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45回皇家昌明戲班


    ------------


    湯顯祖的《還魂記》終於寫完了第五十五出戲,也就是最末一出戲。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這天,張居正丞相來到湯顯祖的書房,二人客套一番後轉入正題:


    “湯先生,劇本寫得怎麽樣了?”


    “丞相來得正好,我剛準備來找你,劇本剛剛昨天寫完最後一出戲,丞相看看。”湯顯祖把《還魂記》書稿遞給張丞相。


    “寫了多少出戲?”


    “五十五出。最後一出戲是圓駕。”


    張丞相首先把全書粗略地翻了翻,然後把目光停留在開頭的《題記》:


    “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夢其人即病,病即彌連,至手畫形容,傳於世而後死。死三年矣,複能溟莫中求得其所夢者而生。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複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好呀,好!先生思維如此深邃,文辭如此奇麗,真乃千古奇文也。”張丞相連聲讚歎。張丞相又翻到最末一出戲:“圓駕?這標題有意思。”張丞相繼續看正文:


    “〔淨、醜扮將軍持金瓜上〕‘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萬歲爺升朝,在此直殿。


    北點絳唇〔末上〕寶殿雲開,禦爐煙靄,乾坤泰。


    〔回身拜介〕日影金階,早唱道黃門拜。


    〔集唐〕‘鸞鳳旌旗拂曉陳韋元旦,傳聞闕下降絲綸劉長卿。興王會淨妖氛氣杜甫,不問蒼生問鬼神李商隱……”


    “好呀,好!把唐代第一流文士都牽扯進來了。敢問先生,可以排練了嗎?”


    “可以了,隻是……”


    “不要擔心,劇團問題你不用操心,到時候先生去排練場指導指導就行了。”


    張丞相帶著湯顯祖來到乾清宮麵見皇上,向皇上匯報了《還魂記》寫作完稿的情況。皇上非常高興,當即拍板:馬上把劇本交給玉熙宮排練,盡早演出。


    看官,讓鄙人交代一下萬曆年間的戲劇發展情況。由於明太祖對明初的傳奇創作的提倡,尤其是明太祖對元末高明寫的南戲《琵琶記》的極力推崇,明朝戲劇有了很大的發展。明太祖曾經這樣讚賞《琵琶記》:“《五經》、《四書》如五穀,家家不可缺;高明《琵琶記》如珍饈百味,富貴家豈可缺耶!”在這種欣賞趣味影響下,達官顯貴和上層文士積極參與戲曲藝術。從元雜劇到明代傳奇,題材上大多襲用唐宋傳奇或帶有濃厚傳奇色彩的故事傳說。樂曲上,明傳奇發源於宋元南戲,隨著弋陽、海鹽、餘姚、昆山“四大聲腔”的興起,南戲發展成為明代全國性大型戲曲。


    南戲到了嘉靖年間逐漸繁榮起來。(.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市民階層的壯大及其對戲曲的愛好和需求,促使作家們自覺地運用戲曲這種既能自娛又能娛人的藝術形式寄托對社會人生的感慨。這時期最重要的作品有三部,即李開先的《寶劍記》、梁辰魚的《浣紗記》、賈仲明的《鳴鳳記》。尤其是《浣紗記》的出現,從劇本創作上為昆腔的普及和發展奠下了基礎。徐渭的《四聲猿》也是本朝戲曲史上值得重視的作品。還有馮惟敏的《不伏老》、《僧尼共犯》也是值得一提的南戲作品。


    關於戲曲唱腔,主要有四大聲腔,一是餘姚腔,二是海鹽腔,三是弋陽腔,四是昆腔。昆腔又稱“昆山腔”,源於江蘇昆山。嘉靖間經戲曲音樂家魏良輔加工提高後,影響日益擴大。唱腔優美典雅,迂回婉轉,柔曼悠遠,長於抒情。伴奏以笛為主,加上管、笙、三弦、琵琶、月琴、鼓板、鑼、鈸、小鑼等。昆腔傳奇成為戲曲史上最為完整的表演藝術體係,並在城市劇壇雄據霸主地位。京師雖然流行四大聲腔,但是最主要的還是昆腔。湯顯祖的《還魂記》用的就是昆腔。


    昆劇表演的最大的特點是抒情性強、動作細膩,歌唱與舞蹈的身段結合得巧妙而諧和。昆劇是一種歌、舞、介、白各種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綜合藝術,長期的演劇曆史中形成了載歌載舞的表演特色,尤其體現在各門角色的表演身段上,其舞蹈身段大體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說話時的輔助姿態和由手勢發展起來的著重寫意的舞蹈;一種是配合唱詞的抒情舞蹈,既是精湛的舞蹈動作,又是表達人物性格心靈和曲辭意義的有效手段。


    關於演劇機構,明太祖建富樂院於乾道橋,作為京城的中心劇場。嘉靖年間增設了“四齋”和“玉熙宮”,作為**的五大劇院。其中玉熙宮是隆慶皇帝為太後專門修建的豪華劇院。


    除了宮廷的專業劇團,達官顯貴們也有不少人有自己別具一格的家庭戲班。如萬曆皇帝的老師申時行家裏就辦有“申時行梨園班”。大學士李中麓,家中戲子多達二三十人,包括女妓女童。太監阮大铖家裏有戲班,親自教唱。劉暉吉以自己的家姬組成女戲班,演出獨具一格。


    在京師的大街小巷,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大大小小規模的戲班。小戲班的集中地段在新簾子胡同和舊簾子胡同。在這兩條胡同內,家家歇著小班,門內坐著一些小官,一個個打扮得粉妝玉琢,如女子一般無二。在那裏談笑歌唱。正德時顧佐上疏,嚴禁官妓,京城縉紳無以為樂,於是小唱盛行。縉紳間一有盛會,就叫用小唱。從事這些行業的大都是寧波人。至萬曆年間又有臨清、開封、真定、保定的兒童,充當小唱歌童,但多偽稱是浙江人。大班大都集中在椿樹胡同。一起進巷口,就可見沿門都有紅紙貼子貼在門上,上麵寫著某班某班,大致有昆曲、海鹽這些蘇浙腔五十班。此外,前門附近還零星分布著幾班。大班的演員一般由海鹽、餘姚、慈溪、黃岩、溫州人組成,被稱為“戲文子弟”,即使良家子弟也不恥為之。這些班子善演悲劇,他們扮演的傳奇,劇情中都有命運不幸的女子,常常出現悲泣的場麵,讓人聽了以後易生淒慘。這些班子中還有男扮女的“妝旦”,他們柔聲緩步,演得很逼真。


    著名的戲劇演員有楊元、楊能、顧眉生、李十、董白、馬錦、李伶、羅蘭姐與其父羅鳴九、醉張三、宋子儀等。馬錦,字雲將,他的歌喉燎亮,演技瀟灑。他是梨園各部中最出色的興化部的主要演員。梨園各部中最出色的還有華林部的李林。


    話休絮繁。且說皇上對湯顯祖《還魂記》的排練極為重視,當即拍板將劇本送到玉熙宮排練。但是皇上忽然改變主意,心想鄭貴妃很喜歡看戲,而且對戲劇頗為內行,不如跟鄭貴妃商量商量,以鄭貴妃的名義組建一個劇團。


    由於皇上的老師申時行家中辦有“申時行梨園班”,辦戲班有經驗,於是皇上把申先生請來具體籌劃辦劇團的事宜。申時行不負重托,通過一番努力工作,“皇家昌明戲班”初具規模。由於“皇家昌明戲班”天然的人緣優勢,戲班集聚了戲劇界的第一流人才。馬錦、李伶、羅蘭姐、羅鳴九、醉張三、宋子儀等戲劇界明星都進入戲班充當各種行當的主角。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排練湯顯祖《還魂記》的時機成熟了。要知道《還魂記》何時演出,請看下一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娃娃皇帝娃娃宰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碣石頑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碣石頑童並收藏娃娃皇帝娃娃宰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