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下筆時,已寫滿六張紙。
“多謝方道長!”
張錦喜出望外,將手一撫,便有一道清光漫過,將字跡烘幹,才將紙張小心折好收起。
“編書局首功,當歸方道長,我欠方道長一個人情。”
張錦恭敬行一禮,誠懇道:“我在燕京城裏,大小有些人脈,方道長若有所需,直管問我。”
就等這一句。
方休心中一笑,故作思慮片刻,才遲疑著道:“我倒是的確有一事……”
“方道長但說無妨。”
張錦痛快道,半點也不猶豫。
“我俗家的親人,亦是儒門學生,希望張編輯能照拂一二。”
方休求人辦事,也十分客氣地拱手行禮。
不指望你是燕京城誰家大少,但既然能主持編書局,肯定在儒門四院能說上話。
吳品入良鄉書院已是無虞,卻不知什麽時候才能舉薦衙門,又猴年馬月方能官印加身。
姐夫早一日當官,自己好早一日雞犬升天。
這才是正路。
“不知方道長俗家是哪裏人士,哪親人又叫什麽名字?”
“良鄉縣,吳品。”
方休平淡道。
便是以一闋明月幾時有名揚燕京城,令除此詞外餘詞皆廢,孤篇蓋中秋的吳品!
“此事包在我身上,我馬上便去安排。”
張錦記下名字,又行一禮,便告辭離去。
倒把方休看得一愣。
你小子,是不過中秋不讀詩的嗎?
編書局是什麽衙門,有什麽重大公務要辦,竟這麽忙?
沒奈何,送走張錦,方休繼續抄書。
入夜時,抄完一本《昆侖坐論》。
這本書是記載呂祖、荒佛、姬武、丘聖四位人祖先輩在昆侖山論道的典故。
四人討論天地法理,各有不同見解。
呂祖認為天地法理便是三千大道。
荒佛則認為天地法理在三千大道外——他稱之為三千佛外,還有唯一真諦,智慧。
姬武說天地法理就是我!
……
四人雖然談不到一塊去,但也借坐論的機會,將各自學說去蕪存菁,留下道、佛、武、儒四門傳承。
便是如今天下四門的來曆。
除四門之外,其他學說一律隻算旁門。
昆侖坐論的典故,似乎是曆史考據,卻又有幾分傳說的意味。
可信度大概比鐵棒治水高些。
抄完獲得:龍虎養神丹。
龍降心猿、虎伏意馬,開辟神中識海。
“神中識海?”
方休若有觸動。
當晚,夜深人靜時,方休取出龍虎養神丹,吞入口中。
藥力一化開,便覺一股清涼之氣從丹田升起,沿著經脈遍行周身,最後漫入眉心的印堂穴與神庭穴間。
立時便覺神思一清,旁的思緒雜念盡數散去,隻餘天地我心。
方休入定,遁入虛無縹緲處。
忽的,他眼前乍現一絲清光。
睜眼去看,入目一片白茫茫天地,連雲日都無,清清白白,幹幹淨淨。
“這便是識海?”
方休心緒一動,眼前忽而出現眾多畫麵,在天邊,又在腳下,如跑馬燈般流轉不停,又有吵雜聲音在耳邊響起,將這一片寧靜打破。
他馬上收束心思,將多餘念頭撇去。
天地間又歸清白,隻餘方休孤零零一個身影。
“這便是識海。”
方休心生明悟。
識海是人身精神意識之海,一切念頭的歸處與來處。
那些紛飛雜亂的畫麵與聲音,就是方休的思緒。
而此時識海空無一物,便代表他心中空白,沒有一絲雜念。
忽的,眼前出現一個人影。
這人影玉冠羽服,仿佛得道真人,身遭有陰陽八卦虛影隱現,氣息高深莫測。
再看他麵目,竟是方休!
這是方休感念《先天得道經》,將自身修煉這部經書的一應心得、思緒、念頭,從識海深處喚醒,顯化而來的化身。
“你修行如何?”
方休問道。
“識海一開,擒心猿、拴意馬,再無雜念,我的修行進境至少快上一倍。”
玉冠羽服方休開口,聲音與方休相似,隻更沉穩幾分。
兩個方休問答,情形似乎怪異,但你便是我、我便是你,識海之中別無外物,每一個問題都直指本心,通透分明,對修行大有裨益。
“便是快上一倍,沒有觀想圖,隻怕也不及真正的道門傳人。”
方休歎道。
“嫌棄我慢,不如你勤懇些抄書。”
玉冠羽服方休嗬嗬笑道。
方休也一笑,眼睛一閉一睜,玉冠羽服方休不見蹤影,白茫茫天地亦是遠去。
眼前是無厭觀廂房。
他搬運氣息運轉周天,果然感覺靈動自在,如臂使指,效果遠甚之前。
依玉冠羽服方休所說,此時若吞先天元竅丹修行,能比開辟識海前省一半法幣開銷。
默默溫養幾遍竅穴,方休才停下。
趁夜色還深,催動太陰過月梭,遁出燕京城。
月光很快掠到永寧門外,憑赤帝禦令的反應,從流民堆裏尋到赤帝衛。
赤帝衛正躺在乞丐窩中,閉眼假寐。
察覺到赤帝禦令的氣息,赤帝衛睜開眼,朝隱約方向看一眼,也不聲張,閉上眼繼續裝睡。
見他這般盡職入戲,方休才放下心來,回轉無厭觀。
第二天,方休起個大早,去商鋪購置陶爐跟炭火。
特意挑了無煙炭,點上後擺在書桌一旁,一團暖融融氣息。
這是他昨日見張錦一手清光烘幹墨跡時,忽而靈光一閃,生出的念頭。
其實抄書根本不必烘墨,一來傭書本就利薄,不比炭火值幾個錢,二來一本書抄上一天,足夠墨跡晾幹。
之所以置備炭爐,是以烘墨之名,烤珠子!
赤帝禦令被投入爐中,方休又催搬運法咒,揀著炭塊將玉珠子遮蓋住。
按赤帝衛所說,赤帝禦令可以吸收焰火恢複法力。
隻是方休靜待許久,都未感應到珠子上傳來一絲動靜。
想來是這火力太小,效用微乎其微,才無法察覺。
也不怕。
反正抄書一直都要抄,小火慢烤,遲早叫你外酥裏嫩。
抄書。
一晃過去三天。
這一天午後,姐姐方屏托人帶來家信,說吳品已被良鄉書院以詩詞特例,收為院生。
按說所有書院都是一般規矩,隻在每年春考時才錄取院生,這次良鄉書院竟為吳品破例,可見明月幾時有的才情。
以信中所說,吳品起初還不答應,一度將良鄉書院回絕。
方屏也是心思機敏的人,自然不會在書信中說那明月幾時有是抄來的,隻說吳品不願以詩詞揚名。
隻不過吳品再倔,又怎抵得過方屏的“勸導”?
自是乖乖聽話,成為良鄉書院的院生。
院生,便是半隻腳已踩在官場門邊。
“也不知,我有沒有當首輔小舅子的命?”
方休暢想一番五百萬怎麽花,才收好信,便聽見有人來訪。
是張錦,抱著一幅畫卷上門。
這俊俏編輯,一見麵倒是氣勢洶洶,開口頗有幾分質問的意思:“方道長,你怎麽不跟我講清楚,那吳明月有這等才情?”
呦,你小子終於讀到中秋詞了。
“多謝方道長!”
張錦喜出望外,將手一撫,便有一道清光漫過,將字跡烘幹,才將紙張小心折好收起。
“編書局首功,當歸方道長,我欠方道長一個人情。”
張錦恭敬行一禮,誠懇道:“我在燕京城裏,大小有些人脈,方道長若有所需,直管問我。”
就等這一句。
方休心中一笑,故作思慮片刻,才遲疑著道:“我倒是的確有一事……”
“方道長但說無妨。”
張錦痛快道,半點也不猶豫。
“我俗家的親人,亦是儒門學生,希望張編輯能照拂一二。”
方休求人辦事,也十分客氣地拱手行禮。
不指望你是燕京城誰家大少,但既然能主持編書局,肯定在儒門四院能說上話。
吳品入良鄉書院已是無虞,卻不知什麽時候才能舉薦衙門,又猴年馬月方能官印加身。
姐夫早一日當官,自己好早一日雞犬升天。
這才是正路。
“不知方道長俗家是哪裏人士,哪親人又叫什麽名字?”
“良鄉縣,吳品。”
方休平淡道。
便是以一闋明月幾時有名揚燕京城,令除此詞外餘詞皆廢,孤篇蓋中秋的吳品!
“此事包在我身上,我馬上便去安排。”
張錦記下名字,又行一禮,便告辭離去。
倒把方休看得一愣。
你小子,是不過中秋不讀詩的嗎?
編書局是什麽衙門,有什麽重大公務要辦,竟這麽忙?
沒奈何,送走張錦,方休繼續抄書。
入夜時,抄完一本《昆侖坐論》。
這本書是記載呂祖、荒佛、姬武、丘聖四位人祖先輩在昆侖山論道的典故。
四人討論天地法理,各有不同見解。
呂祖認為天地法理便是三千大道。
荒佛則認為天地法理在三千大道外——他稱之為三千佛外,還有唯一真諦,智慧。
姬武說天地法理就是我!
……
四人雖然談不到一塊去,但也借坐論的機會,將各自學說去蕪存菁,留下道、佛、武、儒四門傳承。
便是如今天下四門的來曆。
除四門之外,其他學說一律隻算旁門。
昆侖坐論的典故,似乎是曆史考據,卻又有幾分傳說的意味。
可信度大概比鐵棒治水高些。
抄完獲得:龍虎養神丹。
龍降心猿、虎伏意馬,開辟神中識海。
“神中識海?”
方休若有觸動。
當晚,夜深人靜時,方休取出龍虎養神丹,吞入口中。
藥力一化開,便覺一股清涼之氣從丹田升起,沿著經脈遍行周身,最後漫入眉心的印堂穴與神庭穴間。
立時便覺神思一清,旁的思緒雜念盡數散去,隻餘天地我心。
方休入定,遁入虛無縹緲處。
忽的,他眼前乍現一絲清光。
睜眼去看,入目一片白茫茫天地,連雲日都無,清清白白,幹幹淨淨。
“這便是識海?”
方休心緒一動,眼前忽而出現眾多畫麵,在天邊,又在腳下,如跑馬燈般流轉不停,又有吵雜聲音在耳邊響起,將這一片寧靜打破。
他馬上收束心思,將多餘念頭撇去。
天地間又歸清白,隻餘方休孤零零一個身影。
“這便是識海。”
方休心生明悟。
識海是人身精神意識之海,一切念頭的歸處與來處。
那些紛飛雜亂的畫麵與聲音,就是方休的思緒。
而此時識海空無一物,便代表他心中空白,沒有一絲雜念。
忽的,眼前出現一個人影。
這人影玉冠羽服,仿佛得道真人,身遭有陰陽八卦虛影隱現,氣息高深莫測。
再看他麵目,竟是方休!
這是方休感念《先天得道經》,將自身修煉這部經書的一應心得、思緒、念頭,從識海深處喚醒,顯化而來的化身。
“你修行如何?”
方休問道。
“識海一開,擒心猿、拴意馬,再無雜念,我的修行進境至少快上一倍。”
玉冠羽服方休開口,聲音與方休相似,隻更沉穩幾分。
兩個方休問答,情形似乎怪異,但你便是我、我便是你,識海之中別無外物,每一個問題都直指本心,通透分明,對修行大有裨益。
“便是快上一倍,沒有觀想圖,隻怕也不及真正的道門傳人。”
方休歎道。
“嫌棄我慢,不如你勤懇些抄書。”
玉冠羽服方休嗬嗬笑道。
方休也一笑,眼睛一閉一睜,玉冠羽服方休不見蹤影,白茫茫天地亦是遠去。
眼前是無厭觀廂房。
他搬運氣息運轉周天,果然感覺靈動自在,如臂使指,效果遠甚之前。
依玉冠羽服方休所說,此時若吞先天元竅丹修行,能比開辟識海前省一半法幣開銷。
默默溫養幾遍竅穴,方休才停下。
趁夜色還深,催動太陰過月梭,遁出燕京城。
月光很快掠到永寧門外,憑赤帝禦令的反應,從流民堆裏尋到赤帝衛。
赤帝衛正躺在乞丐窩中,閉眼假寐。
察覺到赤帝禦令的氣息,赤帝衛睜開眼,朝隱約方向看一眼,也不聲張,閉上眼繼續裝睡。
見他這般盡職入戲,方休才放下心來,回轉無厭觀。
第二天,方休起個大早,去商鋪購置陶爐跟炭火。
特意挑了無煙炭,點上後擺在書桌一旁,一團暖融融氣息。
這是他昨日見張錦一手清光烘幹墨跡時,忽而靈光一閃,生出的念頭。
其實抄書根本不必烘墨,一來傭書本就利薄,不比炭火值幾個錢,二來一本書抄上一天,足夠墨跡晾幹。
之所以置備炭爐,是以烘墨之名,烤珠子!
赤帝禦令被投入爐中,方休又催搬運法咒,揀著炭塊將玉珠子遮蓋住。
按赤帝衛所說,赤帝禦令可以吸收焰火恢複法力。
隻是方休靜待許久,都未感應到珠子上傳來一絲動靜。
想來是這火力太小,效用微乎其微,才無法察覺。
也不怕。
反正抄書一直都要抄,小火慢烤,遲早叫你外酥裏嫩。
抄書。
一晃過去三天。
這一天午後,姐姐方屏托人帶來家信,說吳品已被良鄉書院以詩詞特例,收為院生。
按說所有書院都是一般規矩,隻在每年春考時才錄取院生,這次良鄉書院竟為吳品破例,可見明月幾時有的才情。
以信中所說,吳品起初還不答應,一度將良鄉書院回絕。
方屏也是心思機敏的人,自然不會在書信中說那明月幾時有是抄來的,隻說吳品不願以詩詞揚名。
隻不過吳品再倔,又怎抵得過方屏的“勸導”?
自是乖乖聽話,成為良鄉書院的院生。
院生,便是半隻腳已踩在官場門邊。
“也不知,我有沒有當首輔小舅子的命?”
方休暢想一番五百萬怎麽花,才收好信,便聽見有人來訪。
是張錦,抱著一幅畫卷上門。
這俊俏編輯,一見麵倒是氣勢洶洶,開口頗有幾分質問的意思:“方道長,你怎麽不跟我講清楚,那吳明月有這等才情?”
呦,你小子終於讀到中秋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