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蘇庶妃進府,榮王妃也沒有懷上孩子,反而是宮裏的九皇子滿周歲要辦宴席。
九皇子磕磕絆絆的長了這麽一年,雖然還是瘦瘦弱弱的,但總算養住了,抓周宴上抓了一方印章,皇帝盛讚此子日後必有大出息,惹了許多人的眼。
前朝立太子的呼聲越來越大了,榮王是元後嫡長子,又文韜武略無甚瑕疵,早年那些不太好的名聲,也都成了少不更事,如今大了誰不贊一句天縱之才。
在元後嫡長子有才能且無大過錯的情況下,其他皇子是提都不能提的,他們有什麽資格和榮王爭,別說他們才能遜色於榮王,便是再出挑能幹,光血統就是他們無法逾越的鴻溝。遂其他黨派的大臣隻能說陛下春秋尚健,不急著立太子,皇帝隻是揭過不提,心中大概還有思量。
正是因為皇帝的這般態度,讓其他皇子看到了希望,他若真像明麵上那般偏愛榮王,為何遲遲不立榮王,榮王妃也很是心焦,是不是皇帝對丈夫有什麽不滿,為什麽還不立儲呢?榮王倒是不屑這些,以太子之身登基隻是讓他錦上添花而已,他才不稀罕儲君的身份,隻要最後坐上那個位置的是他,哪管過程如何。
前朝已有些風雨欲來之勢,榮王卻時常被派出京公幹,他身邊有許多護衛,但就王妃知道的,每回出京都會帶些傷回來,她不由警醒,是不是所有皇子現在都集中了火力對準榮王,先除了他,其他人才能公平競爭。
她不是不知世事的女子,長於清貴之家,對朝中局勢也有些分析,榮王不太和她說這些,但她也能為丈夫做些力所能及之事,聽說蘇庶妃和首輔林之南家有親,她打聽清楚後,特地向皇後請願,將庶妃提成側妃,為了以後赴宴時能帶著她出門見人。
皇後不知由頭,以為榮王妃是佯裝大度,順勢便允了她,又道蘇氏論家世不及袁氏,沒道理蘇氏提了側妃,倒讓袁氏居她之下,便一道將袁氏也提了起來。
榮王妃笑著應下,在皇後看來,這笑是打落牙齒和血吞,怕是榮王變了心,她要裝賢良,本宮倒是要看看,你能裝到什麽地步。
側妃是能上玉碟的,皇後向皇帝報備了一番,皇帝不太管兒子後院事,隻問了幾句:「無緣無故的,怎麽提成側妃了?」若說懷孕產子有功,那是可以提,兩個庶妃才進府不久,沒什麽功勞,怎麽就提起來了,難道是榮王偏愛庶妃,沒緣由的就要提人麽?
皇後道:「榮王妃主動提起的,她要做賢良人,我可不好拂了她的美意,這事情自然是他們夫妻商量好了的,原本隻提了蘇氏,我想著袁氏比蘇氏出身還好些,且娘家就在京裏,沒的讓她屈居蘇氏之下,便將她也提了起來。」
讓這兩人占了側妃的位子,也就避免了榮王再尋得力嶽家,既斷了榮王的人脈,又能噁心榮王妃,何樂而不為呢。
皇帝沒理會皇後的陰陽怪氣,心道你刻薄小氣,就見不得別人真大方了。不過還是尋了個時間問了榮王,無緣無故的提拔庶妃,他不會是寵妾滅妻吧。
榮王卻道:「她們姐妹相處的好,王妃怕以後有側妃進府,壓在她兩個妹妹頭上作威作福,便先將人提了起來,以後就沒別人欺負她們了。」
一派胡言。
妻妾能相處的這麽好?他騙誰呢。王妃便是再賢良,庶妃再溫順,本質矛盾擺在那兒,無法化解,當年先皇後也人人贊賢良呢,背地裏使的手段一樣不少。
「你自己有譜就行,王妃娘家就在京裏,你可別鬧出老三那樣的事情來。說起來,你們成婚也一年多了,你大皇兄都要有第二個孩子了,你們府上怎麽還沒動靜?」
這些事情原不該做父皇的過問,但榮王生母已逝,梓桃沒名沒分,也不好過問這些,沒的讓人嫌她多管閑事,隻能皇帝操心了,他也希望皇長孫從榮王府出生。
榮王撇撇嘴:「這我怎麽知道,我是不可能讓我們府上有庶長子出生的,王妃一日不生嫡長子,妾室的避子湯便不能停。」
皇帝麵上鬱鬱,榮王這話是在指桑罵槐啊,「若是王妃十年八載也生不出孩子呢?你還能一直等著?」
平王的事情也不能怪他呀,先皇後與他成婚後兩年未孕,她自己肚子不爭氣,還不許旁人生嗎?彼時他也需要一個孫輩去哄先帝開心,平王出生順理成章。
「父皇不惑之年都能做父親,我急什麽,十年八載有什麽不能等的,若我而立之年還沒有子嗣,才會考慮讓妾室生育。」
皇帝被他說的麵上無光,氣急將人趕下去了,真是越來越討人嫌了,除了公事,家常話說不來三兩句便要紅臉。
理完了政事,皇帝看了眼窗外滿天紅霞,明兒又是個艷陽天,這樣的毒日頭,外頭暑氣未消,他不想出宮,「去灼華宮吧。」
平溪閣如今已不再是他的淨土了,九皇子出生後,平溪閣所有人都圍著他轉,梅妃更是事事親力親為,奶娘餵奶她也要在一邊盯著,皇帝同她說話,她的眼珠子也是粘在兒子身上,有一搭沒一搭的應著皇帝的話,兒子一哭她立刻就衝上去,皇帝想抱抱兒子,她也是緊張兮兮的,生怕皇帝弄壞了她的寶貝兒子。
他覺著梅妃有些魔怔了,當初吃藥也要懷上孩子,他便道不妥,奈何梅妃淚眼漣漣說她在這世上已沒有了親人,想留下一條骨血。結果孩子生下來不健康,大人孩子都時常生病,平溪閣本來地方就不大,又添了許多宮人,屋子裏擺滿了嬰兒用具,梅妃原本的清新雅致全沒了蹤影,成了個整日圍著孩子打轉的庸俗婦人,每次孩子一哭屋裏就忙亂起來,他連站腳的地兒都沒有,沒一個人顧得上他,這種感覺,真的不太好受。
倒是灼華宮如今很好了,寶兒去了公主所,每日晚上過來用膳,宜兒雖然不會說話,但漸漸顯露天賦,不愛詩詞歌賦兵法謀略,卻獨愛機關之術,早年皇帝送給寶兒的小迷宮叫他拆了,重新組合做了一個更複雜的出來,給父皇玩,連父皇都難住了。
皇帝驚覺這個兒子天賦極佳,他也問過太醫,太醫道天生有缺陷的人會在某一方麵有格外出挑的天賦,比如瞎子的樂感好,經常在天橋底下見到瞎眼拉二胡的,沒有名師教導,卻拉的一點不比宮中伶人差。八皇子不會說話,自然動手能力比旁人強。
皇帝聞之大喜,讓人去尋訪精通機關之術的大師來教導宜兒,希望宜兒能將自己的天賦運用起來,日後造福社稷。
</br>
九皇子磕磕絆絆的長了這麽一年,雖然還是瘦瘦弱弱的,但總算養住了,抓周宴上抓了一方印章,皇帝盛讚此子日後必有大出息,惹了許多人的眼。
前朝立太子的呼聲越來越大了,榮王是元後嫡長子,又文韜武略無甚瑕疵,早年那些不太好的名聲,也都成了少不更事,如今大了誰不贊一句天縱之才。
在元後嫡長子有才能且無大過錯的情況下,其他皇子是提都不能提的,他們有什麽資格和榮王爭,別說他們才能遜色於榮王,便是再出挑能幹,光血統就是他們無法逾越的鴻溝。遂其他黨派的大臣隻能說陛下春秋尚健,不急著立太子,皇帝隻是揭過不提,心中大概還有思量。
正是因為皇帝的這般態度,讓其他皇子看到了希望,他若真像明麵上那般偏愛榮王,為何遲遲不立榮王,榮王妃也很是心焦,是不是皇帝對丈夫有什麽不滿,為什麽還不立儲呢?榮王倒是不屑這些,以太子之身登基隻是讓他錦上添花而已,他才不稀罕儲君的身份,隻要最後坐上那個位置的是他,哪管過程如何。
前朝已有些風雨欲來之勢,榮王卻時常被派出京公幹,他身邊有許多護衛,但就王妃知道的,每回出京都會帶些傷回來,她不由警醒,是不是所有皇子現在都集中了火力對準榮王,先除了他,其他人才能公平競爭。
她不是不知世事的女子,長於清貴之家,對朝中局勢也有些分析,榮王不太和她說這些,但她也能為丈夫做些力所能及之事,聽說蘇庶妃和首輔林之南家有親,她打聽清楚後,特地向皇後請願,將庶妃提成側妃,為了以後赴宴時能帶著她出門見人。
皇後不知由頭,以為榮王妃是佯裝大度,順勢便允了她,又道蘇氏論家世不及袁氏,沒道理蘇氏提了側妃,倒讓袁氏居她之下,便一道將袁氏也提了起來。
榮王妃笑著應下,在皇後看來,這笑是打落牙齒和血吞,怕是榮王變了心,她要裝賢良,本宮倒是要看看,你能裝到什麽地步。
側妃是能上玉碟的,皇後向皇帝報備了一番,皇帝不太管兒子後院事,隻問了幾句:「無緣無故的,怎麽提成側妃了?」若說懷孕產子有功,那是可以提,兩個庶妃才進府不久,沒什麽功勞,怎麽就提起來了,難道是榮王偏愛庶妃,沒緣由的就要提人麽?
皇後道:「榮王妃主動提起的,她要做賢良人,我可不好拂了她的美意,這事情自然是他們夫妻商量好了的,原本隻提了蘇氏,我想著袁氏比蘇氏出身還好些,且娘家就在京裏,沒的讓她屈居蘇氏之下,便將她也提了起來。」
讓這兩人占了側妃的位子,也就避免了榮王再尋得力嶽家,既斷了榮王的人脈,又能噁心榮王妃,何樂而不為呢。
皇帝沒理會皇後的陰陽怪氣,心道你刻薄小氣,就見不得別人真大方了。不過還是尋了個時間問了榮王,無緣無故的提拔庶妃,他不會是寵妾滅妻吧。
榮王卻道:「她們姐妹相處的好,王妃怕以後有側妃進府,壓在她兩個妹妹頭上作威作福,便先將人提了起來,以後就沒別人欺負她們了。」
一派胡言。
妻妾能相處的這麽好?他騙誰呢。王妃便是再賢良,庶妃再溫順,本質矛盾擺在那兒,無法化解,當年先皇後也人人贊賢良呢,背地裏使的手段一樣不少。
「你自己有譜就行,王妃娘家就在京裏,你可別鬧出老三那樣的事情來。說起來,你們成婚也一年多了,你大皇兄都要有第二個孩子了,你們府上怎麽還沒動靜?」
這些事情原不該做父皇的過問,但榮王生母已逝,梓桃沒名沒分,也不好過問這些,沒的讓人嫌她多管閑事,隻能皇帝操心了,他也希望皇長孫從榮王府出生。
榮王撇撇嘴:「這我怎麽知道,我是不可能讓我們府上有庶長子出生的,王妃一日不生嫡長子,妾室的避子湯便不能停。」
皇帝麵上鬱鬱,榮王這話是在指桑罵槐啊,「若是王妃十年八載也生不出孩子呢?你還能一直等著?」
平王的事情也不能怪他呀,先皇後與他成婚後兩年未孕,她自己肚子不爭氣,還不許旁人生嗎?彼時他也需要一個孫輩去哄先帝開心,平王出生順理成章。
「父皇不惑之年都能做父親,我急什麽,十年八載有什麽不能等的,若我而立之年還沒有子嗣,才會考慮讓妾室生育。」
皇帝被他說的麵上無光,氣急將人趕下去了,真是越來越討人嫌了,除了公事,家常話說不來三兩句便要紅臉。
理完了政事,皇帝看了眼窗外滿天紅霞,明兒又是個艷陽天,這樣的毒日頭,外頭暑氣未消,他不想出宮,「去灼華宮吧。」
平溪閣如今已不再是他的淨土了,九皇子出生後,平溪閣所有人都圍著他轉,梅妃更是事事親力親為,奶娘餵奶她也要在一邊盯著,皇帝同她說話,她的眼珠子也是粘在兒子身上,有一搭沒一搭的應著皇帝的話,兒子一哭她立刻就衝上去,皇帝想抱抱兒子,她也是緊張兮兮的,生怕皇帝弄壞了她的寶貝兒子。
他覺著梅妃有些魔怔了,當初吃藥也要懷上孩子,他便道不妥,奈何梅妃淚眼漣漣說她在這世上已沒有了親人,想留下一條骨血。結果孩子生下來不健康,大人孩子都時常生病,平溪閣本來地方就不大,又添了許多宮人,屋子裏擺滿了嬰兒用具,梅妃原本的清新雅致全沒了蹤影,成了個整日圍著孩子打轉的庸俗婦人,每次孩子一哭屋裏就忙亂起來,他連站腳的地兒都沒有,沒一個人顧得上他,這種感覺,真的不太好受。
倒是灼華宮如今很好了,寶兒去了公主所,每日晚上過來用膳,宜兒雖然不會說話,但漸漸顯露天賦,不愛詩詞歌賦兵法謀略,卻獨愛機關之術,早年皇帝送給寶兒的小迷宮叫他拆了,重新組合做了一個更複雜的出來,給父皇玩,連父皇都難住了。
皇帝驚覺這個兒子天賦極佳,他也問過太醫,太醫道天生有缺陷的人會在某一方麵有格外出挑的天賦,比如瞎子的樂感好,經常在天橋底下見到瞎眼拉二胡的,沒有名師教導,卻拉的一點不比宮中伶人差。八皇子不會說話,自然動手能力比旁人強。
皇帝聞之大喜,讓人去尋訪精通機關之術的大師來教導宜兒,希望宜兒能將自己的天賦運用起來,日後造福社稷。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