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公主的質問,皇帝陷入了沉默,為什麽呢?大概是因為大公主的目光裏少了幾分真誠。


    他做了二十年皇帝,閱人無數,自信看人的眼光不錯,身在帝王家,最缺的就是真情,貴妃母女倆待他是真心,慧妃母女倆則多了幾分功利。所以即使他移情梅妃,也還是盡量護持著貴妃,他會移情不是貴妃不好,是他花心失了興趣,但這不是貴妃的錯,便是沒了愛意,他待貴妃還有愧意和親情,這個深愛他的可憐女人值當他嗬護。


    可慧妃沒有,他與慧妃不過各取所需,她再怎麽裝柔情似水,他還是感覺得到她的刻意虛偽,如果不是有了大公主,他懶得應付。


    有什麽樣的母親就有什麽樣的女兒,三公主和她的母親一樣淳樸可愛,大公主和她的母親一樣心思玲瓏。他也不知道為何大公主看他的目光從不含孺慕之情,從小就沒有,在她三四歲時眼裏的孺慕便是裝出來的,這是其他皇子皇女身上都不曾有過的現象,便是他以前待八皇子諸多漠視,八皇子也還是會仰望他,子女對父親的孺慕不是與生俱來的嗎?


    大公主對皇帝沒有感情,皇帝也不會對她傾注真心,但大公主一直做的很好,一個孝順女兒該做的事情她都做了,皇帝挑不出錯處,他作為父親該做的事情也都會做好,但就像大公主說的,隻要她和三公主發生衝突,父皇一定會偏向三公主,他不偏向寶兒難道偏向她嗎?


    皇帝給長女留了幾分麵子,沒有將心裏話說出來,隻是麵上冷淡了許多:「你和你母妃都是聰明人,想要什麽自己會爭取,貴妃母女倆都是傻的,朕如果不給她們,她們什麽都沒有,你放心,朕會給你找到如意郎君,不要去破壞你妹妹的幸福,知道嗎?」


    他用了破壞這個詞,這個詞很嚴重,帶著點警告意味,大公主被他嚇到了,怔怔不敢言語,前世的記憶如潮水般湧現。


    父皇讓她嫁給達利,夫妻倆都留在京城的公主府,後來瓦剌與大梁再起硝煙,達利提前得了風聲,挾持她出逃。父皇明知道她被達利挾持了,還是殺了瓦剌使臣,發布了通緝令捉拿達利,全然不顧她的死活。


    她懷著五個月的身孕,在逃亡路上小產了,達利卻沒有扔下她,帶著她走過密布毒物瘴氣的苗疆叢林,一路上不僅有大梁追兵,還有瓦剌殺手,他們倆都是國家的棄子,達利的兄弟們打仗的同時還不忘落井下石,要讓達利死在外頭。


    一路上達利展示了他作為瓦剌勇士的擔當,再苦再累他都要為大公主提供最好的條件,讓嬌弱的她活著到了瓦剌。


    一開始她是恨這個男人的,如果不是他挾持她出逃,她還在京裏做衣食無憂的大公主,雖然達利叛逃會讓她難做,可父皇總不會殺了她。


    但是這一路上達利的不離不棄,她意識到了這個男人可能是喜歡她的,他明明可以扔掉這個累贅的,卻一直帶在身邊。不知何時起,她的心思也漸漸動搖,說服自己如果留在京城,她的日子不一定會好過,丈夫叛逃,父皇會相信她什麽都不知道嗎?她懷了達利的孩子,父皇不會讓這個孩子出生,以後她或許會再嫁,不知道嫁個什麽樣的人,或許一輩子青燈古佛的過了。


    她的人生怎麽想都是悲劇,怎麽樣都苦,還不如跟著達利去瓦剌,如果輸了大不了就是一死,如果贏了,她或許會過的很好。


    可她還是想錯了,達利拚贏了,也實現了他的諾言,讓她做了可敦,彼時瓦剌境內剛經過戰火荼毒,需要一個英明神武的大汗帶領他們復興國力,達利有勇有謀,贏得了各部族的支持。但對於她這個大梁公主,他們不接受,更有幾個激進的老頭子說要殺了她,用她的血祭祀族民。


    達利初登汗位,正是要收攏人心的時候,但他並沒有為了權勢放棄他,力排眾議封了她做可敦,又另闢蹊徑納了幾個臣子家的女兒做妾,堵了那些老東西的嘴。


    堂堂大梁公主,要與其他女子共侍一夫,她是很委屈的,可她知道達利的不容易,國家滿目瘡痍,他需要努力的事情很多,她隻能老老實實的呆在家裏,受了委屈也不敢吭聲,她已經沒有娘家了,她能依靠的人隻有達利。


    好在達利是靠得住的,後院那些女人再怎麽上竄下跳,達利都壓得住她們,並且讓她生下了大王子採蓮,鞏固了他們母子的地位。


    想到採蓮,大公主的心頭揪痛,第一個孩子沒了,採蓮是她的心頭肉,可他作為瓦剌的大王子,不能縮在母親懷裏受嬌寵,他小小年紀就進了軍營,和他的父親一樣,是草原上最英勇的勇士。


    因為達利對她十幾年如一日的愛重,兒子採蓮又爭氣,她漸漸有了底氣,後院那些女人有不老實的,她也能放開手來收拾她們,在瓦剌重建的日子裏,她過了幾年舒心生活。


    可好景不長,瓦剌休養了十幾年,兵強馬壯,新生人口漸多,草原微薄的物資難以養活瓦剌各部族的族民,他們又向大梁伸去了狼爪。


    為這事她和達利爆發了激烈的爭吵,大梁是她的母國,就算她對那片土地不再留戀,也不希望她的丈夫兒子去攻打她的娘家。而且,她真的很怕戰亂,十幾年前的苦難她再也不想承受第二次了,好不容易過了幾年安穩日子,為什麽一定要發起戰爭,和平貿易不行嗎?瓦剌為什麽要像個強盜一樣去掠奪人家的東西!


    兩人立場不同政見不同,註定不歡而散,更讓她傷心的是,兒子採蓮站在他的父親一邊,帶兵去騷擾北疆的邊城,他年少意氣,最終死在大梁衛國公的槍下。


    唯一的兒子死了,她的天都塌了,為什麽這些男人的野心要讓他們母子承受苦果!帶著對達利的詛咒和怨恨,她奔進了那條瓦剌族民賴以生存的聖河,她要用她的血肉之軀汙染這條河流,讓他們每喝一口水都接受心靈的譴責!


    河水吞沒她之前,她看到了達利疾馳而來的身影,看到了他聲嘶力竭幾乎扭曲的臉孔,她無力地閉上了眼睛沉入河底,希望下輩子不要遇見他。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朱門灼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濯水清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濯水清淺並收藏朱門灼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