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修訂農業技術推廣法的議案、關於製定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議案、關於建議開展農產品批發市場法的前期立法調研的議案;以及關於減少農產品在商業銷售企業抵扣稅手續的建議和關於運輸農產品的車輛在收費性道路通行免費的建議。


    趙洪福聽完楊誌遠的發言,發覺楊誌遠對政府報告中事涉農業的問題雖然提出了諸多的意見和看法,但態度誠懇,措辭並不激烈,隻提看法和建議,屬可以接受的範疇。趙洪福甚至覺得如果政府的報告某些部分如果按楊誌遠所提的建議加以完善,直言自己的不足,反而更能體現執政黨的博大心襟,並不為之。趙洪福發現這個楊誌遠不隨大流,勇於執言。代表團有這樣具有個性的人大代表並不是什麽壞事,因為他們對促進黨和政府認知自己工作中的失誤和不足,很有益處。有不同之見,肯定比眾口一詞要好,因為自古以來,即便是聖人,也不能是完人,何況是一個政黨,國家這麽大,黨員這麽多,難免不出現瑕疵。有代表勇於指出政府部門的缺點,肯定要比渾然不知要好得多。


    趙洪福至此明白了為什麽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的主任也會到會聆聽,因為楊誌遠發言除了與農業部有關,也與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有關。但趙洪福還是有些不太明白,按說楊誌遠的議案提交到人大議案組,議案組會將楊誌遠的議案轉交給與之相對應的農業和農村委員會,農業和農村委員會會對楊誌遠議案中的意見和建議給予回複,這中間會有些程序要走,自然也就不可能這麽快,主任今天隨同部長一同前來,肯定還會有自己不知道的原因,這個原因會是什麽呢?


    個中緣由其實與院長有關。


    盡管本次人大會後院長的任期就將屆滿,正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一經隱退,院長就決定不再對今後的政局指手劃腳,發表任何政見。但既然在位一天,就得盡心盡力地工作一天,鞠躬盡瘁到止。院長任期將滿,可他心裏放不下的,始終還是農業、農村、農民這三個問題,這些年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單方麵獨進,農村發展滯後,積攢的時間一長,解決起來難度越來越大。正因為如此,這三個問題才會成為全黨今後一段時期工作的重中之重。


    院長會前跟人大、政協的領導商量,看能否讓議案組在兩會期間,將兩會代表涉及農業問題的好的議案抄送一份供自己學習。這有什麽不可以的,人大、政協的領導立馬就交代下去,讓兩會的議案組照院長的要求辦。兩會代表報到後,議案陸陸續續地提交到議案組,事涉農業問題的議案有不少,議案組按要求濾了一遍,抄送了幾份有針對性有建議性的議案給了院辦。其中就有一份為楊誌遠提交的議案。


    院長這天出席完開幕式,回到辦公室,於慶喜就將兩會抄送的議案呈了上來。院長認真審讀,一臉的專注,不時陷入深思。


    楊誌遠的議案是第三份,院長一看此議案,有根有據,有事例,有提問,有方案,有建議,看問題透徹,一看就知道撰寫者對當今的農村工作很熟悉,而且經濟工作很有一套,對農村經濟工作有想法。


    此議案著重指出,農業問題,歸根究底是農業信息化、產業化和科技化的問題,農業的購銷體製不暢、市場資源配置不合理是農業不能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產供銷形成一條龍是農業在市場經濟中大有作為必不可少的一著棋,黨和政府在創設“產―供―銷”鏈條的活動中應該起到關鍵作用,而不是聽之任之,任由農民自己去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因為農民自身的素質問題,注定其必定難有大的作為,政府有必要在‘供’這一方麵有所作為,起到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


    該議案還附有若幹分類議案,很有見解,很是不錯。


    院長點頭讚許,這才回過頭去看議案提交人的名字,一看是楊誌遠,院長微微一笑,原來是自己的門生,小楊同學,難怪對農村經濟工作如此有見解,這小楊同學作為自己的學生,名校畢業,一直沉在農村,自是對農村問題熟識於心,一針見血。還真是沒想到,這小楊同學一不留心,都全國人大代表了,看來他真的一步步地走向成熟了。院長心想,農村問題,其實何嚐不是一個人才問題,農村不是沒有人才,隻是因為農村走出來的人才一旦走進了城市,就不樂意回到農村去,其實讓知識分子到農村去,未必就一無是處,那個楊家坳不就是因為楊誌遠回到了農村,才會讓自己看到了一個初具雛形的小康之村麽。


    院長放下眼鏡,走出辦公室,站在走廊看著院中的海棠。海棠新綠,還沒到花期,但院長看到其中的一棵海棠樹上,竟然有了一朵小小的花蕾。看來即便是春寒料峭,也是擋不住春天的腳步,到了四月,又該是滿園春色了。


    於慶喜見院長走出辦公室,早就跟了上來,他見院長一臉笑意的望著海棠樹,看得出院長此刻的心情不錯,於慶喜難得見院長如此,呆在一旁,沒有驚擾。


    院長回頭看了於慶喜一眼,說:“慶喜,剛才你送來的那幾份議案,其中有一份是楊誌遠提交的,你有沒有留意?”


    於慶喜點頭,說:“留意了一下,但是沒有細看內容,首長您對誌遠的議案有想法?”


    院長點頭,說:“通知辦公室,讓農業部部長和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的主任明天下午在分組審議政府的工作報告時,讓他們代表國務院,一同前往楊誌遠所在的代表團到會聆聽代表的意見。”


    於慶喜知道按計劃,明天下午代表國務院到楊誌遠所在的代表團聆聽代表意見的是水利部部長,院長這是臨時做了調整,於慶喜點頭,表示明白。同時也知道,院長讓部長、主任去楊誌遠所在的該省代表團,不是為了走過場,是真的去聽取意見。他好玩地地向院長提了一個問題:如果楊誌遠在明天在現場中規中矩,走過場怎麽辦?


    院長看了於慶喜一眼,笑,說:“慶喜這個問題有些意思。楊誌遠要是循規蹈矩,那他就不是我印象中的楊誌遠了。”


    於慶喜笑,說:“首長,您就這麽了解楊誌遠?”


    院長笑微微的:“不是了解,而是直覺。”


    院長繼而感歎:“想當年,楊誌遠畢業回鄉,我特意和他見了一麵,那時他還是一個青澀的年輕人,而現在都成為了全國人大代表,參政議政,參與國事表決了,時間過得真快啊。年輕人成熟了,而我們也老了,江山代有人才出,看來我是該好好休息休息了。”


    院長在感歎歲月蹉跎,於慶喜自然不可能附和,他默不吭聲。院長隨即一笑,說:“慶喜,這次人大會,澤成也是代表之一吧?”


    李澤成是省長,自然也會是本屆人大代表,於慶喜點頭稱是,院長一笑,說:“你給澤成打個電話,會議結束後,讓他和小楊同學到我這裏來坐一坐。”


    於慶喜說:“我等會就和他們聯係。”


    院長點點頭,回到辦公室,繼續審閱其他議案。於慶喜則開始通知辦公室,讓辦公室通知水利部部長和農業部部長實行對調,互換代表團。


    部長和主任接到通知,有些莫名其妙,知道是首長特意為之,自然會加以打聽,原來此事與一個叫楊誌遠的代表提交的議案有關,首長的目的就是要他們現場去聽取代表的意見。兩位正部級領導自然是心有不安,不知道這個楊誌遠會不會有恃無恐,在現場發難,讓兩人下不來台。


    還好楊誌遠在現場從始至終並沒有劍拔弩張,都是心平氣和地談意見,找答案,提建議。


    楊誌遠發完言。部長笑,說:“楊代表,還沒有其他建議和意見,一並說來聽聽。”


    楊誌遠不明就裏,他笑,說:“本次發言完畢,能想到的都已經說了,下次有了不成熟的想法,肯定會告訴部長。”


    部長微笑,說:“那咱們就一言為定。”


    趙洪福點頭一笑,對楊誌遠今天的表現表示讚許。


    隨後的座談會一切正常,代表們發言完畢,部長對代表們所提的意見和建議表示感謝,並著重指出,作為傳統的農業大省,貴省在農業方麵做了不少有益的嚐試,取得了不小的進步,有許多經驗值得農業部門借鑒和推廣,尤其是剛才楊代表提到了許多切實可行的寶貴意見,我們農業部門會會同有關部門一一進行落實。農業部也會一如既往地支持貴省的農業發展。


    審議會告一段落,趙洪福陪同部長、主任走到楊誌遠的身邊,部長嗬嗬一笑,說:“楊代表,怎麽樣,大家交談交談。”


    氣氛融洽。楊誌遠卻是莫名其妙,一頭霧水,不知道部長此舉有何深意。(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江山誌遠:楊誌遠飆升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羅為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羅為輝並收藏江山誌遠:楊誌遠飆升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