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一九四零年五月五日,德意誌第二帝國對法國發出了最後通牒,要求法國當局在一個月之內把陸軍總兵力削減到五十萬,並且拆除在德法邊境地區修建的軍事工事,宣布嚴格遵守柏林和約。
當天,法國當局就做出回應,表示裁軍與拆除防禦xing工事將嚴重危害法國的國家安全。[.]
德意誌第二帝國沒有退讓,五月六日就宣布進行軍事動員,把部署在西部的德軍總兵力增加到一百二十萬。
似乎,戰爭馬上就要爆發了。
五月八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出麵調停,邀請德法兩國代表前往華盛頓,通過協商解決兩國矛盾。
有趣的是,羅斯福並不是真正的和平主義者。
戰後公布的一些資料表明,當時羅斯福最關心、也是最讓他頭痛的,依然是嚴峻的國內經濟形勢。到一九四零年,美國已經在經濟危機中損失了數千億美元的社會財富。雖然在新政的推動下,美國的經濟形勢從一九三六年開始好轉,但是並不明顯,而且還湧現出了越來越多的問題。
當時,最嚴重的問題,就是聯邦政府欠的債太多了。
說得不客氣一點,如果不是聯邦政府破產會導致社會動dàng,使那些手持政府欠條的銀行得不到半點好處,美國聯邦政府早就別想從銀行借到一分錢了。更重要的是,誰也不知道聯邦政府能在什麽時候把欠債全部還清。
到一九三九年,美國聯邦政府的債務負擔已是超過當年聯邦稅收總額。
在這個時候,這幾乎是無法想像的事情。
此外,美國各個州政府也背負著沉重的債務負擔。
如果把美國各級政府的債務平均分攤,相當於每一個美國人欠債數萬美元而在一九三零年代,這筆錢差不多能買到一公斤黃金。也就是說,美國的債務負擔,差不多相當於一萬噸黃金了。
更重要的是,依然有很多由經濟危機引發的問題並沒得到解決。
比如,到一九三九年底,美國依然有大約六百萬失業工人,相當於美國可勞動男xing人口的百分之二十。
這是個什麽概念?
即便絕大部分fu女都不用工作,也意味著每五個勞動力中,就有一個失業。
羅斯福非常聰明,也就知道新政救不了美國而真正能夠把美國帶出經濟危機泥潭的隻有戰爭,而且必須是一場大規模戰爭。
說白了隻有戰爭能夠消耗掉堆積如山的物資,也隻有戰爭能使美國的工廠獲得訂單。
問題是,美國上下卻不願意卷入任何一場戰爭。
顯然這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曆有著密切關係。當威爾遜帶著美國參戰時,美國民眾都認為,新銳美軍將是歐洲民主與自由國家的救星,將拯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英法,擊敗獨裁的德意誌第二帝國。
可惜的是美國大兵還沒踏上歐洲大陸,法國就戰敗了,緊接著英國也戰敗了。美國不但沒有成為歐洲民主自由國家的救星,反而在這場戰爭中賠進去了幾十萬名軍人,還得在戰後承認德意誌第二帝國的世界大國身份,甚至得默認德意誌第二帝國獨霸歐洲大陸。
這一結果,極大的打擊了美國民眾的信心。
自此之後美國盛行孤立政策,絕大部分美國人都認為,美國沒有理由為歐洲國家流血犧牲。
顯然,羅斯福再有威望也不可能改變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
一九三三年,也就是羅斯福擔任總統的第一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永久中立法案”在法律上確立了美國的中立地位。後來也正是受這部法案限製,美國才沒有與任何一個國家締結同盟條約。
問題是,中立隻會讓美國與世隔絕,不會給美國帶來任何好處。
羅斯福非常清楚,如果美國不能參與下一場戰爭,那麽美國就將永遠失去成為世界霸主的機會,也將永遠不可能與發展壯大的德意誌第二帝國、甚至是東方的中國對抗,在新的世界秩序中失去發言權。
當然,羅斯福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變美國人的傳統觀念。
為此,他就得讓所有美國人相信,美國加入歐洲戰爭,是在捍衛自由與民主、是在捍衛美國的利益。
當然,首先就得醜化敵對國。
正是如此,羅斯福才在這個時候出麵,在法德之間進行和平翰旋。
可以說,羅斯福非常聰明,是一位非常難得的、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比當初的威爾遜強多了。
羅斯福的如意算盤很簡單:如果德意誌第二帝國不肯在談判中讓步,那麽德意誌第二帝國就將成為戰爭的發動者,至少絕大部分美國人會相信。正是德意誌第二帝國過分壓迫法國才引發了新的戰爭:如果德意誌第二帝國做出讓步,法國就能獲得生存空間,也就有機會發展壯大。
更重要的是,羅斯福非常清楚,德意誌第二帝國不大可能做出讓步。
這樣一來,德意誌第二帝國就將站到愛好和平的美國民眾的對立麵上,成為美國民眾眼中的邪惡國家。
也許,美國民眾依然不會讓總統率領美國參戰,但是肯定會同情受到欺辱的法國,而美國國會也會受到民意影響,在具體政策上做出讓步,比如準許美國向受到德意誌第二帝國侵略的法國提供軍火。
總而言之,羅斯福在提出和談的時候,就知道不管結果如何,對他都有利無害。
顯然,對法國也有利無害。
結果就是,法國當局在五月九日就做出積極回應,表鼻願意在美國協調下,與德意誌第二帝國進行談判。
問題是,德意誌第二帝國卻並不熱心。
不管怎麽說,羅斯福的這點小伎倆,還騙不了德意誌第二帝國的當權者。五月十日,德意誌第二帝國外長公開表示,法國是戰敗國,沒有資格與帝國進行平等談判,而且也沒有必要在美國進行談判。
問題是,到五月十五日,德意誌第二帝國的態度來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當天,德皇威廉二世在單獨會見了美國駐德大使之後表示,德意誌第二帝國願意派代表前往華盛頓,與法國進行談判。
根據戰後公布的資秈,當時美國大使暗示德皇,這場談判對帝國沒有任何害處。
顯然,威廉二世太信任美國大使了。
必須承認,威廉二世有“親美情節”
年輕的時候,威廉二世最看重的就是英國。在英國戰敗之後,美國成為唯一能與帝國抗衡的強國,因此威廉二世又對美國十分親善,甚至對美國有點仰慕。此外,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即當時的美國駐德大使是一名德國後裔,而且其祖上還是一個小有名氣的東普魯士貴族。
也許,德皇認為,這個容克後裔不會欺騙他。
五月二十日,德法代表在華盛頓進行了首次會晤,羅斯福還在當晚設宴,款待雙方的外交官員。
一時之間,戰爭yin雲似乎消散了。
當時,不僅美國的報紙在頌揚羅斯福總統為世界和平做出的重大貢獻,連法國與德意誌第二帝國的報紙也做了相似的報道,即認為在華盛頓進行的談判,能夠化解德法矛盾,為歐洲帶來和平。
顯然,三個國家的報紙在報道的時候,有著不同的目的。
美國報紙,自然是要聲揚美國的影響力。法國報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在強調美國與法國的友好關係,為法**民打氣,讓法國人相信,在美國出麵幹預的情況下,德意誌第二帝國不會悍然發動戰爭。至於帝國的報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在欺騙對手,既讓法國上下放鬆警惕。
別忘了,德皇並沒撤消發給法國的最後通牒。
前十天,談判進行得非常順利。
比如,帝國代表承認五十萬軍力對法國來說不夠,表示法國可以組建一支規模為五十萬人的預備隊。又比如,帝國代表對法國代表提出的,在邊境地區修建防禦xing工事的目的表示理解,承認這些軍事設施隻具有防禦xing質,對帝國沒有構成直接威脅。
看上去,德法就要和解了。
隻是,到了五月三十一日,情形急轉直下。
當天上午,帝國談判代表就直接提出,德皇下達的最後通牒依然有效,帝國可以考慮讓法國建立預備役部隊,也可以考慮讓法國在邊境地區修建部分防禦工事,但是法國首先得承認戰敗的事實,也首先得遵守柏林和約,因此法國必須按照德皇下達的最後通牒,在六月五日之前,裁減掉多餘的軍隊,並且拆毀邊境地區的軍事設施,不然德意誌第二帝國將視法國的所作所為為敵對行動。
下午,帝國談判代表拒絕了美國國務卿提出的再協商請求。
還剩下了不到六天,法國有足夠的時間裁軍、與拆除軍事設施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裁軍不是《》五天多,就算一個月,也不見得足夠。至於拆除軍事設施,更是一件極為麻煩的事情,根本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辦到,因此法國不可能在最後通牒到期之前,撲滅點燃戰爭的導火索。
更重要的是,對法軍來說,剩下的幾天時間甚至不足以完成戰爭動員!!。
一九四零年五月五日,德意誌第二帝國對法國發出了最後通牒,要求法國當局在一個月之內把陸軍總兵力削減到五十萬,並且拆除在德法邊境地區修建的軍事工事,宣布嚴格遵守柏林和約。
當天,法國當局就做出回應,表示裁軍與拆除防禦xing工事將嚴重危害法國的國家安全。[.]
德意誌第二帝國沒有退讓,五月六日就宣布進行軍事動員,把部署在西部的德軍總兵力增加到一百二十萬。
似乎,戰爭馬上就要爆發了。
五月八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出麵調停,邀請德法兩國代表前往華盛頓,通過協商解決兩國矛盾。
有趣的是,羅斯福並不是真正的和平主義者。
戰後公布的一些資料表明,當時羅斯福最關心、也是最讓他頭痛的,依然是嚴峻的國內經濟形勢。到一九四零年,美國已經在經濟危機中損失了數千億美元的社會財富。雖然在新政的推動下,美國的經濟形勢從一九三六年開始好轉,但是並不明顯,而且還湧現出了越來越多的問題。
當時,最嚴重的問題,就是聯邦政府欠的債太多了。
說得不客氣一點,如果不是聯邦政府破產會導致社會動dàng,使那些手持政府欠條的銀行得不到半點好處,美國聯邦政府早就別想從銀行借到一分錢了。更重要的是,誰也不知道聯邦政府能在什麽時候把欠債全部還清。
到一九三九年,美國聯邦政府的債務負擔已是超過當年聯邦稅收總額。
在這個時候,這幾乎是無法想像的事情。
此外,美國各個州政府也背負著沉重的債務負擔。
如果把美國各級政府的債務平均分攤,相當於每一個美國人欠債數萬美元而在一九三零年代,這筆錢差不多能買到一公斤黃金。也就是說,美國的債務負擔,差不多相當於一萬噸黃金了。
更重要的是,依然有很多由經濟危機引發的問題並沒得到解決。
比如,到一九三九年底,美國依然有大約六百萬失業工人,相當於美國可勞動男xing人口的百分之二十。
這是個什麽概念?
即便絕大部分fu女都不用工作,也意味著每五個勞動力中,就有一個失業。
羅斯福非常聰明,也就知道新政救不了美國而真正能夠把美國帶出經濟危機泥潭的隻有戰爭,而且必須是一場大規模戰爭。
說白了隻有戰爭能夠消耗掉堆積如山的物資,也隻有戰爭能使美國的工廠獲得訂單。
問題是,美國上下卻不願意卷入任何一場戰爭。
顯然這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曆有著密切關係。當威爾遜帶著美國參戰時,美國民眾都認為,新銳美軍將是歐洲民主與自由國家的救星,將拯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英法,擊敗獨裁的德意誌第二帝國。
可惜的是美國大兵還沒踏上歐洲大陸,法國就戰敗了,緊接著英國也戰敗了。美國不但沒有成為歐洲民主自由國家的救星,反而在這場戰爭中賠進去了幾十萬名軍人,還得在戰後承認德意誌第二帝國的世界大國身份,甚至得默認德意誌第二帝國獨霸歐洲大陸。
這一結果,極大的打擊了美國民眾的信心。
自此之後美國盛行孤立政策,絕大部分美國人都認為,美國沒有理由為歐洲國家流血犧牲。
顯然,羅斯福再有威望也不可能改變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
一九三三年,也就是羅斯福擔任總統的第一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永久中立法案”在法律上確立了美國的中立地位。後來也正是受這部法案限製,美國才沒有與任何一個國家締結同盟條約。
問題是,中立隻會讓美國與世隔絕,不會給美國帶來任何好處。
羅斯福非常清楚,如果美國不能參與下一場戰爭,那麽美國就將永遠失去成為世界霸主的機會,也將永遠不可能與發展壯大的德意誌第二帝國、甚至是東方的中國對抗,在新的世界秩序中失去發言權。
當然,羅斯福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變美國人的傳統觀念。
為此,他就得讓所有美國人相信,美國加入歐洲戰爭,是在捍衛自由與民主、是在捍衛美國的利益。
當然,首先就得醜化敵對國。
正是如此,羅斯福才在這個時候出麵,在法德之間進行和平翰旋。
可以說,羅斯福非常聰明,是一位非常難得的、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比當初的威爾遜強多了。
羅斯福的如意算盤很簡單:如果德意誌第二帝國不肯在談判中讓步,那麽德意誌第二帝國就將成為戰爭的發動者,至少絕大部分美國人會相信。正是德意誌第二帝國過分壓迫法國才引發了新的戰爭:如果德意誌第二帝國做出讓步,法國就能獲得生存空間,也就有機會發展壯大。
更重要的是,羅斯福非常清楚,德意誌第二帝國不大可能做出讓步。
這樣一來,德意誌第二帝國就將站到愛好和平的美國民眾的對立麵上,成為美國民眾眼中的邪惡國家。
也許,美國民眾依然不會讓總統率領美國參戰,但是肯定會同情受到欺辱的法國,而美國國會也會受到民意影響,在具體政策上做出讓步,比如準許美國向受到德意誌第二帝國侵略的法國提供軍火。
總而言之,羅斯福在提出和談的時候,就知道不管結果如何,對他都有利無害。
顯然,對法國也有利無害。
結果就是,法國當局在五月九日就做出積極回應,表鼻願意在美國協調下,與德意誌第二帝國進行談判。
問題是,德意誌第二帝國卻並不熱心。
不管怎麽說,羅斯福的這點小伎倆,還騙不了德意誌第二帝國的當權者。五月十日,德意誌第二帝國外長公開表示,法國是戰敗國,沒有資格與帝國進行平等談判,而且也沒有必要在美國進行談判。
問題是,到五月十五日,德意誌第二帝國的態度來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當天,德皇威廉二世在單獨會見了美國駐德大使之後表示,德意誌第二帝國願意派代表前往華盛頓,與法國進行談判。
根據戰後公布的資秈,當時美國大使暗示德皇,這場談判對帝國沒有任何害處。
顯然,威廉二世太信任美國大使了。
必須承認,威廉二世有“親美情節”
年輕的時候,威廉二世最看重的就是英國。在英國戰敗之後,美國成為唯一能與帝國抗衡的強國,因此威廉二世又對美國十分親善,甚至對美國有點仰慕。此外,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即當時的美國駐德大使是一名德國後裔,而且其祖上還是一個小有名氣的東普魯士貴族。
也許,德皇認為,這個容克後裔不會欺騙他。
五月二十日,德法代表在華盛頓進行了首次會晤,羅斯福還在當晚設宴,款待雙方的外交官員。
一時之間,戰爭yin雲似乎消散了。
當時,不僅美國的報紙在頌揚羅斯福總統為世界和平做出的重大貢獻,連法國與德意誌第二帝國的報紙也做了相似的報道,即認為在華盛頓進行的談判,能夠化解德法矛盾,為歐洲帶來和平。
顯然,三個國家的報紙在報道的時候,有著不同的目的。
美國報紙,自然是要聲揚美國的影響力。法國報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在強調美國與法國的友好關係,為法**民打氣,讓法國人相信,在美國出麵幹預的情況下,德意誌第二帝國不會悍然發動戰爭。至於帝國的報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在欺騙對手,既讓法國上下放鬆警惕。
別忘了,德皇並沒撤消發給法國的最後通牒。
前十天,談判進行得非常順利。
比如,帝國代表承認五十萬軍力對法國來說不夠,表示法國可以組建一支規模為五十萬人的預備隊。又比如,帝國代表對法國代表提出的,在邊境地區修建防禦xing工事的目的表示理解,承認這些軍事設施隻具有防禦xing質,對帝國沒有構成直接威脅。
看上去,德法就要和解了。
隻是,到了五月三十一日,情形急轉直下。
當天上午,帝國談判代表就直接提出,德皇下達的最後通牒依然有效,帝國可以考慮讓法國建立預備役部隊,也可以考慮讓法國在邊境地區修建部分防禦工事,但是法國首先得承認戰敗的事實,也首先得遵守柏林和約,因此法國必須按照德皇下達的最後通牒,在六月五日之前,裁減掉多餘的軍隊,並且拆毀邊境地區的軍事設施,不然德意誌第二帝國將視法國的所作所為為敵對行動。
下午,帝國談判代表拒絕了美國國務卿提出的再協商請求。
還剩下了不到六天,法國有足夠的時間裁軍、與拆除軍事設施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裁軍不是《》五天多,就算一個月,也不見得足夠。至於拆除軍事設施,更是一件極為麻煩的事情,根本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辦到,因此法國不可能在最後通牒到期之前,撲滅點燃戰爭的導火索。
更重要的是,對法軍來說,剩下的幾天時間甚至不足以完成戰爭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