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6回萬曆小皇帝
------------
曆史已經發展到大明神宗萬曆年間。明神宗朱翊鈞,嘉靖四十二年八月十七日出生在裕王府,是明穆宗朱載垕的第三子。隆慶二年,立為皇太子,時方六歲。隆慶六年,穆宗駕崩,十歲的朱翊鈞即位,次年改元萬曆。
明神宗的祖父是明世宗朱厚熜,父親是明穆宗朱載垕,母親李貴妃。在隆慶皇帝的心目中,翊鈞是四個兒子中最有出息的一個,因此,小翊鈞得到了父皇的格外寵愛。隆慶二年,小翊鈞被立為太子,那時他剛剛六歲。有一天,父親朱載垕在宮中馳馬,跑得很快,小翊鈞對父親說:“陛下是天下之主,小心點,別摔著。”穆宗皇帝聽了,高興地跳下馬來,把他抱在懷裏,並給予賞賜。陳皇後也非常喜歡小翊鈞。陳皇後有病另居別宮,小翊鈞每天都隨母親李氏去探望,陳皇後聽到他的腳步就非常喜歡他,總是勉強爬起來出門迎接。皇後拿來經書考問他,小翊鈞總是對答如流,李氏也很高興。由於他的關係,兩宮相處十分融洽和睦。
這小翊鈞雖然還處在孩提時代,但是畢竟是皇家龍種,小小年紀,不但絕頂聰明,而且為人至孝。說起來,小翊鈞的父親明穆宗對小翊鈞也寄予厚望。也許老皇帝有某種預感,早在小翊鈞八歲那一年的冬天,他的父親隆慶皇帝就為他舉行了象征成為成人的冠禮。他被引導進入殿前特設的帷帳裏,按照禮儀的規定更換衣冠服飾,前後三次都以不同的裝束出現於大庭廣眾之中。既出帷帳,他就手持玉圭,被引導行禮,並用特設的酒杯飲酒。全部節目都有禮官的唱導和音樂伴奏,所需的時間接近半天。第二天,他又被引導出來坐在殿前,以最莊重的姿態接受了百官的慶賀。
隆慶六年五月二十二日,宮中傳出穆宗病危的消息。三天之後,即二十五日,內閣大學士高拱、張居正、高儀被召入宮中。高拱等人進入寢宮東偏室,見穆宗坐在禦榻上,榻邊簾後坐著皇後、皇貴妃,九歲的太子朱翊鈞就立在禦榻的右邊。穆宗抓住高拱的手,臨危托孤:“以天下累先生”,“事與馮保商榷而行。”接著,司禮監太監馮保宣讀給太子朱翊鈞的遺詔:
“遺詔與皇太子。朕不豫,皇帝你做。一應禮儀自有該部題請而行。你要依三輔臣並司禮監輔導,進學修德,用賢使能,無事荒怠,保守帝業。”
三輔臣即高拱、張居正、高儀三人。司禮監的地位也很重要,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提督東廠馮保其實也在顧命之列。三位大學士受托之後,大聲哭泣著走出了寢宮。第二天,隆慶皇帝即崩於乾清宮。這位剛剛九歲的皇太子,就穿著喪服接見了臣僚。按照傳統的“勸進”程式,全部官員以最懇切的辭藻請求皇太子即皇帝位。頭兩次的請求都被皇太子所拒絕,因為父皇剛剛駕崩,自己的哀慟無法節製,哪裏有心情去想到個人名位?到第三次,他才以群臣所說的應當以社稷為重作為理由,接受了群臣的請求,登上了龍騰寶座,改元萬曆。
萬曆小皇帝授予他的兄弟叔侄輩中的一些人以“王”的稱號,封他們的妻子為“王妃”,批準他們子女的婚姻。而最隆重的儀式,卻是把“仁聖皇太後”的尊號上贈給他的嫡母隆慶的皇後陳氏,把“慈聖皇太後”的尊號上贈給他的生母隆慶的皇貴妃李氏。慈聖皇太後對萬曆皇帝有極大的影響,因為除了她,沒有第二個人再能給他以真正的天性母愛。
每當十一月慈聖的生辰,他卻仍然親臨皇極門接受百官的慶賀。萬曆小皇帝冊封他的愛妃鄭氏為皇貴妃。
按照穆宗的布置,高拱是外廷的顧命大臣中排名最前的;在宮中,小皇帝自然還得依靠馮保。但是,馮保與高拱的關係非常惡劣。此前,司禮監幾次掌印太監職位空缺,高拱先後推薦了陳洪、孟衝,就是不願讓馮保做掌印太監。馮保此人知書達禮,又喜愛琴棋書畫,很有涵養,所以很受穆宗的喜愛。馮保利用皇權更迭之間的權力真空,輕鬆地通過一道遺詔,就驅走了孟衝,自己做了掌印太監。但是,就高拱來說,對馮保自然是必欲除之而後快。在高拱的授意下,工科都給事中程文、吏科都給事中雒遵、禮科都給事中陸樹德都開始彈劾馮保。由此,一場政治鬥爭勢必不免。鬥爭中,衝突雙方是馮保和高拱,而張居正表麵上是幫助高拱的。但是,實際上,張居正與馮保關係非常密切,早就預謀趕走高拱了。隆慶六年六月十六日,馮保就利用高拱曾經說過的“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一語把自視甚高、性格粗直的高拱趕離京城。高拱一走,高儀也驚得嘔血三日而亡。三位內閣顧命大臣中隻剩下張居正一人,擔當輔弼小皇帝的重任。
從此以後,小皇帝的生活基本上是受三個人的規範:一個是自己的母親慈聖李太後,一個是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一個是內閣大學士張居正。
張居正對於小皇帝是無比忠心,有時忠心得有點肉麻。例如,張居正有一次在奏疏中對皇帝說:“今伏荷皇上天語諄諄,恩若父子。”四十歲的張居正將十歲的皇帝比作父親,倒也有趣。但是,實際上張居正對於小皇帝的輔導和關懷,也是無微不至的。他為皇帝安排了詳盡的視朝和講讀的日程表。大至朝廷用人之道,小至宮中的一些小節,張居正都要細細地與皇帝說。
馮保在宮中,被皇帝稱作“伴伴”、“大伴”。萬曆小皇帝對於馮保非常畏懼。每次萬曆小皇帝與小太監玩的時候,看到馮保來了,就正襟危坐,說:“大伴來了。”馮保的職責不但是對皇帝實行一般的教育,有時還要代皇帝朱批。因此,他與張居正之間的聯係要緊密一些。實際上,正因為內有馮保,外有張居正,萬曆初年的新政才能順利地推行。
在小皇帝的支持下,張居正在政治上、經濟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政fu麵貌煥然一新,當時一些學者像王世貞、沈德符、張居正的長子張敬修、張四維、申時行等都是張居正進行改革的得力助手。
------------
曆史已經發展到大明神宗萬曆年間。明神宗朱翊鈞,嘉靖四十二年八月十七日出生在裕王府,是明穆宗朱載垕的第三子。隆慶二年,立為皇太子,時方六歲。隆慶六年,穆宗駕崩,十歲的朱翊鈞即位,次年改元萬曆。
明神宗的祖父是明世宗朱厚熜,父親是明穆宗朱載垕,母親李貴妃。在隆慶皇帝的心目中,翊鈞是四個兒子中最有出息的一個,因此,小翊鈞得到了父皇的格外寵愛。隆慶二年,小翊鈞被立為太子,那時他剛剛六歲。有一天,父親朱載垕在宮中馳馬,跑得很快,小翊鈞對父親說:“陛下是天下之主,小心點,別摔著。”穆宗皇帝聽了,高興地跳下馬來,把他抱在懷裏,並給予賞賜。陳皇後也非常喜歡小翊鈞。陳皇後有病另居別宮,小翊鈞每天都隨母親李氏去探望,陳皇後聽到他的腳步就非常喜歡他,總是勉強爬起來出門迎接。皇後拿來經書考問他,小翊鈞總是對答如流,李氏也很高興。由於他的關係,兩宮相處十分融洽和睦。
這小翊鈞雖然還處在孩提時代,但是畢竟是皇家龍種,小小年紀,不但絕頂聰明,而且為人至孝。說起來,小翊鈞的父親明穆宗對小翊鈞也寄予厚望。也許老皇帝有某種預感,早在小翊鈞八歲那一年的冬天,他的父親隆慶皇帝就為他舉行了象征成為成人的冠禮。他被引導進入殿前特設的帷帳裏,按照禮儀的規定更換衣冠服飾,前後三次都以不同的裝束出現於大庭廣眾之中。既出帷帳,他就手持玉圭,被引導行禮,並用特設的酒杯飲酒。全部節目都有禮官的唱導和音樂伴奏,所需的時間接近半天。第二天,他又被引導出來坐在殿前,以最莊重的姿態接受了百官的慶賀。
隆慶六年五月二十二日,宮中傳出穆宗病危的消息。三天之後,即二十五日,內閣大學士高拱、張居正、高儀被召入宮中。高拱等人進入寢宮東偏室,見穆宗坐在禦榻上,榻邊簾後坐著皇後、皇貴妃,九歲的太子朱翊鈞就立在禦榻的右邊。穆宗抓住高拱的手,臨危托孤:“以天下累先生”,“事與馮保商榷而行。”接著,司禮監太監馮保宣讀給太子朱翊鈞的遺詔:
“遺詔與皇太子。朕不豫,皇帝你做。一應禮儀自有該部題請而行。你要依三輔臣並司禮監輔導,進學修德,用賢使能,無事荒怠,保守帝業。”
三輔臣即高拱、張居正、高儀三人。司禮監的地位也很重要,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提督東廠馮保其實也在顧命之列。三位大學士受托之後,大聲哭泣著走出了寢宮。第二天,隆慶皇帝即崩於乾清宮。這位剛剛九歲的皇太子,就穿著喪服接見了臣僚。按照傳統的“勸進”程式,全部官員以最懇切的辭藻請求皇太子即皇帝位。頭兩次的請求都被皇太子所拒絕,因為父皇剛剛駕崩,自己的哀慟無法節製,哪裏有心情去想到個人名位?到第三次,他才以群臣所說的應當以社稷為重作為理由,接受了群臣的請求,登上了龍騰寶座,改元萬曆。
萬曆小皇帝授予他的兄弟叔侄輩中的一些人以“王”的稱號,封他們的妻子為“王妃”,批準他們子女的婚姻。而最隆重的儀式,卻是把“仁聖皇太後”的尊號上贈給他的嫡母隆慶的皇後陳氏,把“慈聖皇太後”的尊號上贈給他的生母隆慶的皇貴妃李氏。慈聖皇太後對萬曆皇帝有極大的影響,因為除了她,沒有第二個人再能給他以真正的天性母愛。
每當十一月慈聖的生辰,他卻仍然親臨皇極門接受百官的慶賀。萬曆小皇帝冊封他的愛妃鄭氏為皇貴妃。
按照穆宗的布置,高拱是外廷的顧命大臣中排名最前的;在宮中,小皇帝自然還得依靠馮保。但是,馮保與高拱的關係非常惡劣。此前,司禮監幾次掌印太監職位空缺,高拱先後推薦了陳洪、孟衝,就是不願讓馮保做掌印太監。馮保此人知書達禮,又喜愛琴棋書畫,很有涵養,所以很受穆宗的喜愛。馮保利用皇權更迭之間的權力真空,輕鬆地通過一道遺詔,就驅走了孟衝,自己做了掌印太監。但是,就高拱來說,對馮保自然是必欲除之而後快。在高拱的授意下,工科都給事中程文、吏科都給事中雒遵、禮科都給事中陸樹德都開始彈劾馮保。由此,一場政治鬥爭勢必不免。鬥爭中,衝突雙方是馮保和高拱,而張居正表麵上是幫助高拱的。但是,實際上,張居正與馮保關係非常密切,早就預謀趕走高拱了。隆慶六年六月十六日,馮保就利用高拱曾經說過的“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一語把自視甚高、性格粗直的高拱趕離京城。高拱一走,高儀也驚得嘔血三日而亡。三位內閣顧命大臣中隻剩下張居正一人,擔當輔弼小皇帝的重任。
從此以後,小皇帝的生活基本上是受三個人的規範:一個是自己的母親慈聖李太後,一個是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一個是內閣大學士張居正。
張居正對於小皇帝是無比忠心,有時忠心得有點肉麻。例如,張居正有一次在奏疏中對皇帝說:“今伏荷皇上天語諄諄,恩若父子。”四十歲的張居正將十歲的皇帝比作父親,倒也有趣。但是,實際上張居正對於小皇帝的輔導和關懷,也是無微不至的。他為皇帝安排了詳盡的視朝和講讀的日程表。大至朝廷用人之道,小至宮中的一些小節,張居正都要細細地與皇帝說。
馮保在宮中,被皇帝稱作“伴伴”、“大伴”。萬曆小皇帝對於馮保非常畏懼。每次萬曆小皇帝與小太監玩的時候,看到馮保來了,就正襟危坐,說:“大伴來了。”馮保的職責不但是對皇帝實行一般的教育,有時還要代皇帝朱批。因此,他與張居正之間的聯係要緊密一些。實際上,正因為內有馮保,外有張居正,萬曆初年的新政才能順利地推行。
在小皇帝的支持下,張居正在政治上、經濟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政fu麵貌煥然一新,當時一些學者像王世貞、沈德符、張居正的長子張敬修、張四維、申時行等都是張居正進行改革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