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天可汗


    欽陵敏銳的意識到,火槍兵是一支可以改變戰爭模式的兵種。


    火槍兵的力量,遠非一般的兵種可以相比,誰擁有了火槍兵,誰就擁有了絕對的力量,有了爭霸的本錢!


    可惜啊!


    這麽強大的火槍兵竟然屬於大唐!


    如果將火槍兵收入吐蕃,那吐蕃一定可以無敵於天下!


    隻是,這支火槍兵所使用的武器到底是什麽樣的欽陵依舊一無所知。


    欽陵不由暗想,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探知大唐火槍兵的秘密,一定要讓吐蕃也建立這樣一支強大的火槍兵,隻有這樣,吐蕃才能強大,才能與大唐爭霸!


    “砰!”


    一陣陣的槍聲響起,一萬吐穀渾士兵損失慘重,餘下的軍隊再也經不起這樣慘重的傷亡,紛紛後撤。


    而他們的後撤又引發了其它部隊的騷亂,吐穀渾人的軍隊開始變得混亂。


    “砰!”


    “砰!”


    火槍兵擾成整齊的隊列,每前進一段距離就在軍官的指揮下停止前進,向前方的吐穀渾軍射擊,直到將麵前之敵全部擊潰,才再次向前推進。


    短短的半個時辰之內,吐穀渾已損失了近萬人馬。


    這些人馬,可都是吐穀渾最為精銳的部隊。


    吐穀渾總共才有二十多萬軍隊,這樣的損失,是吐穀渾人所無法承受的。


    “鳴金!快鳴金!”葛斯羅再也不理會欽陵,大聲下達命令。


    隨著一陣金鐵交鳴之聲響起,吐穀渾軍如潮水一般退了下去。


    “我一定會回來的!”


    欽陵看著遠處的大唐軍隊,咬了咬牙,轉身一拍戰馬而去……


    數萬吐穀渾軍隊最終全部撤去,地麵上,到處都是吐穀渾軍戰死的屍體。


    在這場戰役中,吐穀渾的五萬軍隊在大唐火槍兵的打擊下損失了一萬餘人,受到重創。


    更重要的是,這一戰,給了吐穀渾人心理上以極大的打擊與震懾。


    這一戰,原本吐穀渾人以五萬之眾,對付大唐八千人馬,以有備算無備,兵力上占據著巨大的優勢,又是欽陵這樣的名將指揮。


    什麽十麵埋伏之計,斷水之計用了個遍,可是不但沒有吃下薛仁貴的八千人馬,反而在薛仁貴的反擊和火槍兵的攻擊下損失慘重。


    這一戰是真的把吐穀渾人打怕了。


    他們真正的見識到了唐軍中央主力的厲害,再也不敢對大唐的領土生出什麽其它的想法。


    隨著吐穀渾人的撤退,李貞所率領的唐軍終於占領了薛延陀的全境。


    一時之間,大唐拓土百萬裏,嶺土得到了極大的放充。


    此時的大唐,先是滅亡了東突厥,隨後又滅亡了東線的高句麗、新羅、百濟,渤海俯首稱臣。


    在麵,滅亡了薛延陀,在西麵,打敗了吐穀渾,西突厥也不敢來犯,一時之時,如日中天,不可一視。


    而這一切,與李貞有著分不開的聯係。


    李貞在大唐國子民心目中的地位直追李世民。


    這也引得一些小人嫉妒,在李世民麵前說什麽天無二日,民無二主之類的話。


    但李世民卻隻回了一句:那是我兒子。


    隻這一句,所有的讒言頓時煙消雲散。


    薛延陀被滅亡之後,一時之間,回紇與奚、契丹等部受到震懾,紛紛上表,請求歸附大唐。


    貞觀二十一年夏,李世民下詔,“以敕勒諸部為州府,回紇部為瀚海府,仆骨為金微底,拔野古為幽陵府,多濫葛為燕然府,同羅為龜林府,思結為盧山府,渾、斛薛、奚結、阿跌、契苾、思結別部、白霄等並為州。


    各部落的酋長領袖被拜為都督、刺史,受賜金銀繒帛、錦袍等物。


    敕勒各部的首領遂請求在回紇以南、突厥以北開設一道,稱作“參天可汗道”,置六十八驛,各驛站備有馬匹酒肉供使節食用。唐太宗準許他們的要求,於是北荒悉平。”


    自此,李世民成為了後人口中所說的天可汗,大唐聲勢大振。


    與此同時,李貞也回到了長安城,李世民龍顏大悅,立即召房玄齡等人商議要退位為太上皇,立李貞為太子之事。


    不想房玄齡等人反對,認為李世民正值壯年,身體康健,不宜退位。


    也就在這時,開府儀同三司、申文獻公高士廉病逝。


    高士廉是長孫皇後的舅舅,所以李世民親自到他的府第看望。


    高士廉死,李世民又出興安門哭吊。房玄齡中道伏臥,拚命勸阻,李世民才回東苑,仍南望而哭,涕如雨下。高士廉靈柩出城歸葬,唐太宗又登長安故城西北樓,目送痛哭。


    高士廉未死之時,李世民曾去探望,說了要退位的事,高士廉極力勸阻,認為太子年少,李世民不應棄百姓而不顧。


    高士廉見李世民猶豫,起身向他磕頭,血流如注,李世民長歎一聲,答應了高士廉的請求,自此打消了退位做太上皇的想法。


    此時的李貞已回到了長安,李世民很是高興,招李貞秉燭夜談,李貞將自己在薛延陀的經曆向李世民詳細說了一遍,李世民更是高興,直覺自己這個太子選的真是正確極了。


    李貞太像年青時的自己,年青時的李世民,是李淵起兵的主要策劃人。


    而在李淵起兵之後,李世民更是東征西討,滅王世充,平竇建德,敗宋金剛,這才打下大唐這偌大的江山。


    可以說,李世民是在唐建立最大的功臣,沒有他,也就沒有現在的大唐。


    現在的李貞與李世民當年何等相似,也是不斷為大唐征戰,開疆拓土,這才有了大唐現在的輝煌。


    如果說李世民是大唐的實際開創者,那李貞就是大唐崛起,稱雄四方的大功臣。


    沒有李貞,不要說薛延陀,就連高句麗也是大唐的心頭大患。


    而現在,一切都不是問題,這些大唐的對頭,都已被李貞滅亡,李貞功勞何其之大。


    看著自己的兒子,李世民一臉的笑意,心說,這才是我的兒子,這才是我大唐儲君應該有的樣子。


    李世民與李貞交談良久,很是滿意,這才說道:“你母親最近身體不好,你該去看看你的母親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我老婆是武媚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風千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風千年並收藏大唐:我老婆是武媚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