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軍人和武士,這種形象餘一直以為是不存在的――或許人的天性就是不喜歡完美的東西。請記住本站的網址:。所以即使是表現的再怎麽好,也會有人不遺餘力的抹黑隻是為了證明其並非十全十美。
現在想想,這樣子的舉動還真是一種孩子氣的行為啊――即使是證明了對方並不完美,那麽也未必就能夠表明自己能如何。而被抹黑的家夥,說實話也不會在乎自己是不是能夠真的完美下去。而西鄉盛隆和上杉謙信兩個家夥就是其中的代表。
想想的話,多少還是有一些感歎的,雖然的確是過了一段時間,不過區區隻是九年前的事情餘還是能夠記得的――長久的歲月使得餘的記性開始變差,一些太過於細枝末節的事情已經完全沒有辦法記起了。但僅僅隻是九年的話,應該還是處於近期記憶這種地步的。
那時候的話,還是政府軍勝利的時刻吧,倒幕軍是幕府軍的三分之一,但是在京都附近的會戰卻是倒幕軍的勝利――那時候的攘夷誌士還能夠和武士們通力協作,接著對於德川家的旗本武士發起攻擊。在江戶無血開城之後,也就是那個名叫做西鄉的家夥發起了對於西北地區的征討而結束了那場內戰,那時的話,餘倒是也在江戶見過那家夥一麵。那小子當時還是一副意氣風發的樣子,接受了近衛軍都督以及陸軍大元帥的軍銜,然而誰又能想到,如今的這個家夥,卻會成為領導西南叛亂,被革除了官職的罪魁禍首呢?
說到底的話,還是立場的問題吧。
原先的攘夷誌士們所做的。不過隻是想要把外國人的權益收回來接著用來發展國力,但不過即使是薩英戰爭的勝利,也不能代表藩主們就真的是那些西洋人的對手――幾艘鐵甲艦,幾座炮台根本不可能和西洋本土的艦隊相比,真的硬要和西洋人作對的下場,前些年裏隔壁鄰居的清已經在鴉片戰爭當中展示了後果。所以。當攘夷的道路行不通之後,誌士們就改變了策略成為了改革維新派。就策略來說,還是相同的,而不同的隻不過是利益的奪取對象從對外改變了成了對內。
首先被打倒的是擁有全國最多土地的藩主還有將軍,但是就實際上來說,這些家夥的日子依舊很好過,就拿德川家的後人來說,擁有著七十萬石石高的日子怎麽可能會貧窮,令人倍覺諷刺的是。真正利益被剝奪的,真正幾乎喪失了生計的,卻是一直以來幫助著倒幕軍的四強藩武士們――是這些人把天皇送回到了東京的皇居,但是那個他們所擁戴的天皇頒布了廢刀令還有限製士族的命令之後,還真是不知道他們會作何感想。
餘想,那是一種被背叛了的感覺吧――明明是為了誰而戰,卻被那個人所背叛,最後喪失賴以為生的手段之後。淪為了流浪者,武士們為了戰爭而鍛煉出來的無窮武練和技藝都和他們的武士刀一樣已經不被需要了。
武士。本來就是戰爭所用的工具而已,對於工具來說,使命達成之後,就是應該被銷毀的時刻了。
而西鄉盛隆隻要是為了這些人而戰鬥的話,那麽他就無法取勝――餘想,那種事情說不定他也知道。但是麵對這一些必定會被淘汰的東西。有的人會選擇放手然後保存自己,也有的人會選擇不放手然後與其一起被淘汰。
而像是這次的話,就是這種事情的典型。已經身為陸軍元帥的情況下。不管如何西鄉都已經和所謂的“下層武士”沒有了半點關係。但是這個理想的老軍人或許是時刻的都把自己當成了一個下層武士來對待。因此,他這次也僅僅隻是為了保護幾個軍校的學生的過激行為而掀起了一場席卷西南的叛亂――在初次的戰敗之後,政府軍已經投入了更多的力量。越多越多的兵艦組織了敵後挺身隊襲擊他的後方,恐怕,這個“最後的武士”已經距離覆滅不遠了。
……
北陸,東海道,還有中山道當中最為適合上洛的絕對是東海道這並不是沒有原因的――中山道以及北陸道都太過於狹窄,而道路當中也缺乏補給,沒有可以用來停駐補充糧草的地方,所以相對寬敞並且富饒的東海道的確是上洛的最好道路。曆來武田選擇這條道路,也都是因為這種原因,不過選擇北陸的話,那麽上杉也是有著自己的理由。
首先是北陸的天氣比較寒冷,在雪國當中作戰的話,這毫無疑問是上杉軍的特長,其次的話,就是北陸的狹窄――即使是咱帶了六萬大軍準備北上,但是卻發現狹窄的北陸根本沒有辦法很好的將全體部隊都展開。因此,最後咱也是讓擔當了前鋒的權六配合著猴子兩個家夥首先去會會上杉謙信那家夥。
雖然說那家夥的確是很厲害不假,但是同樣的,這家夥還是太過於仁慈了而不配被稱為“毗沙門王”的,比起上杉謙來說,這時候咱倒是覺得一向宗那裏的話比較聰明――雖然一向宗相當愚昧且殘暴,說不定也是根本不應該存在的宗教,但是就其狡猾來說,的確是有著可以借鑒的地方。
條約或者親善,這種東西從來就沒有作用這應該是常識――這應該是國民的特性才對。畢竟戰國了那麽多年,還會相信其他大名的同盟條約本身就是一種愚蠢的事情了。不是乘著咱所沒有防備而直接派出大軍攻入咱的領地,而是相當具有禮節的派出使節宣告戰爭的下場不就是像是現在這樣麽?明明是對方的上洛侵攻作戰,不過就是因為對方那不必要的堅持,使得咱倒是成為了進攻的那一方。僅僅隻是因為個人的原因就使得自己領土上的百姓遭受戰亂還真是小義而已。
不過,當部隊剛剛渡過手取川的時候,咱就幾乎差不多明白了一些事情。
所謂上杉謙信,絕對並不是什麽會因為個人的原因而放棄先機的女人,相反。對於戰爭這種事情,她還是一個相對來說斤斤計較的女人――以最小的傷亡,終結戰亂,得到最大的戰果,而即使是這次的宣戰,也隻是她考慮之後所得出來的結果。
既能夠得到所謂大義的名分。也不會錯失先機――因為對於這個女人來說,任何時候,任何地方,奇襲這種事情是根本不需要利用欺騙才能夠得到的結果,隻要是越後騎兵存在的地方,就不會有什麽安全的地點可以說。
於是,咱也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見到了那樣子漆黑塗裝的騎兵們――醒目的黑色之後。是一點讓人過目不忘的白色,如今的上杉謙信也並沒有穿著僧袍,而是改了一身白色貂皮的華麗服裝。若是束起了頭發的話,那還真是有一點貴公子的樣子。
然後,咱才意識到了自己的失態,咱並沒有抓到問題的重點――從一開始咱就因為對方的形象而反倒專注於那份姿態了,但是咱卻絲毫沒有意識到,在這種地方遇到了上杉家的騎兵意味著什麽。
柴田還有猴子的兩萬人比咱的部隊領先大概半天左右。這個距離的話咱以為是相當合適的。畢竟是有著兩萬人的前鋒,即使是遇到了上杉的部隊也應該可以陷入交戰然後在半天後作為生力軍趕到戰場坐收漁利。同時也是為了消滅眼前敵人。掃平一向宗餘孽方便大部隊前進的目的,所以說柴田權六,羽柴秀吉還有前田利家,佐佐成政都在先鋒當中。但是當現在上杉的騎兵已經出現了咱的目前的時候,那麽能夠說明的可能性隻有兩種了。
“權六!猴子!還咱軍團!”
或者說……從一開始,上杉家的騎兵就已經潛伏在了這裏。等到前鋒通過後,目標就是咱的大部隊了。
就數量來說,對方是隻有二千騎的樣子,是本次上杉上洛總兵力的十五分之一,不過要是小瞧的話。那麽可是要吃大虧的――如果說,咱的戰績往往是以多欺少的戰略性勝利的話,那麽上杉謙信就是戰術上的天才,就連數十人衝擊北條五千的事情都做得出來的女人……就傳奇度來說,說不定要比咱更加讓人覺得有趣吧。
不過,出人意料的,這次上杉軍並沒有發動奇襲,而隻是閑庭信步的在這段道路上走了一圈――展示了整齊的軍容,還有那麵著名的亂龍旗。接著就繼續向前,追趕著咱的前鋒部隊。
“她!無視了咱!”
說起來本陣當中值得信賴的武士其實也不多,就連母衣眾也不在的時候,咱身邊的也隻有不擅長作戰而是擅長運籌帷幄還有調略的米五郎了,所以就戰局來說,咱應該時感到慶幸的樣子才對――咱可沒有妄自尊大的認為咱的騎兵會是越後騎兵的對手,況且那群來去如風的家夥若是衝垮咱的幾個備隊之後再離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若是采取一擊脫離的戰法,那麽其實咱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但是,麵對這種情況……咱還是難以收拾自己的心情的表現了憤怒。
今川義元輕視咱之後,天下的大名就再也不敢輕視咱,接著咱所遇到的敵人莫不是視咱為人生當中幾乎難以戰勝的大敵來對待。重視也好,輕視也好,總是將咱當成了考慮範圍內的障礙和目標,但是……唯獨隻有這個家夥,竟然無視咱,就好像咱是哪裏的小石子一樣根本不足為懼,也沒有任何考慮的價值。
如果可以的話,咱還是真的想要派出那些騎兵象征性的進行一次追擊――勝利也好,失敗也好,都似乎是想要表達“咱就在這裏”這樣子的信息給那家夥。但是……最後的咱,還是打消了這份念頭。
因為,那個站在了亂龍旗下的女人也似乎朝著咱這裏看了一眼――那是幹淨而純潔的眼神,如果眼睛是心靈之窗的話,那麽毫無疑問這家夥的就是相當幹淨的家夥,不過,似乎她好像也在尋找一些什麽東西才對……
好像是有一些失望的,這家夥看了咱一眼,然後就策馬離開了咱的位置――對於此,咱也隻能夠派出傳令騎兵命令前鋒部隊多加防範了。
是夜,幾乎是在全軍度過了手取川的同時,那條河流的河水也開始了暴漲。以至於渡河的時候損失了大概近百名士兵的樣子,就數量來說,不過隻是九牛之一毛,不過在軍營裏發生這種奇怪的天象的話,也是會引來一些奇怪的議論。
也並不是咱的士兵和將領們太過於迷信了,僅僅隻是因為小事情的話,他們也不會怪到什麽神怪身上去的――咱啊,已經見過了太多人,隻要是遇到了沒有辦法解決的事情以及不想負責的事情就把它們統統推給鬼神的家夥了。要真是鬼神存在的話,相比也會對這群不斷抹黑著它們的人加以懲罰的吧。所以至少咱的部下,是不會輕易說出那種會讓咱厭惡的話來的。
所以如果說是客觀原因的話,那麽就是咱的征程實在太過於一帆風順了――咱所遇到的任何天氣,不論是惡劣的或者說是晴朗,說到底都是利於咱的天氣的這一點是不會改變的。
而這種不利於咱的天氣,還真是這一次的,如果是當時的咱能夠善於解讀這個信息的含義,並且加以防範的話,那麽接下來或許也不會遭遇那種程度的慘敗了。
……
麵對著類似於上杉這樣子的敵人……她是已經強到了根本不需要考慮敵人的實力的地步了,即使當時的情況是上杉的七十萬石對敵餘四百九十萬石,她也已經無需什麽勝負的問題了。因為在當時的時代裏,上杉謙信這個名字是幾乎能夠勝利等同的,如果說餘的不死是被寫進了規則當中的東西的話,那麽這家夥的勝利也是同樣被書寫進了規則當中的重要法則。
所以,現在想想,那天暴漲的河水本身就是一種示警了。而沒有意識到了這一點的餘接下來所做的事情是更加愚蠢的――所謂上策的話,是應該撤回所有部隊,然後將北陸拱手相讓。接著中策,即使讓權六還有猴子駐防北陸,絕不進犯,而那時候的餘……所采取的的是下策。
似乎是自尊心受到了挑撥一樣,餘又讓並沒有加入戰場的瀧川以及光秀前來戰場準備和上杉謙信作戰――那是何等愚蠢的行為,雖然說量變引發質變,但是這不代表任何時候這個道理是通用的。如果說對方是鐮刀的話,那麽餘的行為不過隻是整理了原先分散在各處的野草方便對方收割而已。而那種事情的話,甚至都沒有引起那個女人的在意。
而之後,餘所承受的敗北,也並非隻是普通意義上的失敗――士兵也好,將領也好,都並不是那麽重要的東西,畢竟隻要是餘在的話,那麽不管是多少士兵還有人才餘都能夠召集的起來。所以說,即使是那次的失敗很慘重,也沒有到可以稱之為“打斷了織田的脊梁”這樣子程度的嚴重。
真正嚴重的是,那個叫做上杉謙信的女人所奪走以及戰勝的,恰恰是餘的自信還有餘所信賴的常識――那是確確實實的教訓,讓餘在那之後的好長一段時間內都開始了一蹶不振和自我懷疑。(未完待續。。)
現在想想,這樣子的舉動還真是一種孩子氣的行為啊――即使是證明了對方並不完美,那麽也未必就能夠表明自己能如何。而被抹黑的家夥,說實話也不會在乎自己是不是能夠真的完美下去。而西鄉盛隆和上杉謙信兩個家夥就是其中的代表。
想想的話,多少還是有一些感歎的,雖然的確是過了一段時間,不過區區隻是九年前的事情餘還是能夠記得的――長久的歲月使得餘的記性開始變差,一些太過於細枝末節的事情已經完全沒有辦法記起了。但僅僅隻是九年的話,應該還是處於近期記憶這種地步的。
那時候的話,還是政府軍勝利的時刻吧,倒幕軍是幕府軍的三分之一,但是在京都附近的會戰卻是倒幕軍的勝利――那時候的攘夷誌士還能夠和武士們通力協作,接著對於德川家的旗本武士發起攻擊。在江戶無血開城之後,也就是那個名叫做西鄉的家夥發起了對於西北地區的征討而結束了那場內戰,那時的話,餘倒是也在江戶見過那家夥一麵。那小子當時還是一副意氣風發的樣子,接受了近衛軍都督以及陸軍大元帥的軍銜,然而誰又能想到,如今的這個家夥,卻會成為領導西南叛亂,被革除了官職的罪魁禍首呢?
說到底的話,還是立場的問題吧。
原先的攘夷誌士們所做的。不過隻是想要把外國人的權益收回來接著用來發展國力,但不過即使是薩英戰爭的勝利,也不能代表藩主們就真的是那些西洋人的對手――幾艘鐵甲艦,幾座炮台根本不可能和西洋本土的艦隊相比,真的硬要和西洋人作對的下場,前些年裏隔壁鄰居的清已經在鴉片戰爭當中展示了後果。所以。當攘夷的道路行不通之後,誌士們就改變了策略成為了改革維新派。就策略來說,還是相同的,而不同的隻不過是利益的奪取對象從對外改變了成了對內。
首先被打倒的是擁有全國最多土地的藩主還有將軍,但是就實際上來說,這些家夥的日子依舊很好過,就拿德川家的後人來說,擁有著七十萬石石高的日子怎麽可能會貧窮,令人倍覺諷刺的是。真正利益被剝奪的,真正幾乎喪失了生計的,卻是一直以來幫助著倒幕軍的四強藩武士們――是這些人把天皇送回到了東京的皇居,但是那個他們所擁戴的天皇頒布了廢刀令還有限製士族的命令之後,還真是不知道他們會作何感想。
餘想,那是一種被背叛了的感覺吧――明明是為了誰而戰,卻被那個人所背叛,最後喪失賴以為生的手段之後。淪為了流浪者,武士們為了戰爭而鍛煉出來的無窮武練和技藝都和他們的武士刀一樣已經不被需要了。
武士。本來就是戰爭所用的工具而已,對於工具來說,使命達成之後,就是應該被銷毀的時刻了。
而西鄉盛隆隻要是為了這些人而戰鬥的話,那麽他就無法取勝――餘想,那種事情說不定他也知道。但是麵對這一些必定會被淘汰的東西。有的人會選擇放手然後保存自己,也有的人會選擇不放手然後與其一起被淘汰。
而像是這次的話,就是這種事情的典型。已經身為陸軍元帥的情況下。不管如何西鄉都已經和所謂的“下層武士”沒有了半點關係。但是這個理想的老軍人或許是時刻的都把自己當成了一個下層武士來對待。因此,他這次也僅僅隻是為了保護幾個軍校的學生的過激行為而掀起了一場席卷西南的叛亂――在初次的戰敗之後,政府軍已經投入了更多的力量。越多越多的兵艦組織了敵後挺身隊襲擊他的後方,恐怕,這個“最後的武士”已經距離覆滅不遠了。
……
北陸,東海道,還有中山道當中最為適合上洛的絕對是東海道這並不是沒有原因的――中山道以及北陸道都太過於狹窄,而道路當中也缺乏補給,沒有可以用來停駐補充糧草的地方,所以相對寬敞並且富饒的東海道的確是上洛的最好道路。曆來武田選擇這條道路,也都是因為這種原因,不過選擇北陸的話,那麽上杉也是有著自己的理由。
首先是北陸的天氣比較寒冷,在雪國當中作戰的話,這毫無疑問是上杉軍的特長,其次的話,就是北陸的狹窄――即使是咱帶了六萬大軍準備北上,但是卻發現狹窄的北陸根本沒有辦法很好的將全體部隊都展開。因此,最後咱也是讓擔當了前鋒的權六配合著猴子兩個家夥首先去會會上杉謙信那家夥。
雖然說那家夥的確是很厲害不假,但是同樣的,這家夥還是太過於仁慈了而不配被稱為“毗沙門王”的,比起上杉謙來說,這時候咱倒是覺得一向宗那裏的話比較聰明――雖然一向宗相當愚昧且殘暴,說不定也是根本不應該存在的宗教,但是就其狡猾來說,的確是有著可以借鑒的地方。
條約或者親善,這種東西從來就沒有作用這應該是常識――這應該是國民的特性才對。畢竟戰國了那麽多年,還會相信其他大名的同盟條約本身就是一種愚蠢的事情了。不是乘著咱所沒有防備而直接派出大軍攻入咱的領地,而是相當具有禮節的派出使節宣告戰爭的下場不就是像是現在這樣麽?明明是對方的上洛侵攻作戰,不過就是因為對方那不必要的堅持,使得咱倒是成為了進攻的那一方。僅僅隻是因為個人的原因就使得自己領土上的百姓遭受戰亂還真是小義而已。
不過,當部隊剛剛渡過手取川的時候,咱就幾乎差不多明白了一些事情。
所謂上杉謙信,絕對並不是什麽會因為個人的原因而放棄先機的女人,相反。對於戰爭這種事情,她還是一個相對來說斤斤計較的女人――以最小的傷亡,終結戰亂,得到最大的戰果,而即使是這次的宣戰,也隻是她考慮之後所得出來的結果。
既能夠得到所謂大義的名分。也不會錯失先機――因為對於這個女人來說,任何時候,任何地方,奇襲這種事情是根本不需要利用欺騙才能夠得到的結果,隻要是越後騎兵存在的地方,就不會有什麽安全的地點可以說。
於是,咱也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見到了那樣子漆黑塗裝的騎兵們――醒目的黑色之後。是一點讓人過目不忘的白色,如今的上杉謙信也並沒有穿著僧袍,而是改了一身白色貂皮的華麗服裝。若是束起了頭發的話,那還真是有一點貴公子的樣子。
然後,咱才意識到了自己的失態,咱並沒有抓到問題的重點――從一開始咱就因為對方的形象而反倒專注於那份姿態了,但是咱卻絲毫沒有意識到,在這種地方遇到了上杉家的騎兵意味著什麽。
柴田還有猴子的兩萬人比咱的部隊領先大概半天左右。這個距離的話咱以為是相當合適的。畢竟是有著兩萬人的前鋒,即使是遇到了上杉的部隊也應該可以陷入交戰然後在半天後作為生力軍趕到戰場坐收漁利。同時也是為了消滅眼前敵人。掃平一向宗餘孽方便大部隊前進的目的,所以說柴田權六,羽柴秀吉還有前田利家,佐佐成政都在先鋒當中。但是當現在上杉的騎兵已經出現了咱的目前的時候,那麽能夠說明的可能性隻有兩種了。
“權六!猴子!還咱軍團!”
或者說……從一開始,上杉家的騎兵就已經潛伏在了這裏。等到前鋒通過後,目標就是咱的大部隊了。
就數量來說,對方是隻有二千騎的樣子,是本次上杉上洛總兵力的十五分之一,不過要是小瞧的話。那麽可是要吃大虧的――如果說,咱的戰績往往是以多欺少的戰略性勝利的話,那麽上杉謙信就是戰術上的天才,就連數十人衝擊北條五千的事情都做得出來的女人……就傳奇度來說,說不定要比咱更加讓人覺得有趣吧。
不過,出人意料的,這次上杉軍並沒有發動奇襲,而隻是閑庭信步的在這段道路上走了一圈――展示了整齊的軍容,還有那麵著名的亂龍旗。接著就繼續向前,追趕著咱的前鋒部隊。
“她!無視了咱!”
說起來本陣當中值得信賴的武士其實也不多,就連母衣眾也不在的時候,咱身邊的也隻有不擅長作戰而是擅長運籌帷幄還有調略的米五郎了,所以就戰局來說,咱應該時感到慶幸的樣子才對――咱可沒有妄自尊大的認為咱的騎兵會是越後騎兵的對手,況且那群來去如風的家夥若是衝垮咱的幾個備隊之後再離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若是采取一擊脫離的戰法,那麽其實咱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但是,麵對這種情況……咱還是難以收拾自己的心情的表現了憤怒。
今川義元輕視咱之後,天下的大名就再也不敢輕視咱,接著咱所遇到的敵人莫不是視咱為人生當中幾乎難以戰勝的大敵來對待。重視也好,輕視也好,總是將咱當成了考慮範圍內的障礙和目標,但是……唯獨隻有這個家夥,竟然無視咱,就好像咱是哪裏的小石子一樣根本不足為懼,也沒有任何考慮的價值。
如果可以的話,咱還是真的想要派出那些騎兵象征性的進行一次追擊――勝利也好,失敗也好,都似乎是想要表達“咱就在這裏”這樣子的信息給那家夥。但是……最後的咱,還是打消了這份念頭。
因為,那個站在了亂龍旗下的女人也似乎朝著咱這裏看了一眼――那是幹淨而純潔的眼神,如果眼睛是心靈之窗的話,那麽毫無疑問這家夥的就是相當幹淨的家夥,不過,似乎她好像也在尋找一些什麽東西才對……
好像是有一些失望的,這家夥看了咱一眼,然後就策馬離開了咱的位置――對於此,咱也隻能夠派出傳令騎兵命令前鋒部隊多加防範了。
是夜,幾乎是在全軍度過了手取川的同時,那條河流的河水也開始了暴漲。以至於渡河的時候損失了大概近百名士兵的樣子,就數量來說,不過隻是九牛之一毛,不過在軍營裏發生這種奇怪的天象的話,也是會引來一些奇怪的議論。
也並不是咱的士兵和將領們太過於迷信了,僅僅隻是因為小事情的話,他們也不會怪到什麽神怪身上去的――咱啊,已經見過了太多人,隻要是遇到了沒有辦法解決的事情以及不想負責的事情就把它們統統推給鬼神的家夥了。要真是鬼神存在的話,相比也會對這群不斷抹黑著它們的人加以懲罰的吧。所以至少咱的部下,是不會輕易說出那種會讓咱厭惡的話來的。
所以如果說是客觀原因的話,那麽就是咱的征程實在太過於一帆風順了――咱所遇到的任何天氣,不論是惡劣的或者說是晴朗,說到底都是利於咱的天氣的這一點是不會改變的。
而這種不利於咱的天氣,還真是這一次的,如果是當時的咱能夠善於解讀這個信息的含義,並且加以防範的話,那麽接下來或許也不會遭遇那種程度的慘敗了。
……
麵對著類似於上杉這樣子的敵人……她是已經強到了根本不需要考慮敵人的實力的地步了,即使當時的情況是上杉的七十萬石對敵餘四百九十萬石,她也已經無需什麽勝負的問題了。因為在當時的時代裏,上杉謙信這個名字是幾乎能夠勝利等同的,如果說餘的不死是被寫進了規則當中的東西的話,那麽這家夥的勝利也是同樣被書寫進了規則當中的重要法則。
所以,現在想想,那天暴漲的河水本身就是一種示警了。而沒有意識到了這一點的餘接下來所做的事情是更加愚蠢的――所謂上策的話,是應該撤回所有部隊,然後將北陸拱手相讓。接著中策,即使讓權六還有猴子駐防北陸,絕不進犯,而那時候的餘……所采取的的是下策。
似乎是自尊心受到了挑撥一樣,餘又讓並沒有加入戰場的瀧川以及光秀前來戰場準備和上杉謙信作戰――那是何等愚蠢的行為,雖然說量變引發質變,但是這不代表任何時候這個道理是通用的。如果說對方是鐮刀的話,那麽餘的行為不過隻是整理了原先分散在各處的野草方便對方收割而已。而那種事情的話,甚至都沒有引起那個女人的在意。
而之後,餘所承受的敗北,也並非隻是普通意義上的失敗――士兵也好,將領也好,都並不是那麽重要的東西,畢竟隻要是餘在的話,那麽不管是多少士兵還有人才餘都能夠召集的起來。所以說,即使是那次的失敗很慘重,也沒有到可以稱之為“打斷了織田的脊梁”這樣子程度的嚴重。
真正嚴重的是,那個叫做上杉謙信的女人所奪走以及戰勝的,恰恰是餘的自信還有餘所信賴的常識――那是確確實實的教訓,讓餘在那之後的好長一段時間內都開始了一蹶不振和自我懷疑。(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