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將星遲暮!(求訂閱)
鹹陽。
黃昏時分。
城中不少氏族都收到了華阜的書信。
望著這被繩子係好的‘檢’,每個收信人的態度都不一樣,不過最終,他們還是選擇拆開了‘封緘’。
看著信件裏的內容,眾人神色卻是截然不同。
有人看了幾眼後,直接棄置到了一旁,有人沉思良久,長長的歎了口氣,隨之將其置於了一旁,但也有人略作思索,當即提筆重新擬了份奏疏。
各大氏族對此態度盡顯。
王府。
夜已深了。
王賁也收到了華阜的傳信。
他沒有急著拆開,而是將其放在案上,隨後端著一碗湯藥去到了旁邊居室,這間居室內有著數名侍女,正在服侍著榻上老人,王賁朝眾人揮了揮手,四周侍女也是連忙退了出去。
王賁步伐輕微的走近。
居室內,一名骨瘦如柴的老人虛弱的昏睡著,不時還扯起了粗重的鼾聲,口水也從微微張開的口中,很是不雅的流到了頸脖,見狀,王賁不禁淚如泉湧。
他輕聲呼喊道:
“阿翁。”
似乎是聽到了呼喚,床上昏睡的老人微微張開雙目,臉色已是一副木然彌留之相,瘦骨嶙嶙的兩腮微微抽搐著,他緊緊咬著牙關,挺著渾身難以言說的巨大病痛。
若是不熟悉眼前這位老人,恐怕誰也認不出這是曾叱吒風雲的秦國上將軍王翦。
王翦氣息不穩的喘著。
王賁心頭大是酸熱,眼淚忍不住四溢,哽咽的不能成聲了。
“阿翁.”
王賁把湯藥用湯匙盛著,喂到王翦嘴邊,強忍著盈眶的淚水,哽咽道:
“阿翁喝藥。”
“這是太醫令開的藥。”
“阿翁喝了藥,身體就好起來了。”
王翦目光艱難的找到榻邊的王賁,示意兒子扶起自己坐正,王賁連忙把湯藥放在一旁,伸手把骨瘦如柴的王翦扶正起來。
坐正。
王翦渾濁的雙眼清亮不少。
他緩聲道:
“賁兒。”
“你的至誠至孝,為父知道。”
“隻是你為大秦太尉,豈能為我這將死之人,輕易懈怠政事?”
“阿翁.”王賁垂淚。
王翦抬了抬手掌,喘息幾聲,又道:“我們王氏世代相秦,決不做辜負陛下的事,我的時日不多了,我再叮囑你一遍,我們王氏隻有一條祖訓,就是‘忠於大秦、忠於大秦王室’。”
“你記清楚了。”
王賁點頭道:“我知道。”
王翦繼續道:
“賁兒,你性格堅毅篤實,我不擔心你,隻是王離、王平這幾個小輩,你莫要為他們失了心神,我知道,陛下欲把淑汝許給幼公子胡亥,但你必須告誡這些小輩,不要參與其中。”
“我王氏相的是王。”
“諸公子中,誰為二世皇帝,我王氏相誰。”
“咳咳。”
王賁連忙拉住王翦的手,急聲道“阿翁,不要再說了,你說的這些我都知道,王氏不會參與這些的。”
“我明白阿翁的想法。”
“擁君之功,的確可保我王氏富貴,隻是一旦出錯,對王氏就是滅頂之災,王氏相王,雖然不會得皇帝歡心,但已足以讓這些小輩守住家業了。”
“我明白。”
“我全都明白。”
“阿翁你不要再說了。”
“喝藥。”
聞言。
王翦點了點頭。
這才張口喝了幾口湯藥。
喝完,王賁也是小心的把阿翁放平在榻上,重新蓋好白布大被,王翦已經再次昏睡過去。
這時。
王賁突然咳嗽起來。
他不敢驚醒阿翁,也是連忙捂住嘴,去到了屋外,連續咳嗽了數聲,這才稍微轉好,隻是剛才捂嘴的手掌,指縫間已溢出了鮮血。
王賁看了眼,並不在意。
隨手用汗巾擦掉,返身去到了書房。
望著華阜送來的書信,王賁眼中也是露出一抹異色。
王氏已久不跟其他氏族走動了。
當年華阜等氏族聯合逼宮,他們王氏並沒參與,因而也是被這些氏族有意疏遠,以至後麵直接就斷了聯係,加上他女兒王淑汝被陛下賜婚給了幼公子胡亥。
這更是讓兩者間關係越發冷淡。
華阜怎會給自己傳書?
還如此鄭重!
秦時信件是木片,信封也是木片。
機密文書信函用上下兩片木牘做成,下牘稱函,用以書信,上牘稱檢,封蓋函牘,檢上有捆繩的刻溝,以便封繩蓋印。
人們寫好信之後,會用另一枚同樣大小的空白簡牘蓋住字,如果信比較長,就簡牘正反麵都寫滿字,或者再加一枚簡牘,最後在背麵再蓋上一枚空白簡牘。
無論最後是兩片案牘,還是三片,亦或者更多,最後都會像三明治一樣夾在一起,用繩子係好。
這就是秦朝的信件。
一般的信件用不著‘封緘’。
何為封緘?
就是為防止有人悄悄解開繩子偷窺信件,特意弄得保密措施,即在打繩結的地方糊上一種特製的封泥,再在泥麵上蓋上印章,這一程序就叫‘封緘’。
這種信件送到收信人手中後,收信人要用小刀才能把封泥撬開,如果中間有人私自撬開了封泥,封泥就沒法還原了,收件人自然也就清楚中途有沒有人看過信件了。
王賁用小刀撬開封泥。
取出信件中的‘函’,仔細的看了起來。
看完。
王賁也麵露凝重。
自語道:
“我就是感到奇怪,為何這事會爆發的如此迅猛,原來事情是這樣的,現今的朝堂,內憂卻是大於外患了。”
“有些人私心太過!”
王賁冷哼一聲,提筆寫起了奏疏。
李宅書房。
李斯坐在案旁,目光深邃凝重。
此時的李斯,今日清洗的灰白須發,雜亂無章的散披在肩頭,但象征著身份的獬豸冠卻戴的無比端正,腰間懸著裝有印綬的盤(pan)袋,整個人顯得有些怪異。
他身後擺著一個青銅燈架。
在明麗燈光照耀下,卻是能看出李斯書房的寬闊,猶如一個巨大的大廳,裏麵書架圖板交錯林立,各種規格不一的長竹簡掛滿整個書架,各個大案上文牘堆積如山。
宛若一座大型圖書室。
李斯提筆。
卻是久久未曾落筆。
不多時。
一位隸臣在門外道:“家長,剛才有人傳來消息,說華阜給關中各大氏族寫了封信。”
李斯放下筆。
問道:
“知道華阜寫了什麽嗎?”
隸臣道:
“未曾打聽出來。”
“華阜的信件有‘封緘’,除了各家家長,沒人知道華阜發出的信件內容。”
李斯眉頭微蹙。
“派人去打聽一下。”
“是。”
坐在案旁,李斯皺眉沉思道:
“華阜想做什麽?”
“以往關中氏族都很低調,但最近華阜卻一反常態,不僅越來越活躍,甚至還開始聯合起其他氏族了。”
“其中定有我不知的隱情。”
“隻是十公子早夭,關中氏族又看不起其他公子,他們不太可能為了反對長公子而反對,他們以往也都選擇了隨大流,為何這次就突然一反常態?”
“不對。”
“這事有蹊蹺!”
李斯的政治嗅覺很敏銳。
他察覺到了不對。
他回想了一下近日朝中發生的事。
最後。
把目光聚集在了田政上。
沉聲道:
“陛下昨日未歸,今日就突然下令,讓百官議田政。”
“關中氏族還蠢蠢欲動。”
“他們除了支持十公子,另外支持的就是陛下。”
“田政之事是長公子提出來的,若是陛下支持,關中氏族不會選擇輕舉妄動,他們現在不太願意去得罪長公子,而今華阜異動,還聯絡了其他氏族,恐怕是得了陛下旨意。”
想到這。
李斯直接脫口道:
“陛下對改田政有意見!”
“田政之事確有蹊蹺,是一下子爆發出來的,迅疾如電,大秦田政完備,其實不當發生這種事。”
“陛下恐是有所察覺。”
“開始對原六國官吏進行提防了。”
“朝堂變動在即,若是某些官吏真的生有二心,我倒是要提前做好準備了,避免被牽連其中,這次的田政之事,若是處理不當,恐會成為第二起逐客事件。”
“明日呈上的議政書當慎之又慎。”
李斯神色凝重。
他稍作沉思,提筆寫了起來。
與此同時。
百官也都寫起了議政書。
鹹陽無事。
但一些對政事有敏銳性的官吏,卻是察覺到這次田政的不一般,風平浪靜的鹹陽下,已是暗流湧動。
翌日。
秦落衡照常去上課。
他並沒有受到大秦田政的影響。
盡人事,知天命。
他已盡自己所能去幫忙了,若是還不能改變局勢,那也隻能說是大秦命數如此,非是他能改變的。
秦落衡背著書篋走向學室。
臨近學室。
突然有人在背後叫住了自己。
“前麵可是秦史子?”
秦落衡一愣。
回過頭。
卻是不認識眼前這兩人。
疑惑道:
“你們兩位是?”
兩人對視一眼,眼中露出喜色,上前道:“秦史子,我們兩人是少府安排給史子耕地的隸臣。”
“隸臣達(隸臣安)見過家長。”
見兩人突然對自己行大禮,秦落衡倒是有點不知所措,連忙伸手把兩人扶了起來,驚疑道:“我倒是知道有這回事,隻是我的田地還沒有下來,隸臣就先安排下來了?”
這算什麽事?
秦落衡當即有點無語。
</a></a></p>
鹹陽。
黃昏時分。
城中不少氏族都收到了華阜的書信。
望著這被繩子係好的‘檢’,每個收信人的態度都不一樣,不過最終,他們還是選擇拆開了‘封緘’。
看著信件裏的內容,眾人神色卻是截然不同。
有人看了幾眼後,直接棄置到了一旁,有人沉思良久,長長的歎了口氣,隨之將其置於了一旁,但也有人略作思索,當即提筆重新擬了份奏疏。
各大氏族對此態度盡顯。
王府。
夜已深了。
王賁也收到了華阜的傳信。
他沒有急著拆開,而是將其放在案上,隨後端著一碗湯藥去到了旁邊居室,這間居室內有著數名侍女,正在服侍著榻上老人,王賁朝眾人揮了揮手,四周侍女也是連忙退了出去。
王賁步伐輕微的走近。
居室內,一名骨瘦如柴的老人虛弱的昏睡著,不時還扯起了粗重的鼾聲,口水也從微微張開的口中,很是不雅的流到了頸脖,見狀,王賁不禁淚如泉湧。
他輕聲呼喊道:
“阿翁。”
似乎是聽到了呼喚,床上昏睡的老人微微張開雙目,臉色已是一副木然彌留之相,瘦骨嶙嶙的兩腮微微抽搐著,他緊緊咬著牙關,挺著渾身難以言說的巨大病痛。
若是不熟悉眼前這位老人,恐怕誰也認不出這是曾叱吒風雲的秦國上將軍王翦。
王翦氣息不穩的喘著。
王賁心頭大是酸熱,眼淚忍不住四溢,哽咽的不能成聲了。
“阿翁.”
王賁把湯藥用湯匙盛著,喂到王翦嘴邊,強忍著盈眶的淚水,哽咽道:
“阿翁喝藥。”
“這是太醫令開的藥。”
“阿翁喝了藥,身體就好起來了。”
王翦目光艱難的找到榻邊的王賁,示意兒子扶起自己坐正,王賁連忙把湯藥放在一旁,伸手把骨瘦如柴的王翦扶正起來。
坐正。
王翦渾濁的雙眼清亮不少。
他緩聲道:
“賁兒。”
“你的至誠至孝,為父知道。”
“隻是你為大秦太尉,豈能為我這將死之人,輕易懈怠政事?”
“阿翁.”王賁垂淚。
王翦抬了抬手掌,喘息幾聲,又道:“我們王氏世代相秦,決不做辜負陛下的事,我的時日不多了,我再叮囑你一遍,我們王氏隻有一條祖訓,就是‘忠於大秦、忠於大秦王室’。”
“你記清楚了。”
王賁點頭道:“我知道。”
王翦繼續道:
“賁兒,你性格堅毅篤實,我不擔心你,隻是王離、王平這幾個小輩,你莫要為他們失了心神,我知道,陛下欲把淑汝許給幼公子胡亥,但你必須告誡這些小輩,不要參與其中。”
“我王氏相的是王。”
“諸公子中,誰為二世皇帝,我王氏相誰。”
“咳咳。”
王賁連忙拉住王翦的手,急聲道“阿翁,不要再說了,你說的這些我都知道,王氏不會參與這些的。”
“我明白阿翁的想法。”
“擁君之功,的確可保我王氏富貴,隻是一旦出錯,對王氏就是滅頂之災,王氏相王,雖然不會得皇帝歡心,但已足以讓這些小輩守住家業了。”
“我明白。”
“我全都明白。”
“阿翁你不要再說了。”
“喝藥。”
聞言。
王翦點了點頭。
這才張口喝了幾口湯藥。
喝完,王賁也是小心的把阿翁放平在榻上,重新蓋好白布大被,王翦已經再次昏睡過去。
這時。
王賁突然咳嗽起來。
他不敢驚醒阿翁,也是連忙捂住嘴,去到了屋外,連續咳嗽了數聲,這才稍微轉好,隻是剛才捂嘴的手掌,指縫間已溢出了鮮血。
王賁看了眼,並不在意。
隨手用汗巾擦掉,返身去到了書房。
望著華阜送來的書信,王賁眼中也是露出一抹異色。
王氏已久不跟其他氏族走動了。
當年華阜等氏族聯合逼宮,他們王氏並沒參與,因而也是被這些氏族有意疏遠,以至後麵直接就斷了聯係,加上他女兒王淑汝被陛下賜婚給了幼公子胡亥。
這更是讓兩者間關係越發冷淡。
華阜怎會給自己傳書?
還如此鄭重!
秦時信件是木片,信封也是木片。
機密文書信函用上下兩片木牘做成,下牘稱函,用以書信,上牘稱檢,封蓋函牘,檢上有捆繩的刻溝,以便封繩蓋印。
人們寫好信之後,會用另一枚同樣大小的空白簡牘蓋住字,如果信比較長,就簡牘正反麵都寫滿字,或者再加一枚簡牘,最後在背麵再蓋上一枚空白簡牘。
無論最後是兩片案牘,還是三片,亦或者更多,最後都會像三明治一樣夾在一起,用繩子係好。
這就是秦朝的信件。
一般的信件用不著‘封緘’。
何為封緘?
就是為防止有人悄悄解開繩子偷窺信件,特意弄得保密措施,即在打繩結的地方糊上一種特製的封泥,再在泥麵上蓋上印章,這一程序就叫‘封緘’。
這種信件送到收信人手中後,收信人要用小刀才能把封泥撬開,如果中間有人私自撬開了封泥,封泥就沒法還原了,收件人自然也就清楚中途有沒有人看過信件了。
王賁用小刀撬開封泥。
取出信件中的‘函’,仔細的看了起來。
看完。
王賁也麵露凝重。
自語道:
“我就是感到奇怪,為何這事會爆發的如此迅猛,原來事情是這樣的,現今的朝堂,內憂卻是大於外患了。”
“有些人私心太過!”
王賁冷哼一聲,提筆寫起了奏疏。
李宅書房。
李斯坐在案旁,目光深邃凝重。
此時的李斯,今日清洗的灰白須發,雜亂無章的散披在肩頭,但象征著身份的獬豸冠卻戴的無比端正,腰間懸著裝有印綬的盤(pan)袋,整個人顯得有些怪異。
他身後擺著一個青銅燈架。
在明麗燈光照耀下,卻是能看出李斯書房的寬闊,猶如一個巨大的大廳,裏麵書架圖板交錯林立,各種規格不一的長竹簡掛滿整個書架,各個大案上文牘堆積如山。
宛若一座大型圖書室。
李斯提筆。
卻是久久未曾落筆。
不多時。
一位隸臣在門外道:“家長,剛才有人傳來消息,說華阜給關中各大氏族寫了封信。”
李斯放下筆。
問道:
“知道華阜寫了什麽嗎?”
隸臣道:
“未曾打聽出來。”
“華阜的信件有‘封緘’,除了各家家長,沒人知道華阜發出的信件內容。”
李斯眉頭微蹙。
“派人去打聽一下。”
“是。”
坐在案旁,李斯皺眉沉思道:
“華阜想做什麽?”
“以往關中氏族都很低調,但最近華阜卻一反常態,不僅越來越活躍,甚至還開始聯合起其他氏族了。”
“其中定有我不知的隱情。”
“隻是十公子早夭,關中氏族又看不起其他公子,他們不太可能為了反對長公子而反對,他們以往也都選擇了隨大流,為何這次就突然一反常態?”
“不對。”
“這事有蹊蹺!”
李斯的政治嗅覺很敏銳。
他察覺到了不對。
他回想了一下近日朝中發生的事。
最後。
把目光聚集在了田政上。
沉聲道:
“陛下昨日未歸,今日就突然下令,讓百官議田政。”
“關中氏族還蠢蠢欲動。”
“他們除了支持十公子,另外支持的就是陛下。”
“田政之事是長公子提出來的,若是陛下支持,關中氏族不會選擇輕舉妄動,他們現在不太願意去得罪長公子,而今華阜異動,還聯絡了其他氏族,恐怕是得了陛下旨意。”
想到這。
李斯直接脫口道:
“陛下對改田政有意見!”
“田政之事確有蹊蹺,是一下子爆發出來的,迅疾如電,大秦田政完備,其實不當發生這種事。”
“陛下恐是有所察覺。”
“開始對原六國官吏進行提防了。”
“朝堂變動在即,若是某些官吏真的生有二心,我倒是要提前做好準備了,避免被牽連其中,這次的田政之事,若是處理不當,恐會成為第二起逐客事件。”
“明日呈上的議政書當慎之又慎。”
李斯神色凝重。
他稍作沉思,提筆寫了起來。
與此同時。
百官也都寫起了議政書。
鹹陽無事。
但一些對政事有敏銳性的官吏,卻是察覺到這次田政的不一般,風平浪靜的鹹陽下,已是暗流湧動。
翌日。
秦落衡照常去上課。
他並沒有受到大秦田政的影響。
盡人事,知天命。
他已盡自己所能去幫忙了,若是還不能改變局勢,那也隻能說是大秦命數如此,非是他能改變的。
秦落衡背著書篋走向學室。
臨近學室。
突然有人在背後叫住了自己。
“前麵可是秦史子?”
秦落衡一愣。
回過頭。
卻是不認識眼前這兩人。
疑惑道:
“你們兩位是?”
兩人對視一眼,眼中露出喜色,上前道:“秦史子,我們兩人是少府安排給史子耕地的隸臣。”
“隸臣達(隸臣安)見過家長。”
見兩人突然對自己行大禮,秦落衡倒是有點不知所措,連忙伸手把兩人扶了起來,驚疑道:“我倒是知道有這回事,隻是我的田地還沒有下來,隸臣就先安排下來了?”
這算什麽事?
秦落衡當即有點無語。
</a></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