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情,史書上記載得非常清楚,並且還斷定高歡“自是乃有澄清天下之誌”。(.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_-<>-)對於這種說法,周惠心中頗覺不以為然。須知人的誌向,往往是隨自身地位而變化,或者逐步破滅,或者水漲船高,不可能脫節太多。即便是要“澄清天下”,也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的向上攀登,否則的話,便是好高騖遠,無法成事。
最典型的是三國時的曹操,他在《讓縣自明本誌令》中,很明白的闡述了自己的誌向曆程,“始舉孝廉……欲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譽,使世士明知之”;“後征為都尉,遷典軍校尉,意遂更欲為國家討賊立功,**封侯作征西將軍”;“後領兗州……遂平天下,身為宰相”,於是便有“人臣之貴已極,意望已過矣”之言,並退還天子加封的三縣共兩萬戶封邑。直到後來徹底統一北方,建立偌大基業,他才有了改朝換代之心,卻也沒有自己動手,而是暗示身邊的近臣道,“若天命在吾,吾當為周文王”,從而把事情交給嗣子曹丕,自己依然保持著漢臣的身份離開人世。
那麽,自己的誌向又是什麽呢?有如今的資曆、人脈和名聲,還有對曆史脈絡的把握,擔任陽城太守不過是個開始,之後的南中郎將甚至一州刺史都不算困難。可是,這些不過是經營自身的名位罷了,自己若是汲汲於這些東西,扭曲了自己的心性和旨趣不說。與自己向來鄙薄的那些趨炎附勢、爭權奪利之人又有多大區別?
作為一個後世人,自己來到這個時代,到底要為什麽而努力?要追求什麽,要做些什麽,才算是不負此生?
周惠想著這個問題,忍不住有些癡了。
……,……
略帶恍惚的把夏侯敬送出門外。周惠定了定神,將長兄周恕請到了後堂,說起了捐獻家財之事。不出他的意料。周恕立刻表示反對,並且舉出大量事實,力陳這段時間來的種種艱辛。希望周惠不要意氣用事,讓一家人的努力付諸東流。
然而周惠卻早有定計,還專門準備了一番說辭,自然不會被周恕勸服。他很懇切的對周恕說道:“阿兄,我知道你的辛苦,家中賺到這些資財,也大半都是靠著你的經營之力,因此我很理解你的心情。可是,這些資財不會白捐,按照朝廷慣例。定然要賜下一個沒有封邑的散爵,以示對咱家的褒揚。這個散爵,咱們倆都不領,留給伯父接受,讓伯父的晚年增加幾分光彩。身後也多幾分榮耀,即等於是咱兄弟倆為他老人家盡一份孝心啊!”
周惠提到盡孝,周恕立刻無話可說了。盡孝乃是大義,他如何能夠出言反對?更何況,他身為人子,也非常清楚自個父親的心思。他那位老父親。向來以名門之後自居,時刻想著光耀門楣,若是知道能換來一個散爵,別說是捐出家中的這些資財,恐怕連他老人家的殘命也可以舍掉……
眼見周恕的態度有所鬆動,周惠趁熱打鐵,語重心長的勸道:“阿兄,錢財並不是積蓄和節省出來的,該花的還是要花。與其節流,不如開源……當初咱家遭到兵災,鑄錢作坊被毀,情形是何等的艱難?然而這酴釄酒一釀成,資財不就滾滾而來了麽?”
事實上,當時家中遭難後,若非周惠請楊昱向元顥進言,免除河南府和滎陽郡的租賦,接著他本人又出仕南軍,送回來一季祿米,恐怕家中就要鬧起饑荒來。如今周惠雖然不提他自己的貢獻,周恕卻是了然於心。想到這堂弟智略出眾,向來事事為家中著想,而自家能有今日之勢,也多半是靠了這堂弟的經營,他盡管萬分舍不得這兩個多月來的心血,卻也咬了咬牙說道:“一切聽憑你安排就是!”
“好!有阿兄這句話,我就放手施為了!”周惠喜道,“不知家中現有多少資財?”
“大約有兩千八百餘匹絹布,其中有近兩千匹已經換成新黍,計有一千七百餘石。”周恕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居然這麽多!”周惠有些驚訝。他向來不管賬麵上的事情,原本以為這兩月工夫,最多能夠積蓄千餘石新粟,沒想到酴釄酒這麽好賣,這麽好賺。不過,想想酴釄酒每鬥近十匹的利潤,他心中立刻釋然了,很快在心中計算起來。一石新粟,也就是四鈞,合一百二十斤。舂成粟米,以斛計量,一石大約可得米三斛,那家中這些新粟,也就相當於是五千餘斛粟米,這麽大一筆糧食捐獻出去,已經能夠換得一個散子爵,想必會讓伯父非常高興,並且支持他接下來的行動。
周家自己有舂米作坊,但是規模不大,也就剛夠處理自家那三百餘畝田地的收成。如今時間緊迫,他隻能把這些新粟運到城東租場,直接從官坊換出黍米來。至於其中的高額費用,他也顧不了那麽多。
毫無疑問,這些粟米捐獻出去,不過是在司州倉曹賬簿上記錄一筆,然後就會全部撥給陽城郡,衝抵一部分應由州府下撥的錢糧。這筆錢糧,足夠讓周惠把那數百號郡兵安撫住,暫時渡過這個年關。
然而,如果司州牧、城陽王元徽扣住剩下的錢糧布帛,郡中依然難以支撐。畢竟郡中明年沒有租賦可收,隻靠郡中那些公廨田的收成,拖到明年新粟成熟的時候,也沒辦法補上缺額,即使算上他本人的十頃太守田也不夠。更何況,他還想養一支精銳郡兵,應付明年即將到來的變亂呢!
好在周惠已經想到了主意,那就是招納流民屯田。
根據周惠所知,陽城郡未設立時,境內原為潁陽、陽城兩縣,縣中基本以府戶為主,青壯常年隨桓暉、桓叔興兄弟倆征戰南線,人口繁衍極慢,自落戶以來的二三十年間,基本隻維持在原有的水平。因此,這兩縣還有許多荒地,又地處潁水上遊,足夠開墾出不少良田來。
三年之前的孝昌二年,朝廷在潁陽、陽城置郡,又分陽城新置康城縣,本來就是為了就近安置河南府流民,隻可惜國家連年多事,原太守也十分廢材,因而一直沒有什麽動作,如今正好由周惠來大展拳腳。(未完待續。。)
s
最典型的是三國時的曹操,他在《讓縣自明本誌令》中,很明白的闡述了自己的誌向曆程,“始舉孝廉……欲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譽,使世士明知之”;“後征為都尉,遷典軍校尉,意遂更欲為國家討賊立功,**封侯作征西將軍”;“後領兗州……遂平天下,身為宰相”,於是便有“人臣之貴已極,意望已過矣”之言,並退還天子加封的三縣共兩萬戶封邑。直到後來徹底統一北方,建立偌大基業,他才有了改朝換代之心,卻也沒有自己動手,而是暗示身邊的近臣道,“若天命在吾,吾當為周文王”,從而把事情交給嗣子曹丕,自己依然保持著漢臣的身份離開人世。
那麽,自己的誌向又是什麽呢?有如今的資曆、人脈和名聲,還有對曆史脈絡的把握,擔任陽城太守不過是個開始,之後的南中郎將甚至一州刺史都不算困難。可是,這些不過是經營自身的名位罷了,自己若是汲汲於這些東西,扭曲了自己的心性和旨趣不說。與自己向來鄙薄的那些趨炎附勢、爭權奪利之人又有多大區別?
作為一個後世人,自己來到這個時代,到底要為什麽而努力?要追求什麽,要做些什麽,才算是不負此生?
周惠想著這個問題,忍不住有些癡了。
……,……
略帶恍惚的把夏侯敬送出門外。周惠定了定神,將長兄周恕請到了後堂,說起了捐獻家財之事。不出他的意料。周恕立刻表示反對,並且舉出大量事實,力陳這段時間來的種種艱辛。希望周惠不要意氣用事,讓一家人的努力付諸東流。
然而周惠卻早有定計,還專門準備了一番說辭,自然不會被周恕勸服。他很懇切的對周恕說道:“阿兄,我知道你的辛苦,家中賺到這些資財,也大半都是靠著你的經營之力,因此我很理解你的心情。可是,這些資財不會白捐,按照朝廷慣例。定然要賜下一個沒有封邑的散爵,以示對咱家的褒揚。這個散爵,咱們倆都不領,留給伯父接受,讓伯父的晚年增加幾分光彩。身後也多幾分榮耀,即等於是咱兄弟倆為他老人家盡一份孝心啊!”
周惠提到盡孝,周恕立刻無話可說了。盡孝乃是大義,他如何能夠出言反對?更何況,他身為人子,也非常清楚自個父親的心思。他那位老父親。向來以名門之後自居,時刻想著光耀門楣,若是知道能換來一個散爵,別說是捐出家中的這些資財,恐怕連他老人家的殘命也可以舍掉……
眼見周恕的態度有所鬆動,周惠趁熱打鐵,語重心長的勸道:“阿兄,錢財並不是積蓄和節省出來的,該花的還是要花。與其節流,不如開源……當初咱家遭到兵災,鑄錢作坊被毀,情形是何等的艱難?然而這酴釄酒一釀成,資財不就滾滾而來了麽?”
事實上,當時家中遭難後,若非周惠請楊昱向元顥進言,免除河南府和滎陽郡的租賦,接著他本人又出仕南軍,送回來一季祿米,恐怕家中就要鬧起饑荒來。如今周惠雖然不提他自己的貢獻,周恕卻是了然於心。想到這堂弟智略出眾,向來事事為家中著想,而自家能有今日之勢,也多半是靠了這堂弟的經營,他盡管萬分舍不得這兩個多月來的心血,卻也咬了咬牙說道:“一切聽憑你安排就是!”
“好!有阿兄這句話,我就放手施為了!”周惠喜道,“不知家中現有多少資財?”
“大約有兩千八百餘匹絹布,其中有近兩千匹已經換成新黍,計有一千七百餘石。”周恕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居然這麽多!”周惠有些驚訝。他向來不管賬麵上的事情,原本以為這兩月工夫,最多能夠積蓄千餘石新粟,沒想到酴釄酒這麽好賣,這麽好賺。不過,想想酴釄酒每鬥近十匹的利潤,他心中立刻釋然了,很快在心中計算起來。一石新粟,也就是四鈞,合一百二十斤。舂成粟米,以斛計量,一石大約可得米三斛,那家中這些新粟,也就相當於是五千餘斛粟米,這麽大一筆糧食捐獻出去,已經能夠換得一個散子爵,想必會讓伯父非常高興,並且支持他接下來的行動。
周家自己有舂米作坊,但是規模不大,也就剛夠處理自家那三百餘畝田地的收成。如今時間緊迫,他隻能把這些新粟運到城東租場,直接從官坊換出黍米來。至於其中的高額費用,他也顧不了那麽多。
毫無疑問,這些粟米捐獻出去,不過是在司州倉曹賬簿上記錄一筆,然後就會全部撥給陽城郡,衝抵一部分應由州府下撥的錢糧。這筆錢糧,足夠讓周惠把那數百號郡兵安撫住,暫時渡過這個年關。
然而,如果司州牧、城陽王元徽扣住剩下的錢糧布帛,郡中依然難以支撐。畢竟郡中明年沒有租賦可收,隻靠郡中那些公廨田的收成,拖到明年新粟成熟的時候,也沒辦法補上缺額,即使算上他本人的十頃太守田也不夠。更何況,他還想養一支精銳郡兵,應付明年即將到來的變亂呢!
好在周惠已經想到了主意,那就是招納流民屯田。
根據周惠所知,陽城郡未設立時,境內原為潁陽、陽城兩縣,縣中基本以府戶為主,青壯常年隨桓暉、桓叔興兄弟倆征戰南線,人口繁衍極慢,自落戶以來的二三十年間,基本隻維持在原有的水平。因此,這兩縣還有許多荒地,又地處潁水上遊,足夠開墾出不少良田來。
三年之前的孝昌二年,朝廷在潁陽、陽城置郡,又分陽城新置康城縣,本來就是為了就近安置河南府流民,隻可惜國家連年多事,原太守也十分廢材,因而一直沒有什麽動作,如今正好由周惠來大展拳腳。(未完待續。。)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