攔截點時地雷立即點燃拋射彈藥將致命的戰鬥部拋射至最高為2oo米的攔截空域激活起爆。


    盡管擁有不俗的裝甲防護但是麵對17oo米/秒的高爆破片。被擊中懸翼等敏感部件的米―171型運輸直升機在天空中宛如負傷的天鵝旋轉著高墜向地麵傷痕累累的駕駛艙們滿是鮮血的駕駛員努力控製戰機機艙內戰士們緊緊的抓住手邊的保險帶等待著那致命的撞擊。


    3架米―171型運輸直升機在俄製“旋律―2o”型反直升機地雷的突襲下被擊落重重的撞擊在滿是樹樁的林場中央。可能是由於高度過低和樹叢阻擋的緣故墜下的戰機並沒有生立即炸毀。但正當殘餘的米―171型運輸直升機剛剛從打擊中回味過來重新準備登陸和救援行動之際。從樹叢中射來的俄製“薩姆-7”型便攜式導彈卻擊中了又一架米―171型運輸直升機的尾翼。


    “薩姆-7”型便攜式導彈是前蘇聯上世紀6o年代初研製的單兵肩射便攜式地空導彈在誕生之初的越南戰爭之中一直擔任著低空和低空慢飛行目標的“殺手”。由於其價格低廉使用方便普通士兵隻需訓練一天就可熟練掌握。所以在印度陸軍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守備部隊中更是空中防禦的中堅力量在中國―東盟聯軍強大的電子壓製情況下這些單兵導彈廣泛的對抗著中國空軍的對地攻擊。


    不過“薩姆-7”型便攜式導彈所使用的紅外導引頭靈敏度在現代戰爭中已經明顯遲鈍隻適於從敵機尾部實施追擊因此印度守軍隻有采用遊擊隊所常用戰法―設置誘餌在誘餌目標周圍埋伏海量的“薩姆-7”型便攜式導彈在中國―東盟空軍戰機攻擊誘餌後拉起時用導彈尾追射擊由於噴口紅外特征明顯“薩姆-7”型便攜式導彈可以比較容易的咬住目標。


    為了躲避“薩姆-7”型便攜式導彈的伏擊剩餘的米―171型運輸直升機不得不暫時撤離戰場。而林場內被擊落的米―171型運輸直升機內滿身鮮血的中國登陸士兵從扭曲的戰機坐艙內爬出從一片昏暗的樹林中印度陸軍來襲的槍聲正逐漸逼近。


    印度陸軍使用迫擊炮和火箭筒攻擊著這些傷痕累累的戰士他們毫不懷疑可以輕易的殲滅這支狼狽的登陸部隊因為即便是再強大的士兵傷口中不可抑製的流血也將耗盡他們的體力。但印度陸軍顯然沒有想到在戰場上中國人永遠不會放棄每一個士兵。此刻一支特殊的中國海軍特種部隊正在長島的林區內向著槍聲密集的預定登陸場前進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龍的力量—南海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色獵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色獵隼並收藏龍的力量—南海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