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顧祝同上台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宣揚“星際大戰”的重要性。


    一九八五年一月底,在天津舉行的中華民主黨會議上,顧祝同就高調宣稱,他將全力推動“星際大戰”中的重要項目在任期內落實,花五年建立起基本的戰略防禦能力,爭取在第二屆任期內全部完成。


    顯然,顧祝同這麽做完全可以理解。


    別忘了,“星際大戰”就是在他擔任國防部長期間啟動的,而且在過去五年間,他在該項目上花費了大量的精力。


    按照當時的宣傳,“星際大戰”計劃就是顧祝同的政治生命,是他繼載人登月工程之後又一個政治工程,而且很有可能是他最後的政治工程。說得簡單一些,即便“星際大戰”按照顧祝同製訂的時間表完成,到時候他也七十多歲了,肯定無法再次當選總統,甚至不會在政府中任職。


    顯然,顧祝同有足夠的理由在總統任期內推動“星際大戰”。


    當然,顧祝同的表態,立即得到了國內工業與金融集團的歡迎與支持,而且顧祝同被很多企業家看成了救世主。


    按照當時的宣傳,“星際大戰”計劃意味著上萬億華元的政府訂單,將有上萬家中國企業從中獲益。這意味著,工業資本家將獲得足夠的利潤,銀行也將通過政府貸款獲得足夠多的好處。


    事實上,即便是平民百姓。也能從中獲益。


    這就是,巨額政府訂單,意味著工廠將開足馬力生產,也就需要更多的工人,並且會提高工人工資。


    總而言之,顧祝同拋出了一個讓全社會都能獲得好處的大蛋糕。


    當然,也並非所有中國人都支持顧祝同。


    持反對意見的主要是中產階層。特別是有學識的知識分子。當時就有人提出,顧祝同推行的“星際大戰”計劃根本就不可能變成現實,因為這項計劃消耗掉的資源。最終加壓垮中國經濟。


    隻是,反對聲音過於弱小,根本就沒有受到重視。


    再說了。冷戰時期的狂熱,讓反對者在社會輿論中根本就沒有立足之地。


    要知道,“星際大戰”不僅僅是一項政府工程,在宣傳中,更是關係到了國家與民族生死存亡的國防工程。顯然,在是否能國抵抗敵國戰略打擊的問題上,任何一個中國人都知道該如何選擇。


    這一點,在政府預算中就體現了出來。


    一九八四年十月份,在獲得國民議會通過的財年度預算中,國防預算的比例增加到了百分之二十一。首次超過社會公共開支預算,成為規模最大的財政預算。更重要的是,一九八四到一九八五財年度的中央財政預算比上一年度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二,且增加部分的百分之八十通過貸款獲得。


    說白了,中國政府隻有通過增加赤字來平衡預算。


    說得更深入一些。就是中國把國防安全放在了平衡預算之上,國民議會的議員首先考慮的是如何擊敗對手,而不是縮減赤字。


    顯然,這直接反映出了中國的國內思潮。


    在大部分民眾眼裏,建立一個更加安全的生存環境顯然要比縮減預算、降低本來就已經高得離譜的財政赤字更加重要。


    問題是,這些隻是表象。


    前麵已經提到。早在發起“星際大戰”的時候,顧祝同就意識到,建立國家戰略防禦係統所需的絕大部分關鍵技術在短期、甚至在半個世紀內都不可能取得突破,也就不可能在短短十五年之內建立起國家戰略防禦係統。


    也就是說,“星際大戰”無非是個噱頭。


    根據後來公布的資料,在顧祝同當政期間,劃撥給“星際大戰”計劃的經費中有百分之八十五通過政府的秘密賬戶轉移到了其他的軍備項目上,而且絕大多數與“星際大戰”毫無相關。


    說白了,顧祝同的真正目的是要通過“星際大戰”來發起軍事變革。


    事實上,這也正是中**隊能在一九八五年到一九九四年的十年間,完成裝備大更換的物質基礎。


    雖然沒有確切的統計數據,但是在這十年間,中**隊至少獲得了一萬億華元的額外撥款。


    這筆錢,讓中**隊毫無懸念的取得了裝備上的技術優勢。


    要知道,這十年間的投資,讓中**隊率先進入了電子化時代,而且為接下來的信息化打下了基礎。


    在這十年間,中**隊獲得了在性能上遠超過對手的武器裝備。


    比如,以j-80為代表的第四代噴氣式戰鬥機全麵服役,並且在一線部隊取代了以j-66為代表的第三代噴氣式戰鬥機,使中**隊的空中力量率先完成了裝備更換,在九零年代獲得了絕對的空中優勢。要知道,德意誌第二帝國的第一種第四代戰鬥機在一九八六年才正式定型,而且是一種中型製空戰鬥機,而能夠與j-80抗衡的me-550要到一九八八年才完成了首飛,而量產則要等到一九九二年,整整比j-80晚了十年。更重要的是,中**隊獲得的不僅僅是一種、也不是兩種第四代戰鬥機。除了j-80之外,中國空軍還獲得了j-84式輕型多用途戰鬥機,而中國海軍則在j-78之外采購了j-88式中型艦載戰鬥機,建立起了高低搭配的編製體係。相比之下,德意誌第二帝國隻有兩種第四代戰鬥機,而且服役時間均比中國的晚了十年左右。


    當然,中國一口氣發展了四種第四代戰鬥機,也是迫不得已的選擇。


    這就是,j-66是一種典型的中型多用途戰鬥機,而且性能較為均衡,但是受到技術進步影響,中國在研製第四代戰鬥機的時候發現,如果依然定性為中型戰鬥機,就肯定會成災性能局限。結果就是,中國海軍與空軍都以重型戰鬥機為主力,也就導致裝備的總體成本大幅度提升。要知道,j-78與j-80的單價比j-66高出了五倍,而在采購費用有限的情況下,海軍與空軍顯然無法用重型戰鬥機取代所有j-66,也就必須研製一種價格更加低廉,哪怕存在性能缺陷的輕型戰鬥機。因為重型戰鬥機承擔了製空任務,因此中國海軍與空軍的輕型戰鬥機都以多用途為主,即不過分強調製空能力,主要承擔對地與對海打擊任務,隻在必要的時候協助重型戰鬥機爭奪製空權。


    這套發展策略,讓j-84成為了“世界性戰鬥機”,j-88也出口到了多個國家。


    j-84的生產線一直維持到二十一世紀,到停產的時候,總產量超過了七千架,成為中國在冷戰時期研製的產量最大的戰鬥機。雖然j-88的產量不如j-84,但是其最終生產規模也達到了三千架。


    除了戰鬥機,中國空軍在傳統優勢領域,即戰略轟炸機上的優勢變得更加明顯。


    在這十年間,中國空軍不但維持了六百架的轟炸機總量,還研製出了兩種戰鬥力更加強大的轟炸機,而德意誌第二帝國僅僅研製了一種轟炸機,且其最終產量還不到二十架,根本無法與中國的轟炸機相提並論。


    除了空中力量,在其他方麵,中國的優勢同樣得到了鞏固。


    比如,按照顧祝同批準的海軍發展規劃,到一九九二年,中國海軍將維持十五支航母戰鬥群與十五支兩棲艦隊,大型艦船總量將達到六百艘,總噸位超過三百五十萬噸,海軍航空兵將維持兩千架的規模。


    陸軍方麵,中國將保持一百二十萬的常備兵力與二百四十萬預備隊。將裝備一萬四千輛主戰坦克、一萬八千輛裝甲戰車與裝甲運輸車、八千六百門自行火炮與火箭炮,三百二十套遠程防空係統。


    這些全部落實的話,中國的常規軍事力量將達到戰後的巔峰。


    由此也可以看出,顧祝同的目的是要把冷戰的軍備競賽由核武器轉變為常規武器。


    說白了,早在七零年代,中國與德意誌第二帝國就形成了核均勢。雖然中國在核武器的數量與質量上都擁有優勢,到一九八零年,中國擁有的核彈頭總量為二萬二千枚,而德意誌第二帝國為一萬四千枚,且中國核武器運載與投擲工具的平均精度在五十米以內,而德意誌第二帝國為五百米,但是雙方龐大的核武庫規模,讓數量與質量上的差距變得無足輕重,即雙方都有能力在遭受了對方的突然打擊之後,用剩餘的核彈頭對對手進行全麵的、徹底的報複性打擊。


    顯然,對中國與德意誌第二帝國來說,核武器全都成了擺設。


    核均勢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中國與德意誌第二帝國爆發全麵戰爭、甚至是直接衝突的可能性降到了無限接近於零,而雙方爆發間接衝突,即爆發代言人戰爭的可能性則增大到了不可忽視的地步。


    事實上,冷戰時期的大部分局部戰爭都是代言人戰爭。


    此外,軍事衝突成為了國家鬥爭的次要手段,而在軍事領域之外的鬥爭,對國家產生的影響更加深遠。


    顯然,中國已經無法通過戰爭來擊敗德意誌第二帝國。


    那麽,軍備競賽就成為了戰爭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操日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操日本並收藏帝國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