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塞翁失馬”到“不幸中的萬幸”


    兩隻小鳥在天空中飛行,其中一隻不小心折斷了翅膀。無奈,它隻好就地棲息療傷,另一隻小鳥獨自前行。獨自飛行的那隻小鳥覺得夥伴受了傷,太不幸了。可誰料,本以為很幸運的自己,沒飛多遠就慘死在獵人的槍口下。


    世事往往就是這樣,幸福總喜歡披著一件不幸的外套走進我們的生活。


    古時候,一位老人養了許多馬。一天,他的馬群中有一匹馬走失了。鄰居們聽說後,便來安慰老人。可老人卻笑道:“丟了一匹馬損失不大,沒準會帶來福氣呢。”大家覺得老人的話很好笑,馬丟了明明是壞事,卻說也許是好事。


    幾天後,老人丟失的馬自動返回,還帶回一匹匈奴的駿馬。鄰居聽說了,對老人的預見非常佩服,前來道賀:“還是您有遠見,馬不僅沒有丟,還帶回一匹好馬,真是福氣呀。”老人聽了反而憂慮地說:“白白得了一匹好馬,不一定是福氣,也許會惹出麻煩來。”大家覺得老人是故作姿態,白撿一匹馬應該高興,卻偏要說反話。


    有一天,老人的兒子從那匹匈奴駿馬的馬背上跌下來,摔斷了腿。鄰居聽說後,又紛紛來慰問。老人說:“沒什麽,腿摔斷了卻保住了性命,或許是福氣呢。”這次,大家都覺得他又在胡言亂語。


    不久,匈奴兵大舉入侵,青年人都應征入伍。老人的兒子因為摔斷了腿,不能去當兵。入伍的青年都戰死了,唯有老人的兒子保全了性命。


    這個故事,就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它告訴我們,好事與壞事不是絕對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會引出壞的結果。


    很多時候,幸福也是一樣,總是蘊藏在不幸的外表下麵。從心理學角度講,所有的“不幸事件”都隻有在我們認為它不幸的情況下,才會真正成為不幸事件。


    我們能不能獲得幸福?現在是在不幸中掙紮,還是在幸福中陶醉?將來是步入幸福,還是陷入不幸?答案往往隻有我們自己能回答。


    能從不幸中看幸福,就會別有洞天


    雖然世界是現實的,但看不見、摸不到的命運卻一直藏匿在我們的思想裏。我們若能懂得從不幸中看幸福,就會發現,原來結局別有洞天。


    心理學家哈利·愛默生·佛斯迪克博士指出:“生動地把自己想象成失敗者,這就足以使你不能取勝;生動地把自己想象成勝利者,將帶來無法估量的成功。偉大的人生以想象中的圖畫——你希望成就什麽事業、做一個什麽樣的人——作為開端。”很多偉大人物的成功,就是憑借這樣一種智慧的心態取得的。


    瑞典發明家奧萊夫出生在伐姆蘭省的一個小鄉村,父母都是貧苦的佃農。奧萊夫出生時,家裏一貧如洗,最值錢的財產就是1支鳥槍和3隻鵝。當時,一位身著華麗衣服的親戚抱著自己的兒子,譏笑奧萊夫的父母說:“你們那兒子生下來就注定是一個看鵝的窮鬼!”


    奧萊夫的父母氣憤地說:“隻需要20年時間,我們的奧萊夫肯定會成為富翁。到時候,他會雇你的兒子帕爾叮當馬夫。”


    從奧萊夫6歲起,父親就讓他讀路德的《訓言集》,教育他對人生目標進行定位,使每個小時都服務於這個目標。奧萊夫沒有讓父母失望,上中學後就懂得把時間分配得細致精密,使每年、每月、每天和每小時都有具體任務。在一篇作文裏,奧萊夫自信地寫下:“奧萊夫將來一定是國家的棟梁!誰盜竊奧萊夫1分鍾,誰就是盜竊瑞典的未來!”


    20歲的時候,奧萊夫果然創造了一項重大發明,並且很快成了瑞典數一數二的發明家和富翁。


    奧萊夫的成功,深刻地告訴我們,遇到所謂的“不幸”並不是可怕的事情,關鍵是如何去看待它、對待它。


    時間是永不停息的,世界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沒有什麽“幸”與“不幸”是永恒不變的。我們隻有學會從不幸中看到幸福,采取有效的措施扭轉“不幸”的趨勢,自信地找準一個方向,並耐心地、努力地堅持下去,幸福與成功便會水到渠成。


    任何時代、任何事件都無所謂好壞,眼前的一切不過是時間軸上的一個點。學會放眼前方,用心去尋找、去捕捉那蘊於不幸中的幸福,我們最終會發現,在這個無限延伸、充滿變數的軸線上,自己真的得到了幸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墨菲定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陸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陸明並收藏墨菲定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