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至關重要(4)
江山誌遠:楊誌遠飆升記 作者:羅為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同在省政府一樣,省委秘書一處的處長原來是劉書琦,劉書琦上交通廳以後,省委一處處長的位置就空了出來,別的位置隻有空置,就會有人去幻想,唯獨秘書處處長這種位置,誰都不會心存奢望。就目前來看,楊誌遠雖然隻是解決了副處級待遇,沒有實職,但誰都知道他為周至誠所倚重,秘書一處處長的位置空著,周至誠的意思很明顯,這個位子就是楊誌遠的,楊誌遠現在還不能走馬上任,那就讓這個位子空著,誰都看出來,周至誠書記這是在表明一種他看重楊誌遠的姿態。楊誌遠這人能力強、才學好、人品正、背景深,誰都看出來了,楊誌遠必定會是本省政壇的一顆未來之星。
楊誌遠隨同周至誠到了省委,楊誌遠的職務看似沒有多大的變動,無非是從省政府秘書一處副處級秘書,變成了省委秘書一處副處級秘書,沒什麽不同,但其實不然,楊誌遠感到最明顯的變化就是電話越來越多,跟他說話的人態度越發謙和。就拿周至誠書記當選的那天來說,他手裏的手機就沒有一刻消停過,全省各地的電話像蒼蠅一樣,沒頭沒腦地從天上躥了下來,嗡嗡地響了一天一夜,目的無非就是一個,向楊誌遠表示祝賀。搞得好像是他楊誌遠當選省委書記了一般,莫名其妙,卻又在情理之中。
這次換屆,給本省政壇最直觀的印象就是,但凡和周至誠走得近的人,都是好運連連,官升一級,前有朱明華,後有羅亮、付國良。如此一來,誰都想往周至誠這一條線上靠一靠。對此楊誌遠表示理解,人在官場,誰都希望越走越高。但楊誌遠感覺本省官場忽視了最關鍵的一點,那就是朱明華也好,羅亮、付國良也罷,他們在的上升是有周至誠舉薦的因素在裏麵,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反而為大家所忽視,那就是他們的人品和才學在本省的官員中都屬上品。周至誠書記其實無非就是奉行任人唯賢的用人原則,你有能力,人品官聲都好,周至誠書記自然就會看重幾分,再加上書記舉薦,上升自然就比別人快。
但許多人隻怕都不會這麽想,周至誠對此無可奈何,懶得去理會,楊誌遠雖然疲於應付但還是得打著哈哈,畢竟能知道這個號碼的,都是一級領導,楊誌遠自然不會去犯那種一時得意,就忘乎所以的低級錯誤,該客氣的還是要客氣,該謙和的還是一如既往地謙和,一時引得本省官場對楊誌遠交口相讚。
周至誠因為現在身兼兩職,省委的工作需要主持,省政府的會議也還要把握,楊誌遠跟著周至誠書記在兩個大院來回地跑,楊誌遠整天跟在書記身邊,對有些事情自然是看得比誰都明白。楊誌遠看得出來,周至誠書記現在有意將政府這一塊的工作交由朱明華副省長代為主持,許多的事情都有意讓朱明華決斷。政府方麵的會議,周至誠書記隻聽不說,任由朱明華拿主意。朱明華自然對此心領神會,知道周至誠這是在為自己創造機會,在此等關鍵時刻,朱明華自然不會假意推諉,在政府工作會議上,該說就說,該拿主意就拿主意。很有章法,盡顯才學,魄力畢露。
大家盡職盡責,本省的興省強省之戰略不因省長一職沒有定論,而有所停滯,本省繼續沿著周至誠書記當初的戰略部署有條不紊地前進。省委常委們的工作,除了省委這邊有了微調,省政府這邊還是原封不動。張淮還是榆江市長,本省政壇因此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省城榆江市的黨、政倆位主官同為省委常委,這種現象在本省還真是第一次出現。
還有一事,也是不同尋常,大家原本以為周至誠書記舉薦羅亮進入常委,那麽羅亮最有可能接任馬少強的職務,但大家很快就發現大家的想法都有錯誤。
在常委會討論羅亮的分工問題之時,周至誠書記說,以目前的情況來看,羅亮同誌就任書記一年有餘,而梅雪迎同誌作為市長的時間與羅亮同誌相差無幾,梅雪迎同誌還有待在市長的位置上多加曆練,目前在沒有合適的同誌接任羅亮同誌的職務之時,暫不宜將羅亮同誌上調省政府,我看羅亮同誌有必要繼續留在合海,帶領合海人民再上新的台階。
常委們一聽,敢情周至誠書記自始至終就沒有把羅亮調離合海的打算。常委們心裏暗自折服,周至誠這是該為你考慮的就全力為你考慮,該你做的事情,你必須幹好。羅亮的強項在哪,就在於主抓經濟,如果羅亮到省裏,當常務還差不多,要他接手馬少強主管的交通線,還真是牛頭馬嘴,根本就不合周至誠人盡其才的用人策略。如此看來,把羅亮留在合海,照目前的情況來看,對合海有利。而現在看來周至誠舉薦羅亮進入常委,目的還是讓其得到曆練,讓羅亮可以站在全省的高度考慮問題,培養其大局觀,也就是周至誠書記這是為本省今後的可持續發展積累人才,周至誠書記這一著真是想得長遠。
周至誠書記事後特意把羅亮叫到辦公室,開門見山地坦陳了自己的想法。書記跟羅亮談話時,並沒有讓楊誌遠回避,楊誌遠因此得以留在現場,書記說,羅亮,我沒有同意你進省政府是不是有些失望。
羅亮搖頭說,沒有。
周至誠笑,說,真沒有?
羅亮誠懇地說,真沒有!
周至誠點頭,說,沒有就好,想要成為一名政治家,目光必須長遠,而不必在意一時。
羅亮說,我一定謹記周書記的話。
周至誠點點頭,說,看來我的擔心是多餘的。誌遠,叫上國良,今天我們和羅亮同誌喝一杯。
楊誌遠笑了笑,說,好,我這就安排。(未完待續)
楊誌遠隨同周至誠到了省委,楊誌遠的職務看似沒有多大的變動,無非是從省政府秘書一處副處級秘書,變成了省委秘書一處副處級秘書,沒什麽不同,但其實不然,楊誌遠感到最明顯的變化就是電話越來越多,跟他說話的人態度越發謙和。就拿周至誠書記當選的那天來說,他手裏的手機就沒有一刻消停過,全省各地的電話像蒼蠅一樣,沒頭沒腦地從天上躥了下來,嗡嗡地響了一天一夜,目的無非就是一個,向楊誌遠表示祝賀。搞得好像是他楊誌遠當選省委書記了一般,莫名其妙,卻又在情理之中。
這次換屆,給本省政壇最直觀的印象就是,但凡和周至誠走得近的人,都是好運連連,官升一級,前有朱明華,後有羅亮、付國良。如此一來,誰都想往周至誠這一條線上靠一靠。對此楊誌遠表示理解,人在官場,誰都希望越走越高。但楊誌遠感覺本省官場忽視了最關鍵的一點,那就是朱明華也好,羅亮、付國良也罷,他們在的上升是有周至誠舉薦的因素在裏麵,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反而為大家所忽視,那就是他們的人品和才學在本省的官員中都屬上品。周至誠書記其實無非就是奉行任人唯賢的用人原則,你有能力,人品官聲都好,周至誠書記自然就會看重幾分,再加上書記舉薦,上升自然就比別人快。
但許多人隻怕都不會這麽想,周至誠對此無可奈何,懶得去理會,楊誌遠雖然疲於應付但還是得打著哈哈,畢竟能知道這個號碼的,都是一級領導,楊誌遠自然不會去犯那種一時得意,就忘乎所以的低級錯誤,該客氣的還是要客氣,該謙和的還是一如既往地謙和,一時引得本省官場對楊誌遠交口相讚。
周至誠因為現在身兼兩職,省委的工作需要主持,省政府的會議也還要把握,楊誌遠跟著周至誠書記在兩個大院來回地跑,楊誌遠整天跟在書記身邊,對有些事情自然是看得比誰都明白。楊誌遠看得出來,周至誠書記現在有意將政府這一塊的工作交由朱明華副省長代為主持,許多的事情都有意讓朱明華決斷。政府方麵的會議,周至誠書記隻聽不說,任由朱明華拿主意。朱明華自然對此心領神會,知道周至誠這是在為自己創造機會,在此等關鍵時刻,朱明華自然不會假意推諉,在政府工作會議上,該說就說,該拿主意就拿主意。很有章法,盡顯才學,魄力畢露。
大家盡職盡責,本省的興省強省之戰略不因省長一職沒有定論,而有所停滯,本省繼續沿著周至誠書記當初的戰略部署有條不紊地前進。省委常委們的工作,除了省委這邊有了微調,省政府這邊還是原封不動。張淮還是榆江市長,本省政壇因此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省城榆江市的黨、政倆位主官同為省委常委,這種現象在本省還真是第一次出現。
還有一事,也是不同尋常,大家原本以為周至誠書記舉薦羅亮進入常委,那麽羅亮最有可能接任馬少強的職務,但大家很快就發現大家的想法都有錯誤。
在常委會討論羅亮的分工問題之時,周至誠書記說,以目前的情況來看,羅亮同誌就任書記一年有餘,而梅雪迎同誌作為市長的時間與羅亮同誌相差無幾,梅雪迎同誌還有待在市長的位置上多加曆練,目前在沒有合適的同誌接任羅亮同誌的職務之時,暫不宜將羅亮同誌上調省政府,我看羅亮同誌有必要繼續留在合海,帶領合海人民再上新的台階。
常委們一聽,敢情周至誠書記自始至終就沒有把羅亮調離合海的打算。常委們心裏暗自折服,周至誠這是該為你考慮的就全力為你考慮,該你做的事情,你必須幹好。羅亮的強項在哪,就在於主抓經濟,如果羅亮到省裏,當常務還差不多,要他接手馬少強主管的交通線,還真是牛頭馬嘴,根本就不合周至誠人盡其才的用人策略。如此看來,把羅亮留在合海,照目前的情況來看,對合海有利。而現在看來周至誠舉薦羅亮進入常委,目的還是讓其得到曆練,讓羅亮可以站在全省的高度考慮問題,培養其大局觀,也就是周至誠書記這是為本省今後的可持續發展積累人才,周至誠書記這一著真是想得長遠。
周至誠書記事後特意把羅亮叫到辦公室,開門見山地坦陳了自己的想法。書記跟羅亮談話時,並沒有讓楊誌遠回避,楊誌遠因此得以留在現場,書記說,羅亮,我沒有同意你進省政府是不是有些失望。
羅亮搖頭說,沒有。
周至誠笑,說,真沒有?
羅亮誠懇地說,真沒有!
周至誠點頭,說,沒有就好,想要成為一名政治家,目光必須長遠,而不必在意一時。
羅亮說,我一定謹記周書記的話。
周至誠點點頭,說,看來我的擔心是多餘的。誌遠,叫上國良,今天我們和羅亮同誌喝一杯。
楊誌遠笑了笑,說,好,我這就安排。(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