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59回初到寧州
------------
這一天到了寧州。(.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由於張侍郎是年長一輩,又加上張侍郎在二十多年前曾經到陝北的延安府任過職務,所以每到一處,年輕人都要張侍郎說一說當地的曆史和古代文化。
“張伯伯,聽說你曾經在延安府當過官,你當的什麽官?”
“當的什麽官?一個剛進入官場的年輕進士能夠當什麽官?你們猜猜看,我那時候應該是一個什麽官?”
“知府?”
“知府?知府是正五品官,我那時候在知府麵前還是一個勤雜工。”
“同知?通判?”
“差得遠。”
“推官?經曆?”
“還不是。”
“知事?照磨?”
“終於被你們說對了,我那時候才是一個從九品,任的職務就是照磨,是府照磨所的第一把手。”
“那照磨是管什麽的?”秦同義問。
“照磨的意思是‘照刷磨勘’,它的職責是‘糾彈百官非違,刷磨諸司文案’。負責對本部門的收支進行審計。所以它也屬於財務管理方麵的官。”
“這麽說來張伯伯年輕時候也是一位財神爺?”
“說起來也是吧,但是現在我還像一個財神爺嗎?啊,現在是行乞街頭的叫花子了!”張侍郎說罷,大家都笑起來。
“言歸正傳,張伯伯,能不能說一說這寧州的情況?比如說,有些什麽特產,是不是有一些古跡,曆史文化等等。”
張侍郎喜歡年輕人向他請教,隻要年輕人要他說一些故事或者典故,他一般都不推辭:
“你們看看那邊是地圖上的那一個省?”張侍郎指著一個方向問。
“大概是甘肅吧。”
“對了,那邊就是甘肅,簡稱隴。所以這一帶也稱為‘隴東’。曆史上,這寧州素有‘隴東糧倉’之稱,你們知道為什麽嗎?”
“為什麽?”
“你們看看,你們自己看看,在我們麵前的都是一些什麽?那綠油油的一片都是什麽?那一眼望不到邊際的青紗帳都是些什麽?這裏跟我們途中曾經看到的華北平原上的景色又有什麽兩樣?”
張侍郎詩一般的語言提示了大家,大家注意看驛道兩旁的莊家,原來都是小麥、玉米、黃豆、小米等莊稼。還可以看到桃李杏蘋果等各種各樣的果園和零星果樹。大家一邊看一邊指指點點,議論不休。
張侍郎讓大家看了一陣,議論了一陣,接著說:“這寧州境內有馬蓮河、涇河、蒲河、九龍河、城北河等七條河流,使這裏水源充足,加上這裏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和肥沃的土壤,使這裏自古以來就成為‘隴東糧倉’。可以說,陝北以延安府為中心的周邊數十個府州縣都像這寧州一樣富庶得流油。所以,自古以來無數英雄人物都曾經在這裏幹出開天辟的的事業,創造著中華民族的古老文明。”
“這裏也有古老文明?就像黃河流域的中原一樣到處都有古老文明?”
“嗬,你們說黃河流域在哪裏?這裏就是黃河流域哪。我們麵前的這條馬連河就是渭河的一條支流,而渭河又是黃河的一條支流,說起來,這條馬連河就是黃河的孫子呢。再說,我們從這裏直接往東走,不過幾天功夫就可以到達黃河的龍門到壺口一段地帶,你們說說,這裏是不是黃河流域?”
“明白了,張伯伯你再說說這裏的古老文明吧。”
“好吧,好好聽著: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在這寧州境內的子午嶺一帶活動,同北地人岐伯論醫,形成《祝由科》,進而被整理成《黃帝內經》,後世尊岐伯為醫學鼻祖,稱中醫為‘岐黃之術’。黃帝原來的陵墓就在寧州羅川縣東八十裏的子午山。夏商時期,這裏是雍州的地界,是周族發祥之地。《慶陽府誌》載:‘夏桀二十二年公劉遷豳’,在寧州城西廟嘴坪築公劉邑,建古豳國,大展農耕,擴疆僻域,經十代四百餘年的經營和發展,成為西北最強大的部落方國。平王東遷後,義渠族在這一帶建立部落方國,雄踞一方。秦滅義渠後置義渠縣,兼置北地郡,北地郡就在寧州。到了漢朝,寧州出了不少文臣武將,丞相公孫賀文武兼備,政績斐然;公孫敖四次為將,屢立戰功;義陽候傅介子智斬樓蘭王,打通了絲綢古道。魏晉時這裏更是文臣武將學者輩出。良平傅氏家族史冊有名者達五十多人,其中傅玄是中國曆史上有名的哲學家、文學家。北魏廢帝二年改豳州為寧州。”
張侍郎正說得口沫橫飛,不知不覺離城門口已經不遠,就在滿朝薦大聲說了一聲“寧州到了”的同時,忽然從城內出來幾匹馬,不是幾匹,是十幾匹……幾十匹!頃刻間,數十匹馬載著一聲聲吆喝聲向著北邊的驛道奔馳而去。
“莫非……”滿朝薦一行人一邊猜測著一邊向著城門口走近。大家在城門口站定,議論城門上方“寧州”兩個隸書大字。忽然大家注意到,在離城門口不遠的地方一字排開站著幾位老者,他們都把一雙眼睛注視著北邊的驛道盡頭處議論著:
“也許不會回來了。”
“也難說,今天這一夥強盜又空手而回,隻怕他們不甘心。”
“是不是可以讓城內篩鑼了?”
“別急,再等一會兒,到天黑再篩鑼,那時候黑燈瞎火的,他們再來也不會有多少油水。”
聽了幾位老者的議論,大家滿腹狐疑:這是怎麽回事呢?是附近的山賊?奧,也許是梁老虎在這裏,不對,如果是梁老虎,他不會輕易就走了。不過也有可能是梁老虎的手下人……大家這麽猜測著。但是滿朝薦卻希望弄清楚,於是滿朝薦走近幾位老者:
“幾位老伯,這裏是不是寧州?”
“是呀,那城門上不是題有‘寧州’二字?”
“老伯不要取笑,我一個叫花子,哪裏認得字?”
“喲,討口的?喲,這些人都是你們一夥的?”
“是的。”
“麻煩呀,這年頭,這麽一大群在一起討口,誰有飯給你們吃?”
“這寧州不是很富裕嗎?十多個人吃頓飯,有幾家供不起?我們也不要求大魚大肉,隻要有碗飯填飽肚子就行,老伯不要先講困難,我們也不一定要麻煩老伯,進了城誰家沒有碗飯吃。”
“年輕人,你這樣說,在前麵幾年還可以,但是現在不行了。今非昔比呀。”
“老伯這話什麽意思?前幾年怎麽樣?現在又怎麽樣了?”
老者長歎一口氣說:“說來話長了,年輕人……咦,你一個討口的,問那麽多幹什麽?去去去,天不早了,還是趕快進城,你們可以分散行動,遇上家境稍好的,你們還有碗飯吃,要是進城太晚,錯過了開飯時間,這一個晚上就要餓肚皮了。快進城。”
“謝謝老伯。不過我還有一句話要問老伯,就一句話,請老伯一定要告訴我。”
“什麽話?快說吧。”
“晚生剛才聽你們說什麽‘這一夥強盜’,是什麽意思?是不是附近有山賊騷擾?”
“哎喲,你一個討口的問這些事情幹嘛呢,強盜能夠把你們討口的怎麽樣?不過我知道你這後生有點羅嗦,不告訴你你也不走,好吧,我也問你一句話,你可知道梁老虎這個人?”
“梁老虎?是一個人?”
“對,梁老虎就是一個人。”
“那梁老虎跟強盜有什麽關係?”
“梁老虎就是強盜,不過梁老虎是強盜頭,他的手下人全是一夥強盜,剛才,就剛才一頓飯功夫以前,有一夥強盜剛剛離開這裏,你們應該看見?”
“知道了,謝謝老伯!謝謝老伯!”
要知道滿朝薦一行人進城以後又看到一些什麽情況,且看下一回。
------------
這一天到了寧州。(.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由於張侍郎是年長一輩,又加上張侍郎在二十多年前曾經到陝北的延安府任過職務,所以每到一處,年輕人都要張侍郎說一說當地的曆史和古代文化。
“張伯伯,聽說你曾經在延安府當過官,你當的什麽官?”
“當的什麽官?一個剛進入官場的年輕進士能夠當什麽官?你們猜猜看,我那時候應該是一個什麽官?”
“知府?”
“知府?知府是正五品官,我那時候在知府麵前還是一個勤雜工。”
“同知?通判?”
“差得遠。”
“推官?經曆?”
“還不是。”
“知事?照磨?”
“終於被你們說對了,我那時候才是一個從九品,任的職務就是照磨,是府照磨所的第一把手。”
“那照磨是管什麽的?”秦同義問。
“照磨的意思是‘照刷磨勘’,它的職責是‘糾彈百官非違,刷磨諸司文案’。負責對本部門的收支進行審計。所以它也屬於財務管理方麵的官。”
“這麽說來張伯伯年輕時候也是一位財神爺?”
“說起來也是吧,但是現在我還像一個財神爺嗎?啊,現在是行乞街頭的叫花子了!”張侍郎說罷,大家都笑起來。
“言歸正傳,張伯伯,能不能說一說這寧州的情況?比如說,有些什麽特產,是不是有一些古跡,曆史文化等等。”
張侍郎喜歡年輕人向他請教,隻要年輕人要他說一些故事或者典故,他一般都不推辭:
“你們看看那邊是地圖上的那一個省?”張侍郎指著一個方向問。
“大概是甘肅吧。”
“對了,那邊就是甘肅,簡稱隴。所以這一帶也稱為‘隴東’。曆史上,這寧州素有‘隴東糧倉’之稱,你們知道為什麽嗎?”
“為什麽?”
“你們看看,你們自己看看,在我們麵前的都是一些什麽?那綠油油的一片都是什麽?那一眼望不到邊際的青紗帳都是些什麽?這裏跟我們途中曾經看到的華北平原上的景色又有什麽兩樣?”
張侍郎詩一般的語言提示了大家,大家注意看驛道兩旁的莊家,原來都是小麥、玉米、黃豆、小米等莊稼。還可以看到桃李杏蘋果等各種各樣的果園和零星果樹。大家一邊看一邊指指點點,議論不休。
張侍郎讓大家看了一陣,議論了一陣,接著說:“這寧州境內有馬蓮河、涇河、蒲河、九龍河、城北河等七條河流,使這裏水源充足,加上這裏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和肥沃的土壤,使這裏自古以來就成為‘隴東糧倉’。可以說,陝北以延安府為中心的周邊數十個府州縣都像這寧州一樣富庶得流油。所以,自古以來無數英雄人物都曾經在這裏幹出開天辟的的事業,創造著中華民族的古老文明。”
“這裏也有古老文明?就像黃河流域的中原一樣到處都有古老文明?”
“嗬,你們說黃河流域在哪裏?這裏就是黃河流域哪。我們麵前的這條馬連河就是渭河的一條支流,而渭河又是黃河的一條支流,說起來,這條馬連河就是黃河的孫子呢。再說,我們從這裏直接往東走,不過幾天功夫就可以到達黃河的龍門到壺口一段地帶,你們說說,這裏是不是黃河流域?”
“明白了,張伯伯你再說說這裏的古老文明吧。”
“好吧,好好聽著: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在這寧州境內的子午嶺一帶活動,同北地人岐伯論醫,形成《祝由科》,進而被整理成《黃帝內經》,後世尊岐伯為醫學鼻祖,稱中醫為‘岐黃之術’。黃帝原來的陵墓就在寧州羅川縣東八十裏的子午山。夏商時期,這裏是雍州的地界,是周族發祥之地。《慶陽府誌》載:‘夏桀二十二年公劉遷豳’,在寧州城西廟嘴坪築公劉邑,建古豳國,大展農耕,擴疆僻域,經十代四百餘年的經營和發展,成為西北最強大的部落方國。平王東遷後,義渠族在這一帶建立部落方國,雄踞一方。秦滅義渠後置義渠縣,兼置北地郡,北地郡就在寧州。到了漢朝,寧州出了不少文臣武將,丞相公孫賀文武兼備,政績斐然;公孫敖四次為將,屢立戰功;義陽候傅介子智斬樓蘭王,打通了絲綢古道。魏晉時這裏更是文臣武將學者輩出。良平傅氏家族史冊有名者達五十多人,其中傅玄是中國曆史上有名的哲學家、文學家。北魏廢帝二年改豳州為寧州。”
張侍郎正說得口沫橫飛,不知不覺離城門口已經不遠,就在滿朝薦大聲說了一聲“寧州到了”的同時,忽然從城內出來幾匹馬,不是幾匹,是十幾匹……幾十匹!頃刻間,數十匹馬載著一聲聲吆喝聲向著北邊的驛道奔馳而去。
“莫非……”滿朝薦一行人一邊猜測著一邊向著城門口走近。大家在城門口站定,議論城門上方“寧州”兩個隸書大字。忽然大家注意到,在離城門口不遠的地方一字排開站著幾位老者,他們都把一雙眼睛注視著北邊的驛道盡頭處議論著:
“也許不會回來了。”
“也難說,今天這一夥強盜又空手而回,隻怕他們不甘心。”
“是不是可以讓城內篩鑼了?”
“別急,再等一會兒,到天黑再篩鑼,那時候黑燈瞎火的,他們再來也不會有多少油水。”
聽了幾位老者的議論,大家滿腹狐疑:這是怎麽回事呢?是附近的山賊?奧,也許是梁老虎在這裏,不對,如果是梁老虎,他不會輕易就走了。不過也有可能是梁老虎的手下人……大家這麽猜測著。但是滿朝薦卻希望弄清楚,於是滿朝薦走近幾位老者:
“幾位老伯,這裏是不是寧州?”
“是呀,那城門上不是題有‘寧州’二字?”
“老伯不要取笑,我一個叫花子,哪裏認得字?”
“喲,討口的?喲,這些人都是你們一夥的?”
“是的。”
“麻煩呀,這年頭,這麽一大群在一起討口,誰有飯給你們吃?”
“這寧州不是很富裕嗎?十多個人吃頓飯,有幾家供不起?我們也不要求大魚大肉,隻要有碗飯填飽肚子就行,老伯不要先講困難,我們也不一定要麻煩老伯,進了城誰家沒有碗飯吃。”
“年輕人,你這樣說,在前麵幾年還可以,但是現在不行了。今非昔比呀。”
“老伯這話什麽意思?前幾年怎麽樣?現在又怎麽樣了?”
老者長歎一口氣說:“說來話長了,年輕人……咦,你一個討口的,問那麽多幹什麽?去去去,天不早了,還是趕快進城,你們可以分散行動,遇上家境稍好的,你們還有碗飯吃,要是進城太晚,錯過了開飯時間,這一個晚上就要餓肚皮了。快進城。”
“謝謝老伯。不過我還有一句話要問老伯,就一句話,請老伯一定要告訴我。”
“什麽話?快說吧。”
“晚生剛才聽你們說什麽‘這一夥強盜’,是什麽意思?是不是附近有山賊騷擾?”
“哎喲,你一個討口的問這些事情幹嘛呢,強盜能夠把你們討口的怎麽樣?不過我知道你這後生有點羅嗦,不告訴你你也不走,好吧,我也問你一句話,你可知道梁老虎這個人?”
“梁老虎?是一個人?”
“對,梁老虎就是一個人。”
“那梁老虎跟強盜有什麽關係?”
“梁老虎就是強盜,不過梁老虎是強盜頭,他的手下人全是一夥強盜,剛才,就剛才一頓飯功夫以前,有一夥強盜剛剛離開這裏,你們應該看見?”
“知道了,謝謝老伯!謝謝老伯!”
要知道滿朝薦一行人進城以後又看到一些什麽情況,且看下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