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裏就出了勇毅親王的孝期,他是正月戰死的,隻是消息傳回京城已經是二月,再將遺體運回來舉辦隆重的葬禮,就是三月份了,彼時皇帝已經中風躺在床上,他的葬禮是榮王交代禮部辦的,榮王倒不至於為難一個死人,給了他無限哀榮。
關於國孝的說法,如果按勇毅親王的死期來算,正月裏就能出孝期,如果按他舉辦葬禮的時辰來全,三月份才出孝期,眾人以為依皇帝對這個兒子的看重,應該會定在三月份出國孝才是,誰知他正月裏就宣布除服,不久後就頒了聖旨去林家,讓林迅尚主。
眾人這才瞭然,原來是惦記著三公主的親事,確實,三公主正月裏都滿十六了,皇帝又顫顫巍巍的,心頭事能了一樁是一樁,兒子已經死了,人死如燈滅,還健在的女兒可不能委屈了。
賜婚聖旨一下,禮部和林家都緊鑼密鼓地張羅起來,婚期定在次年三月,這日子是很緊了,不過寶兒是公主,嫁妝從出生時就開始攢,婚禮流程有禮部和內務府都圍著她一個人轉,她是什麽都不操心的,倒是林家有些吃力,好在梓桃去年就同林家通過氣,林家也是早有準備的,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寶兒的公主府是早就選定了的,將她已逝的姑祖母榮慶大長公主的府邸重新修葺,改建為瑤華公主府。
公主及笄時皇帝會授予她們封號爵位,這輩的宗室女封號從瑤字,衛雪的封號叫瑤光,大公主叫瑤琴,二公主叫瑤溪,三公主叫瑤華。皇帝就是這麽點小心思,最好的東西永遠都想留給小女兒,名字封號都是如此。禮郡王早年想為長女討要瑤華這個封號,被皇帝拒了,這是他早就給寶兒看中的,別人休想染指。
福郡王太妃聽說三公主的府邸用的是她外祖母的府邸,恨得咬牙切齒,榮王害死了他的夫君讓她守寡,連一年的國孝都要因為那個死丫頭提前除服,如今那個死丫頭又要占用她外祖母的府邸,他們這一家子欠她太多。
在太妃乃至許多人看來,榮王和寶貴妃母子是一夥的,她的悲劇都是因為這母子幾個,可恨她如今膝下隻一個嗣子,這輩子與大位無緣,別讓她找到機會,否則定要將他們咬下一塊肉來。
三公主的親事定下後,皇帝又給七皇子也定了樁親事,對方是翰林院學士的孫女,清貴名媛,家裏專心做學問不參與派係之爭,很適合與皇室聯姻。
七皇子年已十四,婚期定在後年,比起他幾個哥哥,他算是早婚,皇帝怕自己熬不到子女成家立業,趁著自己現在還有精力,能安排一個是一個。至於他最放不下的九皇子,實在年紀尚幼,便是現在安排好,等他長大還要幾年,變故太多,隻能拜託梓桃在他身後多加照看一些。
他這安排身後事的口氣,總讓梓桃忍不住淚目,「又不是我生的,我才不管,你自己熬著,等他長大了,你親自給他相個媳婦兒,在庶母和異母哥哥手下討生活,他受不完的委屈!」
皇帝交握著梓桃的手邊笑邊輕拍梓桃的手背,笑容裏透著疲態,「我也想熬到那時候,我巴不得比你們所有人都後走,讓你們在我的庇護之下安樂幸福過完一輩子,可我沒這麽長命。我走後,你們什麽事都要靠自己,答應我,如果你有能力施以援手,不要吝嗇出力,好麽?」
梓桃很想問他,為什麽會覺得她有能力施以援手呢?榮王對她是有些情分,可去年皇帝中風時,她什麽都做不了,甚至她以絕食相逼,榮王更狠,拿她的孩子來威脅她。如果以後九皇子和宜兒同時出事,她當然是要救自己的親生兒子的。
這些話題太過沉重,梓桃也不想多說,隻點頭表示應承安他的心,該怎麽做她心裏自有一桿秤。
二月末乍暖還寒時候,皇帝又病了,出了幾日太陽,身上有些燥意,皇帝換上了輕薄春衫,晚上寒氣卻重,涼在身上夜裏便開始腹瀉,起了幾次夜,太醫給開了祛寒的湯藥,一宿沒睡好,翌日他還惦記著早朝,掙紮著要起身。
梓桃晚上聽說皇帝不好便趕去幹元殿照顧,宿在寢殿的小榻上守了他整晚,也一宿沒睡好,大清早又被他吵醒,沒好氣的把他按回床上,「上什麽朝?去年你躺了大半年沒上朝這天也沒塌,一天不上朝怎麽了?趕緊躺下,一晚上沒睡,還不好好歇著!」
都說老小孩老小孩,皇帝不算老,隻是如今已呈現老態,又在病中更有些孩子氣,似是被母親教訓了的頑童,悻悻的爬回了被窩裏,享受梓桃幫他掖好被角。
皇帝身體不適不能上朝,朝臣的心又揪了起來,林首輔領著大臣們來請安,皇帝召見了幾個重臣,表示自己如今不能勞累,奏摺都拿回去,小事他們自己做主,大事拿不定主意再來請示他。
話雖如此,但帝王生性多疑,奏摺他不過一眼交給別人總是不放心,自己強撐著去處理身子又撐不住,突然有些懷念以前榮王協助他的時候,榮王雖然性情有些左,但能力著實不遜。
思來想去,榮王也關了半年了,該拉出來放放風了,皇帝召了榮王進宮,父子兩關門密談了一個多時辰,隨後皇帝召了文官裏的林首輔和六部尚書,宗室淳王爺和禮郡王,勛貴裏濟寧候和理國公,以及翰林院草擬詔書的大學士,當著重臣宗親的麵,由周學士草擬詔書,皇帝禦筆硃砂謄寫,再加蓋璽印,立榮王為儲,昭告天下。
聖旨一發出去在京中激起千層水花,榮王狼子野心大逆不道,皇帝還立他為儲?有人暗想是不是皇帝被榮王挾持了。隻是皇帝立儲是當著許多重臣的麵下的詔書,林首輔和淳王他們都無異議,其他小蝦小蟹還能說什麽?隻能隨大流道恭喜。
立儲之後榮王以儲君身份再度入朝,皇帝身子不好,他名正言順的接管了許多事情,甚至六部送上的奏摺,都讓太子和林首輔等人一同商議,拿不定主意的再來請示皇帝。
眾人冷眼瞧著,皇帝這是要放權的意思啊。
</br>
關於國孝的說法,如果按勇毅親王的死期來算,正月裏就能出孝期,如果按他舉辦葬禮的時辰來全,三月份才出孝期,眾人以為依皇帝對這個兒子的看重,應該會定在三月份出國孝才是,誰知他正月裏就宣布除服,不久後就頒了聖旨去林家,讓林迅尚主。
眾人這才瞭然,原來是惦記著三公主的親事,確實,三公主正月裏都滿十六了,皇帝又顫顫巍巍的,心頭事能了一樁是一樁,兒子已經死了,人死如燈滅,還健在的女兒可不能委屈了。
賜婚聖旨一下,禮部和林家都緊鑼密鼓地張羅起來,婚期定在次年三月,這日子是很緊了,不過寶兒是公主,嫁妝從出生時就開始攢,婚禮流程有禮部和內務府都圍著她一個人轉,她是什麽都不操心的,倒是林家有些吃力,好在梓桃去年就同林家通過氣,林家也是早有準備的,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寶兒的公主府是早就選定了的,將她已逝的姑祖母榮慶大長公主的府邸重新修葺,改建為瑤華公主府。
公主及笄時皇帝會授予她們封號爵位,這輩的宗室女封號從瑤字,衛雪的封號叫瑤光,大公主叫瑤琴,二公主叫瑤溪,三公主叫瑤華。皇帝就是這麽點小心思,最好的東西永遠都想留給小女兒,名字封號都是如此。禮郡王早年想為長女討要瑤華這個封號,被皇帝拒了,這是他早就給寶兒看中的,別人休想染指。
福郡王太妃聽說三公主的府邸用的是她外祖母的府邸,恨得咬牙切齒,榮王害死了他的夫君讓她守寡,連一年的國孝都要因為那個死丫頭提前除服,如今那個死丫頭又要占用她外祖母的府邸,他們這一家子欠她太多。
在太妃乃至許多人看來,榮王和寶貴妃母子是一夥的,她的悲劇都是因為這母子幾個,可恨她如今膝下隻一個嗣子,這輩子與大位無緣,別讓她找到機會,否則定要將他們咬下一塊肉來。
三公主的親事定下後,皇帝又給七皇子也定了樁親事,對方是翰林院學士的孫女,清貴名媛,家裏專心做學問不參與派係之爭,很適合與皇室聯姻。
七皇子年已十四,婚期定在後年,比起他幾個哥哥,他算是早婚,皇帝怕自己熬不到子女成家立業,趁著自己現在還有精力,能安排一個是一個。至於他最放不下的九皇子,實在年紀尚幼,便是現在安排好,等他長大還要幾年,變故太多,隻能拜託梓桃在他身後多加照看一些。
他這安排身後事的口氣,總讓梓桃忍不住淚目,「又不是我生的,我才不管,你自己熬著,等他長大了,你親自給他相個媳婦兒,在庶母和異母哥哥手下討生活,他受不完的委屈!」
皇帝交握著梓桃的手邊笑邊輕拍梓桃的手背,笑容裏透著疲態,「我也想熬到那時候,我巴不得比你們所有人都後走,讓你們在我的庇護之下安樂幸福過完一輩子,可我沒這麽長命。我走後,你們什麽事都要靠自己,答應我,如果你有能力施以援手,不要吝嗇出力,好麽?」
梓桃很想問他,為什麽會覺得她有能力施以援手呢?榮王對她是有些情分,可去年皇帝中風時,她什麽都做不了,甚至她以絕食相逼,榮王更狠,拿她的孩子來威脅她。如果以後九皇子和宜兒同時出事,她當然是要救自己的親生兒子的。
這些話題太過沉重,梓桃也不想多說,隻點頭表示應承安他的心,該怎麽做她心裏自有一桿秤。
二月末乍暖還寒時候,皇帝又病了,出了幾日太陽,身上有些燥意,皇帝換上了輕薄春衫,晚上寒氣卻重,涼在身上夜裏便開始腹瀉,起了幾次夜,太醫給開了祛寒的湯藥,一宿沒睡好,翌日他還惦記著早朝,掙紮著要起身。
梓桃晚上聽說皇帝不好便趕去幹元殿照顧,宿在寢殿的小榻上守了他整晚,也一宿沒睡好,大清早又被他吵醒,沒好氣的把他按回床上,「上什麽朝?去年你躺了大半年沒上朝這天也沒塌,一天不上朝怎麽了?趕緊躺下,一晚上沒睡,還不好好歇著!」
都說老小孩老小孩,皇帝不算老,隻是如今已呈現老態,又在病中更有些孩子氣,似是被母親教訓了的頑童,悻悻的爬回了被窩裏,享受梓桃幫他掖好被角。
皇帝身體不適不能上朝,朝臣的心又揪了起來,林首輔領著大臣們來請安,皇帝召見了幾個重臣,表示自己如今不能勞累,奏摺都拿回去,小事他們自己做主,大事拿不定主意再來請示他。
話雖如此,但帝王生性多疑,奏摺他不過一眼交給別人總是不放心,自己強撐著去處理身子又撐不住,突然有些懷念以前榮王協助他的時候,榮王雖然性情有些左,但能力著實不遜。
思來想去,榮王也關了半年了,該拉出來放放風了,皇帝召了榮王進宮,父子兩關門密談了一個多時辰,隨後皇帝召了文官裏的林首輔和六部尚書,宗室淳王爺和禮郡王,勛貴裏濟寧候和理國公,以及翰林院草擬詔書的大學士,當著重臣宗親的麵,由周學士草擬詔書,皇帝禦筆硃砂謄寫,再加蓋璽印,立榮王為儲,昭告天下。
聖旨一發出去在京中激起千層水花,榮王狼子野心大逆不道,皇帝還立他為儲?有人暗想是不是皇帝被榮王挾持了。隻是皇帝立儲是當著許多重臣的麵下的詔書,林首輔和淳王他們都無異議,其他小蝦小蟹還能說什麽?隻能隨大流道恭喜。
立儲之後榮王以儲君身份再度入朝,皇帝身子不好,他名正言順的接管了許多事情,甚至六部送上的奏摺,都讓太子和林首輔等人一同商議,拿不定主意的再來請示皇帝。
眾人冷眼瞧著,皇帝這是要放權的意思啊。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