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恩威並施,妙計安出!(求訂閱)


    嬴政神色凝重道:


    “所以你建議實行無為而治。”


    “但正如你所言,土地兼並是實打實存在的。”


    “這事朝堂已經知道,現在朝臣的心思,我也可以稟告給始皇,知道這麽多事情,難道就不能對他們進行反製嗎?”


    秦落衡遲疑了一下。


    搖頭道:


    “不能。”


    “現在就是在考驗雙方定力。”


    “誰沉不住氣。”


    “誰輸!”


    “現在是那些即得利者沉不住氣,所以他們開始不斷進諫,一旦朝廷開始做出應對,無論是什麽應對,輸的都會是朝廷。”


    “為何?”嬴政不解。


    秦落衡歎道:


    “長吏身居高位太久了。”


    “再好的政策,都是靠人來執行的。”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朝廷想去解決土地兼並,殊不知,地方就等著朝廷給政策。”


    “無論上麵給什麽政策,大與小,好與壞,隻要不符合利益,地方就可以對政策做曲解,趁機裹挾大量無知民眾,借此來抨擊朝堂政策,甚至有些地方還會有意逼反黔首,讓朝廷不得不退步。”


    “以此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算計!”


    “治大國,若烹小鮮。”


    “在道家眼中,治理一個國家不宜翻來覆去,不要動輒擾民,更不要胡亂折騰,有時候什麽都不做,反而效果最好。”


    “做的越多,破綻越多,錯的越多。”


    “大秦一統天下隻有數年光景,朝堂對山東郡縣的控製力遠遠不足,山東的地方官員很多還跟六國餘孽有勾結,想讓他們老實的去推行政策,基本不太現實。”


    “朝堂能做的就是靜觀其變!”


    嬴政漠然。


    秦落衡其實沒有說錯。


    朝堂對山東郡縣控製力的確不足。


    不然他也不會興修直道,多次勞師動眾的東巡、北巡了,為的不就是威懾天下,讓各地宵小不敢輕舉妄動嗎?


    但


    毫無動作真的可行嗎?


    嬴政心中存疑。


    他沉聲道:


    “按你所說。”


    “朝堂的確可以靜觀其變。”


    “而且隨著時間推移,地方法律也會越來越普及,但地方世族和豪強恐怕也會越發坐不住,到時他們若反了呢?”


    “朝堂對山東郡縣控製力不足。”


    “若是某地出現叛亂,山東其他郡縣必定會生出心思,到時六國餘孽也聞風而起,天下不就又陷入到戰亂之中,大秦數代君王勵精圖治,這才得以天下一統,放任自流,豈不意味著前功盡棄?”


    “這如何能行?”


    秦落衡深吸口氣。


    緩緩道:


    “我的確建議無為而治。”


    “但無為而治並不意味著什麽都不做。”


    “繼續放任自流,地方的確會生亂,這是顯而易見的。”


    “山東各地實行了數百年的私有製,哪有那麽容易改製?地方上的阻力無比的大,而且很容易造成反複,想要真的實現改製,隻能進行大刀闊斧的革新!”


    “光靠普法,就想扭轉觀念,談何容易?”


    “現今大秦的田製為‘新’,山東各地的舊田製為‘舊’,想快速的實現以舊換新,注定隻能走暴力路線。”


    “民眾質樸單純。”


    “很容易受到世族豪強的蠱惑。”


    “無論朝廷怎麽做,其實都免不了流血事件。”


    “既然如此。”


    “那就長痛不如短痛。”


    “讓血的教訓,讓民眾知道,大秦的田製是怎樣的。”


    “那如果天下反呢?”嬴政問道。


    秦落衡漠然道:


    “那就再橫掃一遍天下。”


    “當年六國尚在,大秦依舊能東出函穀,橫掃天下,現在隻剩一些六國餘孽,大秦又有何懼之?”


    “若是大秦在數年之內,軍隊就腐化到難堪重任。”


    “那大秦當亡!”


    聽到秦落衡的話,嬴政也是大笑。


    額首道:


    “說的不錯。”


    “當年六國合縱伐秦,大秦都毫無在意,現在隻剩一些餘孽,大秦又豈有怕的道理?”


    “他們敢反,大秦就敢滅!”


    “他們要是敢複國,大秦就敢去滅國!”


    “大不了。”


    “殺到六國空無一人!”


    秦落衡眼皮一跳。


    尷尬道:


    “這不至於。”


    “我就那麽隨口一說。”


    “我的無為而治,其實是謀而後動。”


    “隻要朝廷拖得足夠久,一定會有地方世族豪強按耐不住的,到時朝廷直接派縣尉、郡尉去平亂就可以了,而在平亂時,主要針對地方的世族豪強。”


    “平亂不是為了殺人。”


    “而是為了拿到世族手中的契券。”


    “商君當年有徙木立信,朝堂可效仿於民間立信。”


    “把這些契券當眾燒了!”


    “然後由官府重新給地方黔首分發田地,同時讓法官和法吏到場宣講大秦田製,讓土地公有的政策深入人心。”


    “再則。”


    “這邊的做法,一旦傳出,一定會引起其他郡縣恐慌,正所謂‘亂世用重典’,但在我看來,也應當‘行重賞’。”


    “朝廷當對第一個平亂的郡縣重賞。”


    “首功者當直接晉升入朝!”


    “地方動蕩的時候,最能顯現官吏能力。”


    “而且”


    “這也是地方官吏的大考!”


    “山東郡縣的官吏很多都蛇鼠兩端。”


    “一邊當著大秦的官吏,另一邊卻跟六國餘孽糾纏不清,這次的地方動亂,也是在逼他們做選擇。”


    “選秦!”


    “還是選六國!”


    聽著秦落衡滔滔話語,嬴政眼中露出一抹異色。


    他完全沒有想過,秦落衡能把這事想得這麽透、想得這麽深,秦落衡知道這件事,也不過半個時辰,但就在這麽短的時間內,他不僅看出了問題所在,還想到了解決之法。


    他著眼的還不是解決一個問題。


    而是多個問題。


    土地、民心、官吏。


    凡是牽扯進去的,他都考慮到了。


    考慮的無比周全細致。


    甚至於。


    他自認自己短時都想不到這麽深。


    更令他驚奇的是。


    秦落衡沒學過權謀之術,但他的一言一行,卻是充滿了權謀。


    殺世族豪強立威,再到燒、發契券於民間立信。


    這明顯是恩威並施!


    再則。


    通過地方平亂,檢測官吏對朝廷忠心與否,同時也檢驗這些官吏的能力強弱,對其中能力上佳又對大秦忠心的官吏予以加官進爵。


    這無疑是恩。


    對那些蛇鼠兩端、陽奉陰違、能力不足的官吏,予以廢免。


    這無疑是威。


    一拉一打,不僅確立了朝廷威信,也讓原本擔心前途的地方官吏看到了晉升的希望,這對大秦的好處顯而易見。


    另外。


    打擊地方世族豪強,無疑是在削弱六國餘孽。


    地方平亂,平的不僅是世族豪強動亂,也是在平六國餘孽之亂。


    地方官吏到時隻有兩種選擇,要麽選擇徹底倒向大秦,跟六國餘孽做切割,要麽選擇作亂,徹底倒向六國餘孽。


    除此之外。


    沒有第三種選擇。


    因為


    地方最大的世族豪強就是六國餘孽。


    地方官吏想平亂,就必須拿六國餘孽開刀,不動六國餘孽,地方黔首早晚會鬧事,到時他們再想做切割,也為時已晚了。


    這才是真正的大考。


    考得過。


    一路加官進爵。


    考不過。


    當場被廢免。


    如果真按秦落衡的想法施行,不僅土地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還解決了原六國官吏的提拔廢免問題,以及六國餘孽猖獗的問題。


    這才是真正的一勞永逸。


    於國於民皆利!


    嬴政欣慰的點點頭,隨即看著秦落衡,好奇道:“你說的這些舉措都不錯,我會把這些想法告訴始皇,不過,這些舉措真的都是你自己想出來的?”


    秦落衡自得道:


    “這自然。”


    “我一貫認為朝廷大政確立後,除非真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不然就不要輕易去改變,若是真的決意要變,那就當速戰速決,以雷霆萬鈞之勢迅速改掉。”


    “國家大政非是兒戲。”


    “猶豫不決,隻會適得其反。”


    “但若說真是我個人想到的,其實也未必,長吏前麵也聽到了,我說的於民立信,源於商君的徙木立信,而燒契券這些,來源於孟嚐君的焚契市義。”


    “至於重賞官吏。”


    “則來源於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我雖然過往熟讀的是道家典籍,但其他百家學說亦有涉獵,應該算是博采各家之說見長,以‘兼儒墨,合名法,於百家之道無不貫通’。”


    “集百家之學為我所用。”


    “在國家大政方麵,我還是推崇無為而治。”


    “.”


    聞言。


    嬴政臉上笑意漸漸僵住。


    眼中還閃過了一抹沒來由的厭惡。


    秦落衡說的這番話,他曾在另一個人嘴裏聽到過。


    那人叫呂不韋!


    秦落衡沒有察覺到嬴政臉色的變化,還頗為自得的賣弄起自己的博學,嬴政沒有去打斷,隻是在一旁靜靜的聽著。


    聽完。


    就麵不改色的坐回到躺椅上。


    此後再無言語。


    秦落衡隻當嬴政累了,也沒有去打擾,自顧自的看起了識字教材《倉頡篇》,不時還在習字簡上寫下幾個生僻字。


    很快。


    就到了飯點。


    秦落衡起身,去到後廚,做起了午餐。


    這時。


    嬴政睜開眼,眼中閃過一抹冷色。


    他想起了當年呂不韋力薦《呂氏春秋》時說的話。


    呂不韋說:


    “《呂氏春秋》備采天下六百餘年為政之成敗得失,以王道統合諸家治國學說,以義兵、寬政為兩大軸心,其宗旨在於緩和自商君以來之峻急秦法,使國法平和,民眾富庶。”


    “非法、非墨、非儒、非道。亦法、亦墨、亦儒、亦道。”


    “非百家之說,但集百家之學。”


    “可稱為雜家!”


    “.”


    良久。


    嬴政才冷聲道:


    “呂不韋你當真就這麽陰魂不散?”


    踩點,太難了


    </a></a></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達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冥狄z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冥狄z並收藏大漢,達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