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平叛首功!


    李世民一夜白發,這位千古一帝也經受不了如此的喪子之痛。


    直到一旁的梁國公房玄齡與兵部尚書李績(勣)與諫議大夫褚遂良、衛國公李靖等人連忙一通開導,李世民這才止住了哭聲。


    這時,就聽李靖朗聲說道:“陛下,今夜幸虧有越王殿下及時平叛,否則後果不堪設想,越王殿下,為平叛首功。”


    李世民一點頭,隨後看向褚遂良,有氣無力的問道:“登善(褚遂良字)以為如何?”


    褚遂良隻是偷眼瞧了一下李貞,並不言語。


    李世民恍然,當即對李貞柔聲說道:“貞兒今夜勞苦功高,先回去休息,等明日再行封賞。”


    “謝父皇,平叛是兒臣份內之事,兒臣不要封賞,隻盼父皇保重龍體,兒臣告退。”李貞明白,有很多話,自己在大臣們不好說,所以也識趣的告辭離開。


    李貞走後,李世民就對褚遂良柔說:“愛卿有什麽話可以說了。”


    褚遂良歎了口氣說:“越王殿下卻是立下大功,但聽說他與承乾太子一向交好,現在卻殺了承乾太子邀功,全無手足之情啊。”


    李世民心頭一顫,這時就見一旁的李靖一拱手,凝聲說道:“老臣已打探清楚,承乾太子並非越王殿下所殺,而是被齊王李佑所殺,齊王李佑唆使承乾太子造反,同時被千牛衛射殺,李貞還為此大哭了一場。”


    “原來如此。”李世民長出一口氣,褚遂良的話剛才正擊中李世民的要害。


    若是李貞不念手足之情殺死李承乾,那就算他立了大功,李貞在李世民的心中,也隻是一個陰險狡詐,為了目的不擇手段的小人。


    可是一聽李靖的話,李世民這才消除了對李貞的誤會,歎息說道:“想不到李佑如此奸詐,貞兒倒是重情重義,又立此大功,朕心甚慰。”


    一旁的褚遂良又問:“陛下,越王殿下立此大功,您要如何賞賜他呢?”


    “越王殿下,已是位極人臣,又立此大功,怕是對那東宮之位心生覬覦啊,那陛下的嫡子又該如何?難道還要上演兄弟相殘的一幕嗎?”


    褚遂良的話簡直是殺人誅心,李世民心頭一顫,已經發生了兩次玄武門之變,都是兄弟之間手足相殘,他可不想再發生第三次玄武門之變。


    “那要如何是好?”


    “若要天下穩定,必須盡早確立晉王的儲君之位,讓所有對東宮有所覬覦的人死心。”褚遂良寒聲說。


    就在這時,李世民看到長孫無忌匆匆趕了回來。


    遠遠的,長孫無忌高聲說道:“褚大夫之言甚是有理,請陛下早立晉王為太子。”


    一旁的李績與李靖麵麵相覷。


    李靖今天晚上親眼目睹了李貞平叛的風采,為李貞暗暗折服,與李貞今所表現出來的英雄氣概相比,晉王李治也太過懦弱,李治這樣懦弱的人,真的能挺起這大唐江山嗎?


    隻是,現在李世民最信任的就是長孫無忌與褚遂良,自己雖然功勞很大,但並不想牽扯到這儲君爭位的糾葛之中,一旁的房玄齡與李績也是同樣想法。


    不過李靖還是有些忍耐不住,說了一句:“越王立下這潑天的大功,陛下又要如何安排?”


    李世民到底是一世雄主,心中也知立太子的牽扯甚大,從製度上來說,太子要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


    長孫皇後所生嫡係皇子共有三人,分別是李承乾、李泰、李治。然而今晚,李承乾與李泰同時被殺,如此一來,嫡係一脈隻剩下了李治一人。


    而李世民並不太喜歡李治,他認為李治過於懦弱,不像自己一樣英雄。反倒是吳王李恪英武異常,頗似年輕時的自己。其他的皇子,並不在他的眼中。


    然而今天晚上李貞的表現讓李世民大吃一驚,李貞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不但救了李世民,還平定了這場兵變,李世民也由此看出,李貞絕不像表麵上看得那麽簡單,他那瘦弱的身體中有著驚人的爆發力,李貞從骨子裏麵像極了年青時的李世民。


    這讓李世民很是高興,然而李貞畢竟不是嫡子,要立李貞為太子,怕是朝臣不服。


    這不,自己還沒說什麽,長孫無忌與褚遂良已經開始勸自己立李治為太子,還好李靖說了句公道話,不然,看長孫無忌與諸遂良的架勢,怕是今天晚上就要讓自己立李治為太子了。


    李世民心中不斷權衡利弊,李治、李貞、李恪,各有千秋,李治是嫡子,又有長孫無忌與褚遂良等重臣支持,李貞立下大功,李恪自己最喜愛,但他們卻無人支持,不立李治,怕是朝臣那裏無法交待下去。


    想到這兒,李世民決定先擱置矛盾,口中說道:“承乾新亡,我心中悲傷,這太子人選之事,容後再議吧。”


    長孫無忌一驚,心知李世民用起了拖字訣,當下眼中精芒一閃,朗聲說道:“陛下,臣以為,越王李貞,平叛立下大功,能力出眾,臣以為,應加封食戶,再實封一地方官職,到地方曆練,未來必成國之棟梁!”


    眾大臣不語,李世民也明白,長孫無忌這是又玩了一招調虎離山,隻要李貞離開了長安,等同於外放,隻要李貞一離開京城,這東宮之位,也就與他無緣了。


    這一招並不新鮮,西漢時,陳平和周勃聯合劉章誅殺諸呂,事成之後,為防劉章爭權,就將他封為陽城王,趕出了長安,從此,劉章再也沒有回到過長安。


    這段典故在場的幾個大臣都是知道的,如果李貞真的到地方去了,那怕是第二個劉章。


    李世民自然也明白長孫無忌的想法,隻是他心中很是猶豫,難以決斷,歎了口氣說道:“你們先退下,容後再議。”


    眾人退走,李世民卻叫住了房玄齡,然後詫異的問道:“愛卿平時最能謀劃,今晚為何一言不發?”


    房玄齡淡定的說:“這是陛下的家事,臣不便插言。”


    “朕的家事,亦是國事!”李世民雙目凝視著房玄齡。


    房玄齡一看是躲不過去了,猶豫良久,低聲說道:“陛下,不知劉章下場如何?”


    李世民心頭一驚,瞬間出了一身冷汗。


    劉章在被朝臣趕出長安,成為陽城王後,隻活了兩年,就不明不白的死去,後人常常猜測,劉章是功高震主,所以被暗中殺害。


    李貞也是李世民的兒子,李世民不想李貞成為第二個劉章,然而,長孫無忌與褚遂良又是他最信任的大臣,自己到底要如何安置李貞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我老婆是武媚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風千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風千年並收藏大唐:我老婆是武媚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