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獨木成舟
直播之荒野大冒險txt全本精校 作者:甲殼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764章獨木成舟
人類還未開蒙的時代,森林地帶的巨木野蠻生長,高聳入雲。
直至山洪爆發,大樹被衝倒漂浮在水上,被卷入洪流的人類根本無法幸存,湍急的水流,高速下衝的巨石,都是奪命的死神。
隻有極少數幸運兒能攀附到水中的樹木,從而求得一線逃生,渡過河流。
漸漸的,人類明白了巨木能夠讓自己浮在水麵上。
再之後,人類又衍生出了更多的用法,他們學會了利用樹木主動渡過危險的河流,但利用原始樹木依舊很危險,它們很滑,容易滾動,人根本無法長期立在滾木上,依舊可能會遇到河流中一些危險生物的攻擊。
於是人們學會了一種更簡單的方法:用繩子將幾段圓木捆綁起來,這樣就形成了一小片浮地,不會翻滾,也更加安全。
可這樣的筏子很容易散架,隻有技術高超的人才能掌握足夠好的製筏方法。
直到經過長期的渡河實踐,一個清晰的意識出現了:隻要把一段樹木平整、挖空,就可以成為一隻堅固耐用和操作靈便的運載工具——獨木舟。
“獨木成舟,這就是獨木舟的發展由來。”
伴隨著第二棵大樹倒地,畢方坐在樹木上,微微氣喘。
用斧頭砍直徑超過半米的巨木還是很消耗體力的,光是砍樹就花了個把小時。
“有人記載,伏羲氏時代人們主要使用筏子,到黃帝時才出現舟。換言之,是先有筏子而後有舟船,當然,誰先出現這種說法究竟是真是假,目前也沒有辦法考證。”
“獨木舟最遲在大約七千年前就已經出現,02年的時候,折江蕭山跨湖橋遺址出土了一段獨木舟殘骸,殘長五米多,寬半米,距今大概8000-7000年。”
獨木舟殘骸是很罕見的,木質被埋入土中,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本就極容易腐朽,潰爛。
“原物為整段馬尾鬆木,先用火烤焦,再用石锛加工製造而成,舟身整段保存較為完整,是目前世界上年代最久遠的獨木舟之一。”
【石锛是啥?】
“石锛是磨製石器的一種,長方形,單麵刃,有的石锛上端磨去一塊,稱‘有段石锛’。裝上木柄可用作砍伐、刨土,是當時一種製作獨木舟的典型工具。”
“這個東西是華夏東部沿海廣大區域內最具特色的生產工具之一,包括河姆渡遺址在內的多處遺址中都曾大量出土,可運用於舟楫的製造和生產,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有發現,成為了探討早期人類跨越大洋進行遷移的重要實物證據之一。”
【曆史學家·方,上線】
【又是學廢了一天】
【雖然不知道學了有什麽用,但學了再說】
【以後和朋友聊天的時候可以吹牛逼(笑)】
休息了一陣,恢複了些許體力的畢方站起來,看著橫亙在地上的兩棵大樹。
倒地後的棕櫚樹視覺效果更加強烈,這兩棵樹可能不僅僅是超過十五米,甚至接近二十米!
畢方再次揮舞起斧頭,將多餘的枝丫砍掉。
“初時的獨木舟結構極為簡單,一般是撈取一段槽狀朽木並將其內部稍加整理,或者將一段樹幹砍挖成槽,然後削去外麵的旁枝和樹杈。”
“當時製造獨木舟的主要工具是石刀、石斧等,以如此簡陋的工具製造獨木舟,特別是在整段樹幹上挖槽,當然是困難重重,所以製造獨木舟時必須使用火。”
將多餘的枝幹全部砍掉,畢方在兩棵樹旁邊挖了個坑。
樹太大了,他一個人根本搬不動,隻能就地製作。
對此度假村經理並沒有任何意見,反而表示歡迎。
“獨木舟不是簡單的用工具劈出一個凹槽,木質堅硬,我們在劈砍的時候很難把握住自己的力量,所以很可能一不小心劈漏,到時候就前功盡棄,如果用小工具一點一點刨,耗時太久。”
“並且獨木舟大體問世於舊石器晚期,並沒有進入鐵器時代,用的工具基本都是石頭,用石頭削木頭,效率極低。”
“當時製造獨木舟的方法是在整條木的外邊塗上濕泥,把木條中間部分的乾燥木材部分用火燒成炭,然後用石器鑿下,依此法將整條木向內一層層用石器鑿下,最後就刳製成一艘獨木舟了。”
畢方在旁邊的土地上用鏟子挖了兩個大坑,其中一個在裏麵堆放樹枝,隨後用打火石點火,做了一個篝火架。
另外一個則是接來了水,做成了水坑,再往裏麵倒入泥土,混合成泥漿。
他也準備先燒後刳。
“當然,這是比較常見的方法,還有一種不那麽常見的,屬於澳洲當地土著獨有。”
“澳洲當地土著的方法較之我剛剛講的那種,顯得輕巧而充滿想象力。”
“他們會先找到一棵粗樹,用石刀將樹的底部的樹皮環行敲斷,再在樹幹的高處將樹皮環行敲斷,上下的距離的長短取決於想製造的獨木舟的長度,然後將樹皮整塊扒下。”
“將扒下的樹皮放入水中浸泡幾天,讓樹皮充分發脹,再將樹皮放到煙火中烤軟。將烤好的樹皮一端對折。”
“烤過的樹皮往往很有彈性,需要找到兩根樹幹並排長在一起的小樹,用它們夾住對折後的那端樹皮。”
“為了避免其它部分因為一端對折導致容積變得狹小,可以用短棍撐住。再過幾天,被夾住的樹皮形狀固定下來,再用石刀沿邊鑽眼,用藤條將前後端縫合起來,一艘獨木舟就製造成功了。”
“被浸泡後的樹皮吃水很多,非常沉重,製造一艘獨木舟往往需要合數個成年人之力才能成功。”
“當然,我其實沒辦法選擇這種製作方法,一方麵我隻有一個人,做起來太吃力,另一方麵就是他的耗時比較長,不管是扒樹皮浸泡,還是固定形狀,再縫合,都需要大量的時間成本。”
“如果一不小心,有哪個地方漏了,那就前功盡棄,成本太高,所以我還是選擇最簡單,也最常見的燒製法。”
畢方將泥漿塗抹在棕櫚樹上。
眾人心懷期待。
</a></a></p>
人類還未開蒙的時代,森林地帶的巨木野蠻生長,高聳入雲。
直至山洪爆發,大樹被衝倒漂浮在水上,被卷入洪流的人類根本無法幸存,湍急的水流,高速下衝的巨石,都是奪命的死神。
隻有極少數幸運兒能攀附到水中的樹木,從而求得一線逃生,渡過河流。
漸漸的,人類明白了巨木能夠讓自己浮在水麵上。
再之後,人類又衍生出了更多的用法,他們學會了利用樹木主動渡過危險的河流,但利用原始樹木依舊很危險,它們很滑,容易滾動,人根本無法長期立在滾木上,依舊可能會遇到河流中一些危險生物的攻擊。
於是人們學會了一種更簡單的方法:用繩子將幾段圓木捆綁起來,這樣就形成了一小片浮地,不會翻滾,也更加安全。
可這樣的筏子很容易散架,隻有技術高超的人才能掌握足夠好的製筏方法。
直到經過長期的渡河實踐,一個清晰的意識出現了:隻要把一段樹木平整、挖空,就可以成為一隻堅固耐用和操作靈便的運載工具——獨木舟。
“獨木成舟,這就是獨木舟的發展由來。”
伴隨著第二棵大樹倒地,畢方坐在樹木上,微微氣喘。
用斧頭砍直徑超過半米的巨木還是很消耗體力的,光是砍樹就花了個把小時。
“有人記載,伏羲氏時代人們主要使用筏子,到黃帝時才出現舟。換言之,是先有筏子而後有舟船,當然,誰先出現這種說法究竟是真是假,目前也沒有辦法考證。”
“獨木舟最遲在大約七千年前就已經出現,02年的時候,折江蕭山跨湖橋遺址出土了一段獨木舟殘骸,殘長五米多,寬半米,距今大概8000-7000年。”
獨木舟殘骸是很罕見的,木質被埋入土中,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本就極容易腐朽,潰爛。
“原物為整段馬尾鬆木,先用火烤焦,再用石锛加工製造而成,舟身整段保存較為完整,是目前世界上年代最久遠的獨木舟之一。”
【石锛是啥?】
“石锛是磨製石器的一種,長方形,單麵刃,有的石锛上端磨去一塊,稱‘有段石锛’。裝上木柄可用作砍伐、刨土,是當時一種製作獨木舟的典型工具。”
“這個東西是華夏東部沿海廣大區域內最具特色的生產工具之一,包括河姆渡遺址在內的多處遺址中都曾大量出土,可運用於舟楫的製造和生產,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有發現,成為了探討早期人類跨越大洋進行遷移的重要實物證據之一。”
【曆史學家·方,上線】
【又是學廢了一天】
【雖然不知道學了有什麽用,但學了再說】
【以後和朋友聊天的時候可以吹牛逼(笑)】
休息了一陣,恢複了些許體力的畢方站起來,看著橫亙在地上的兩棵大樹。
倒地後的棕櫚樹視覺效果更加強烈,這兩棵樹可能不僅僅是超過十五米,甚至接近二十米!
畢方再次揮舞起斧頭,將多餘的枝丫砍掉。
“初時的獨木舟結構極為簡單,一般是撈取一段槽狀朽木並將其內部稍加整理,或者將一段樹幹砍挖成槽,然後削去外麵的旁枝和樹杈。”
“當時製造獨木舟的主要工具是石刀、石斧等,以如此簡陋的工具製造獨木舟,特別是在整段樹幹上挖槽,當然是困難重重,所以製造獨木舟時必須使用火。”
將多餘的枝幹全部砍掉,畢方在兩棵樹旁邊挖了個坑。
樹太大了,他一個人根本搬不動,隻能就地製作。
對此度假村經理並沒有任何意見,反而表示歡迎。
“獨木舟不是簡單的用工具劈出一個凹槽,木質堅硬,我們在劈砍的時候很難把握住自己的力量,所以很可能一不小心劈漏,到時候就前功盡棄,如果用小工具一點一點刨,耗時太久。”
“並且獨木舟大體問世於舊石器晚期,並沒有進入鐵器時代,用的工具基本都是石頭,用石頭削木頭,效率極低。”
“當時製造獨木舟的方法是在整條木的外邊塗上濕泥,把木條中間部分的乾燥木材部分用火燒成炭,然後用石器鑿下,依此法將整條木向內一層層用石器鑿下,最後就刳製成一艘獨木舟了。”
畢方在旁邊的土地上用鏟子挖了兩個大坑,其中一個在裏麵堆放樹枝,隨後用打火石點火,做了一個篝火架。
另外一個則是接來了水,做成了水坑,再往裏麵倒入泥土,混合成泥漿。
他也準備先燒後刳。
“當然,這是比較常見的方法,還有一種不那麽常見的,屬於澳洲當地土著獨有。”
“澳洲當地土著的方法較之我剛剛講的那種,顯得輕巧而充滿想象力。”
“他們會先找到一棵粗樹,用石刀將樹的底部的樹皮環行敲斷,再在樹幹的高處將樹皮環行敲斷,上下的距離的長短取決於想製造的獨木舟的長度,然後將樹皮整塊扒下。”
“將扒下的樹皮放入水中浸泡幾天,讓樹皮充分發脹,再將樹皮放到煙火中烤軟。將烤好的樹皮一端對折。”
“烤過的樹皮往往很有彈性,需要找到兩根樹幹並排長在一起的小樹,用它們夾住對折後的那端樹皮。”
“為了避免其它部分因為一端對折導致容積變得狹小,可以用短棍撐住。再過幾天,被夾住的樹皮形狀固定下來,再用石刀沿邊鑽眼,用藤條將前後端縫合起來,一艘獨木舟就製造成功了。”
“被浸泡後的樹皮吃水很多,非常沉重,製造一艘獨木舟往往需要合數個成年人之力才能成功。”
“當然,我其實沒辦法選擇這種製作方法,一方麵我隻有一個人,做起來太吃力,另一方麵就是他的耗時比較長,不管是扒樹皮浸泡,還是固定形狀,再縫合,都需要大量的時間成本。”
“如果一不小心,有哪個地方漏了,那就前功盡棄,成本太高,所以我還是選擇最簡單,也最常見的燒製法。”
畢方將泥漿塗抹在棕櫚樹上。
眾人心懷期待。
</a></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