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其實也就是說說,一個小娃子能有多大生產力?
現在這半分地,她能不能折騰出來,都還兩說呢。
紅果兒卻高興地道:“一言為定!”
她爹敷衍,卻又裝作很認真地道:“一言為定,一言為定!”
然後,紅果兒就高興地跑掉了。
而李向陽嘛,卻還有別的事要忙。
什麽事呢?
當然是去找黎燕燕!
談戀愛?他哪兒可能這麽不正經!他是去找她商量水利的事。
人家黎同誌不就是縣水利局下來的嗎?現在鄉親們頂著大太陽,天天從河裏挑水,往地裏澆,這多辛苦啊。
效果還不好。
要是黎同誌能給大夥兒出個主意,建個什麽水利設施啥的,那社員們可就受益了!
李向陽假裝自己完全沒有私心地用力點點頭。
黎燕燕的宿舍離他辦公室並不遠,但因為是女幹部的宿舍,他也不好直接跑過去。
就喊了一位剛好從公社大院院壩上路過的女同誌,請她幫忙叫黎燕燕到他辦公室來,說有公事找她商量。
黎燕燕上回給她遠在京市的父母寄信後,由於路途遙遠,現在還未收到回信。
拍電報倒是很快。隻是有些事電報上說不清楚,再加上,她也怕被電報員看到信上的內容,這個法子是決計不會用的。
就是信件,她也盡量寫得特別家常。這樣,就算有人私拆了她的信件,看到的,也不過是個戀愛中的女性,徵求父母關於婚姻方麵的意見的信罷了。
回信沒收到,這邊的報紙又出了她和紅果兒他們幾個人的頭版頭條消息。這樣的好消息,自然是要講與父母聽的。更何況,參與搞學生自救運動的機會,是李向陽塞給她的。
等不到父母回信,她就又把那篇報導剪了下來,並附信講了事情的前因後果。
她知道作為女兒家,應該要矜持。
可她從小受到的洋派教育,卻告訴她,要勇於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自己全家文化程度都不低,而李向陽卻隻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莊稼人。她著實不願意家裏人因為這點,而對他有成見。
於是,這第二封寄給父母的信件,很快就被發了出去。
當李向陽找去叫她的人,出現在她宿舍大門口時,她心裏隱約閃過幾分歡喜,臉上卻平平淡淡地問:“李副社找我有什麽事嗎?”
“他沒說,就隻說了是有事找你。”
她輕輕點了點頭,臉上依舊是淡然的模樣。
她緩步走去李向陽的辦公室,臨進門時,用手輕輕理了理鬢髮。
門是開著的。但一貫重視禮儀的她,是一定要輕輕叩門的。
“篤篤篤。”
敲門聲低而清脆,既不會驚擾到人,又適當提醒裏麵的人,有客來訪。
“黎同誌來了?請進請進。”
在叩門聲還沒完全落下時,李向陽就迫不及待地出聲了。
他那一本正經的聲音裏,有著蓋不住的喜悅。
黎燕燕嘴角微微翹了起來,走進去道:“李副社,你找我?”
“來來來,快請坐。”
在他辦公桌的另一方,已經擺好了木椅。黎燕燕坐下來,兩人剛好麵對麵。
而她坐的這一方,已經提前擺了個軍綠色的搪瓷盅。盅上還漆有金色五角星圖樣。
這盅看上去還特別新,連黎燕燕都多看了它兩眼。
“你們城裏來的幹部,應該挺喜歡喝茶的吧?我搞了點茶葉過來,你嚐嚐,不知道味道還行不?”
黎燕燕笑了笑,揭開了搪瓷小盅的蓋子,端起來輕啜了一口。
入口苦澀。茶水行至喉嚨,還微微有點刮喉,沒有潤滑之感。
隻是劣品而已。
但在這災荒年,能夠找到茶葉,已屬不易。
她微微有些感動。
李向陽看她喝了他準備的茶葉,心裏高興,忍不住道:“你的搪瓷盅不是拿去養小球藻了嗎?你要看得上,把這個盅拿去喝水吧。”
說著,怕她誤會,趕緊解釋道:“這盅我沒用過,別人也沒用過!”
這盅是他從京市帶回來的。他買了三個,他娘、紅果兒和他都有。
他的那個,他一直都沒捨得用。後來,黎燕燕問他,能不能用搪瓷盅養小球藻後,他就更沒捨得用了。
黎燕燕看看他那一方空空如也的桌麵,眼裏閃過詢問。
你自己怎麽沒泡茶喝?
第90章 牛翦要“造反”
他不好意思地道:“我一個大老粗, 喝那麽好的茶可惜了。還是你喝吧。”
說著,就從辦公桌抽屜裏拿出一塊巴掌大的茶餅來,假裝自然地放到她那邊的茶盅旁, 手卻微微有點抖。
這其實隻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就是, 沒了體麵的喝水盅,在心上人麵前拿個大海碗灌水, 怎麽看也挺奇怪的。
黎燕燕認識李向陽這麽久, 確實沒見過他喝茶。他這個人不太講究,平時桌上總擺著個土碗。碗裏裝的也就是清水。
渴了,隨手端起來, 咕咚咕咚一灌。
可也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 那隻大碗就失去蹤跡了。
她也不知道他是怎麽解渴的。
曉得他這茶葉是特意為她弄過來的, 黎燕燕低聲說了句:“謝謝。”
可她一謝,李向陽就不知道該怎麽反應了, 趕緊把水利的事揪出來說:“謝啥謝!咱們公社還有一件大事,要麻煩黎同誌幫忙呢。”
“什麽事?”
“你看, 你之前不是在縣水利局工作嗎?那麽,對水利什麽的,你肯定很熟了。現在田地裏的莊稼正飽受旱災之苦, 鄉親們雖說每天都在積極擔水澆地, 但這樣做, 又累人,效果又不顯著。你看……”
黎燕燕略微想了想,說道:“要不, 在河邊架水車吧?”
“水車?我在課本上倒是見過,不過我們這邊沒人會造這種東西。而且整個公社的地,占的麵積也不小。要把所有地都澆灌到,那得修多少水車啊?”
“不需要的,隻要修兩座大型水車就可以解決問題。至於怎麽造嘛,我這次下鄉,隨身帶了專業書籍的。書上有圖紙跟水車製作詳解。這個你可以放心。”
這下李向陽來了興趣,請她繼續解說。
作為提水灌溉的工具,水車在我國發展的歷史可謂十分悠久。早在東漢時期,就已經有了。
最初還需要以人力推動水車運作。但到了唐床時期,已經進步到能用水力作動力的地步,且功效也更大了。
隻可惜,再好的工具也隻能被文化人士,以及專門製造水車的工匠所掌握。而且,知識分子掌握的,還隻是書麵上的內容。
幸好黎燕燕除了是知識分子外,還是水利局出來的。對水車的了解自然比別人要多。
她告訴李向陽,一輛大水車就可以灌溉六、七百畝農田。水車和運水的棧道都可以用好的木材來製作。
</br>
現在這半分地,她能不能折騰出來,都還兩說呢。
紅果兒卻高興地道:“一言為定!”
她爹敷衍,卻又裝作很認真地道:“一言為定,一言為定!”
然後,紅果兒就高興地跑掉了。
而李向陽嘛,卻還有別的事要忙。
什麽事呢?
當然是去找黎燕燕!
談戀愛?他哪兒可能這麽不正經!他是去找她商量水利的事。
人家黎同誌不就是縣水利局下來的嗎?現在鄉親們頂著大太陽,天天從河裏挑水,往地裏澆,這多辛苦啊。
效果還不好。
要是黎同誌能給大夥兒出個主意,建個什麽水利設施啥的,那社員們可就受益了!
李向陽假裝自己完全沒有私心地用力點點頭。
黎燕燕的宿舍離他辦公室並不遠,但因為是女幹部的宿舍,他也不好直接跑過去。
就喊了一位剛好從公社大院院壩上路過的女同誌,請她幫忙叫黎燕燕到他辦公室來,說有公事找她商量。
黎燕燕上回給她遠在京市的父母寄信後,由於路途遙遠,現在還未收到回信。
拍電報倒是很快。隻是有些事電報上說不清楚,再加上,她也怕被電報員看到信上的內容,這個法子是決計不會用的。
就是信件,她也盡量寫得特別家常。這樣,就算有人私拆了她的信件,看到的,也不過是個戀愛中的女性,徵求父母關於婚姻方麵的意見的信罷了。
回信沒收到,這邊的報紙又出了她和紅果兒他們幾個人的頭版頭條消息。這樣的好消息,自然是要講與父母聽的。更何況,參與搞學生自救運動的機會,是李向陽塞給她的。
等不到父母回信,她就又把那篇報導剪了下來,並附信講了事情的前因後果。
她知道作為女兒家,應該要矜持。
可她從小受到的洋派教育,卻告訴她,要勇於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自己全家文化程度都不低,而李向陽卻隻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莊稼人。她著實不願意家裏人因為這點,而對他有成見。
於是,這第二封寄給父母的信件,很快就被發了出去。
當李向陽找去叫她的人,出現在她宿舍大門口時,她心裏隱約閃過幾分歡喜,臉上卻平平淡淡地問:“李副社找我有什麽事嗎?”
“他沒說,就隻說了是有事找你。”
她輕輕點了點頭,臉上依舊是淡然的模樣。
她緩步走去李向陽的辦公室,臨進門時,用手輕輕理了理鬢髮。
門是開著的。但一貫重視禮儀的她,是一定要輕輕叩門的。
“篤篤篤。”
敲門聲低而清脆,既不會驚擾到人,又適當提醒裏麵的人,有客來訪。
“黎同誌來了?請進請進。”
在叩門聲還沒完全落下時,李向陽就迫不及待地出聲了。
他那一本正經的聲音裏,有著蓋不住的喜悅。
黎燕燕嘴角微微翹了起來,走進去道:“李副社,你找我?”
“來來來,快請坐。”
在他辦公桌的另一方,已經擺好了木椅。黎燕燕坐下來,兩人剛好麵對麵。
而她坐的這一方,已經提前擺了個軍綠色的搪瓷盅。盅上還漆有金色五角星圖樣。
這盅看上去還特別新,連黎燕燕都多看了它兩眼。
“你們城裏來的幹部,應該挺喜歡喝茶的吧?我搞了點茶葉過來,你嚐嚐,不知道味道還行不?”
黎燕燕笑了笑,揭開了搪瓷小盅的蓋子,端起來輕啜了一口。
入口苦澀。茶水行至喉嚨,還微微有點刮喉,沒有潤滑之感。
隻是劣品而已。
但在這災荒年,能夠找到茶葉,已屬不易。
她微微有些感動。
李向陽看她喝了他準備的茶葉,心裏高興,忍不住道:“你的搪瓷盅不是拿去養小球藻了嗎?你要看得上,把這個盅拿去喝水吧。”
說著,怕她誤會,趕緊解釋道:“這盅我沒用過,別人也沒用過!”
這盅是他從京市帶回來的。他買了三個,他娘、紅果兒和他都有。
他的那個,他一直都沒捨得用。後來,黎燕燕問他,能不能用搪瓷盅養小球藻後,他就更沒捨得用了。
黎燕燕看看他那一方空空如也的桌麵,眼裏閃過詢問。
你自己怎麽沒泡茶喝?
第90章 牛翦要“造反”
他不好意思地道:“我一個大老粗, 喝那麽好的茶可惜了。還是你喝吧。”
說著,就從辦公桌抽屜裏拿出一塊巴掌大的茶餅來,假裝自然地放到她那邊的茶盅旁, 手卻微微有點抖。
這其實隻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就是, 沒了體麵的喝水盅,在心上人麵前拿個大海碗灌水, 怎麽看也挺奇怪的。
黎燕燕認識李向陽這麽久, 確實沒見過他喝茶。他這個人不太講究,平時桌上總擺著個土碗。碗裏裝的也就是清水。
渴了,隨手端起來, 咕咚咕咚一灌。
可也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 那隻大碗就失去蹤跡了。
她也不知道他是怎麽解渴的。
曉得他這茶葉是特意為她弄過來的, 黎燕燕低聲說了句:“謝謝。”
可她一謝,李向陽就不知道該怎麽反應了, 趕緊把水利的事揪出來說:“謝啥謝!咱們公社還有一件大事,要麻煩黎同誌幫忙呢。”
“什麽事?”
“你看, 你之前不是在縣水利局工作嗎?那麽,對水利什麽的,你肯定很熟了。現在田地裏的莊稼正飽受旱災之苦, 鄉親們雖說每天都在積極擔水澆地, 但這樣做, 又累人,效果又不顯著。你看……”
黎燕燕略微想了想,說道:“要不, 在河邊架水車吧?”
“水車?我在課本上倒是見過,不過我們這邊沒人會造這種東西。而且整個公社的地,占的麵積也不小。要把所有地都澆灌到,那得修多少水車啊?”
“不需要的,隻要修兩座大型水車就可以解決問題。至於怎麽造嘛,我這次下鄉,隨身帶了專業書籍的。書上有圖紙跟水車製作詳解。這個你可以放心。”
這下李向陽來了興趣,請她繼續解說。
作為提水灌溉的工具,水車在我國發展的歷史可謂十分悠久。早在東漢時期,就已經有了。
最初還需要以人力推動水車運作。但到了唐床時期,已經進步到能用水力作動力的地步,且功效也更大了。
隻可惜,再好的工具也隻能被文化人士,以及專門製造水車的工匠所掌握。而且,知識分子掌握的,還隻是書麵上的內容。
幸好黎燕燕除了是知識分子外,還是水利局出來的。對水車的了解自然比別人要多。
她告訴李向陽,一輛大水車就可以灌溉六、七百畝農田。水車和運水的棧道都可以用好的木材來製作。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