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狼王藏獒
大唐:我老婆是武媚娘 作者:唐風千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77章唐玄奘
聽了李貞的話,在場的群臣都深表讚同,覺得李貞說的很有道理。
雖然現在大唐與吐蕃的關係不錯,皇上甚至還把文成公主嫁給了吐蕃讚普鬆讚幹布,但吐蕃的實力日益壯大,久後對大唐確是一個極大的威脅。
如果大唐派兵打敗了中天竺,那麽中天竺與吐蕃相距不遠,隻會便宜了吐蕃。
因為以現在的情況,大唐不可能隔著眾多的國家有那麽一塊飛地,這也不現實。
長孫無忌冷笑一聲說:“打也不能打,罵也不能罵,難道我大唐就這樣算了,任人欺辱嗎?”
“當然不能!這一次,我們不但要為大唐使團找回公道,還要一舉掃滅中天竺!”
“說來說去,還不是一個打?太子不是說我大唐不能出兵嗎?”長孫無忌冷哼,向李貞發起了反擊。
李貞朗聲說道:“打是一定要打的,不過,無須動用我大唐一兵一卒!”
“哈哈,難道太子殿下會灑豆成兵不成?若如此,我長孫無忌實在是佩服之至!”
“我大唐不派兵出擊,難道就不能借兵嗎?”
“借兵?”
聽了李貞的話,所有人都心頭一動。
李貞接著說:“中天竺以北,有北天竺,也有吐蕃,還有一個尼婆羅(尼泊爾),其中吐蕃和尼婆羅與我大唐都交好,大唐與吐蕃還是翁婿之國,如果我們能借用吐蕃和尼婆羅的兵力進攻中天竺,那勝了,可使我大唐揚威異域,得到大量的財富,如果輸了,也不傷及大唐的人。”
“不錯。”
聽了李貞的話,李世民連連點頭,心說自己這個兒子真是厲害,竟然想到了借兵這個辦法,這確實要比大唐萬裏出兵攻打中天竺要好得多。
長孫無忌卻說:“太子說來容易,尼婆羅是我大唐屬國,從它那裏借兵還可以,但是吐蕃又怎麽會借兵與我國?”
李貞哈哈大笑,說道:“這有何難,吐蕃大相祿東讚現正在長安,隻要有他相助,我們必可以借來吐蕃兵馬,打敗中天竺。”
“不錯,確是如此。”李世民大喜。
長孫無忌突然又問:“就算吐蕃與尼婆羅出兵,那我大唐又誰能帶兵出征,擊敗中天竺呢?”
“隻需選一大將即可。”李貞說。
“我大唐最能打的就是李靖老將軍,不如讓李靖將軍帶兵如何?”長孫無忌陰陰說道。
“李靖老將軍已年過七十,又久病在床,久聞吐蕃高原地區氣候惡劣,老將軍如何能扛得住?”李貞搖頭。
“這一次攻打中天竺,涉及到我大唐國威,必須能勝,除了李靖將軍,臣想不出第二個人選。”長孫無忌說。
李貞一咬牙,口中說道:“李靖將軍是萬萬不能出征的,兒臣願帶兵馬出征天竺!”李貞朗聲說道。
“好!太子殿下英明神武,確實是最佳人選,請皇上恩準太子殿下領兵征討天竺!”
長孫無忌早就聽說,吐蕃所在的青藏高原空氣稀薄,很多漢人因為無法適應環境而死在了吐蕃,他心裏恨不得李貞死在青藏高原上才好。
就算李貞過得了青藏高原這一關,到了中天竺,聽說中天竺酷熱難耐,瘟疫橫行,李貞不明地理,又豈能輕易獲勝?
最後的結果,李貞怎麽也是個死,想下來的機會並不大。所以,長孫無忌才極力讓李貞帶兵前去攻打天竺。
“太子殿下出征,必須要帶精銳之士,不如太子殿下從中央禁軍中抽出五千人馬前往天竺。”
長孫無忌倒不是好意,他是怕李貞反悔,為了堅定李貞去攻打天竺之心,所以才讓李貞帶五千精兵前往。
反正在長孫無忌看來,這些大唐軍兵一定不適應青藏高原與天竺的環境,無法發揮戰鬥力。
就連李貞最後能否活著回來也是一個未知數,隻要李貞一敗,他的威望必會大跌,自己就會趁這個機會將李貞扳倒,由晉王李治取而代之。
更何況,李貞很可能因不服水土或者戰爭而死在青藏高原和天竺,總之,隻要李貞答應前往天竺,那就是九死一生。
李世民也是眉頭一皺,口中說道:“貞兒,朕聽聞吐蕃多高山,山頭常年積雪,漢人無法適應,而天竺又酷熱,瘟疫流行,你身為太子,帶兵前往天竺太危險……”
“父皇,兒臣願意打敗天竺,以異域揚我大唐之危!”李貞朗聲說道。
“是啊,太子有如此雄心壯誌,皇上就成全了太子吧。”長孫無忌在一旁連聲說道。
“貞兒,你真的決定前往天竺?”
“兒臣已決定,必當踏平天竺!”
“好吧,你需要多少人去?五千禁軍夠嗎?”
“兒臣隻帶五百衛士前往足矣。”
“皇上,太子有如此壯誌,你就成全了太子吧。”長孫無忌連忙說。
李世民見李貞堅持要帶兵平天竺,眾大臣又都同意,也不好拂了眾意,當下一點頭說:“好吧,那你好自為之……”
從甘露殿出來的時候,長孫無忌一派大臣喜氣洋洋,而支持李貞的大臣則一臉的懊喪,不遠萬裏打敗天竺,談何容易?
萬一借不來吐蕃和尼婆羅的兵呢?
難道太子隻憑這五百人就想打下天竺?
很多人都認為太子這次冒失了,一切都完了,這一仗,根本一點勝算都沒有。
程咬金等幾個武將走到李貞麵前想要說什麽,李貞一搖頭說:“諸位老將軍無須多言,我意已決,這一次,必定掃平天竺,讓天竺人從此不敢對我大唐正視!”
“哎!”
見李貞這麽說,眾人隻好歎息,讓李貞保重,這才離去。
李貞將王玄策叫到了自己身旁,口中問道:“王大人,你敢和我再走一次天竺嗎?”
王玄策正色道:“玄策時刻想著為使團同伴報仇雪恨,願為一小卒,追隨太子馬前,隨太子橫掃天竺!”
“好!跟著我吧。”
李貞一點頭,突然想起了什麽,然後低聲對王玄策說:“你拿著我的令牌,到譯經院去找一個人。”
“誰?”
“唐玄奘……”
聽了李貞的話,在場的群臣都深表讚同,覺得李貞說的很有道理。
雖然現在大唐與吐蕃的關係不錯,皇上甚至還把文成公主嫁給了吐蕃讚普鬆讚幹布,但吐蕃的實力日益壯大,久後對大唐確是一個極大的威脅。
如果大唐派兵打敗了中天竺,那麽中天竺與吐蕃相距不遠,隻會便宜了吐蕃。
因為以現在的情況,大唐不可能隔著眾多的國家有那麽一塊飛地,這也不現實。
長孫無忌冷笑一聲說:“打也不能打,罵也不能罵,難道我大唐就這樣算了,任人欺辱嗎?”
“當然不能!這一次,我們不但要為大唐使團找回公道,還要一舉掃滅中天竺!”
“說來說去,還不是一個打?太子不是說我大唐不能出兵嗎?”長孫無忌冷哼,向李貞發起了反擊。
李貞朗聲說道:“打是一定要打的,不過,無須動用我大唐一兵一卒!”
“哈哈,難道太子殿下會灑豆成兵不成?若如此,我長孫無忌實在是佩服之至!”
“我大唐不派兵出擊,難道就不能借兵嗎?”
“借兵?”
聽了李貞的話,所有人都心頭一動。
李貞接著說:“中天竺以北,有北天竺,也有吐蕃,還有一個尼婆羅(尼泊爾),其中吐蕃和尼婆羅與我大唐都交好,大唐與吐蕃還是翁婿之國,如果我們能借用吐蕃和尼婆羅的兵力進攻中天竺,那勝了,可使我大唐揚威異域,得到大量的財富,如果輸了,也不傷及大唐的人。”
“不錯。”
聽了李貞的話,李世民連連點頭,心說自己這個兒子真是厲害,竟然想到了借兵這個辦法,這確實要比大唐萬裏出兵攻打中天竺要好得多。
長孫無忌卻說:“太子說來容易,尼婆羅是我大唐屬國,從它那裏借兵還可以,但是吐蕃又怎麽會借兵與我國?”
李貞哈哈大笑,說道:“這有何難,吐蕃大相祿東讚現正在長安,隻要有他相助,我們必可以借來吐蕃兵馬,打敗中天竺。”
“不錯,確是如此。”李世民大喜。
長孫無忌突然又問:“就算吐蕃與尼婆羅出兵,那我大唐又誰能帶兵出征,擊敗中天竺呢?”
“隻需選一大將即可。”李貞說。
“我大唐最能打的就是李靖老將軍,不如讓李靖將軍帶兵如何?”長孫無忌陰陰說道。
“李靖老將軍已年過七十,又久病在床,久聞吐蕃高原地區氣候惡劣,老將軍如何能扛得住?”李貞搖頭。
“這一次攻打中天竺,涉及到我大唐國威,必須能勝,除了李靖將軍,臣想不出第二個人選。”長孫無忌說。
李貞一咬牙,口中說道:“李靖將軍是萬萬不能出征的,兒臣願帶兵馬出征天竺!”李貞朗聲說道。
“好!太子殿下英明神武,確實是最佳人選,請皇上恩準太子殿下領兵征討天竺!”
長孫無忌早就聽說,吐蕃所在的青藏高原空氣稀薄,很多漢人因為無法適應環境而死在了吐蕃,他心裏恨不得李貞死在青藏高原上才好。
就算李貞過得了青藏高原這一關,到了中天竺,聽說中天竺酷熱難耐,瘟疫橫行,李貞不明地理,又豈能輕易獲勝?
最後的結果,李貞怎麽也是個死,想下來的機會並不大。所以,長孫無忌才極力讓李貞帶兵前去攻打天竺。
“太子殿下出征,必須要帶精銳之士,不如太子殿下從中央禁軍中抽出五千人馬前往天竺。”
長孫無忌倒不是好意,他是怕李貞反悔,為了堅定李貞去攻打天竺之心,所以才讓李貞帶五千精兵前往。
反正在長孫無忌看來,這些大唐軍兵一定不適應青藏高原與天竺的環境,無法發揮戰鬥力。
就連李貞最後能否活著回來也是一個未知數,隻要李貞一敗,他的威望必會大跌,自己就會趁這個機會將李貞扳倒,由晉王李治取而代之。
更何況,李貞很可能因不服水土或者戰爭而死在青藏高原和天竺,總之,隻要李貞答應前往天竺,那就是九死一生。
李世民也是眉頭一皺,口中說道:“貞兒,朕聽聞吐蕃多高山,山頭常年積雪,漢人無法適應,而天竺又酷熱,瘟疫流行,你身為太子,帶兵前往天竺太危險……”
“父皇,兒臣願意打敗天竺,以異域揚我大唐之危!”李貞朗聲說道。
“是啊,太子有如此雄心壯誌,皇上就成全了太子吧。”長孫無忌在一旁連聲說道。
“貞兒,你真的決定前往天竺?”
“兒臣已決定,必當踏平天竺!”
“好吧,你需要多少人去?五千禁軍夠嗎?”
“兒臣隻帶五百衛士前往足矣。”
“皇上,太子有如此壯誌,你就成全了太子吧。”長孫無忌連忙說。
李世民見李貞堅持要帶兵平天竺,眾大臣又都同意,也不好拂了眾意,當下一點頭說:“好吧,那你好自為之……”
從甘露殿出來的時候,長孫無忌一派大臣喜氣洋洋,而支持李貞的大臣則一臉的懊喪,不遠萬裏打敗天竺,談何容易?
萬一借不來吐蕃和尼婆羅的兵呢?
難道太子隻憑這五百人就想打下天竺?
很多人都認為太子這次冒失了,一切都完了,這一仗,根本一點勝算都沒有。
程咬金等幾個武將走到李貞麵前想要說什麽,李貞一搖頭說:“諸位老將軍無須多言,我意已決,這一次,必定掃平天竺,讓天竺人從此不敢對我大唐正視!”
“哎!”
見李貞這麽說,眾人隻好歎息,讓李貞保重,這才離去。
李貞將王玄策叫到了自己身旁,口中問道:“王大人,你敢和我再走一次天竺嗎?”
王玄策正色道:“玄策時刻想著為使團同伴報仇雪恨,願為一小卒,追隨太子馬前,隨太子橫掃天竺!”
“好!跟著我吧。”
李貞一點頭,突然想起了什麽,然後低聲對王玄策說:“你拿著我的令牌,到譯經院去找一個人。”
“誰?”
“唐玄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