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撒旦(satan),主要指《聖經》中的墮天使(或稱墮天使撒旦),他是反叛上帝耶和華的墮天使(fallen angels),曾經是上帝座前的六翼天使,負責在人間放置誘惑,後來他墮落成為魔鬼,被看成與光明力量相對的邪惡、黑暗之源。——譯者注


    [2]個體心理學:在許多方麵,阿德勒的人格理論是與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相對立的。弗洛伊德看到的總是陷於與社會或他人相互衝突之中的個體,而阿德勒看到的卻是尋找友好、和諧的個體;弗洛伊德忽視了有關人生意義的問題和未來的理想對人生的作用,而阿德勒卻以這些問題作為他理論的核心部分;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看成是由一些常常相互衝突的不同結構部分構成的,而阿德勒卻把心理看作幫助達到個人未來目標的有機整體。因此,他為他的理論選擇了“個體心理學”這一術語,而絕非存心用這一術語來暗喻人們是被私欲激發去滿足生理需求的生物。相反地,他意指個體雖然是獨特的,但是他們都是以內心的和諧和力求與所有同伴相合作為其特征的。——譯者注


    [3]《哈姆雷特》第三幕第四景王後寢宮中,哈姆雷特的台詞。——譯者注


    [4]夜尿症:指夜間不自主地排尿。三歲以前的遺尿是生理性的,三歲以後的遺尿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不正常的遺尿因為多發生於夜間,所以叫作夜尿症,也稱遺尿,是一種生理疾病。——譯者注


    [5]病理學是研究人體疾病發生的原因、發生機製、發展規律以及疾病過程中機體的形態結構、功能代謝變化和病變轉歸的一門基礎醫學課程。正因如此,病理學一直被視為是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橋梁學科”,這個稱號充分體現了它在醫學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這是由病理學的性質和任務所決定的。——譯者注


    [6]恩斯特·克雷奇默(ernst kretschmer,1888—1964),德國精神病學家和心理學家,1914年因提交關於譫妄和躁狂抑鬱綜合征的論文而獲得博士學位。克雷奇默以研究體態、體質與人格特征的關係聞名。在其著名的《體型和性格》一書中對正常人的體型與心理類型建立了對應關係,闡述了他的體格類型理論。——譯者注


    [7]愷撒(g.j.gaius julius caesar,公元前100—前44),古羅馬政治家、軍事家。——譯者注


    [8]莎士比亞《愷撒大帝》第一幕第三景台詞。——譯者注


    [9]俄狄浦斯(oedipus)情結又稱戀母情結,是精神分析學的術語。這種說法緣自古希臘,是一個弑父戀母的故事。它是兒童(或成人)對於養育雙親的愛與恨的心理構成整體,它的外在表現形式呈現為三角人際關係結構,即個體自身、所愛的個體對象、執法者(禁忌的製度)三者,伴隨愛與恨,以及恐懼等矛盾的情緒。它存在的外在條件是人類的兩性差異和亂倫禁忌。——譯者注


    [10]奧古斯特·斯特林堡(august strindberg,1849—1912),瑞典作家,瑞典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是瑞典的國寶,世界現代戲劇之父。生於斯德哥爾摩一個破產商人家庭。1867年考入烏普薩拉大學。他在大學時期開始寫作劇本,其中反映冰島神話時期父女二人在宗教信仰上發生衝突的劇本《被放逐者》得到國王卡爾十五世的讚賞,受到召見,並獲得賞賜。他當過小學教師、報社記者,後在皇家圖書館當管理員。——譯者注


    [11]拿破侖·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法國近代資產階級軍事家、政治家。法蘭西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1804),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1804—1814,1815),意大利國王,萊茵聯邦保護人,瑞士聯邦仲裁者。——譯者注


    [12]《舊約全書》本是猶太教聖經,是希伯來民族文學遺產的總匯,其原文為希伯來文。它的內容主線是講上帝與其子民希伯來人之間的相互關係。後來從猶太教直接誕生了世界三大宗教的其中兩個,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並隨著這兩大宗教的傳播,《舊約全書》被翻譯成世界各國文字,對世界政治、經濟、曆史和文化產生深遠的影響。——譯者注


    [13]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猶太人,奧地利精神病醫生及精神分析學家。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他認為被壓抑的欲望絕大部分是屬於性的,性的擾亂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著有《性學三論》《夢的解析》《圖騰與禁忌》《日常生活精神病理學》《精神分析引論》《精神分析引論新編》等。——譯者注


    [14]荷馬:古希臘盲人詩人。公元前873年生。相傳記述公元前12—前11世紀特洛伊戰爭,及有關海上冒險故事的古希臘長篇敘事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是他根據民間流傳的短歌綜合編寫而成。他的傑作《荷馬史詩》,在很長時間裏影響了西方的宗教、文化和倫理觀。——譯者注


    [15]以撒(英語:isaac),又譯作依撒格或易司哈格,是《舊約·創世紀》中的人物,亞伯拉罕和妻子撒拉所生的唯一兒子,也是以掃和雅各的父親。以撒在原文中的意義為喜笑。在猶太列祖中,以撒是最長壽的一位,也是其中唯一沒有改過名字的一位,還是唯一沒有離開過迦南的一位(雖然他一度試圖離開但上帝告訴他不要這樣)。與《聖經》中其他列祖相比,以撒的經曆較為平淡,一生中變故較少。——譯者注


    [16]《聖經》人物。耶穌的養父,雅各與拉結所生之子。——譯者注


    [17]指一組早期發生可導致智力缺陷的精神病,這與有可能緩解或治愈的情感性精神障礙不同。1896年,德國克雷丕林在長期臨床觀察研究的基礎上,將發生於青春期而具有荒謬、愚蠢行為的病例,稱為早發性癡呆,並指出這一疾病多發生在青年身上,最後發展成智力衰退。——譯者注


    [18]約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國早期機能主義心理學的重要代表,著名的實用主義哲學家、教育家和心理學家。杜威也是一位積極推動社會改革、倡導民主政治理想的所謂自由主義派人士,同時也是一位致力於民本主義教育思想的實踐者。他的思想,不僅形成了美國繼實用主義之後而起的實驗主義(experimentalism)哲學體係,而且也間接影響到新教育——所謂進步主義教育——的實施與理論。——譯者注


    [19]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國19世紀文壇上享有世界聲譽的一位小說家,他的創作具有極其複雜、矛盾的性質。——譯者注


    [20]《罪與罰》是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著名長篇小說,廣泛地描寫了俄國城市貧民走投無路的悲慘境遇和日趨尖銳的社會矛盾。——譯者注


    [21]路德維希·安德列斯·費爾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1804—1872),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對基督教的批判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他的某些觀點在德國教會和政府的鬥爭中被一些極端主義者接受。——譯者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自卑與超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並收藏自卑與超越最新章節