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繡和曹節在城內四處閑逛,閑情逸致極高。抵近中午的時候,已經遠離了將軍府,便沒有回家吃飯,而是就近找了一處酒肆用飯。
下午,依舊下著淅瀝瀝的小雨。雨霧迷蒙,天氣涼爽,分外的舒服。張繡和曹節又逛了一個多時辰,買了無數的物品才返回。
回到府上,張繡拿著給黃月英買的玉佩,以及其餘給黃月英的禮物,單獨給黃月英。原本心情有些鬱結的黃月英,看到張繡給她挑選的禮物,臉上又露出笑容。
一時間,鬱氣盡去。
黃月英性情,本就簡單。
張繡沒帶她出去,但給她帶了禮物回來,便陰轉晴高興起來。
因為張繡惦記著她的。
張繡陪了黃月英一會兒,就回到書房,安排人詢問國淵的事情。
國淵還在吏部的衙門中,由徐庶專程接待。
張繡安排人,把徐庶和國淵請來。兩人進入書房中,作揖行禮後落座,徐庶率先道:“主公,卑職和國淵先生一番交談,受益匪淺。國淵先生見識卓著,有大才華的。”
他見到了張繡的書信,故而親自接待國淵。和國淵的一番交談後,徐庶也認為國淵才能出眾。再加上國淵是鄭玄的弟子,身份拉近了徐庶和國淵的距離。
張繡笑道:“元直都認可國淵,可見國淵是沒問題的。”
徐庶道:“這是主公慧眼如炬。”
“報!”
忽然,書房外有侍從的聲音傳來。
張繡道:“進來!”
房門嘎吱一聲,侍從進入書房中,稟報道:“將軍,杜畿大人求見。”
“請!”
張繡吩咐一聲。
徐庶和國淵當即便請求避嫌,張繡卻擺手製止。不論是徐庶,亦或是國淵,那都是張繡倚重的人,不需要避嫌。
不多時,杜畿進入了書房中。
杜畿如今就任京兆尹,雖說他剛上任,但一上任便展露出對政務的熟悉。尤其杜畿本身,是從底層上來的,熟悉京兆尹府中的各種政務。
大小事,瞞不過他。
杜畿吃住都在京兆尹府,晚上也沒休息,秉燭處理公務,徹夜了解長安乃至京兆地區的情況。他一遇到問題,便立刻更改政令。一天之內,杜畿連發數道命令,調整京兆地區的錯誤。
這是杜畿的做事態度。
要做,就必須做好。
不能辜負張繡的信任,更不能讓張繡失望。
杜畿站定後,拱手道:“卑職杜畿,拜見主公。此番拜見主公,是卑職梳理長安的情況時,發現近一個月內,有數千士子湧入長安,更有無數的百姓進入長安。”
“長安城中,物價上漲,房租也跟著上揚。”
“百姓居住大不易。”
“卑職認為此事,不利於長安的長遠發展。尤其長安的物價上揚後,許多寒門士子難以立足,不利於主公招賢納士。”
杜畿侃侃而談,道:“如果是世家的子弟,倒不擔心錢財的問題。可寒門弟子讀書尚且不易,沒有多餘的錢財,拮據度日。”
“他們在長安生活不容易。”
“寒門中,有大才。”
“如果能留下寒門士子,讓無數的寒門士子為主公效力,對主公麾下的治理,那也有極大的幫助。為解決當下的情況,卑職建議由戶部牽頭,拿出一部分錢財,賑濟來長安的寒門士子。除此外,卑職懇請開倉放糧,抑製上漲的糧價。”
杜畿提出了他的請求。
京兆地區的政務和政令,杜畿在不斷的調整,撥亂反正。與此同時,杜畿也在觀察長安地區的情況,有所發現,他便專門找到張繡,希望能解決問題。
不求一勞永逸解決問題,至少能略盡綿薄之力。
張繡聽到杜畿的話,心思轉動,招攬士子其實是樹立禮賢下士形象的過程。
張繡禮賢下士。
如此,才有更多的人才來投奔。
人才多了,對張繡逐鹿中原,爭奪天下,那是有大裨益的。
三國的前期,不論是魏國,亦或是蜀國和吳國,那實力都極強。可到了後期,三國的國力差距越來越大,最終吳國和蜀國都抵擋不住魏國的攻勢。
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實是兩國人才的凋零。
諸葛亮、馬良、蔣琬、李嚴、魯肅、呂蒙、陸遜等人的去世,蜀國和吳國人才凋零,實力江河日下,落敗是正常的。
張繡知道人才的重要性,要招攬人才,留住人才,更要培養人才。
張繡思索一番,有了想法。不過,他沒有提出自己的決斷,看向國淵,問道:“國淵,你對於長安糧價的上揚,士子居住成本的增大,有什麽看法?”
國淵一抖袖袍,回答道:“張將軍,在下認為要解決這些事,單純拿錢財賑濟士子,雖說能解決燃眉之急,其實不是長久之計。”
“第一,匯聚在長安的士子,越來越多,難道每個士子,都給予錢財嗎?”
“人都是自私的。”
“人的心理,都是不管寡而患不均。一旦有士子沒有得到,或許他有不應得到的理由,可一旦宣揚出去,便是一滴墨汁落在缸中,會染黑一大缸水,不利於將軍。”
“所以賑濟士子的計策,短期內合適。”
國淵眼神平靜,他走了很多地方,又有見識,一針見血提出了杜畿提到的問題。
杜畿沒有說話。
他找張繡稟報長安士子的情況,是想解決事情。他提出的方案,未必是最好的未必是最合適的,也希望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張繡說道:“賑濟士子不合適,你認為什麽辦法最合適?”
國淵回答道:“在下認為,最好的辦法,是解決他們居住的問題。”
“如此,便足矣!”
“曾經的長安,戰亂導致十室九空,長安空置了無數的住宅。張將軍入主長安後,手中必定有大量的地契。”
“可以拿出相當的住宅,以極低的價格,租給進入長安的士子。”
“僅僅是這一項,就可以極大限度的減輕士子的負擔,也體現了將軍對士子的重視。當然士子離開長安,或者出仕後,便交還住房。”
國淵正色道:“當然,也不是隨便一個人,就可以冒充士子。”
“能入選的,必定是人才。”
“這方麵,需要吏部牽頭,考核每一個士子,仔細遴選,不至於魚目混珠。”
“如此,才能選出人才。”
“世家大族,不缺少錢財,恰是出身寒門,經濟拮據的人,才需要將軍的扶持。將軍恰恰要扶持的,就是這些人,吸引所有人來長安。”
國淵道:“至於上漲的物價,隻能是官方調控。隻需要加大糧食的供應,就可以抑製上揚的糧價,保證糧價的穩定。糧價上漲,便加大供應糧食。糧食過量,便大批購進即可。”
杜畿聽完後,臉上掠過一抹驚訝神情。
國淵所言很有操作性。
杜畿得承認,房租是一個大開支,解決了士子居住的問題,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已經減少士子遇到的困難。
徐庶讚許道:“主公,國淵所言甚是。他的建議,卑職讚同。”
張繡點頭頷首,說道:“要千金買馬骨,要留下有用於我們的士子,提供居住的地方,是一個方麵,但還不夠。”
國淵眼神認真,問道:“張將軍認為,當如何解決呢?”
下午,依舊下著淅瀝瀝的小雨。雨霧迷蒙,天氣涼爽,分外的舒服。張繡和曹節又逛了一個多時辰,買了無數的物品才返回。
回到府上,張繡拿著給黃月英買的玉佩,以及其餘給黃月英的禮物,單獨給黃月英。原本心情有些鬱結的黃月英,看到張繡給她挑選的禮物,臉上又露出笑容。
一時間,鬱氣盡去。
黃月英性情,本就簡單。
張繡沒帶她出去,但給她帶了禮物回來,便陰轉晴高興起來。
因為張繡惦記著她的。
張繡陪了黃月英一會兒,就回到書房,安排人詢問國淵的事情。
國淵還在吏部的衙門中,由徐庶專程接待。
張繡安排人,把徐庶和國淵請來。兩人進入書房中,作揖行禮後落座,徐庶率先道:“主公,卑職和國淵先生一番交談,受益匪淺。國淵先生見識卓著,有大才華的。”
他見到了張繡的書信,故而親自接待國淵。和國淵的一番交談後,徐庶也認為國淵才能出眾。再加上國淵是鄭玄的弟子,身份拉近了徐庶和國淵的距離。
張繡笑道:“元直都認可國淵,可見國淵是沒問題的。”
徐庶道:“這是主公慧眼如炬。”
“報!”
忽然,書房外有侍從的聲音傳來。
張繡道:“進來!”
房門嘎吱一聲,侍從進入書房中,稟報道:“將軍,杜畿大人求見。”
“請!”
張繡吩咐一聲。
徐庶和國淵當即便請求避嫌,張繡卻擺手製止。不論是徐庶,亦或是國淵,那都是張繡倚重的人,不需要避嫌。
不多時,杜畿進入了書房中。
杜畿如今就任京兆尹,雖說他剛上任,但一上任便展露出對政務的熟悉。尤其杜畿本身,是從底層上來的,熟悉京兆尹府中的各種政務。
大小事,瞞不過他。
杜畿吃住都在京兆尹府,晚上也沒休息,秉燭處理公務,徹夜了解長安乃至京兆地區的情況。他一遇到問題,便立刻更改政令。一天之內,杜畿連發數道命令,調整京兆地區的錯誤。
這是杜畿的做事態度。
要做,就必須做好。
不能辜負張繡的信任,更不能讓張繡失望。
杜畿站定後,拱手道:“卑職杜畿,拜見主公。此番拜見主公,是卑職梳理長安的情況時,發現近一個月內,有數千士子湧入長安,更有無數的百姓進入長安。”
“長安城中,物價上漲,房租也跟著上揚。”
“百姓居住大不易。”
“卑職認為此事,不利於長安的長遠發展。尤其長安的物價上揚後,許多寒門士子難以立足,不利於主公招賢納士。”
杜畿侃侃而談,道:“如果是世家的子弟,倒不擔心錢財的問題。可寒門弟子讀書尚且不易,沒有多餘的錢財,拮據度日。”
“他們在長安生活不容易。”
“寒門中,有大才。”
“如果能留下寒門士子,讓無數的寒門士子為主公效力,對主公麾下的治理,那也有極大的幫助。為解決當下的情況,卑職建議由戶部牽頭,拿出一部分錢財,賑濟來長安的寒門士子。除此外,卑職懇請開倉放糧,抑製上漲的糧價。”
杜畿提出了他的請求。
京兆地區的政務和政令,杜畿在不斷的調整,撥亂反正。與此同時,杜畿也在觀察長安地區的情況,有所發現,他便專門找到張繡,希望能解決問題。
不求一勞永逸解決問題,至少能略盡綿薄之力。
張繡聽到杜畿的話,心思轉動,招攬士子其實是樹立禮賢下士形象的過程。
張繡禮賢下士。
如此,才有更多的人才來投奔。
人才多了,對張繡逐鹿中原,爭奪天下,那是有大裨益的。
三國的前期,不論是魏國,亦或是蜀國和吳國,那實力都極強。可到了後期,三國的國力差距越來越大,最終吳國和蜀國都抵擋不住魏國的攻勢。
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實是兩國人才的凋零。
諸葛亮、馬良、蔣琬、李嚴、魯肅、呂蒙、陸遜等人的去世,蜀國和吳國人才凋零,實力江河日下,落敗是正常的。
張繡知道人才的重要性,要招攬人才,留住人才,更要培養人才。
張繡思索一番,有了想法。不過,他沒有提出自己的決斷,看向國淵,問道:“國淵,你對於長安糧價的上揚,士子居住成本的增大,有什麽看法?”
國淵一抖袖袍,回答道:“張將軍,在下認為要解決這些事,單純拿錢財賑濟士子,雖說能解決燃眉之急,其實不是長久之計。”
“第一,匯聚在長安的士子,越來越多,難道每個士子,都給予錢財嗎?”
“人都是自私的。”
“人的心理,都是不管寡而患不均。一旦有士子沒有得到,或許他有不應得到的理由,可一旦宣揚出去,便是一滴墨汁落在缸中,會染黑一大缸水,不利於將軍。”
“所以賑濟士子的計策,短期內合適。”
國淵眼神平靜,他走了很多地方,又有見識,一針見血提出了杜畿提到的問題。
杜畿沒有說話。
他找張繡稟報長安士子的情況,是想解決事情。他提出的方案,未必是最好的未必是最合適的,也希望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張繡說道:“賑濟士子不合適,你認為什麽辦法最合適?”
國淵回答道:“在下認為,最好的辦法,是解決他們居住的問題。”
“如此,便足矣!”
“曾經的長安,戰亂導致十室九空,長安空置了無數的住宅。張將軍入主長安後,手中必定有大量的地契。”
“可以拿出相當的住宅,以極低的價格,租給進入長安的士子。”
“僅僅是這一項,就可以極大限度的減輕士子的負擔,也體現了將軍對士子的重視。當然士子離開長安,或者出仕後,便交還住房。”
國淵正色道:“當然,也不是隨便一個人,就可以冒充士子。”
“能入選的,必定是人才。”
“這方麵,需要吏部牽頭,考核每一個士子,仔細遴選,不至於魚目混珠。”
“如此,才能選出人才。”
“世家大族,不缺少錢財,恰是出身寒門,經濟拮據的人,才需要將軍的扶持。將軍恰恰要扶持的,就是這些人,吸引所有人來長安。”
國淵道:“至於上漲的物價,隻能是官方調控。隻需要加大糧食的供應,就可以抑製上揚的糧價,保證糧價的穩定。糧價上漲,便加大供應糧食。糧食過量,便大批購進即可。”
杜畿聽完後,臉上掠過一抹驚訝神情。
國淵所言很有操作性。
杜畿得承認,房租是一個大開支,解決了士子居住的問題,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已經減少士子遇到的困難。
徐庶讚許道:“主公,國淵所言甚是。他的建議,卑職讚同。”
張繡點頭頷首,說道:“要千金買馬骨,要留下有用於我們的士子,提供居住的地方,是一個方麵,但還不夠。”
國淵眼神認真,問道:“張將軍認為,當如何解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