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偶遇幽憂子
大唐:我老婆是武媚娘 作者:唐風千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52章十麵埋伏
“撲!”
薛仁貴一戟挑飛了一個攔路的吐穀渾軍官,兩側的吐穀渾士兵紛紛讓開,薛仁貴已來到了程處立的近前。
“老薛,你可來了!”
一看薛仁貴,程處立感動的眼淚差點兒沒掉下來。
“走!”
薛仁貴殺出一條血路,帶著程處立一路衝殺。
程處立說:“老薛,這次多虧你了,以後咱們就是兄弟。”
“後麵吐穀渾人又殺上來了!老程,你先走!”
“球!要死就死在一塊!我老程和你同生共死!”
“媽的,這些吐穀渾人怎麽像殺不絕一樣?”薛仁貴殺了半天,已是氣喘籲籲。
“我想起來了,這是十麵埋伏之計!”程處立叫道。
薛仁貴也是瞬間恍然大悟,這確是十麵埋伏之計。
所謂的十麵埋伏,就是將軍隊分成若幹支,從頭尾兩處不斷與敵人交戰,前麵的散掉了,立即退到後麵重新集結,然後再上戰場,吃掉對手的後衛部隊。
這樣的好處就是,可以無休無止,將被圍的人部隊一點點蠶食,當年楚漢相爭,項羽就是中了韓信的十麵埋伏之計,十幾萬大軍被消滅殆盡,劉邦也因此一戰而奪取天下,建立了大漢四百年的基業。
沒有想到的是,在這草原上,自己竟然也中了這十麵埋伏之計,而使用這個計策的還是異族。
看來,這吐穀渾中有高人指揮啊!薛仁貴心中暗想。
薛仁貴也是讀過兵書的,既然知道了這是十麵埋伏之計,心中就有了算計。
十麵埋伏之計,對地形的要求很高,隻要衝出這片茂密的草原,到高處去,居高臨下,那十麵埋伏之計就會不攻自破。
當下,薛仁貴大吼一聲,帶著程處立匯合了大部隊,殺上了一片高地,居高臨下駐守,而數萬吐穀渾軍則將薛仁貴的軍隊團團圍住。
薛仁貴所在高地五裏處,一處小土山上,一個吐穀渾將領目光看著前方,此人正是吐穀渾大將葛斯羅。
葛斯羅目光炯炯,對身旁的一個身著藏袍,臉上有著典型高原紅的男子說道:“欽陵將軍,這次多虧了你的指揮,我們才能打敗唐軍。”
欽陵,吐蕃大論(宰相)祿東讚之子,欽陵兄弟五人,兄早亡,弟弟分別為讚婆、悉多、於勃論。他們長期領兵在邊境,“皆有才略”。
祿東讚生了五個好兒子,長子早夭後,欽陵就成為了祿東讚的嫡長子。
這一次,大唐進攻薛延陀,給吐穀渾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如果大唐打下了薛延陀,剛從東、北兩個方向對吐穀渾遷成巨大的威脅。
而祿東讚也看出了這個威脅,他並不想大唐這麽順利的打下薛延陀,因為如果大唐打下了薛延陀,那國力就會大增,得到薛延陀的產馬之地,會對吐蕃造成巨大的威脅。
所以,祿東讚決定挑拔吐穀渾與大唐的關係,利用吐穀渾牽製住大唐。
此時的吐穀渾正苦於大良的威脅,在得到吐蕃對吐穀渾支援的保證之後,立即派出大將葛斯羅,率兵五萬出征,準備與大唐搶奪薛延陀西部的領土。
這是一招險棋,因為此前吐穀渾在被大唐打敗之後,就一直是大唐的屬國,現在這個屬國不想再受到宗主國的威脅,而想要壯大,所以,他們必須邁過唐軍這個坎。
對於吐穀渾來說,為了生存和強大,他們別無選擇,要麽選擇與大唐開戰,要麽選擇與吐蕃開戰,奪取吐蕃的土地以強大自己。
可是現在,吐蕃向吐穀渾釋放出了友好與善意,表示願意與吐穀渾平等相處。
相比較而言,大唐卻隻讓吐穀渾做自己的屬國,這讓高傲的吐穀渾人很難接受。
而這一次,大唐進攻薛延陀,對於想要強大的吐穀渾來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唐軍擊敗了薛延陀,那麽吐穀渾正好可以趁虛而入,奪取薛延陀的領土。
也就在這時,吐蕃派出將軍欽陵出使吐穀渾,欽陵敏銳的感覺到挑拔吐穀渾與大唐關係的機會已經到來,於是假意說吐蕃願意相助吐穀渾奪取薛延陀故地,抗擊唐軍。
吐穀渾人信以為真,派出五萬精銳,由將軍葛斯羅帶領出征,由於吐穀渾人知道欽陵的軍事才能極為出眾,所以,葛斯羅將欽陵奉為謀主。
而在欽陵的指揮下,吐穀渾人兩次擊敗唐軍,將唐軍主力團團圍困在山上。
看著遠處山上的唐軍,葛斯羅說道:“看來唐軍的將領還是有些本事,竟然瞧出了我們的十麵埋伏之計。”
“他這樣到了山上,居高臨下,就破解了我方的謀劃,看來,要擊敗唐軍很難了。”
欽陵一搖頭說道:“我倒覺得,擊敗唐軍不難。”
“噢?欽陵將軍有何高見?”葛斯羅問。
欽陵嘴角掛著一抹笑意,淡定的說道:“唐軍現在都集於山上,那麽,他們就必須喝水,隻要我們切斷唐軍的水源,那唐軍必然不戰自亂。”
“妙!妙啊!”葛斯羅聞言大喜。
欽陵一笑,心說漢人的兵書還是有很多可以吸取的東西,現在的唐軍,與三國時期蜀國守街亭的馬謖有相似之處。
都是守著高山,缺少水源,所以,隻要自己像張合切斷馬謖水源一樣,用同樣的辦法對付唐軍,那唐軍將不戰自亂,到時,可以不費砍灰之力擊敗這些唐軍。
葛斯羅想著,隻要擊敗了這些唐軍,就可以奪得薛延陀西部的領土,讓吐穀渾實力大增。
可欽陵想的卻是,一定要讓吐穀渾消滅這支唐軍,如此一來,唐軍必與吐穀渾血戰到底,這樣一來,唐軍和吐穀渾相互殘殺,那吐蕃就有了壯大力量的機會。
欽陵不愧是吐蕃智者祿東讚的兒子,一瞬間想到了很多,已將唐朝和吐穀渾都算計了進去。
而大唐與吐穀渾如今的戰爭局麵,也是由他一手促成。
欽陵知道,無論最後是唐軍取得勝利,還是吐穀渾取得勝利,得到最多好處的隻能是吐蕃……
“撲!”
薛仁貴一戟挑飛了一個攔路的吐穀渾軍官,兩側的吐穀渾士兵紛紛讓開,薛仁貴已來到了程處立的近前。
“老薛,你可來了!”
一看薛仁貴,程處立感動的眼淚差點兒沒掉下來。
“走!”
薛仁貴殺出一條血路,帶著程處立一路衝殺。
程處立說:“老薛,這次多虧你了,以後咱們就是兄弟。”
“後麵吐穀渾人又殺上來了!老程,你先走!”
“球!要死就死在一塊!我老程和你同生共死!”
“媽的,這些吐穀渾人怎麽像殺不絕一樣?”薛仁貴殺了半天,已是氣喘籲籲。
“我想起來了,這是十麵埋伏之計!”程處立叫道。
薛仁貴也是瞬間恍然大悟,這確是十麵埋伏之計。
所謂的十麵埋伏,就是將軍隊分成若幹支,從頭尾兩處不斷與敵人交戰,前麵的散掉了,立即退到後麵重新集結,然後再上戰場,吃掉對手的後衛部隊。
這樣的好處就是,可以無休無止,將被圍的人部隊一點點蠶食,當年楚漢相爭,項羽就是中了韓信的十麵埋伏之計,十幾萬大軍被消滅殆盡,劉邦也因此一戰而奪取天下,建立了大漢四百年的基業。
沒有想到的是,在這草原上,自己竟然也中了這十麵埋伏之計,而使用這個計策的還是異族。
看來,這吐穀渾中有高人指揮啊!薛仁貴心中暗想。
薛仁貴也是讀過兵書的,既然知道了這是十麵埋伏之計,心中就有了算計。
十麵埋伏之計,對地形的要求很高,隻要衝出這片茂密的草原,到高處去,居高臨下,那十麵埋伏之計就會不攻自破。
當下,薛仁貴大吼一聲,帶著程處立匯合了大部隊,殺上了一片高地,居高臨下駐守,而數萬吐穀渾軍則將薛仁貴的軍隊團團圍住。
薛仁貴所在高地五裏處,一處小土山上,一個吐穀渾將領目光看著前方,此人正是吐穀渾大將葛斯羅。
葛斯羅目光炯炯,對身旁的一個身著藏袍,臉上有著典型高原紅的男子說道:“欽陵將軍,這次多虧了你的指揮,我們才能打敗唐軍。”
欽陵,吐蕃大論(宰相)祿東讚之子,欽陵兄弟五人,兄早亡,弟弟分別為讚婆、悉多、於勃論。他們長期領兵在邊境,“皆有才略”。
祿東讚生了五個好兒子,長子早夭後,欽陵就成為了祿東讚的嫡長子。
這一次,大唐進攻薛延陀,給吐穀渾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如果大唐打下了薛延陀,剛從東、北兩個方向對吐穀渾遷成巨大的威脅。
而祿東讚也看出了這個威脅,他並不想大唐這麽順利的打下薛延陀,因為如果大唐打下了薛延陀,那國力就會大增,得到薛延陀的產馬之地,會對吐蕃造成巨大的威脅。
所以,祿東讚決定挑拔吐穀渾與大唐的關係,利用吐穀渾牽製住大唐。
此時的吐穀渾正苦於大良的威脅,在得到吐蕃對吐穀渾支援的保證之後,立即派出大將葛斯羅,率兵五萬出征,準備與大唐搶奪薛延陀西部的領土。
這是一招險棋,因為此前吐穀渾在被大唐打敗之後,就一直是大唐的屬國,現在這個屬國不想再受到宗主國的威脅,而想要壯大,所以,他們必須邁過唐軍這個坎。
對於吐穀渾來說,為了生存和強大,他們別無選擇,要麽選擇與大唐開戰,要麽選擇與吐蕃開戰,奪取吐蕃的土地以強大自己。
可是現在,吐蕃向吐穀渾釋放出了友好與善意,表示願意與吐穀渾平等相處。
相比較而言,大唐卻隻讓吐穀渾做自己的屬國,這讓高傲的吐穀渾人很難接受。
而這一次,大唐進攻薛延陀,對於想要強大的吐穀渾來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唐軍擊敗了薛延陀,那麽吐穀渾正好可以趁虛而入,奪取薛延陀的領土。
也就在這時,吐蕃派出將軍欽陵出使吐穀渾,欽陵敏銳的感覺到挑拔吐穀渾與大唐關係的機會已經到來,於是假意說吐蕃願意相助吐穀渾奪取薛延陀故地,抗擊唐軍。
吐穀渾人信以為真,派出五萬精銳,由將軍葛斯羅帶領出征,由於吐穀渾人知道欽陵的軍事才能極為出眾,所以,葛斯羅將欽陵奉為謀主。
而在欽陵的指揮下,吐穀渾人兩次擊敗唐軍,將唐軍主力團團圍困在山上。
看著遠處山上的唐軍,葛斯羅說道:“看來唐軍的將領還是有些本事,竟然瞧出了我們的十麵埋伏之計。”
“他這樣到了山上,居高臨下,就破解了我方的謀劃,看來,要擊敗唐軍很難了。”
欽陵一搖頭說道:“我倒覺得,擊敗唐軍不難。”
“噢?欽陵將軍有何高見?”葛斯羅問。
欽陵嘴角掛著一抹笑意,淡定的說道:“唐軍現在都集於山上,那麽,他們就必須喝水,隻要我們切斷唐軍的水源,那唐軍必然不戰自亂。”
“妙!妙啊!”葛斯羅聞言大喜。
欽陵一笑,心說漢人的兵書還是有很多可以吸取的東西,現在的唐軍,與三國時期蜀國守街亭的馬謖有相似之處。
都是守著高山,缺少水源,所以,隻要自己像張合切斷馬謖水源一樣,用同樣的辦法對付唐軍,那唐軍將不戰自亂,到時,可以不費砍灰之力擊敗這些唐軍。
葛斯羅想著,隻要擊敗了這些唐軍,就可以奪得薛延陀西部的領土,讓吐穀渾實力大增。
可欽陵想的卻是,一定要讓吐穀渾消滅這支唐軍,如此一來,唐軍必與吐穀渾血戰到底,這樣一來,唐軍和吐穀渾相互殘殺,那吐蕃就有了壯大力量的機會。
欽陵不愧是吐蕃智者祿東讚的兒子,一瞬間想到了很多,已將唐朝和吐穀渾都算計了進去。
而大唐與吐穀渾如今的戰爭局麵,也是由他一手促成。
欽陵知道,無論最後是唐軍取得勝利,還是吐穀渾取得勝利,得到最多好處的隻能是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