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青花,造型豐富,千變萬化,從幾厘米的鳥食罐、到幾十厘米的大罐、大缸,應有盡有。


    是這個時代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和藝術的展現,再加上其擁有的獨特工藝和藝術魅力,一直備受世人推崇,為青花工藝之典範。


    官窯青花厚重,胎質精密細膩,潔白堅硬,光澤柔和不刺眼,於白中泛青,俗稱“亮青釉”。民窯青花大都紋飾簡潔,釉麵欠缺廣潤,畫法奔放,畫麵構圖充滿民間生活氣息。


    成書於清代的《南窯筆記》中:“青花宣窯一種,極其精雅古樸,用料有濃淡,墨勢渾然而莊重,青花有滲青,鐵皮鏽者”。


    明王世性《廣誌繹》中:本朝,以宣、成二窯為佳,宣窯以青花勝,成窯以五彩。


    明張應文《清秘藏》中:我朝宣廟窯瓷,質料細厚,隱隱橘皮紋起,冰裂鱔血紋者,幾與官、汝窯敵。即暗花者、紅花者、青花者、皆發古未有,為一代絕品。


    清乾隆年間朱琰《陶說》:按此明宣窯極勝時也,選料、製樣、畫器、題款無一不精。


    自明代成華朝開始,至晚清民國時期,均有大量的仿製宣德瓷器。就連康雍乾,這三位開創滿清康乾盛世最輝煌時刻的三位皇帝,都仿製宣德青花,其對於後世的影響力,可想而知。


    清代早期的仿造宣德青花,最大的優勢在於帝王的重視。


    康雍乾三位皇帝時期,以宮中宣德青花為樣本,集合景德鎮禦窯廠優秀工匠,進行攻關燒製。


    仿製工藝上沒有任何問題,但從工藝的角度來講,完全達到了一比一還原宣德時期的工藝。


    唯一的問題點,就在於青料的使用上,哪怕是仿製宣德瓷器最接近的雍正帝時期,也因為采用國產青料的原因,最多也就是做到了成色幾近完全接近,但是卻始終無法模仿出,那種隻有進口蘇麻離青料,才有的那種滲透入胎體的感覺。


    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康熙時期的宣德青花侍女紋碗、纏枝花紋缽缸、折紙花果紋碗、海水異獸紋高足杯;雍正時期的青花竹石蕉葉紋玉壺春瓶、團龍紋葵式洗、海水龍紋天球瓶;以及乾隆時期的青花錦紋蓋罐、鳳穿花紋罐、和鬆竹梅人物紋盤等。


    宣德青花用料有兩種,國產和進口,其中進口青花用料以蘇麻離青料為主。明萬曆年間王世懋《窺天外乘》一書記載:“我朝則專設於浮梁縣之景德鎮,用了宣德間內府燒造,迄今為貴,其時以腙眼甜白為常,以蘇麻離青為飾”。


    清代藍浦《景德鎮陶錄》:繪製紋飾即有單獨使用,也有混合使用,往往是根據飾紋的不同而決定使用哪種鈷料描繪那個部位的紋飾。在繪製時,嚐試用國產料淡描勾線,進口料渲染。


    進口的蘇麻離青料,和國產青料,很大的一個區別之處,在於蘇麻離青料的含鐵量特別高,而含錳量又奇低,如此的化學屬性,使得蘇麻離青料發色深沉濃豔,在爐火保持好的情況下,更是能夠燒製出,如寶石一般的光澤。


    含鐵量高的蘇麻離青料,有一個臭的特點,發色會呈現一種深藍色,而在色料凝聚處,當堆厚到一定程度後,會形成黑褐色的斑點,且在光線下,一定會有錫光色和結晶,表麵摸上去會有明顯的凹凸不平感。薄釉層的地方,則會出現幹澀、無光的現象。


    國產鈷料呈現的是一種藍中帶灰色,且即便是在色料凝聚堆厚處,也沒有黑褐色結晶斑點。另外還會出現暈色現象,這也是國產鈷料不如進口蘇麻離青料,很重要的一個地方。


    但是兩者混合使用時,發色明快,呈色濃重與淡雅相間,具備兩種鈷料的特點。


    進口蘇麻離青料,彌足珍貴,不然也不會有到了明朝後期,就連帝王燒製青花瓷器的時候,也隻能改用國產青料,又哪裏會舍得將進口青料和國產青料混合使用。


    也就是隻有在明朝國力鼎盛的時期,國庫才有財力,支撐起全部采用進口蘇麻離青料,作為青花色料。之後隨著國力的衰弱,轉而開始使用國產青料替代。


    卻沒想到,竟然在這地方,找到了一件進口青料與國產青料混合的一件青花瓷,如此倒是甚是難得。


    雖然起價值,比起純進口蘇麻離青料的青花瓷器,差距不小。但卻也代表著,一個明朝國力開始衰弱,但又未徹底衰敗的時期。


    這種混合料青花,燒製的時間跨度很短,僅在短短的幾個時期,而且燒製的數目又比較稀少,所以其同樣也擁有很高的價值。


    最重要的,是一段特殊時期,曆史意義的代表!


    不過即便如此,單純一件采用混合青料,仿製的宣德青花,遠遠不止於讓王小濤這般興奮。


    真正的原因,是因為這件混合青料仿製宣德青花,可不是一般的混合青料仿製宣德青花,大有來頭。


    居然是明朝曆史上,成化皇帝時期的官窯仿宣德青花,而且還是專供帝王的禦用品。


    “沒曾想到,竟然在貝寧,能夠遇到成化帝,最心愛的那件混合青料仿製宣德青花。”


    “這倒真是個意外的大收獲!”


    成化皇帝時期,鬥彩獨樹一幟,這個時期雖然開始仿製宣德青花,但是仿製數目,為後世曆代之中最少的。


    明憲宗朱見深是明英宗朱祁鎮長子,年號成化,在明朝的曆史上,成化皇帝是個實力被嚴重低估的皇帝。


    自身能力十分出色,為大明王朝的江山穩固,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但是曆史上對於成化皇帝,卻沒有太多讚揚,好似是為碌碌無為的平庸帝王,實則不然。


    英宗朱祁鎮複辟後在位八年,把整個大明朝廷,攪動的雞犬不寧,留下了一堆爛攤子。


    朱見深繼位後,先是為英宗平反,接著恢複景泰帝朱祁鈺的帝號,為其重修陵寢,此大舉贏得了朝野上下稱讚。畢竟朱見深的太子之為,曾經可是被朱祁鈺給廢掉,改封沂王。


    《國榷》曾這樣評價:大哉憲皇追稱景帝,所挽回元氣多矣。


    另外朱見深還任用李賢、彭時、商輅等人才,對內撫流民,對外平叛亂,功績赫赫,大明朝這才逐漸恢複。


    這樣的一個明憲宗朱見深,絕對擔當得起明君之稱,可惜這隻是朱見深的前半生,後半生的朱見深,卻又成了一位不折不扣的昏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撿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布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布凡並收藏撿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