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得禪心智慧法,始悟行舟苦海中。


    敖丙隨同學習坐枯禪,第一次坐,就大概坐了前後五天有餘。


    枯榮大師也沒想到,敖丙第一次坐禪就能跟著自己坐這麽久,不過又想到他的武學天賦也就釋然了。


    他們蘇醒後,自然就有人已經給他們準備好了熱粥,換洗的衣物等等。


    敖丙蘇醒後自然也知道了鎮南王妃等人來過,對於他們的想法,他也大致清楚,但是他來到這個世界可不是為了做個大理國君的。


    所以他們的某些想法,想要強加到自己身上,怕是不能讓他們如願了。


    為了避免和他們見麵,產生不必要的爭執,他再度口誦佛經,靜觀自照,入神滅度,禪心入定。


    待到鎮南王他們來的時候,又隻能見到他坐禪之後的樣子。無奈之下,幾人再次離開。


    天龍寺眾僧對此卻是不可置否,個人有個人的緣法,強求不得。


    若是他願意為君,自然是一代明君,若是他為僧,自然也是一代聖僧。


    隨後的幾年裏,敖丙不在刻意追求武功的進度。


    他每每禪定,皆是於內心中時不時的叩問自己的本心。


    自己是誰?


    自己從哪兒來?要到哪裏去?


    係統是什麽?


    我活著是為了什麽?


    生命於我有何意義?


    武功是什麽?內力是什麽?


    ……


    當心中有疑,心就開始正視和觀察,在佛家來說這時就是覺知。


    在禪定的時候,會有無數的問題從腦海中浮現。有的問題久久不散,有的問題一閃而逝。


    問題越多,迷惘就越多,覺知也就越多。


    有的問題有答案,有的問題根本無解,想的越多,他的內心就越是迷茫。


    在佛家來說,尤強調意識為染淨迷悟的關鍵。


    它能受汙染而生起諸煩惱,為生死苦惱之本,也能生起智慧淨化自心,是修行的本錢,著力清淨、轉化意識,被佛教諸乘諸宗作為修行之要。


    是以,佛家修行最重視修心性。


    敖丙禪心入定,叩問本心,每每在他即將迷失的時候,他的意識深處總有一縷明光照亮他,給他一種清明的感覺,讓他脫離這種狀態。


    在這種循環往複的過程中,他開始學會將自己獨立出去,就好像旁外人一樣,審視著自己沉浸苦海無法自拔,而他始終保持絕對冷靜,觀察著自己的一切變化。


    這一世,敖丙降生段氏,大理尚佛,所以他之所學,以佛家經典為主要。


    參照佛家經典,以佛家修心境界而言,他自知自己應當是處在修心得第一階段,苦當知。


    佛有家雲:苦集滅道。


    苦為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和五盛陰苦。


    集為積聚二十五有苦果之因。


    滅為滅惑業而離生死之苦。


    道為完全解脫實現涅槃境界的正道。


    此四者亦名曰四諦,諦謂真實不虛,如來親證。


    《法華經·譬喻品》有言:“佛昔於波羅柰,初轉四諦輪。”說的就是佛成道後的感悟。


    苦當知,集當斷,滅當證,道當修。


    若能得此四諦者,則能斷生死。


    經曆過了現代社會的思想大爆炸,沒有人比他更清楚,修行最重修心。


    空有一身絕世武力,卻沒有與之匹配的心境,放在儒家來說,這叫德不配位。


    隻懂得增強內力不懂得內力內在運行道理,終究是霧裏看花。


    所以,他才會在龍神功破入第五層之後,他選擇了和枯榮大師參禪悟道,學坐枯禪,提升自己的心靈境界。


    最不濟也要讓自己能審視自身,明悟自己的弊病所在,這也是減少這種閉關式修行造成的心境不穩的問題。


    他不知道他意識保持那種絕對冷靜是好是壞,但他從禪定中醒來後,確實感覺對自己的真氣,掌控得更加得心應手。


    明悟了自己的心靈,他學會了放下。將那些不能理解的問題暫且放下,隨著自己修行的進步,問題總會解決。


    這次敖丙從坐禪中醒來,在沐浴更衣後,他沒有再次閉關坐禪,而是來了牟尼堂。


    “看來這三年多的坐禪,你大有收獲啊!”


    他一進來,枯榮大師就已經發現了他。


    聽到枯榮大師之言,其他人也都將目光投向他,發現他確實和以前不一樣了。


    以前的他少年意氣,揮斥方遒,尤其在學會了六脈神劍之後,鋒芒畢露。


    雖然他已經掩蓋的很好了,但是放在他們這些人眼中,他之前的平靜下,卻是讓人難以企及的驕傲和睥睨。


    如今再來看他,卻發現他如同一個平凡公子,渾身書生氣,恬淡寧靜,有種讓人如觀空山新雨的清新感覺。


    敖丙淡然笑了笑說道:“還要多謝老和尚教我,我覺得現在這樣就挺好的。”


    枯榮大師搖了搖頭,說道:“我教不了你什麽,充其量隻能算是個引路的人。”


    這會兒,本因方丈說道:“你閉關三年,可急壞了鎮南王妃她們,你還是早些下山回家看看吧!不然,我怕鎮南王妃下次就要讓人拆了這天龍寺了。”


    眾僧聽了哈哈大笑。


    本參大師好武成癡,又見到敖丙再度出關,有心看看他的武功到了什麽境界,是否因為坐禪而落下。


    “小子,你坐了三年枯禪,這武功算是沒什麽長進了,現在恐怕你都打不贏我了。”說罷,他哈哈大笑。


    敖丙微笑著說道:“既然大師有雅興,我正好也要下山,下次來還不知是什麽時候,不如我們試試?”其餘眾僧也都眼前一亮,他們也挺好奇敖丙如今的武功進度的。


    “好,試試就試試。”


    說罷,他們六人一起出了牟尼堂,再次來到那片碑林。


    他們這次還是以五行方陣圍繞敖丙,不過卻比上次配合更加圓潤,更加靈活。


    他們幾人的一陽指造詣相當,再加上經曆過上次的比鬥,同樣也在思考如果再次麵對這樣的敵人該怎麽應對。


    這次,他們卻是改變的戰術,看似是五行戰陣,實則乃是兩儀三才陣。


    修為最為精深的枯榮大師和與他相當的本相大師分化兩儀,本參,本因,本觀仨人化為三才。


    這次比武之間,敖丙明顯感覺到,他們之間的配合默契了很多,而且匯合陣法,使得他們攻擊變得更加靈活,可以說他們五人已經能夠施展六脈神劍,將之化為劍陣了。


    所以,比武之中,敖丙也專門挑他們的弱點攻擊,讓他們也能認識到陣法的不足。


    就這樣,你來我往之間,一門以兩儀三才,匯合五行之變的劍陣就在他們六人的比鬥中成形了。


    這次比武,他們交手兩百多招,幾個老和尚硬是咬牙堅持,這才集眾人之力,完善了這門劍陣。


    “哈哈哈,不曾想合我們眾人之力,竟然能完善出這門劍陣。此陣法日後修煉完善,當是不弱於昆侖派混沌劍陣和少林寺羅漢劍陣的陣法。”


    敖丙也讚許地點了點頭,“不錯,今後天龍寺有此劍陣,禦敵於外,不成問題。”


    隨後,他們回了牟尼堂,繼續完善了劍陣的相關細節,並且對劍陣進行演練重構,終於創造出了一門六合劍陣。


    這門陣法中,當以六脈神劍為基礎,合六人之力,聚六脈劍氣,隻是目前尚缺少一人,所以劍陣由五人構成,威力尚未達到巔峰。


    不過,他們也是考慮到日後,總是會有第六人到來天龍寺,屆時才是這六合劍陣完整之時。


    在天龍寺修行六年,敖丙要離開時,還有些不舍,畢竟已經在此地居住六年之久了,但他的路還不能停下。


    隨後,他告別了天龍寺眾僧,便下山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天之龍族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夢夜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夢夜白並收藏諸天之龍族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