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大病未愈,直接就在灼華居養病了,也不上朝,也不管後宮事,連皇後親自來灼華居探視,他都不見,旁的事情都先放到一邊,什麽事情有他與梓桃親熱重要?
梓桃有些無措,陛下這是怎麽了?從他醒來後見到她,眼裏便是濃濃的情意化不開,他原本雖也喜歡她,卻隻是尋常寵愛,哪似如今他的百般寵溺溫柔,倒讓她產生被他捧在手心裏的錯覺,可她不敢交心,他最是風流多情,誰知道哪日就將這份柔情給了別人。
皇帝看出了她的無措和躲避,心下卻有些竊喜,她還沒有愛上父皇,真好,那他對她疼愛有加,她以後愛上的人就是他,而不是父皇,這對於他來說是個極好的認知。
汪福祿等禦前伺候的都是人精,且最熟悉父皇言行,他不敢多問,怕他們起疑,因此許多事情都是從梓桃嘴中套出來的。她是個沒多少心眼的丫頭,他都沒直問,隻旁敲側擊幾句,她便一股腦的將事情都說了出來。
前幾日是先皇後忌辰,奠儀上二皇子和德妃起了摩擦,先是言語過激,後來上升到了肢體衝突,二皇子抓了把香去燙德妃,德妃一時驚痛踢了他一腳,正中胸膛,當時二皇子便吐了血,禦醫很快來診治,他這傷卻來的洶湧,禦醫道是踢傷了心髒,還不待他施針用藥,二皇子便氣絕身亡。
二皇子是早產兒,本便身子孱弱,從小藥不離口,德妃是將門虎女,二皇子那小身板怎麽受的住她當心一腳。
事發後德妃便被皇後看管起來,太後受不住愛孫夭亡,當場便昏厥過去,皇帝痛失愛子,驚痛之極吐血昏倒,後宮前朝都亂成一團,偏皇帝醒後什麽事都不管,先來灼華居幸了陸良儀,怎麽不叫人疑惑?便是陸良儀自己,也驚怕失措,陛下是不是還沒回過神來?難道失了嫡長子,竟讓他一蹶不振墮落沉淪了麽?
可她卻不敢捲入其中,朝臣宗親不會怪皇帝失儀,隻會怪她狐媚惑主,她實在擔不起紅顏禍水的名聲。
皇帝沉默許久,將梓桃攬進了懷中,抱著她心潮久久不能平靜,這件事情他有印象,是他幼時真實發生過的,隻是那時梓桃站在他身邊,為他擋下了這窩心一腳,彼時她正好來葵水,被德妃踢壞了肚子,當即血流如注,浸濕了她的白裙子。眾人都以為她小產了,她自己也以為,哭的要死要活,他也是那時候許下了諾言,他就是她的孩子,他會給她養老。
後來知道隻是場鬧劇,有驚無險,但他和梓桃的深厚情誼便是從那時候結下了,後來或有過分別隔閡,他守護她的心一刻也未停過。
原來,當年梓桃便救了他一命,若沒有她那時捨身相護,他哪裏能長大。在這個世界,不知為何梓桃沒有替他擋那一腳,但他該慶幸如此吧,這個世界的二皇子沒死,他怎麽過來?隻是父皇不知道去哪裏了,難道這個世界的父皇死了嗎?也或許父皇隻是在外遊離,很快就會回來,他更要珍惜眼下的時光,好好與梓桃廝守。
皇帝在灼華居歇了兩日,感覺到身體大好了,才開始料理前朝後宮的爛攤子,首要的便是處置德妃,為二皇子報仇。
任三皇子怎麽哭求,皇帝都不予理會,讓人將德妃縊死,這個女人果然和前世一樣討厭,他母後和外祖的債還沒向她討,她竟然敢對他下手,簡直不可饒恕。
三皇子失了母妃,哭著要來捶打皇帝,皇帝一把將他掀開,讓人將他禁足到皇子所,什麽時候清醒了再放他出來。
其實眾人都知道,三皇子沒希望了,皇帝縊死了他的母妃,他對皇帝有了怨恨,以後放他出來,讓他成了氣候來找皇帝報仇嗎?
皇後簡直要拍掌稱快,二皇子死了,三皇子廢了,她的宣兒便是嫡長子,大皇子算什麽,前朝有她的娘家寧國公府助力,後宮有她這個母後坐鎮,宣兒的太子之位是板上釘釘的。
但她很快就笑不出來了,雖然一下廢了兩個皇子,但皇帝開始專寵陸良儀,與她同吃同住,除了上朝時不帶她,其餘時候晚上侍寢,白日侍駕,都是陸良儀一手包攬,她吃醋擠兌幾句,倒惹得皇帝大怒,斥責她善妒。
皇帝眼中的厭惡不似作偽,她是哪裏惹著他了?不僅是她,便是麗貴妃去獻殷勤也沒得好臉,皇帝完全被陸良儀迷惑住了。
照這個情況下去,陸良儀若生了兒子,哪裏還有其他人站腳的地兒?皇後去了壽康宮侍疾,言語中提及此事,希望太後出麵壓製陸良儀,卻不想皇帝雖然對太後孝順,陸良儀卻是他摸不得的逆鱗,他直言誰敢對陸良儀動手,他先將她們的手腳砍了。
不是手長嗎?你們敢伸過來,朕就敢動刀子。
太後以為兒子還沉浸在宏兒離世的悲哀中走不出來,宏兒生前在後宮親近的女人除了她就是陸良儀了,皇帝緬懷兒子,在陸良儀那兒找溫情也是有的,她不敢將兒子逼急了,便都由著他,交代淳親王和朝臣通通氣,莫要給皇帝太大壓力,便讓他任性妄為段日子吧。
雖然他們曾有過將宏兒養廢的心思,可宏兒畢竟是在他們跟前長大的孩子,從小又討喜,就這麽走了,讓他們怎麽承受?她想過宏兒或許不能登上大位,但他一定會是個富貴王爺,坐擁榮華富貴嬌妻美妾兒女雙全,卻不想他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就已結束。
皇帝聽著太後在他跟前陳訴心情,不知該喜該悲,他從小就知道,母後的死有父皇和祖母的手筆,幼年時他總是生病吃藥,又不愛讀書,時常裝病不去上課,祖母都由著他,凡事都依著他,外頭傳他性子嬌縱跋扈不友愛兄弟,傳他是個藥罐子,活不到成年,這些流言若不是父皇和祖母放任,哪裏會在宮裏肆虐。
眾人以為的偏寵,實則是父皇和祖母的捧殺,愛之深責之切,在皇家這樣的地方,父皇若真疼他,哪裏會將他置於風口浪尖,卻又百般溺愛,隻給物質上的富足,而不在實質上培養。若不是阿秦點醒了他,他還渾渾噩噩地過著混吃等死的日子,若不是他生而聰穎,在學堂裏發奮讀書,展現出遠超兄弟們的謀略天賦,父皇哪裏會認真培養他。
雖然父皇怕他知道了母後的死因怨怪他,怕他得了權柄後對父皇不孝,可在江山社稷麵前,其他兒子不成器,隻有他這個讓父皇又愛又怕的兒子符合條件,父皇還能如何。
</br>
梓桃有些無措,陛下這是怎麽了?從他醒來後見到她,眼裏便是濃濃的情意化不開,他原本雖也喜歡她,卻隻是尋常寵愛,哪似如今他的百般寵溺溫柔,倒讓她產生被他捧在手心裏的錯覺,可她不敢交心,他最是風流多情,誰知道哪日就將這份柔情給了別人。
皇帝看出了她的無措和躲避,心下卻有些竊喜,她還沒有愛上父皇,真好,那他對她疼愛有加,她以後愛上的人就是他,而不是父皇,這對於他來說是個極好的認知。
汪福祿等禦前伺候的都是人精,且最熟悉父皇言行,他不敢多問,怕他們起疑,因此許多事情都是從梓桃嘴中套出來的。她是個沒多少心眼的丫頭,他都沒直問,隻旁敲側擊幾句,她便一股腦的將事情都說了出來。
前幾日是先皇後忌辰,奠儀上二皇子和德妃起了摩擦,先是言語過激,後來上升到了肢體衝突,二皇子抓了把香去燙德妃,德妃一時驚痛踢了他一腳,正中胸膛,當時二皇子便吐了血,禦醫很快來診治,他這傷卻來的洶湧,禦醫道是踢傷了心髒,還不待他施針用藥,二皇子便氣絕身亡。
二皇子是早產兒,本便身子孱弱,從小藥不離口,德妃是將門虎女,二皇子那小身板怎麽受的住她當心一腳。
事發後德妃便被皇後看管起來,太後受不住愛孫夭亡,當場便昏厥過去,皇帝痛失愛子,驚痛之極吐血昏倒,後宮前朝都亂成一團,偏皇帝醒後什麽事都不管,先來灼華居幸了陸良儀,怎麽不叫人疑惑?便是陸良儀自己,也驚怕失措,陛下是不是還沒回過神來?難道失了嫡長子,竟讓他一蹶不振墮落沉淪了麽?
可她卻不敢捲入其中,朝臣宗親不會怪皇帝失儀,隻會怪她狐媚惑主,她實在擔不起紅顏禍水的名聲。
皇帝沉默許久,將梓桃攬進了懷中,抱著她心潮久久不能平靜,這件事情他有印象,是他幼時真實發生過的,隻是那時梓桃站在他身邊,為他擋下了這窩心一腳,彼時她正好來葵水,被德妃踢壞了肚子,當即血流如注,浸濕了她的白裙子。眾人都以為她小產了,她自己也以為,哭的要死要活,他也是那時候許下了諾言,他就是她的孩子,他會給她養老。
後來知道隻是場鬧劇,有驚無險,但他和梓桃的深厚情誼便是從那時候結下了,後來或有過分別隔閡,他守護她的心一刻也未停過。
原來,當年梓桃便救了他一命,若沒有她那時捨身相護,他哪裏能長大。在這個世界,不知為何梓桃沒有替他擋那一腳,但他該慶幸如此吧,這個世界的二皇子沒死,他怎麽過來?隻是父皇不知道去哪裏了,難道這個世界的父皇死了嗎?也或許父皇隻是在外遊離,很快就會回來,他更要珍惜眼下的時光,好好與梓桃廝守。
皇帝在灼華居歇了兩日,感覺到身體大好了,才開始料理前朝後宮的爛攤子,首要的便是處置德妃,為二皇子報仇。
任三皇子怎麽哭求,皇帝都不予理會,讓人將德妃縊死,這個女人果然和前世一樣討厭,他母後和外祖的債還沒向她討,她竟然敢對他下手,簡直不可饒恕。
三皇子失了母妃,哭著要來捶打皇帝,皇帝一把將他掀開,讓人將他禁足到皇子所,什麽時候清醒了再放他出來。
其實眾人都知道,三皇子沒希望了,皇帝縊死了他的母妃,他對皇帝有了怨恨,以後放他出來,讓他成了氣候來找皇帝報仇嗎?
皇後簡直要拍掌稱快,二皇子死了,三皇子廢了,她的宣兒便是嫡長子,大皇子算什麽,前朝有她的娘家寧國公府助力,後宮有她這個母後坐鎮,宣兒的太子之位是板上釘釘的。
但她很快就笑不出來了,雖然一下廢了兩個皇子,但皇帝開始專寵陸良儀,與她同吃同住,除了上朝時不帶她,其餘時候晚上侍寢,白日侍駕,都是陸良儀一手包攬,她吃醋擠兌幾句,倒惹得皇帝大怒,斥責她善妒。
皇帝眼中的厭惡不似作偽,她是哪裏惹著他了?不僅是她,便是麗貴妃去獻殷勤也沒得好臉,皇帝完全被陸良儀迷惑住了。
照這個情況下去,陸良儀若生了兒子,哪裏還有其他人站腳的地兒?皇後去了壽康宮侍疾,言語中提及此事,希望太後出麵壓製陸良儀,卻不想皇帝雖然對太後孝順,陸良儀卻是他摸不得的逆鱗,他直言誰敢對陸良儀動手,他先將她們的手腳砍了。
不是手長嗎?你們敢伸過來,朕就敢動刀子。
太後以為兒子還沉浸在宏兒離世的悲哀中走不出來,宏兒生前在後宮親近的女人除了她就是陸良儀了,皇帝緬懷兒子,在陸良儀那兒找溫情也是有的,她不敢將兒子逼急了,便都由著他,交代淳親王和朝臣通通氣,莫要給皇帝太大壓力,便讓他任性妄為段日子吧。
雖然他們曾有過將宏兒養廢的心思,可宏兒畢竟是在他們跟前長大的孩子,從小又討喜,就這麽走了,讓他們怎麽承受?她想過宏兒或許不能登上大位,但他一定會是個富貴王爺,坐擁榮華富貴嬌妻美妾兒女雙全,卻不想他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就已結束。
皇帝聽著太後在他跟前陳訴心情,不知該喜該悲,他從小就知道,母後的死有父皇和祖母的手筆,幼年時他總是生病吃藥,又不愛讀書,時常裝病不去上課,祖母都由著他,凡事都依著他,外頭傳他性子嬌縱跋扈不友愛兄弟,傳他是個藥罐子,活不到成年,這些流言若不是父皇和祖母放任,哪裏會在宮裏肆虐。
眾人以為的偏寵,實則是父皇和祖母的捧殺,愛之深責之切,在皇家這樣的地方,父皇若真疼他,哪裏會將他置於風口浪尖,卻又百般溺愛,隻給物質上的富足,而不在實質上培養。若不是阿秦點醒了他,他還渾渾噩噩地過著混吃等死的日子,若不是他生而聰穎,在學堂裏發奮讀書,展現出遠超兄弟們的謀略天賦,父皇哪裏會認真培養他。
雖然父皇怕他知道了母後的死因怨怪他,怕他得了權柄後對父皇不孝,可在江山社稷麵前,其他兒子不成器,隻有他這個讓父皇又愛又怕的兒子符合條件,父皇還能如何。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