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同事之間的那些事兒


    24.同事之間莫太親,距離產生美


    小趙和小馮雖然家境不同,兩個人卻成為知己。


    他們是大學同學,在學校裏時隻是一般朋友,進了同一家公司後,又住在同一間公寓,才漸漸成為知己。


    因為讀大學,家裏為小馮借了許多債,他就悄悄找了一份兼職,幫一家小公司管理財務。


    小趙發現他下班後也忙得不可開交,一問,小馮就把自己做兼職的事情告訴了小趙。


    公司每年都會選派一名優秀員工到一家著名的商學院培訓。


    根據選派條件,條件最好的小趙和小馮都被列進了候選人名單。


    小趙對小馮說:“要是我倆都能去該多好啊。”


    小馮說:“但願如此。”


    結果小趙脫穎而出,成為公司那年唯一選派的培訓員工。


    小馮很失落,他非常想獲得這次培訓的機會,於是找老板,請求也參加這次培訓。


    老板看了小馮一會兒,冷笑著說:“你太忙了,就免了吧。”


    小馮急忙說:“我手頭上的項目,我會盡快完成的。”


    老板沉下臉來說:“那家小公司怎麽辦,誰給管理財務。”


    小馮立即愣住了,他一時搞不明白老板怎麽知道他兼職的事。


    他本能地辯解說:“我兼職是有原因的,這並沒有影響我在公司的工作……”


    老板打斷小馮的話說:“好了,你忙你的去吧,我還有事。”


    接著衝小馮擺擺手,小馮隻好灰溜溜地離開。


    “你太忙了”——小馮沒想到這句話會成為阻止他培訓的理由。


    可老板怎麽知道他兼職的事情呢,這件事那家小公司是絕對保密的,他也隻告訴過小趙一個人。


    小馮越想越心酸,他沒想到知己會出賣自己!


    同事之間過於親密,不但會像刺蝟那樣刺痛對方,還容易互相掌握對方的“隱私”,影響各自在公司裏的發展。


    沒有什麽會比競爭與晉升更能考驗友誼的了。


    一名擁有過人資曆,同時嚴守公司潛規則的員工仍然會輕易地與晉升機會擦肩而過,這一切隻源於他所謂的朋友背後的幾句壞話。


    每天和你在一起時間最長的人是誰?


    不是你的親人,也不是你的朋友,而是公司裏的同事。


    他和你在辦公室麵對麵、肩並肩,同勞動、同吃喝、同娛樂,辦公室裏的距離如何把握,並不是那麽簡單的事。


    同事關係好,本是好事。


    大家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來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團結互助當然是好的,但是切記:同事之間拒絕過於親密。


    同事就是同事,不是朋友,交朋友,除了誌趣相投外,忠誠的品格是最重要的,一旦你選擇了我,我選擇了你,彼此信任、忠實於友誼是雙方的責任。


    同事就不同了,一般來說,如果不是自己創的業,也不想砸自己的飯碗,那麽,你是不可能選擇同事的,除非你在人事部門工作,所以,你不能對同事有過高的期望值,否則容易惹麻煩,容易被誤解。


    適當的距離能讓你跟他看起來更美。


    美國精神分析醫師布列克曾對同事間的交往作過一個精彩的比喻:兩隻刺蝟在寒冷的季節互相接近以便取得溫暖,可是過於接近彼此會刺痛對方,離得太遠又無法達到取暖的目的,因此它們總是保持著若即若離的距離,既不會刺痛對方,又可以相互取暖。


    這種刺蝟式交往形象地說明了同事之間應該保持著若即若離的距離,不要過於親密。


    這一著名的“刺蝟理論”成為職場很多人交往的準則,但是在很多時候人們卻逐漸地忘記或者忽略這一準則,直到有一天吃了虧,後悔莫及了才想起來。


    同事之間應該“君子之交淡如水”,泛泛而交而不是真情投入,做一般朋友而不是知己。


    當他情緒低落的時候,你給予安慰;當他生病的時候,你端上一杯熱水,並真誠地問候;當他有困難的時候,你要力所能及地給予幫助,但不可把你的心扉完全向同事敞開,將自己的隱私向對方傾訴。


    這樣,你就不會被對方刺痛了。


    職場中,人與人的關係仿佛永遠難以琢磨。


    很多人在工作能力上無人企及,可人際關係卻是他們的“軟肋”。


    如果你也是他們中的一員,那就一定要好好領會同事交往的適當的距離。


    同事之間走得太近,對於老板來說也是非常不想看到的現象。


    有的員工喜歡結交朋友,或者具有吸引力,身邊總是團結著幾個同事。


    如果在單位裏表現得過於親密,就會被老板察覺,並引起老板的敵視。


    這樣做,一是有拉幫結派的嫌疑。


    在老板眼裏,員工應該彼此保持獨立,這樣他最容易管理。


    如果你身邊密切團結著幾個同事,這是老板最忌諱的。


    即使你沒有拉幫結派的意思,老板也認為你在拉幫結派,有跟他對抗的企圖。


    一旦老板對你有了這種看法,就會壓製你,甚至將你打入冷宮,削弱你的影響力。


    二是有集體離開公司的嫌疑。


    幾個同事一起跳槽,或者合夥開公司,讓原來部門工作頓時陷入半停頓狀態,是老板最不希望發生的。


    你與身邊的同事過於親密,敏感的老板就會猜疑你們是不是要一起跳槽,或者合夥開公司。


    雖然你們根本不曾談論過這些問題,但多疑的老板一旦相信自己的判斷,就會防患於未然,提前采取措施。


    老板最常用的方法是把你調離,重新換一個部門,或者調到分公司去,甚至為了公司大局的穩定,不惜忍痛割愛,炒你的魷魚。


    同事之間,最好保持一定的距離。


    即使再好,也不要太近。


    而對於下麵這些同事最好選擇遠離,更不可深交。


    1.搬弄是非的“饒舌者”不宜深交


    一般來說,愛道人是非者,必為是非人。


    這種人喜歡整天挖空心思探尋他人的隱私,抱怨這個同事不好、那個上司有外遇等。


    長舌者可能會挑撥你和同事間的交情,當你和同事真的發生不愉快時,他卻隔岸觀火、看熱鬧,甚至拍手稱快。


    也可能慫恿你和上司爭吵。


    他讓你去說上司的壞話,然而他卻添油加醋地把這些話傳到上司的耳朵裏,如果上司沒有明察,那你在公司的日子就難過了。


    2.唯恐天下不亂者不宜深交


    有些人過分活躍,愛傳播小道消息,製造緊張氣氛。


    “公司要裁員”、“某某人得到上司的賞識”、“這個月獎金要發多少”、“公司的債務龐大”等,弄得人心惶惶。


    如果有這種人對你說這些話,切記不可相信。


    當然也不要當頭潑他冷水,隻需敷衍:“噢。


    是真的嗎?”


    3.順手牽羊愛占小便宜者不宜深交


    有的人喜歡貪小便宜,以為“順手牽羊不算偷”,就隨手拿走公司的財物,這些東西雖然值不了幾個錢,但上司絕不會姑息養奸。


    愛占小便宜還包括利用公司上班的時間、公司的資源做私事或兼差,總認為公司給的薪水太少,不利用公司的資源撈些外快,心裏就不舒服。


    這種愛占小便宜的人看起來問題不嚴重,但公司一旦有較嚴重的事件發生,上司就可能懷疑到這種人頭上。


    4.被上司列入黑名單者不宜深交


    維姬大多情況下都在說公司好話,她看上去非常喜歡自己的工作,並且確實是一名出色員工。


    然而,她最好的朋友卻並非如此。


    薩利在公司中非常直率,經常發表負麵言論。


    當公司要進行裁員時,維姬驚奇地發現自己的名字與朋友一同出現在了名單之上。


    她未曾意識到的一點是——公司正在利用裁員驅逐對於自身不利的一部分人:由於薩利是公司的首要驅逐對象,公司認為既然維姬與薩利如此要好,那麽她必然也是同一類人,因此,維姬同樣被視為公司的不利因素,而公司對於她的態度同時也趨向負麵一端。


    其實,維姬是不應該被開除的。


    無論公平與否,公司往往就是通過這樣一種標準衡量員工的。


    這就意味著,你不但需要遠離公司反感的行為,同時還要遠離公司反感的人。


    如果公司見到你與那些散播負麵言論的人混在一處,他們便會認為你與對方持有一致意見。


    其實,你極可能是在製止謠言傳播,但是隻要你在聽那些謠言傳播者講話,就會被視為同類。


    倘若你的一位朋友與重要上司不和,你同樣會被牽連其中。


    這便是他們處世做人的一貫方式。


    綜合本節前麵的內容可以看出,與同事深交是非常不合適的。


    同事之間的深交不僅會影響到你的晉升,即使當你晉升之後,也會被迫脫離原有的工作夥伴及同事,更加令人感到難過的是,部分人會因為職位變動而“橫屍”職場。


    那麽,認真思考一下,你究竟是選擇原有的個人社交圈,還是選擇更多的薪金、更好的職位,為自己及家人創造更為美好的生活?


    25.表裏不一是司空見慣的一種現象


    小e與小t差不多是同時進這個單位的,但他們並不怎麽來往。


    大概是兩人性格相差太大了。


    小e特別開朗,每個同事和小e關係都很好,而小t比較內向,每天都看他皺著眉頭,不知道在煩什麽事情。


    因為小e的工作表現和平時的為人處世,領導準備提升小e,正好他們辦公室主任要退下來,領導找他談話,讓小e接這個位子。


    也不知道這次談話內容怎麽被小t知道了,他就開始冷嘲熱諷,意思是:小e是個圓滑的人,很會拍馬屁。


    他也不顧忌什麽,這種話就當著所有同事麵前說了,讓小e特別尷尬。


    小e也不和他一般見識,就等著“任命狀”批下來。


    “任命狀”如期批了下來,但他們單位有這樣一種規定,就是還要等一段時間,征求大家的意見,才能正式走馬上任。


    這雖然是走走形式,但既然是規定也不得不遵守。


    但過了一個星期,上級領導來找小e談話了,很嚴肅的樣子。


    他說單位收到了匿名信,說小e生活作風有問題,還煞有介事地寫道“某年某月某日有某個女人進了他的家”。


    看了這樣的罪狀,小e差點吐血,這一老掉牙的招數現在居然還在使用,大概是覺得小e愛人在外地工作,小e就會有被懷疑的理由,信的署名是“一個打抱不平的同事”。


    小e第一個懷疑的人就是小t,因為平時嫉妒排擠搶功總少不了他的份,而他在一開始的表現也實在讓小e懷疑。


    幸好領導對小e特別了解,也對這種匿名告狀的形式不屑一顧,最後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小e還是如願升上了辦公室主任的職務。


    在小e升職之後沒幾天,小t主動提出了辭呈,這樣小e就更確信是他了,雖然小e對小t不算太了解,但從這段時間他的表現,已經猜出大概了。


    小t的匿名信並沒有影響小e升遷,但從這件事使他確實領略到了“暗箭”的厲害。


    “職場如戰場”是很多人心知肚明的“真理”,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正因為人心難測,看似風平浪靜的外表下也許正暗藏著殺機。


    稍不注意,哪怕是一顆小小的“流彈”也會把你炸得粉身碎骨。


    常言道:“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話是這麽說,但是卻還是很多人躺倒在同事放出的“暗箭”上。


    對於那些我們看得見的敵人,我們可以防患於未然;可是對於那些職場裏湧動的暗流,我們卻毫無準備。


    如果你沒有一顆時刻警惕的心,遲早會在這上麵摔一跤。


    有的人不一定非跟你過下去,但卻有意無意地排擠你,你的努力工作被認為是表現欲強,你對同事的關心被認為是虛情假意,同時還會在不經意間散布一些小道消息來攻擊你。


    在這種“暗箭”之下,你的工作情緒自然會受到影響,怎麽應對他們就成了當務之急。


    辦公室裏的明爭暗鬥,比真實的江湖更加激烈殘酷,正所謂“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


    雖然在這裏不見刀光劍影,卻自有人頻頻中招。


    在這些傷人不見血的“武器”中,最可怕的還是“暗箭”。


    你身邊那些天天對你微笑的同事是否和善、友好?


    那你是否又自認為十分了解對方了?


    如果你太自信自己的判斷,那麽你可能正處於危險的境地中。


    可能到了被炒魷魚時,還不知道是誰在你的上司和老板麵前打了你的小報告。


    一家金融機構的職員陳某道出了自己在職場中所遭遇的“暗箭”傷身事件。


    “對於我們做市場的人員來說,客戶資源是最重要的,薪資待遇都與客戶發展情況直接掛鉤。


    我們的辦公室是那種開放式的,來往電話聲音稍大一些,就會被同事聽得清清楚楚。


    原以為大家公平競爭,會相安無事,所以我毫無防範意識。


    直到有一天,當我費盡周折終於鎖定了一個大客戶,準備跟他簽訂合約之時,對方竟驚訝地問我,合約不是已經簽完了嗎。


    我頓時警覺,馬上意識到可能發生的問題,但為了維護公司的形象,我也隻含糊應對,點頭稱是。


    我很快就查到了背後搗鬼的家夥,這一箭之仇讓我痛心萬分,絕不能啞巴吃黃連,便宜了他。


    雖然他對我處處提防,可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很快就搶走了他好幾個客戶。”


    他的這種做法雖然解了心中的怨恨,但是結果又如何呢?


    他說:“本來以為報複了他,心裏會很爽。


    可這‘以牙還牙’之後,我居然患上了心理疾病。


    因為老擔心他會在背後給我捅刀子,我幹什麽都隻能偷偷摸摸,給客戶打電話隻能拿著手機到沒人的地方偷著打,一聽說客戶要發傳真,就守著傳真機不敢走開。


    我這心裏真是越來越窩得慌。”


    一方麵我們要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但是另一方麵卻是“千防萬防,小人難防”。


    遭遇了同事背後的“暗箭”後,我們究竟應當如何處理呢?


    職場專家給我們開出了四劑良方:


    第一劑:調整心態,坦然麵對


    我們所處的職場也是一個濃縮的社會,成員總難免良莠不齊,形形色色的人都可能出現。


    作為一個成熟的職業人,不僅要作好與“好人”打交道的準備,更要學會如何與“惡人”和平共處。


    有時候我們是會看到一些陽光背後的東西,這些會對我們的心理帶來很大的衝擊,但我們既不能因此就一味地害怕退縮,也不能就此打破了和平的環境。


    “謠言止於智者”,“清者自清,廉者自廉”,苟且偷盜或投機取巧之人也隻會得一時之逞,終不會長久。


    在職場中要煉就一副金剛不壞之身,學會調整心態,坦然麵對,或向家人傾訴,或進行自我放鬆,即時化解心中的鬱悶。


    第二劑:隨機應變,迅速將問題化為無形


    我們作為公司的一分子,自身的利益總是會與公司的發展休戚相關,在我們處理矛盾問題時,一定要有一種全局觀念。


    上麵所提到的陳某在處理大客戶被同事搶走的事件中,其實他開始做得還是很好的。


    當他與客戶聯絡時突然發現問題,他立即采取了冷靜對待、消除誤會的策略,沒在客戶麵前暴露公司內部的矛盾。


    不然,讓我們預想一下後果,很可能是不僅搶不回客戶,還會使公司名譽掃地,破壞雙方的長期合作,並招致領導的批評和責難。


    所以,當我們不幸遭遇這樣的暗槍暗箭時,切不可意氣用事,而要隨機應變,盡可能地迅速將問題化為無形。


    第三劑:練就職場防身術


    遇事總能逢凶化吉,逆境中也能平步青雲的職場高手,往往都有一套巧妙的防身術。


    要想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發展壯大,首先要學會保護自己。


    “吃一塹,長一智”,當我們遇到這樣的坎坷時,千萬不要隻認為這是上天不公,而自認倒黴,或許這正是幫助我們練就一身職場防身術的大好機會!但也要切記,絕不可因為防衛過當而破壞了團隊合作,更不能無端猜疑,而招致群起而攻之的境地,從而使自己孤立無援。


    第四劑:以寬容和愛治愈人


    我們每個工作日除了晚上睡覺,大部分時間都要在辦公場所度過,誰都需要一個愉快平和的辦公環境。


    所以即使你被別人傷害了,也不可劍拔弩張,睚眥必報,尤其是我們中國人最在意麵子了,一旦撕破幾乎就不再可能複原。


    這時候我們需要一種換位思考:即使是“惡人”也會有惻隱之心。


    當他們對你采用了某些不正當的手段時,常常也對你的反應做出預測。


    如果你不但不像他們想象的那樣暴跳如雷或以牙還牙,而是寬容了他們的所作所為,以德報怨,用關愛來原諒他們的過錯。


    那麽,對方也一定會對你示好。


    職場上畢竟罪魁禍首都是利益惹的禍,真正的大奸大惡之人其實是極少的。


    寬容不僅是一種美德,還是一種智慧,以寬容和愛治愈人絕對是一劑靈丹妙藥。


    26.改變自身態度,變競爭者為合作者


    小q在一家房地產公司上班,工作出色、業績顯著,獲得了很多大客戶,但是她在公司裏最大的困擾就是同事關係相處得並不融洽,有一個叫le的同事總是有意和她過不去,不停地找她的麻煩。


    隻要小q的工作出現一點差錯,她就會到處大肆渲染;隻要小q的工作做好了,她又對小q冷嘲熱諷。


    小q覺得自己遇到這麽一個討厭的同事,真是倒黴透了。


    更令小q生氣的問題是在工作中,隻要她談成一個客戶,le就會對上司說這個客戶是她先認識的,還反口誣陷小q在暗中搶她的客戶。


    兩個人就這麽明爭暗鬥,這使小q窩了一肚子的火。


    要想在辦公室裏生存,要想在職場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贏得最後的勝利,靠的是你的能力和智慧,靠的是你對進退分寸的拿捏和把握,靠的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的謀略。


    你需要知道,職場上沒有永久的敵人和朋友,這裏隻有競爭者和合作者,你要想混得開,隻有和職場裏方方麵麵的人物搞好關係、和平共處,你才能在職場之路上占有一席之地,才能走得遠、走得高。


    職場裏爭吵、冷戰的現象屢見不鮮。


    同事之間常常表麵是朋友,暗中都視對方為死敵,於是,小小的辦公室裏也是硝煙彌漫。


    職場就是名利場,小q的苦惱在現代職場上來說非常普遍。


    工作上的激烈競爭,職場裏每個人期望的目標不一樣,加上背景和個性的差異,導致同事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張。


    身在職場,令人“崩潰”的壓力無處不在。


    於是很多人開始感歎,職場中難道隻有這種氛圍嗎?


    同事之間難道真的就無法和平共處?


    造成我們工作壓力的最大根源並不是因為同事之間這種不可化解的矛盾,卻是我們可能不太在意同事之間的相處之道。


    隻要溝通有度,任何同事之間都可以化解那層看似無法化解的矛盾。


    也許對於小q的同事le那樣的同事,想要井水不犯河水顯然是有一定難度的。


    如何維持正常的同事關係、如何保持合適的距離呢?


    遇到像le這樣難以相處的同事時,需要做到適可而止,把握好三個度。


    即向度、廣度和適度。


    所謂向度就是同事之間交往的利益所在。


    同事之間的交往和溝通的利益所在就是學習如何協同做事的經驗、如何協同努力、相互尊重,共同獲得工作的成就感。


    比如與le這樣的同事合作就需要有寬容大度的氣量,提升自己的修養,視角不能過於狹窄,否則不僅同事之間關係不和,而且相互之間限製對方的發展,無疑是傷人害己,自尋煩惱。


    另外,在同事之間溝通合作時要全麵和辯證地看待問題,多發現和學習對方的優點,不做過激的行為,減少同事間的摩擦,不因為同事關係影響到工作的開展。


    隻有搞好關係、和平共處才能皆大歡喜,取得各自的利益。


    韓清是一所大學中文係的才女,從學校裏一直擔任記者團的職位,在各類報刊上也發表了不少的文章,在畢業的前一年還擔任了校刊的主要負責人。


    在大學畢業後她進入一家it公司擔任網站編輯,老板很欣賞她的才氣和文雅的氣質。


    才華橫溢的她在職場上並不是遊刃有餘,相反,她在辦公室裏遭遇了處處碰壁的情形。


    因為老板總是誇獎韓清的才氣,引起其他女同事的不快和嫉妒。


    而且,個性要強的韓清不喜歡求人,也不善於搞同事關係,她與其他同事之間幾乎沒有交流。


    韓清對電腦技術並不熟悉。


    有一次,她遇到一個網頁設計上的問題,隻好去問公司裏搞技術的小萬。


    it業裏靠技術吃飯,哪怕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他們通常也不會輕易透露和給予解決。


    韓清看到小萬這般不樂意的樣子,賭氣跑到隔壁辦公室裏求助技術總監去了。


    總監看到如此簡單的一個技術問題竟然不去問周圍的同事,竟然舍近求遠地跑來求助,心裏立刻對她留下一個人際關係不好的印象。


    又有一次,總監正好不再,韓清隻好硬著頭皮去問小萬。


    小萬表現得很不耐煩,韓清的自尊心受到了打擊,發誓再也不問他了。


    後來幸好此時隔壁的技術部又來了一位男同事,韓清於是常常跑去求助這名新同事。


    久而久之,韓清和同一部門的小萬的關係日益冷若冰霜,這種做法也讓她的上司有了看法。


    韓清為此陷入了困惑與苦惱中。


    鬆下幸之助說過:“同事是一麵鏡子,不能省察於己,常是錯失好運的原因。”


    韓清的問題在職場中也經常出現,心高氣傲,不喜歡去討好人,喜歡特立獨行的做法會把自己與外界孤立起來。


    因此,這種做法就漸漸地疏遠了自己和同事之間的關係,不僅影響到自己在工作上的發展,而且也給老板留下一個不善於溝通、不會搞好人際關係的印象。


    任何一家公司,良好的人際關係才是保持公司運作和發展的動力。


    一個矛盾不斷,人際關係混亂的公司是長久不了的。


    所以,隻有搞好人際關係,善於與他人合作才能利於自身的發展,才能為他人、為公司帶來利益和好感。


    一個人在職場中人緣怎樣、表現如何,往往可以通過同事們對其的態度和評價折射出來。


    每一個與我們一起工作的人都無時無刻不對我們形成看法、作出評價,並使得他們的意見和評判影響他們對我們的行為方式。


    因此,要想改變他人對我們的關係,首先要從改變我們對他們的態度開始。


    同事既是你的競爭者,又是你的合作者,這個矛盾的統一體常常讓我們不知所措。


    其實,無論競爭還是合作,都是利益上的關係,是源自於利益上的衝突;另一方麵來說,是競爭還是合作取決你自身的態度。


    如果你對他抱之以友善,那麽相信他也會友善地對待你,畢竟兩人的合作會創造出更大的價值,而競爭隻能讓可以分享的價值越來越小。


    同事之間必然存在競爭,但是不可因為競爭而視對方為仇敵,破壞與打壓他人。


    在職場,隻有心中無敵,才能無敵於天下。


    正如羅曼·羅蘭所說:“隻有把抱怨別人和環境的心情,化為上進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證。”


    我們要學會客觀而正確地重新認識和對待同事,因為他不僅僅是你的競爭者,更是你的合作者,而抉擇權就在你自己的手中。


    27.莫在背後議論領導或公司是非


    小史是一家文化傳播公司很有才氣的策劃,由於自恃清高,他總是對老板的創意不屑一顧,認為老板的水平很差,所以經常在背後跟同事們忍不住流露出對老板創意的不屑。


    消息很快就被同事傳到老板的耳中,於是老板主動找他談話,誠懇地征求小史對自己創意的意見,對公司的業務有什麽建議,小史卻支支吾吾沒有談出什麽內容。


    這位心胸還比較寬廣的老板認為小史簡直就是一個兩麵三刀的人,當麵不說,卻在背後亂說。


    老板對小史的道德人品產生了懷疑,後來開始冷落小史,重要的策劃方案從此再也沒有交給小史來做,不久,小史離開了公司。


    小史遭遇的職場問題正是某些職場中人每天都在犯的錯誤。


    很多職場人有個通病,就是在公司午餐或者閑暇時,喜歡“隨便”地議論上司的是非,一個不小心,這些議論也許會成為別人邀功的機會,又或許,被某人聽了去,傳到上司耳中,以後讓上司怎麽看你?


    所謂“禍從口出”,不是沒道理的。


    背地跟同事議論上司很容易讓上司認為你是個兩麵三刀的兩麵派,人品不好。


    在工作過程中,因每個人考慮問題的角度和處理的方式難免有差異,對上司所作出的一些決定有看法,心裏有一些意見,甚至變為滿腔的牢騷,有時也是難免的,但就是不能到處宣泄,否則經過幾個人的傳話,即使你說的是事實,也會被他人添油加醋而變調變味,待上司聽到了,便成了讓他生氣難堪的話了,難免會對你產生不好的看法。


    “有時我們的認識是錯誤的,你認為他不如你行,隻是你不了解他哪方麵行而已。


    同事之間的相處要把握分寸,即使關係很鐵,相互勉勵和促進是沒問題的,如果隻是宣泄和發牢騷,就太不明智了。”


    一位hr經理如是說。


    聽到同事在議論領導時,首先應以善意的態度勸告他們不要背後議論領導者,不要擴大議論的範圍,更不要以訛傳訛,有意或無意地貶低領導或損害領導的形象;其次應盡量回避對領導的議論,不得已作評價或說明時,也隻宜點到為止,不要主動挑起話題,更不要添油加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猜測和誤解。


    在這個問題上,自己要有主見,要有一種不怕同事嘲弄、不怕孤立的精神。


    那種以為同事在議論領導時隻有隨大流參與其中,才能與同事搞好關係的認識是大錯特錯的。


    防人之心不可無,說話必須看對象。


    有的人本身就是領導者的“紅人”,他們與領導者不分彼此,你在他麵前非議領導,豈不是自投羅網。


    有的人自私自利,專門搜集同事對領導者的不滿,然後在領導者麵前請功邀賞,以達到個人的目的。


    對付這種人的辦法唯有裝聾作啞,不讓他抓住小辮子。


    總之,不論你是有意還是無意,在同事間隨便議論領導者最容易惹是生非,所以還是不隨便議論為上策。


    emily是辦公室副主任,chen初到公司時,emily熱情地接待了她,幫她填表格,帶我到各個部門參觀,告訴她辦公室裏每個人的背景、特征。


    很自然地,chen把emily當成是一個值得信賴的朋友。


    在chen的辦公室裏,隻有5個人,居然分成了4派:坐在chen對麵的兩個男人,據說一個是董事長的人,一個是總經理的人。


    這兩人誰都不是“省油的燈”。


    部門主管對這兩個人表麵上畢恭畢敬,暗地裏處處提防,每當這時,chen就成了一粒香果子,兩邊的人都往我這兒湊,或是發泄心中的不快,或是有意要她出麵調停。


    可一旦人家聯起手來,chen多半還是凶多吉少。


    這種情況下,chen很自然地把心中的煩惱向emily傾訴,辦公室的茶水間成了她們的苦情商談室。


    直到有一天,chen的主管找她談話,他警告chen:如果對工作有什麽意見,應該直接反映給他,不要在背地裏說三道四;再這麽長此以往下去,破壞了團隊精神,就請另謀高就。


    上司的話讓chen啞口無言,因為她確實說過“我的上司與同事間的明爭暗鬥無聊又幼稚,一點職業精神都沒有”之類的話。


    但是這些話是怎麽傳到上司的耳朵裏的呢?


    三個月後的一天,chen無意間路過上司的辦公室,“emily,你說chen說我苛刻?


    這個小孩真不知天高地厚……”當時chen血液幾乎凝固了,竟然是emily,憤怒讓她忍不住想去質問這個“叛徒”,可是她很快就冷靜下來。


    “是我太輕信人言了,emily能在第一次見我時跟我講別人的是非,她也會背著我,去講我的是非。”


    chen這才真正地意識到自己的幼稚和可笑,她隻能怪自己有眼無珠,不能怪任何人。


    接下來,chen也隻有裝做什麽都不知道,對emily敬而遠之。


    不久,emily升職了,成為辦公室的主任。


    雖然chen和她現在已經無話可談了,但chen的工作總會與辦公室有交集,每天麵對這個“叛徒”的滋味真難受。


    chen開始懷疑自己的生活觀,難道這是一個“告密者生存”的職場嗎?


    在這種工作環境裏哪還有安全感可談?


    大多數人很渴望在工作之餘有另外的空間,但同事之間永遠都是和利益關係牽扯在一起的,這就注定沒有純粹的友情。


    因此,最好與同事保持一定的距離。


    有人說,不要把辦公室當心理診所,不要有意或無意探究同事的“生活”。


    這種提法當然是出於讓讀者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初衷。


    因為工作方麵有絲絲縷縷的瓜葛,辦公室裏的人必須是理性的。


    這種理性對你對別人都有好處。


    因為友誼是純潔的,不帶任何雜質。


    而辦公室裏同事之間或多或少總有一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東西。


    不要奢望辦公室裏會有純粹的友情,否則連普通同事都做不成。


    專家建議,如果你需要情感支持的話,可以向外發展,向舊時同學、好友尋求安慰,並培養屬於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


    明智的人知道自己的弱點,當你掌握一套對自己和環境中的人和事作出正確判斷的方法時,你就可以做到大智若愚了。


    28.不要得罪公司裏任何一個同事


    美鳳原以為外企公司的人各個精明強幹,誰知過關斬將,拿到門票進來一看,不過如此,前台秘書整天忙著搞時裝秀,銷售部的小單天天晚來早走,三個月了也沒見他拿回一個單子;還有統計員月英,整個一個吃閑飯的,每天的工作隻有一件:統計全廠203個員工的午餐成本。


    美鳳慨歎,沒想到進入了e時代,竟還有如此的閑雲野鶴。


    那天去行政部找阿玲領文具,小單陪著月英也來領,最後就剩了一個文件夾,美鳳笑著搶過說先來先得。


    月英可不高興了,她說你剛來哪有那麽多的文件要放?


    美鳳不服氣地說:“你有,每天做一張報表就啥也不幹了,你又有什麽文件?”


    一聽這話月英立即拉長了臉,阿玲連忙打圓場,從美鳳懷裏搶過文件夾遞給了月英。


    美鳳氣哼哼地回到座位上,小單端著一杯茶悠閑地進來:“怎麽了mm?


    有什麽不服氣的,人家月英她小姨每年可是給咱們公司500萬的生意呢。”


    說完,他打著嗬欠走了。


    下午,阿玲給美鳳送來一個新的文件夾,一個勁兒向美鳳道歉,她說她得罪不起月英,那是老總眼裏的紅人;也不敢得罪小單,因為他有廣泛的社會關係,不少部門都得請他幫忙呢,況且人家每年都能拿回一兩個政府大單。


    美鳳說:“那你就得罪我唄?”


    阿玲嚇得連連擺手:“不敢不敢,在這裏我誰也得罪不起呀。”


    美鳳聽了,半天說不出話來。


    老板不是傻瓜,絕不會平白無故地讓人白領工資,那些看似遊手好閑的平庸同事,說不定擔當著救火隊員的光榮任務,關鍵時刻,老板還需要他們往前衝呢。


    所以,千萬別和他們過不去,實際上你也得罪不起。


    一般人都認為,在公司裏隻要盡心盡力,取得業務實績,贏得上司的賞識和老總的歡心,加薪、晉升就指日可待了。


    而對於那些一般行政人員,則沒有給予應有的尊重和禮貌,因為得到他們的協助是理所應當的,所以平日就對他們指手畫腳,急躁起來甚至會對他們頤指氣使,拍桌瞪眼,把人際關係學的一套都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認識誤區。


    事實上,有些辦公室人員的職位雖然不高,權力也不怎麽大,跟你也沒有什麽直接的工作關係,但是,他們所處的地位都非常重要,他們的影響無處不在。


    他們的資曆比你高,辦公室的風浪經曆比你多,要在你身上找點毛病、失誤,實在是易如反掌。


    切勿以為財務部門隻是做做財務報表、開開單據。


    在以數字化生存的時代裏,財務部門的統計數據,決定著你的預算大小和業績優劣。


    財務人員已經從傳統的配角逐漸走入參與決策的權力核心,他們對各個部門業務的熟悉程度,簡直會讓你大吃一驚;而對金錢的斤斤計較也使得老板對他們言聽計從。


    進入公司要靠人事,求得生存也靠他們,加薪提升更要靠他們,因為他們無處不在。


    偶爾遲到、早退也許不算什麽,但是隻要他們想做,隨時隨地都可以揪你的小辮子,你的表現又會好到哪裏去?


    敏銳的耳目,老板最需要。


    記住即使在辦公室裏放鬆片刻,背後還有一雙發亮的眼睛在盯著你。


    除了行政和業務主管,秘書絕對是公司的一號人物。


    他們是老總的親信、參謀……得罪了他們,簡直性命攸關,隻要他在老總麵前隨便說上幾句,你的多年努力就會毀於一旦。


    他們是決定你事業成敗的關鍵人物,他們的三言兩語抵得上你的百般辛勞。


    老板的親信你更惹不得。


    他們可能是老總的舊日同窗好友,可能是童年夥伴、鄰居,甚至可能是老總的太太,如果他們發起威來,經理主管們都唯恐避之不及,何況是你?


    大哥大姐無處不在,進入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他們認出來,保持距離是你的最佳選擇。


    29.踩著別人肩膀往上爬注定會摔跤


    吳飛和阿桑兩個人在一家公司工作,平時關係相處得很不錯。


    年終,公司搞推廣策劃評比,每個人都可以拿方案,優勝者有獎。


    吳飛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


    經過半個月的深入調研,加上平時對市場工作的觀察思考,吳飛很快作出了一個非常出色的策劃案。


    方案征集截止日的最後一天,阿桑突然歎了一口氣說:“哎,飛飛,我還真有點緊張,心裏沒底啊。


    你幫我看看方案,提提意見。


    吳飛連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阿桑的策劃很是一般,沒有什麽創意,吳飛看完沒好意思說什麽。


    阿桑用探究的目光盯著吳飛,說:“讓我也看看你的方案吧。”


    吳飛心裏一陣懊悔,可自己剛才看了人家的,現在沒有理由不讓別人看。


    好在明天就要開大會了,他想改也來不及了。


    第二天開會,阿桑因為資曆老,按次序先發言,阿桑講述的方案跟吳飛的方案一模一樣,在講解時,他對老板說:“很遺憾,我現在隻能講述自己的口頭方案,電腦染了病毒,文件被毀了,我會盡快整理出書麵材料。”


    吳飛聽了目瞪口呆,他沒想到阿桑搶自己的功勞,他不敢把自己的方案交上去,也不敢申訴,因為他資曆淺,怕老板不相信自己。


    最後,自命清高和倍感委屈的他傷心地離開了這家公司。


    阿桑的方案獲得老板的認可,因為方案不是他自己的,有些細節不清楚,在執行方案時出了一點漏洞,又無法及時修正,結果失敗。


    後來老板得知他是搶了別人的方案後,馬上炒了他的魷魚。


    在競爭激烈的工作環境中,有些人喜歡把別人的功勞占為己有。


    這樣的人,不去創造業績,而是偷偷地去占有別人的功勞,到最後隻能是既損人又不利己。


    不是你的功勞,就不要去搶,不管別人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搶別人的功勞總不是成功的捷徑。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一旦你搶別人功勞的事情真相大白時,你將會無臉見人,不僅被搶者會成為你的敵人,而且還會失去他人對你的尊重,可謂是得不償失。


    隻有自己親手創造的功勞才是自己的財富,別人的東西終歸是別人的。


    要想真金不怕火煉,在職場中獲得真正的認可,就要憑自己的真本事去創造,投機取巧的做法終究會害人害己。


    因此不要去做奪取他人的功勞又自毀前程的傻事。


    不僅不要去搶奪功勞,有時候,你還要同他人分享功勞。


    職場中沒有他人的合作,你是不會如此順利獲得成功的,每一個人成功的背後肯定會有很多人為之付出的努力。


    職場的黃金原則就是要與同事合作,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當你在職場上小有成就,當然值得慶幸。


    但是你要明白:如果這一成績的取得是集體的功勞,離不開同事的幫助,那你就不能獨占功勞,否則其他同事會覺得你搶奪了他們的功勞。


    李維是一家出版社的編輯,並擔任該社下屬的一個雜誌的主編。


    平時在單位裏上上下下關係都不錯,而且他還很有才氣,工作之餘經常寫點東西。


    有一次,他主編的雜誌在一次評選中獲了大獎,他感到榮耀無比,逢人便提自己的努力與成就,同事們當然也向他祝賀。


    但過了一個月,他卻失去了往日的笑容。


    他發現單位同事,包括他的上司和下屬,似乎都在有意無意地和他過意不去,並處處回避他,他不知道他們這是怎麽了。


    其實很簡單,他犯了“獨享榮耀”的錯誤。


    就事論事,這份雜誌之所以能得獎,主編的貢獻當然很大,但這也離不開其他人的努力,其他人也應該分享這份榮譽,而現在自己“獨享榮耀”,當然會使其他的同事內心不舒服。


    這不是故做謙虛地讓大家分享功勞,這確實是事實,如果沒有大家的合作,就憑自己的努力真的能夠成功麽?


    踩著別人的肩膀,卻忘記感恩的人注定要摔跤。


    雖然上帝給了我們每人兩隻手、一張嘴,但人們還是喜歡用嘴而不喜歡動手。


    無論在何時何地,我們總能看到一些高談闊論的人。


    他們總是炫耀自己的才能多麽地出眾,如果能按他說的計劃實行,必然能成就一番大事。


    這些人滔滔不絕,在自己空想的領域裏如癡如醉。


    然而,在旁人看來,這是多麽的可笑和愚蠢啊。


    所以,當你在職場上有特殊表現而受到肯定時,一定不能獨享榮譽,否則這份榮耀會為你的職場關係帶來危機。


    當你獲得榮譽後,應該學會與其他同事分享,正確對待榮譽的方法是:與他人分享、感謝他人、謙虛謹慎。


    在職業生涯中,最圓滑的處世之道就是當你的工作和事業有了成就時,千萬記得不要獨自享受。


    自己要擁有團隊意識,摒棄“自視清高”的作風,換之“眾人拾柴火焰高”的職業意識。


    隻要注意到這一點,你獲得的榮耀就會助你更上一層樓,你的人際關係也將更進一步。


    如果大大方方地和同事分享功勞,一方麵可以做個順水人情,另一方麵上司也會認為你很懂得搞好人際關係,而給你更高的評價。


    可是賣這份人情的手法必須做得幹淨利落,不可矯揉造作,更不可對同事抱著“施恩”的態度,或希望下次有機會討回這份人情。


    所謂放長線、釣大魚,將目光放遠才是上策。


    30.優秀的人都結交比自己更優秀的人


    在美國曾經有個很普通的農家少年,從雜誌上讀了某些大實業家的故事,很想了解故事的細節,並希望實業家給廣大讀者提出一些忠告。


    有一天,他跑到了紐約,他也不管幾點開始辦公,在早上7點鍾就到了威廉·亞斯達的事務所。


    在第二間房子裏麵,這位少年立刻認出了麵前那體格結實、長著一對濃眉的人。


    高個子的亞斯達剛開始覺得這少年有點討厭,然而當他聽到這個少年問他“我現在很想知道,我怎樣才能賺得百萬美元?”


    這個問題時,他的表情便柔和並微笑起來。


    接著,他們兩個人進行了長達一小時的談話。


    隨後亞斯達還告訴少年應該去拜訪的其他實業界的一些名人。


    這位少年照著亞斯達的指示,遍訪了一流的商人、總編輯及銀行家。


    在賺錢這個方麵,他所得到的忠告並不見得對他當時有什麽幫助,但是能得到成功者的指引,卻給了他很大的自信。


    他開始仿效他們成功的做法。


    兩年之後,這個20歲的青年成了他學徒的那家工廠的所有者。


    24歲的時候,他是一家農業機械廠的總經理,不到5年,他就如願以償地擁有了百萬美元的財富。


    這個來自鄉村粗陋木屋裏的少年,終於如願以償地成為銀行董事會的一員。


    這個少年在活躍於實業界的67年中,實踐著他年輕之時來紐約學到的那些名人的基本信條,即多結交一些有益的人做朋友,會見成功立業的前輩,能夠轉換一個人的機運。


    猶太人說:“和狼生活在一起,你隻能學會嗥叫;和優秀的人接觸,你就會受到良好的影響,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成為一名優秀的人。”


    比爾·蓋茨也曾說:“有時決定你一生命運的,在於你結交了什麽樣的朋友。”


    有一些年輕人,有“恐高症”,就是不喜歡比自己優秀的人。


    在職場上,你完全可以和與自己地位相仿的人打成一片,但是你要想往高處走,就要結交與比自己更優秀的人。


    記得小時候,我們都能夠直率地表達崇拜英雄的心意。


    可是年紀一大,就以為不得不將這種心意隱藏起來。


    隱匿崇拜英雄的心意是錯誤的,設法與你所崇拜的人接近才是最好的方法。


    這不但能使對方感到高興,而且會鼓勵你,增加你的勇氣。


    懷特是美國一家鐵道電信事務所的新雇員。


    16歲時他便決心要獨樹一幟。


    27歲的時候他當了管理所所長。


    後來,先是西部合同電信公司,接著成為俄亥俄州鐵路局局長。


    他的兒子上學讀書時,他給兒子的忠告是:“你在學校一定要和一流人物結交,因為有能力的人不管做什麽都會成功的……”


    你也許會覺得這句話非常庸俗。


    但是請不要誤會,把一個有能力的人作為自己的榜樣不是可恥的事情。


    朋友與書籍一樣,一個有能力的朋友不僅是我們的良伴,也是我們的老師。


    一個普通人要與一個偉大的人締結友情,跟第一次就想賺百萬美元一樣,是相當困難的事。


    原因並非在偉人的出類拔萃,而在於你自己心中的那種忐忑不安。


    年輕人之所以非常容易失敗,是因為不善於與比自己優秀的人交際。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蘭西的陸軍元帥福煦說過:“年輕人至少要認識一位精於世故的老年人,請他做自己的人生顧問。”


    薩加烈也說了同樣的話:“如果要求我說一些對年輕人有益的話,那麽,我就要求他們經常與比自己優秀的人一起行動。


    就人生而言,這是非常有益的事情。


    和比你優秀的人交朋友,應該是人生中最大的樂趣了。”


    現實中不少人總是樂於和比自己差的人交際,這在心理上的確感到安慰。


    因為在與友人交際時,心中能產生優越感。


    可是從這些不如自己的人身上學到的東西顯然不如從比自己優秀的人身上學得多。


    人們可以從劣於自己的朋友身上得到心靈上的慰藉,但也必須獲得優秀朋友給自己的刺激,以助長自己的勇氣。


    總之,一個成功的人,很大程度上有賴於比自己優秀的朋友的幫助,才能不斷地使自己力爭上遊。


    從比自己優秀的人身上你可以學到很多在其他地方學不到的東西,他們的想法和心態對你的成功都具有很大的影響。


    31.對同事的不合理要求說出“不”


    快下班的時候,吳佩接了一個電話,一聽連撒嬌帶耍賴的語氣就知道是阿美,她說:“親愛的,救救我吧,幫我寫個方案,客戶已經催了好幾次了,可是我實在是沒有時間啦,你知道傑最近在追我,我也很喜歡他,你幫幫我,就算支持我的愛情啦……周末我請你吃韓國料理!”


    阿美是吳佩在公司裏最好的朋友,屬於那種嘴巴很甜的女人。


    她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求助吳佩了,她下班就忙著去約會,常常把做不完的工作推給吳佩。


    每次,吳佩都想拒絕,可是聽到她一句一個親愛的,那能把人融化的熱情,都不知道該怎麽開口說“不”。


    職場中很多人的耳朵根軟,心腸也軟,麵對同事的請求,幾乎是照單全收,害怕拒絕會給彼此的關係帶來不利影響。


    幫助同事本來是好事,可是麵對同事的一些不合理請求,就應該學會拒絕。


    辦公室裏,幾乎所有的職員都害怕或者不願意拒絕同事的請求,因為他們害怕失去良好的人際關係。


    所以在麵對同事不合理請求的時候,常常感到為難,以致每次都心軟地接受了。


    作為好朋友是該相互幫助的,拒絕會不會讓自己失去這個朋友呢?


    辦公室裏的同事,需要相互幫助的時候很多,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我們幫助同事是非常必要的,這樣做也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益處,比如良好的人際關係和高效的工作。


    但也有一些人,會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請求,那麽,怎麽辦呢?


    有人也許會選擇直接拒絕,這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很可能會影響你和同事以後的關係,甚至會得罪同事。


    那麽,怎麽樣才能做到既拒絕了同事的非分要求,又不傷和氣呢?


    1.先傾聽,再說“不”


    當同事對你說出他自己的請求時,我們先不著急說出“不”,而應當先認真傾聽對方的情況。


    在同事向你提出請求時,他們心中通常也會有不同程度的不好意思,擔心你拒絕,擔心給你帶來麻煩。


    因此,在你決定拒絕之前,要注意傾聽,請對方把處境與需要,講得更清楚一些,自己才知道如何幫他。


    然後,應該對他的難處表示理解。


    另外,“傾聽”能讓對方先有被尊重、被接納的感覺,在你婉轉地表明自己拒絕的立場時,也比較能避免傷害他,因為他能在你的傾聽中感受到你的真誠。


    如果你的拒絕是因為工作負荷過重,傾聽可以讓你清楚地界定對方的要求是不是你分內的工作,而且是否包含在自己目前重點工作範圍內。


    或許你仔細聽了他的情況後,會發現幫助他還有助於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這時候,你可以在不影響自己的本職工作前提下,協助同事完成任務,如此,你在收獲工作能力與經驗的同時,又能贏得同事的友誼。


    即使你幫不了他,但是“傾聽”完他的情況之後,作為非當事人,可能會對他的困境看得更清楚,你可以針對他的情況,給他提出比較好的建議。


    這樣,即使你不親自去幫助對方,對方一樣會感激你。


    2.委婉說出“不”


    當你傾聽之後,認為自己應該拒絕的時候,說“不”的態度必須溫和而堅定。


    即使是炮彈,也應當裹上糖衣,要委婉拒絕,不要嚴詞拒絕,因為溫和的態度總是比情緒化的過度反應要好。


    情緒是具有感染性的,嚴詞拒絕會引發他人強烈的負麵感受,所以,當你必須要拒絕他人時,就不要再以不友善的言行,在情緒上火上加油。


    例如,當對方的要求是不合公司規定時,你就要委婉地向他解釋自己的工作權限,表示沒有權力去做這件事,這違反了公司規定。


    在自己工作安排已經很滿的情況下,要讓他清楚自己目前的狀況,並暗示他如果幫他這個忙,會耽誤自己正在進行的工作。


    一般來說,同事聽你這麽說,一定會知難而退,再想其他辦法,而不會對你產生其他想法。


    3.以照顧對方的利益為理由


    在表示拒絕的時候,要從對方利益出發來說明自己愛莫能助的理由。


    從對方的利益考慮,以對方的切身利益為借口,往往更容易說服對方。


    比如,同事要求你在一個不合理的期限內完成工作,與其說明你如何不可能辦到,不如讓對方相信這種倉促行事的做法對他而言並沒有好處。


    這樣的話,同事不僅不會懷疑你的意圖,還會對你產生感激。


    4.事後表示關心


    在拒絕之後,對他的情況表示關心,最好能夠提出一些建議。


    有時候拒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方會不定時提出同樣的要求。


    若能化被動為主動地關懷對方,並讓對方了解自己的苦衷與立場,就可以減少拒絕的尷尬與影響。


    當然,在你拒絕同事的時候,除了技巧,更需要發自內心的耐性與關懷,表達友好和善意是我們拒絕時最重要的原則。


    否則,對方一旦察覺到你在敷衍他。


    那麽,你在同事心中的地位就會下降,你在辦公室裏的人際關係也會受到影響。


    32.散播流言飛語對你沒有任何好處


    貝蒂是一名才能頗佳、青春靚麗、為眾人所認可的員工。


    因為她對工作的態度十分積極,公司一度考慮將她提升到管理層。


    然而,此中卻出現一個重大問題,她經常與他人議論各種消息,當然並非全部都是具有負麵性的流言飛語,但至少大部分是。


    無論喜歡與否,你都可以確定她必然會四處散布“新聞”。


    她視自己為公司的新聞發言人,這已然成為她與人溝通的首選方式。


    看似無害的習慣卻變成她職業生涯的禍端。


    在公司看來,她喜歡四處傳播流言的毛病對於公司隱私的威脅,遠遠超過了她個人的價值。


    他們感覺貝蒂並不值得信賴,如果晉升她的職位,新崗位上諸多敏感信息萬一被泄露出去又該怎麽辦?


    最終,她的大嘴巴剝奪了自己的晉升機會。


    許多年以後,她仍然堅持不懈地創造著令人矚目的業績,早已具備晉升的各種技能與才幹,但是直至被開除的那一天,她仍然待在原崗位上。


    她永遠想不明白為什麽自己總是與升遷擦肩而過,即使她的資曆遠高於他人。


    在背地裏議論別人的是非,絕對不是所謂的“交流”或“分享”,而是個壞習慣。


    相信每個人都玩過“傳話遊戲”,大家圍坐一圈,一個人低聲給旁邊的人說一句話,一直重複直到傳完一圈。


    最後的話往往已經不是最初的那句了。


    有時盡管你是在重複真理,但也會走了樣。


    如果我們不能為別人說好話,那就什麽都別說。


    因為我們不再講述消極的事情,所以我們就會更幸福。


    消極的想法導致消極的感受,消極的感受使幸福離我們更遠。


    如果你因某人某事產生困擾,直接和他們交涉,沒有理由去和其他人討論,這不會帶來任何正麵的影響。


    你對別人埋怨,那個有問題的人卻不知道原來還有問題存在,也就不能做出相應的調整。


    隻有和問題中心人物交談,而不是與別人閑話,你才能使自己和他人更幸福。


    一旦我們開始談論別人以及他們的缺點,所有傷害人的話語會輕而易舉地從舌尖跳出來,我們甚至意識不到自己正說些什麽。


    用莫須有的罪名來影射某人的品質,說這些的時候我們甚至眼都不眨一下。


    有多少次談話是以“我聽說……”開頭,以否定別人作為結尾。


    我們永遠都不應該以此為談話的開始,或者參與到類似的談話中去,除非我們要讚揚某人。


    除此之外,如果散播謠言,我們會失去真正的朋友,唯一擁有的隻能是其他散布謠言的人。


    他們是多麽可怕的朋友啊,我們告訴他們的任何話,他們都會向別人複述!


    當我們聽到關於某人的吃驚消息時,抵製自己想轉述的衝動吧。


    我們要發揚自我抵製流言的品質,尤其是在有人說閑話的場合。


    隻有這樣,我們才能避免負罪感,避免事後責備自己。


    背後和同事的八卦不僅會傷害到他人,使自己變得孤立,更會成為公司領導所不能容忍的事情。


    人人都知道流言飛語的危害,而且流言飛語也會以各種形式出現於各個領域,無論其麵目如何,它們對於你的職業生涯,均有害而無益。


    一般情況下,流言都會打著“言論自由”的幌子,因此上司不會告訴你它們的危害何其嚴重,但是公司每天都會秘密報複那些“妖言惑眾”的人。


    如果有一天你因類似問題出現在被驅逐名單之上,那麽你完全不可能獲悉自己被瞄上的真實原因,直至某天他們簡單地將你掃地出門。


    1.流言飛語會令你看上去不值得信賴


    當你散播有關同事、老板及公司的流言時,也許自己隻是感覺好玩而已,但是事實上,你已經為自己製造了一種“不值得信賴”的危機,而且這種危機會伴隨於你在公司的每一天。


    如果你的主管或上司在休息室中看到你在“八卦”,他們立刻會認為你是在他人背後飛短流長,隨即便會感覺,在他人向前你亦是如此議論他們的,這乃是人之常情。


    主管們清楚哪些人會八卦,而哪些人不會。


    流言不但會使你看上去不值得信賴,信息本身最終也會傳入當事人耳中,八卦對象由此便會獲悉流言的出處。


    2.流言飛語會使你地位不保


    流言會令自己暴露在被中傷者的攻擊前。


    它會使你變得極為脆弱,因為其他人會將你道聽途說的話語再次進行傳播,最後所有人都會認為該話源出於你,即使你並非是始作俑者。


    倘若該信息具有一定危害性,且管理層亦是如此認為,那麽你將徹底完蛋。


    流言飛語會傳遍公司的每一個角落。


    當這些話語傳到當事人耳中時,他自然而然希望獲悉此活從何而來,一旦你的名字上了對方的黑名單,你就等於又為自己樹立了一個秘密敵人。


    嘴巴不嚴的危害很大,無論你亂言何事,要知道,公司對於嘴巴不嚴的人不會存有絲毫好感。


    公司中不會有人告訴你,因為你喜歡飛短流長,會為自己惹來麻煩。


    他們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你必然會以“言論自由”對其大加討伐。


    但是他們掌控著你的命脈,你可以自由選擇,他們亦可以憑借自身喜好進行決斷;如果你觸犯禁忌,他們便會秘密地劍指你七寸之處。


    如何保護自己?


    倘若你認為自己已經被盯住,或者受到“愛談閑言”懷疑,那麽你需要立即去做兩件事。


    第一,遠離那些愛傳播流言的人。


    不要讓公司或上司看到你與他們混在一起,即使你並未插言隻是在傾聽而已。


    因為即便如此,上司亦會覺得你讚同他們的行為,而且會認為你並不值得信賴。


    第二,流言止於智者。


    任何流言飛語傳到你的耳中,都不要讓它再繼續存在。


    應該這樣對傳播者說“哦,我不希望聽到任何人再對我講類似話語”或“我認為你說的那個人一定不希望此事為人所知”。


    無論你說什麽,一定要將自己從流言傳播的惡性循環中排除。


    如果有必要,走出那間屋子。


    不要懼怕被視做異類或墨守成規的人,你大可“酷”一下。


    聽聽最新閑話?


    還是成為值得信賴的對象,繼而受到提拔?


    兩者之間你會如何加以選擇呢?


    33.做示弱的強者,不做示強的傻瓜


    有一位記者去拜訪一位外國政治家,目的是獲得有關他的一些醜聞。


    然而,還未及寒暄,這位政治家就對記者說:“時間還多得很,我們可以慢慢談。”


    記者對政治家從容不迫的態度大感意外。


    不久,仆人將咖啡端上桌來,這位政治家端起咖啡喝了一口,立即大嚷道:“好燙!”


    咖啡杯隨之滾落在地。


    等仆人收拾好後,政治家又把香煙倒著插入嘴中,從過濾嘴處點火。


    記者趕忙提醒:“先生,你將香煙拿倒了。”


    政治家聽到這話之後,慌忙將香煙拿正,不料卻將煙灰缸碰翻在地。


    平時趾高氣揚的政治家出了一連串的洋相,使記者大感意外,不知不覺中,原來的挑戰情緒消失了,甚至還對對方產生了親近感。


    而這所有的一切,其實是政治家故意安排的。


    當人們發現傑出的權威人士也會有很多弱點時,過去對他抱有的恐懼感與諸多成見就會消失不見,為其省掉很多麻煩。


    能放下架子做“弱者”,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人生在世的一種姿態。


    而且善於選擇示弱的內容,在交際中也非常重要。


    美國心理學家調查發現:一名彪形大漢在擁堵的馬路上橫穿而過,願意給他讓路的車輛還不到50%,因此出車禍的概率很高;但是一個老弱病殘的人橫穿馬路,卻有很多人相讓,大家都覺得自己是做了善事,因此車禍率幾乎為零。


    看看,弱與強,在某種時候,收到的效果截然相反:示弱,讓人處於強勢的地位;而強硬,則反而處於弱勢的地位。


    示弱,可以是個別接觸時推心置腹的長談,幽默的自嘲,也可以是在大庭廣眾之中有意以己之短,托人之長。


    如果你碰到的是個有實力的強者,他的實力明顯高於你,那麽你不必為了麵子或意氣而與他爭強。


    因為一旦硬碰硬,雖然有可能戰勝對方,但毀了自己的可能性更大。


    因此不妨示弱,以化解對方的戒心。


    以強欺弱,勝之不威,是大部分的強者不屑做的。


    聰明的人會在職場的競技中隱藏智慧,甚至千方百計地顯示自己比別人蠢笨,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守拙”,這是掩飾自己、保護自己、積蓄力量、等候時機的人生韜略,經常在職場或敵對鬥爭中使用。


    中國有一句成語叫做“鋒芒畢露”,鋒芒本指刀劍的鋒利,如今人們將之比做人的聰明才幹。


    古人認為,一個人如果看上去毫無鋒芒,則是扶不起的“阿鬥”,因此有鋒芒是好事,是事業成功的基礎。


    在適當的場合顯露一下自己的“鋒芒”也是有必要的,但是要知道,鋒芒可以刺傷別人,也會刺傷自己,所以在運用的時候要小心謹慎。


    物極必反,過分外露自己的聰明才華,會導致自己的失敗。


    尤其是做大事業的人,鋒芒畢露,盡展自己的聰明和優秀,非但不利於事業的發展,甚至還會失去自己的身家性命。


    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順治帝駕崩,其第三子玄燁即位,即康熙皇帝。


    當時,康熙才七歲零九個月,年齡很小。


    順治臨終前便把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鼇拜四人叫來,讓他們做顧命大臣,盡心盡力輔佐小皇帝康熙。


    當皇帝年滿十四時,有了可以親政的能力,鼇拜卻一點還政的意思也沒有。


    康熙十分不樂意,一心想除了這位壓在自己頭上的大臣,不願再當傀儡。


    於是,他開始暗中增強自己的實力,籌劃這一切。


    他知道鼇拜在朝廷裏勢力龐大,用公開的手段絕對解決不了問題,反會激化矛盾,引來大麻煩。


    於是他隱藏了自己的實力,表麵上一再容忍鼇拜,有時甚至裝出畏懼鼇拜的樣子,意在麻痹鼇拜。


    康熙還一再給鼇拜一家加官晉爵,連鼇拜的兒子也當上了太子少師。


    對於鼇拜的蠻橫無理,康熙也聽之任之,從沒有異議。


    背地裏,康熙招募了一匹“小童軍”。


    這些“小童軍”是從在滿族權貴人家中間挑選出的一批身強力壯的子弟,跟皇帝年齡相仿,平日裏天天在一起練習摔跤。


    訓練“小童軍”的事情在鼇拜看來就是小孩子的把戲,他認為皇帝也和這群孩子一樣,淘氣得很,不問國家大事,隻知道打鬧找樂子。


    這更讓鼇拜放鬆了警惕,心中暗喜不已。


    終於有一天,鼇拜進宮匯報這幾日發生的事,卻見到康熙正和他的“小童軍”練習摔跤,這些小孩見到鼇拜突然衝上前來,抱腰的抱腰,擰腕子的擰腕,蹬腿窩的蹬腿窩,一下子和這位滿人眼裏的“巴圖魯”大臣較起了勁。


    初時,鼇拜還以為小皇帝跟自己鬧著玩,便聽憑那些娃娃掰自己的腕子,揪自己的辮子。


    等到一群孩子把他扳倒在地,他才覺得不大對頭,斜著眼去瞧指使他們的皇帝,隻見康熙一臉冰冷,又聽得小侍衛們滿口怒罵,方覺得大事不妙,這時他再要掙紮已經遲了,鼇拜一下子被捆了個結結實實。


    康熙正是因為隱藏了自己的真正實力,麻痹了對手,才一舉抓獲強敵鼇拜,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兵書上說“兵不厭詐”,在職場中也是一樣。


    故弄玄虛、隱藏實力、放煙幕彈讓競爭對手捉摸不透、看不清自己戰略意圖的方式,往往能收到震撼性的效果。


    你難以改變自己實力的強或弱,但可以用示弱的方式,為自己爭取有利的位置,為自己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適當地示弱,可以減少乃至消除別人的不滿或嫉妒,使處境不如自己的人心理平衡,對你放鬆警惕。


    凡事如果逞強好勝,往往會弄得頭破血流;但是如果適當示弱,則很容易被別人接受。


    因此,做人做事,懂得適時地示弱,會成為最後的贏家。


    就像一些膾炙人口的曆史故事:三國劉備,屈皇叔之尊三顧茅廬,終於得到了諸葛亮的誓死效忠;西漢韓信忍胯下之辱,最終叱吒風雲,成為一代名將,等等。


    這樣的事情不勝枚舉,他們都是靠“示弱”贏得了滿堂彩。


    示弱有時是一種胸懷,也是一種美德。


    大海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有寬廣的胸襟,有巨人的力量,它站在最低處,從不張揚,所以能納百川。


    人也是如此,有時降低一點自己的“高度”,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沈從文雖然小說寫得很好,可他的授課技巧卻很一般。


    他頗有自知之明。


    上課時開頭就說:“我的課講得不精彩,你們要睡覺,我不反對,但請不要打呼嚕,以免影響別人。”


    這麽“示弱”地一說,反而贏得學生們的好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對手當前,不能不抗。


    不抗,你是必敗無疑;但也不能硬拚,硬拚,勝敗同樣沒有絕對把握。


    此時,故意示弱倒不失為良策。


    在特定的情況下公開承認自己的短處,有意暴露自己某些弱點,可以說是高明的策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辦公室潛規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浩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浩銘並收藏辦公室潛規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