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一片狂歡,外都到處都是升官發財的歡樂氣氛。
這些都是男權社會的戰場,華恬在華府中照樣過著自己的日子。
不過,兩位兄長升到了正三品,轉眼和周媛的父親周安同級,這等大事,她是不能置身度外的。
平日裏頗有些高傲的名媛貴婦,都紛紛上門來拜訪,聯絡交際圈。
已經逐漸對帝都交際頗為了解的華恬應付起來毫不費勁,不過人太多了,還是會覺得疲憊。
這日,來了兩個大人物,正是淑華公主與太子妃。
太子妃臉色不大好,她生產的時候傷了身子,到如今仍未養好。不過讓她痛快的是,她生的是個大胖小子,太子與聖人興奮得都賞賜了許多東西。
眼,這個尊貴的女子正坐在上首吃茶。
“華大倒是個難得的,與申王一起,解了聖人之急。”太子妃落座之後,第一句話便是如此。
華恬心一頓,目光不著痕跡地看了太子妃一眼,見她姿態悠然但眸中卻一片冰冷,頓時就明悟了,這根本不是誇張。
申王作為太子有力的競爭對手,這回成功辦了一件大事,想必太子很有威脅感。而和申王一起辦事的華恒,也許被太子一派劃在了申王這一派了。
如果是這樣,隻怕會很危險。畢竟與太子為敵,實在有些難啃。
那一輩子……華恬沒有一次這麽恨自己,那時候怎麽那麽傻,對所有事情毫不關注,一點都不知道帝都的情況。如果知道,眼還能做出好點的回應。
不過。無論她心中如何懊悔,在太子妃眼底,卻容不得她走神的,當回道,“一切皆聽聖人吩咐辦事,大哥很感激聖人這份賞析之情。”
聽著華恬一口一個聖人,並沒有提及申王。太子妃並未放心中的成見。不過臉上已經帶上了兩分笑意,“聖人天縱英才,總是能知人善用。”
華恬忙附和了幾句。明裏暗裏都說明了華家與申王並無關係。
不過很顯然,太子妃並不是很相信,一直有意無意地試探著。
一邊認真地應付著太子妃,華恬一麵不著痕跡地偷眼瞧向淑華公主。見她臉色有些複雜,再無過去對自己那種親切隨和之意。
難不成。連淑華公主對自己也起疑了?
華恬心裏一直往沉,一直以為,淑華公主對自己是多方維護的,不論外頭傳了什麽。她始終相信自己,並且給予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幫助。
如今,淑華公主的態度變了。這表明了,帝都的權力鬥爭。已經到了一個關鍵的時刻。
申王如此漂亮地崛起,應該是觸及到太子的利益了。
華恬不得已,將話說得更明白了一些,表明了自己大哥、二哥與申王是絕對沒有什麽交情的。
她幾乎已經算是明說的話,暫時取得了太子妃華恬淑華公主的信任,淑華公主臉色緩和了一些,而太子妃開始轉了話題,吃著點心談著詩詞歌賦。
好不容易將兩人送出門去,華恬心情有些沉重。
自從華恒、華恪向聖人提議成立翰林院,華家就打算了要做純臣,如此一來,雖然不會倒向申王,但是也絕對不會倒向太子一黨。
而淑華公主對自己的態度,還有一直以來和太子妃、淑華公主合作的翡翠鋪子,卻是太子黨明晃晃的標記。
華恬揉了揉眉心,感覺有些棘手。
她以為,做出抉擇,起碼還得好幾年,那時華府已經站穩了腳跟。
可是,似乎,她估計錯誤了,選擇已經到了眼前。
至於改變態度,傾向太子一黨,華恬根本不考慮。華恒、華恪已經做出了選擇,她不可能與自己兩個兄長對著幹。
正當她苦想著對策的時候,來儀快步走了進來。
“什麽?淑華公主折返了?你快些將人迎進來。”華恬吃驚地站起身來,吩咐道。
等來儀出去了,她苦笑起來。
想不到,淑華公主對自己,還真是有一番真心,甚至不惜私裏再度折返過來。
隻是自己,終究要辜負她了。
淑華公主進了來,坐之後目光一直定在華恬身上,似乎在打量著什麽。
如果是旁的什麽人,華恬還能有精力和她老神在在地比誰更有耐心,但是對於這個真正關心自己、並給過自己許多幫助的人,華恬沒有這麽做。
“公主回來,可是有事要吩咐六娘?”
淑華公主這才收回目光,低頭盯著桌上冒著熱氣的茶,半晌道,
“無論世上如何評價你,在我心中,你始終是一個充滿智慧的小娘子——以你這個年紀,我一直有一種驚歎的感覺。”
說到這裏,淑華公主頓了頓,才繼續往說道,“今日我與太子妃為何上門來,想必你也清楚。太子妃那邊,已經對你對華府產生了懷疑,你——在這裏給我一個準信。”
話畢,目光已經盯在華恬身上,因冷靜而顯得過於冷漠。
華恬抿了抿唇,直視淑華公主,“公主此番前來,是說客還是長輩?”
聽了華恬這話,淑華公主目光一抖,移到了一邊去,不過很快她又將目光移到華恬身上,目光複雜無比,“都有。我希望,你始終跟我是一邊的。”
為著這坦白的話,華恬微微笑了起來,眸中似乎泛了水光,“六娘謝謝公主……因為自幼喪母,六娘對公主,一直有一份對母親一般的敬仰之意,隻是,隻怕最終要辜負公主了……”
華恬看得出,淑華公主的表情,由感動慢慢變成了惘然若失。
她明白,這個金枝玉葉對自己,肯定也是真正有一份喜愛之情的。隻是因為立場不同,這份喜愛之情,隻怕再也不會有了。
她感傷起來,為著即將逝去的維護和疼愛。
“隻是,六娘能夠保證,我們華府絕對不會倒向申王一派。”華恬接著斬釘截鐵地說道。
原本心中有些失望的淑華公主聞言看向了華恬,“既如此,為何不與我一同。”
她說的,是指太子一派。
“咱們向來是一派的,又一起開了翡翠鋪子,你怎地……”淑華公主很是不解,她皺著眉頭看向華恬。
“公主,咱們這翡翠鋪子,對外的盈利是一回事,對內又是一回事。到底有多少賺頭,外頭不知,聖人必定是知道的罷?”華恬打斷了淑華公主的話。
淑華公主想了想,微微點了點頭,“沒有什麽事瞞得過阿爹。”
華恬微微頷首,又道,“六娘不知太子最近私裏是否有什麽動作,但是很顯然,聖人已經心生不滿,對太子產生了忌憚。申王出來,不過是為了製衡。”
“你是說?申王是聖人抬出來製衡太子的?”淑華公主一想到了華恬的言之意,目光中充滿了吃驚。
她在宮中混跡多年,自然不是什麽小清新小白兔,深宮及朝廷上的許多事,她都有與之相配的意識,一點就通。
隻是她不明白,為何華恬這個從青州一個小鎮上來的小娘子,怎地也有這樣的覺悟。
甚至,反應得比她還快!
華恬並沒有說話,而是迎著公主的目光沉默著。
這是顯而易見的事,隻怕太子一派向來順風順水慣了,又名正言順,根本不會往這個方向去想。
不過,華恬因為年齡及見識的問題,卻沒有真正想通透裏頭的彎彎道道。
經她提點,淑華公主瞬間想到的,廣度和深度都超過了她。
然而老聖人的考慮,又比淑華公主高了數個層次。
許多皇子成年後都得離京前往封地,但是也有得寵的一直留在帝都。
這原本就存了敲打太子之意,隻是太子出身正統,又有能力手段,母親更是六宮之首,妹妹也深得省聖人寵愛,還有太子妃母族那邊的勢力……林林總總加起來,他勝券在握,一直不急不躁,根本不放在眼內。
如果太子能夠一直如此,倒也是好事,老聖人不管他是不是心中有底氣而淡定,總而言之看到的是一個隱忍而能容人、又沒有一絲急躁想取代自己的兒子。過去也證明了這一點,老聖人對太子一直寵愛有加,十分滿意。
可是自宮中行刺一事出來之後,老聖人察覺到了不妙。他不單懷疑太子,也懷疑華家,所以去查了華家的一切,雖然差不到自己想要的,但翡翠鋪子的收入,卻叫他心驚。
這種收入,簡直是暴利!太子黨的三人占據了這個暴利的鋪子,又對外公開盈利是實際暴利的零頭,老聖人不得不多想。
到了賑災,老聖人的不滿達到了頂端,這三人如此富有,捐贈的卻隻那麽點——其中華府他能夠體諒,想必華恒才與周府結親,聘禮要大出血,華府可能沒什麽錢。但是淑華公主呢?太子妃呢?
隻是看到了捐贈的苗頭,老聖人便有了決定,決定抬舉一個能對太子產生威脅的兒子,於是申王被任命統管募捐之事。
他也想知道,華府的真正立場是什麽——雖然華大、華二都表明了純臣的傾向,但是他要看的是實際行動。(未完待續)
這些都是男權社會的戰場,華恬在華府中照樣過著自己的日子。
不過,兩位兄長升到了正三品,轉眼和周媛的父親周安同級,這等大事,她是不能置身度外的。
平日裏頗有些高傲的名媛貴婦,都紛紛上門來拜訪,聯絡交際圈。
已經逐漸對帝都交際頗為了解的華恬應付起來毫不費勁,不過人太多了,還是會覺得疲憊。
這日,來了兩個大人物,正是淑華公主與太子妃。
太子妃臉色不大好,她生產的時候傷了身子,到如今仍未養好。不過讓她痛快的是,她生的是個大胖小子,太子與聖人興奮得都賞賜了許多東西。
眼,這個尊貴的女子正坐在上首吃茶。
“華大倒是個難得的,與申王一起,解了聖人之急。”太子妃落座之後,第一句話便是如此。
華恬心一頓,目光不著痕跡地看了太子妃一眼,見她姿態悠然但眸中卻一片冰冷,頓時就明悟了,這根本不是誇張。
申王作為太子有力的競爭對手,這回成功辦了一件大事,想必太子很有威脅感。而和申王一起辦事的華恒,也許被太子一派劃在了申王這一派了。
如果是這樣,隻怕會很危險。畢竟與太子為敵,實在有些難啃。
那一輩子……華恬沒有一次這麽恨自己,那時候怎麽那麽傻,對所有事情毫不關注,一點都不知道帝都的情況。如果知道,眼還能做出好點的回應。
不過。無論她心中如何懊悔,在太子妃眼底,卻容不得她走神的,當回道,“一切皆聽聖人吩咐辦事,大哥很感激聖人這份賞析之情。”
聽著華恬一口一個聖人,並沒有提及申王。太子妃並未放心中的成見。不過臉上已經帶上了兩分笑意,“聖人天縱英才,總是能知人善用。”
華恬忙附和了幾句。明裏暗裏都說明了華家與申王並無關係。
不過很顯然,太子妃並不是很相信,一直有意無意地試探著。
一邊認真地應付著太子妃,華恬一麵不著痕跡地偷眼瞧向淑華公主。見她臉色有些複雜,再無過去對自己那種親切隨和之意。
難不成。連淑華公主對自己也起疑了?
華恬心裏一直往沉,一直以為,淑華公主對自己是多方維護的,不論外頭傳了什麽。她始終相信自己,並且給予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幫助。
如今,淑華公主的態度變了。這表明了,帝都的權力鬥爭。已經到了一個關鍵的時刻。
申王如此漂亮地崛起,應該是觸及到太子的利益了。
華恬不得已,將話說得更明白了一些,表明了自己大哥、二哥與申王是絕對沒有什麽交情的。
她幾乎已經算是明說的話,暫時取得了太子妃華恬淑華公主的信任,淑華公主臉色緩和了一些,而太子妃開始轉了話題,吃著點心談著詩詞歌賦。
好不容易將兩人送出門去,華恬心情有些沉重。
自從華恒、華恪向聖人提議成立翰林院,華家就打算了要做純臣,如此一來,雖然不會倒向申王,但是也絕對不會倒向太子一黨。
而淑華公主對自己的態度,還有一直以來和太子妃、淑華公主合作的翡翠鋪子,卻是太子黨明晃晃的標記。
華恬揉了揉眉心,感覺有些棘手。
她以為,做出抉擇,起碼還得好幾年,那時華府已經站穩了腳跟。
可是,似乎,她估計錯誤了,選擇已經到了眼前。
至於改變態度,傾向太子一黨,華恬根本不考慮。華恒、華恪已經做出了選擇,她不可能與自己兩個兄長對著幹。
正當她苦想著對策的時候,來儀快步走了進來。
“什麽?淑華公主折返了?你快些將人迎進來。”華恬吃驚地站起身來,吩咐道。
等來儀出去了,她苦笑起來。
想不到,淑華公主對自己,還真是有一番真心,甚至不惜私裏再度折返過來。
隻是自己,終究要辜負她了。
淑華公主進了來,坐之後目光一直定在華恬身上,似乎在打量著什麽。
如果是旁的什麽人,華恬還能有精力和她老神在在地比誰更有耐心,但是對於這個真正關心自己、並給過自己許多幫助的人,華恬沒有這麽做。
“公主回來,可是有事要吩咐六娘?”
淑華公主這才收回目光,低頭盯著桌上冒著熱氣的茶,半晌道,
“無論世上如何評價你,在我心中,你始終是一個充滿智慧的小娘子——以你這個年紀,我一直有一種驚歎的感覺。”
說到這裏,淑華公主頓了頓,才繼續往說道,“今日我與太子妃為何上門來,想必你也清楚。太子妃那邊,已經對你對華府產生了懷疑,你——在這裏給我一個準信。”
話畢,目光已經盯在華恬身上,因冷靜而顯得過於冷漠。
華恬抿了抿唇,直視淑華公主,“公主此番前來,是說客還是長輩?”
聽了華恬這話,淑華公主目光一抖,移到了一邊去,不過很快她又將目光移到華恬身上,目光複雜無比,“都有。我希望,你始終跟我是一邊的。”
為著這坦白的話,華恬微微笑了起來,眸中似乎泛了水光,“六娘謝謝公主……因為自幼喪母,六娘對公主,一直有一份對母親一般的敬仰之意,隻是,隻怕最終要辜負公主了……”
華恬看得出,淑華公主的表情,由感動慢慢變成了惘然若失。
她明白,這個金枝玉葉對自己,肯定也是真正有一份喜愛之情的。隻是因為立場不同,這份喜愛之情,隻怕再也不會有了。
她感傷起來,為著即將逝去的維護和疼愛。
“隻是,六娘能夠保證,我們華府絕對不會倒向申王一派。”華恬接著斬釘截鐵地說道。
原本心中有些失望的淑華公主聞言看向了華恬,“既如此,為何不與我一同。”
她說的,是指太子一派。
“咱們向來是一派的,又一起開了翡翠鋪子,你怎地……”淑華公主很是不解,她皺著眉頭看向華恬。
“公主,咱們這翡翠鋪子,對外的盈利是一回事,對內又是一回事。到底有多少賺頭,外頭不知,聖人必定是知道的罷?”華恬打斷了淑華公主的話。
淑華公主想了想,微微點了點頭,“沒有什麽事瞞得過阿爹。”
華恬微微頷首,又道,“六娘不知太子最近私裏是否有什麽動作,但是很顯然,聖人已經心生不滿,對太子產生了忌憚。申王出來,不過是為了製衡。”
“你是說?申王是聖人抬出來製衡太子的?”淑華公主一想到了華恬的言之意,目光中充滿了吃驚。
她在宮中混跡多年,自然不是什麽小清新小白兔,深宮及朝廷上的許多事,她都有與之相配的意識,一點就通。
隻是她不明白,為何華恬這個從青州一個小鎮上來的小娘子,怎地也有這樣的覺悟。
甚至,反應得比她還快!
華恬並沒有說話,而是迎著公主的目光沉默著。
這是顯而易見的事,隻怕太子一派向來順風順水慣了,又名正言順,根本不會往這個方向去想。
不過,華恬因為年齡及見識的問題,卻沒有真正想通透裏頭的彎彎道道。
經她提點,淑華公主瞬間想到的,廣度和深度都超過了她。
然而老聖人的考慮,又比淑華公主高了數個層次。
許多皇子成年後都得離京前往封地,但是也有得寵的一直留在帝都。
這原本就存了敲打太子之意,隻是太子出身正統,又有能力手段,母親更是六宮之首,妹妹也深得省聖人寵愛,還有太子妃母族那邊的勢力……林林總總加起來,他勝券在握,一直不急不躁,根本不放在眼內。
如果太子能夠一直如此,倒也是好事,老聖人不管他是不是心中有底氣而淡定,總而言之看到的是一個隱忍而能容人、又沒有一絲急躁想取代自己的兒子。過去也證明了這一點,老聖人對太子一直寵愛有加,十分滿意。
可是自宮中行刺一事出來之後,老聖人察覺到了不妙。他不單懷疑太子,也懷疑華家,所以去查了華家的一切,雖然差不到自己想要的,但翡翠鋪子的收入,卻叫他心驚。
這種收入,簡直是暴利!太子黨的三人占據了這個暴利的鋪子,又對外公開盈利是實際暴利的零頭,老聖人不得不多想。
到了賑災,老聖人的不滿達到了頂端,這三人如此富有,捐贈的卻隻那麽點——其中華府他能夠體諒,想必華恒才與周府結親,聘禮要大出血,華府可能沒什麽錢。但是淑華公主呢?太子妃呢?
隻是看到了捐贈的苗頭,老聖人便有了決定,決定抬舉一個能對太子產生威脅的兒子,於是申王被任命統管募捐之事。
他也想知道,華府的真正立場是什麽——雖然華大、華二都表明了純臣的傾向,但是他要看的是實際行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