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十二月二十四日,英國皇家海軍本土艦隊駛出了斯卡帕灣,率領該艦隊的是坎寧安海軍上將。
在英國皇家海軍中,坎寧安被譽為英國曆史上僅次於納爾遜的艦隊司令官。
大戰爆發的時候,坎寧安在英國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擔任參謀長,而當時的艦隊司令官長期呆在英國本土,從事一些與艦隊無關的事情,比如參與政客舉辦的聚會,因此坎寧安成了地中海艦隊實質上的司令官。
在大戰的第一年裏,坎寧安策劃的幾次作戰行動,不但成功壓製住了躍躍欲試的意大利海軍,迫使意大利老老實實的保持中立,還在東地中海上威懾了土耳其,讓這個奧斯曼帝國的遺腹子呆在戰場外。即便在意大利參戰之後,坎寧安指揮的地中海艦隊也在壓製意大利的作戰行動中表現突出,成功粉碎了意大利向北非增兵的企圖,為粉碎意軍在北非的進攻提供了有力援助。
一九四一年底,坎寧安回到本土,準備出任本土艦隊司令。
當時,英國皇家海軍本土艦隊司令在一場車禍中喪生,而坎寧安是最有資格接管本土艦隊的將領了。
也正是在坎寧安離開之後,英國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開始走下破路。在接下來的不到半年的時間裏,英國皇家海軍不但丟掉了地中海的製海權,還丟掉了整個地中海,地中海艦隊從埃及的亞曆山大港撤退到希臘的克裏特島、再撤退到馬耳他、然後是直布羅陀要塞,最終撤離了地中海。
當然,這與坎寧安沒有半點關係。
有趣的是,在地中海艦隊戰敗後,英國國內刮起了一股輿論風潮,矛頭就指向把坎寧安召回來的英國海軍大臣,認為如果坎寧安依然是地中海艦隊參謀長,依然在指揮地中海艦隊作戰,那麽地中海艦隊就不會戰敗。英國也不會因此丟掉地中海的製海權,更不會撤退到蘇伊士運河東岸。
當然,這隻是輿論。
從本質上講,地中海艦隊戰敗,與有沒有坎寧安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即便坎寧安留在地中海艦隊,結局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最多是英國皇家海軍在地中海多堅持幾個月。給德意聯軍製造更多的麻煩。
原因很簡單,英國皇家海軍輸掉地中海戰爭,不是因為沒有足夠強大的艦隊,也不是艦隊沒有發揮作用,而是在地中海戰場上,製空權取代了製海權,而英國皇家海軍根本不可能與強大的德意誌第二帝國空軍抗衡。更何況,英國皇家海軍本來就沒有足夠多的、也沒有足夠好的艦隊航母,要想奪取地中海的製空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可見,就算坎寧安依然在指揮地中海艦隊作戰。也會以失敗收場。
當然,這種輿論。極大的提高了坎寧安在英國皇家海軍中的地位,他也因此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本土艦隊司令官。
要知道,以當時的情況,在絕大部分英國人眼裏,在已經輸掉了地中海的情況下,絕不能再輸掉北海了。
隻是,坎寧安在本土艦隊呆了一年。就沒有獲得什麽機會。
不是他不夠積極,而是德意誌第二帝國海軍根本就不給他機會,而且英國皇家海軍也欠缺創造機會的能力。
在地中海戰場上。雖然意大利海軍並不算強大,戰前在歐洲的排名還在法國之後,僅算得上是二流海軍,但是在參戰之後,意大利海軍表現得非常積極,經常主動出海尋找皇家海軍決戰。也正是如此,坎寧安獲得了非常多的機會。比如在一九四一年初,坎寧安就利用意大利海軍主動出擊的機會,在馬耳他島東南伏擊了意大利艦隊,一舉擊傷了包括兩艘戰列艦在內的多艘大型戰艦,迫使意大利海軍退回到塔蘭托港,在接下來的半年內不敢出海。在坎寧安回國前三個月,他再次率領艦隊伏擊了意大利海軍,並且在戰鬥中擊沉一艘、重創一艘意大利的戰列艦,使意大利海軍徹底喪失了奪取地中海製海權的自信心,並且一直保持到德意誌第二帝國空軍參戰。
在北海,坎寧安就沒有這麽好的機會了。
一九四一年上半年,德意誌第二帝國海軍還比較活躍。比如,“沙恩霍斯特”號與“格奈森瑙”號戰列巡洋艦在執行破交任務的時候,就逮住機會幹掉了英國皇家海軍的“鷹”號艦隊航母,開創了海戰史上的奇跡。要知道,“鷹”號是曆史上唯一被主力艦用重炮轟沉的艦隊航母。可是到了一九四一年下半年,德意誌第二帝國海軍就突然變成了啞巴,再也沒有讓主力艦出海活動。
當然,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在一九四一年中期,德意誌第二帝國海軍曾經打算讓服役不久的“俾斯麥”號戰列艦派往法國,然後出擊大西洋,襲擊在美英間往返的船隊。結果,“俾斯麥”號還沒有走出北還就遭到英國皇家海軍攔截。雖然在第一場戰鬥中,“俾斯麥”號表現得極為神勇,僅用一枚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彈就把英國皇家海軍噸位最大的主力艦,即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才建成的“胡德”號戰列巡洋艦,但是在接下來的第二場戰鬥中,“俾斯麥”號遭到英國皇家海軍的艦載機攻擊,導致輔舵受損,而且位於艦尾的油艙也被炸穿,最終不得不放棄前往法國的行動。所幸的是,“俾斯麥”號並沒有因此而被擊沉,在出港後的第五天就帶傷返回了威廉港。
此外,“德意誌”號袖珍戰列艦在北大西洋上戰沉,也對德意誌第二帝國海軍造成了嚴重影響。
當然,影響不是很大。
按理說,德意誌第二帝國完全沒有必要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建造“德意誌”級這種不倫不類的主力艦。要知道,這種被稱為“袖珍戰列艦”的主力艦,標準排水量剛過一萬噸,隻有六門二百八十毫米主炮,航速也不到三十節,各項主要性能甚至比不上“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有一種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覺。可見,“德意誌”級並不適合執行艦隊作戰任務。
德意誌第二帝國海軍建造“德意誌”級袖珍戰列艦也不是沒有理由。
首先就是,在“華盛頓條約”的框架體係內,德意誌第二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已經沒有多餘的噸位餘額用來建造真正的主力艦了。事實上,德意誌第二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非常慷慨的把兩艘戰列艦、三艘戰列巡洋艦與一艘大型巡洋艦贈送給了剛剛建立的中華民主共和國,就是因為其主力艦噸位嚴重超標,如果不送出去,就必須按照條約規定拆毀。
其次是,“柏林”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破交作戰,讓德意誌第二帝國海軍看到了大型巡洋艦在破交作戰中的價值,而且知道英國皇家海軍並沒沒落,在下一場戰爭中,帝國海軍依然需要破交艦。隻是,“柏林”號的噸位太大、造價太高,因此德意誌第二帝國海軍在“柏林”號的基礎上做了縮減設計,比如把主炮減少到六門、降低續航力等等,設計出了“德意誌”級袖珍戰列艦。
事實上,在帝國海軍中,“德意誌”級一直被當做大型巡洋艦使用。
當時,“德意誌”號已經完成了破交任務,正在返回本土的途中,結果遭到英國皇家海軍優勢兵力攔截,在與“喬治五世”號激戰數個小時之後,“德意誌”號不敵英艦,最終光榮殉國。
根據“德意誌”號上的幸存海員回憶,該艦一直戰鬥到了最後一刻,在沉沒之前還在用僅存的幾門副炮向英艦開火。最後,包括艦長在內的六百多名官兵隨艦殉國,僅有不到一百人生還。
“德意誌”號的英勇表現,還獲得了英國皇家海軍的尊重。在海戰結束之後,英國皇家海軍為陣亡的德軍官兵舉行了隆重的海葬,“喬治五世”號的艦長親自主持了海葬儀式,並且宣稱“德意誌”號上的官兵是他在海戰中遇到的最為勇猛的軍人,是值得所有英軍官兵敬重的對手。
當然,“德意誌”號戰沉,對德意誌第二帝國海軍的打擊非常大。
在德意誌第二帝國看來,再派大型戰艦出海執行破交任務已沒必要,不但收獲的戰果不是太多,反而很容易損失主力艦。相對而言,廉價的潛艇是更加理想的破交武器,而且不會對艦隊戰鬥力產生影響。
結果就是,德意誌第二帝國海軍的主力艦就很少出港了,潛艇成了海戰主力。
也正是如此,坎寧安在一九四一年底回到本土,出任本土艦隊司令之後,一直沒有能夠獲得與德軍作戰的機會。
當然,這也與英國皇家海軍自身有關。
別忘了,就在一九四二年,斯科特指揮的航母戰鬥群襲擊了威廉港,炸傷了“俾斯麥”號與“提爾皮茨”號戰列艦。如果當時英國皇家海軍手裏有更多的艦隊航母,有性能更好的艦載機,那麽就算德意誌第二帝國海軍公海艦隊躲在港口裏麵,也逃不過打擊,依然會受到慘重損失。
事實上,這也正是坎寧安麵對的最大的問題。
<<帝國風雲>>看書啦文字首發,歡迎讀者登錄.閱讀全文最新章節。
十二月二十四日,英國皇家海軍本土艦隊駛出了斯卡帕灣,率領該艦隊的是坎寧安海軍上將。
在英國皇家海軍中,坎寧安被譽為英國曆史上僅次於納爾遜的艦隊司令官。
大戰爆發的時候,坎寧安在英國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擔任參謀長,而當時的艦隊司令官長期呆在英國本土,從事一些與艦隊無關的事情,比如參與政客舉辦的聚會,因此坎寧安成了地中海艦隊實質上的司令官。
在大戰的第一年裏,坎寧安策劃的幾次作戰行動,不但成功壓製住了躍躍欲試的意大利海軍,迫使意大利老老實實的保持中立,還在東地中海上威懾了土耳其,讓這個奧斯曼帝國的遺腹子呆在戰場外。即便在意大利參戰之後,坎寧安指揮的地中海艦隊也在壓製意大利的作戰行動中表現突出,成功粉碎了意大利向北非增兵的企圖,為粉碎意軍在北非的進攻提供了有力援助。
一九四一年底,坎寧安回到本土,準備出任本土艦隊司令。
當時,英國皇家海軍本土艦隊司令在一場車禍中喪生,而坎寧安是最有資格接管本土艦隊的將領了。
也正是在坎寧安離開之後,英國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開始走下破路。在接下來的不到半年的時間裏,英國皇家海軍不但丟掉了地中海的製海權,還丟掉了整個地中海,地中海艦隊從埃及的亞曆山大港撤退到希臘的克裏特島、再撤退到馬耳他、然後是直布羅陀要塞,最終撤離了地中海。
當然,這與坎寧安沒有半點關係。
有趣的是,在地中海艦隊戰敗後,英國國內刮起了一股輿論風潮,矛頭就指向把坎寧安召回來的英國海軍大臣,認為如果坎寧安依然是地中海艦隊參謀長,依然在指揮地中海艦隊作戰,那麽地中海艦隊就不會戰敗。英國也不會因此丟掉地中海的製海權,更不會撤退到蘇伊士運河東岸。
當然,這隻是輿論。
從本質上講,地中海艦隊戰敗,與有沒有坎寧安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即便坎寧安留在地中海艦隊,結局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最多是英國皇家海軍在地中海多堅持幾個月。給德意聯軍製造更多的麻煩。
原因很簡單,英國皇家海軍輸掉地中海戰爭,不是因為沒有足夠強大的艦隊,也不是艦隊沒有發揮作用,而是在地中海戰場上,製空權取代了製海權,而英國皇家海軍根本不可能與強大的德意誌第二帝國空軍抗衡。更何況,英國皇家海軍本來就沒有足夠多的、也沒有足夠好的艦隊航母,要想奪取地中海的製空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可見,就算坎寧安依然在指揮地中海艦隊作戰。也會以失敗收場。
當然,這種輿論。極大的提高了坎寧安在英國皇家海軍中的地位,他也因此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本土艦隊司令官。
要知道,以當時的情況,在絕大部分英國人眼裏,在已經輸掉了地中海的情況下,絕不能再輸掉北海了。
隻是,坎寧安在本土艦隊呆了一年。就沒有獲得什麽機會。
不是他不夠積極,而是德意誌第二帝國海軍根本就不給他機會,而且英國皇家海軍也欠缺創造機會的能力。
在地中海戰場上。雖然意大利海軍並不算強大,戰前在歐洲的排名還在法國之後,僅算得上是二流海軍,但是在參戰之後,意大利海軍表現得非常積極,經常主動出海尋找皇家海軍決戰。也正是如此,坎寧安獲得了非常多的機會。比如在一九四一年初,坎寧安就利用意大利海軍主動出擊的機會,在馬耳他島東南伏擊了意大利艦隊,一舉擊傷了包括兩艘戰列艦在內的多艘大型戰艦,迫使意大利海軍退回到塔蘭托港,在接下來的半年內不敢出海。在坎寧安回國前三個月,他再次率領艦隊伏擊了意大利海軍,並且在戰鬥中擊沉一艘、重創一艘意大利的戰列艦,使意大利海軍徹底喪失了奪取地中海製海權的自信心,並且一直保持到德意誌第二帝國空軍參戰。
在北海,坎寧安就沒有這麽好的機會了。
一九四一年上半年,德意誌第二帝國海軍還比較活躍。比如,“沙恩霍斯特”號與“格奈森瑙”號戰列巡洋艦在執行破交任務的時候,就逮住機會幹掉了英國皇家海軍的“鷹”號艦隊航母,開創了海戰史上的奇跡。要知道,“鷹”號是曆史上唯一被主力艦用重炮轟沉的艦隊航母。可是到了一九四一年下半年,德意誌第二帝國海軍就突然變成了啞巴,再也沒有讓主力艦出海活動。
當然,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在一九四一年中期,德意誌第二帝國海軍曾經打算讓服役不久的“俾斯麥”號戰列艦派往法國,然後出擊大西洋,襲擊在美英間往返的船隊。結果,“俾斯麥”號還沒有走出北還就遭到英國皇家海軍攔截。雖然在第一場戰鬥中,“俾斯麥”號表現得極為神勇,僅用一枚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彈就把英國皇家海軍噸位最大的主力艦,即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才建成的“胡德”號戰列巡洋艦,但是在接下來的第二場戰鬥中,“俾斯麥”號遭到英國皇家海軍的艦載機攻擊,導致輔舵受損,而且位於艦尾的油艙也被炸穿,最終不得不放棄前往法國的行動。所幸的是,“俾斯麥”號並沒有因此而被擊沉,在出港後的第五天就帶傷返回了威廉港。
此外,“德意誌”號袖珍戰列艦在北大西洋上戰沉,也對德意誌第二帝國海軍造成了嚴重影響。
當然,影響不是很大。
按理說,德意誌第二帝國完全沒有必要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建造“德意誌”級這種不倫不類的主力艦。要知道,這種被稱為“袖珍戰列艦”的主力艦,標準排水量剛過一萬噸,隻有六門二百八十毫米主炮,航速也不到三十節,各項主要性能甚至比不上“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有一種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覺。可見,“德意誌”級並不適合執行艦隊作戰任務。
德意誌第二帝國海軍建造“德意誌”級袖珍戰列艦也不是沒有理由。
首先就是,在“華盛頓條約”的框架體係內,德意誌第二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已經沒有多餘的噸位餘額用來建造真正的主力艦了。事實上,德意誌第二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非常慷慨的把兩艘戰列艦、三艘戰列巡洋艦與一艘大型巡洋艦贈送給了剛剛建立的中華民主共和國,就是因為其主力艦噸位嚴重超標,如果不送出去,就必須按照條約規定拆毀。
其次是,“柏林”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破交作戰,讓德意誌第二帝國海軍看到了大型巡洋艦在破交作戰中的價值,而且知道英國皇家海軍並沒沒落,在下一場戰爭中,帝國海軍依然需要破交艦。隻是,“柏林”號的噸位太大、造價太高,因此德意誌第二帝國海軍在“柏林”號的基礎上做了縮減設計,比如把主炮減少到六門、降低續航力等等,設計出了“德意誌”級袖珍戰列艦。
事實上,在帝國海軍中,“德意誌”級一直被當做大型巡洋艦使用。
當時,“德意誌”號已經完成了破交任務,正在返回本土的途中,結果遭到英國皇家海軍優勢兵力攔截,在與“喬治五世”號激戰數個小時之後,“德意誌”號不敵英艦,最終光榮殉國。
根據“德意誌”號上的幸存海員回憶,該艦一直戰鬥到了最後一刻,在沉沒之前還在用僅存的幾門副炮向英艦開火。最後,包括艦長在內的六百多名官兵隨艦殉國,僅有不到一百人生還。
“德意誌”號的英勇表現,還獲得了英國皇家海軍的尊重。在海戰結束之後,英國皇家海軍為陣亡的德軍官兵舉行了隆重的海葬,“喬治五世”號的艦長親自主持了海葬儀式,並且宣稱“德意誌”號上的官兵是他在海戰中遇到的最為勇猛的軍人,是值得所有英軍官兵敬重的對手。
當然,“德意誌”號戰沉,對德意誌第二帝國海軍的打擊非常大。
在德意誌第二帝國看來,再派大型戰艦出海執行破交任務已沒必要,不但收獲的戰果不是太多,反而很容易損失主力艦。相對而言,廉價的潛艇是更加理想的破交武器,而且不會對艦隊戰鬥力產生影響。
結果就是,德意誌第二帝國海軍的主力艦就很少出港了,潛艇成了海戰主力。
也正是如此,坎寧安在一九四一年底回到本土,出任本土艦隊司令之後,一直沒有能夠獲得與德軍作戰的機會。
當然,這也與英國皇家海軍自身有關。
別忘了,就在一九四二年,斯科特指揮的航母戰鬥群襲擊了威廉港,炸傷了“俾斯麥”號與“提爾皮茨”號戰列艦。如果當時英國皇家海軍手裏有更多的艦隊航母,有性能更好的艦載機,那麽就算德意誌第二帝國海軍公海艦隊躲在港口裏麵,也逃不過打擊,依然會受到慘重損失。
事實上,這也正是坎寧安麵對的最大的問題。
<<帝國風雲>>看書啦文字首發,歡迎讀者登錄.閱讀全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